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八中2014届高三二模理综物理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01.74 KB
- 文档页数:3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安徽卷带解析)1.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常将未知现象同已知现象进行比较,找出其共同点,进一步推测未知现象的特性和规律。
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在研究异种电荷的吸引力问题时,曾将扭秤的振动周期与电荷间距离的关系类比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球到地心距离的关系。
已知单摆摆长为l ,引力常量为G ,地球质量为M ,摆球到地心的距离为r ,则单摆振动周期T 与距离r 的关系式为( ) A. l GM r T π2= B. GMl r T π2= C. l GM rT π2= D. GM r l T π2= 2.如图所示,有一内壁光滑的闭合椭圆形管道,置于竖直平面内,MN 是通过椭圆中心O 点的水平线。
已知一小球从M 点出发,初速率为v 0,沿管道MPN 运动,到N 点的速率为v 1,所需时间为t 1;若该小球仍由M 点以出速率v 0出发,而沿管道MQN 运动,到N 点的速率为v 2,所需时间为t 2。
则( )A.v 1=v 2 ,t 1>t 2B. v 1<v 2,t 1>t 2C. v 1=v 2,t 1<t 2D. v 1<v 2,t 1<t 23.A. 0.5mB. 1.5mC. 2.5mD. 3.5m4.一带电粒子在电场中仅受静电力作用,做初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取该直线为x 轴,起始点O 为坐标原点,其电势能E p 与位移x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图象中合理的是5.“人造小太阳”托卡马克装置使用强磁场约束高温等离子体,使其中的带电粒子被尽可能限制在装置内部,而不与装置器壁碰撞,已知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的平均动能与等离子体的温度T 成正比,为约束更高温度的等离子体,则需要更强的磁场,以使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半径不变,由此可判断所需的磁感应强度B 正比于T 2T6.如图所示,一倾斜的匀质圆盘垂直于盘面的固定对称轴以恒定的角速度ω转动,盘面上离转轴距离2.5m 处有一小物体与圆盘始终保持相对静止,物体与盘面间的动摩擦,盘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30°,g 取10m/s 2。
14.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n+1倍,故不能选B,答案为D15.在ab面从光疏到光密介质,不可能发生全反射,在cd面入射角一定小于临界角,也不可能发生全反射,根据折射定律,应选B.16.由点电荷的场强公式E= kq/r2 及a、b两点到O点的距离得:E a=3E b,又由场强的方向可知,O点电荷电性为正,故φa>φb .17.两球水平方向均做匀速运动,故水平速度相等,v1< v2加速度均为g,方向向下,相等时间速度变化相等。
选A18.因R1不变,则由欧姆定律可得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动触头P向上滑动,其阻值变小,总电阻变小,电流表示数变达,路端电压减小,R1的电压增大,故R2的电压减小,则V2比V1电压变化得快,电压表V2示数的变化量和电流表示数变化量的比值等于电源内阻和R1的阻值之和,是不变的。
选C 19.在斜面上运动时各个球之间无作用力,当6、5、4球在水平面运动时,后面的球要继续加速,故各球间有弹力作用,机械能不守恒。
当球1到达水平面是球间无作用力,机械能守恒.选B20.当不受外力时,m正好保持匀速下滑,对m受力分析,得到:mgsinθ= f,;即:,,在m上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则将保持匀速运动,由整体分析可知M对地无摩擦力的作用,A正确;对M受力分析如图:因为:斜面对m的作用力竖直向上,大小为mg,所以m对M的作用力F′大小为mg,方向竖直向下,故斜面不受静摩擦力的作用.斜面受到的支持力:FN=F′+ Mg=(M+m)g,当m变速运动时,m所受的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不变,即:m和M之间的作用力不变,故M受力情况与原来相同.故选D.21.(Ⅰ)A:10 B:15(Ⅱ):打到B点时重物的重力势能比开始下落时减少了E mgh1.009.80.1860J1.82J==⨯⨯≈;v ≤22.(1)在斜面上运动的过程中:a 1=g sin θ,t 1=1sBC 的长度s 1=12a 1t 12=12 g sin θt 12,θ=37°(2)滑块在斜面上运动时对斜面的压力N 1= mg cos37°木块受力平衡,N 1sin37°= F 1=12N所以m =N 1g cos37°sin37°=2.5kg(3)滑块在水平段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f = F 2=5N , a 2=f m =2m/s 2,v 1= a 1t 1=6m/s ,停止时间t 2=v 1 a 1=3s ,s 2= v 1t 2-12a 2t 22=9m23解:(1)金属棒受力平衡,所以Mg =mg sin θ+222B L VR (1)所求速度为:v =2(Mg -mg sin θ)R B2L2 =4 m/s (2)(2)对系统由能量守恒有:Mgs-mgs sin θ-W=12 (M +m )v 2 (3)所求热量为: W =(Mgs -mgs sin θ)-(M +m )v2/2=2.4J (4)(3)由上(2)式变换成速度与质量的函数关系为:v =(Mg -mg sin θ)R B2L2 =gR B2L2 M -mgR sin θB2L2 (5)再由图象可得:gR B2L2 =100.3 ,B1=0.54 T(4) 由上(5)式的函数关系可知,当B2=2B1时,图线的斜率减小为原来的1/4。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1.如图是氢原子电子轨道示意图,a、b两束光是由处在态的氢原子跃迁到态和态时产生的,现分别用a、b两束单色光照射同一光电管阴极时,都发生了光电效应,则关于a、b这两束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两束光的光子能量满足B.光子动量C.两束光照射光电管时对应的遏止电压D.入射同一双缝干涉装置上,相邻亮纹的间距2.“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描述了水波中的质点上下振动将外来光线反射入人眼产生的宝殿楼台掩映于夕阳余晖中的景象。
