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高考通关目标4正确使用实词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9
高考必背口袋书专题四: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二)清单二常见易混虚词辨析A[按照依照遵照]“按照”重在引进动作行为的凭借和根据,如“按照事实说话”;“依照”重在强调以某事为根据完全照办,法律条文多使用“依照”;“遵照”多用于介绍行为依据的重要原则、指示或精神。
B[本来原来]二者都是副词。
“本来”强调理应如此,一直如此;“原来”强调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
[必然必定一定]三者都表示肯定,都含有“非……不可”之意,表示对判断、推理的肯定,都经常作状语。
“必然”“必定”表示客观事物发展“肯定会这样”的趋势或结果,它们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换;而“必然”和“偶然”对举,“必然”是形容词,偶尔作名词用,表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它还可以作定语,如“必然规律”。
“必定”是副词,常用于主观的分析、肯定。
“一定”可以表示对客观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也可以表示人们的意志和愿望,或表示一种命令的语气;还可以作形容词,表示“特定”或“相当”的意思。
[毕竟到底]“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到底”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曲折最后出现某种结果,用在疑问句中表追究。
[不免未免]二者都是副词,都作状语,都用双重否定表示肯定。
区别是:“不免”是“免不了”之意,用来加重句子的语气;“未免”用来缓和句子的语气。
C[曾经已经]二者都是副词。
“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已经”强调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
[常常往往经常]三者都是副词,表示多次、多数、不断发生。
区别是:“常常”除有“多次、多数”的意思外,还有“时常、不断”的意思,它既表示时间,又表示频率,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与“往往”互换。
“往往”除有“多次、多数”的意思外,还可以用来表现在一定条件或前提下将要出现的情况,如“我们有些同志理论上承认教育是有阶级性的,可是一遇到具体问题,往往就把这个基本观点忘掉了”。
“经常”也表示“常常”“往往”的意思,但还有“连续不断、经久常行”的意思,可以构成“经常性”“经常不断”等词组。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考点透视考点明确《考试大纲》(课标版)对本考点的考查要求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
这部分主要讲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正确使用实词,考查的主要形式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为句子选择词语,要求考生能够利用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来认识其不同的表达效果,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它考查的是词语的“动态”使用。
正确使用虚词是高考考查的一个能力点,考查内容有二:一是辨析句中虚词使用的正误,二是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又以考查近义虚词为主。
命题趋势随着高考试卷结构与题量的调整,实词与虚词合在一起来考查已是大势所趋,在语病的辨析和修改中也可能会涉及到实词、虚词运用是否正确的问题。
所选语料也将更加注重生活化。
考查重点仍将是结合语境把握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从而正确使用词语,干扰点为其中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不一致的词语。
所考近义词语将会是课本涉及或日常生活、报刊杂志中出现率较高但又是特别容易错用的常用词语。
所考虚词仍将主要是平时常用、语法意义上比较接近但在使用中容易混淆和误用的虚词。
词语的正确使用不仅同词语的知识(如词义、词类等)有关,同时还与句子的正误,修辞、语言的规范和清晰连贯、语言得体等内容密切关系,因而,词语的考查也常常同病句、修辞、语言的规范清晰、语言得体等内容的考查结合在一起。
知识讲解实词辨析词语确切的含义有些词语意思看起来比较接近,但其所表达的内容常常有细微的差别,因此一定要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比较其异同。
如,“我国大型深水港——山东石臼港的建设进展顺利,截至(截止)九月中旬,已完成施工计划的90%”,“至”与“止”应用与不同语境中,“截止”是指到一定期限停止,它与“已完成施工计划的90%”不符;“截至”是指停止于某个时候,与建设尚未最后完工的语境相符。
辨析词义的轻重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表示的程度深,语义重;有的程度浅,语义轻。
词义的轻重一般是同义的动词、形容词表现出来的一种意义上的差别。
2010年高考语文通关目标4:正确使用实词关口提示—【考纲知识精解读】在“分类”中巧记于“情境”里活用“正确使用词语”(实词)属于表达应用,能力层级为D级。
