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水墨动画的唯美意境表现——以《山水情》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196.52 KB
- 文档页数:2
对水墨动画《山水情》中教育与传承意义的探析2018年上半年,陈章子凭借水墨动画《山水情》获得了国际高度评价,这部作品描绘的“山乡情怀”也感染了许多观众。
在这部作品中,儿童角色与传统的中国乡野生活建立起一种关系,不仅展现了一个特定的文化背景,而且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育与传承意义进行了探讨。
这部动画的故事主要描述的是一个名叫小红的小女孩和她的家人在中国传统山村中的生活故事。
小红的父亲教她怎么去耕种,爷爷教她如何打铁,曾祖父教她如何制作陶器,还有一个叫珍妮的小女孩,教小红唱民歌和缝纫。
显然,小红不仅在饮食和生活习惯上融入中国古老而今又落后的乡村文化,还获得了一种与大自然完全融合的教育方式,即从自然中获取知识,在家族的传承中实践这种知识。
这种以家族的方式进行的传承,主要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教育的精神核心。
传统中国文化认为,一个人的教育是由家长和家庭成员完成的,教育的重点在于传承传统知识和价值观,让孩子掌握家族的传统技艺,把祖上传下来的智慧教给孩子,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深深根植于家庭的实践。
另一方面,《山水情》中也有另外一种教育与传承意义,那就是建立一种与大自然和谐的关系,利用自然资源来获取知识,不断加深对家族中传承的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孩子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小红每天伴随着家人在田野中耕种,去山林里摘草莓,她也会看到爷爷打铁把锤子放在火上;小红也跟随珍妮在山里走,珍妮会带小红到草塘里教她唱民谣,教小红如何缝纫,从而培养小红对自然的热爱和认识。
因此,水墨动画《山水情》中的教育与传承意义,不仅通过家族的方式传承和实践传统的文化知识,还通过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培养小红对自然的热爱和理解,从而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
总的来说,《山水情》的教育与传承意义体现在家族传承的知识和价值观,以及建立与大自然密切联系的教育方式。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教育与传承的精神,还渗透了一种教会我们如何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从而有助于提高公众对自然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和理解。
中国水墨动画的巅峰之作《山水情》,相较之前的作品已趋于完美,因为它将山水的意境表现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全片重在山水的表现,无论是静景还是活物都完全融入国画的写意之中,这部动画给观众留下更多的是深邃、悠远的韵味美和登峰造极的意境美,加上古琴的浑厚音色,让人心旷神怡,从而演绎了一个旷世知音的动画。
意境是什么?以通常的说法:意境就是情景的结合,或叫“情景交融”。
一般来说,艺术是作者主观意识对客观现实反映的表现,但由于所表现的内容、题材、体裁、形式等等的不同,却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性能效果。
有的重抒情、有的重“境阔”、有的惊心动魄、有的丝丝扣入人心、有的以空间的景物来感人、有的有意境、有的没有意境。
因此,意境有它自己的性能和特点,意境不同于其他艺术的表现,也就是艺术具有一个空间的境象。
这个空间境象,有的虽然不是直接的表现出来,也能间接的引人对它的联想。
所以当人们感受到一幅画或一首诗有意境时,便会在眼前呈现出一片清新的,或宁静的,或开朗的,或壮丽雄伟的等等空间感觉,仿佛自己亲临于大自然之中一样。
