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集汇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2
一、读谚语,解释物态变化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2、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5、下雪不冷,化雪冷6、霜前冷雪后寒二、厨房中的热现象1、水壶中的水烧开后,在壶嘴处看到的"白气"是怎么样形成的?2、冬壶里的水烧开后,为什么在壶嘴一定距离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却看不到"白气"?3、用锡焊的铁壶烧水为什么壶烧不坏,而不装水时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变烧坏了?4、手沾点凉水拿刚出笼的熟馒头时,为什么不觉得怎么烫手?5、饺子放在水中无论怎么煮也不会变黄变焦,为什么放在油中炸会变黄变焦?6、水落在热油锅里会爆炸,而油落到热水锅里却不会爆炸,为什么?7、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得厉害,为什么?8、烫伤后,用0℃水还是用0℃的冰冷敷效果更好,为什么?9、炸食物时烧开的油溅到身上往往比烧开的水溅到身上对身体伤害得更严重,为什么?10、同样大小的一滴水,滴入发热的锅里和滴入热得发红的锅里,结果发现滴入温度较低的发热的锅里,水反而先干,为什么?11、"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
请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三、诗词中的物态变化1、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其中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2、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大诗人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烟"的形成。
四、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自然现象是怎么样形成的,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1.雨2.露3.雾4.雹5.冰6.雪7.霜8.窗花(发生在窗户的表面)9.雾淞五、解释下列现象中"白气"形成原因。
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之一,它指的是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常见的物态变化有固体变液体、液体变气体、固体变气体、气体变液体、液体变固体等。
固体变液体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态变化之一。
当我们将冰块放在室温下,它会逐渐融化成水,这就是固体变液体的过程。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冰块内部的分子开始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导致冰块逐渐变软,最终融化成水。
液体变气体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之一。
当我们将水烧开,水中的分子开始运动加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导致水逐渐变成水蒸气,这就是液体变气体的过程。
这种变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出现,比如洗澡时,热水蒸气会弥漫在浴室中。
固体变气体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物态变化,但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出现。
比如,当我们将干冰放在室温下,它会逐渐变成白色的气体,这就是固体变气体的过程。
这是因为干冰的温度非常低,它内部的分子运动非常缓慢,但当温度升高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导致干冰逐渐变成气体。
气体变液体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之一。
当我们将汽车里的空调打开,车内的空气会逐渐变凉,最终变成水滴,这就是气体变液体的过程。
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遇到冷空气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导致水蒸气逐渐凝结成水滴。
液体变固体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之一。
当我们将水放在冰箱里冷藏,水会逐渐变成冰块,这就是液体变固体的过程。
这是因为温度降低,水中的分子开始减速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导致水逐渐凝固成冰块。
物态变化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之一,它不仅是自然界中的重要现象,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需要了解物态变化的原理和规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们。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6篇第1篇示例:初中物理中,物态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掌握物态变化知识对学生理解物质的特性和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下面就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固体、液体和气体1. 固体:固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其特点是分子之间的间距较小、排列有序,并且几乎不具有自由流动的性质。
