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22.00 KB
- 文档页数:10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1.土壤里有植物的根、落叶、石头、小动物和它们的遗体以及大小不同的颗粒等物质。
2.蚯蚓、青蛙、蚂蚁、屎壳郎是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
3.小动物在土壤里生活觅食,土壤是它们的栖息地。
4.土壤看起来像面团,摸起来感觉有的粗糙,有的光滑。
5.小草的根为什么能长那么长?答:因为小草的根吸收了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所以能长那么长。
6.观察土壤时应注意些什么?答:观察土壤最好到田野、花圃、池塘边等不同的地方;要注意安全,不到危险的地方;要选择好天气,不能在雨后潮湿的土地里去挖土壤;发现小动物时,不要破坏它们的生活环境,更不能伤害它们。
7.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水、黏土、空气、沙及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
8.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可以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9.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人们根据三种土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10.三种土壤中,渗水性最强的是沙土,渗水性最弱的是黏土。
11.取一些土壤放在火上烧一烧,闻一闻,发现颜色变白、气味变浓、土块变硬。
12.怎样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答:用放大镜看:黏土比沙土颗粒小,颜色比沙土深;用手摸:黏土比沙土潮湿;用手捻:黏土比沙土软,比沙土细腻;和点水握:沙土握不成团,而黏土能握成团。
13.用什么办法鉴别家乡的土壤?答:用放大镜看土壤颗粒的大小、颜色的深浅;用手捻,感觉土壤的硬度、黏度、粗糙程度等;到图书馆查资料;向当地农民伯伯请教。
14.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称为腐殖质。
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15.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里长出的植物茁壮且呈绿色,而在贫瘠土壤里长出的植物则细弱、柔软且枯黄。
16.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修筑梯田、种植绿肥、手机落叶粪便沤肥。
17.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变化与恒常- 什么是物体的属性?- 物体的哪些属性可以改变,哪些不能改变?- 什么是物体的状态?- 物体的状态可以如何改变?第二章力及其作用- 什么是力?- 力的作用有哪些?- 如何感受力的作用?- 怎样运用力?第三章磁力- 什么是磁性?- 什么是磁铁?- 磁铁有哪些性质?- 磁铁的使用有哪些规律?第四章光的传播- 光是什么?- 光的传播有哪些特点?- 怎样利用阳光观察物体?- 怎样利用光源做实验?第五章神奇的电- 什么是电?- 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 什么是电流?- 应该注意哪些电的安全问题?第六章植物的生长- 植物生长的特点有哪些?- 植物的哪些部位可以进行观察?- 植物的哪些要素对生长影响较大?- 如何使植物生长得更好?第七章动物的生长- 动物有哪些生长特点?- 哪些动物有生命周期?- 动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动物的哪些器官是重要的?第八章季节和天气- 我们有几季?- 不同季节有哪些不同的天气?- 如何观测天气?- 如何保护环境?第九章化学小实验- 实验室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常见的实验器材有哪些?- 如何制作实验?第十章身边的机械- 什么是机械?- 常见的机械有哪些?- 如何制作简单机械?- 如何维护机械?总结本册科学书是按照小学三年级课标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变化与恒常、力及其作用、磁力、光的传播、神奇的电、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长、季节和天气、化学小实验和身边的机械等多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身边的世界,提高科学素养。
第一单元冷与热1.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3.1400多年前,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记载了在制作豆豉的过程中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
4.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
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的温度为0摄氏度(C) ,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C)。
5.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记作C。
如20C读作二十摄氏度。
6.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1)手持温度计的上端。
(2)温度计的液泡浸入水中,不能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液柱停止上升后开始读数。
读数时,视线与温度中的液柱面齐平。
7.人们按照不同的需要,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如:体温计、数字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指针式温度计等。
8.159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
1632 年,法国化学家雷伊对伽利略温度计进行了改造,发明了液体温度计。
9.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
这就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10.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1.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1)点燃酒精灯时,火柴放在酒精灯的斜下方,不能用一盏酒精灯点燃另一益酒精灯。
(2)酒精灯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物体应放在外焰加热。
(3)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12.生活中利用热胀冷缩的现象有:铁轨间要留缝隙,高压线不能拉太紧,瓶装饮料不能装太满,踩扁的乒乓球用热水烫等。
13.热总是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
14.热能通过气体、液体、固体,甚至真空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传递。
15.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辐射。
简答题1.常见的温度计有哪些?答:常见的温度计有:数字温度计、体温计、红外线温度计、指针式温度计。
2.架设高压电线时为什么电线不能拉得太紧?答:因为电线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如果拉得太紧,冬天受冷容易断裂。
3.在铺设铁轨时为什么要在铁轨间留缝隙?答; 因为铁轨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如果不留缝隙,夏天受热容易变形。
三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梳理
三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
1.天气和气候:学生需要了解天气的定义、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同