可以说,意境的特点,主要是依据空间境象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画与诗都追求意境,意境与诗画之间的关系表现为:诗产生意,画产生境。
诗和意是主观情感,画与境是客观的景象。
主客观契合,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中有境,境中有意。
如诗句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描写,将对美景短暂的留恋与珍惜表现的淋漓尽致,黄昏下温和的斜阳映照着一种凄婉、忧伤、悲凉的情景,诗人的瞬间感受留在了心底笔尖,这种色彩烘托的视觉图像已形成了画面的意境。
以传统水墨画的形式演绎的动画片《山水情》充满了中国式的优美韵味,将中国文人长久以来的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用中国的方式表现。
客观上展现了文化的传承精神,更是体现了传统的人文精神。
整部作品将笔墨情趣与优美的诗境融进了每一画面里,通过绘画性的水墨,表现了江水烟雾蒙蒙,山峦云起缭绕和人物的音容情感,让人完全陶醉在水墨制成的山水之间。
作者: 张强
作者机构: 平顶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出版物刊名: 芒种
页码: 255-256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8期
主题词: 水墨动画 《山水情》 时空艺术
摘要:我国电影工作者所创作的水墨动画,是我国传统的水墨画和影视技术的巧妙结合,是世界动漫史上的一个经典性艺术创作。
它的创作灵感主要来自中国传统的国画创作艺术,将其轻盈灵动、淡然无极、悠远静关的渲染特色以现代化的影视制作手段予以呈现,形成了世界独一无二的动画创作艺术风格,既吸收和借鉴了国外优秀的动画创作技巧,又发挥了中国水墨画的艺术特色。
本文以《山水情》为例,对于水墨动画的时空艺术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通过分析,发现水墨画与水墨动画之间是有着一定的继承和连续性的,找到了水墨画的形式与影视语言相结合的点,探索了水墨画与影视两种艺术形态的创新结合点。
动画片《山水情》分析
关于动画片《山水情》,我所听到的第一个也是记忆最深刻的一个评价就是:“它是上海电影制片厂制作的中国水墨动画片的一部绝唱,现在我们再也看不到第二部像《山水情》一样的艺术精品了。
”这是一句无奈的感慨,也是我们带着艺术迈进商业时代的不可逃避的尴尬。
《山水情》是一部只有中国才能做出来的动画片。
毫无疑问,将中国传统水墨画与动画片相结合是一个非常大的创新。
中国的水墨画追求意蕴。
用墨色的浓淡简单的勾画事物的神韵,透过单纯的画面看到的是一整个世界,宁静中带着悠远。
动画片用连续的图片展现出了动态,带给人一种别样的感受。
水墨动画片的一大特点是它的流动都是缓缓的,不同于传统动画片的跳跃活泼,但是对于表现微风,流水和鱼儿的游动有着特殊的效果。
在宁静的氛围里,偶尔突显的像是眨眼的小细节,往往能让人会心一笑。
也许这样的动画片不能像美国动画一样带给人情绪上的大波动,可是却能引发人内心的欣喜,并且是在笑过之后还能回头想一想的情绪波动。
在《山水情》这部动画片里,与水墨画相配合的是中国的传统乐器,如笛子、古琴所演奏的传统乐曲。
悠扬婉转的曲调与意味深远的画面浑然一体,带给人完整的古风艺术享受。
贯穿整部动画片的或激扬,或柔和的曲调,都能与画面语言和思想内容互相映衬吗,可以说这部动画片的配乐是整个动画片的点睛之笔。
《山水情》就如同片子里面的师傅一样,从重重山水中走来,最终又飘飘然消逝在空灵的山水里,但是整部片子留给世界的“情”将长久存在。
人间有爱,山水有情——水墨动画电影《山水情》赏析作者:刘殿波来源:《快乐作文(小学3、4年级)》 2021年第4期作者简介刘殿波,教育管理者,儿童阅读倡导人,学校文化建设和儿童阅读研究者。
2021年,《快乐作文》三、四年级版继续开设《一起看电影》栏目,儿童阅读推广专家刘殿波老师将为大家解读、赏析十部经典儿童动漫电影。
欢迎同学和家长朋友跟随我们一起看电影、评电影,我们一起相约空中电影院。
本期共赏影片:《山水情》。
看过《山水情》这部动画电影的同学可能不多,很多人甚至连名字都没听说过。