结合《考试大纲》的要求和2009年高考命题的特点可作如下理解:1.高考对“词语”的考查,定位在“正确使用”,这一定位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使用”是否正确,二是在“使用”中考查。
因此正确使用实词,需要两种能力:对词义的准确理解,对语境的确切领会。
也就是说,不仅需要懂得词语的准确含义,还要能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灵活使用。
2.高考对词语(实词)的考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对近义或同音实词进行单独考查,二是把实词与虚词、成语、熟语进行混合考查,两种形式大多是以选择、填空的方式呈现。
从2009年的高考命题来看,对实词的考查已越来越少,对成语、熟语的考查相对越来越多。
实词考查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越来越有时代气息。
关口金题——【高考金题速传真】例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009年高考北京卷)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大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画山水。
A.遏制次序善于B.遏制秩序擅长C.遏止秩序擅长D.遏止次序善于【解析】“遏制”,重点是“制”,控制住;“遏止”,重点是“止”,使停止。
显然,目前对于环境恶化只能控制还不能使其停止,所以从词义范围即可判断。
“秩序”,是指按一定的方式方法做事;“次序”,是指按一定的顺序做事,这里可从词义范围和搭配习惯进行判断,维持秩序,按次序入场。
“善于”,范围广;“擅长”,主要用于专业特长,如擅长绘画。
画山水,应该选用“擅长”。
【答案】B。
例2.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009年高考天津卷)①对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有学者为:“信”是忠于原作,“达”是忠于读者,“雅”是对于文学语言的忠诚。
2010年高考语文通关目标4:正确使用实词关口提示一【考纲知识精解读】在“分类”中巧记于“情境”里活用“正确使用词语”(实词)属于表达应用,能力层级为D级。
结合《考试大纲》的要求和2009年高考命题的特点可作如下理解:1•高考对“词语”的考查,定位在“正确使用”,这一定位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使用”是否正确,二是在“使用”中考查。
因此正确使用实词,需要两种能力:对词义的准确理解,对语境的确切领会。
也就是说,不仅需要懂得词语的准确含义,还要能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灵活使用。
2.高考对词语(实词)的考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对近义或同音实词进行单独考查,二是把实词与虚词、成语、熟语进行混合考查,两种形式大多是以选择、填空的方式呈现。
从2009年的高考命题来看,对实词的考查已越来越少,对成语、熟语的考查相对越来越多。
实词考查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越来越有时代气息。
关口金题一一【高考金题速传真】例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009年高考北京卷)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大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画山水。
A.遏制次序善于B.遏制秩序擅长C.遏止秩序擅长D.遏止次序善于【解析】“遏制”,重点是“制”,控制住;“遏止”,重点是“止”,使停止。
显然,目前对于环境恶化只能控制还不能使其停止,所以从词义范围即可判断。
“秩序”,是指按一定的方式方法做事;“次序”,是指按一定的顺序做事,这里可从词义范围和搭配习惯进行判断,维持秩序,按次序入场。
“善于”,范围广;“擅长”,主要用于专业特长,如擅长绘画。
画山水,应该选用“擅长”。
【答案】B。
例2.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009年高考天津卷)①对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有学者为:“信”是忠于原作,“达”是忠于读者,“雅”是对于文学语言的忠诚。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复习4如何正确使用实词虚词知识讲解正确使用实词,首先要正确理解实词.如果离开了对实词的正确理解来谈正确使用,就无异于试图建造一座空中楼阁。
但这里谈的理解,并不是要求准确无误地写出某个词语的静态词义,而是要求读者能够意会某个词语在动态的语言环境中的词义,准确辨析某个词语与其近义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适用程度。
其次,正确使用实词,要善于辨析词语。
从近几年来高考命题的具体情况来看,考查考生的正确使用实词的能力,侧重于考查辨析、选用同义、近义词的能力。
因此,在日常语文学习和语言实践中要把主要功夫用在辨析近义词上,尤其是要把功夫用在只有“微差”的近义词上。
正确使用虚词首先要弄清常用虚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其次还要注意一些虚词的习惯用法。
再次,从适用对象、场合、范围等角度辨析虚词。
方法指点一.辨析同义词的方法:1.从词义上辨析(1)词义适用的范围。
在一组同义词中,其词义的范围是不一样的,有的适用范围大一些,有的适用范围小—些。
