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宝鸡种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281.53 KB
- 文档页数:3
论新形势下种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种子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在新形势下,种子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难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应对。
本文将结合新形势下种子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种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1. 品种更新不及时。
在新形势下,市场需求快速变化,原有的品种可能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需要及时更新新的品种,为农民提供更加适合的种子。
由于品种更新的程序繁琐,审批周期长,导致品种更新不及时,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2. 种子质量不稳定。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成败。
在新形势下,由于一些不法商家的存在,种子市场上存在着一些假冒伪劣产品,种子质量不稳定成为了农民面临的严重问题。
3. 种子市场秩序混乱。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种子市场上涌现出了大量的品牌和产品,市场秩序变得混乱不堪。
一些不法商家通过偷工减料、虚假宣传等手段,扰乱了市场秩序,给农民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4. 种子流通渠道不畅。
种子的流通渠道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但在新形势下,一些地区的种子流通渠道不畅,导致种子的供应不足,给农民带来了不便和困扰。
5. 种子管理政策不够完善。
种子管理工作的政策体系不够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滞后,对于新形势下的种子管理问题没有很好的针对性,未能有效保障种子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对策措施1. 加强品种更新管理。
要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加快品种更新的程序和审批周期,建立健全的品种更新机制,为农民提供更加适合的种子。
2. 强化种子质量管理。
加大对种子市场的监督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种子,保障种子质量,确保农民使用的种子符合相关标准。
3. 规范种子市场秩序。
加强种子市场管理,打造规范有序的种子市场,加大市场准入门槛,打击不法商家,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4. 完善种子流通渠道。
加强种子流通渠道的建设和管理,促进种子流通,保障农民的种子供应,提高种子的流通效率。
当前种业发展中存在着的几个问题及建议随着国家农业的快速发展,种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然而,在种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种业的健康发展,也影响着国家农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产业链、技术创新、市场销售等方面,对当前种业发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产业链不完整种业产业链是一个包括种子繁育、种子生产、种子销售、种子植保等多个环节的复杂系统。
然而,在当前的种业发展中,由于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不够,导致种子的品质无法得到保障,也影响了种业的发展。
因此,完整的产业链是当前种业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建议:完善种业产业链,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政府应该加强对种业的政策引导和支持,鼓励企业在种子繁育、种子生产等环节进行合作,提高种子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二、技术创新不足种业是一个高科技含量的产业,技术创新是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然而,在当前种业发展中,技术研发和应用不足,导致种业的发展缓慢,也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建议:政府应该加大对种业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强科研力量,加速新品种的研发和应用。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种业的技术培训和推广,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
三、市场销售不畅市场销售是种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种业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然而,在当前种业发展中,由于市场竞争激烈,销售渠道不畅,导致种业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建议:政府应该加强对种业市场的监管,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种业企业的扶持和引导,鼓励企业加强产品宣传和推广,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四、品牌建设不足品牌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然而,在当前种业发展中,由于品牌建设不足,导致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建议:政府应该加强对种业企业的品牌建设引导和支持,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中国种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种业是一个国家农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保障粮食供应、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村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种业也迅速发展壮大,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种业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中国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一、种业发展现状1. 种业发展的成就近年来,中国种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种业企业规模和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著,种业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种子品种优势互补具有国内外竞争力,种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先进管理理念逐步传播推进,农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种子购销市场规范化建设加快,种业协会组织体系更加完备等等。
总之,中国种业的整体水平和实力正在稳步提升,并逐渐迈向国际化和现代化。