这部1988年上映的电影,在2006年法国昂西国际动画节上被评选为世界上100部最伟大的动画短片之一,成为唯一一部入选的中国作品。
可以说,《山水情》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目前中国动画电影的最高成就。
观看《山水情》,就像打开了一幅幅中国水墨山水画。
电影一开始,淡淡的水墨就泼洒出一幅薄雾笼罩下的山川湖泊的朦胧景象。
朦胧中,一个踽踽而行的身影由远及近,逐渐清晰,原来是一位老者怀抱包裹来到江边码头。
这时,笛声响起,受到惊吓的野鸭一起飞向天空,一位渔家少年吹着竹笛撑一叶扁舟从芦苇荡中翩然而出。
故事就在这舒缓的音乐中缓缓展开。
老者从少年的船上下到岸边,没走几步就摇摇晃晃一头栽倒在地。
少年匆忙从船上跳下来,扶起老者到自家茅舍休息养病。
第二天,老者在叽叽喳喳的鸟鸣声中醒来,顿觉身体康健,他怀抱自己随身携带的包裹,若有所思。
少年打水回来,边走边吹响自己的竹笛,这时,和着这清脆的笛声,从茅屋中突然传出悠扬的琴声,少年又惊又喜,循着琴声惊喜地看到老者坐在茅屋中抚琴弹奏,好似神仙一般。
少年坐在老者身旁,开始跟着这位老琴师学琴。
观看《山水情》,还仿佛是欣赏一部中国古典音乐风光片。
电影虽然没有一句对白,但清脆的笛声和悠扬的琴声一唱一和,就像琴师与少年师徒二人一问一答,相得益彰。
借助于山水鸟兽,这些平时难以听懂的古琴曲,突然间变得温柔动听,美妙的音乐似乎流动起来,直入心怀。
水墨动画电影山水情观后感范文水墨动画《山水情》是我国水墨动画的巅峰之作,赋予了水墨动画中国诗画般的,向世人展现了中国的美,给观众带来无尽的审美意境。
给大家了山水情观后感,仅供参考。
今天忙里偷闲,从师兄ftp上下载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水墨动画片《山水情》。
华灯初上之时,记下此观后感。
水墨画一直是我内心珍着的一抹文化底蕴。
小时候没有阅历,只胡乱学了些根本,既是如今,国画的意境也还是远远超乎我的理解。
这应该就是久而弥香,百看不厌的精粹了。
但很遗憾,如今很少再有人能创造出更好的中国水墨动画片了。
该片产生于1988年,完全的中国水墨式作画,情节很简单,片中也没有对话,长度也只有18分钟。
但整部作品,画面精巧灵动、充满了诗意,故事内涵富于哲理,无论是静景,还是活物都完全融入国画的写意之中,让人完全陶醉在水墨制成的山水之间。
可以说,它赋予了动画以中国水墨画诗般的心灵,向世人展现了中国的美,实属中国动画片的杰作!我最喜《山水情》的画面本身。
先是它的作画笔法。
国画的笔法、较之油画、水粉、水彩等西洋画法更显其灵动自由的韵味。
既能简单几笔勾勒出其轻巧飘逸之精致,又能大胆泼墨层层抒发出其磅礴之雄浑。
在世人看惯了西洋画的斑斓和让人麻木的真实之后,中国画无疑是艺术带给人类灵魂自由休憩的珍宝。
片头文士一袭白衣,在冰雪云雾的映掩下,袅袅而行,把观者的身心带离尘嚣。
那温润羊毫,渲染出了文士宽大的白袍,灵动的衣冠襟带,不俗的神情;勾勒出了孩子的清新活泼、诚挚好学和感恩真情。
寒冬、清秋;群山、秀水;茅屋、暖炉;红叶、金鸟;水中成群舞动的鱼儿,荷塘绿叶红莲下的鸣蛙……刚健的、柔软的、深远的、细腻的、安静的、热烈的……笔墨的轻重缓急、深浅粗细都尽显了中国画毛笔的神来之气,这更是中国传统气节不朽的血脉。
吾甚爱《山水情》之色彩。
黑与白的上下浓淡、动静干湿——本身就应该是黑与白的二色无限搭配——看似平淡乏味,却在于生活者如何调配了。
心态便是那勾对的水。
心理学原理在水墨动画《山水情》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水墨动画是中国动画的独特表现形式,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意境吸引了广大观众。
在众多水墨动画中,《山水情》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美学价值成为了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山水情》中情感表达、审美体验、观众心理等方面的心理学原理应用。
二、情感表达与心理学原理《山水情》中的情感表达是深入人心的关键。
通过水墨动画的细腻描绘,观众可以感受到主人公与自然之间的深厚情感。
这种情感表达与心理学中的情感共鸣原理密切相关。