如图所示,一列水波中的质点A正在平衡位置向上振动,质点B每秒通过的路程为40cm,则()A.这列水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B.质点B的加速度正在减小C.这列水波的波速为D.质点C运动到A点用时3.2023年1月21日,神舟十五号3名航天员在400km高的空间站向祖国人民送上新春祝福,空间站的运行轨道可近似看作圆形轨道Ⅰ,设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椭圆轨道Ⅱ为载人飞船运行轨道,两轨道相切与A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轨道I通过A点的速度大于在轨道Ⅱ通过B点的速度B.载人飞船在A点的加速度大于在B点的加速度C.空间站在轨道I上的速度小于D.载人飞船沿轨道I和轨道Ⅱ运行时,在相同时间内与地球连线扫过的面积相等4.如图所示,间距为的足够长光滑平行金属导轨间存在垂直于导轨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导轨左侧有两个开关、,与一个电容的电容器串联,与一个阻值的定值电阻串联。
一质量为电阻不计的导体棒垂直导轨放置,闭合开关断开,导体棒在恒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时导体棒速度,此时断开开关、闭合,并撒去F。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恒力F的大小为2NB.时,电容器极板所带电荷量为2CC.至导体棒停下的过程中,电阻R上的电流方向为D.从0时刻起至导体棒最终停下,导体棒运动的总位移为12m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分。
2014年理综模拟试题解析物理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6.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
以下符合事实的是A.焦耳发现了电流热效应的规律B.库仑总结出了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C.楞次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拉开了研究电与磁相互关系的序幕D.牛顿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答案:AB解析: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C项错误。
伽利略将斜面实验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D项错误。
点评:考查了物理学史上一些典型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物理学史中所包含的艰辛探索、研究方法、创造性思想,及其对物理学发展的影响、对社会的推动等无不深深地影响着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所涉及的物理学史内容都是教材中所提及的,比较简单。
17.甲、乙为两颗地球卫星,其中甲为地球同步卫星,乙的运行高度低于甲的运行高度,两卫星轨道均可视为圆轨道。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甲的周期大于乙的周期B.乙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C.甲的加速度小于乙的加速度D.甲在运行时能经过北极的正上方答案:AC解析:此题通过分析卫星的定轨运行,考查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知识。
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解得,所以B项错误。
,。
因为,所以,,A C 选项正确。
地球同步卫星只能定点于赤道正上方与赤道平面共面上,D项错误。
点评:万有引力试题起到引导考生要关注航天技术研究及在应用方面我国所取得的骄人成绩。
对这类物理问题的解答将会提高考生的民族自豪感,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18.如图所示,将小球从地面以初速度竖直上抛的同时,将另一相同质量的小球从距地面处由静止释放,两球恰在处相遇(不计空气阻力)。
则A.两球同时落地B.相遇时两球速度大小相等C.从开始运动到相遇,球动能的减少量等于球动能的增加量D.相遇后的任意时刻,重力对球做功功率和对球做功功率相等答案:C解析:以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为情境,考查v-t图象和动能定理。
2024年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物理(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务必擦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
大量处于n =3激发态的氢原子自发跃迁时发出波长分别为λλλλλλ<<₁、₂、₃(₁₂₃)的三种谱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λλλ+=₁₂₃B.123111λλλ=+C.2132λλλ= D.222123λλλ+=【答案】B 【解析】【详解】由于123λλλ<<可知1λ为n =3到n =1跃迁时发出波长,2λ为n =2到n =1跃迁时发出波长,3λ为n =3到n =2跃迁时发出波长。
根据频率与波长的关系可知11cνλ=,22cνλ=,33cνλ=由图可知122h h h ννν=+所以有123111λλλ=+故选B 。
2.虹和霓均是太阳光在小水滴内经折射和反射而产生的光学现象。
下图为霓形成的简化模型,太阳光射入大气中的球形水滴,经过两次折射和两次反射后返回大气。
图中三束光分别为紫光、绿光和红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是绿光B.b 是红光C.c 是紫光D.c 是红光【答案】C 【解析】【详解】由光路图可知,c 光的偏折程度最大,折射率最大,频率最大,a 光的偏折程度最小,折射率最小,频率最小,所以a 是红光,b 是绿光,c 是紫光。
