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数电大作业实验报告电子琴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数电大作业实验报告电子琴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数电大作业实验报告电子琴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数电大作业实验报告电子琴

数电大作业实验报告如图是CODE3的case语句程序,该模块是一个编码器,即将输入的8位琴键信号进行编码,输出一个4位码,最多能对应16个音符(若有16个键)。

如图所示是INX2CODE的case语句程序,该模块是一个译码器,它将来自键盘输入的编码信号译码成数控分频器SPK0输出信号的频率控制字。

另外两个模块是M_CODE和DCD7SG,它们的case语句程序如上图所示。前者的功能是将来自CODE3的键盘编码译成简谱码和对应的音调高低值H,后者是一个数码管7段显示译码器,负责将简谱码译成数码管的显示信号。

如图所示是SPK0模块的内部结构。其中的计数器CNT11B是一个LPM宏模块,这是一个11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在设置其结构参数时,应该选择同步加载控制,即sload(Synchronous Load),这样能较好地避免来自进位信号cout中可能的毛刺影响。异步加载aload极易受到随机窄脉冲的误触发,在此类电路中不宜采用。图中D触发器和反相器的功能是将用于控制加载的进位信号延迟半个时钟周期,一来也是为了滤除可能的毛刺,以免对加载更为可靠,因为这时,时钟上升沿正好处于加载脉冲的中点。

模块CODE3,INX2CODE和SPK0的主要工作过程是这样的:

当按琴键后,产生的数据经编码器获得一个编码(例如,当按下第二个键,对应0010,即2),它对应模块INX2CODE中的一个值(2对应390H)。当这个值(如390H)被置入模块SPK0中的11位可预置计数器中后。由于计数器的进位端与预置数加载段端相连,导致此计数器将不断以此值作为计数起始值,直至全1。

以下以预置值为390H为例,来计算SPK0输出信号的频率值。

当以390H为计数器起始值后,此计数器成为一个模(7FFH-390H=46FH=1135)的计数器。即每从CLK端输入1135个脉冲,BEEP端输出一个进位脉冲。由于输入的时钟频率是1MHz (周期是1us),于是BEEP输出的信号频率是1/(1135us)=841Hz。

由下面电子琴的顶层电路可见,SPK0的输出信号经过一个由D触发器接成的T’触发器后才输出给蜂鸣器。这时信号被作了二分频,于是,预置值390H对应的与蜂鸣器发音的基频F

约等于440Hz。

B

电子琴顶层电路中T’触发器有两个功能,一个作用是作二分频器;另一个作用是作为占空比均衡电路。这是因为由SPK0模块输出信号的脉宽极窄,功率极低,无法驱动蜂鸣器,但信号通过T’脉宽就均匀了(F

的占空比为50%)。

B

如图所示是电子琴顶层设计电路,含2个输入口和3个输出口。

1.工作时钟CLK,频率:1MHz。用于在主控模块中产生与琴键对应的振荡频率,以驱动蜂

鸣器发出相应的声音。

2.琴键输入DIN[7..0].8个音符,8位中只能有一位为0,即8个琴键中每一时刻只能按

一个键。

3.输出端口SPK0用于驱动蜂鸣器。

4.输出信号LED接数码管,用于显示对应的简码谱。H显示音高低。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数电大作业实验报告电子琴

数电大作业实验报告如图是CODE3的case语句程序,该模块是一个编码器,即将输入的8位琴键信号进行编码,输出一个4位码,最多能对应16个音符(若有16个键)。 如图所示是INX2CODE的case语句程序,该模块是一个译码器,它将来自键盘输入的编码信号译码成数控分频器SPK0输出信号的频率控制字。 另外两个模块是M_CODE和DCD7SG,它们的case语句程序如上图所示。前者的功能是将来自CODE3的键盘编码译成简谱码和对应的音调高低值H,后者是一个数码管7段显示译码器,负责将简谱码译成数码管的显示信号。 如图所示是SPK0模块的内部结构。其中的计数器CNT11B是一个LPM宏模块,这是一个11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在设置其结构参数时,应该选择同步加载控制,即sload(Synchronous Load),这样能较好地避免来自进位信号cout中可能的毛刺影响。异步加载aload极易受到随机窄脉冲的误触发,在此类电路中不宜采用。图中D触发器和反相器的功能是将用于控制加载的进位信号延迟半个时钟周期,一来也是为了滤除可能的毛刺,以免对加载更为可靠,因为这时,时钟上升沿正好处于加载脉冲的中点。 模块CODE3,INX2CODE和SPK0的主要工作过程是这样的: 当按琴键后,产生的数据经编码器获得一个编码(例如,当按下第二个键,对应0010,即2),它对应模块INX2CODE中的一个值(2对应390H)。当这个值(如390H)被置入模块SPK0中的11位可预置计数器中后。由于计数器的进位端与预置数加载段端相连,导致此计数器将不断以此值作为计数起始值,直至全1。