2. 种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虽然中国种业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和成就,但在实践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种子品种更新换代缓慢,品种结构单一、质量不高、缺乏创新和国际竞争力,制约了整个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二是农民种粮意愿低,花粉杂交等技术使用率不高,降低了种业的关键技术应用效果;三是种业领域的科学研究力量相对薄弱,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缺少投入和支持;四是种业市场化程度不够,市场秩序混乱、价格波动大,对农民权益保护存在风险;五是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信息化水平不高,管理体制创新和改革缺乏足够力度。
二、对策建议1. 种子品种更新换代加快针对种子品种更新换代缓慢、品种结构单一、质量不高等问题,应加强科技创新,大力推进花粉杂交等先进技术研究和应用,完善协作机制,优化农村创新体系,引导农民更好地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种植信心和种植积极性。
同时,加强品种审定评价,确保培育的新品种满足市场需求和农民愿望,提高农业生产品质和效益。
2. 科技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要提升种业领域的科学研究力量,必须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种业振兴行动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意见建议种业振兴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种业振兴行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种业科技创新不足。
我国种业科技水平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在种业振兴行动中,科技创新是关键因素之一,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才能提高种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因此,建议加大对种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其次,农民种植技术水平不高。
农民是种业振兴的主体,但是由于种植技术水平不高,导致种植效率低下,产量不稳定。
因此,建议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推广优质种子和肥料,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第三,市场营销渠道不畅。
市场营销渠道是农产品销售的关键环节,但是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农民往往难以找到合适的销售渠道,导致农产品滞销。
因此,建议加强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建立健全的市场营销渠道,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效率和价值。
第四,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
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但是由于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因此,建议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推广科学种植和轮作制度,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质量。
最后,政策支持不足。
政策支持是种业振兴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政策制定和执行存在不足,导致政策效果不佳。
因此,建议加强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的政策体系,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综上所述,种业振兴行动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加强市场营销渠道建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政策支持,才能实现种业振兴的目标,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种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摘要种业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于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新时代,种业的发展也需要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地进行。
本文将探讨种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对策。
现状分析种业现状种业是指农业种子生产和营销的过程。
我国种业发展已经历了从“大而全”到“小而精”的转变。
在过去,国内种业广泛地使用进口材料,而现在国内品种逐渐成熟,正在逐步替代进口种。
但是,种业目前仍面临着以下问题:•假冒伪劣问题仍然普遍存在,给市场带来了较大的冲击;•种业机构与农户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种子价格过高,使农民难以承受;•种子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缺乏。
种业现有对策为了解决种业目前面临的问题,国家在政策层面上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着力以创新发展引领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农业供给体系建设;•争取更多的科技支持,加强对种子技术的投入;•加强种业机构和农户之间的联系,降低种子价格;•加大对进口种子的审查和追究假冒伪劣行为的责任。
种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种业发展前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创新,种业已经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种业发展的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科技创新是种业发展的主题;•精准农业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绿色生产将是必然趋势;•国内品种将逐渐替代进口。
这些趋势旨在解决种业现有问题,使得种业在未来能够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地发展。
种业未来的发展对策为了更好地推进种业的发展,应该突出下面的几点:•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是种业发展的主题,要在技术创新中推进新品种的研发,造福于农民;•在推进精准农业的同时要提高种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服务水平,打破“中间环节”,直接面对农户,降低中间利润;•在推进绿色生产的同时,强化对品质的控制,保障农产品的品质,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国内品种逐渐替代进口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减少假冒伪劣。
同时还要提高对品牌的认可度,增强品牌形象。
结论在新时代下,种业已经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是种业发展的主题。
宝鸡种业发展调研报告论文宝鸡种业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宝鸡是陕西省一个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但种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地发展潜力巨大。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宝鸡种业的现状和问题,为该地区种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宝鸡种业的现状1. 种业资源观测宝鸡地区拥有丰富的种业资源,包括土地、气候和人力等方面的优势。
特别是宝鸡地区的气候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这为种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 种植结构分析宝鸡地区目前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种植结构相对单一。
