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古代诗歌10篇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根据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教材,课外古诗包括以下四首:
1.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 《长沙过贾谊宅》【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3.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4. 《商山早行》【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四首古诗都是唐代和宋代著名的诗人所作,内容涉及思乡、贬谪、早行等主题,是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在学习这些古诗时,除了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外,还可以了解唐代和宋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古诗词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①刘长卿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②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③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④慎风波。
【注释】①是诗人被贬南巴尉,中间曾移往洪州暂住,路过江州时作。
南巴,在今天的广东。
①淮南:江州在淮南,其地又在古代楚国境。
①沧洲:滨海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①遣:使,这里是叮咛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被贬官赴任途中的感受,“承优诏”暗含讽意,表达了诗人对不公待遇的愤懑不平。
B.江上的月色分外清明,北雁纷纷南归,淮南木叶凋零,楚地山头因为叶落而更多地显露出来。
C.颈联中诗人想到寄身洪州能够见到隐士居住的沧洲,心中喜悦,只是镜中白发已生,又深感无奈。
D.尾联感愧友人送别叮咛的情谊,“风波”一词意带双关,既指江上风波,又暗喻宦海风波。
2.这首诗在抒发情感方面有哪些特点?【答案】1.A2.①委婉托讽。
首联表面说“承优诏”,实际上含讽刺意味,委婉表达自己对不公平待遇的愤懑不平。
①借景抒情。
颔联写眼前之景,江水、明月、大雁、落木、楚山,借以抒发孤凉的心境和贬谪天涯的感恨。
①直抒胸臆。
颈联的“喜沧洲近”和尾联的“愧君”,直接表达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感激愧疚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赏析能力。
A.“贬官赴任途中的感受”错误。
首联不是贬官赴任途中的感受,而是奉诏内移沿海的感受。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人思想感情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首联“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意思是“多年沦落的生涯,谁知竟得到天子的厚恩。
世间万事我都已参破,只想学醉饮狂歌的古人”。
从抒情手法来看,这是委婉托讽。
诗人奉诏内移沿海,起句字面上称美皇恩浩荡,实际上用春秋笔法,以微言而寄讽意。
诗人曾被贬南巴,此次奉诏内移,只不过是由极远的南巴内移到较近的近海之洪州罢了。
刘长卿古代诗歌10篇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念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
一说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下面本店铺就和大家分享刘长卿古代诗歌,来欣赏一下吧。
云门寺访灵一上人朝代:唐朝|作者:刘长卿所思劳日夕,惆怅去西东。
禅客知何在,春山到处同。
独行残雪里,相见白云中。
请近东林寺,穷年事远公。
龙门八咏·下山朝代:唐朝|作者:刘长卿谁识往来意,孤云长自闲。
风寒未渡水,日暮更看山。
木落众峰出,龙宫苍翠间。
送郑十二还庐山别业朝代:唐朝|作者:刘长卿浔阳数亩宅,归卧掩柴关。
谷口何人待,门前秋草闲。
忘机卖药罢,无语杖藜还。
旧笋成寒竹,空斋向暮山。
水流经舍下,云去到人间。
桂树花应发,因行寄一攀。
送宣尊师醮毕归越朝代:唐朝|作者:刘长卿吹箫江上晚,惆怅别茅君。
踏火能飞雪,登刀入白云。
晨香长日在,夜磬满山闻。
挥手桐溪路,无情水亦分。
送崔升归上都朝代:唐朝|作者:刘长卿旧寺寻遗绪,归心逐去尘。
早莺何处客,古木几家人。
白发经多难,沧洲欲暮春。
临期数行泪,为尔一沾巾。
长沙桓王墓下别李纾、张南史朝代:唐朝|作者:刘长卿长沙千载后,春草独萋萋。
流水朝将暮,行人东复西。
碑苔几字灭,山木万株齐。
伫立伤今古,相看惜解携。
题虎丘寺朝代:唐朝|作者:刘长卿青林虎丘寺,林际翠微路。
仰见山僧来,遥从飞鸟处。
兹峰沦宝玉,千载唯丘墓。
埋剑人空传,凿山龙已去。
扪萝披翳荟,路转夕阳遽。
虎啸崖谷寒,猿鸣杉松暮。
裴回北楼上,江海穷一顾。