当观众看到主人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他们的情感也会被触动,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此外,《山水情》还运用了情绪ABC理论,即通过认知评价来调节情绪。
在动画中,主人公对自然的情感变化正是受到认知评价的影响。
这种理论的应用使得动画中的情感表达更加真实、生动。
三、审美体验与心理学原理水墨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审美体验也是非常独特的。
《山水情》通过水墨的独特表现力,将自然美景和人物情感完美融合,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这种审美体验与心理学的美感认知理论密切相关。
观众在欣赏《山水情》时,会对水墨画的美感产生认知,从而产生愉悦的审美体验。
四、观众心理与心理学原理《山水情》的成功还与其对观众心理的把握密切相关。
通过深入了解观众的心理需求,动画创作者能够创作出更符合观众口味的作品。
在《山水情》中,创作者运用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满足了观众对于自我实现、归属感、尊重等高级需求的追求。
同时,动画还运用了期待效应等心理学原理,使观众对作品产生更高的期待和满足感。
五、结论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心理学原理在水墨动画《山水情》中的应用是广泛而深入的。
情感表达、审美体验和观众心理等方面的应用,使得《山水情》成为一部深入人心的艺术佳作。
在未来的水墨动画创作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心理学原理的应用,以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观众体验。
同时,通过深入研究观众的心理需求和喜好,我们能够创作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和观众喜好的作品,推动中国水墨动画的持续发展。
浅析中国水墨动画《山水情》中古典音乐的意境浅析中国水墨动画《山水情》中古典音乐的意境1988年的水墨动画《山水情》堪称我国动画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影片主要描述的是:一条莽莽水边,远处山水朦胧,怀抱古琴的老者病倒在荒村野渡,被摆渡的少年救起,在少年的悉心照料下,老琴师逐渐康复,老琴师抚琴之时,少年被美妙的音乐所迷,两人遂结为师徒。
寒来暑往,少年经勤学苦练琴技大进,老琴师十分欣喜。
但慰藉之余,他开始思虑如何才使弟子更上一层楼。
一日,老琴师看到雏鹰离开母鹰独自展翅飞翔的时候,豁然开朗。
于是老琴师携少年游遍江河山川,让少年领略了艺术的真谛所在。
师徒离别之时,老琴师以自己心爱的古琴相赠,眼望恩师身影渐远,慢慢淡入云山雾海,少年百感交集,于是他端坐崖巅,手扶琴弦,只余琴声铮铮流淌在往经的山河大川。
该片融入了中国道家师法自然,与世无争的思想和禅宗明心见性的灵感。
杰出的水墨技法与古琴技艺无不是出自大家之手,演绎了一个旷世知音的动画,片中除了着重对人物,山水风景的表现(无论是静景还是活物都完全融入国画的写意之中,表现了深邃、悠远的韵味美和登峰造极的意境美),这部动画的音乐也观众留下很深的印像,古典乐器古琴的浑厚音色,让人心旷神怡,从而使动画体现出了一种朦胧的意境之美。
一.《山水情》音乐的特点这部短片中没有任何对白,出现的声音有叶笛声、琴声、水声、风声、动物声。
少年的笛声悠扬、无忧无虑,体现了少年天真、活泼的个性。
琴声空灵飞扬,时而轻柔时而凝重,时而忧郁时而果敢,充分体现了老琴师复杂、坚决的心理。
风声凄厉,将风雪中恶劣的环境刻画得更加逼真。
各种动物的声音又让春天的来到显得极其可爱。
更重要的是,这些声音非常中国化,充满了中国式的优美,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中国式的韵味。
中国的丝竹音乐象是秋日从树上飘落的树叶。
拨弄心灵的一根细弦,让人心神荡漾。
古琴、琵琶的使用在动画片《山水情》中是一大特色,做为传统音乐体系中古琴和琵琶,它本身具有的结构音韵特点就非常鲜明,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
.