常见的固体有冰、铁、石头等。
2. 液体:液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其特点是分子间的间距较大,可以流动但不会散开。
常见的液体有水、酒精等。
3. 气体:气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其特点是分子之间的间距非常大,可以流动并且会扩散。
常见的气体有空气、氧气等。
二、物态变化的基本过程1. 凝固:物质由液体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在凝固过程中,物质的分子会由无序排列转变为有序排列,并且释放出一定的热量。
2. 溶解:溶解是指固体溶解于液体中的过程。
在溶解过程中,固体分子会和液体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稳定的溶液。
3. 沸腾: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称为沸腾。
在沸腾过程中,液体分子会受热膨胀,并且逐渐变成气体分子释放到空气中。
4. 气化:固体或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称为气化。
气化包括升华和蒸发两种方式,它们都是物质从固体或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的过程。
三、物态变化的影响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物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来说,温度升高会促使物质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冰变成水,水变成蒸汽等。
2. 压力:压力对物态变化也有明显的影响。
在一定温度下,增加物质的压力会促使液体变成固体或气体变成液体。
3. 物质本身的性质:不同的物质由于其特有的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力,其物态变化的条件和规律也会有所不同。
四、物态变化的应用1. 冰冻食品:利用凝固的特性,将食品冷冻保存,可以延长其保鲜期。
2. 天然气提取:通过气化过程,可以从天然气中提取出液态气体,便于储存和运输。
3. 溶液制备:通过溶解过程,可以将一些化学品溶解于水中,制备出各种溶液用于实验或工业生产等。
一、读谚语,解释物态变化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2、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5、下雪不冷,化雪冷6、霜前冷雪后寒二、厨房中的热现象1、水壶中的水烧开后,在壶嘴处看到的"白气"是怎么样形成的?2、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为什么在壶嘴一定距离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却看不到"白气"?3、用锡焊的铁壶烧水为什么壶烧不坏,而不装水时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变烧坏了?4、手沾点凉水拿刚出笼的熟馒头时,为什么不觉得怎么烫手?5、饺子放在水中无论怎么煮也不会变黄变焦,为什么放在油中炸会变黄变焦?6、水落在热油锅里会爆炸,而油落到热水锅里却不会爆炸,为什么?7、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得厉害,为什么?8、烫伤后,用0℃水还是用0℃的冰冷敷效果更好,为什么?9、炸食物时烧开的油溅到身上往往比烧开的水溅到身上对身体伤害得更严重,为什么?10、同样大小的一滴水,滴入发热的锅里和滴入热得发红的锅里,结果发现滴入温度较低的发热的锅里,水反而先干,为什么?11、"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
请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三、诗词中的物态变化1、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其中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2、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烟"的形成。
四、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自然现象是怎么样形成的,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自然现象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自然界中,我们常常能够观察到各种各样的物态变化现象。
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转变,这就是物态变化。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并探讨其原因和意义。
一、溶解溶解是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完全分散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的混合物。
常见的例子是将糖溶解在水中、盐溶解在水中等。
溶解是一种快速而普遍的物态变化现象,这是因为在溶解过程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溶剂的分子进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物质。
溶解的原理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溶剂的分子之间发生吸引力或排斥力。
