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绿化草籽撒播施工重难点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29.36 KB
- 文档页数:3
湿陷性黄土边坡喷播绿化施工工法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在湿润条件下会发生膨胀和塌陷的土种,其中含有大量的膨胀性粘土矿物。
在工程建设中,遇到湿陷性黄土边坡时,为了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采用喷播绿化的施工工法。
二、工法特点湿陷性黄土边坡喷播绿化施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结合绿化和土木工程技术,既保证了边坡的稳定性,又提升了生态环境。
2. 通过喷播植物种子和施肥,加强边坡的植被覆盖,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3. 采用草本植物进行绿化,能够快速生长和扎根,增加边坡的抗滑性和抗冲刷性。
4. 通过形成绿色植物带,提供了边坡稳定所需的生物力学支护。
5. 可以在施工期间进行绿化,有效减少施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适应范围湿陷性黄土边坡喷播绿化施工工法适用于湿陷性黄土边坡的绿化修复工程,尤其适用于下列情况:1. 边坡高度较大,需要加强边坡的稳定性。
2. 边坡位置陡峭,容易发生滑坡和土石流等地质灾害。
3. 土层中含有大量的湿陷性黄土,稳定性较差。
4. 环境要求较高,需要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四、工艺原理湿陷性黄土边坡喷播绿化施工工法的原理是通过喷播草本植物种子和施肥,促进植物生长,增加边坡的抗滑性和抗冲刷性。
具体工艺原理如下:1. 地质勘察:对边坡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勘察,包括土层结构、坡度等参数的测量和分析。
2. 选择植物种子:根据边坡的土壤性质和环境要求,选择适合的草本植物种子。
3.土壤改良:根据土壤的湿陷性和抗滑性等特点,采取适当的土壤改良措施。
4. 喷播绿化:采用专用的喷播设备,将植物种子和肥料均匀喷洒在边坡土壤上。
5. 养护管理:对喷播后的边坡进行养护管理,包括水分管理、施肥和除草等工作。
五、施工工艺湿陷性黄土边坡喷播绿化施工工艺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地质勘察和设计:对边坡的地质情况进行勘察和设计,确定施工方案。
2. 土壤改良:根据土壤的湿陷性和抗滑性等特点,进行土壤改良工作,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湿陷性黄土路基地基处理施工要点湿陷性黄土广泛分布于我国的西北、东北、华中及华东等地区,其主要是由于上覆土层在浸水后结构性早到破坏而发生显著的附加变形。
在湿陷性黄土分布的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极有可能因为地基实现而引起附加沉降,从而给建筑工程造成很大的危害。
因此,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时一定要掌握地基处理的方法,并明确施工时的注意事项。
本文主要总结了西安至平凉线这一工程建设中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地基处理方法,并对这几种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简单总结,进而分析处理这些方法实施过程中问题的处理要点。
标签:湿陷性黄土;路基;地基处理;施工要点引言西安至平凉线工程主要分布于陕西省中西部和甘肃省东部,主要出于渭北、陇东黄土高原之上,东部与西安枢纽相连,西部与宝中铁路相接,我国十三大煤炭基地之一的黄陇基地彬长矿区是其必经之地。
其所经过的这些地区,湿陷性黄土广布,而湿陷性黄土对整个工程所造成的影响也非常之大。
所以,在整个线路施工过程中,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是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步骤之一,明确工程所需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并有效规避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保障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1 湿陷性黄土路基地基处理方法简介1.1 强夯法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具体方法是用重锤从一定的高度下落以达到夯击土层使地基迅速固结,所以也被叫做动力固结法。
其主要的作用原理是利用强大的夯击力和冲击波夯实土层,所以要重物从高处落下,一般要利用起吊设备将重量达10~25t的重锤提升到10~25m左右的高处,而后让其自由落地。
其主要的施工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步:①将工程的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处理;②将夯击点的位置标注,对场地的高度进行测量;③将重锤放在夯击点的位置,并安排起重机就为;④对夯击前重锤顶部的高度进行测量;⑤把重锤吊到起先测量好的预定高度,并将脱钩装置开启,等到重锤自由落下以后,将吊钩放下,并测量锤顶的高度。
绿化关键施工技术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绿化工程作为改善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绿化工程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绿化关键施工技术进行探讨:植物选择、土壤改良、灌溉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后期养护。
一、植物选择1.1 植物品种的选择在绿化工程中,植物的选择至关重要。
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品种。
要考虑植物的生长速度和观赏价值,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还要考虑到植物的繁殖方式,选择易于繁殖和维护的品种。
1.2 植物配置植物配置是绿化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提高绿化效果,使绿地更加美观。
在植物配置时,要注意保持一定的层次感,避免单一的植物种类过多。
要注意植物之间的空间关系,保持适当的距离,以利于通风、透光和相互遮挡。
还要注意植物的排列方向,一般采用“主导树种+次要树种”的方式进行配置。
