初中预习学案、达标题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3
单元预习课学教设计课标依据: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学情定位:七年级学生刚步入中学,与自然、社会有了较亲密的接触,基本具备了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能力,对人生有了初步的理解,却不能很好地透过文字来感悟具体情境。
没有养成圈点勾画和自主查阅的习惯。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继续培养学生默读和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
文本解读:人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
初中生活开始了,同学们的人生翻开了新的页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这个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阅读这些课文,将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这些课文,有现代文,有文言文;有中国作品,也有外国作品。
《纪念白求恩》通过论述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进而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植树的牧羊人》通过讲述牧羊人用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表达了一种人定胜天的思想。
他的奉献精神和坚持不懈、乐观向上的生活观念相对于众生喧哗、唯利是图的现代社会,更具有现实意义。
《走一步,再走一步》记叙了“我”童年的一-次冒险和在父亲的帮助下一步一步战胜困难脱险的经历,告诉我们:困难和危险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怕它,将它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困难,从眼前脚下做起,就能各个击破战胜它。
文章通过- 个故事生发出对人生的感悟,引出一个富有哲理的道理给人以启发和教益。
学习目标:1. 默读课文,了解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
2. 借助注释、工具书,识记生字词。
3. 默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学教重难点:学教重点:1. 默读课文,了解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
2. 借助注释、工具书,识记生字词。
学教难点:默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预习学案——第一课时(建议用时:15分钟)【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积累“憎恶、粗拙、震悚、霹雳、诘问、渴慕”等词语。
2.通过梳理典型事例和细节,把握阿长的形象特点。
3.通过勾画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了解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一、资料助读作者其人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
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
后又因受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
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
本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关于阿长阿长,汉族人,鲁迅称她为长妈妈,是浙江绍兴东浦大门人。
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
长妈妈的夫家姓余,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叫五九,是做裁缝的,她有一个女儿,后来招进了一个女婿。
“长妈妈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乡下叫做‘妈妈’),平时也不回家去,直到临死。
”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中就有提到。
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
其实,这个来自东浦的长妈妈身材矮小,周家原先的保姆个子高大,按周家工友王鹤照的说法:章福庆的妻子阮氏——“庆太娘”才是真正的长妈妈,只是叫惯了,也把东浦的那位叫长妈妈。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1.读以上资料,用关键词法,提炼你认为需要掌握的重要信息。
(必做)2.你对鲁迅、阿长还有哪些了解?可以把补充的内容写在下面。
初中英语预习课公开课教案1. 认知目标: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查找资料、概括信息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预习方法介绍:如何阅读课文、查找资料、概括信息。
2. 课文分析:对所学课文进行简要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分享预习成果、问答环节。
三、教学重难点1. 掌握预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查找资料、概括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预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预习方法:如何阅读课文、查找资料、概括信息。
3. 课文分析:对所学课文进行简要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就预习内容进行讨论,分享预习成果。
5. 问答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强调预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策略1. 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预习任务的过程中掌握预习方法。
2. 运用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激发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预习成果展示:评估学生预习效果,了解学生掌握程度。
2.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程度,了解学生学习兴趣。
3. 学生问答环节表现: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提供所学课文的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2. 资料库: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便于查找和参考。
3. 教学PPT:展示预习方法、课文分析等内容,辅助教学。
八、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及时解答学生问题。
3. 增加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九、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预习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进行中学语文课前预习学案的设计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
在预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新的知识,就会竭力地运用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去了解、分析和吸收。
勾联和融汇就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一则有利于对旧知识的回顾和复习,乃至运用;二则有利于培养自觉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课前预习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