(2)词义程度的轻重。
不少同义词,它们所表示的事物在概念上差不多,但程度上有的轻些,有的重些。
(3)词义的感情色彩。
有些词词义基本相同,但是表现的感情色彩不同,有的带褒义;有的带贬义,有的只是中性词。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词的褒贬义不是固定的,需要看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确定。
如“我们为你的成就感到骄傲”与“他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但是比较骄傲”,在这两个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都用了“骄傲”,在前一句中带褒义,在后—句中却带贬义。
2.从词的用法上辨析(1)从词的搭配上辨析。
在语言使用实践中,一组同义词中,不同的词往往有不同的固定搭配对象,如“交流”和“交换”:前者多与表示比较“虚”一些的事物的名词搭配,如;交流思想、交流经验、交流体会、交流感情、交流信息;后者多与表示“实”一些的事物的名词搭配,如:交换礼品、交换场地、交换资料、交换纪念品等。
(2)从词性和造句功能上辨析。
如“阻碍”和“障碍”:前者是动词,主要用作宾语,如:阻碍交通,阻碍他人;后者是名词,主要作主语、宾语,如:障碍排除了、设置障碍。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如何正确使用实词2021高考语文温习指点:如何正确运用虚词正确运用虚词语文«考试纲要»对本考点的要求是〝正确运用词语〞。
词语运用含虚词、虚词、熟语的运用。
正确运用词语,就虚词而言,要以准确了解词语自身为基础,包括词语的词义、词性、词的颜色、词义的轻重、词的适用范围、语体的差异等。
这种了解,不是要求准确无误地记住某个虚词的词典意义,而是可以将它放在详细的言语环境中,掌握它在实践运用中的静态意义从高考来看,2021年以前对虚词的考察主要集中在对近义词、同义词的辨析和运用上,侧重于考察辨析、判别或选用近义词的才干。
2021年对虚词的考察方式发作了一些变化,依据语境判别词语运用的正误这类试题出如今试卷中,它要求既了解词语的本意,又留意词语的颜色,还要留意词语的搭配。
这两种考察方式,在今后的高考中仍会沿用。
金题透视例1.〔2021年高考北京卷〕将以下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位于日本藤川市海滨的聂耳纪念碑,用素净的大理石成,稍稍倾斜地平置于长方形基座上。
周围的石砌边缘内,着匀称的海滨卵石。
碑石〝耳〞字形,有如在地上的一只庞大的耳朵,日日夜夜倾听着大海的呼啸和浪涛之声。
A.雕铺呈贴B.塑铺像画C.塑摆像贴D.雕摆呈画「解析」此题考察正确运用虚词的才干。
解答时应将词语放在详细的语境中,依据词义、词性、词语的颜色〔褒贬〕等选定最适宜的词语。
〝呈〞强调具有了某种方式,〝像〞有似乎的意思,依据语境,运用〝呈〞。
〝贴〞与〝耳朵〞搭配,准确地表现出〝耳〞的形状。
据此剖析,可运用扫除法,确定标题要求的答案。
山东省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训练(四)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一些文学作品极力媚俗,为文学界乃至许多读者。
②谁也不能以任何理由赡养父母的义务③她没有听清我的话,了我的意思。
A.不齿推脱误解 B.不齿推托曲解C.不耻推托曲解 D.不耻推脱误解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国际互联网的建立,有助于传递最新信息,了各国文化。
②每一天,每个人都在一系列数字里,BP机号码、手机号码、电脑密码、信用卡密码、股东代码……数字已慢慢的确立了我们的生活秩序。
③如果突然停止服药,病人的情绪容易A.勾通锁定失常 B.沟通锁定失控C.沟通固定失控 D.勾通固定失常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提高改革措施的透明度,改善居民的心理预期,鼓励居民增加消费。
②十四行诗最早于意大利和法国交界的普罗斯旺地区的民间。
③冯老师的“码根码”汉字输入软件已进入电脑市场,他的生活也有所改善。
A.定期产生境遇 B.定期发源境况C.即期产生境况 D.即期发源境遇4.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们相信,在黄土地深处根植了几百年、上千年的种种观念,一旦有了国家西部开发战略这个时代的强烈,就会得到迅速的改变。
②“回不去”的感受是一种人类的情感体验。
这种体验,部分来自人们对自己往昔的错觉。
③人们意识到,用一种模式,一种主张来多彩世界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A.刺激共通规范 B.刺激共同制约C. 冲击共通制约D.冲击共同规定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仿佛窥见鲁迅先生丰富的精神世界,感受到他所具有的道德力量,相比之下,越发显出自己的。
②卖白果的叫卖声引起了我片刻的快感,总是可以感谢而且值得称道的。
③锦州是东北和华北的战略要地,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战役”的第一仗。
解放军就攻占了它。
高考必背口袋书专题四: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一)清单一常见近义实词辨析A[哀怜爱怜爱恋]三者读音大致相同,但意义和用法不同。
“哀怜”指对别人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爱怜”指十分疼爱,多用于子女;“爱恋”指热爱而难以分离,多用于男女之间。
[安置安顿安排]“安置”重在“置”,使工作、生活、物品等有适当的位置,或指人或物的处置各得其所,又指安置亲属、行李、灾民等;“安顿”重在“顿”,妥当安排使有着落;“安排”着重于“排”,分轻重缓急、先后主次,有条不紊地处置人或事物,多指对人、事、任务等的处理。