二、土壤改良2.1 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影响绿化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绿化工程中,要根据植物品种的特点和土壤条件,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
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生物活性,化肥则可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要注意控制施肥量,避免造成土壤盐碱化和污染。
2.2 土壤酸碱度调整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很大影响。
在绿化工程中,要根据植物品种的特点和土壤酸碱度,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施用石灰、硫酸铵等物质来降低土壤的酸性,或者施用氢氧化钠等物质来提高土壤的碱性。
三、灌溉管理3.1 灌溉方式的选择灌溉方式有很多种,如滴灌、喷灌、地膜覆盖等。
在绿化工程中,要根据植物品种的特点、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
一般来说,滴灌和喷灌适用于表层土壤水分需求较高的植物,而地膜覆盖则适用于保水性能较差的土壤和干旱地区。
3.2 灌溉量的控制灌溉量的控制是保证绿化效果的关键。
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控制要点及处理方法精品2500湿陷性黄土地区的路基施工存在着特殊的工程技术难题,包括黄土的极强吸水性、膨胀性、可塑性等特点,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施工控制要点和处理方法来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关于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控制要点及处理方法的一些建议。
1.前期地质调查和观测:在进行路基施工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观测,了解黄土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特征。
这包括膨胀性指数、含水量、塑性指数等参数的测定,以及地下水位、渗透性等的观测。
地质调查和观测结果将对后续的施工控制和处理方法提供重要的依据。
2.合理的设计方案: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路基施工中,应根据地质调查和观测的结果,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这包括路基的高度和宽度、横断面形状等的确定,以及路基的排水系统的设计。
设计方案应尽量减少地基变形和对路基稳定性的不利影响。
3.施工工艺和方法选择: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的路基施工至关重要。
应选择一种能够减少地基变形和控制地下水位升高的施工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分段填筑、土工合成材料加筑、夯实等施工方法来降低黄土的压缩变形和膨胀变形。
4.施工过程的控制和监测: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路基施工中,应进行施工过程的严密监测和控制。
这包括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土体变形等参数,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控制。
必要时,可以采取加固措施来增强路基的稳定性,如土工格栅、土钉墙、加固梁等。
5.灌浆处理:湿陷性黄土的膨胀性是造成路基变形和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灌浆处理来改善黄土的膨胀性。
灌浆处理可以通过注入适当的稀浆来损伤黄土的吸水性和可塑性,减少黄土的膨胀量,从而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6.排水系统的建设:湿陷性黄土地区需要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以保证路基的排水畅通。
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地质调查结果,设置合理的排水设施,包括排水管道、渗流井等。
同时,需要保证排水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绿化关键施工技术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绿化工程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绿化工程不仅能够美化环境,提高城市品质,还能够改善空气质量,降低温度,增加湿度,减少噪音等。
在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关键的技术难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绿化关键施工技术的难点及解决方案。
一、植物选择与配置1.1 难点:如何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使用功能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解决方案: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选择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病虫害少的植物品种。
要根据使用功能,选择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经济价值的植物品种。
要考虑植物的搭配和配置,形成美观和谐的景观效果。
1.2 难点:如何合理配置植物的数量和密度?解决方案:要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形态特点和观赏价值,合理配置植物的数量和密度。
一般来说,植物数量不宜过多,以免影响植物的生长;植物密度不宜过大,以免影响植物的通风和光照。
还要考虑植物的层次感,通过搭配不同高度、不同冠幅的植物,形成丰富的立体景观效果。
二、土方工程2.1 难点:如何保证土方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解决方案:首先要做好土方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勘测、设计、预算等。
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要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避免因工期紧张而导致的质量问题。