故选C 。
3.如图所示,三块完全相同的匀质板状工件上下对齐码放在卡车上,只有最下面的工件与车厢底部固定。
若运输途中司机紧急刹车,工件出现的状态可能是()A.B.C.D.【答案】A 【解析】【详解】A .两木块相对静止到停止,根据整体可知22mg maμ=解得a gμ=满足条件,故A 正确;BD .由图可知,最上面木板受到中间的摩擦力向右,加速度大小为1ga μ=中间木板受到两个摩擦力都向左22mg mg ma μμ+=解得213a g a μ=>则与图中情况矛盾,故BD 错误;C .由图可知,最上面木板受到中间的摩擦力向左,加速度大小为1ga μ=中间木板受到两个摩擦力22mg mg ma μμ-=解得21a g a μ==则与图中情况矛盾,故C 错误;故选A 。
安徽省合肥八中等2014届高三上学期联考〔二〕生物试题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2卷〔非选择题〕两局部。
全卷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钟。
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卷上,否如此无效。
考试完毕后只交答题卷。
第1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此题共30小题,每一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下物质或结构中含有糖类的是〔〕①腺苷②细胞膜③核糖体④多肽⑤染色体⑥细胞骨架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⑤⑥D.②③④⑥2.如下是自然界中一些生物细胞的模式图,选择关于这些细胞的正确表示〔〕A.甲所示的细胞中能够产生ATP的细胞结构只有线粒体B.乙所示的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发生吸水涨破C.丙所示的细胞是能进展化能合成作用的生产者D.甲细胞中的中心体和乙细胞中的高尔基体均是在细胞增殖时能发挥重要功能的细胞器3.如下关于酶与ATP的正确说法是〔〕A.ATP的合成需要酶,但酶的合成不需要ATPB.基因表达过程需要酶和ATP参与C.ATP合成所需要的能量可以来自光能、丙酮酸的氧化分解、蛋白质的水解等D.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大局部以热能散失,少局部用于各项生命活动4.詹姆斯·罗斯曼〔JamesE.Rothman〕假设膜融合的特异性是由SNARE提供的:囊泡和其靶膜上都存在自身的SNARE,只有二者相互识别并特异性结合后方可实现囊泡和靶膜的融合。
他韵实验室主要以哺乳动物细胞为研究材料,着重说明了这个特殊的蛋白质复合物SNARE在囊泡锚定和融合中的作用机制,并以此荣获了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如下论述错误的答案是〔〕A.SNARE可能是位于生物膜上的识别蛋白B.囊泡和靶膜的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明确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上述分子机制说明准确的信息传递保证了细胞代谢的有序性D.细胞中能形成囊泡的细胞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等5.如下关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表示正确的答案是〔〕A.本实验可用苏丹红代替龙胆紫溶液为染色体染色B.观察到分裂中期的细胞核内染色体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C.该实验的操作过程包括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压片→观察D.质量分数为15%盐酸和质量分数为95%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6.如下关于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效应T细胞可诱导其靶细胞发生凋亡B.个体衰老会出现“老年斑〞和遗传病白化病的都是由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引起的C.癌细胞的形成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人的造血干细胞和成熟红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能出现周期性变化7.如下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别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A.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别离B.假设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别离,如此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例接近l:2:l C.假设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别离,如此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D.假设遗传因子位子染色体上,如此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8.玉米体内的D与d、S与s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