一、编写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学案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预习的内容和方法的指导,主要是告诉学生学什么,学习的内容要明确指出并细化:如语文,要细化到多少个字词,需要查阅哪些资料,弄懂哪些问题等。
第二部分为自学检测,一般设计两道题。
这两道题是通过学生自学或向其他人请教可以解决的问题。
(二)编写要求1.要有针对性。
教师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设计预习题目,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2.要有启发性。
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预习作业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3.要有趣味性。
教学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注意采用多种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情绪,并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要求。
二、指导学生进行预习(一)预习学案在上新的课前一天布置给学生。
(二)上课前或上课时教师要检查自学情况。
1.针对的检测题,检查学生是否完成了;2.根据检测题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更科学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三)课前和课后作业要形成一个整体,预习学案是作业的一部分,比课后作业更重要。
这就是说,课后作业要考虑到因为有预习学案后要减少一定的量,整体考虑学生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要把预习和复习整体纳入学习的全过程。
三、预习学案设计内容:《晏子使楚》(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一)教学内容分析课文记叙的是春秋齐国大夫晏婴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他,晏子进行了反驳,为自己和齐国赢得了尊重的故事。
初中教案标题怎么写好看首先,教案标题应当遵循清晰明了的原则。
标题应当直接指向教学的核心内容,让教师和学生能够迅速把握教学的主旨。
例如,对于一堂关于“分数的加减法”的数学课,一个明确的教学标题可能是“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与实践应用”。
这样的标题直接指出了教学内容,让师生一目了然。
其次,教案标题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标题可以融入一些生动形象的元素,或者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实例来吸引他们的注意。
例如,在教授古文时,可以使用如“穿越时空的对话——解读《出师表》”这样的标题,通过“穿越时空”和“对话”这些富有吸引力的词汇,激发学生对古文学习的兴趣。
再者,教案标题还应体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标题中,教师可以简要提及将要采用的教学手段或方法,以此引导学生预期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比如,对于一节科学实验课,标题“探索分子的奥秘——运用分子模型进行互动学习”不仅揭示了教学内容,还表明了教学过程中将使用的模型和互动方式。
此外,教案标题还应注重教学目标的体现。
标题中应当隐含或直接表述出教学所希望达成的目标,使学生对学习的结果有明确的预期。
例如,在音乐课上,一个旨在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教案标题可能是“倾听古典之美——巴洛克音乐的鉴赏与理解”。
最后,教案标题的书写格式也要美观大方。
标题应当使用规范的学术语言,避免口语化表达。
在格式上,标题应居中书写,字体要比正文大,并且可以使用加粗或者斜体等方式来突出。
必要时,可以添加一些颜色或图标来增加视觉吸引力。
综上所述,一个好的教案标题应当简洁、有吸引力、体现教学方法与目标,并且在书写格式上美观大方。
通过精心设计教案标题,我们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高效和有成效。
教案标题的撰写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当简洁、明了,同时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一个好的教案标题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 针对性:教案标题应当准确反映教学内容,让教师和学生一眼就能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
例如,对于一篇关于古代历史的课文,教案标题可以是“解读《史记》中的秦始皇”。
2. 吸引力:教案标题应当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让学生对新课程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可以使用一些生动的词汇或者设置一个悬念。
例如,科学课上探究“地球的起源”,教案标题可以是“穿越时空,探寻地球的奥秘”。
3. 简洁性:教案标题应当简洁明了,避免使用冗长的句子或者生僻的词汇。
一般而言,教案标题的字数控制在10-20字之间为宜。
4. 启发性:教案标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例如,数学课上学习几何图形的面积,教案标题可以是“你敢挑战智力极限吗?——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
5. 逻辑性:教案标题应当与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相符合,逻辑清晰。
教案标题的设定可以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顺序。
例如,英语课上学习如何描述人物,教案标题可以是“认识新朋友——描述人物外貌和性格”。
6. 创新性:教案标题可以尝试使用一些新奇、独特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教学内容的新鲜感。
例如,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结合,如“《论语》里的智慧——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
教案标题的撰写需要教师充分了解教学内容,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巧妙地运用语言表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上几点,创作出既符合教学要求,又具有吸引力的教案标题。
语文版九年级(上)导学案设计第一至五单元第一课《白杨礼赞》【预习设计】认真朗读全文,完成下列内容。
1、文学体裁有。
本单元文章属于,这种体裁最大的特点是。
这种体裁按表达方式又可分为,本文是一篇。
2给下面加点字词注音。
坦荡如砥.()恹恹.()虬.枝()楠.木()秀颀.()无垠.()锤炼..()晕.圈()婆娑.()3解释词语。
妙手偶得:恹恹:旁逸斜出:伟岸:坦荡如砥:秀颀:虬枝:参天:4“白杨礼赞”中的“礼赞”是什么意思?5、散文的线索可以是、、、,本文的线索是。
6、本文第四段写了白杨树的、、、。
本段对白杨树总体概括的一个词是。
7、提示白杨树内在品质的句子是8、课文中的“楠木”实际指,白杨树指,由此看出本文用了的写作手法。
9、用排比句写一段话来表达你对某物的认识或理解,或议论或抒情或描写或叙述,根据表达而定。
9、中考链接1).《白杨礼赞》的作者是________,他的原名是________。
他的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短篇小说的代表有《________》和《________》。
2).在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________(映、扑、闪)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2)和风吹送,________(翻、掀、涌)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