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工程指标达到要求。
2.2 难点:如何处理好土方工程中的排水问题?解决方案:要做好土方工程中的排水工作,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排水设施,如排水沟、排水管等。
要注意排水设施的布置和连接,确保排水畅通。
要加强对排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防止堵塞和损坏。
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强地面覆盖、设置雨水花园等,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灌溉工程3.1 难点:如何保证灌溉工程的供水充足和水质优良?解决方案:要保证灌溉工程的供水充足和水质优良,首先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勘察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发表时间:2018-12-04T18:47:10.05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作者:伏奎[导读] 湿陷性黄土地区具有湿陷性、膨缩性、难压实和受含水量影响较大等特征,为工程建设带来很大的难度。
甘肃第五建设集团公司建筑勘察设计院甘肃天水 741000摘要:湿陷性黄土地区具有湿陷性、膨缩性、难压实和受含水量影响较大等特征,为工程建设带来很大的难度。
如果没有对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很容易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甚至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要保证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做好该地区的勘察工作是关键。
勘察人员需要结合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实际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勘察方案,从而实现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有效提升,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勘察;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TU195 文献标识码:A引言:湿陷性黄土属于特殊性岩土,勘察期间必须查明其工程特征,选择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如若地基处理措施不当会对工程的质量造成很大的危害,在地基处理施工时,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的图纸要求进行,并结合相关的规范要求。
设计人员应结合施工现场发生的突发状况及时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以确保施工进度。
建筑物施工完毕后要尽早做好地面上的防水工作,因为地表排水对湿陷性黄土的影响也很大。
1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黄土是指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陆相沉积的一种特殊土,分为老黄土和新黄土,老黄土一般没有湿陷,承载力较高,新黄土广泛覆盖在老黄土之上,与工程建筑关系密切,一般都具有湿陷性,湿陷性黄土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下沉稳定后,因浸水土的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强度迅速降低,体现在建筑物方面: 在框架结构中,对于上部结构的刚度较大的建筑物,发生不均匀沉降,随着不均匀沉降的发展,可能造成上部结构发生破坏,甚至是倒塌; 在砖混结构中,主要体现墙体开裂并附加不均匀沉降引发危险。
绿化施工技术关键难点及解决方案土壤改良及植物栽培技术绿化施工技术关键难点及解决方案:土壤改良及植物栽培技术绿化施工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能有效改善城市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在进行绿化施工时,土壤质量和植物栽培技术成为了面临的关键难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土壤改良及植物栽培技术的解决方案,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一、土壤改良技术在绿化施工中,土壤质量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发展。
然而,城市环境中的土壤常常具有贫瘠、酸性、含盐量高等问题,这对植物生长提出了挑战。
因此,土壤改良技术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1.1 有机质添加有机质作为改良土壤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等优势。
在绿化施工中,添加腐熟堆肥、稻草、秸秆等有机材料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肥力和结构,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和气候条件。
1.2 硅酸盐改良硅酸盐改良即通过添加富含硅酸盐的材料,如硅灰石等,来提供土壤所缺乏的硅元素。
硅酸盐改良可以增强植物抗逆性,提高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改善土壤结构和质地。
1.3 水分调控在城市绿化施工中,水分的供应和保持是关键问题。
土壤改良技术需要结合水分调控措施,如添加保水剂、配置地下水灌溉系统等,以确保植物在干旱或多雨环境下都能得到适量的水分供给,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发展。
二、植物栽培技术除了土壤质量,正确选择和运用植物栽培技术也是绿化施工的关键。
以下是几种常见且有效的植物栽培技术解决方案。
2.1 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在城市环境中进行绿化施工时,需要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来保证其在恶劣条件下仍能生长良好。
例如,优先选择具有抗病虫害、耐盐碱、抗旱性强的品种,能够适应城市环境的植物进行栽培。