当这种相互作用力大于溶质分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时,溶解就会发生。
溶解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对于化学反应、生物过程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二、沸腾沸腾是指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凝固体和气体之间发生反复转化的过程。
当液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液体内部的分子能量增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
当液体内部的蒸气压等于外部气压时,液体就会发生沸腾。
沸腾时,液体内部会产生气泡,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和气体。
沸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水烧开时发生的沸腾现象。
沸腾的过程中,液体内部的分子与气体相互转化,这种相变过程对于烹饪、发酵等过程至关重要。
三、冻结冻结是指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变为固体的物态变化过程。
当液体的温度降低到冰点以下时,液体内部的分子的热能减小,分子的运动速度减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
这导致液体分子逐渐排列成规则的晶格结构,形成固体。
冻结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水在零度以下凝固成冰。
冻结不仅对于现实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还在工业生产、自然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四、蒸发蒸发是指液体在一定温度下,从表面向空气中转化为气体的过程。
液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中,有的分子能量较高,逃离液面,形成气体的分子,这个过程就是蒸发。
蒸发是一种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比如水洗完衣服晾晒时,水分逐渐蒸发。
蒸发过程中,液体的温度会降低,所以蒸发是一种具有降温作用的物理过程。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由一种物态转换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常见的物态有固体、液体和气体。
在物态变化过程中,物质的分子排列和运动状态都会发生改变,由此产生各种物理现象和性质。
九年级物理中,物态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固体融化、固体升华、气体凝结、气体扩散等方面。
一、固体融化固体融化是指固体变成液体的物态变化过程。
当固体受热时,分子的热运动会增强,从而导致分子振动范围的扩大。
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振动能就能克服分子间的吸引力,从而使分子逐渐脱离原来的位置。
这时,固体就开始变软、变形,并最终变成液体。
这种过程就是固体融化。
固体融化的温度叫做熔点。
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它的大小与分子间的吸引力、分子间的距离和分子的形状有关。
比如水的熔点为0°C,铅的熔点为327°C。
当物质在熔点时融化,它所吸收的热量叫做熔化热。
物质融化的时间跟物体的大小、形状、温度以及物质与外界的接触情况等都有关系。
二、固体升华固体升华是指固体直接变为气态的物态变化过程。
当固体受热时,分子的热运动也会增强。
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热运动能克服分子间的吸引力,从而扩大分子振动的范围。
最终,部分固体分子变为气态并从固体表面弥散出来。
这个过程不经历液态相,故称为升华。
不同物质的升华温度也不同,它的大小与分子间的吸引力和气态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比如冰的升华温度为-40°C,干冰的升华温度为-78°C。
当物质在升华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叫做升华热。
固体升华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如冷冻食品、制药、干燥设备等等。
三、气体凝结气体凝结是指气体转变成固态或液态的物态变化过程。
当气体冷却时,热运动减弱,气体分子也就不再被热运动带动,从而逐渐停止振动。
当温度降到一定程度后,气体的分子间吸引力开始主导,使气体分子逐渐聚集在一起,形成液滴或固体。
这个过程叫做气体凝结。
自然现象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云、雨、露、雾、霜、雪、“白气”的生成,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云: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凝结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大量小水滴和水冰晶聚集在一起形成云.所以云是水蒸气放热液化或凝华而成的.
雨:在一定条件下,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到达一定程度时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冰晶熔化成水滴,和原来的水滴再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所以一部分雨滴是小冰晶吸热熔化而成的.