这种单一的种植结构使得农作物的市场供应过于集中,容易造成价格波动和供应过剩。
3. 种业企业分布情况宝鸡地区拥有一定数量的种业企业,但规模较小,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从整体上看,宝鸡地区的种业企业集中在农村地区,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三、宝鸡种业存在的问题1. 技术创新不足宝鸡地区的种业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不足,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
这导致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影响了种业的竞争力。
2. 培训和教育不够宝鸡地区的农民缺乏相关的种植知识和技能,对新品种和新技术接受度较低。
此外,缺乏针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计划,使得农民对种业发展的支持和参与度不高。
3. 市场运作不畅宝鸡地区种业企业规模较小,市场运作不畅,缺乏行业统一的品牌和运营机制。
这给企业的产品推广和销售带来了困难,也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四、宝鸡种业的发展策略1. 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宝鸡地区的种业企业应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
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2. 加强农民培训和教育通过开展针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计划,提升农民的种植知识和技能。
同时,加强对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农民对种植创新的接受度和积极性。
3. 建立市场运作机制加强种业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推进品牌建设和市场运作机制的建立。
同时,加强与农产品收购、加工企业的合作,增加企业的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
浅谈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种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种业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于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民收入增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关注和解决。
首先,我国种业的现状是基础种子薄弱。
基础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环节,对于高产、优质的农产品生产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基础种子的种类、品种和质量都相对较低,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和农业发展的需要。
因此,我国种业在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提高农产品质量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其次,我国种业的发展还面临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
种植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水资源以及施肥等,但目前我国农业资源利用率并不高。
大量的农田荒芜、水资源浪费以及过度施肥等问题都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增加和环境污染的发生。
因此,在我国种业发展中,需要加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此外,我国种业发展还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种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目前我国在农业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和创新能力相对较低。
种业企业之间的研究合作不够紧密,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的效果也不理想。
因此,我国种业需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
针对上述问题,我国种业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要加强基础种子的培育和增加品种种植。
可以通过加大基础种子科技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团队和人才培养,提高基础种子的质量和数量。
同时,要鼓励农民种植新品种、改良传统品种,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质量提升。
其次,要加强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推广高效灌溉、节水农业技术和精细化施肥等,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农机具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
可以通过增加科研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等方式,推动农业科技研发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种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摘要种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发展水平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种业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低产量、低效率、资源浪费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如采用科技手段提高生产效率、推广农业机械化、建立农业互联网等。
关键词:种业;发展;问题;应对策略种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一、种业发展现状种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发展水平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随着科技的发展,种业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如采用科技手段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推广农业机械化和农业信息化,改善了农业结构,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二、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尽管种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1. 产量低。
目前,种业的产量仍然较低,主要是由于农业技术水平落后,种植技术不够先进,种植技术的运用不够科学,使得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产量不高。
2. 效率低。
由于农业技术水平落后,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业信息化水平低,农业生产组织不够科学,使得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效率不高。
3. 资源浪费。
由于种植技术的运用不够科学,缺乏有效的节水技术,使得农业资源浪费,土壤污染严重,环境恶化。