[按语暗语]相同点:二者都与语言有关。
不同点:“按语”也写作“案语”,指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做的说明、提示或考证;“暗语”指彼此约定的秘密话。
[暗淡黯淡]二者都指不明朗。
不同的是:“暗淡”指光线昏暗,不明亮;(色彩)不鲜明;(前途)不光明,没有希望。
“黯淡”多指心理暗淡,如“心情黯淡”。
[翱翔遨游]“翱翔”指在空中回旋地飞;“遨游”指漫游,游历。
B[把持操纵]“把持”是“独占、独揽”的意思,往往是公开性的活动;“操纵”是“支配、控制”的意思,多是幕后行为。
[颁布颁发]“颁布”侧重于公布,对象往往是法令、条例等;“颁发”侧重于授予、发出,对象常是奖品、命令、指示等。
[包含饱含包涵]三者都有“含有”的意思,但“含有”的程度或对象不同。
“包含”仅指里边含有;“饱含”指所含的量特别充足“包涵”是客套话,请人原谅。
[包括包罗]“包括”可指包含具体事物,又可指抽象事物,如“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道德等思想观点”;“包罗”指包括广大范围、众多事物,常说“包罗万象”。
[保障保证]“保障”指有效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劳动、科研成果等,使之不受侵犯和破坏;“保证”着重于用事实或行动担保做到。
[报怨抱怨]二者都与“怨”有关。
不同点是:“报怨”指对所怨恨的人做出反应;“抱怨”指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
[暴戾暴力]“暴戾”,形容词,指粗暴乖张,残酷凶恶。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分类。
2. 掌握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
3. 能够正确辨别和使用实词、虚词,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实词、虚词的分类和基本用法。
2. 难点: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练习巩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实词、虚词的案例及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知识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分类,引导学生关注实词、虚词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2. 知识梳理:讲解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加深对实词、虚词用法的理解。
3.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辨别和运用实词、虚词。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4. 课堂讨论:选取典型例句,引导学生分析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实词、虚词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意积累和运用。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实词、虚词的知识,提高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六、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选取:挑选一些常见的实词、虚词误用例子,如“他的成绩非常的好”、“我昨天吃了一碗大大的米饭”。
2. 分析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错误,并提出修改建议。
3. 总结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词、虚词的正确用法,提醒学生在日常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注意避免类似错误。
七、实词、虚词辨析练习1. 练习设计:编写一些实词、虚词辨析的练习题,如“辨析下列词语的用法:好好、美好、好好地”。
2. 练习解答: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后给予讲解和反馈。
3. 错题分析:针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错题分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2010年高考语文通关目标4:正确使用实词关口提示—【考纲知识精解读】在“分类”中巧记于“情境”里活用“正确使用词语”(实词)属于表达应用,能力层级为D级。
结合《考试大纲》的要求和2009年高考命题的特点可作如下理解:1.高考对“词语”的考查,定位在“正确使用”,这一定位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使用”是否正确,二是在“使用”中考查。
因此正确使用实词,需要两种能力:对词义的准确理解,对语境的确切领会。
也就是说,不仅需要懂得词语的准确含义,还要能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灵活使用。
2.高考对词语(实词)的考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对近义或同音实词进行单独考查,二是把实词与虚词、成语、熟语进行混合考查,两种形式大多是以选择、填空的方式呈现。