《山水情》艺术鉴赏
《山水情》是一部80年代的中国水墨版动画。
叙述的主要内容是一位文人乘
船渡河,上岸后昏倒不起被摆渡的少年救起,在家中细致的照顾,文人养病期间,闲时看见屋外的风景,片片雪花飘落,不禁有感而发,抚琴抒情,少年被琴声深深的吸引陶醉其中。
文人见少年极有天赋,教其弹琴,时间过去了一年,文人将与少年离别之际,将伴随一生的琴赠与少年,少年在陡峭的山巅轻抚琴弦,用悠扬的琴声依依不舍地送别文人——他的老师。
对于文人而言,少年更像是他的知音,忘年的知己。
这部水墨动画勾画的风景极致的优雅,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无论是雪花漫天的寒冬,万物复苏的初春,还是芳草宜人的盛夏,枫叶飘落的深秋,都给人以美不胜收的意境。
这部动画将中国水墨画的优美风格演绎地淋漓尽致。
高山流水配以峻峭的山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俨然一副世外桃源的风景。
没有嘈杂与喧嚣,大自然的美丽风景加上悠扬的旋律,使人与自然的和谐得到了完美的演绎。
整部作品没有任何人物对话,但却又不失灵性,不会让观众感受到任何一丝的困惑,我个人认为这是整部作品最难能可贵之处。
中国传统的水墨画,美不胜收的风景,生动的画面,巧妙的故事情节,深刻的寓意,无处不体现了中国人民智慧。
没有现代特技动画效果,能将其演绎的这般生动,着实令人震惊。
这部作品从外到内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东西,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Vol. 18 No. 5Sep. 2019第18卷第5期2 0 19年9月南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水墨动画《山水情》中的意象审美谢敬鹏(南阳师范学院软件学院,河南南阳473061)摘要:《山水情》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8年出品的水墨动画,带有中国传统的美学风尚,是“中国动画风”在世界动画中的一股清泉,其意境悠远,笔墨空灵,是动漫教学当中较好的范 本。
从笔墨的韵致、诗意的意境及悠远的空间三个方面对该片进行分析,阐述其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从而有助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汲取传统文化丰富的营养。
关键词:意象审美;水墨动画;《山水情》中图分类号:J9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6132 (2019 )05 -0065 -03《山水情》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8年 出品的水墨动画,讲述了老琴师在归途中病倒,并 在荒村野渡遇到渔家少年,渔家少年帮助老琴师 康复后,老琴师传授其琴技,并把古琴赠予少年,老琴师离开时,少年抚琴相送,两人叙写纯洁师生之情的故事。
该片意境悠远,笔墨空灵,是学习动 漫制作的较好范本,为动画片的制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一、《山水情》中笔墨的韵致(一)形象高古,画面淡雅水墨动画片是我国影片中特有的一种形式- 它没有明显的外轮廓线,是用笔墨渲染的方法在 宣纸上自然描绘,形象栩栩如生。
任意一个场景 都是一张美妙的水墨作品,高古的人物形象和淡雅通透的笔墨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
唐朝诗人王维曾说过“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该片中的每 一个场景都充满诗意般的情怀,淡雅的画面仿佛在述说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虽然没有对话旁白, 但人物之间的神情和动作都把故事的情节和内涵 表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静景还是活物都完全融入水墨画的意境之中,让人们沉醉于水墨制作的山水之间-“中国美学中重神轻形的思想,几乎伴着形神理论同时产生⑴中国传统绘画就是以形写 神的,形是基础,传神是目的;“意”也是在形的基 础上高度提炼出的结果,“形”和“意”在绘画中的关系是中国历代绘画中探讨最频繁的问题,“形” 和“意”就是核心思想,就是中国画中的似与不似的问题,这种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境界形成了中国 画的精髓-将水墨画搬上银屏,原来绘画中的“形”和“意”的意味不再存在,至少不再是一个重 要的命题-因为“形”在电影中已不只是一个表述笔墨形象,“形”的体现还包括了动作、声音因 素,是一个立体的“完形”-“形”完则“意”难存,形象的丰满阻碍了意境产生的空间-因而,在影 片中保留中国传统的意境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 事情,必须在中国式的意象和审美上下功夫-(二)用笔爽朗,墨法清透传统中国画在用笔方面讲究:平、圆、留、重、变-《山水情》在表现人物方面以中锋用笔,线质 圆厚、用笔爽朗、力透纸背,给人以酣畅淋漓的感觉;在表现动植物方面,如松树在风中摇曳的感 觉,用笔极富变化,形象非常生动,栩栩如生-收稿日期$2019 -03 -28基金项目: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三晋金文文字全编研究”,项目编号:19YJC740111 作者简介:谢敬鹏(1983 —),男,河南省安阳市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美术学、动画制作方面的研究。
