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4
- 格式:ppt
- 大小:441.50 KB
- 文档页数:25
(一) 单项选择题 1. 某病患者120人,其中男性114人,女性6人,分别占95%与5%,则结论为( )。
A. 该病男性易得B. 该病女性易得C. 该病男性、女性易患率相等D. 尚不能得出结论2. 甲县恶性肿瘤粗死亡率比乙县高,经标准化后甲县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比乙县低,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甲县的诊断水平高B. 甲县的肿瘤防治工作比乙县好C. 甲县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比乙县小D. 甲县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比乙县大3. 已知男性的钩虫感染率高于女性。
今欲比较甲乙两乡居民的钩虫感染率,但甲乡人口女多于男,而乙乡男多于女,适当的比较方法是( )。
A. 分别进行比较B. 两个率比较的χ2检验C. 不具备可比性,不能比较D. 对性别进行标准化后再比较4. 经调查得知甲乙两地的冠心病粗死亡率为40/10万,按年龄构成标化后,甲地冠心病标化死亡率为45/10万;乙地为38/10万,因此可以认为( )。
A. 甲地年龄别人口构成较乙地年轻B. 乙地年龄别人口构成较甲地年轻C. 甲地冠心病的诊断较乙地准确D. 甲地年轻人患冠心病较乙地多5. 某地区某种疾病在某年的发病人数为a 0,以后历年为a 1,a 2,……,a n ,则该疾病发病人数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
A .B .C .D .6. 某部队夏季拉练,发生中暑21例,其中北方籍战士为南方籍战士的2.5倍,则结论为( )。
A . 北方籍战士容易发生中暑B . 南方籍战士容易发生中暑C . 北方、南方籍战士都容易发生中暑D . 尚不能得出结论7. 某地区某种疾病在某年的发病人数为a 0,以后历年为a 1,a 2,……,a n ,则该疾病发病人数的年平均发展速度为( )。
A .B .C .D .8. 相对比包括的指标有( )。
A . 对比指标B .计划完成指标C . 关系指标D .以上都是 (二) 名词解释1...10++++n a a a n n n a a a 110+⨯⨯n n a a 010-n n a a nn a a a 110+⨯⨯nn a a 010-n n a a 1...10++++n a a a n1. 相对数2. 率3. 构成比4. 比5. 标准化法6. 动态数列7. 时点动态数列8. 定基比9. 环比 10.平均增长速度(三)简答题1. 常用的相对数指标有哪些?它们的意义和计算上有何不同?2. 为什么不能以构成比代率?请了解实际加以说明。
第四章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1. 编制频数表时错误的做法是().A. 用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求全距B。
组距常取等组距,一般分为10~15组C。
第一个组段须包括最小值 D. 最后一个组段须包括最大值E. 写组段,如“1.5~3,3~5,5~6。
5,…”2. 描述一组负偏峰分布资料的平均水平时,适宜的统计量是()。
A. 中位数B. 几何均数C. 调和均数D. 算术均数E。
众数3。
比较5年级小学生瞳距和他们坐高的变异程度,宜采用()。
A. 变异系数B。
全距 C. 标准差D。
四分位数间距 E. 百分位数P2.5与P97.5的间距4. 均数和标准差S的关系是( )。
A。
S越小,对样本中其他个体的代表性越好B。
S越大,对样本中其他个体的代表性越好C。
越小,S越大D。
越大,S越小E。
S必小于5。
在正态分布条件下表示变量值变异情况的指标最常用的是()。
A。
标准差B。
标准误 C. 变异系数D。
全距E。
百分位数6. 变异系数越大说明( ).A. 标准差越大B。
平均数越大C。
标准差、平均数都大D。
平均数小 E. 以均数为准变异程度大7. 在服从正态分布条件下,样本标准差S的值( )。
A。
与集中位置有关 B. 与观察例数n无关C。
与平均数有关D。
与平均数无关E。
与个体的变异程度有关8。
计算几何均数G时,用常用对数lgX和用自然对数lnX所得计算结果( ).A. 一样B。
不一样C。
有时一样,有时不一样D。
有时相差较大,只能用lgX9. 算术均数与中位数相比,()。
A. 抽样误差更大B。
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C。
更充分利用数据信息 D. 更适用于分布不明及偏态分布资料10. 比较连续分布数据的离散度,( )。
A. 单位相同时根本不能用CV B。
单位相同均数相差较大时根本不能用SC. S表示绝对离散度,CV表示相对离散度. D。
只要单位相同,用S和用CV都是一样的11. 以中位数表示几种趋势,( )资料。
A。
不能用于正态分布的B。
不能用于严重偏态的连续分布C. 可用于任何分布的定量资料D. 可用于任何一种定性资料12。
第五章 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在医学研究与实践中,大量资料都是按照事物的特征或属性进行分类的,这类资料称为定性资料,也称分类资料或计数资料。
如性别、HIV 感染情况、病情轻重等都属于分类资料。
对于这类资料,其绝对数往往不便于进行相互比较。
例如甲医院某年因某病死亡105人,同年乙医院因该病死亡185人。
但不能据此认为乙医院该病的死亡情况比甲医院严重,因为两医院因该病住院的人数不一定相等,此时需要采用相对数指标进行统计描述。
第一节 常用相对数及其应用相对数是两个有关联的数值之比,常用的相对数指标有率、构成比和相对比三种。
一、率率是指某现象实际发生数与某时间点或某时间段可能发生该现象的观察单位总数之比,用以说明该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根据计算公式中分母的观察单位总数是否引入时间因素,率包括频率和速率两类指标。
频率(frequency)计算中,分母没有引入时间因素,无时间量纲,分子是分母的一部分,其取值在0~1之间,如常见的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治愈率等指标,都属于频率型指标,其实质是比例,在流行病学中也常称为累积发生率。
其计算公式可表达为:K =⨯同时期实际发生某现象的观察单位数频率某时期可能发生某现象的观察单位总数(5.1) 式中,K 为比例基数,可以是100%、1000‰、100000/10万等。
比例基数的选择主要根据习惯用法或使计算结果保留1~2位整数,以便阅读。
例5.1 为研究吸烟与肺癌的关系,某医生收集了2003~2005年286例住院肺癌患者的吸烟史,吸烟的肺癌患者有166例,而同时期同年龄段的1855名非肺癌患者中,吸烟的有407例。
试计算该资料中肺癌患者与非肺癌患者的吸烟率。
由式(5.1),肺癌患者的吸烟率=166/286100%=58.04%⨯,非肺癌患者吸烟率=407/1855100%=21.94%⨯,肺癌患者的吸烟率比非肺癌患者的吸烟率高36.1%。
速率(rate)是带有时间因素的频率,根据数理统计的定义是指随时间变化而改变的速度,此处取其某现象在单位时间内的发生频率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