时,他们需要了解气候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2.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学生需要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的萌发、生
长、开花、结果等。
同时,他们需要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3.动物的生命周期:学生需要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包括卵的孵化、幼虫的
生长发育、蛹的变形、成虫的成熟等。
4.地球的构造和运动:学生需要了解地球的构造、地壳运动、火山和地震等
地球运动现象。
5.水循环:学生需要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雨、径流等。
6.太阳和月亮:学生需要了解太阳和月亮的基本知识,包括它们的运动规律、
特征等。
7.人的身体:学生需要了解人的身体构造和功能,包括骨骼、肌肉、器官等。
8.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学生需要了解物质的性质,如固体、液体、气体等,
以及物质的变化规律,如化学反应等。
9.力和运动:学生需要了解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以及物体的运动规
律,如牛顿运动定律等。
10.能量转换:学生需要了解能量转换的概念和规律,如电能、热能、光能等
之间的转换。
这些知识点是三年级科学下册的重要内容,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在考试中,这些知识点通常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024年新编三年级下册小学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1-1.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依据: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是否改变1-2.八个方位:1-3.描述位置的方法: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2-1.物体的运动有多种形式,如:前进、后退、转弯、旋转、滚动、振动、绕圈等。
2-2.如果换个位置贴上圆点,观察到的运动形式和之前是不一样的。
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曲线运动:运动轨迹是一条曲线的运动4-1.物体在斜坡上可能静止不动,可能滚动,可能滑动。
4-2.像木块等这种方形的物体会在斜面上滑动。
4-3.像乒乓球、铅笔等这种球形或圆柱形的物体会在斜面上滚动。
4-4.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关系。
4-5.如果斜面变高,运动方式不变,但运动速度会加快。
5-1.借助秒表,进行计时,每组至少测三次。
5-2.在相同距离内可以通过测量运动时间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时间短,说明运动的快,时间长,说明运动的慢。
5-3.如果测量3次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应该要求平均数,取平均值。
6-1.时间相同,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速度越快。
行走距离近的,说明运动的慢。
6-2.用软尺分别测量运动的距离。
6-3.利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能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
7-1.过山车设计要求:1.轨道的总长应在两米以上。
2.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3.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
4.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
5.整座“过山车”要稳固。
7-2.第一步,设计:在纸上设计“过山车”的轨道路线第二步,制作:根据设计图和材料,制作我们的“过山车”。
第三步,评价:根据要求,完成评价。
8-1.以起点为中心,描述小球的位置。
描述位置,首先要选择好标准;再根据物体与标准的关系,确定位置。
也可根据方向和距离进行描述。
8-2.利用秒表、软尺、细绳,比较不同过山车上小球运动的快慢。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 、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4、凤仙花的播种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选种要挑选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可以往凤仙花周围的土壤上浇水。
5、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6、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7、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8、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植物叶都是平展的,且在植株上是交叉生长的,这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9、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光合作用)阳光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10、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1、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
12、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为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果实成熟这几个阶段。
13、植物生长会发育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1、所有动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到衰老直至死亡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它们的生命周期。
蚕的生命周期大约是56天。
2、鸡、鸭、青蛙、乌龟等动物都产卵。
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
4、小蚕爱吃桑叶,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条。
它一出卵就要及时用鸡毛或毛笔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刚从卵里出来的蚕是蚕的幼虫。
5、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蚕宝宝一生共蜕皮4次。
三年级科学下册应用题汇总1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1、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2、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3、不同的植物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多项工作。
5、种子萌发先(长出根),再(长出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6、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7、植物中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这些养料是植物的绿叶依靠阳光提供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8、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放出(氧气)。
