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混课程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521.39 KB
- 文档页数:12
《钢筋混泥土课程设计》幻灯片电子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目的:使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设计能力。
2. 适用对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
3. 课时安排:共计32课时。
二、教学内容1. 钢筋混凝土的基本概念钢筋混凝土的定义钢筋混凝土的优缺点2. 钢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材料的力学性能钢筋混凝土的受力分析3. 钢筋混凝土设计原理设计原则设计步骤4. 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梁的设计板的设计柱的设计5. 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施工准备施工流程施工注意事项三、教学方法1. 采用幻灯片讲解,结合实物图片、工程案例,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钢筋混凝土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技术。
2. 利用课后作业和课堂讨论,巩固学生对钢筋混凝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组织学生参观施工现场,实地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和质量控制。
四、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期末考试:评价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等。
2. 幻灯片:课程相关内容的幻灯片。
3. 案例资料:国内外典型钢筋混凝土工程案例。
4. 施工现场参观:安排学生参观施工现场,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
5.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活动安排1. 课时分配:钢筋混凝土的基本概念:4课时钢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4课时钢筋混凝土设计原理:6课时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8课时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4课时2. 教学活动具体安排:每课时45分钟,其中包括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和互动环节。
每讲完一个部分,安排15分钟的时间进行课堂讨论和提问。
每个构件设计结束后,安排一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互动与学生参与1. 课堂提问:鼓励学生提问,提高课堂互动性。
2.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2. 使学生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设计原理及构造要求;3. 引导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及步骤。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设计软件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技能;3. 培养学生查阅相关规范、标准图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树立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及施工技术。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力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但缺乏实际工程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钢筋混凝土结构概述- 结构类型及特点- 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2.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受力分析及内力计算- 承载力计算与验算- 构造要求及抗震设计3. 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 混凝土梁、板的设计- 柱、墙的设计- 基础设计4.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施工准备及工艺流程- 钢筋制作与安装- 模板工程与混凝土浇筑- 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5.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实例分析- 简支梁设计实例- 框架结构设计实例-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实例6.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软件应用- 软件操作方法与技巧- 工程案例分析与操作实践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组织,涵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施工技术及软件应用。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教学设计一、引言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一种结构新型,由于它的优点日趋被人们所理解和认识,逐渐成为建筑和桥梁工程中的主要结构之一。
本教学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能够应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进行实际工程设计。
二、教学目标1.了解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基本特点、原理和应用范围。
2.掌握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
3.能够应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进行实际工程设计。
4.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设计能力。
三、教学内容1.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基本特点和原理1.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基本特点2.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原理2.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设计方法1.常用计算方法2.构件设计3.节点设计4.钢材和混凝土之间的连接3.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应用范围1.建筑工程中的应用2.桥梁工程中的应用3.其他工程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法:通过教师讲授、展示和演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讨论教学法:通过师生互动、讨论,让学生加深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理解和掌握。