露、雾:白天气温高,地球外表的水大量蒸发,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夜间或早晨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就在草木、石块等低矮物体上液化成小水珠,这就是露.假设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空气中的水蒸气就凝结( 液化)在这些浮尘上,这就是雾.所以雾和露都是液化现象.
霜、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生成的.
“白气":是水蒸气温度降低而液化成的无数小水珠,“白气”不是气体,而是液体,只是由于水珠很小并悬浮在空中,好似是气,所以“白气”二字应加引号.。
常见的物态变化及解释熔化现象及利用1.夏天从冰糕上滴落的水滴(熔化)2.冰粒变成雨滴降落下来(熔化)3.修柏油马路时,用大熔灶熔沥青(熔化)4.冰放在太阳下,一会儿就变成了水(熔化)5.将钢放在炼钢炉内,一会儿就变成了钢水(熔化)①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
(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
(雪熔化吸热)③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
(冰熔化吸热)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凝固现象及利用6.纯水凝结,结成冰块(凝固)7.钢水浇铸成车轮(凝固)8.雪灾中电线杆结起了冰柱(凝固)9.钢水烧铸成火车轮(凝固)10.火山喷发(先熔化后凝固)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
(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②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
(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的热)汽化(蒸发)现象及应用11.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汽化——蒸发)12.洒在地面上的水不见了(汽化——蒸发)13.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蒸发)14.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汽化——蒸发)①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②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③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④一杯40℃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40℃。
(蒸发要向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
)⑤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
(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15.烧开一壶水(汽化——沸腾)液化及其应用16.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液化)17.夏天,水缸外层“出汗”(液化)18、早晨,草木上的小水滴(液化)19.早晨的浓雾、露水(液化)20.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液化)①北方的冬天,在室内暖气管道中通以灼热的水蒸气来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头回收到的是水。
(水蒸气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热)②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
常见物态变化现象总结(1)云: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2)雨: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3)雾:晚间天罩云,早上著鞋行;早上地罩雾,尽管洗衣裤。
()(4)露:今夜露水重,明日太阳红。
()(5)霜:九月霜降无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
()(6)雪: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7)雹:伏天早上凉飕飕,午后冰雹打破头。
()(8)气态的乙醚物质在加压的环境下可以变成液态状态。
()(9)在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放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能变干。
()(10)有经验的面点师会用手沾点凉水去拿刚出笼的馒头,就会感觉没那么烫手。
()(11)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格外冷。
()(12)冬天,戴眼睛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走到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
()(13)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会感觉表面湿漉漉的,然后静置一段时间又会变干。
先()后()(14)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
先()后()(15)牙科医生用来观察病人牙齿的小镜子,要放在火上烤一下才放进口腔中。
()(16)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
