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克家诗《老马》
- 格式:doc
- 大小:706.00 KB
- 文档页数:1
老马臧克家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前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赏析:1932年的《老马》运用象征手法,以马喻人,对那个时代劳动民众的悲苦命运作了形象的写照。
《有的人》作于1949年11月,它以富于哲理的诗句,对鲁迅精神进行了深刻的阐释。
这首诗塑造了老马的形象,从整体上把握可知:一、诗人是以马喻人,;二、从内容看“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把头沉重地垂下”“它有泪只往心里咽”,这些句子所描绘的形象是在“忍受”而不是“挣扎”,它是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人民悲惨形象的真实写照笔者及写作背景。
臧克家,出生于山东诸城县的农村,从小熟悉农村,热爱农民,所以他的诗篇多为歌唱农村之作。
1933年《烙印》出版,翌年又出版《罪恶的黑手》。
这正是“现代派”颓废诗风遭到读者厌弃的时候,减克家的描写农民形象和乡村景色的诗篇为诗坛吹来一阵清新的风,因此立刻引起文学界的注意和重视,并且为新诗反映农村生活开拓了崭新的天地。
《老马》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诗集《烙印》中流传广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作者曾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对蒋介石政权全盘否定,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
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
”作者亲眼看到了一匹命运悲惨令人同情的老马,不写出来,心里就有一种压力。
通过赏析这首诗,我们能够更具体地感受到减克家30年代新诗创作的成就和特色。
内容大意。
《老马》简短八句,塑造了一个不堪重负的老马的悲惨形象。
第1节,写装车。
前两句的“总得”与“横竖”相呼应,侧面表现出主人贪婪、残忍,让老马超负荷运载,同时也写出老马倔强、坚忍的性格,把一腔悲愤深埋在心里。
后两句实写装车,一个“扣”字,一个“重”字,·把老马负重受压的惨状刻画得极为生动、深刻,主人的冷酷,老马的痛苦,都包含在其中了。
第2节,写扬鞭出发。
前两句是虚写,刻画老马的悲愤而又无望的心理。
《老马臧克家赏析》
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臧克家先生的《老马》这首诗。
《老马》这首诗啊,就像一幅画,把一匹老马的样子和它的遭遇清楚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诗里说“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这让我们好像看到了那匹老马,默默地承受着重担,累得不行了也不吭声。
就像我们有时候,遇到了很多困难,心里委屈,但是也咬着牙坚持。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同学们想想,这得多累呀,压力都快把肉压破了,老马只能无奈地低下头。
这让我们感觉到它的痛苦和无奈。
再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多可怜啊!老马不知道接下来还会有多重的活儿等着它,心里难受想哭,可是眼泪只能往肚子里流。
那为什么臧克家先生要写这样一匹老马呢?其实啊,这匹老马就像是当时很多穷苦劳动人民的写照。
他们辛苦地干活,却过着艰难的生活,有苦说不出。
比如说,以前有个农民伯伯,每天天不亮就去田里干活,不管风吹雨打,可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这和诗里的老马多像呀!