3.课堂案例教学法: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五、教学计划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第1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基本特点和原理讲授教学法第2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设计方法讲授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第3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设计方法讲授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第4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应用范围讲授教学法、课堂案例教学法第5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应用范围讲授教学法、课堂案例教学法第6周综合性案例分析及设计讲授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课堂案例教学法六、教学评估1.考试成绩:学生通过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的考试,来评估学生掌握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水平。
2.课程论文:学生通过撰写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的课程论文,来评估学生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了解和掌握。
3.课程设计实践:学生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来评估学生应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进行实际设计的水平。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完整版.doc【 1】一:引言本文档是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完整版。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具有承载能力强、抗震性好等优点。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学习该结构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的重要环节,通过课程设计的学习,将培养出学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深入了解和设计能力。
二:设计要求1. 结构功能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包括承载力、刚度、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
2. 构造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时,需要采用适当的构造形式,确保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
三:设计步骤及细化1. 结构荷载的计算和分析根据建筑物用途、规模和设计要求,计算和分析各种荷载情况,包括常规荷载、零陷荷载和地震荷载等。
2. 结构设计参数的确定根据结构的地理条件、建筑使用要求和构造要求,确定设计参数,包括截面形状、钢筋配筋等。
3. 结构荷载传递路径设计设计结构的荷载传递路径,确保荷载从上部传递到基础,包括楼板、墙体和柱子的设计。
4. 结构构造形式的确定根据结构的要求和具体情况,确定结构的构造形式,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
5. 结构分析和验算对设计参数和结构构造进行分析和验算,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如下:1.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书2. 结构设计图纸3. 相关参考文献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筑法:指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注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是我国建筑领域的基本法律规定,主要涉及建筑工程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相关责任及法律责任等内容。
2. 结构设计规范:指我国现行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注释:《建筑结构设计规范》是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规范,包括了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计算方法和验算要求等。
【 2】一:绪论本文档是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完整版。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常用的建筑结构形式,具有高强度、耐久性好等特点。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小学数学教材第四章《几何图形》中的第三节《三角形》。
本节内容主要讲解了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分类。
具体内容包括:三角形的定义及三个角的特性;三角形的三条边的特性;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及三个角的特性,能够识别和判断各种类型的三角形。
2.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三条边的特性,能够运用这些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3. 让学生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能够判断和应用。
4. 让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理解勾股定理,并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三角形三条边的特性和勾股定理的应用。
2.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三角板、直尺、圆规。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一把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三角形,如窗户、桌子、书本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有三角形。
2. 讲解三角形定义: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向学生讲解三角形的定义及三个角的特性。
3. 探究三角形边长特性:让学生用尺子测量手中的三角形,记录下三边的长度,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边长的特性。
4.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5. 直角三角形性质及勾股定理:讲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勾股定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关于三角形的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三角形的定义及三个角的特性。
2. 三角形的三条边的特性。
3.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4.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三角形,若是,指出其类型。