安徽省合肥八中2014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以下是对公式的理解及物理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其中说法正确的有A.由公式知,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率B.伽利略根据实验证实了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C.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D.由公式F=ma知,一定质量的物体所受合外力由运动加速度a决定2.在公路的每个路段都有交通管理部门设置限速标志如图所示,这是告诫驾驶员在这一路段驾驶车辆时A.必须以这一规定速度行驶B.平均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C.瞬时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D.汽车上的实际速度,有时还是可以超过这一规定值的3.如图所示为一块透明的光学材料的剖面图,在其上建立直角坐标系xOy,,设该光学材料的折射率沿y轴正方向均匀减小,现有一束单色光a从原点O以某一入射角雠由空气射入该材料内部;则单色光a在该材料内部可能的传播途径是图中的4.如右图为一列简谐横波的波形图,其中虚线是t1=0.01ls时的波形,实线是t2=0.02s时的波形,已知t2-t1=14T。
关于这列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波的传播速度可能是600m/sB.从t1时刻开始,经0.l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0.8mC.t1时刻,质点Q的速度方向向下D.遇到宽约3m的障碍物时,该波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5.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A.在时刻t2以及时刻t5两木块速度相同B.在时刻t1两木块速度栩问。
C.在时刻t3和时刻t4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D.在时刻t4和时刻t5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6.L型木板P(上表面光海曩放在固定斜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与置于木板上表面的滑块Q相连,如图所示。
若P、Q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不计空气阻力。
2014年合肥二模物理解析14、【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A 光的折射角较大,所以B A n n <,A 错;根据公式vcn =可知,B A v v >,B 对;根据f c λ=可知,B A λλ>,再根据公式dlx λ=∆可知,A 光条相邻纹间较宽,C 错;根据临界角公式n1sin =α可知,B αα>A ,所以B 光发生全反射时,A 光不一定发生全反射,D 错。
15、【答案】C【解析】因为正电荷从A 移动到C 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所以场源电荷Q 带负点,B A ϕϕ<,A 错;根据点电荷的电场分布可知,B A E E >,B 错;由于做功相等,所以BC U q q 2A C 1U =,又因为BC AC U U <,所以21q q >,C 对;因为两电荷的初始动能不等,移动过程中做功相等,所以两电荷在C 点的电势能不等,D 错。
16、【答案】D【解析】设左边砝码加托盘的质量为1m ,右边砝码加托盘的质量为2m ,则nBIL g m g m -=21;电流反向后,右臂受到的合力为nBIL g m +2,比左边多nBIL 2,所以应在左盘中增加质量gnBILm 2=的砝码。
17、【答案】C【解析】设A 的质量为2m,B 的质量为m ,当A 动能和势能相等时,A 离地面的高度为h, 速度为v 。
从A 由静止释放到A 动能和势能相等时对A 和B 组成的系统用动能定理可得: 2321)(2mv h H mg ⋅=-;又A 动能和势能相等,22212mv mgh ⋅=;可得H h 52=,故选C 18、【答案】D【解析】A.线圈中产生的电动势V V S t B n t n5.43.046.0100E 2=⋅⋅=∆∆=∆∆Φ=,A 错; B.0-4s 内通过R 的电荷量C C t r R E It q 64125.4=⋅+=+==,B 错; C.ba 两端的电势差为V V R r R E IR a b ba 32125.4U =⋅+=+==-=ϕϕ,V b 0=ϕ,故V a 3-=ϕ,C 错; D.0-4s 内通过R 上产生的焦耳热J t 24425.1R I Q 22=⋅⋅==,D 正确;19、【答案】A【解析】A 、B 碰撞后系统机械能守恒,碰撞过程有能量损失,C 错;A 、B 速度最大位置为加速度为零时,此时弹簧弹力等于两物块重力,因此高度不变,D 错;A 、B 分离时为弹簧处于原长,A 、B 此时高度比刚碰撞时高,动能小于刚碰撞动能,因此12v v >;此时加速度为g ,刚碰撞时,弹簧弹力为mg ,此时A 、B 共同加速度10.52mga g m==,即122a a =,因此选A 。
绝密★启用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解析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至第12页。
全卷满分300分。
考生注意事项:1. 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帖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 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答第Ⅱ卷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时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
....、草稿纸上答题无效4. 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li 7 O 16 F 19 P 31 S 32 Fe 56第Ⅰ卷(选择题共12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外膜的蛋白质含量比内膜高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C.成人心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的多D.哺乳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聚集在其头部和尾的基部【答案】C2. 右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3. 分别用β—珠蛋白基因、卵清蛋白基因和丙酮酸激酶(与细胞呼吸相关的酶)基因的片断为探针,与鸡的成红细胞、输卵管细胞和胰岛细胞中提取的总DNA分子进行分子杂交,结果见下表(注:“+”表示阳性,“-”表示阴性)。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成红细胞中,β—珠蛋白基因处于活动状态,卵清蛋白基因处于关闭状态。