这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9、植物的叶在茎上(交叉)生长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10、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11、花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果实里面有种子。
12、绿色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陆续发育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3、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14、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这是茎最基本质的特征。
在看不到节时,可以根据什么地方长叶子来确定节的位置,因为叶是生长在节上的。
15、凤仙花等植物的茎垂直地向上生长,这种茎叫(直立径)。
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它物体上向上生长,这种茎叫(缠绕茎)。
葡萄的茎攀缘在其它物体上生长,叫(攀援茎)。
红薯的茎平卧地面蔓延生长,叫(匍匐茎)。
16、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小生命。
17、蚕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1.物体有运动和静止两种运动状态。
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首先要确定参照物,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就是运动的,没有变化就是静止的。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例如:以公交站牌为参照物,行驶中的公交车上的乘客是运动的;以公交车为参照物,车上的乘客是静止的。
2.描述物体的位置时,先确定中心点,然后根据相对中心点的方向和距离描述自己的位置。
3.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很多,运动的形式有平动、转动、振动、滚动、摆动等,按照运动路线的不同,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思考:生活中直线运动有哪些?曲线运动有哪些?直线运动:电梯升降、汽车前进、掉落的苹果、上升的红旗、扶梯上的人等。
曲线运动:抛出的篮球、飘落的树叶、荡秋千的孩子、摩天轮的座椅等。
小球从桌面上滚动后落到地面的过程运动路线既有直线运动,又有曲线运动。
在桌面上滚动过程是直线运动,冲出桌面后下落过程是曲线运动。
4.各种运动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相互联系。
物体有多种运动方式,同一个物体的不同部位可以有多种运动方式。
实验名称:观察物体上某一点的运动形式方法:在物体上贴上圆点,用不同的方法让物体运动起来,观察记录圆点的运动轨迹。
5.物体在斜面上有静止、滚动和滑动三种情况。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变地移动叫滑动,如冰刀在冰面上滑动。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断改变地移动叫滚动,如车轮在路面上滚动。
正方体在斜面上可以静止或滑动;球形或圆形的物体在斜面上容易滚动;六棱柱或十二棱柱在斜面上既有滚动又有滑动。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状态与物体本身的形状、放置方式、斜面的高度等因素有关。
6.在运动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快慢。
实验(1)在两条一样长的轨道上,比较小球运动的快慢材料:两条斜坡轨道;两个小球;秒表。
方法:以轨道最高处为起点,轨道最低处为终点。
发令员发出“开始”指令的同时操作员松开双手让小球自然滚动,计时员开始计时。
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1科学三年级下复提纲单元一1.运动和位置一.填空题1.相对于地面来说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科学上就说它是运动的:相对地面来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它就是静止的。
2.一辆汽车在水平的河岸上行驶,以汽车为参照物它在河中的例影是静止的以河岸为参照物,它在河中的倒影是运动的。
3有首词写道。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以自己为参照物,“是船行”是以河岸为参照物,4.两位同学并肩向前走,以其中一位同学为参照物,另一位同学是静止的。
二、XXX答题1.让两位同学并肩在教室里行走,怎样判断他们各自的运动情况?答: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选择地面为参照物,两位同学都是运动的;选择其中一位同学为参照物,另一位同学是静止的2.有一句广为流传的歌词是这么描述的“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这里的“竹排”是运动的吗?它是以什么为参照物?“青山”是运动的吗?它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答:竹排相对河岸是运动的,是以河岸(青山)为参照物。
青山相对竹排是运动的,是以竹排为参照物。
2.各种各样的运动一.填空题1.我们喜欢玩的秋千的运动方式是摆动。
2.玻璃弹珠的运动方式是滚动。
3.把乒乓球垂直扔在地上会跳动。
4.汽车相对空中是在平动。
5.指尖陀螺的运动方式是转动。
6.尺子是上下振动,溜溜球是快速扭转并上下运动,玩具车是车轮扭转带动车子前后运动,弹簧木马是前后动摇。
二、问答题1.糊口中的各种物体是怎样运动的?(见课文第4页)答:秋千是前后摆动:手表是转动:车轮是滚动:雨刷是左右滑动,跷跷板是上下运动。
2.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有哪些运动形式?(见课文第6页)答:木块、书籍能够移动;各种轮子能够滚动;风车在转动;桂钟会摆动;尺子会振动等。
3.一位小女孩在玩滑板,说说滑板、小女孩、轮子属于哪种运动体式格局?答:以地面为参照物,滑板和小女孩是水平移动,轮子是滚动。
三年级下册科学重点知识归纳生物
- 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和分类。
- 动物的基本需求,如食物、水、空气和栖息地。
- 利用五官进行感知的能力。
- 动物的生长和生殖过程。
-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
- 不同环境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质
- 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 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 物体的重量和体积的测量方法。
- 物质的热传导和隔热性质。
- 物质的可溶性和溶解过程。
- 简单物质的分离和纯净程度测试。
天文
- 太阳、地球和月亮的相互关系。
- 不同时间的天空变化,如白天和黑夜、四季变化等。
- 星星和星座的观测。
- 月亮的周期性变化、月相和日食、月食。
- 星球、卫星和宇宙的基本概念。
地球
-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 大气层、水圈和陆地的特征。
- 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原理。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生活的影响。
- 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和洪水的成因和应对措施。
科学实践
- 科学观察和实验的基本方法。
- 细心记录、整理和解读实验数据。
- 分析实验结果,并提出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 遵守实验中的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
- 科学实验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以上是三年级下册科学的重点知识归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1.植物的生长:植物需要阳光、水、土壤和空气才能生长。