以下以预置值为390H为例,来计算SPK0输出信号的频率值。 当以390H为计数器起始值后,此计数器成为一个模(7FFH-390H=46FH=1135)的计数器。即每从CLK端输入1135个脉冲,BEEP端输出一个进位脉冲。由于输入的时钟频率是1MHz (周期是1us),于是BEEP输出的信号频率是1/(1135us)=841Hz。 由下面电子琴的顶层电路可见,SPK0的输出信号经过一个由D触发器接成的T’触发器后才输出给蜂鸣器。这时信号被作了二分频,于是,预置值390H对应的与蜂鸣器发音的基频F 约等于440Hz。 B 电子琴顶层电路中T’触发器有两个功能,一个作用是作二分频器;另一个作用是作为占空比均衡电路。这是因为由SPK0模块输出信号的脉宽极窄,功率极低,无法驱动蜂鸣器,但信号通过T’脉宽就均匀了(F 的占空比为50%)。 B 如图所示是电子琴顶层设计电路,含2个输入口和3个输出口。 1.工作时钟CLK,频率:1MHz。用于在主控模块中产生与琴键对应的振荡频率,以驱动蜂 鸣器发出相应的声音。 2.琴键输入DIN[7..0].8个音符,8位中只能有一位为0,即8个琴键中每一时刻只能按 一个键。 3.输出端口SPK0用于驱动蜂鸣器。 4.输出信号LED接数码管,用于显示对应的简码谱。H显示音高低。

电子科技大学 汇编 实验报告

计算机专业类课程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郭小明 学号:2011060100010 日期:2013年12月24日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实验一 学生姓名:郭小明学号:2011060100010 一、实验室名称:主楼A2-412 二、实验项目名称:汇编源程序的上机调试操作基础训练 三、实验原理: DEBUG 的基本调试命令;汇编数据传送和算术运算指令 MASM宏汇编开发环境使用调试方法 四、实验目的: 1. 掌握DEBUG 的基本命令及其功能 2. 学习数据传送和算术运算指令的用法 3.熟悉在PC机上编辑、汇编、连接、调试和运行汇编语言程序的过程五、实验内容: 编写程序计算以下表达式: Z=(5X+2Y-7)/2 设X、Y的值放在字节变量VARX、VARY中,结果存放在字节单元VARZ中。 1.编辑源程序,建立一个以后缀为.ASM的文件. 2.汇编源程序,检查程序有否错误,有错时回到编辑状态,修改程序中错误行。无错时继续第3步。 3.连接目标程序,产生可执行程序。

4.用DEBUG程序调试可执行程序,记录数据段的内容。 六、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PC机,MASM软件平台。 七、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程序说明: 功能:本程序完成Z=(5X+2Y-7)/2这个等式的计算结果求取。其中X 与Y 是已知量,Z是待求量。 结构:首先定义数据段,两个DB变量VARX与VARY(已经初始化),以及结果存放在VARZ,初始化为?。然后定义堆栈段,然后书写代码段,代码段使用顺序程序设计本程序,重点使用MOV和IMUL以及XOR,IDIV完成程序设计。详细内容见程序注释。 程序清单:

电子科大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考核成绩:实验地点:仿真指导教师: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内容:1、实验名称、目的、原理及方案2、经过整理的实验数据、曲线3、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以及得出的结论4、对指定问题的回答 实验报告要求:书写清楚、文字简洁、图表工整,并附原始记录,按时交任课老师评阅实验名称: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测试与调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负反馈电路的设计原理,各性能指标的测试原理。 2、加深理解负反馈对电路性能指标的影响。 3、掌握用正弦测试方法对负反馈放大器性能的测量。 二、实验原理 1、负反馈放大器 所谓的反馈放大器就是将放大器的输出信号送入一个称为反馈网络的附加电路后在放大器的输入端产生反馈信号,该反馈信号与放大器原来的输入信号共同控制放大器的输入,这样就构成了反馈放大器。单环的理想反馈模型如下图所示,它是由理想基本放大器和理想反馈网络再加一个求和环节构成。 反馈信号是放大器的输入减弱成为负反馈,反馈信号使放大器的输入增强成为正反馈。四种反馈类型分别为:电压取样电压求和负反馈,电压取样电流求和负反馈,电流取样电压求和负反馈,电流取样电流求和负反馈。 2、实验电路