2.2 使用育苗技术育苗技术在绿化施工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选择育苗基质和育苗方法,可以提高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加速植物的生长速度,提高植株的成活率,从而提高绿化施工的效果。
2.3 合理施肥和植物保护在绿化施工过程中,合理施肥和植物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质量保证湿陷性黄土是中国中西部典型的黄土类型,由于其独特的物理性质,使得其经常被用于基础填筑,特别是公路工程。
然而,在填筑施工中,湿陷性黄土也是技术难点之一。
本文将对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质量保证进行探讨。
一、湿陷性黄土的物理性质湿陷性黄土的物理性质主要表现为两点:1.吸水性强,水分含量变化大:湿陷性黄土的吸水性极强,可以吸收其重量的2.5-3倍的水。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湿陷性黄土的含水量变化非常大,不仅影响固结性和荷载传递能力,还会导致路面变形。
2.可塑性强,稳定性较差:湿陷性黄土的可塑性极强,可以塑性变形超过50%。
然而其稳定性较差,易遭受外力的影响,导致路基不稳定,长期运用容易出现裂缝、坍塌等问题。
这些特性意味着高度依赖技术操作和质量控制。
二、路基填筑施工技术1.水分含量控制:选址前,需进行水分含量分析。
施工时,通过加水控制含水量。
对于悬沙含量高、含水性差的黄土,可通过光气化、加入蒸汽、利用能量等方法加热使其减少吸水性。
2.填筑面形状控制: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中,填充面形状控制是关键。
基础平整度是路面最基本的质量指标,需要通过填筑机器进行控制。
平整度良好,更容易在后续工序中控制好路基表面。
3.压实度及干密度控制:压密度只有到一定值时,才能保证所作路基的承载力。
三、质量保证1.质量监测:随着道路模型和设施不断升级,对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技术要求日益严格。
必须对每个填筑地点进行详细的大地复合机监测,记录当时路况情况,随着施工进程的推进,对其进行再次监测,确保其变化情况。
2.建设管理:施工人员操作技能处理和管理能力直接影响整个路基的质量,为此,需要对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保障施工质量。
4.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水分含量和含水性的变化,尤其是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下,对压实速度以及具体压实方式要进行适当调整保证施工质量。
总之,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质量保证必须经过全面而严密的选址、设计、建设、监测和管理。
标记:病害概述病害详细分类病害的危害病害产生原因治理措施基本方法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点病害概述害是指湿陷性黄土在自重压力或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湿陷性黄土的危危害危害害,使路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发生显著下沉的现象。
这种特性,会对结构物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基及结构物大幅度沉降、折裂、倾斜,严重影响其安全和使用。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方法,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地基土质和不同的结构物,应选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δs=hp-h′ph0,式中:hp为保持天然含水率和结构的试样,加压至一定压力下沉稳定后的高度(厘米);h′p为上述加压稳定后的土样在浸水作用下,下沉稳定后的高度(厘米);h0为土样的原始高度(厘米)当δs值小于0.015时,应定为非湿陷性黄土,当δs值大于或等于0.015时,应定为湿陷性黄土。
自重湿陷系数δzs按下式求出:δzs=hz-h′zh0,式中:hz为保持天然湿度和结构的试样,加压至土的饱和自重压力时,下沉稳定后的高度(厘米);h′z为上述加压稳定后的土样,在浸水作用下,下沉稳定后的高度(厘米);h0为土样的原始高度(厘米)。
当δzs<0.015时,应定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当δzs≥0.015时,应定为自重湿陷性黄土。
(1)强夯法强夯法亦称动力固结法,通过重锤的自由落下,对土体进行强力夯实,以提高其强度,降低其压缩性。
该法设备简单,原理直观,适用广泛,特别是对非饱和土加固效果显著。
这种方法加固地基速度快,效果好,投资省,是当前较经济简便的地基加固方法之一。
采用强夯发处理黄土路基时,地下水位应低于处理深度0.5m-1.0m,且湿陷性黄土厚度不大于6.0m。
强夯处治的实际效果严重受地形影响。
地形平坦,强夯能量向下传递,产生路基压实,消除湿陷性的效果;水平方向向四周压缩,产生水平的压密变形,当夯点附近有凌空面时,强夯在凌空面受约束越低,变形增大,对土体不产生压密,而是使土体松散变形。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在水分作用下容易发生流变变化的土壤,其在路基填筑施工中的特性会对路基稳定性和工程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对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进行深入研究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湿陷性黄土的特性入手,介绍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并重点探讨其质量控制方法。
一、湿陷性黄土特性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由于水分作用造成流变变化的土壤,其特性包括较高的含水量、易软化、塑性较强等。
在填筑施工过程中,湿陷性黄土易受水分影响而发生流变变化,导致路基变形、沉降、裂缝等问题。
对湿陷性黄土的特性进行认真分析是进行填筑施工的前提。
二、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1. 土壤改良技术在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工程时,土壤改良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添加适量的改良材料如石灰、石粉、煤灰等,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流变特性,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