它们从土壤中吸
收水分和营养,从阳光中获取能量,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2.动物的生命周期:动物经历出生、成长、繁殖和死亡的生命周期。
有些动
物需要特定的环境才能生存,而有些动物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3.地球的构造: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的。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最外
层,主要由岩石构成;地幔位于地壳之下,由熔岩构成;地核位于地球的最深处,由金属和岩石构成。
4.地球的能源:地球的能源来自太阳。
太阳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化
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动物。
此外,地球上的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也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数百万年的地质作用形成的。
5.水循环:水循环是指水从地面、河流、湖泊等水源蒸发到大气中,然后通
过降水返回地面的过程。
这个循环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6.天气和气候:天气是指某一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而气候则是指一个
地区长时间内天气状况的平均值。
天气是由多种因素(如温度、湿度、风和降水)决定的,而气候则是由一个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平均值决定的。
7.太阳系: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其周围的八大行星、数百颗卫星以及一些小天
体组成的天体系统。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它提供了太阳系内所有天体所需的能量。
8.月球: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对地球的引力产生了潮汐现象。
月球表面有
许多特征,如月海、月陆和撞击坑等。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复习资料(整理好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复资料第一单元:动物和植物- 动物特征:有的有毛发,有的有羽毛,有的有鳞片,有的没有腿等。
- 动物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
- 植物特点:有的有根、茎、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可以生长繁殖等。
第二单元:生活物质与能源- 生活物质:空气、水、土壤、光、能量等。
- 水的性质:无色无味,可溶解物质,可以变成固态、液态和气态。
- 空气的特点:透明无色,可以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等。
- 光的传播:光沿直线传播,光可以被反射、折射等。
第三单元:生物与生物的关系- 食物链:植物是一级消费者,食草动物是二级消费者,肉食动物是三级消费者等。
- 相互依赖:生物之间存在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依存,保持生态平衡。
- 环保意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共同创建美丽的家园。
第四单元: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三态可以相互转化。
- 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伴随着物质的颜色、气味、温度等发生明显变化。
- 溶液的制备:溶质可以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
第五单元:力与运动- 力的种类:推力、拉力、摩擦力、浮力、重力等。
- 运动的方式: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等。
- 力的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形状、方向等。
- 安全意识:运动中要保持安全,注意力的使用和紧急情况的应对。
第六单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 节约资源:合理使用水、电、纸张等资源,降低浪费。
- 环境保护:减少垃圾、回收利用,保持环境清洁等。
第七单元:天气和季节- 四季变化:春、夏、秋、冬的不同特点和气候变化。
- 天气变化: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
- 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天气的变化会对人们的穿着、饮食、外出活动等产生影响。
第八单元:太阳系和月亮- 太阳系的特点:太阳系由太阳、八大行星和一些卫星组成。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复资料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1-1《运动和位置》1、和另一物体相比,(位置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
(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1-2《各种各样的运动》1、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2、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
3、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的运动形式(不一定相同)。
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方式。
2、一个物体不一定保持一种运动路线不变,对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分段描述)的方式。
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1、物体在斜面上会有(静止、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2、(物体的形状)、(斜面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放置方法)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3、物体与斜面接触面(越小),越容易(滚动)。
物体在发生滚动时接触面(不断改变)。
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1、运动相同的(距离):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2、实验做3次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或让实验结果更准确)1-6《比较相同时间运动的快慢》1、运动相同的(时间):距离(长),运动(快)。
距离(短),运动(慢)。
2、(速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常用单位:米/秒、千米/时1-7《我们的“过山车”》1、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先设计后制作),并可在拼搭过程中对设计进行(微调)。
2、在测量我们的制作的“过山车”轨道长度时,我们能够间接用(软尺)来测量,也能够先用(棉线搭配尺子)来测量。
3、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时,考虑小球要自行滚动需要设计成有(坡度)。
1-8《测试“过山车”》1、为了让“过山车”运动得快、运动得远,小球的起点往往在“过山车”的(最高处)。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绿色开花植物一般是用种子繁殖后代的。
(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它可以发育成一棵新的植物。