日映千里帆,鸦归万家树。
暂因惬所适,果得损外虑。
庭暗栖闲云,檐香滴甘露。
久迷空寂理,多为繁华故。
永欲投死生,馀生岂能误。
送许拾遗还京朝代:唐朝|作者:刘长卿万里辞三殿,金陵到旧居。
文星出西掖,卿月在南徐。
故里惊朝服,高堂捧诏书。
暂容乘驷马,谁许恋鲈鱼。
对雨赠济阴马少府考城蒋少府兼献成武五兄南华二兄朝代:唐朝|作者:刘长卿繁云兼家思,弥望连济北。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 2019.1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严士元刘长卿春风倚棹阖间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水国春寒阴复晴”传神描写江南水乡春天的气候特征,为后文写送别定下一个凄凉悲伤的基调。
B.颔联写春雨“细”得看不见,春花“落”得听不到,不但体物精细,还营造了一种闲静柔美的意境。
C.第六句实写友人横越了浩渺的湖水,到达绿草如茵的湖南大地上,而我的思念之情一直与之相随。
D.“青袍今日误儒生”是诗人自慨之语,说的是自己这个有抱负的儒生如今屈居小官,为青袍所误。
E. 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阖间”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好友去“湖南”,刘长卿写诗赠别以表离情。
2.本诗写景画面生动,辞藻美丽,诗意十分浓厚,请结合景物描写分析本诗作表达的思想感情。
1, 【答案】1.AC2.诗中的“景语”,既有“春寒阴复晴”的水国气候特征,又有“细雨湿衣”、“闲花落地”的眼前景象,还有“草绿湖南”的别后想象之景,几个层次中,情、景、事同时在读者眼前出现,既抒发了与友人殷殷惜别之情;又寄托怀才不遇,前途渺茫的感慨。
【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首先要读懂是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A项,错在“凄凉悲伤的基调”。
C项,错在“实写”,第六句是想象之景,表达殷殷惜别之情;2.试题分析:题干是“本诗写景画面生动,辞藻美丽,诗意十分浓厚,请结合景物描写分析本诗作表达的思想感情。
”此题的考点是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根据诗句中的景物描写分析。
首先读懂诗。
首联说,在春风乍起的时节,诗人将起程作万里之行,船停靠在苏州城外,故友严士元前来送别。
二人执手相向,百感交集。
回首往事,瞻念前途,心中就像水国变幻莫测的天气,忽晴忽阴,忽好忽坏,还不时带些初春的寒意。
20个字冷门古诗
摘要:
1.冷门古诗的定义与价值
2.20 个冷门古诗的简介
3.欣赏这些冷门古诗的意义与启示
正文:
【1.冷门古诗的定义与价值】
冷门古诗是指那些相对鲜为人知,流传不广的古代诗歌。
虽然它们不如《静夜思》、《春晓》等名篇那样家喻户晓,但这些冷门古诗同样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它们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历史背景以及诗人们的审美情趣,是古代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2.20 个冷门古诗的简介】
以下列举20 个相对冷门的古诗,以供大家欣赏:
1.《古柏行》唐代:刘长卿
2.《枫桥夜泊》唐代:张继
3.《春怀》宋代:张耒
4.《秋浦歌》唐代:杜牧
5.《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代:刘长卿
6.《寒食雨中江上作》宋代:苏轼
7.《夏日绝句》唐代:杜甫
8.《泊船瓜洲》宋代:王安石
9.《春夜喜雨》唐代:杜甫
10.《夜泊牛渚怀古》唐代:白居易
11.《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
12.《赠刘景文》宋代:苏轼
13.《夜泊牛渚怀古》宋代:辛弃疾
14.《长沙过贾谊宅》唐代:刘禹锡
15.《乌衣巷》唐代:刘禹锡
16.《寒食》唐代:韩翃
17.《枫桥夜泊》宋代:林升
18.《寒食雨中江上作》宋代:黄庭坚
19.《夏日绝句》宋代:陆游
20.《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宋代:辛弃疾
【3.欣赏这些冷门古诗的意义与启示】
欣赏这些冷门古诗,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味和内涵,还能从中汲取文学养分,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同时,通过对这些冷门古诗的研究,我们还可以发现它们在文学史上的价值与地位,进一步拓宽我们的知识视野。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 2019.1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新年作①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②,从今又几年。
【注】①作者贬南巴尉时作。
②长沙傅:贾谊,他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写作者身处异乡却逢新年,伤感之情油然而生,不禁独立天边热泪横流。
B.颔联感叹自己长期官居人下,春光老去,先我而归,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与愤懑。