()(17)农村家庭为了防止饭菜变味儿,常把饭菜放入脸盆,再把脸盆浮在水缸中。
()(18)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面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
()(19)为了避免衣服遭受虫蛀,会使用樟脑球来驱虫。
一段时间后,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会越来越小,直至消失不见。
()(20)天冷时人嘴里呼出的“白气”。
()(21)水壶嘴上冒出的“白气”。
()(22)打开冰镇啤酒瓶(饮料瓶)时,瓶口部出现的“白气”。
()(23)打开冰箱门,冰箱门附近出现的“白气”。
()(24)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糕周围的“白气”。
()(25)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消失不见,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
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你在厨房忙活时,水煮开了,哗啦啦的声音就像是在说:“嘿,快来看看我变成蒸汽啦!”这热气腾腾的场面,真的是让人忍不住想要给它一个赞。
记得有次,我做了个煮汤的实验,结果水开得太猛,锅盖都快飞起来,像是在跟我打招呼。
哈哈,气态的水蒸气总是那么轻盈,飘飘荡荡,似乎在天空中开了一场派对。
然后说到冰淇淋,哇,夏天的救星。
那冰冷的口感,真是让人欲罢不能。
可是,如果不小心放在阳光下,嘿嘿,几分钟后就会变成一滩甜蜜的水,像是你心头的“甜蜜负担”,让人心疼不已。
冰淇淋的变化就像生活中的琐事,谁能想到,一不小心就会让一切变得如此复杂呢?还有说到冬天的雪花,简直美得不可方物。
那时候,雪花飘落,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装点得如梦似幻。
可是等到太阳一出来,雪慢慢化成水,瞬间变得湿漉漉,像是打了个小喷嚏,真让人哭笑不得。
雪的变化总是让我想起人生的无常,刚刚还在欢笑,转眼间却又变得那么平淡。
还有水果,比如西瓜,切开后那汁水横流,简直让人垂涎欲滴。
吃的时候,心里想的可不是它的形态变化,而是那一口的清爽。
可没吃完的西瓜放在外面,等它慢慢变得软绵绵,最后就成了那一滩令人作呕的液体。
生活中这些小细节,常常让人感慨万千,变化真是无处不在。
再说说我们平时喝的饮料,听说过“气泡水”吗?那一泡泡的气体,就像是在跟你打招呼,喝一口,瞬间清爽无比。
但如果放久了,那泡泡就会慢慢消失,变得毫无生气,像是人生中的某些瞬间,曾经热闹非凡,后来却变得无趣。
生活就是这样,总有高峰低谷,酸甜苦辣。
还有果冻,哎呀,别提了!做果冻的时候,明明是一团液体,等冷却后就变得像个小孩一样,咕噜噜的,摇摇晃晃。
那样的触感,让人忍不住想捏一捏,可一捏就变得不成样子了。
这让我想到,有时候我们在生活中也太过于追求完美,结果反而失去了原本的乐趣。
哎,天气变化也很有意思。
前几天还在穿短袖,结果一转身就开始下雪,这真是让人感到无比惊讶,仿佛是在玩捉迷藏。
而这变化就像我们的心情一样,时而晴空万里,时而乌云密布,让人捉摸不定。
物态变化现象:1.夏天从冰糕上滴落的水滴(熔化)2.冰粒变成雨滴降落下来(熔化)3.修柏油马路时,用大熔灶熔沥青(熔化)4.冰放在太阳下,一会儿就变成了水(熔化)5.将钢放在炼钢炉内,一会儿就变成了钢水(熔化)6.纯水凝结,结成冰块(凝固)7.钢水浇铸成车轮(凝固)8.雪灾中电线杆结起了冰柱(凝固)9.钢水烧铸成火车轮(凝固)10.火山喷发(先熔化后凝固)11.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汽化——蒸发)12.洒在地面上的水不见了(汽化——蒸发)13.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蒸发)14.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汽化——蒸发)15.烧开一壶水(汽化——沸腾)16.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液化)17.夏天,水缸外层“出汗”(液化)18、早晨,草木上的小水滴(液化)19.早晨的浓雾、露水(液化)20.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液化)21、洗热水澡后,卫生间的玻璃变得模糊不清,一会儿又变得清晰起来(先液化后汽化)22、用电热水器烧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汽”冒出(先汽化后液化)23、高温加热碘,碘的体积变小(升华)24.衣箱中的樟脑丸渐渐变小(升华)25.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升华)26.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升华)27.灯丝(钨丝)变细(升华)28.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用来人工降雨(升华) 29.冬天,玻璃窗内表面上形成的冰花(或“窗花”)(凝华)30.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凝华)31.北方冬天的树挂(凝华)32.南方雪灾中见到的雾淞(凝华)33.灯泡(钨丝)发黑(凝华)34.雪糕纸中发现的“白粉”(凝华)35.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用来打造绝妙的舞台效果(先升华后液化)36.雨的形成:①汽化(或蒸发)→液化→凝固→熔化;②汽化(或蒸发)→凝华→熔化③汽化(或蒸发)→液化水的三大名称:固态:冰(凝固)、霜(凝华)、雪(凝华)、凇、“窗花”(凝华)、雹(凝固)、白冰液态:水、露(液化)、雨(液化)、雾(液化)、“白气”(液化)气态:水蒸气【注:水蒸气不可见,可见的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珠。
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1)当锅烧得温度较高时,洒点水在锅内,会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冒出大量“白气”,这是水先汽化后液化的现象。