钢混课程设计答辩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钢混结构的基本理论、设计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钢混结构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掌握钢混结构的基本设计原则;(3)熟悉钢混结构的受力分析和计算方法;(4)了解钢混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钢混结构的设计和计算;(2)具备分析钢混结构工程问题的能力;(3)掌握钢混结构施工图的阅读和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钢混结构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的工程责任感和职业道德;(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钢混结构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钢混结构的基本设计原则;3.钢混结构的受力分析和计算方法;4.钢混结构的施工图阅读和理解;5.钢混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钢混结构的基本理论和设计原则;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钢混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熟悉钢混结构的受力性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钢混结构教材;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钢混结构设计规范和标准;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提供视频、图片等教学素材;4.实验设备:准备钢混结构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我们将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考试:进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4.实践项目:安排实践项目,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课程设计1. 简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一种将钢与混凝土结合使用的新型建筑结构形式。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应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已成为应用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
在当前的建筑结构设计领域中使用越来越广泛。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熟悉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设计方法和过程,并通过实践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深化对建筑结构核心问题的掌握。
2. 模型设计本次课程设计的结构模型为一栋七层高的商业办公楼,首层为商业空间,二至七层则为办公区,为了满足建筑的配置要求、工程技术和经济要求,采用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形式。
具体参数如下:•楼层数:7层•层高:3.5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柱间距:6米,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活载荷载:200千克/平方米•风荷载:0.25千克/平方米3. 方案设计3.1 基础设计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基础设计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具有直接影响到建筑耐久性和安全性的作用。
本设计采用基础设计的指标如下: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地基承载力为120千帕。
3.2 梁柱设计在本课程设计中,采用在较长的跨度中使用钢板混凝土梁,跨度较短的建筑部分则采用钢梁加上钢管混凝土柱的配合形式。
在设计梁柱之前,先通过力学计算工具,确定所需要的截面积,并满足梁柱的强度要求。
同时,要符合当前《建筑设计规范》中相关的规定,例如预应力等级、混凝土强度等级等。
3.3 模型结构分析经过力学分析和计算,本课程设计所采用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具有优良的受力性能。
其中,钢材和混凝土结合在一起,能够在保证承重力的同时,还能达到设计师所要求的美观和实用性。
3.4 效果图制作本课程设计通过3D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将所设计的商业办公楼进行模拟,并生成了相应的可视化效果图,以便于工程师与业主直观了解所设计的模型结构。
同时,还可以通过模拟分析得到模型的承载力和变形情况等。
4. 结语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形式,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在实际工程设计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钢混凝土组合梁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基本概念、结构特点和工程应用。
2. 掌握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材料性能、受力特性及设计原则。
3. 了解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力和变形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设计和施工图纸绘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中钢混凝土组合梁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专业,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关注工程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钢混凝土组合梁基本理论、设计与施工方法的基础上,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能够阐述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基本原理和工程应用。
2. 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受力和变形。
3. 能够独立完成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设计和施工图纸绘制。
4. 能够针对实际工程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5. 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钢混凝土组合梁基本概念与结构特点- 混凝土与钢材的材料性能-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定义及分类-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结构优势及应用领域2. 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力特性与设计原则- 受力分析基本理论-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受力特性- 设计原则与规范要求3. 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施工准备与工艺流程- 钢筋混凝土梁与钢梁的组合连接技术-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与验收标准4. 钢混凝土组合梁设计方法与软件应用- 设计流程与步骤- 相关设计软件介绍与操作- 设计实例分析与讨论5. 钢混凝土组合梁工程案例分析- 实际工程案例介绍- 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 学生分组讨论与成果展示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钢混简支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钢筋混凝土简支结构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钢筋混凝土简支结构的受力特点、计算原理及设计方法。
3. 学生能够了解钢筋混凝土简支结构的施工工艺及验收标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钢筋混凝土简支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并完成结构计算。
2. 学生能够根据设计要求,制定钢筋混凝土简支结构的设计方案,并绘制结构施工图。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钢筋混凝土简支结构的质量问题进行识别和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中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钢筋混凝土简支结构的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结构设计和施工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具体的学习成果依据。