鄂南高中华师一附中黄冈中学黄石二中湖北省八校荆州中学孝感高中襄阳五中襄阳四中201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命题学校:荆州中学考试时间:2014年3月21日上午9:00—11:30本试题卷共16页,40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考生应根据自己选做的题目准确填涂题号,不得多选。
答题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B 11 N 14 O 16 Na 23 Al 27 P 31 S 32 Cl 35.5 K 39 Fe 56 Cu 64Ce 140 H 1选择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能将葡萄糖氧化分解为CO2和H2OB.含有叶绿体的细胞都含有线粒体C.只有含叶绿体的细胞才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D.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转换站”,能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所有酶的合成都受基因控制B.在最适温度、pH条件下,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体现了酶的高效性C.酶适宜于在最适温度下长期保存以保持最高活性D.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温度、pH、反应物浓度、酶的浓度3.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中期,在细胞核中可看到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B.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处理插条的时间随生长素浓度不同而不同C.可用低倍镜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D.鉴定还原糖时,为避免样液本身颜色的干扰,应选取接近白色或无色的甘蔗提取液4.甲至丁图是某二倍体生物生殖器官中的一些细胞分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遗传定律发生在甲、乙两图表示的细胞分裂时期B.乙图所示时期,该细胞中有两个四分体和两个染色体组C.甲、乙、丙、丁所示细胞可出现在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D.丁是由乙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卵细胞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B.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种群之间的隔离C.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共同进化D.突变能改变核苷酸序列,不能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6.下列有关正常机体生命活动调节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A.图1曲线中处于b点时,血糖浓度最高,此时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最低B.图2中曲线乙可表示下丘脑破坏后的小鼠随环境温度变化的耗氧量C.图3中,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c点、d点分别表示顶芽、侧芽生长素浓度D.图4中,HIV侵入人体内,oa段数量急剧上升是因为人体免疫系统不能识别HIV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室用自来水制蒸馏水过程中,应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B.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可分为9种分散系C.甲基丙烯酸甲酯能发生加成、水解、氧化等反应D.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称为取代反应或者称为皂化反应8.X、Y、Z、W是前20号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合肥市2014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物理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300分)14.两束平行的单色光A 、B 射向长方形玻璃砖,光从上表面射入,恰好从下表面重叠射出,如图所示。
比较两种单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玻璃对A 光的折射率较大B .在玻璃中,A 光的传播速度较大C .在相同条件下做双缝干涉实验,A 光条相邻纹间距较窄D .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玻璃射向空气,若B 光能发生全反射,则A 光也一定能发生全发射15.如图,在点电荷Q 产生的电场中,将两个带正电的试探电荷q 1、q 2分别置于A 、B 两点,虚线为等势线。
若将q 1、q 2移动到C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正功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点电势大于B 点电势B .A 、B 两点的电场强度相等C .q 1的电荷量大于q 2的电荷量D .q 1和q 2在C 点的电势能相等16.如图所示为电流天平,它的右臂挂着矩形线圈,匝数为n ,线圈的水平边长为L ,处于匀强磁场内,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与线圈平面垂直。