2、播种前,挑选那些饱满、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的过程叫选种。
3、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4、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XXX太阳提供的能量,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成的。
6、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植物通过叶子里所含的叶绿体,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氧气和养料。
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
光合作用文字公式是:二氧化碳+水---阳光-→气+养料7、绿色开花植物如凤仙花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8、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温度、土壤和适宜的水分等条件。
9、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能从下到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植物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10、风仙花最早的两片叶子是由XXX发育而来,所以长出的第一对XXX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
一株凤仙花大概能结出二十来个果实,每个果实可以有十七八粒种子。
11、1771年,英国科学家XXX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氛围。
12、叶子上气孔的感化: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
接收二氧化碳,排放氧气,蒸发水分都是通过气孔进行。
13、凤仙花的花由花萼、花瓣、雌蕊和雄蕊等部分组成。
花中的子房以后能长成果实。
14、凤仙花等植物的茎是垂直地面向上生长,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它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攀缘茎);红薯的茎平卧在地面蔓延生长,这样的茎叫(匍匐茎)。
15、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这是茎最基本质的特征。
在看不到节时,可以根据(什么地方长叶子)来确定节的位置,因为叶是生长在(节)上的。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第一课植物新生命的开始填空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到(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有些种子太小,我们要用(放大镜)来看。
第二课种植我们的植物填空1、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
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多项工作。
可以用(文字)、(图画)和(照片)等方式写观察日记。
凤仙花长出的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不同)。
问答1、种凤仙花的方法?①选种。
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②准备好花盆和土,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适量的土;③用手指在土中按2-3个小坑,深度约1厘米,每个小坑里放1粒凤仙花的种子,再用土盖上。
④往花盆中浇适量的水,使土壤湿润,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为什么有的凤仙花种子发芽了,有的却还不出来呢?答:因为环境关系,任何植物的种子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发芽。
第三课我们先看到了根填空1、种子萌发先(生根),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向(下)生长,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无关),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试管中水量的变化说明了(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问答1、研究植物根的作用实验:实验材料:油、试管、水,有根的一株植物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把植物根浸入水中,(2).在水面滴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标记。
(3).每天定时进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我发现试管中的水在慢慢(减少)。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植物的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答:植物的根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3、根向什么方向生长?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有关系吗?答:根向下生长,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没有关系。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必备知识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1. 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
蚕卵是有生命的。
蚕卵是扁圆形的,像芝麻那么大。
蚕卵的颜色变化:淡黄色--玫瑰红色—紫黑色。
快要孵化出蚕宝宝的蚕卵颜色是紫黑色的。
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就是动物的生命周期。
2. 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阶段。
蚕是蚕的生命周期中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
所以蚕的一生为:卵--幼虫—蛹—成虫。
然后从卵开始又产生一个新的循环。
3. 蚕宝宝的外形特征:形态是圆筒形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小,两侧各分布着6只黑褐色的单眼,下方具咀嚼式口器,下唇中间有1个小孔,为吐丝孔。
胸部三对足,能协助口器把持桑叶。
腹部五对足,帮助身体运动。
后端的背侧有一个突起,称尾角。
身体两侧有小黑点是蚕的呼吸器官(气门),蜕皮之前,蚕不吃食物,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一样,这样的现象叫做“眠”4. 蚕蛹的体形粗短,身体呈纺锤形,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很小,长有黑色的眼睛,眼睛下面有一对触角的原始体。
胸部长有胸足。
腹足、尾足消失。
胸部、腹部都有环节。
胸部背面有一盾片,从盾片生出两对翅。
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环节,从第2个-7个腹节两侧都有发达的气门。
体色呈褐色。
5. 蚕蛾全身披着白色鳞毛,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着眼睛和1对触角,口器退化。
胸部长着两对翅和三对足。
由于两对翅较小,已失去飞翔能力,腹部已无腹足,末端体节演化为外生殖器。
6. 雌蛾和雄蛾的区别:雌蛾体大,触角灰色,腹部肥大,翅短小,爬行慢;雄蛾体小,触角黑色,腹部狭长,翅大,爬行较快,翅振动飞快,腹部后端稍突起,翅稍举起。
7. 蚕到了五龄末期体现出老熟的特征:先是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食欲减退,食桑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继而完全停食,体躯缩短,腹部也趋向透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营茧场所。