同学们,当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要去感受老马的痛苦,也要想想那些像老马一样辛苦的人们。
《老马》这首诗虽然简短,但是却充满了力量,让我们懂得要关心那些生活不容易的人,珍惜现在的好生活。
怎么样,同学们,是不是对这首诗有了新的认识呀?。
《老马》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体会这首诗讲究格律的特点,理解咏物抒怀诗特点。
过程与方法:在与《苔》的比较中领悟《老马》深沉的感情、丰富的象征意蕴。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老马承受的苦难,培养学生的悲悯之心;通过《苔》明白应笑对挫折,坚信自我。
重难点重点:领悟诗歌象征性、多义性,掌握咏物诗写作特点。
难点:诗歌象征义理解学习方法:因声求气、对比分析、合作探究相关知识链接本诗作者及相关知识臧克家(1905—2004),1905年出生于山东省诸城县臧家庄。
现代著名诗人。
从小喜爱古典诗词。
18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对农民的悲惨处境有较多的了解。
这段农村生活成为他以后诗歌创作的深厚基础。
1923年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开始写作新诗。
1926年参加北伐。
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引起广泛注意,受到欢迎。
得到闻一多、茅盾等人的好评。
茅盾曾断言:“在目前青年诗人中,《烙印》的作者也许是最优秀中间的一个了。
”《老马》就选自这本诗集。
《老马》写于1932年,作者曾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对蒋介石政权全盘否定,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
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
”爆发前,诗人又出版了《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等诗集,进一步反映农民的疾苦,揭露和鞭挞了黑暗的旧社会。
胜利后到上海,又出版了反映人民疾苦、控诉蒋家王朝罪恶的政治讽刺诗集《宝贝川》《生命的零度》《冬天》等。
建国后任《诗刊》主编,出版《臧克家诗选》《学诗断想》《诗与生活》等诗文选集。
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诗人,能严肃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险恶苦难,“从棘针尖上去认识人生”,他还说过“纵不能有敏锐的眼指示着未来,也应当把眼前的惨状反映在你的诗里,不然那真愧煞是一个诗人了”。
(臧克家《论新诗》)臧克家是一位韵味十足的诗人。
他有意识地向古典诗歌吸取养分,予以现代化改造,铸造自己作品的风格。
他的诗具有含蓄蕴籍的抒情方式,重“藏”,诗在诗外,笔有藏锋;他的诗运用素朴精炼的言说方式,精炼,而又大巧若朴;他的诗追求谐和悦耳的音乐方式,“敲声音”,是臧克家炼字的标准之一,他寻觅着音节和谐,铿锵动人,增加读者听觉上的美感。
臧克家诗歌《老马》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臧克家诗歌《老马》原文及赏析【导语】:《老马臧克家》全文与读后感赏析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老马·臧克家》全文与读后感赏析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诗歌赏析:《老马》,作文诗歌赏析:《老马》,作文诗歌赏析:《老马》朴素、含蓄。
两句一韵,还跳跳去,多不容易,“扣”字尤为精彩。
“革”时批斗当权派,苦海无边。
希望幻灭的苦难实有甚于肉体的苦难,已经无以复加。
那么下四句可谓转入虚写,旨在显示老马的精神痛苦。
第五句陈述老马承受苦难的同时还得经受毙命的威胁,第六句描绘弱者无力反抗、不思反抗的屈辱心态。
第七句写的仍是精神,因为鞭子并没有落到马的身上,无意着眼鞭痕,后一句初稿原是“黄昏里煽动着归鸦的翅膀”,二稿改作“黄昏里还辨得出归鸦的翅膀”。
臧克家受闻一多引领,厚古薄今。
这就好比足球比赛,但疏于艺术磨炼,正是诗坛期待新优秀诗人的时候。
关注现实的“中国诗歌会”们,倾力抒发革命豪情,在诗歌鉴赏方面却是位嗜古过头的守旧人物,学史最为垂青的还是创作《烙印》的诗人、沉默寡言、逆顺受,偏见之深有失风度。
要说臧克家的诗歌成就。
”比较《病马》与《老马》,哪怕杜甫是诗圣,如常言,凤凰也有飞低的时候。
据说《老马》是闻一多推荐发表的,在此几年前《新月》发表过一首同题《老马》的诗歌,作者即闻一多乃弟闻家驷,也是“豆干体”新月诗:“老马”“老头儿”“老哥哥”。
“渔翁”虽不带“老”字了,多是这样的题目。
《老马》的绘画美并不在色块,不难体会这个“扣”的妙用。
我还惊叹《老马》的押韵。
只有八行的短诗,竟然还敢于不一韵到底。
前一句看似农间家常话,在诗人则很不家常,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一道鞭影。
第一二句完全用了农民口语,朴实得不像某些人心目中的诗句,篇幅较臧克家多出一倍,然而作品的思想容量和动人力量都远逊于臧克家笔下,很可对照着读的。
臧克家虽是新诗人,可是不失古代诗人贾岛遗风。
尘中老尽力,不是一鞭子下了事的。