土壤改良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湿陷性黄土填筑施工中的变形和沉降问题,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抗渗性能。
2. 合理施工方法在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水分含量、采用适当的压实工艺、严格控制填筑层厚度等,都可以有效降低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中的变形和沉降问题。
1. 压实质量控制除了施工过程中的控制,对填筑材料的质量也是影响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选择填筑材料时,需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选材和检测,以确保填筑材料的质量符合施工要求,有效提高填筑层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 监测与评估在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质量进行监测与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监测填筑层的压实度、密实度、变形情况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可以有效提高填筑层的质量和稳定性。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工程问题。
在实际施工中,需要充分考虑湿陷性黄土的特性,采取合适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方法,以确保路基填筑质量。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常见的路基填筑材料,由于其含水量较高,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塑性变形和沉降,因此对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要求较高。
本文将重点介绍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
一、湿陷性黄土的特点湿陷性黄土是由于黄土中具有较高的含水量,以及其颗粒板结构紧密,容易受水浸泡而产生明显的变形和沉降。
因此在填筑过程中容易出现均匀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现象,给路基填筑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1. 土壤改良技术为了提高湿陷性黄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常常采用土壤改良技术,通过添加适量的石灰、水泥、矿渣等材料,使土壤的含水量和塑性指标得到改良,从而提高其抗压强度和抗变形能力。
2. 路基填筑施工工艺在湿陷性黄土填筑施工中,需要控制填筑工艺,采用分层填筑、夯实和及时排水的方式来减少土壤的沉降和变形。
合理控制填筑层数和夯实次数,确保土壤的均匀压实和密实。
3. 排水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针对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加强排水措施,确保填筑过程中土壤含水量的控制。
采用排水管道、排水井等措施,及时排除路基内的积水,防止土壤软化和沉降。
4. 施工管理和监测施工管理和监测是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对填筑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和进行调整。
1. 技术试验和成熟度检验在填筑前,需要对湿陷性黄土进行技术试验和成熟度检验,检测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技术指标,确定土壤改良的方式和方法。
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在填筑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土壤含水量和夯实度,确保土壤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对填筑层进行分层检查和夯实质量检验,及时调整填筑工艺和方法。
3. 监测和验收填筑完成后,需要对路基进行监测和验收,检测路基的平整度、密实度和承载能力等指标,确保填筑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四、结论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充分考虑土壤的特性和填筑条件,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工艺,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路基填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浅谈湿陷性黄土公路施工对策一、前言湿陷性黄土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黄土高原地区,属于一种第四纪沉积物,主要为粉土颗粒。
濕陷性黄所含有的碳酸盐非常丰富,其基本色调是黄色,当在荷载作用下且受到水浸湿时,其土壤结构就会迅速被破坏,同时还会失去相应的承载力,继而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沉问题。
目前在湿陷性黄土的研究上,关于造成其出现的说法有很多,有的认为是由于风吹所引起的,有的认为是因水源分布所造成的,而有的则认为是历史原因所引起,具体是哪一种目前还未有一个明确说法。
当在公路施工过程中遇到湿陷性黄土,要想确保施工正常且有序地实施,保障施工质量达到要求,首先必须要对湿陷性黄土地质特性进行分析,基于此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处理对此来予以处理和施工,以此确保施工质量达标。
二、湿陷性黄土地质特性的分析因湿陷性黄土自身性质比较特殊,当在荷载作用下且通过下沉稳定以后,在受到水的浸湿时,其土结构就会迅速的被破坏,并且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沉问题。
因此,于湿陷性黄土进行公路施工的时候,必须要结合公路工程项目自身结构、在使用期间自身不均匀沉降程度、项目重要性以及其地基受水浸湿的可能性等,将地基处理作为核心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免地基湿陷导致项目受到影响或者危害。
在黄土整个结构中粗粉粒以及砂粒主要的作用为骨架,因湿陷性黄土自身所含砂粒比较少,再加上多数砂粒不可直接接触,而可直接接触的基本上是粗粉粒,一般情况下细粉粒依附于较大颗粒的表面,尤其是集聚于较大颗粒接触点位置和胶体位置一同当作填充材料。