当线圈中通过方向如图所示的电流I 时,调节砝码使两臂达到平衡。
然后使电流反向,大小不变。
这时为使天平两臂再达到新的平衡,则需( )A .在天平右盘中增加质量为nBIL m g=的砝码 B .在天平右盘中增加质量为2nBIL m g=的砝码 C .在天平左盘中增加质量为nBIL m g =的砝码 D .在天平左盘中增加质量为2nBIL m g=的砝码 17.如图所示,绕过光滑轻质定滑轮的轻绳连接物体A 和B ,光滑水平台阶上物体B 的质量是物体A 的1/2,绳恰伸直时,用手托住A ,A 离地面的高度为H ,然后由静止释放A ,若以地面为零势能面,当A 的动能和势能相等时,A 距地面的高度是( )A .5H B .3H C .25H D .45H18.如图甲所示,一个匝数n=100的圆形导体线圈,面积S 1=0.4m 2,电阻r=1Ω。
2014年安徽省高考理综物理部分解析14.【答案】B【解析】单摆的周期公式2T =,其g 为相应高度上的重力加速,2gR GM =,在r=R 处,2T =,2'g r GM =,由此可得2T π=,选项B 正确。
15. 【答案】A【解析】利用v-t 图像,一个是先加速后减速,另一个是先减速后加速,根据机械能守恒,可知初末时刻的速度大小相等,易得图像面积大小关系。
16. 【答案】C【解析】由图2 的0时刻可知,改制带你在0时刻处于负向位移,且在向下振动,根据在波动图像中的上下坡法,可知质点在上坡位置,且位移为负,得选项C 正确。
17. 【答案】D【解析】由题图知斜率为静电力,可知静电力沿x 渐小,则场强渐小,选项D 正确,选项A 错误;沿x 方向势能减少的变化率,所以动能增加的变化率也应逐渐减小,k E x -为斜率渐小的增函数图像,选项B 错误;v 2-x 图像为斜率渐小的增函数图像,易得选项C 错误。
18. 【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可表示k E kT =,得212mv kT =,又mvr qB=,联立可得:B ∝A 正确。
19. 【答案】C【解析】确保滑块与转盘保持静止,则必须保证滑块转到倾斜面最下方时,受力满足:2cos sin mg mg m r μθθω-≥,解得1/rad s ω≤,选项C 正确。
20. 【答案】D【解析】根据电磁感应定律知道,在半径为r 的圆环上产生的感应电动势22BE r k r t tφππ∆∆===∆∆,电荷q 转动一周,则电场力对电荷做功,w qu qE ===2r qk π,想选项D 正确。
21-1-1【答案】ac【解析】槽口水平,保证运动为平抛,每次从相同位置静止释放确保小球每次到达槽口是的速度相等。
21-1-2【答案】c【解析】根据212y gt =——①,水平方向0x v t =,即2220x v t =——②,将①/②可得2y kx =,所以图像C 正确。
安徽省合肥八中等2014届高三上学期联考(二)物理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计4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1.如图所示为一个质点直线运动的v-t图像,已知质点的质量为2kg,则由图象作出如下判断中正确的是A.在18s-22s时间内,质点的位移为24mB.在整个过程中,BC段加速度最大C.在整个过程中,E点所表示的状态是离出发点最远D.在5s-22s时间内合外力所做的功为119J2.如图所示,a、b、c是在地球大气层外圆形轨道上绕地球运行的三颗不同人造卫星。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c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的线速度B.b、c运行周期相同,且小于a的运行周期C.b、c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a的向心加速度D.b、c的向心力大小相等,且小于a的向心力3.如图所示,一光滑大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环上套着两上小球A和B(中央有孔),A、B间由细绳连接着,它们处于图中所示位置时恰好能保持静止状态。
此情况下,B球与环中心O处于同一水平面上,A、B间的细绳呈伸直状态,与水平线成30°夹角。
则关于A、B小球的质量关系及绳中拉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m A=m B B.m A=2m BC.T=m a g D.T=2m A g4.如图所示,两根长度不同的细线,一端固定于同一点O点,另一端各系一个质量不同的小铁球A和B,两小球恰好在同一水平面绕C做匀速圆周运动,则A.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相等B.它们所需的向心力跟轨道半径成反比C.它们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相等D.它们受到绳的拉力一定相等5.如图甲所示,在升降机的顶部它装了一个能够显示拉力大小的传感器,传感器下方挂上一轻质弹簧,弹簧下端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若升降机在匀速运行过程中突然停止,并以此时为零时刻,在后面一段时间内传感器显示弹簧弹力F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g 为重力加速度,则A .升降机停止前在向下运动B .0-t 1时间内小球处于失重状态,速率不断增大C .t 2-t 3时间内小球处于超重状态,速率不断减小D .t 2-t 4时间内小球处于超重状态,速率先减小后增大6.如图所示,水平桌面光滑,物块和小车在水平外力F 作用下向左加速运动,物块M 相对车厢静止于竖直车厢壁上,当水平外力F 适当减小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M 受到静摩擦力减小B .M 受到的合外力可能向左下方C .M 受到车厢壁的压力不主烃D .M 受到车厢壁的压力增大7.如图所示,水平桌面光滑,A 、B 先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A 、B 、C 物体的质量均为m ,滑轮光滑,砝码盘中可以任意加减砝码,在保持A 、B 、C 三个物体相对静止共同向左运动的情况下,B 与C 间绳子所能达到的最大拉力为A .13μmgB .23μmgC .12μmgD .μmg8.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两次都是从静止开始以相同的加速度移动同样的距离。
合肥八中2014届高三联考(六)物理参考答案14.【解析】:整个过程中合外力在逐渐增大,加速度逐渐增大,而且加速度和速度方向始终同向,所以速度一直在增大。