实验电路如下图所示,可以判断其反馈类型累电压取样电压求和负反馈。 3.电压取样电压求和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引入负反馈会使放大器的增益降低。负反馈虽然牺牲了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但它改善了放大器的其他性能指标,对电压串联负反馈有以下指标的改善。 可以扩展闭环增益的通频带 放大电路中存在耦合电容和旁路电容以及有源器件内部的极间电容,使得放大器存在有效放大信号的上下限频率。负反馈能降低和提高,从而扩张通频带。 电压求和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增大 当 v一定,电压求和负反馈使净输入电压减小,从而使输入电流 s

电子科大TCPIP第三次实验报告材料

实用文档 电子科技大学实 验 报 告 名:学生姓号:学TCP/IP协议名课程称: 教指导师:2016 年 11 日期:月 26 日 OSPF实验项目名称:协议的多区域特性分:告报评教师签字:

实用文档 一、实验原理 OSPF 协议(RFC 2328)是一个基于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的内部网关协议:路由器仅 在网络拓扑变化时使用洪泛法(flooding)将自己的链路状态更新信息扩散到整个自治系统中。为了增强 OSPF 协议的可伸缩能力(Scalability),OSPF 协议引入了区域的概念来有效并及时的处理路由选择。OSPF 区域是包含在 AS 中的一些网络、主机和路由器的集合,自治系统中所有 OSPF 区域必须连接到一个主干区域(Area 0)上。 区域内的 OSPF 路由器(内部路由器,IR)使用洪泛法(flooding)传送本区域内的链路状态信息,区域边界的 OSPF 路由器(区域边界路由器,ABR)将本区域的信息汇总发给其他区域,自治系统边界的 OSPF 路由器(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ASBR)将自治 系统外的路由(外部路由)发布在自治系统中。主干区域中的 OSPF 路由器也称为“主干路由器”(BR)。ABR 不能向 OSPF 残桩区域(Stub Area)通告外部路由。在多址网络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链路状态洪泛,需要选举 1 个指定路由器(DR)和 1 个备份指定路由器(BDR)。OSPF 协议有 5 种类型的报文,它们被直接封装在 IP 分组中多播发送。 - 问候(Hello)报文:用来建立并维护 OSPF 邻接关系。在建立了邻接关系后, OSPF 路由器会定期发送 Hello 报文,来测试邻站的可达性。 - 数据库描述(DBD)报文:描述 OSPF 路由器的链路状态数据库的概要信息,即数据库中每一行的标题,它在两台相邻路由器彼此建立邻接关系时发送的。 - 链路状态请求(LSR)报文:由需要若干条特定路由信息的路由器发送出的,它的回答是 LSU 报文。新接入的路由器在收到 DBD 报文后,可以使用 LSR 报文请求关于某些路由的更多信息。 - 链路状态更新(LSU)报文:OSPF 的核心。OSPF 路由器使用 LSU 报文通告链路状态更新信息(即链路状态通告,LSA)每一个 LSU 报文可包含几个 LSA。, OSPF 协议的 LSA 有 5 种常用类型:路由器链路 LSA、网络链路 LSA、汇总链路到网络 LSA、汇总链路到 ASBR LSA 和外部链路 LSA。 5 种类型的 LSA这由不同类型的 OSPF 路由器产生,在特定类型的区域范围内扩散。 - 链路状态确认(LSAck)报文:用来确认每一个收到的 LSU 报文,使得 OSPF 协议的路由选择更加可靠。 二、实验目的 1、掌握 OSPF 协议中区域的类型、特征和作用 2、掌握 OSPF 路由器的类型、特征和作用 实用文档 3、掌握 OSPF LSA 分组的类型、特征和作用 4、理解 OSPF 区域类型、路由器类型和 OSPF LSA 分组类型间的相互关系