第八句中“望望前面”,唱的终究还是“杨柳岸晓风残月”,拿国脚踢某市某县乃至某学校的小伙子们,很像一首律诗,而主题思想的容量以及凝练厚重的风格,均为许多唐代七律名篇所不及。
马——一度是北方农民不可缺的生产工具:“日头堕到鸟巢里/黄昏还没溶尽归鸦的翅膀”。
老马臧克家原文阅读及答案老马臧克家原文阅读及答案《老马》是现代诗人臧克家于1932年4月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从表面上看,写的是一匹负重受压、苦痛无比、在鞭子的抽打之下,不得不向前挣扎的老马,实际上写的是受苦受难的旧社会的农民。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老马臧克家原文阅读及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老马(臧克家)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34、下面对诗句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总得叫大车装个够”表现老马心甘情愿背负沉重的压力。
B、“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中的“扣”字写出了老马负荷过重、力不能支的痛苦。
C、“眼里飘来一道鞭影”,“飘”字看似很轻,实际上是很重的欺压,有“扬起来很很抽下”的意思。
D、“它抬起头望望前面”,表明老马希望看到苦难的尽头。
3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马象征着贫苦的农民,作者通过写老马,实际上写出了三十年代农民的悲惨命运。
B、全诗充满了哀怨的气氛和凄楚的情调,饱含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对统治者的愤恨。
C、作者以悲愤的笔触,表达发对劳动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
D、诗人善于在现实生活中捕捉典型镜头,逼真地刻画出老马的形象,朴素中见坚实,平淡中见深远。
36.下列对该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老马》写的就是一匹可怜的老马。
B、《老马》实际上写的就是诗人自己。
C、《老马》写的是受苦受难的旧社会的农民。
D、《老马》写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
参考答案:11.A 12.C 13.D文章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32年4月。
作者曾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对蒋介石政权全盘否定,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
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
这时的思想情感与受压迫、受痛苦的农民有一脉相通之处,对于‘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的老马亦然。
臧克家《老马》赏析老马臧克家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前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一、作者介绍臧克家,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
从小喜爱古典诗词,18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对农民的悲惨处境有较多的了解。
这段农村生活成为他以后创作的深厚基础。
1923年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开始写诗。
1926年秋参加北伐,大革命失败后逃亡外地。
1930年至1934年,入山东大学学习,在新诗创作上得到了闻一多的鼓励和帮助。
1933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大多取材于农村生活,对农民的悲惨命运寄予了无限的同情,艺术上具有朴实、严谨、含蓄、凝炼的特色,受到茅盾,闻一多等人到好评。
茅盾曾断言:“在目前青年诗人中,《烙印》的作者也许是最优秀中间的一个了。
”《老马》即选自此诗集。
抗战前,诗人还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等诗集。
抗战期间,出版了《从军行》、《泥土的歌》等诗集。
抗战后又有政治讽刺十几诗集《宝贝》、《生命的零度》、《冬天》等诗集。
二、作品分析(一)《老马》的思想内涵诗人曾说过:“我曾写下《烙印》,《生活》,《希望》和《老马》表现我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
诗人写他所看到的生活:“这可不是混着好玩儿,这是生活,/一万支暗箭埋伏在你的周边,/伺候你一千回小心里一回的不检点。
”他又指着“希望”说:“你老是发着美丽的大言,/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红脸。
/人类追着你的背影乞怜,/你不曾给他们一次圆满。
”在诗人看来,不但不可对生活空抱幻想,还必须处处的、时时,小心翼翼。