故答案:A15. 答案:B16. 【解析】: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2121122(),m m G m r L T π=2122222()m m G m r L Tπ=, 又12L r r =+,12M m m =+,联立以上各式可得2324L M GTπ=,故当两恒星总质量变为kT ,两星间距变为nL 时,两星的总质量'M 变为32n M k,本题选B 。
17. 【解析】:金属球壳A 放在电荷周围,将发生静电感应现象,当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其内部场强处处为零,所以,对金属球壳内任意一点感应电荷在此处产生的场强与点电荷Q 在此处的场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而点电荷Q 在球心的场强为,则感应电荷在球心处的场强为。
则正确答案为D 。
18. 答案:D【解析】:根据对称性和等量异种电荷周围电场线的分布特点可知,试探电荷在b 点和d 点受力大小相等,方向不同,在c 点和h 点受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且指向负电荷的一侧,所以选项AB 正确;因为b 点和d 点到两个场源电荷的距离都一样,所以试探电荷在b 点和d 点电势能相等,选项C 正确;g 点离场源正电荷较d 点远,所以试探电荷在g 点和d 点电势能不相等,或者根据等量异种电荷周围等势面的分布特点可知,中垂面是等势面,而g 点和d 点分居中垂面的两侧,它们的电势肯定不等,所以选项D 错误.19. 解答:若A 物块未滑动,则弹簧的压缩量为0.2m ,则弹簧的弹力F 1=kx=200×0.3N=60N <μmg =100N .假设成立.对B 在竖直方向上平衡,在水平方向上受推力F 、A 对B 的静摩擦力、地面的滑动摩擦力,根据平衡有:F =f 1+f 2=F 1+μ(M+m )g =50+250N=310N .故B 正确,A 、C 、D 错误.故选:B . 20. 解:A 、由图可知,h 1处物体图象的斜率最大,则说明此时机械能变化最快,由E=Fh 可知此时所受的拉力最大,此时合力向上最大为F m -mg ;之后,拉力减小,到达h 2高度之前瞬间,拉力为零,合力为重力,但(F m -mg )与mg 大小关系无法判断B 、h 2~h 3过程中机械能保持不变,故说明拉力一定为零,物体只受重力;C 、h 1~h 2过程中,图象的斜率越来越小,则说明拉力越来越小;在h 2处物体的速度最大,图象的斜率为零,则说明此时拉力为零;在这一过程中物体应先加速后减速;D 、由图象可知,拉力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变为零;则物体受到的合力应先增大,后减小,减小到零后,再反向增大;故D 错误;故选:C .21.(Ⅰ)不变;D(Ⅱ)(1) 0.10,1.50;(2) 0.54,0.45;(3) 钩码质量m 和小车质M 相比太大,导致钩码重力和小车受到的合力相差太大。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部分 (全国2-甲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
在t =0到t=t 1—t 图像如图所示。
在这段时间内 A .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大B .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221v v + C .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 .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答案】A【解析】由于图线与坐标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在0-t 1时间内,甲车的位移大于乙车,由x v t=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A 正确, C 错误;因为乙车做变减速运动故平均速度不等于122v v +,B 错误;又图线的切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则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均逐渐减小,选项D 错误。
15.取水平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
一物块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在抛出点其动能与重力势能恰好相等。
不计空气阻力,该物块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A .6πB .4πC .3πD .125π 【答案】 B【解析】设物体水平抛出的初速度为v 0,抛出时的高度为h ,则2012mv mgh =,故0v =竖直速度y v =则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0tan 1y y x v v v v θ===,则4πθ=,选项B 正确.16.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一大小为F 1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速度变为v ,若将水平拉力的大小改为F 2,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2v ,对于上述两个过程,用1F W 、2F W 分别表示拉力F 1、F 2所做的功,1f W 、2f W 分别表示前后两次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A .214F F W W >,212f f W W >B .214F F W W >,122f f W W =C .214F F W W <,122f f W W =D .214F F W W <,212f f W W <【答案】C【解析】由于物体两次受恒力作用做匀加速运动,由于时间相等,末速度之比为1:2,则加速度之比为1:2,位移之比为1:2。
14.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n+1倍,故不能选B,答案为D
15.在ab面从光疏到光密介质,不可能发生全反射,在cd面入射角一定小于临界角,也不可能发生全反射,根据折射定律,应选B.