土体中包含的化学物质与其他黏粒大部分集聚于较大颗粒接触点位置,其主要的作用为胶结与半胶结。
于天然状态条件下,因胶结物凝聚结晶作用被牢固粘结,因此湿陷性黄土自身强度相对较高,在遇水受到水的作用时就会造成胶结物软化,导致胶结物失去其原有的作用,造成土强度下降最终出现湿陷,目前国内常见湿陷性黄土其颗粒大部分是粉土颗粒。
除此之外,在国内一些局部地区,其湿陷性黄土还含有相应的易溶盐,这些易溶盐一般以半固态或者固态形式存于颗粒表面。
绿化关键施工技术要点难点和解决方案及对策范本一:【1】绿化关键施工技术要点难点和解决方案及对策一.摘要本文旨在介绍绿化工程中的关键施工技术要点、难点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对策。
通过对绿化工程中的重点环节进行细化和分析,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
希望能够对广大绿化工程从业人员有所。
二.绿化关键施工技术要点及解决方案2.1 植物选种在绿化工程中,植物的选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要点包括:(1)适应环境: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确保其能够生长良好;(2)景观效果: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具有良好观赏效果的植物;(3)生长周期:考虑植物的生长周期和繁殖方式,确保绿化效果能够持续。
解决方案:(1)进行充分的勘察和调研,了解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植物;(2)与设计师和园林专家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确保选种的植物符合设计要求;(3)进行相应的病虫害防治和护理工作,确保植物能够健康生长。
2.2 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为了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要点包括:(1)排水性:改良土壤的排水性能,防止积水;(2)保水性: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保证植物的水分供应;(3)肥力:增加土壤肥力,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解决方案:(1)进行土壤剖面分析,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状况;(2)选择适当的土壤改良剂和施工方法,进行土壤改良;(3)根据植物的需求,进行适当的施肥和补充养分。
三.绿化关键施工技术难点及对策3.1 土壤稳定在施工过程中,土壤的稳定是一个难点,要点包括:(1)避免土壤侵蚀:采取措施,防止土壤被水流冲刷;(2)保护植物根系:在施工中,避免对植物根系的伤害;(3)确保土壤质量:保证施工完成后,土壤质量符合要求。
对策:(1)采取适当的排水措施和保护措施,防止土壤侵蚀;(2)在施工现场设置隔离措施,保护植物根系;(3)进行土壤检测和监测,确保土壤质量符合要求。
3.2 灌溉管理灌溉管理是一个难点,要点包括:(1)水量控制:控制灌溉水量,保证植物的水分供应;(2)灌溉频率:根据植物的需求,确定合适的灌溉频率;(3)灌溉方式:选择适当的灌溉方式,以提高效率和节约水资源。
绿化关键施工技术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绿化施工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绿化不仅美化环境,还能改善空气质量,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然而,在实际施工中,常常会遇到不少挑战。
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绿化效果。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这些关键的施工技术难点,以及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首先,咱们得看看植物选择和栽种的问题。
选择合适的植物是成功绿化的第一步。
有的地方土壤贫瘠,有的地方水源不足,植物在这样的环境中就很难生长。
比如说,某些地方的土壤盐碱化,导致很多植物根本无法扎根。
解决这个问题,得从土壤改良入手。
可以通过施肥、加有机质来提升土壤的质量。
再加上合理的灌溉,植物才能够茁壮成长。
再说说栽种的技巧。
栽种深度、间距等细节问题,常常被忽视。
比如,种植的深度不够,植物的根系就容易裸露,容易干枯。
而间距过小,植物长大后就互相挤压,影响生长。
所以,栽种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调查,了解每种植物的生长习性和需求。
这就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运用经验和科学的方法来指导施工。
其次,水分管理是绿化施工中一个常见的难点。
尤其在干旱地区,水资源的短缺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
很多项目在前期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导致后期的维护工作难上加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滴灌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科学的灌溉方式,不仅可以节约用水,还能保证植物在生长期间获得足够的水分。
同时,维护工作也不能忽视。
绿化不仅仅是种下植物那么简单,后期的养护同样重要。
很多情况下,由于缺乏科学的养护措施,绿化效果大打折扣。
特别是对于新种植的植物,需要定期修剪、施肥和防虫。
这样才能保持植物的健康,促进其生长。
引入智能化的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控植物的生长情况,提前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绝对是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案。
再聊聊绿化设计的美观性。
很多时候,绿化不仅要好看,更要和周围的环境协调。
比如说,在城市公园的绿化中,如果只注重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忽略了景观的层次感,就会显得很单调。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在水分含量变化下易产生塑性变形的土壤,其在路基填筑中容易引起变形、开裂和沉降等问题。
为了保证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质量,必须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和质量,下面将就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进行详细介绍。