130胡雪儿:水墨丹青一世情——浅谈水墨动画《山水情》的艺术表现水墨丹青一世情——浅谈水墨动画《山水情》的艺术表现胡雪儿(西北大学 陕西 西安 710127)【摘 要】《山水情》是中国动画史上第四部水墨动画。
故事讲述了一位老琴师在江边晕倒被小渔童救起并悉心照顾后以一曲谢之,琴声将小渔童吸引,老琴师见他聪颖好学便将琴艺传授于他,最后将古琴也送给他后便离开了,小渔童望着老琴师的背影,跪坐在山石上以琴曲相送……两人之间平淡如水却令人感动的师生之情通过极具韵味的水墨动画呈现出来,淡雅飘逸的画面展现了寂寥空灵的自然风光,传达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意境之美。
【关键词】水墨动画;艺术表现;山水情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8-0130-01一、水墨线条下的写意人物中国传统水墨画讲求“笔墨”和“骨法”。
所谓“笔墨”在人物造型上指的是用墨的浓淡粗细,“骨法”指的便是蕴含在人物中的生命力量,呈现出一种有力且秀气的风格。
《山水情》中老琴师和小渔童的造型就强烈地体现出这种视觉风格。
两人的形象虽然都是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完成,但正是这浓淡适宜的几笔成为凸显朦胧飘逸的人物气质的最好方式。
动态的画面下,老琴师站在江边眺望着远方,衣衫随风飘动,简单的线条似乎给予人物以生命,将老琴师仙风道骨,超凡脱俗的气质和傲然于天地之间的生命力量显露出来。
在表现小渔童时简单几笔就勾画出一个娇小可爱的孩童形象,一抹浓墨来表现其浓密的头发,淡墨辅以线条展现出小渔童天真懵懂的人物特点。
中国绘画向来“但求神似,不求形似”,放弃对客观现实的表现,偏爱表达创作者的主观意识,不追求形象刻画的逼真,只求将人物的形态、情感、风骨等传达出来。
粗细不同的线条和浓淡不同的墨色恰好可以把老琴师和小渔童的形态表现地极为生动,两人同山水自然完美地相融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意境悠远的整体氛围。
二、浓淡适宜的秀美山水“墨”是水墨动画的主角,对墨的独特运用让《山水情》中层峦叠嶂、孤帆远影的自然风光变得更有韵味。
人 文 论 坛213INTELLIGENCE浅谈水墨动画《山水情》湖南大众传媒学院 王 瑶摘 要:水墨动画片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是中国动漫走向世界的最佳代表。
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那种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
本文从水墨动画的概念出发,具体阐述了《山水情》的剧情,并对该片的画面、音乐、意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水墨动画 山水情 艺术我国的水墨动画片是孩子们喜欢的艺术形式,是中国艺术家创造的动画艺术新品种。
它是以中国水墨画技法作为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的表现手段,运用动画拍摄的特殊处理技术把水墨画形象和构图逐一拍摄下来,通过连续放映形成浓淡虚实活动的水墨画影象的动画片。
与一般的动画片不同,水墨动画没有轮廓线,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渲染,浑然天成,一个个场景就是一幅幅出色的水墨画。
角色的动作和表情优美灵动,泼墨山水的背景豪放壮丽,柔和的笔调充满诗意。
它体现了中国画“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意境深远。
自1960年至今,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已拍摄多部水墨动画,其中较为有影响的水墨动画是《山水情》、《小蝌蚪找妈妈》、《牧笛》、《鹿铃》等。
1988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山水情》成了中国水墨动画片的绝唱,也成了中国动画彻底商业化之前的最后一部艺术精品。
国际动画界把中国的“水墨动画”誉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第一个片种。
由于包括水墨、剪纸动画等取得的辉煌成就奠定了“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在世界动画中的重要地位。
《山水情》是中国水墨动画的巅峰之作,相较之前的作品已趋于完美,因为它将山水的意境表现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这部十九分钟的动画片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特伟导演。
该片描述一位老琴师在归途中病倒在荒村野渡头,渔家少年救助老人,老人养病,教琴,赠琴的故事。
通过水墨动画把人间那种至真至纯的师徒之情,表现在屏幕上。
《山水情》中揉合了各种现代动画手法,充分发挥中国水墨画、民族音乐的特色,创作出中外艺术史上独具中国特色的意境,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画面美《山水情》格调清新、洒脱、空灵、飘逸,将笔墨情趣与优美的诗境融进了每一个“活”的流动的画面里,通过绘画性的水墨,表现了江水烟雾蒙蒙,山峦云起缭绕和人物的音容情感,让人完全陶醉在水墨制成的山水之间。
艺术的魅力——电影《山水情》观后感作者:赵子凡来源:《快乐作文(小学3、4年级)》 2021年第4期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化稍营小学三年级赵子凡今天,我看了一部动画片——《山水情》。
这部动画片和我以往看过的动画片不一样,以前我看过的都是一些色彩鲜艳的童话动画片,而这部《山水情》是用水墨画做成的动画片。
这是一幅充满诗情画意,很有艺术魅力的动画片。
刚开始,影片中出现了一位老人。