1.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凤仙花刚出土时长有(2)片叶子,它的第一对叶是由(子叶)发育而来的。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3.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凤仙花最适合在(3、4月份)播种。
4.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具有(向地性),根的生长速度(先快后慢)。
凤仙花从播种到破土而出,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
5.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P8 6.阳光(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绿色植物制造养料的结构是(叶)。
绿叶7.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依靠(阳光)提供能量8. 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
P129. 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运输水分的方向是(从下向上),运输养料的方向是(从上向下)。
10.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一个凤仙花的果实里大约有(17-20)粒种子。
11. 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12.我们发现随着凤仙花的生长,凤仙花发育出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P1813.我们发现凤仙花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P1814.凤仙花的茎是(直立茎),牵牛花的茎是(缠绕茎),葡萄的茎是(攀缘茎),红薯的茎是(匍匐茎)。
P20 15.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水,还需要(阳光)和(空气)。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复习题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长成一棵植物。
4、选种要挑选(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5、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可以往凤仙花周围的(土壤)上浇水。
6、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7、植物的(根)能吸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8、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植物叶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9、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10、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1、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
花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
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
果实中有(种子)。
12、一粒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长成一棵植物,这棵植物又结出许多种子,植物的物种就是这样不断繁衍的;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发芽期、幼苗期、营养生长旺盛期和开花结果期)。
13、植物生长会发育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14、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
15、凤仙花等植物的茎垂直地面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叫(攀缘茎);红薯的茎平卧地面蔓延生长,叫(匍匐茎)。
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复习题(一)1、蚕是一生要经过多次变化的(昆虫)。
2、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3、蚕宝宝爱吃(桑叶),它一出卵,我们就要用毛笔或羽毛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4、养蚕的时候,我们要经常清除蚕的(粪便和残叶),保持蚕宝宝“房间”的(清洁)。
5、在养蚕过程中,我们要观察并记录蚕的每个阶段的生长变化。
记录可采取(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制作标本)等方式。
6、蚁蚕吃的桑叶要切成(碎片或条状)。
7、要让蚕宝宝吃饱吃好,喂养的桑叶一定要(新鲜)并保持(干燥)。
8、要把蚕宝宝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不要在养蚕房间里喷洒(杀虫剂)。
9、发现病蚕,应及时(拿走),以防互相传染。
10、蚕生长到一定得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11、蚕从蚕卵里出来后,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六次)蜕皮,其中在蚕蚁时(四次)蜕皮,在茧里(两次)蜕皮。
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
蚕是蚕的生命周期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
蚕蛾交配繁殖后死亡。
12、蚕蛾分(雌蛾)和(雄蛾),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繁殖后代后死亡。
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
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56)天。
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13、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14、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变态)。
15、自然界中不少动物的一生要经过(变态)。
16、人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有生命周期。
人和动物寿命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
17、变态的动物有(蜻蜓、蝴蝶、蚕、蝗虫、苍蝇、蚊子)等昆虫,还有(青蛙、蟾蜍、娃娃鱼)等两栖动物。
不变态的动物有(人、牛、羊、鸡、壁虎、鱼、大象)等。
18、动物按繁殖方式可分为两类:卵生的有:(鸡、孔雀、鸭子、壁虎、鱼、蝴蝶、苍蝇)等;胎生的有:(人、牛、狮子、老虎、老鼠、猫、狗)等。
19、在人的一生中,有两个时期长得最快。
(出生前后)和(青春发育期)。
20、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一副(乳牙),一副(恒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复习题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3、测量水温的方法:①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②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③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④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⑤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4、一般情况下,人体对于超过(45℃)的水温就会感觉到烫。