于是,诗人觉得生命“像粒砂,风挟你飞扬,/你自己也不知道要去的地方”,写出了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悲苦境况。
面对险恶的生活,诗人提出了“个人的坚忍主义”,即不灰心,不颓丧,要能咬紧牙关,忍受困苦的磨难。
《老马》就是对这样的生活态度的注释:当前的磨难就是你的对手,运尽气力去和它苦斗。
臧克家《⽼马》赏析⽼马臧克家【原诗】总得叫⼤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句话,背上的压⼒往⾁⾥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咽,眼⾥飘来⼀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
【赏析】《⽼马》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诗集《烙印》中流传⼴泛、脍炙⼈⼝的名篇之⼀。
作者曾说:“1927年⼤⾰命失败后,我对蒋介⽯政权全盘否定,⽽对于⾰命的前途,觉得⼗分渺茫。
⽣活是苦痛的,⼼情是沉郁⽽悲愤的。
”作者亲眼看到了⼀匹命运悲惨令⼈同情的⽼马,不写出来,⼼⾥就有⼀种压⼒。
通过赏析这⾸诗,我们能够更具体地感受到臧克家30年代新诗创作的成就和特⾊。
被⼈们誉为“农民诗⼈”。
作品着⼒刻画了⼀匹⾝轭辕下,背负重压的⽼马的形象,运⽤了朴实的写实⼿法,具有写实与象征的双重性质。
⽼马的忍辱负重与⾝不由⼰,它的备受苦役但仍拼命向前的坚韧顽强,既符合⽼马的特征,⼜使⼈⾃然联想到旧中国那些像⽜马⼀样过着痛苦不堪⽣活的⼴⼤农民。
诗中表达的那种⽆可奈何⽽⼜悲凉的感觉,相当深刻地反映了30年代中国贫苦农民尚未觉悟以前,处于那种任⼈主宰、压迫与驱使的历史特征。
全诗篇幅短⼩,含蓄深沉,⽽且节奏匀称,诗⾏整齐,每⾏三顿,隔⾏押韵,造成⾳韵错落美。
全诗分两节,每节四⾏。
诗作的第⼀节出现在读者⾯前的,是⼀幅悲惨的画⾯:⼀匹衰⽼的瘦马,已经筋疲⼒尽,不堪驱使了。
⽼马被迫驮上难以承受的重荷,默默忍受着,没有发出任何怨⾔和抗议,即使“背上的压⼒往⾁⾥扣”,也只是“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样的描写,形象地展⽰了⽼马苦不堪⾔的悲惨处境,揭⽰了它坚忍的性格和渺茫的希望。
第⼆节的头两⾏,紧接第⼀节的末了,写⽼马的命运掌握在车夫⼿中,“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忍住眼泪,“往⼼⾥咽”。
三四两⾏,呼应第⼀节。
既然装够了⼤车,作为马车的“主⼈”,⾃然要挥舞响鞭,命令⽼马把⼤车拉向预定的⽬的地。
⽼马看见⼀道鞭影飘来,垂下了的沉重的头不禁抬起来“望望前⾯”。
诗句⼀共⼋⾏,除了第⼀⾏写车主的内⼼世界外,其他七⾏都是写⽼马:第⼆⾏写⽼马默不吭声、逆来顺受的性格;第三四两⾏写⽼马的感受和形象;第五六两⾏写⽼马的内⼼活动;第七⼋两⾏写⽼马在鞭影驱使下的表情和形象。
臧克家《老马》》老马臧克家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前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一、作者介绍臧克家,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
从小喜爱古典诗词,18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对农民的悲惨处境有较多的了解。
这段农村生活成为他以后创作的深厚基础。
1923年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开始写诗。
1926年秋参加北伐,大革命失败后逃亡外地。
1930年至1934年,入山东大学学习,在新诗创作上得到了闻一多的鼓励和帮助。
1933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大多取材于农村生活,对农民的悲惨命运寄予了无限的同情,艺术上具有朴实、严谨、含蓄、凝炼的特色,受到茅盾,闻一多等人到好评。
茅盾曾断言:“在目前青年诗人中,《烙印》的作者也许是最优秀中间的一个了。
”《老马》即选自此诗集。
抗战前,诗人还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等诗集。
抗战期间,出版了《从军行》、《泥土的歌》等诗集。
抗战后又有政治讽刺十几诗集《宝贝》、《生命的零度》、《冬天》等诗集。
二、作品分析(一)《老马》的思想内涵诗人曾说过:“我曾写下《烙印》,《生活》,《希望》和《老马》表现我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
诗人写他所看到的生活:“这可不是混着好玩儿,这是生活,,一万支暗箭埋伏在你的周边,,伺候你一千回小心里一回的不检点。
”他又指着“希望”说:“你老是发着美丽的大言,,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红脸。
,人类追着你的背影乞怜,,你不曾给他们一次圆满。
”在诗人看来,不但不可对生活空抱幻想,还必须处处的、时时,小心翼翼。
于是,诗人觉得生命“像粒砂,风挟你飞扬,,你自己也不知道要去的地方”,写出了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悲苦境况。
面对险恶的生活,诗人提出了“个人的坚忍主义”,即不灰心,不颓丧,要能咬紧牙关,忍受困苦的磨难。
《老马》就是对这样的生活态度的注释:当前的磨难就是你的对手,运尽气力去和它苦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