(2)在热锅里和烧得温度很高的锅里滴有同样的一滴水,热锅里水滴先蒸干。
原因是水滴滴入温度很高的锅中,接触处的水急剧汽化形成一层水蒸气,这层水蒸气托起尚未汽化完的水滴,减缓了水滴汽化的速度,同时引起了水滴的跳动,跳动过程中,由于水蒸气的散失,水滴受重力作用下落,将又与锅接触,再次形成一层水蒸气而托起水滴。
如此反复,水滴不断跳动,并且逐渐减小直至消失,汽化时间当然长一些,所以后蒸干,而水滴在热锅中直接汽化,很快蒸干。
(3)磨刀时要往菜刀上洒水,因为刀与磨石摩擦生热,刀的温度过高时钢铁硬度会减小,刀口就不锋利了,洒水后吸收了热量,刀的温度就不会升得过高。
(4)当汤煮沸要溢出锅时,迅速向锅内加冷水或把汤扬起再倒人锅内都可制止沸腾。
原因都是吸收锅里汤的热量,使其温度降到沸点以下,加冷水,因冷水的温度低于沸腾汤的温度,混合时,冷水吸热,汤放热,把汤扬起再倒人锅内的过程中,由于空气温度比汤低,汤放出了一部分热量,温度略有降低,倒人锅内时,它又要从沸汤中吸收一部分热量。
(5)油炸食物时,溅入水滴会听到“叭、叭”响声,并溅出油来,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比油低,水的密度比油大,撒人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沸腾,产生的气泡上升破裂而导致响声。
(6)煮食品时,并不是火越旺越快,因为水沸腾时的温度是不变的,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而结果只是加快了水的汽化,使锅内的水干得快而已,白白浪费了燃料,正确的方法是用大火把水烧开后,就改用小火,保持锅内的水一直沸腾就行了。
(7)用压力锅煮食物熟得快,主要是增大了锅内的压强,提高了沸点,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温度。
(8)用砂锅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让砂锅离开火炉,食物在锅内还能继续煮一会儿,这是因为砂锅离开火炉时砂锅底的温度高于100℃而锅内的食物温度为100℃,离开火炉后,锅内食物还可从锅底吸收热量,继续沸腾,直到砂锅的温度降到100℃为止。
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人们生活的周围充满了物态变化的过程。
从水从液态变为固态,再到气态,物态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然万物的神奇之处。
以下是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
一、凝固凝固是由液态物质经过降温或其他方式,形成固态物质的变化过程。
凝固常常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例如,制作冰淇淋、冰棍儿和冰块就是通过凝固实现的。
另外,水在低温下也会凝固成为冰块,形成白色的雪景。
二、沸腾沸腾是一种由热量引起的液态物质的物态变化。
水在100度的温度下沸腾。
这种现象在我们煮饭、煮面、泡茶时都能相当普遍地看到。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汽车水箱中的水沸腾,在发动机缸体中加热的水也能沸腾为蒸汽。
三、蒸发蒸发是由热量引起的液态物质向气态变化的过程。
它发生在某些物质表面,例如水面、湖泊、河流。
这种现象可以很好的解释为什么当我们喂鱼时,鱼缸里的水会逐渐蒸发。
还有,太阳光暴晒在湖泊表面时,湖泊里的水也会不断蒸发。
四、溶解溶解指的是一种固态或液态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液态物质中的过程。
盐、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多的食品添加剂。
它们的溶解过程很容易在我们的茶杯、咖啡杯中看到。
五、熔化熔化是由热量引起的固态物质,转化为液态物质的过程。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金属在加热后变得越来越柔软。
例如,在我们烤肉时,烤炉中的铝箔纸可以随着肉的重量而变得柔软。
在我们生活中,物态变化经常发生,是我们探究科学知识、展示科学魅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物态变化的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万物之间的联系,并同时发掘生活中的一些小技巧。
自然现象的物态
自然现象的物态变化是指自然界中由于温度、压力等条件的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现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的物态变化:
1.雨:当水蒸气在空气中达到饱和状态时,会凝结成水滴并最终形成降雨。
雨是水的一种液态形式。
2.雪:当温度低于冰点时,水蒸气会直接凝华成雪花,这是水的固态形式。
3.露和霜:当夜间温度下降到接近冰点时,水蒸气会在地面或植物上凝结成露珠或霜。
这是水的固态或半固态形式。
4.雾: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接近地面的温度下达到饱和时,会形成雾。
雾是水的液态或半固态形式。
5.冰雹:当强对流天气产生时,水蒸气在高空会凝结成冰晶并进一步形成冰雹。
这是水的固态形式。
6.彩虹:当阳光穿过水滴时,光线会折射、反射和再折射进入我们的眼睛,形成彩虹。
这是光线在水滴内发生的折射和反射所产生的光学现象。
7.昼夜: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致昼夜交替。
这是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运动所产生的自然现象。
8.季节:由于地球的倾斜角度和公转,导致不同地区的季节变化。
这是气候和天文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
9.地震:地球内部的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活动会导致地震发生。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方式。