二、教学内容1. 钢筋混凝土简支结构的定义及分类- 简支梁、板、桁架等结构类型的认识- 钢筋混凝土简支结构的应用场景分析2. 钢筋混凝土简支结构的受力特点与计算原理- 受力分析:弯矩、剪力、轴力- 计算原理: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基本原理3. 钢筋混凝土简支结构的设计方法- 设计流程: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设计规范:相关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4. 钢筋混凝土简支结构的施工工艺及验收标准- 施工工艺:模板、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 验收标准:质量检验、验收规范5. 实践操作- 简支结构受力分析与计算实例- 结构设计及施工图绘制- 案例分析:优秀工程案例解析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本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按照教学大纲安排和进度,对应教材相关章节,旨在使学生全面掌握钢筋混凝土简支结构的知识和技能。
大工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钢筋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材料性能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特点、设计原理及施工要点。
3. 学生了解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分析、计算方法及相关规范。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钢筋混凝土设计原理进行简单构件设计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及绘图。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提高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建筑结构工程的兴趣,增强对工程质量的重视。
2. 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注重实践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为大三年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1. 钢筋混凝土基本概念:介绍钢筋混凝土的定义、分类、优缺点及工程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钢筋混凝土基本概念2. 钢筋混凝土材料性能:讲解钢筋、混凝土的材料性能,包括强度、刚度、耐久性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钢筋混凝土材料3.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阐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特点、设计原则及构造要求。
教材章节: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4. 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介绍梁、板、柱等常见构件的设计方法及计算步骤。
教材章节: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5.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讲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
教材章节:第五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6. 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软件应用:介绍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如CAD、SAP2000等。
钢筋混凝土扩展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钢筋混凝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原理,掌握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特点。
2. 学生能够描述钢筋混凝土在建筑和工程中的应用,了解不同类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
3. 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材料的选择、配比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基本要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问题。
2. 学生通过实验和案例研究,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问题解决技巧。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如CAD软件,进行简单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建筑结构和材料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
2. 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的责任感。
3. 通过学习钢筋混凝土的历史和现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扩展课程,旨在加深学生对已有钢筋混凝土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课程结合理论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处于高年级,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工程概念。
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能力。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要与课本紧密相关,注重深度和广度,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2. 教学方法应多样化,包括讲授、实验、小组讨论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
3. 教学评估应侧重过程和结果,确保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钢筋混凝土基本概念:包括钢筋、混凝土的材料特性,钢筋混凝土的复合作用原理。
- 课本章节:第三章“钢筋混凝土基本原理”2. 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讲解梁、板、柱等常见构件的设计方法及构造要求。
- 课本章节:第四章“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3. 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介绍模板、钢筋加工、混凝土浇筑、养护等施工环节。
- 课本章节:第五章“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4.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与维护:探讨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及维护措施。
建筑名称:金星金笔厂混合结构,中间为钢筋混凝土柱承重,外墙为承重墙,抗震设防裂度为6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1.设计资料(1)楼面做法:20mm水泥砂浆面层,钢筋混凝土现浇板.20mm石灰砂浆抹底。
(2)楼面荷载:均布活荷载标准值5kN/m。
(3)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C25,梁内受力纵筋为HRB335,其他为HRB235钢筋。