(3)这时你________(冒、翻、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
1.文中“坦荡如砥”形容的对象是高原的___________________(空旷、辽阔、平坦)。
2.第二段描写高原的景色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二段的第一个和第三段破折号的用法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怎样理解第三段?“普通”和“不平凡”这两者在文中是怎样统一起来的?【质疑设问】1把你不懂之处写下来.2、请根据阅读体会,提出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关于初中各年级各科的知识教案的标题初中各年级各科知识教案1. 七年级语文教案1.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基础汉字、词语和常用句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2 课程内容:- 汉字学习:学习常用汉字的读音、意义和书写规范。
- 词语积累:针对不同主题,学习并掌握相关词汇。
- 句型训练:学习基础句型的用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3 教学活动:- 汉字拼音教学:通过听写、读写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书写。
- 词语联想:以图片、故事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词语的意义。
- 句子造句:通过语法讲解和练习,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基础句型构建句子。
1.4 课堂评价:通过口头问答、作业批改等方式,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
2. 八年级数学教案2.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础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2.2 课程内容:- 整数运算:加减乘除、正负数的运算规则。
- 分数与小数: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转化和运算。
- 代数与方程:代数式的简化和方程的解法。
2.3 教学活动:- 游戏互动:通过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
- 实际问题解决: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 答疑解惑:及时回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保证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
2.4 课堂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指导学生提高。
3. 九年级英语教案3.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础英语语法和词汇,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3.2 课程内容:- 词汇扩充:学习并掌握主题相关的单词和词组。
- 语法训练:学习基础语法知识,如时态、句型等。
- 阅读与听力:通过阅读和听力训练,提高理解能力和语感。
3.3 教学活动:- 单词记忆:通过单词卡片、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单词。
- 句子构造:通过语法讲解和练习,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所学语法知识构造句子。
预习学案设计一)应试教学导致自主学习能力的缺失在十几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长期的应试教学,残酷的分数竞争,一味追求升学率和题海战术,使很多学生对学习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的英语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听听、记记、读读、背背,过多地依赖老师,独立性差,更谈不上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学生只对考试结果感兴趣,而对如何获得知识的过程不感兴趣;只对答案的一致性感兴趣,而对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感兴趣。
他们只是被动地成为学习机器,而从未想过要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英语自学能力极差,学习成绩亦不尽人意。
(二)学生的预习流于形式,缺乏指导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他们的课堂教学上。
许多教师不要求学生预习,虽然有部分英语教师也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但要求不够具体、缺乏指导,也没有检查分析,使预习成为空话,他们要求学生完成的预习作业也往往形式单一。
例如在教授阅读文章之前,教师要求学生完成如下预习作业:1、要求学生把文章中的新单词划出来,并写好这些单词的音标和中文。
2、回家听录音,并尝试大声朗读这篇课文。
教师要求学生完成这些预习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在上课之前把文章熟悉一下,然而这种作业往往只有15%左右的学生会认真完成,其余的80%的学生会认真完成第一项,而剩下的学生认为预习作业并不是作业。
二、对核心概念的操作定义学会预习是学会学习的开始,为此,尝试把预习作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精心组织指导,设计预习学案,以预习学案为载体,帮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科学的预习方法。
(一)预习学案的目标定位为了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设计目标明确的预习学案,避免了学生在预习时无从下手的情况。
学生通过使用和完成预习学案,学会思考分析,学会听、读、划、查、摘、思、问。
在预习时,逐渐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并在书上作记号,标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或者在预习本上纪录本单元的知识结构、重点、难点和预习体会等。
初中教案标题怎么写好
初中教案标题怎么写好
教案标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能够准确地传达教学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您撰写出优秀的初中教案标题:
1. 简明扼要:教案标题应该简明扼要,能够在几个词汇中准确地概括教学内容和目标。
避免使用过于冗长或晦涩的词汇,让标题能够一目了然地传达教学重点。
2. 突出重点:教案标题应该突出教学活动的重点,让学生和其他教师能够迅速理解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可以使用关键词或短语来强调教学要点,让标题更具吸引力和明确性。
3. 语言生动:教案标题可以使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运用一些形象化的词汇或表达方式,使标题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4. 与学生相关:教案标题可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相关,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可以使用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词汇或表达方式,让学生能够迅速产生共鸣和兴趣。
5. 突出目标:教案标题应该能够准确地传达教学目标,让学生和其他教师能够清楚地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期望结果。
可以在标题中明确指出学生将要达到的能力或知识点,让标题更具针对性和导向性。
6. 灵活变通:教案标题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灵活变通。
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和情境进行创新和调整,使标题更具个性化和针对性。