10.潮汐: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地球上的海水会产生潮汐现象。
这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相互作用结果。
这些自然现象的物态变化涉及到物质的相变、能量的转换和传输以及自然界中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
了解这些自然现象的物态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奥秘和规律。
常见物态变化现象总结(1)云: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2)雨: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3)雾:晚间天罩云,早上著鞋行;早上地罩雾,尽管洗衣裤。
()(4)露:今夜露水重,明日太阳红。
()(5)霜:九月霜降无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
()(6)雪: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7)雹:伏天早上凉飕飕,午后冰雹打破头。
()(8)气态的乙醚物质在加压的环境下可以变成液态状态。
()(9)在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放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能变干。
()(10)有经验的面点师会用手沾点凉水去拿刚出笼的馒头,就会感觉没那么烫手。
()(11)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格外冷。
()(12)冬天,戴眼睛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走到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
()(13)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会感觉表面湿漉漉的,然后静置一段时间又会变干。
先()后()(14)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
先()后()(15)牙科医生用来观察病人牙齿的小镜子,要放在火上烤一下才放进口腔中。
()(16)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
()(17)农村家庭为了防止饭菜变味儿,常把饭菜放入脸盆,再把脸盆浮在水缸中。
()(18)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面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
()(19)为了避免衣服遭受虫蛀,会使用樟脑球来驱虫。
一段时间后,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会越来越小,直至消失不见。
()(20)天冷时人嘴里呼出的“白气”。
()(21)水壶嘴上冒出的“白气”。
()(22)打开冰镇啤酒瓶(饮料瓶)时,瓶口部出现的“白气”。
()(23)打开冰箱门,冰箱门附近出现的“白气”。
()(24)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糕周围的“白气”。
()(25)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消失不见,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
1 .熔化吸热:医疗上用冰袋吸热、饮食行业用冰块降温(葡萄酒里加冰);冰雪熔化时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环境温度降低,即使有太阳,也使人感到寒冷。
2. 凝固放热: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而使窖内温度不致太低。
3. 国外研制出一种衣料,其纤维中添加了微胶囊,这种胶囊中所含的物质在常温下呈液态,在温度降低时会凝固,人们穿上这种衣料做成的衣服,在气温降低时倍感温暖,原因是:微胶囊凝固时放热。
4. 寒冷的冬天,用手摸室外的金属,有时会发生粘手的现象,好像金属表面有一层胶,是因为:寒冷的冬天,用比较湿的手摸金属时,手上的热会迅速传递到金属上,手上的温度下降,使得手上水分凝固,就是粘手现象。
5. 汽化吸热:沸腾;蒸发(蒸发致冷)。
6. 液化放热:100度的水蒸汽烫伤比100度的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还要放出大量的热。
7. 蒸馒头时总是上面的先熟,这是因为:蒸馒头是利用高温的水蒸气将热传递给馒头使其变熟。
刚从沸水中蒸发出来的高温水蒸气密度较小,能迅速升至蒸笼的顶端,所以蒸笼的最上层温度最高,馒头先熟。
(高温水蒸汽经过蒸格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液化现象,放出很多热量,使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钱,先将手上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水汽化吸热,使手不会被烫伤。
)8. 用手直接拿刚出锅的鸡蛋时,感觉到烫,但当蛋壳表面的水蒸发完后再摸时,则更烫了,以致无法接受。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刚捞上来的蛋壳附着一层水膜,开始时,水膜蒸发吸热,使蛋壳的温度下降,所以并不觉得很烫。
经过一段时间,水膜蒸发完毕。
由鸡蛋内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高,所以感到更烫手。
这和把手沾湿了去拿更出锅的热馒头感觉不太烫一个道理。