C.颈联写同岭猿共度旦暮,与江柳共赏风烟,虚实相生,表达了诗人生活的单调与自得其乐。
D.尾联诗人以贾谊自况,表明自己遭到了像贾谊一样的冤情,寄托了迁谪之意。
E. 全诗抒情语句不多,但情感哀切深至,首尾感叹往复,情致悱恻。
2.请结合诗句,简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1, 【答案】1.BC2.首联--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新年已至,自己与亲人们相隔千里,思乡之心,自然浓烈;颔联--拟人,赋予春以人的动作,感叹春归我先,表达客居异乡的羁旅之愁和遭遇贬谪不能归乡的愁苦;颈联--借景抒情:从早至暮,岭上猿猴悲啼不断;江边柳树,一片凄迷,表达了作者身在天畔的孤独与生活的单调(虚实相生、视听结合也可);尾联--用典,以贾谊自况,表明自己遭到了像贾谊一样的冤情;贾谊被贬后,又被征召入朝,表明作者也希望朝廷再次启用自己的愿望。
【解析】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题中ABD项考核内容,C项考核手法,E 项考核情感,其中B项,“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与愤懑”错,应该是表达老年被贬,客居异乡的愁苦;C“自得其乐”错,与诗歌情感基调“愁苦”不符。
刘长卿诗歌中的“夕阳”意象本文是关于刘长卿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中,“夕阳”是我国古典诗人借以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一个比较典型的意象,用来表现诗人的独特的审美情趣。
研究意象对研究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规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固有的概念和词语并不是一个外来词,并且英美意象派诗歌恰恰是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而形成的。
《辞海》中把意象解释为:“1.表象的一种。
即由记忆表象或现有知觉形象改造而成的想象性表象。
文艺创作过程中意象亦称‘审美意象’,是想象力对实际生活所提供的经验材料进行加工生发,而在作者头脑中形成的形象显现。
2.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术语,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想融合的心象。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意象,感物而生之意,包括艺术想象。
明清后专指借助具体外物,用比兴手法所表达的作者情思。
”“意象”一词第一次出现于王充的《论衡・乱龙》。
后来,陆机用过“情貌”一词来表达“意”与“象”的关系;“信情貌之不差,故每变而在颜”。
第二次明确使用“意象”一词是刘勰,刘勰在《文心雕龙》创作论的首篇《神思》中说:“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刘勰又在同一篇里揭示了作家文思的发生是“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
”“意”是作家主观之意,“象”是客观事物之象,作家的主观精神与客观对象汇合交融,正是“意”与“象”契合的心理基础,精神居于胸间,耳目接触外物,语言用于表达,要是三者相互默契,那么本物的形象就可以生动地描绘出来了,要是情意运行不畅,那客观物象就不能为我所用。
《物色》篇中说“物色尽而情有余,晓会通也”,“意象”的重心是倾向“意”一边,而不在“形似”一侧。
刘长卿贬谪本文是关于刘长卿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引导语:刘长卿的事迹,《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给他立传,但《新唐书·艺文志》却有简单的记载,根据历史记载,唐代诗人刘长卿的生平中曾遭受过贬谪,关于刘长卿贬谪事迹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唐代刘长卿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译文一个晴朗的日子,斜阳低挂在天边,一叶孤舟载着友人离去,此刻是何等令人惆怅!鸟儿在平旷的原野上远近地飞翔,好似人随流水各奔东西。
愿白云将自己的思念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愿那一轮明月载着我的愁思随着溪水带到友人的身边。
友人贬谪去的苦恨让人难以言状,就如那江边繁茂的春草一样杂乱而无际。
注释①晴川:指在阳光照耀下的江水。
②平芜:指草木繁茂的原野。
③长沙:这里用汉代贾谊谪迁长沙的典故。
④萋萋:草盛貌。
创作背景这首词又题作《答秦徵君、徐少府春日见集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六言》。
中唐时代,文人词处于初兴阶段,词还未从诗的领域中取得明确的独立地位,所以这种似词又可看作诗的作品的出现,不足为奇。
据六言诗题,这首词大约是作者被贬睦州(今浙江淳安一带)司马途中,经苕溪(流域在今浙江湖州地区),在友人的宴集上为酬答远谪的梁耿的寄赠所作。
刘长卿任鄂岳观察史期间,遭权臣吴仲儒诬奏,贬为潘州南巴尉,寻除睦州司马。
去国怀乡之思,有感而发。