三、应对策略为了解决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应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如:1. 采用科技手段提高生产效率。
要提高种业的生产效率,应采用科技手段,如推广农业机械化,推广农业信息化,建立农业互联网,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加强农业结构调整。
应加强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改善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发展。
3. 加强节水技术的推广。
应加强节水技术的推广,开发更多的节水技术,如推广抗旱技术、推广水土保持技术,减少资源的浪费,保护环境,改善农业环境。
四、结论种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发展水平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文章编号:1005-2690(2019)14-0024-02中图分类号:F324.6文献标志码:A新形势下加快宝鸡市现代种业发展的探讨魏小社,侯银娟,木卜文,杨薇,刘宝琴(宝鸡市种子工作站,陕西宝鸡721001)摘要:分析了宝鸡市种业发展现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并对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快宝鸡市种业发展提出了相应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新形势;现代种业;发展近年来,宝鸡市积极贯彻落实中省有关现代种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弥补种业发展短板,积极探索加快种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使种业企业的科研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种子管理和技术服务水平得以增强。
但是随着现代种业发展向纵深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开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推进、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及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的需要,面对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如何加快种业发展成为新的课题。
1现状近年来,宝鸡市高度重视现代种业发展工作,按照中省总体要求制定出台了《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意见》《深化种子体制改革实施意见》《2015—2020年现代种业发展规划》等,推进了全市现代种业突破发展。
一是试验示范基础条件逐步改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成效显著。
根据宝鸡市山川塬不同生态类型,建成岐山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陈仓、陇县、千阳省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加之市级科研试验基地,全市试验基地总面积近66.7hm2,设施齐全,装备精良。
每年开展100多个新品种试验示范,承担了国家及省市大量的品种试验示范任务,成为全市农作物品种试验推广的重要阵地。
二是种子质量监管体系基本完善,全市已初步建成市级抽检、县(区)普检、企业自检的纵向种子质量检验体系,同地同季种植鉴定和海南异地种植鉴定相结合的横向检验检测体系,保障了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2018年宝鸡市检测小麦、玉米、豆类、蔬菜类种子样品128份;多地、多点开展转基因检测工作,共检测样品6012份;田间一共抽查检验小麦种子“三田”面积3338hm2;开展小麦、玉米种子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55份50余个品种。
宝鸡市农作物种业发展方向分析崔巍峰1 杨玲侠2 赵永周1(1陕西省宝鸡市种子工作站,宝鸡721001;2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种子管理站,宝鸡721006)摘要:宝鸡市是陕西省粮食、果蔬主要产区之一,农作物种业发展基础好。
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和种子市场的深刻变化,目前种子产业发展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规模化生产经营的农作物种类单一;企业同质化竞争激烈,缺乏差异化发展;科研育种高层次人才欠缺。
立足实际,做大做强小麦种子产业;适应变化,发展差异化、专业化生产经营;更新观念,提升品牌建设和质量控制水平;扩大交流,引进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加强与国内顶尖种业企业的合作,是宝鸡市种子产业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宝鸡市;种子产业;分析宝鸡市地处陕西关中地区西部,辖9县3区,耕地面积36万hm2,农业生产历史悠久,是陕西省重要的粮食、果蔬生产区域[1-2]。
经过多年的发展,宝鸡市建立起了从科研育种、种子生产、加工储藏到推广销售的比较完整的现代化农作物种子产业体系。
但是,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种子市场的深刻变化,目前种子产业发展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立足实际、适应变化、扬长避短、突出特色、交流拓展是宝鸡市种子产业的发展方向。
1 发展现状及有利条件1.1 主要阶段 宝鸡市种子产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计划经济阶段、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和市场经济阶段3个主要时期。
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宝鸡市是全省重要的小麦、玉米制种基地,全省最大的油菜制种基地,农作物制种量占全省的40%以上。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实施以后,宝鸡市的种子生产和经营逐步走向了市场化的阶段,科研育种事业和种子生产经营也因此发生了积极的转型,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企业和科研院所紧密结合的科研育种模式,市县各级国有种子企业逐步进行了改制,建立起了以民营(或股份制)种子企业为主体的现代种业产业体系。
1.2 发展规模 到2019年底,全市共有种子企业5家,有6个大型种子企业在宝鸡市设立了分公司,经营种子的基层综合农资门店770多个,科研育种、种子生产经营从业人员2300多人,种子产业固定资产投入总值达到2.28亿元,近5年年平均生产经营总值达到1.39亿元。
种业发展的问题及现状
种业是国家农业发展的基础,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及现状:
一、品种单一:当前,我国种业主要集中在农作物、蔬菜、水果等几个主要领域,品种单一,缺乏特色化和差异化的品种。
二、技术水平低:我国种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缺少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导致品种开发速度较慢,品种适应性差。
三、市场需求不足: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外部市场竞争激烈,种业产品降价压力大,导致投入产出比较低。
四、生态环境严峻: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加剧,种业发展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如病虫害防治、耕地保护等。
五、人才短缺:种业人才短缺,特别是高端人才缺乏,制约了种业创新和发展。
六、科技创新不足:种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欠缺,缺乏与时俱进的研发理念和方法,限制了品种开发和推广的速度和质量。
七、政策不配套:种业发展中缺乏政策性保障和支持,政策体系不完善,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制约了种业的长期发展。