9. 牙医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常把一个带把的金属小平面镜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一烤,然后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用酒精灯火焰烤过的平面镜温度高于口腔内的温度,可有效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导致医生看不清牙齿,影响诊断。
生活中物态变化归纳总结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情况,这种变化被称为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可以发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并归纳几种常见的物态变化以及其相关的观察结果和规律。
一、固体变液体1. 熔化:当固体受热达到其熔点时,固体逐渐变软并最终变为液体。
这个过程被称为熔化。
观察结果是固体逐渐融化,形成具有一定流动性的液体。
例如,蜡烛在火焰下熔化成熔蜡。
2. 溶解:某些固体物质可以通过溶解在液体中,形成透明的溶液。
观察结果是固体逐渐在液体中消失并形成均匀透明的溶液。
例如,糖在水中溶解。
二、液体变气体1. 沸腾:当液体受热达到其沸点时,液体内部会产生气泡,并从液体表面迅速升腾,形成气体。
这个过程被称为沸腾。
观察结果是从液体中冒出气泡,并有蒸汽或气体逸出。
例如,水沸腾时产生的蒸汽。
2. 蒸发:当液体受热但未达到沸点时,液体表面的分子会逐渐脱离液体,形成气体。
这个过程被称为蒸发。
观察结果是液体逐渐减少,且可以感受到气体的蒸发香气。
例如,水在室温下的蒸发。
三、气体变液体1. 液化:当气体受冷压缩时,气体分子会逐渐靠近并形成液体。
这个过程被称为液化。
观察结果是气体逐渐减少并形成液体。
例如,液化气在罐体中的状态。
四、固体变气体1. 升华:当固体受热但未达到熔点时,固体直接从固态转变为气态,跳过液态。
这个过程被称为升华。
观察结果是固体逐渐消失,形成气体,无液体形成。
例如,干冰在室温下升华形成二氧化碳气体。
综上所述,生活中存在多种物态变化现象,包括固体变液体、液体变气体、气体变液体和固体变气体。
对于每种变化,我们可以观察到特定的现象以及形成的新物质状态。
了解这些物态变化对于理解物质性质和日常实验非常重要。
填写下列各物态变化名称
1、冰棒含在嘴里化了---------
2、冬天旱晨看到屋顶上的霜。
---------
3、樟脑丸放在衣橱里变小了----------
4、烧开水时冒的“白气”-----------
5、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6、清晨的雾---------
7、夏天清晨花草叶子上附着的露水--------
8、冬天,空中纷飞的雪花。
----------
9、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我们可以看到冒“白气”-----------
10、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瓶装矿泉水,瓶的外壁会出汗,一会又消失------------
11、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
12、夏天我们看到的冰棒冒白气-----------
13、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白色的“白粉”-------
14、夏天阴凉地方的石头比较湿润---------
15、舞台上用干冰制作“云雾”---------
16、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流-----------
17、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18、吃冰棒解热-----------
19、夏天湿衣服晾干----------
20、用久的白炽灯变黑----------
21、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房间内,镜片上出现一层雾-----------
22、灯泡用久了,灯丝变细-------
23、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
24、水正在慢慢地结冰-----------
25、冬天室内玻璃上的小水珠------------
26、冬天窗上的冰花-----------
27、用雪堆的雪人时间长了雪人变矮-----------
28、冬天从人们口中呼“白气”-------------
29、夏天自来水管的外壁上出现水珠--------------
30、把洗过的衣服挂起来,衣服很快就变干了------------
31、用电吹风机把湿头发吹干--------------
32、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
33、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
34、清晨起来看到荷叶中心有大团的水珠--------------
35、在冷饮杯中加入冰块后不久,杯壁就会出现水珠--------------
36、高压锅煮饭冒出的白气-----------------
37、家庭厨房的窗户玻璃及墙面上有许多小油滴-----------
38、放在冷冻室的鲜肉脱水了--------------
39、打开酒精瓶,酒精跑掉了-------------
40、碘受热直接变成了紫色气体--------------
41、冬天,户外的湿衣服会结一层冰---------------
42、锅里的水烧开一段时间,水变少了-------------
43、剥去包装纸,过一会儿,冰棒“流汗”------------
44、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包装纸上的白粉---------
45、寒冷的冬季,融化后的雪水又形成晶剔透的玉柱-----------
46、大自然造化而成的变化莫测的黄山云海-------------
47、深秋江面上晶莹冰凌-------------
48、初冬江岸上美丽雾淞的出现--------------
49、初夏江面上浩浩浓雾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