刘长卿第一次贬谪事迹考证刘长卿的事迹,《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给他立传,但《新唐书·艺文志》却有简单的记载:《刘长卿集》十卷,字文房。
至德监察史。
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
鄂岳观察使吴仲儒诬奏,贬潘州南巴尉,会有辨之者,除睦州司马。
终随州刺史。
从以上的材料看,刘长卿只有一次贬谪,即从鄂岳转运留后直接贬为南巴尉。
然唐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卷下载刘长卿诗九首,并有评曰:“长卿有吏干,两遭迁谪。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一)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元录事开元①所居刘长卿幽居萝薜情,高卧纪纲②行。
鸟散秋鹰③下,人闲春草生。
冒风归野寺,收印出山城。
今日新安郡④,因君水更清。
【注】①元录事:作者朋友,时任睦州录事。
录事是官职名,掌管纠察之事,职责与御史相似。
开元:开元寺。
这里指的是睦州开元寺。
②纪纲:法度。
③古时以鹰隼喻御史。
④新安郡:睦州的古称。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元录事幽居于睦州开元寺,第二句的“高卧”表现了他的悠闲自得之态。
B. 第三句是比喻,把元录事纠察官员的气势与恶吏们的散逃写得十分生动。
C. 颈联写元录事工作结束回开元寺,至于工作情况则作为留白供读者想象。
D. 诗人提到睦州,特意用了其古称“新安郡”,旨在突出睦州的历史悠久。
16. 怎样理解诗中的“水更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15~16题答案】【答案】15. D 16. ①“水更清”是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睦州官场风气之良好。
②“水更清”是元录事恪尽职守的结果,在他的严厉纠察之下,贪官污吏受到惩处,国家法度得到了很好地执行。
③“水更清”表达了作者对元录事的赞美与敬佩之情。
【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 “旨在突出睦州的历史悠久”分析错误。
作者用“新安郡”之名称,可以突出睦州历史悠久,但这不是他的目的,他的目的在于“新安”二字,此处为一语双关,作者是以此赞美元录事使这里变得安定。
故选D。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重要诗句的能力。
尾联“今日新安郡,因君水更清”,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元录事的赞美之情,再结合注释①中可知,如今的新安郡因为元录事的治理有方,水都变得更清澈了。
“水更清”在此处是比喻,形容睦州官场风气之良好。
颔联写到元录事纠察官员的气势如虹,恶吏们四处逃散,因为他的刚正不阿,明察秋毫,恪尽职守,使恶吏们散逃,使睦州百姓安居乐业。
刘长卿古代诗歌10篇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念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
一说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刘长卿古代诗歌,来欣赏一下吧。
云门寺访灵一上人
朝代:唐朝|作者:刘长卿
所思劳日夕,惆怅去西东。
禅客知何在,春山到处同。
独行残雪里,相见白云中。
请近东林寺,穷年事远公。
龙门八咏·下山
朝代:唐朝|作者:刘长卿
谁识往来意,孤云长自闲。
风寒未渡水,日暮更看山。
木落众峰出,龙宫苍翠间。
送郑十二还庐山别业
朝代:唐朝|作者:刘长卿
浔阳数亩宅,归卧掩柴关。
谷口何人待,门前秋草闲。
忘机卖药罢,无语杖藜还。
旧笋成寒竹,空斋向暮山。
水流经舍下,云去到人间。
桂树花应发,因行寄一攀。
送宣尊师醮毕归越
朝代:唐朝|作者:刘长卿
吹箫江上晚,惆怅别茅君。
踏火能飞雪,登刀入白云。
晨香长日在,夜磬满山闻。
挥手桐溪路,无情水亦分。
送崔升归上都
朝代:唐朝|作者:刘长卿
旧寺寻遗绪,归心逐去尘。
早莺何处客,古木几家人。
白发经多难,沧洲欲暮春。
临期数行泪,为尔一沾巾。
长沙桓王墓下别李纾、张南史
朝代:唐朝|作者:刘长卿
长沙千载后,春草独萋萋。
流水朝将暮,行人东复西。
碑苔几字灭,山木万株齐。
伫立伤今古,相看惜解携。
题虎丘寺
朝代:唐朝|作者:刘长卿
青林虎丘寺,林际翠微路。
仰见山僧来,遥从飞鸟处。
兹峰沦宝玉,千载唯丘墓。
埋剑人空传,凿山龙已去。
扪萝披翳荟,路转夕阳遽。
虎啸崖谷寒,猿鸣杉松暮。
裴回北楼上,江海穷一顾。
日映千里帆,鸦归万家树。
暂因惬所适,果得损外虑。
庭暗栖闲云,檐香滴甘露。
久迷空寂理,多为繁华故。
永欲投死生,馀生岂能误。
送许拾遗还京
朝代:唐朝|作者:刘长卿
万里辞三殿,金陵到旧居。
文星出西掖,卿月在南徐。
故里惊朝服,高堂捧诏书。
暂容乘驷马,谁许恋鲈鱼。
对雨赠济阴马少府考城蒋少府兼献成武五兄南华二兄
朝代:唐朝|作者:刘长卿
繁云兼家思,弥望连济北。
日暮微雨中,州城带秋色。
萧条主人静,落叶飞不息。
乡梦寒更频,虫声夜相逼。
二贤纵横器,久滞徒劳职。
笑语和风骚,雍容事文墨。
吾兄即时彦,前路良未测。
秋水百丈清,寒松一枝直。
此心欲引托,谁为生羽翼。
且复顿归鞍,杯中雪胸臆。
对酒寄严维
朝代:唐朝|作者:刘长卿
陋巷喜阳和,衰颜对酒歌。
懒从华发乱,闲任白云多。
郡简容垂钓,家贫学弄梭。
门前七里濑,早晚子陵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