因此,要加强种业的科技创新,提高品种的适应性和市场竞争力,促进种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种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 1 -。
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宝鸡市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宝鸡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5.21•【字号】宝政办发[2014]34号•【施行日期】2014.05.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宝鸡市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宝政办发〔2014〕34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宝鸡市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4年5月21日宝鸡市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为了加快我市种业发展步伐,进一步提升供种保障能力,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根据《陕西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结合我市实际,特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一)主要成效。
一是品种选育推广成效显著。
先后审定小麦新品种秦农142、宝研8号,玉米新品种宝单918、陕科6号,甘薯新品种秦薯5号-10号系列,线辣椒新品种宝椒10号等新优品种60多个,引进推广了小偃22、郑单958等一批优良品种,主要农作物数次更新换代,品种结构全面优化。
二是良种供应能力稳步提高。
全市小麦、油菜、杂粮等作物繁种基地稳定在10万亩左右,有种子经营门店1000多家,从业人员近4000人,良种供应网络比较健全,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
三是种子管理体系初步健全。
市县两级均成立了种子管理和执法机构,有持证执法人员72 人,持证种子检验员20人,管理机制全面理顺。
(二)发展形势。
一是政府高度重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和生物技术迅猛发展,农作物种业国际竞争异常激烈,保障粮食安全对种业发展要求更高,国家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定位农作物种业为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
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摘要】我国种业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种业发展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创新不足、政策法规不完善等挑战和困境。
为促进种业发展,我们需要加强种业科技创新,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品种改良速度;完善种业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的支持制度和监管机制。
加强我国种业发展战略规划,制定长远目标和发展规划,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提高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只有综合施策,才能推动我国种业迈向更加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种业发展、现状、挑战、对策、科技创新、政策法规、战略规划、农业发展、地位提升1. 引言1.1 我国种业发展的重要性我国种业的发展对于农业、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种业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种子是农业生产的第一环节,种质资源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发展种业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适应性和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
种业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撑,种业不仅是生产农业科技成果的平台,也是科技创新的源泉。
发展种业可以促进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种业还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发展种业可以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实现乡村振兴。
我国种业的发展不仅关乎农业生产和经济增长,也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村稳定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2 种业现状的总体情况我国种业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关键,对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源头,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质量和产量。
目前我国种业总体情况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品种更新缓慢。
我国种业品种更新不够及时,现有品种很多已经老化,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
二、品种结构不合理。
我国种业品种结构比较单一,重复品种较多,缺乏针对性和差异化。
三、品种质量参差不齐。
宝鸡种植业结构效益分析及发展调研报告近年来全市各地坚持市场导向,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养结构不断优化、特色不断凸显、效益不断提升,但对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农民增收致富的迫切愿望,还存在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程度不高、生产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不高、品牌知名度不高等问题。
为加快推动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对全市种植业结构效益相关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种植业面积与产量全市现有耕地总面积1940万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400万亩,2021年实际种植面积1653万亩。
2021年全市主要作物种植情况如下1、优质粮食。
种植面积1016万亩、占种植总面积的61.5%,粮食总产量373万吨。
其中:小麦161万亩、34.6万吨;水稻102万亩、55.1万吨;玉米450万亩、230.5万吨;马铃薯139万亩、39.4万吨;杂粮163万亩、13.5万吨。
人均占有粮食541.8公斤。
2、瓜菜。
种植面积320.6万亩、占种植总面积的19.4%,主要是蔬菜和南瓜,总产值116.9亿元。
全市有蔬菜31.8万亩、设施蔬菜91万亩、露地蔬菜19.5万亩,总产量- 1 -566万吨,宝鸡蔬菜在大型市场占有率达八成。
南瓜种植有90.2万亩,总产量105.1万吨。
3、葡萄。
种植面积65万亩、占种植总面积的3.9%,占葡萄种植面积的1/4,建成酒庄86个;年产葡萄酒10万吨,综合产值14.7亿元。
4、苹果。
种植面积100万亩、占种植总面积的6.1%,占全国苹果种植总面积的33%,年苹果干果产量14万吨,综合产值26.8亿元。
建成研发中心4个、苹果种质资源圃2个,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
5、花卉。
种植面积6361.5亩、占种植总面积的0.7%,其中鲜切花4260亩、盆栽类1272亩、花坛植物类834亩,全年销售额2.5亿元。
6、饲草。
种植面积240万亩、占种植总面积的14.5%,其中青贮玉米117万亩、苜蓿等禾草123万亩,年产饲草600多万吨,产值7.6亿元,能够支撑养殖100万头肉牛或600万只肉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