渔童渡老人过河,老人下了船,走了几步就晕倒了。
想到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很多人都怕摔倒的老人会讹人,不敢去扶,但是那个孩子赶紧下船去扶起老人,还把老人带回了家,帮助老人养病,最后他们成了师徒。
这个孩子美好的品格和美丽的电影画面融和在一起。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弟子勤学苦练的精神。
师傅教弟子学琴,弟子每天练习,日复一日,不论春去秋来,琴艺逐渐大增。
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师傅的用心教授,更离不开弟子的勤学苦练。
这让我想起我的一个同学,她学习认真,也非常刻苦。
当她读书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能打扰到她。
她写作业时,周围一切都安静下来。
不管别人在做什么,她都能做到专心致志。
她真像影片中刻苦学习的小弟子啊!我最喜欢的画面要数弟子的琴声招来了鱼儿。
师傅在钓鱼,鱼儿围绕在鱼钩上的食物周围,鱼儿听到了弟子出神入化的琴声,立刻游来欢笑,画面充满趣味,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山水情》这部电影充满着传统水墨画的艺术美,让我不由得还查找了一些水墨画的资料,增长了许多知识。
同时,影片的音乐也非常动听,画面和声音结合在一起,让人浮想联翩。
影片中没有人物对白,但是只要认真体会,也能感受到很多,我感受到了师傅和弟子之间的浓浓情谊,也感受到了弟子的刻苦,还有一些说不出的感受,很美。
看完影片,我想向片中的弟子学习,做一个善良、努力、有追求的人。
(指导教师:朱金梅)家长感言:《山水情》这部影片是我国水墨动画的巅峰之作。
虽然只有十几分钟,却把精美灵动的生物、充满诗意的山水和故事主人公都恰到好处地融入国画当中。
Vol. 18 No. 5Sep. 2019第18卷第5期2 0 19年9月南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水墨动画《山水情》中的意象审美谢敬鹏(南阳师范学院软件学院,河南南阳473061)摘要:《山水情》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8年出品的水墨动画,带有中国传统的美学风尚,是“中国动画风”在世界动画中的一股清泉,其意境悠远,笔墨空灵,是动漫教学当中较好的范 本。
从笔墨的韵致、诗意的意境及悠远的空间三个方面对该片进行分析,阐述其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从而有助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汲取传统文化丰富的营养。
关键词:意象审美;水墨动画;《山水情》中图分类号:J9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6132 (2019 )05 -0065 -03《山水情》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8年 出品的水墨动画,讲述了老琴师在归途中病倒,并 在荒村野渡遇到渔家少年,渔家少年帮助老琴师 康复后,老琴师传授其琴技,并把古琴赠予少年,老琴师离开时,少年抚琴相送,两人叙写纯洁师生之情的故事。
该片意境悠远,笔墨空灵,是学习动 漫制作的较好范本,为动画片的制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一、《山水情》中笔墨的韵致(一)形象高古,画面淡雅水墨动画片是我国影片中特有的一种形式- 它没有明显的外轮廓线,是用笔墨渲染的方法在 宣纸上自然描绘,形象栩栩如生。
任意一个场景 都是一张美妙的水墨作品,高古的人物形象和淡雅通透的笔墨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
唐朝诗人王维曾说过“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该片中的每 一个场景都充满诗意般的情怀,淡雅的画面仿佛在述说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虽然没有对话旁白, 但人物之间的神情和动作都把故事的情节和内涵 表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静景还是活物都完全融入水墨画的意境之中,让人们沉醉于水墨制作的山水之间-“中国美学中重神轻形的思想,几乎伴着形神理论同时产生⑴中国传统绘画就是以形写 神的,形是基础,传神是目的;“意”也是在形的基 础上高度提炼出的结果,“形”和“意”在绘画中的关系是中国历代绘画中探讨最频繁的问题,“形” 和“意”就是核心思想,就是中国画中的似与不似的问题,这种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境界形成了中国 画的精髓-将水墨画搬上银屏,原来绘画中的“形”和“意”的意味不再存在,至少不再是一个重 要的命题-因为“形”在电影中已不只是一个表述笔墨形象,“形”的体现还包括了动作、声音因 素,是一个立体的“完形”-“形”完则“意”难存,形象的丰满阻碍了意境产生的空间-因而,在影 片中保留中国传统的意境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 事情,必须在中国式的意象和审美上下功夫-(二)用笔爽朗,墨法清透传统中国画在用笔方面讲究:平、圆、留、重、变-《山水情》在表现人物方面以中锋用笔,线质 圆厚、用笔爽朗、力透纸背,给人以酣畅淋漓的感觉;在表现动植物方面,如松树在风中摇曳的感 觉,用笔极富变化,形象非常生动,栩栩如生-收稿日期$2019 -03 -28基金项目: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三晋金文文字全编研究”,项目编号:19YJC740111 作者简介:谢敬鹏(1983 —),男,河南省安阳市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美术学、动画制作方面的研究。