确定主梁的跨度为7.2m次梁的跨度为5.1m-主粱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4m。
楼盖结构平尉布置图如下。
按高跨比条件,要求板厚h≥2400/40=60mm,对工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h≥80mm,取板厚h=80mm。
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l/18~1/12=4500/18~4500/12=(283~425)mm。
考虑到楼面活荷载比较大。
取h=400mm,截面宽度取为b=200mm,主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h=l/15~l/10=480~720,取h=600。
截面宽度取为b=250mm。
2.板的设计(1)荷载板的恒荷载标准值:20mm水泥砂浆面层0.02×20=0.4kN/m80mm钢筋混凝土板0.08×25=2kN/m20mm板底石灰砂浆 0.02×17=0.34kN/m小计 2.74KN/m板的活荷载标准值: 5kN/m2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因为是工业建筑楼盖且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4.0kN/m3,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3。
于是板的恒荷载设计值 g=2.74×1.2=3.29kN/m2。
活荷载设计值 q=5×1.3=6.5kN/m2。
荷载总设计值 g+q=9.79kN/m,近似取为q+g=9.8kN/m:(2)计算简图次梁截面为200mm×400mm.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小于100mm。
取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mm。
按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跨度:边跨l01=ln+h/2=2400-100-120+80/2=2220m<1.025ln=2460mm,取-1 1B01MC =-(g+q) l202/1 4=9.8×2.22/14=-3.39kN·mM2= (g+g) l202/16=9.8×2.22/16=-2.96kN·m(4)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板厚80mm,h0=80-20=60mm,C25混凝土. α1=1,fc=11.9kN/mm。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1: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一:引言本文档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报告,旨在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和阐述。
二:背景在建筑领域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
它具有承载能力强、耐久性好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和桥梁工程中。
本次课程设计将以某建筑工程为背景,对其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设计。
三:本次课程设计的是对某建筑工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设计。
具体细节包括:1. 结构需求分析2. 静力分析3. 结构设计4. 结构施工图设计5. 结构性能验证6. 结构运行与维护方案四:结构需求分析本阶段主要对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荷载、抗震要求等进行分析,确定设计准则和使用规范。
1. 使用功能分析2. 荷载分析3. 抗震要求五:静力分析本阶段主要对建筑工程进行静力学分析,确定结构的内力分布和变形状态。
1. 结构分析方法2. 轴力、弯矩和剪力计算3. 桁架分析六:结构设计本阶段主要对建筑工程进行结构设计,确定结构构件的尺寸、配筋和布置方式。
1. 梁的设计2. 柱的设计3. 基础设计七:结构施工图设计本阶段主要对结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细化,绘制出施工所需的结构施工图纸。
1. 梁的施工图设计2. 柱的施工图设计3. 基础施工图设计八:结构性能验证本阶段主要通过理论计算和现场实测等方式,验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 构件配筋验算2. 结构的抗震性能验证九:结构运行与维护方案本阶段主要制定建筑工程的结构运行与维护方案,确保结构的长期可靠运行。
1. 结构的日常运行管理2. 检测与维护计划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设计图纸、计算表格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筑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2. 结构设计规范: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行业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2: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一:引言本文档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报告,旨在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与说明。
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1.课程设计背景本次课程设计是由一批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学生共同完成。
本次课程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钢筋混凝土结构实战应用,加深对该课程的理论学习,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实践过程2.1.课程设计任务本次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设计出一套符合实际要求的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要求设计方案能够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年限、荷载要求和审美要求。
同时,我们要求学生使用国内先进的软件工具进行结构强度检验,根据检验结果进行设计优化。
2.2.分组合作为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本次课程设计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合作设计。
每个小组由5~6名学生组成,每个小组选取一名组长负责协调组内事宜并代表小组向教师组长汇报工作进展。
2.3.学生角色分配为了提高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知识积累和技能应用,我们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角色,如建筑师、结构设计师、建筑物审计师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不同角色的工作氛围和工作要求,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4.成果展示为了将学生设计成果展现得更加生动形象,我们要求学生在课程设计结束后,进行展示汇报。
学生要向教师组长及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优化方案、结构分析报告和检测报告等,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将自己的设计成果展现给他人的感觉,提升自信和表达能力。
3.实践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密集设计,学生们终于完成了自己的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作品,并在成果展示中展示了自己的成果。
多数学生表示,在本次课程设计中,他们深刻理解到理论知识与实践应该相结合,感受到了“设计就是一种创意+实现”的过程,并期待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技能,为自己的理想与梦想走得更远。
4.小结本次课程设计是一次针对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实践。