对低于(20℃)的水温就会感觉凉或冷。
5、冰与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它们都是同一种物质,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体。
不同点:冰有固定的形状、很冷,不会流动,很坚硬,是固体。
水没有固定的形状、较凉、会流动、柔软、是液体,水变成冰后体积变大,能浮在水面。
6、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
加热能加快蒸发。
7、水在自然界中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
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
8、装满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有许多小水珠,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从哪里来?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盛冰的玻璃杯使它周围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下来,因而在杯壁上形成了小水滴。
9、如果在冰中加入大量的盐,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玻璃杯壁上就会出现一层冰霜,是因为冰中放盐后使冰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0摄氏度以下的玻璃杯就直接变成了小冰晶。
10、江河中的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海洋里的水却总也不会溢出来,江河里的水也一直流不完,这是什么原因?江河湖海里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会变成大量的水蒸气蒸发到空中,水蒸气在高空受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是云,云随风飘动,当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空气托不住时,就会降落下来,形成雨或雪,雨水或雪水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有的直接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中,有的汇成小溪,流入江河湖海。
水就是这样以不同的形态在天空、陆地、海洋之间循环流动的。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磁铁》复习题1、根据磁铁的形状不同,可分为(条形磁铁)、(环形磁铁)、(蹄形磁铁)等。
2、在家庭物品中(电冰箱的门上)、(柜子门上)、(包上)都用到了磁铁。
3、我们所了解的磁铁性质(能吸铁、能吸金属、会粘在铁片上。
有时会推开另一个磁铁、可以做指南针)。
4、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不能吸引哪些物体?磁铁能吸引大头针、铁钉、弹簧、回形针、钢珠、圆珠笔尖上的小圆珠、一元硬币等,磁铁不能吸铜、铝、塑料、橡胶、木头、纸、衣服等。
5、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6、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7、我们把两个相同的磁极叫(同极),不相同的磁极叫(异极)。
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两个磁极的作用是(相互)。
8、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9、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10、钢针经过磨擦可以变成(磁铁)。
11、指南针的构造:(磁针、支架、标明方向的底盘)。
12、2000多年前,人们把(天然磁石)制成勺形,放在一个光滑的铜盘上,铜盘上刻着方向,轻轻转动勺子,当它停止转动后,(勺柄总是指向南方),人们称它为(司南),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了。
13、司南为什么要放在光滑的铜盘上?为了能让司南自由转动。
14、一块磁铁会改变另一块磁铁的磁力,用(相吸)的方式会使(磁力变大),(相斥)的方式会使(磁力变小)。
15、你是怎样制作指南针的?研究的问题:怎样制作指南针?准备材料:钢针、磁铁、塑料碗、水、吹塑纸、笔制作过程:1、用手拿着磁铁的一端,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上沿一个方向摩擦20~30次。
2、如果钢针能吸起大头针,说明钢针有了磁性。
3、把磁化的钢针插在吹塑纸上,放在水中,磁针一端指南,一端指北,在吹塑纸上写上东、南、西、北各个方向,我们的指南针就能指示方向了。
16、指南针的制作原理:一个能够自由转动的磁铁,静止时,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我们把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指南针就是根据磁铁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
17、磁悬浮列车就是利用(相同磁极相互排斥的磁力)悬浮起来的。
三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检测模拟卷一、我会填空(20分)1、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再植物的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
2、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提供能量,利用和制成的。
3、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___________开始它的新的生命。
4、物体的冷热程度叫。
通常用表示。
6、植物的茎具有_________植物及_________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6、凤仙花的身体可以分为、、、、果实和六大部分。
7、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态、态和态存在。
二、我会判断(20分)()1.不同植物的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2.“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只有春天才是播种的好季节。
()3.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4.植物一生生长所需养料全部是叶通过光合作用提供的。
()5.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6. 雨是水滴,是液态的水;雪是冰晶,是固态的水。
()7. 由于嘴里呼出的热气能使温度计中的液柱上升,所以在靠近温度计读取温度时要用鼻子呼吸。
()8. 蒸发的速度是恒定的,与外界因素无关。
()9.用湿布在干净的黑板上写出一个字,这个字会越来越清楚。
()10、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
三、我会选择(18分)1.在自然条件下,()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A.有些 B.很多 C.全部2.植物自己制造“食物”的器官是()。
A.根 B.茎 C.叶 D.根、茎、叶3.植物叶片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主要是为了()。
A.植物身体的平衡 B.能最大限度地接受太阳光4.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
A.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B.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5、下图中,正确看温度计读数的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