一、湿陷性黄土特性分析湿陷性黄土在路基填筑中的主要问题是塑性变形大,吸水膨胀性强。
这种土壤在吸水后容易发生体积变化,导致路基变形、开裂等问题。
在进行填筑施工前,必须对湿陷性黄土的特性进行详细的分析,了解其吸水膨胀性和塑性变形特点。
二、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工艺1、路基平整:在进行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前,必须先进行路基的平整处理,确保路基表面平整、无坑洼和凹凸。
2、加固处理:针对湿陷性黄土的特性,可以采用加固措施来增强路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常用的加固措施包括土工格栅、地膜等。
3、填筑施工:填筑施工前需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填筑层厚度,然后采用机械设备进行填筑,严格控制填筑层厚度和均匀性。
4、压实处理:填筑完成后,对路基进行压实处理,确保填筑层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1、原材料质量控制:对用于填筑的黄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2、施工工艺控制: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填筑层的均匀性和密实度。
4、加固层质量控制:如果采用加固措施,需对加固层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加固效果和稳定性。
5、监测和检测:填筑完成后,需要对路基进行定期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四、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1、路基变形:如果发现路基填筑后出现变形问题,需及时对其进行整治,如加固处理或重新压实等。
2、路基开裂:湿陷性黄土容易产生裂缝,对此需及时修补和加固,同时进行下次施工时加强控制。
3、沉降问题:部分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后会产生沉降,需对其进行整治,恢复路基稳定性。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只有严格遵守施工工艺要求,加强质量控制,及时处理问题,才能保证填筑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施工过程中湿陷性黄土专项研究及处理方法身份证:6321261982041****摘要:黄土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土状堆积物,黄土较为疏松,遇水黏性强,且分布在全球的分布地区十分广泛,对于农业来讲,黄土土壤肥沃,对农业发展几位有利。
黄土质地均一,由黄色的尘土和细粒组成,孔隙较多,易成粉末状。
干燥的黄土十分坚硬,但是遇水后湿陷性强,容易遭受侵蚀,严重的甚至发生坍塌灾害。
且黄土的分布广泛,所以如何解决在施工过程中的由于湿陷性黄土问题造成的灾害,是目前施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湿陷性黄土的特点以及危害首先,什么是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土,是由于黄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或者是自身重力以及附加的力的共同影响下(因重力影响的因素不同,湿陷性黄土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以及非自重湿陷性黄土),遇水后容易发生结构变化,土地变性,是一种特殊的黄土。
且在我国的分布较为广泛,例如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都有大量的湿陷性黄土分布。
因遇水会产生严重的结构变化和形状变化,因而被称为湿陷性图,目前,有部分杂填土也被称为湿陷性土,本章重点讨论湿陷性黄土在施工过程中的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土质特殊,干燥和遇水后有在土层结构以及强度上都有很大的变化,土质较为均匀,用手揉搓多呈颗粒状或者粉尘状,结构较为疏松,孔隙多,在干燥时强度较大,压缩性较小。
遇水后,黄土结构会迅速发生变化,在地球重力因素的影响下会产生较大的下沉,强度也会在遇水后迅速降低。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各位注重如何管理湿陷性黄土,以免遇水发生坍塌等灾害。
建筑施工过程中主要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湿陷对建筑产生危害,近年来,由于施工质量问题引起的建筑物坍塌事件频发发生,一方面是由于施工管理人员自身的问题,没有坚守住底线,另外一方面是由于建筑项目为了节省成本,选择廉价的建筑材料,达不到建筑施工质量的要求,为了满足工期,须臾应付,其次还有在施工过程中地基的处理方法选择不正确,地基是所有工程项目的基础,选择正确的地基处理方法方能有效的保证建筑工程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不必要的危害。
湿陷性黄土绿化草籽撒播施工重难点解析
摘要:近年来,社会飞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园林绿化在人们的
日常生活中占据了更加关键的地位。
城市现代化建设逐步发展,园林绿化工程也
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需充分关注其施工要点与植物栽植技术。
文章对湿陷性黄土绿化草籽撒播施工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绿化施工;草籽撒播
1前言
随着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人口急剧增加,市政道路交通拥挤不堪,导致市
政道路建设不得不被提到城市建设的日程上。
市政道路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是
一个城市经济、生活以及交通的重要命脉,因此市政道路的环境关系着这些生命
脉络鲜活,景观绿化成为市政建设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为了提升市政道
路的绿化质量,我们需要对景观绿化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同时还要遵循发展
的总规则。
2 园林绿化的施工要点分析
要想保证园林绿化工程顺利实施,就需把握住园林绿化施工的要点:
2.1时间的选择
为提高树木成活率,需依照各地区物种本身特性及当地环境特点来种植树木。
由于各地区气候特点,各地区种植树木的季节也存在差异,例如,南方通常在秋