通过合作设计,学生们在结构分析、优化设计、检测等方面有了新的收获,并在展示成果中提高了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希望本次课程设计能够为每位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学生姓名:雪糕学长 _班级学号: 05208X-XX指导教师:王晓梅学生学号:2008100XXXX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2010 年 12 月目录Ⅰ.设计要求一.设计资料二.设计内容及要求三.成果要求Ⅱ.设计说明书一.截面尺寸二.梁的设计三.配筋计算四.绕度及裂缝验算Ⅲ.设计施工图纸Ⅳ.小结Ⅰ.设计要求一、设计资料某两跨连续梁,其受力图形如下所示,构件安全等级为二级,跨度及荷载情况见下表。
l ool 梁ln ln 300300300具体跨度及荷载见下表:(表中恒荷载不包括梁自重) 混凝土 纵筋 箍 筋 恒荷载g k (kN/m ) 活荷载q k (kN/m ) 净跨l n (mm ) 计算跨度l o (m ) C20 HRB335 HPB235 9.2 20 6000 6300内力及变形系数 1)CBAl ool q弯矩系数:跨中最大弯矩系数0.070; 支座M B 弯矩系数—0.125;剪力系数:V A = 0.375 V B 左=-0.625 V B 右=0.625 V C = —0.375 跨中挠度系数:0.005212)l ool q弯矩系数:跨中最大弯矩系数M1= 0.096,M2= —0.025;支座MB弯矩系数:—0.063;剪力系数:VA = 0.437 VB左= —0.563 VB右=0.063 VC= 0.063跨中挠度系数:f1=0.00912; f2= —0.00391二、设计内容和要求1)按弹性计算内力,支座取铰支座,考虑折算荷载,根据活荷载的不利布置绘出弯矩包络图;2)对梁进行正截面和斜截面配筋设计计算;3)进行梁挠度和裂缝宽度验算;4)根据材料图确定纵筋截断和弯起点。
三、成果要求1)计算书(可打印稿也可手写稿);2)三号图纸绘制梁配筋图,包括材料图、各主要控制截面配筋图、纵筋明细图(即每根钢筋展开图),图纸打印,也可手绘。
Ⅱ.设计说明书一.截面设计本设计中的梁为连续两跨梁,其净跨为6000,计算跨度6300.为满足其刚度要求,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估算截面尺寸。
根据规范,一般情况下,钢筋混凝土结构梁高跨比0/l h 应符合规范要求。
考虑到其荷载情况,其高跨比0/l h 在(18/1~12/1),故h 取值在(mm mm 525~350),由于设计要求所给的混凝土为20C ,其强度较低,故取mm h 500=,mm b 250=。
取混凝土重度为3/25m kN =γ。
二.梁的设计1).荷载大小恒荷载标准值:作用在梁上的恒荷载值:m kN /2.9钢筋混凝土梁自重:m kN bh /125.325*25.0*5.0==γ 小计: m kN g k /325.12=活荷载标准值:m kN q k /20=恒荷载设计值:恒荷载分项系数取为2.1,由于梁上活荷载标准值较大,故活荷载分项系数取为4.1,于是梁的恒荷载设计值 m kN g /8.142.1*3.12== 活荷载设计值 m kN q /284.1*20==由于从实际情况到计算简图的简化过程中,计算简图忽略了支座对梁的转动的约束,这对等跨连续梁在恒荷载作用下带来的误差不大,但在活荷载的不利布置下其影响则不可忽略。
为使计算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且为了简单,采取增大恒荷载,减小活荷载,保持总荷载不变来计算内力,即是考虑折算荷载对于连续梁:m kN q g g /8.214/'=+= m kN q q /214/3'==2).荷载布置① 情况1,活荷载布置在第一跨上,如图2-1所示图 2 - 1② 情况2,活荷载布置在第二跨上,如图2-2所示图 2 - 2③ 情况3,活荷载布置在第二跨上,如图2-3所示图 2 - 33).内力计算根据公式'40'32'220'1l q k l g k V l q k l g k M +=+=分别对上述三种情况做弯矩,剪力计算 结果如表2-1 表2-2表2-1截面弯矩类型 1M (m kN *) 2M (m kN *) B M (m kN *)① 140.58 57.26 -160.67 ② 57.26 140.58 -160.67 ③118.91118.91-212.34表2-2截面剪力类型 A V (kN )左B V (kN ) 右B V (kN ) C V (kN )① 109.32 -160.32 94.17 -43.17 ② -43.17 94.17 -160.32 109.32 ③101.12-168.53168.53-101.12根据各控制点截面弯矩值画出包络图(详见Ⅲ设计施工图纸),找出荷载最不利截面,进行配筋计算三.配筋设计如表2-3,2-4所示表2-3 次梁正截面配筋计算表截 面 1 B 2 最大弯矩140.58 -212.34 140.58 201bh f M c s αα=0.2110.4090.271表2-4 梁斜截面配筋计算表四.绕度及裂缝验算0.323 0.573 0.323 0.839 0.713 0.839 (2m m )1201 2135 1201 选用钢筋 420 422 220 420 实际钢筋截面 面积(mm 2)125621481256截 面 A 左B 右B C 最大剪力V )(kN109.32168.53168.53109.32025.0bh f c c β)(kN A V >279截面满足左B V >279截面满足 右B V >279截面满足C V >279截面满足07.0bh f V t c =)(kNA V <51.89只配箍筋左B V <51.89 兼配弯筋右B V <51.89兼配弯筋C V <51.89只配箍筋sh f bh f V nA A yv t sv sv 0125.17.0-==)(2mm 30.9 127.4 127.4 30.3箍筋配置200@5φ200@92φ200@92φ 200@5φsv A )(2mm 35.3 127.2 127.2 35.3 弯起钢筋不弯起弯起221Φ以45度角弯起221Φ以45度角不弯起1).求k M 和q Mm kN l q l g M k k k ⋅=⨯⨯+⨯⨯=+=25.1603.620813.63.12818181222020 m kN l q l g M k b k q ⋅=⨯⨯⨯+⨯⨯=+=64.1103.6205.0813.63.12818181222020ϕ2).计算相关系数 085.046525012561055.2102450=⨯⨯⨯⨯=⨯=bh A E E s c s E ρα0201.05002505.012565.0=⨯⨯===bh A A A s te s te ρ 260/38.315125646587.01025.160mm N A h M s k sk =⨯⨯⨯==ησ942.00201.038.31554.165.01.165.01.1=⨯⨯-=-=tesk tkf ρσψ3).计算s B21325'20/1003.3085.062.0942.015.146512561025.3162.015.1mm N h A E B fE s s s ⨯=⨯++⨯⨯⨯⨯=+++=γραψ4).计算B21313/10792.11003.364.11025.16025.160)1(mm N M M M B q k k ⨯=⨯⨯+=-+=θ5).变形验算mm B l M S f k 09.11003.363001025.16000521.013262011=⨯⨯⨯⨯=⨯= mm B l M S f k 91.11003.363001025.16000912.013262022=⨯⨯⨯⨯=⨯=mm B l M S f k 82.01003.363001025.16000391.013262033-=⨯⨯⨯⨯-=⨯=查附表得 200/1/0lim =l f ,故200/13298/16300/91.1/02<==l f31,f f 均小于2f ,满足6).裂缝宽度验算)0201.02008.0259.1(10238.315942.01.2)08.09.1(5max ⨯+⨯⨯⨯⨯⨯=+=teepsskcr d c E w ρσψαmm mm 4.0396.0<=满足设计要求其中,eq d 由公式∑∑=i i i i eq d n d n d /2得出,取mm d eq 20= 对于受弯和偏心受压构件,1.2=cr αⅢ.设计施工图纸详见附图Ⅳ.小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深刻的意识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虽然平时上课也认真听讲了,但真到了自己动手设计一个结构式,发现没有真正掌握的只是还有许多,遇到一些问题有时也是无从下手,只能请教别人,回头又发现都是一些细微处没有注意,这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都要注意。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也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培养了自己一定的设计,计算,校核与绘图能力,从而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原理》这门课程有了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