15MOVIE REVIEW 电影评介2015年第24期水墨动漫的中国文化特色欣赏——以动漫电影《山水情》为例任 艳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文化产业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出台了许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动漫产业作为文化的产业的一个代表,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动漫电影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喜爱,每年都会出产众多的动漫电影。
在动漫电影中有一种特殊的类型,那就是水墨动漫电影。
它把中国传统的水墨艺术与动漫电影相结合,具有了淳朴的特点,具有清新雅致的特点,极具中国文化特色。
水墨动漫电影是我国动漫创作者对动漫电影的创新,使中国动漫电影达到一个新的艺术高峰。
水墨动漫电影具有洒脱、宁静的意境之美,丰富的艺术空间隐喻其中,充分展现了水墨画的虚实结合和内外相应,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水墨动漫的中国文化特色引起了学者的广泛思考。
一、 水墨动漫与中国艺术哲学水墨动漫体现了中国艺术哲学。
在水墨动漫中,不管是空间造型还是人物塑造,都运用了中国传统水墨绘画的技巧。
描绘目标是通过水墨的虚与实来表现的,是通过水墨的浓与淡来表现的,使之具有艺术意蕴和笔墨情趣。
水墨动漫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比如虚实结合,比如情景交融。
儒释道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哲学思想在我国民族艺术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水墨动漫艺术离不开传统哲学思想,是充满艺术的哲学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
水墨动漫的艺术哲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儒学主导古代理性精神对中国传统艺术美学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影响了传统美学的艺术特点,一方面影响了艺术的中和原则。
我国传统美学的基本原则偏向功能性,比如阴阳等。
传统美学的内在规律也是偏功能性的,比如气势等。
传统美学的范畴也是偏功能性的,比如意蕴等。
对立双方的相互融合是我国传统美学非常重视的,情景交融也是我国传统艺术美学相当重视的。
儒家思想具有很强的功利性,注重感官的满足,注重情感的实现,但必须是合理的。
27MOVIE REVIEW 电影评介2015年第13期我国传统水墨动画的美学探渊——以《山水情》为例王 莲水墨动画片、剪纸动画片以及木偶片等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动画片,被国际动画界称之为“中国动画学派”,尤其是水墨动画片,曾经引起国际动画界的广泛关注。
[1]水墨动画不仅是我国动画片民族化过程中的成功尝试,也是中国动画片为世界动漫事业发展所作出的一大贡献。
水墨动画片中国水墨画技法引入动画制作,突破了“单线平涂”的动画创作形式,并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风格,尤其是“写意”手法的积极运用,充分体现了中国画讲究“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思想。
《山水情》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继《小蝌蚪找妈妈》之后又一部取得世界声誉的水墨画动画电影作品。
影片叙述了老琴师向渔家少年传授琴艺的感人故事,在拍摄上突破了前几部动画片逐格拍摄手法的限制,以充分发挥我国传统水墨画的特色,因此整部影片清新飘逸,每个画面都融进了中国诗画的优美意境,充分显示出我国传统艺术的深厚传统。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将传统的水墨画技法与现代数字创作技术有效结合,为水墨动画电影创作走出困境,提供了可行之路。
因此对该片的美学特征进行研读,对水墨动画的回归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一、 我国传统水墨动画形式语言的美学特征我国的水墨动画创作,在形式语言上较多继承了传统水墨画的写意手法,不刻意追求“形似”而更侧重于“神韵”。
[2]水墨动画的角色造型并不是写实性的模仿,而是通过角色塑造突出心境诉说与情感抒发,在创作中借助丰富的水墨线条,表达更深的内涵,追求我国传统美学中“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思想。
水墨动画在空间处理上特别注重虚实相间和虚实【作者简介】王 莲,女,江苏扬州人,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博士、留美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画理论 与创作、民间美术、比较艺术学、艺术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社科研究青年精品课题《江苏民间艺术在海外的传播研究》[(苏社联发[2013]43号)项目号:13SQC-177]扬州大学新世纪人才工程资助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