最后,撰写教案标题时,可以结合以上建议进行思考和创作,确保标题能够准确地传达教学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课前预习学案(学生用)
课前自主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课前预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计算公式、运算定律、数量关系;渗透初步的代数思想,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
★课前预习检测:
1、我已能基本理解例题。
自我评价预习等级:(A\B\C)
2、通过预习例题,我会解决:(师先根据内容将已学过并与本课时相关的练习呈现出1-2道,再将本课时的知识要点以基础性练习呈现1-2道,建议用例后的“做一做”)
练习二十五第17、18、19、思考题。
3、找出例题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尝试将新知与旧知联系思考(转化)。
把不能理解,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
★知识背景衔接
第一课时总复习一
课前自主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课前预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多边形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灵活应用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课前预习检测:
2、我已能基本理解例题。
自我评价预习等级:(A\B\C)
2、通过预习例题,我会解决:(师先根据内容将已学过并与本课时相关的练习呈现出1-2道,再将本课时的知识要点以基础性练习呈现1-2道,建议用例后的“做一做”)
教材练习二十五第7、20题。
★找出例题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尝试将新知与旧知联系思考(转化)。
把不能理解,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
★知识背景衔接
第二课时总复习二
边形面积计算
第三课时总复习三
第四课时总复习四
五年级第一次模拟测试
五年级第一次模拟测试讲评
五年级第二次模拟测试
五年级第二次模拟测试讲评。
5 、《敬业与乐业》预习学案一、预习方案1、查阅资料,了解梁启超的相关常识和本文的写作背景2、注释、查字典解决本课字词。
3、文中,将发现的经典句子、格言摘录到笔记本上。
4、读课文感受本文既是议论文,又是演讲稿的特点。
二、1、收获(此处由学生总结填写,可以写出预习时获得的知识,也可以写预习时总结的经验)2、质疑问难(此处由学生填写,主要写在预习中所遇到的有关知识、方法方面的困难)三、基础知识梳理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强聒不舍()②亵渎()()③承蜩()④pi cn ()进0 g OJ l ou( ) ( ) O旁w u( ) 2、说说下列短语的含义。
(4分)0敬业乐群:②断章取义:3、“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现已成为成语,意思是什么?( 4 分)4、你的同学学习不专心,请你选取中外名人事例来劝导他专心学习。
( 4分)5 、下列引文和出处有误的一项是:A 、“安其居,乐其业。
”——《老子》B、“群居终日,言不及交,好行小慧,难矣哉!”——《论语》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一一《论语》D、“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论语》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 、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
”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B、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C、我生平最爱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D、“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任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7、下列句子画线处关联词填写正确的一项是:①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③凡做一件事,便是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④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满肚子里不愿意做。
初中语文课前预习作业设计策略探究小课题实施方案篇一:如何提高语文学科课前预习效果开题报告如何提高语文学科课前预习效果中学语文组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如何提高语文学科课前预习效果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提出及其目的意义1、课题内涵概要上语文课,要不要让学生预习,这在今天似乎已经不算是什么问题。
谁说不需要预习呢?恐怕很少。
事实上,也真是大多数教师都在布置学生预习;学生也都知道上新课之前都要先预习一下。
然而,很遗憾,要是果真按照“预习”工作最早也最热心的倡导者之一叶圣陶的观点和要求来考察、来衡量,我们中间很多人的做法恐怕只是徒具形式而已,效果总不见佳,那是必然的事。
传统预习最常见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回家看看即将学习的内容,无非是减少一些“拦路虎”而已。
这样做法的根本缺陷在于使学生的视野局限于现成的知识,忽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忽视了在预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呈现为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下的预习应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2)学生作业习惯的培养研究。
其中,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作业习惯的培养研究、倾听习惯的培养为本课题研究重点;倾听学习习惯的培养、善于质疑的学习习惯培养、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本课题的研究难点;准备通过查阅文献、交流探讨、跟踪调查和个案分析等技术手段来解决该难点。
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强调自主:新课标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之一就是“自主”。
此课题重在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重视反思:预习不能老一套,要不断反思预习中的科学性、合理性,反思预习要求与学生的预习的兴趣、学生的差异性等之间的联系,预习的效果与预习的时间之间的有效性等,从而使得此课题的研究更具有前瞻性与必要性。
初中教案标题怎么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的寓意和深层含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选定一篇适合初中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诗歌等,要求文本具有教育意义,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
2. 教学重点:分析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解读文本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和价值。
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中的抽象概念和寓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情景创设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感知文本的情感氛围。
3. 合作探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共同解读文本的深层含义。