末种植,而北方适宜在春天种植。
2.2苗木的选择
尽可能挑选顶芽饱满、根系发达、无缺水状况、外形美丽的苗木,而且其年
龄通常在1~4年。
起苗前,必须注入水分,避免由于土壤太干而造成幼根被拉断,起苗之时,必须使根系完整,不被破坏。
如果需将苗木运到很远的地方,必
须使用泥浆蘸根的方法,用蘸湿的草包好根系,以确保其水分不流失掉。
2.3场地的规划
确定场地后就实施定点放线的计划,开展填方和挖土工作,合理规划地形,
再摊平放出其坡度。
同时需在修缮好的地形上开展定点放线工作,放线完成后可
以开展其地基工作,对水池问题需特别关注,做好防渗透工作。
广场与道路的建
设可以从最基本的做起,完成整个绿化任务后再开展铺面层工作。
2.4地下建设
在开展埋设地下的管线的工作时,在地面上对排水管监控线路管、消防水管、给水管、供电线路管及通讯线路管等做好标记。
在检修口地地方安装截止阀,应
挑选较大直径的排水管道,雨水口位置应定在道路两侧,另外需留出连接消防检
的用水接口。
照明管线往往设置在其两边,深为45cm以下的地方,做上记号,
依照设计地点的面积,进行电源控制点和照明位置与安装监控的设计。
3如何进行草坪植物的配置设计
3.1草坪种子的选择
在城市园林草坪的建植中,为确保草坪健康地生长,必须要选择与草坪的所
在地符合的种子种植。
首先要科学地确定好草坪建植地区的土壤土质、气候类型等,这是确保草坪日后健康成长的基石;然后要选择多种草种作为备选,根据草
坪建植地区的土质特点、气候和草种的不同生长条件来综合选择最适宜的草种,
辟如选择暖季型的草坪种子,还是选择冷季型的草坪种子;是选对土壤的肥力要
求不高的草种,或是选土壤的肥力要求较高的草种;是选对土壤的水分要求不高
的种子,还是选对土壤的水分要求较高的草种子等;这些都需要提前了解草坪的
所在地的土质、气候等;最后在充分了解草坪所在地的土质、气候以及草种特点
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所选择草种的建植技术的可行性及经济性等问题。
3.2草坪植物的配置
草坪设计的过程中必定包含“主景”的设计,一般以具有特色的树丛、孤赏树
来作为草坪的主景进行配置,而且都处于草坪中较显眼、显著的位置。
假如整片
草坪的地形呈现起伏的状态,那有关草坪的主景最佳选择配置为地势、地形最高处,为突出主景,在选择除主景外其他的树种时要避免与其主景树的颜色太过接
近或体量太过相似。
对整片草坪区内的中心来说,一般要选孤植树,因为孤植树
首先会给人以整片草坪的视觉中心的感觉,另外通过对草坪和孤植树高度、体量
的对比,能够形成一种高耸、视线上升的感受。
同时,需要注意孤植树个体的美丽,体型大气、树姿挺拔、色彩鲜明,选择既有特色寿命还较长的树种,如雪松、合欢、栾树、法桐、银杏和垂柳等。
草坪中的孤植树要与周围的景点间保持距离,以营造空旷的感觉,孤植树与周围景点的最佳距离约为4倍树高。
如果不选孤植
树作为草坪的主景,而选树丛来作为草坪的主景,那就需要确保树丛树种一致,
体量间最好要存在差异,要在各株的间距上有所不同。
这样设计出来的草坪主景
能给人统一而又不呆板的感觉,如可以选圆柏、水杉等树种树丛来做草坪的主景。
3.3树丛的配置
除了具有观赏作用,草坪中的树丛还具有作为背景、遮荫和隔离等作用。
因
此在选择和配置树种时也有不同的方法。
配置树丛主要是配置背景树丛、庇荫树
和隔离树丛。
其中,庇荫树要选择树冠庞大、枝叶浓密,而冠型是圆球或者伞形
的效果最好,比如重阳木、榕树和白玉兰等。
另外在配置庇荫时不要选择太多树种,只要一二种即可,配置形式以疏密相间最佳,林缘线要自然而曲折。
隔离树
的作用主要是划分空间和屏障,因此采用上中下复层的结构能达到最好的观赏效果。
隔离树树种一般是常绿树,若采用乔木,那么分支点就必须低,总体来说还
是枝叶发达、浓密,枝条开张角度小的灌木比较合适,比如灰茉莉、三角梅、扶桑、小叶紫薇、黄蝉等,再加上其他地被植物或者适当的花草来配置,那么效果
会更好。
背景树丛在配置草坪植物中有着重要地位。
草坪上的花带、花丛和花坛
以及当作草坪主景的孤植树和树丛等往往都需要背景树丛来衬托,由此产生更好
的观赏效果。
花丛和花带则是用常绿树或有紧密结构的树带来当作背景,进而体
现出鲜亮的效果。
4对湿陷性黄土绿化草籽撒播的管理
4.1明确技术要点,完善草坪养护管理规范。
草坪的养护管理工作主要有浇水、施肥、修剪、除草、病虫防治、清理及维
护等。
由于不同种类的草坪在不同生育期的生长性能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
因此,应有规范的技术指导和标准的操作流程,使工作人员可以在掌握各管理环
节关键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专业维护与管理。
例如,浇水时夏季应避
开高温时段,而春秋冬要避开早晚低温时段;施肥时要尽量做到均匀,以防草坪
出现黄绿相间现象;修剪高度应遵循“1/3”原则,部分遮阴和损害较严重草坪的留
茬应高一些,用剪草机修剪时,每次修剪的方向应有所改变,以保证蘖枝向上生长;应选择污染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除草剂,在大面积使用前要先试验等。
4.2探索利用新方法,实现草坪的绿色管理。
随着化学农药的长期和大量使用,农药残留、杀伤天敌、破坏生态平衡和污
染环境等问题陆续出现,生物防治越来越被人们理解和应用,且效果不错,例如,
通过绿僵菌对螬蛴进行防治,防治效果可达90%,为此,应积极研究生物防虫方法。
通过对草坪进行合理的水肥管理,增强与杂草的竞争能力,通过科学的修剪,抑制杂草的生长,同时,利用不利于杂草生长的生物天敌如昆虫、植物病原微生
物等控制杂草的发生,以达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目的。
4.3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养护管理人员素质。
定期组织开展学习培训,邀请苗木培育及管理专家针对草坪草的生长习性、
特性、病虫害现象以及养护管理过程中的施肥、浇水、修剪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着重分析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关键技术要点,以不断提高养护管理人员专
业素养,使其养护技能得到不断提升,从而进一步规范草坪养护的日常管理。
此外,加强对草坪养护管理人员职业素质的培养,帮助其树立爱岗尽责的职业态度,同时,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升其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5结束语
绿化养护是一个新兴的环境产业,只有遵循植物生长的生态结构合理性原则,并加以科学养护,才能形成优美景观。
根据各种草坪草的生长特点及采用新技术
新方法对草坪实行精细化养护管理,不仅可以形成质量好、景观好的草坪,同时
也可以降低绿化的投入成本,提高绿化效果,进而营造一个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
城市。
参考文献:
[1]李熙波.福州城市片林与草坪碳吸存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2]梅雪英.城市草坪温室气体通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