16.由点电荷的场强公式E= kq/r2 及a、b两点到O点的距离得:E a=3E b,又由场强的方向可知,O点电荷电性为正,故φa>φb .
17.两球水平方向均做匀速运动,故水平速度相等,v1< v2加速度均为g,方向向下,相等时间速度变化相等。
选A
18.因R1不变,则由欧姆定律可得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动触头P向上滑动,其阻值变小,总电阻变小,电流表示数变达,路端电压减小,R1的电压增大,故R2的电压减小,则V2比V1电压变化得快,电压表V2示数的变化量和电流表示数变化量的比值等于电源内阻和R1的阻值之和,是不变的。
选C 19.在斜面上运动时各个球之间无作用力,当6、5、4球在水平面运动时,后面的球要继续加速,故
各球间有弹力作用,机械能不守恒。
当球1到达水平面是球间无作用力,机械能守恒.选B
20.当不受外力时,m正好保持匀速下滑,对m受力分析,得到:mgsinθ= f,;即:
,
,在m上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
,,则将保持匀速运动,由整体分析可知M对
地无摩擦力的作用,A正确;对M受力分析如图:因为:斜面对m的作用力竖
直向上,大小为mg,所以m对M的作用力F′大小为mg,方向竖直向下,故
斜面不受静摩擦力的作用.斜面受到的支持力:FN=F′+ Mg=(M+m)g,当m
变速运动时,m所受的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不变,即:m和M之间的作用力不变,
故M受力情况与原来相同.故选D.
21.
(Ⅰ)A:10 B:15
(Ⅱ):打到B点时重物的重力势能比开始下落时减少了E mgh1.009.80.1860J1.82J
==⨯⨯≈
;
v ≤22.(1)在斜面上运动的过程中:a 1=g sin θ,t 1=1s
BC 的长度s 1=12a 1t 12=12 g sin θt 12,θ=37°
(2)滑块在斜面上运动时对斜面的压力N 1= mg cos37°
木块受力平衡,N 1sin37°= F 1=12N
所以m =N 1g cos37°sin37°=2.5kg
(3)滑块在水平段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f = F 2=5N , a 2=f m =2m/s 2,v 1= a 1t 1=6m/s ,停止时间t 2=v 1 a 1
=3s ,s 2= v 1t 2-12a 2t 22=9m
23解:(1)金属棒受力平衡,所以
Mg =mg sin θ+22
2B L V
R (1)
所求速度为:v =2(Mg -mg sin θ)R B2L2 =4 m/s (2)
(2)对系统由能量守恒有:
Mgs-mgs sin θ-W=12 (M +m )v 2 (3)
所求热量为: W =(Mgs -mgs sin θ)-(M +m )v2/2=2.4J (4)
(3)由上(2)式变换成速度与质量的函数关系为:
v =(Mg -mg sin θ)R B2L2 =gR B2L2 M -mgR sin θB2L2 (5)
再由图象可得:gR B2L2 =100.3 ,B1=0.54 T
(4) 由上(5)式的函数关系可知,当B2=2B1时,图线的斜率减小为原来的1/4。
(画出图线2分)
与M 轴的交点不变,与M 轴的交点为M=m sinθ。
24.(1)粒子能从左边界射出,临界情况有
cos30R R d +︒=
(1cos30)Bqd v m ==+︒
所以粒子能从左边界射出速度应满足
(2)粒子能从右边界射出
解得
粒子不碰到右极板所加电压满足的条件
因粒子转过的圆心角为60°,所用时间为
T
6
,而
2m
T=
qB
π
因返回通过磁场所用时间相同,所以通过磁场所用的总时间为:
粒子通过电场的时间为:,22
22
v v md
t
a qU qB
===
粒子通过CD与EF间所用时间为:t’’=
2
L
v
=
所以整个过程中粒子运动的总时间为:
(2
3
m
t
qB
π+
=
总
(3)当粒子速度为是(2解得/2
R d
=粒子,
如图由几何关系可得粒子能打到CD边界的范围为:d
d
l3
2
30
cos
2
20=
⨯
=
30
cos
d
R=
R
v
m
Bqv
2
2
2
=22
1
2
mv qU
=
2222
2
2
2cos303
B qd B qd
U
m m
==
︒
22
2
3
B qd
U
m
≥
Bq
m
T
t
3
2
6
2
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