从2009年的高考命题来看,对实词的考查已越来越少,对成语、熟语的考查相对越来越多。
实词考查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越来越有时代气息。
关口金题——【高考金题速传真】例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009年高考北京卷)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大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画山水。
A.遏制次序善于B.遏制秩序擅长C.遏止秩序擅长D.遏止次序善于【解析】“遏制”,重点是“制”,控制住;“遏止”,重点是“止”,使停止。
显然,目前对于环境恶化只能控制还不能使其停止,所以从词义范围即可判断。
“秩序”,是指按一定的方式方法做事;“次序”,是指按一定的顺序做事,这里可从词义范围和搭配习惯进行判断,维持秩序,按次序入场。
“善于”,范围广;“擅长”,主要用于专业特长,如擅长绘画。
画山水,应该选用“擅长”。
【答案】B。
例2.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009年高考天津卷)①对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有学者为:“信”是忠于原作,“达”是忠于读者,“雅”是对于文学语言的忠诚。
②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
③“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不是诗人,而是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仍希望终有一日能大展宏图。
A.解释偶然妄自尊大B.解读偶然夜郎自大C.解释偶尔妄自尊大D.解读偶尔夜郎自大【解析】“解释”与“解读”一组词语的区别就在于两个不同的词素,“释”是对概念等作出诠释,而“读”多是对文字作主观认知上的处理;“偶然”和“偶尔”都含有“有时候、不经常”的意思,但“偶然”与“必然”相对,“偶尔”与“常常”相对,所以雪花飘落用“偶尔”;“妄自尊大”和“夜郎自大”都是“狂妄的自高自大”的意思,但是“夜郎自大”常以名词的性质出现,一般不作谓语,而“狂妄自大”作形容词,在语境中作谓语。
【答案】C。
例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009年高考重庆卷)A.他是一个处事谨慎的人,一向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所以很少交朋友,即使有朋友,也不愿交往过深。
B.亚冠联赛小组赛上,鲁能泰山队的另一个对手韩国首尔FC队以6:1取得了胜利,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泰山队的亚冠之旅格外艰险。
C.平遥人过去在外经商的极多,赚了钱,要往家里送,很不安全,还要雇保镖,于是便生出这票号,专管对换银钱。
D.老张按照惯例把买回来的对虾和猪肉分别称了称,才发现他买的对虾被偷工减料了,足足少了半斤。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含熟语)的运用能力,为了减少题量,将实词、熟语、成语、惯用语等合并起来考查。
A项“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间的交往不含任何功利之心,他们的交往纯属友谊,不尚虚华。
属词义与语境不符,“淡如水”不是交往浅的意思。
B项“格外”,非常、特别。
此句是突出鲁能泰山队目前形势的困难处境,用“格外”很恰当。
C项“对换”,相互交换。
这是个生造词。
而此句的语境是用一种货币折换成另一种货币,应为“兑换”。
D项“偷工减料”,原指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产品质量,削减工料。
现也指做事图省事,马虎敷衍。
这属词义与语境不合。
应为“缺斤短两”,意为做买卖时货物分量短缺。
【答案】B。
例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2009年高考江西卷)①每年三月,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聚集北京,共商。
②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学习外语呢?③这种偷梁换柱的行为对国人的诚信造成了负面影响,国人也因此觉得受损。
A.国是况且荣誉 B.国事何况名誉C.国是何况名誉 D.国事况且荣誉【解析】运用搭配法和扩词造句法选用词语,比较好。
如:共商国是与国事访问;“何况”可用于反问,“况且”不能;荣誉称号与名誉侵权。
【答案】C。
通关技巧—【备考方略巧点拨】1.从辨析词义的程度轻重切入近义词有着细微的差别,有的程度浅、性质轻,有的程度深、性质重。
比如“嘲笑”与“讥笑”,前者是一般的取笑,语意比较轻;后者则是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语意较重。
【跟踪练习】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么晚了还放录音机,会别人休息的。
②共产党是给他们指出前进道路的可以的灯塔。
③谁了国家的法规法纪,谁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④作为一名军人,他建立了的功勋,党和人民会永远记住他。
A.妨碍信任违反显著B.妨害信赖违反卓著C.妨碍信赖违犯卓著D.妨害信任违犯显著2.从辨析词义的范围大小切入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有不同,比如“报送”与“呈送”,前者范围大,分送上、下、平级单位;后者只用于公文报告上级,范围小。