4. 成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以随时提出疑问或发表自己的见解。
5.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和疑问,教师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文本。
6. 情感升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文本所表达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出改进建议。
4. 课后反馈:通过课后作业、学生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中学课文预习教案教案标题:中学课文预习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预习课文,学生能够了解课文主题和内容。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主题和内容。
2. 学会提取关键信息和理解词汇、句子的意思。
3. 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准备:1. 教材: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辅助教学。
3. 学生练习册或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通过图片、视频或问题等方式引起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2. 提问学生: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个主题的了解和想法。
二、预习课文(15分钟)1. 展示课文标题和作者,引导学生猜测课文内容。
2. 快速浏览课文,让学生了解大致内容和结构。
3. 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和段落,帮助他们提取信息并预测文章的发展。
三、课文理解(20分钟)1. 分段阅读:将课文分成几个段落,让学生分组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2. 教师解读:对每个段落的关键信息进行解读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细节和主旨。
3. 合作讨论: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观点,并与教师进行互动。
四、词汇和语言表达(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生词和重要词汇,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2. 学生进行词汇练习,如词义辨析、词形转换等。
3.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语言表达练习,如写作、口语表达等。
五、思考和拓展(15分钟)1. 提问学生:让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问题、主题或观点,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2.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相关讨论或小组展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3. 拓展阅读: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其他文章或材料,拓宽知识面。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写下学习心得。
教学扩展: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英语八年级(上)预习学案Unit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The first periodSection A (1a-2c)宁阳二十中邹丽霞预习目标:知识目标:1.Words and useful expressions in this lesson.2.Describe a process.能力目标:Be able to describe how to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and listen tohow to make fruit sald.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
预习重点: Words and useful expressions in this lesson.预习难点: How to describe a process.预习任务:Task1Words and phrases in this lesson.1 奶昔________2 果汁机________3打开________ 4切碎_________5剥_______6 把…倒入_________7酸奶________8材料________9西瓜________10茶匙_______ 11用法说明___________12cut(Vp.) __________Task2. 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 to each question.( )1.Let’ make fruit salad .( )2.How many bananas do we need ?( ) 3.How much yogurt do we need ?( ) 4.Does he like honey ?( )5.Do you like fruit salad?A.Yes, I do.B.Three.C.No,he doesn’t.D.Good idea.E.One teaspoon.Task 3 Write these words in the blanks.turn on cut up drink peel pour put1.______ three bananas.2._________ the bananas.3.______ the bananas and ice cream into the blender.4.______ the milk into the blender.5.________ the blender .6.______ the milk shake.英语八年级(上)课堂达标Unit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The first periodSection A (1a-2c)A卷一.根据句意、汉语提示及首字母完成单词。
预习学案设计
§1.3《尺规作图》(2)
设计人:学校老师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会利用基本作图完成已知两边及夹角和已知三边作三角形.
2、通过作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作图训练学生的作图语言.
学习重点:掌握如何作三角形,作图时要规范的使用尺规,规范的使用作图语言,规范地按步骤作出图形。
学习难点:作图语言的准确应用,作图的规范与准确。
自学过程:
一、自学课本1.3《尺规作图》(2)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思考:已知三角形的哪几个元素就可以作出这个三角形?
2、利用你学过的基本作图,已知三边分别为a,b,c,如何作三角形?
已知::线段a,b,c a
求作:△ABC,使BC=a,AC=b,AB=c b
c
3、图1-29是以B,C为圆心,c,b为半径作弧在B,C所在直线的上方相交的情况,是否可能在BC的下方相交?如果可能,所得到的三角形与△ABC全等吗?为什么?
4、利用你学过的基本作图,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例如已知a,c和∠α,如何作△ABC,使∠B=∠α,AB=c,BC=a呢?
a
c α
5、在上面的作图步骤中,分别用到了哪些基本作图?
二、预习检测:
利用尺规作图:
1、已知线段a,求作边长等于a的等边三角形。
a
2、已知线段a,∠α,求作△ABC,使∠A=∠α,AB=AC=a
a
α
达标检测设计
§1.3《尺规作图》(2)
设计人:学校老师
1、(3分)已知线段a,b,求作:△ABC,使AB=AC=a,BC=b。
a
b
2. (3分)已知线段a、b,求作:△ABC,使AB=2a,BC=b,AC=a.(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a
b
3、(4分)已知:∠1和线段a,求作:△ABC,使∠A=∠1,AB=AC=2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