【跟踪练习】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那里,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我国的侵略。
②你这把还带头干活,我们这些年青人哪敢怠慢?③两国领导人的时间、地点都已定好,看来事态有转机了。
④昨晚李先生坐车回家路上出了,幸好没有生命危险。
A.战争年龄会面事故B.战争年纪会晤事故C.战役年纪会晤事情D.战役年龄会面事情3.从辨析词义的搭配对象切入词语往往有一定的习惯搭配,记住搭配对象,做起题来就轻松很多。
比如“抚养”与“扶养”,前者包含“教养、爱护”之意,多用于长辈对晚辈;后者多用于晚辈对长辈、平辈之间或对残疾人。
【跟踪练习】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疾病。
②老师正亲切地注视着我,目光中充满了。
③这里的风景很美,但他的内心却并不。
④中午12点了,我们一起去吃饭吧。
A.驱除爱戴安静临近B.祛除爱护宁静临近C.祛除爱护安静邻近D.驱除爱戴宁静邻近4.从辨析词义的感情色彩切入词语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
有时,通过词语的感情色彩就能准确答题。
比如“大肆”和“大事”,前者指无顾忌做坏事,贬义词;后者指大力从事,中性词。
【跟踪练习】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②在家庭浓厚的美术氛围的下,小林也深深地爱上了绘画。
③坐落在青山湖畔的黄石大剧院作为“八艺节”的赛场之一,现已一新。
④像孩童第一次睁开眼睛看见阳光,作者目光是那样惊喜,着饱满的生气。
A.篡改熏陶修饰充溢B.篡改熏染粉饰充斥C.窜改熏陶粉饰充斥D.窜改熏染修饰充溢5.从辨析词义的语体色彩切入词语语体色彩分为口语和书面语,谦辞和敬辞。
通过语境,了解句子的语言特点,答题时就会事半功倍。
比如“生日”与“诞辰”,前者口语色彩较浓,后者书面语色彩较浓。
再比如“惠赠”与“敬赠”,前者敬辞,用于感谢对方赠送自己的礼品;后者敬辞,表示自己有礼貌地送给对方礼品。
【跟踪练习】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思考了一个晚上,娘儿俩决定明早到城里买新衣裳。
②有话好,乡里乡亲的,没有谈不妥的事。
③感谢您的相助,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支持。
④微生物“偷渡”到太空并在空间繁殖,目前已成为载人航天领域一个解决的严重问题。
A.启程商量鼎力急需B.启程商榷尽力急需C.动身商量鼎力亟待D.动身商榷尽力亟待6.从辨析词义的语法差异切入有的近义词词性不同,它们在造句时表现的功能就不同,善于抓住这个因素,做题时就无形中降低了题的难度。
比如“必须”与“必需”,前者副词,修饰动词;后者动词,可作谓语、定语。
【跟踪练习】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的作品来。
②这块手表那么漂亮, 200块钱啊!③骄傲会人向前发展,必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④他工作,把身体都拖垮了。
A.品味不止阻碍抱病B.品味不只障碍暴病C.品位不只障碍暴病D.品位不止阻碍抱病通关雷区——【考场失误细琢磨】1.不能辨析词语之间的区别对应策略:高考所考到的词语一般是那些似曾相识,但又常常用错的词语,如果只凭对该词语的感性认识,不能了解词语的深刻内涵,就很难做对题目,做题不能仅凭“感觉”。
因此在做题前就应储备大量的词汇,平时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只有充实词语仓库,做到“腹有诗书”,才能“气自华”。
2.不能从词语的特点辨析对应策略:记忆大量的词语,绝非一日之功,更不是仅靠勤奋即可,而要学会分类记忆,用智慧记忆。
如能按词语程度轻重、词语范围大小、词语搭配对象、词语感情色彩、词语语体色彩及词语语法差异等进行分类记忆,定会事半功倍。
除了分类记忆之外,还可以采用词语歌诀的形式,比如:本领能耐用功夫,时间时候用工夫;无序改变用变幻,由此变彼用变换;同意提议用附议,再次讨论用复议;客观情况用现实,目前现在用现时;校对改正用校正,指教改正用教正;具体条文用制订,大政方针用制定。
3.不能从不同语素着手分析对应策略:词语记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不是全部。
做题时,总有没学过的词语。
这时不要急躁,应采用从不同语素入手的方法进行辨析。
词语辨析多为近义词,词义接近,重点研究词语间的不同语素往往就能抓住词语的侧重点。
比如:国家有关部门的(A.监测B.监控)结果表明,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运行一年,废液、废气排放量均大大低于国家标准。
两个词语都有“监”,所以侧重点就不会是“监”,而是不同的那个语素,“监测”侧重监视测定,“监控”侧重监视控制。
从文意可知,“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排放量均大大低于国家标准”是“检测”的结果,而非“控制”的结果,所以应选用“监测”。
4.不能通过上下文的语境答题对应策略:有些时候,仅知道词语意义还不行,还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答题,比如,虽然知道某个词语的感情色彩,但句中可能却是“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所以要学会根据语境答题。
5.不能从答题技巧入手答题对应策略:具体做题时,经常会遇见在一道题中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既有见过的词语,也有没见过的词语,这时千万不要慌,要运用答题技巧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