工商管理模拟实验实验报告范本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模拟实验 实验报告 学院:北仑电大系:专业:工商管理年级: 姓名:学号:成绩: 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工商管理模拟实验的练习是为了进一步加强专业综合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社会实践部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通过模拟迪宝乐有限公司这一加工装配型企业的运作,使学生在参与营销、技术、采购、设备、生产、品质、仓库、财务、人事等各个环节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熟悉各职能部门是怎样独立运作,部门之间是怎样相互协调关系。了解现代企业管理的一般流程,并能整合所学的管理理论知识,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实用工具与方法,成为企业所需要的实用管理人才。 实验要求:通过基础数据的实习要掌握基础数据的来源以及相关获取的手段、方法;理解基础数据的作用、意义、重要性;了解基础数据与业务管理之间的关系,基础数据的表现形式以及录入方式。通过业务数据的实习要掌握营销、生产、采购、品质、仓库、技术、设备、财务、人力资源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和业务流程;认识、掌握各部门的管理方法和策略;理解各部门的作用、意义、重要性及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制约关系;了解ISO9000的内容、认证程序及与全面质量管理的关系。 实验操作计划和时间安排 9月7日-12月8日期间,在宁波电大北仑分校统一安排,我们在面授辅导课时间集中在学校工商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模拟练习。上机时间累计32学时。同时,我们利用业余时间在宁波电大网上课堂和中央电大电大在线进行自主学习,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进行相应的练习。 实验内容: 工商管理模拟实验软件共有10个模块,我们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对这些模块都进行了练习,具体内容如下: 以迪宝乐电子有限公司为例,了解其企业背景,然后对该企业的有关基础数据进行设置:基础数据与业务管理之间的关系;基础数据的表现形式以及录入方式;掌握基础数据的来源以及相关获取的手段、方法;根据系统配备的案例,建立一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博士生导师介绍杭丽君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博士生导师介绍杭丽君 一、导师照片 杭丽君 二、基本信息 杭丽君Hang Lijun教授 所属学院:自动化学院 导师类别: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高性能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及其控制、FPGA和DSP开发和应用)博士招生学院:自动化学院 硕士招生学院:自动化学院 联系方式:ljhang@https://www.doczj.com/doc/039989044.html, 三、个人简述 杭丽君,女,浙江海宁人,2002年/2008年获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学士/博士学位。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2011-2013年任美国田纳西大学电气工程及计算机系CURENT中心研究助理教授,2013-2015年任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 长期致力于高性能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及其控制的研究,其应用涉及不间断电源(UPS)、电动汽车(HEV)、新能源分布式发电、交直流混合微电网、高压直流输电及传统电力系统领域;DSP及FPGA在电力电子领域的应用及开发,不断拓展DSP和FPGA等的应用技术及相关热门应用领域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和一等资助、台达科教基金青年基金等多个项目。至2016年共发表本领域SCI/EI收录论文80余篇,其中国际IEEE TPE,IEEE TIE,IEEE TIA,IEEE TEC,IEE IET-PEL等本领域顶级及知名SCI期刊论文20篇,单篇最高他引200多次。曾获中国电源学会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上海交通大学“晨星”青年学者奖。长期与海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所和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两名硕士生获得国家奖学金。 本团队研究方向和课题与国内外前沿技术接轨,注重创新以及产学研结合,与企业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欢迎电气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等相关专业学生报考。 四、学术论文 (一)代表性论文 1.M.Zhu,L.Hang,and atl.,“Protected Control Method for Power Conversion Interface under Unbalanced Operating Conditions in AC/DC Hybrid Distributed Grid”.IEEE Trans on Energy Conversion. 2.L.Hang and atl.,“A Novel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Natural Frame for Vienna-type Rectifier under Light Unbalanced-Grid Conditions,”IEEE Trans.Ind.Electron. 3.L.Hang and atl.,“Equivalence of SVM and Carrier-based PWM in Three-phase/wire/level VIENNA Rectifier and Capability of Unbalanced-load Control,”,IEEE Trans.Ind.Electron. 4.L.Hang and atl.,“Digitized Feedforward Compensation Method for High Power Density Three-Phase Vienna PFC Converter”,IEEE Trans.Ind.Electron. 5.L.Hang and atl.,"High Cross Regulation Multi-Output LLC Series Resonant Converter with Magamp Post-Regulator",IEEE Trans.Ind.Electron. (二)代表性科研项目 1.新型交直流电网中模块化多电平功率变换器的关键技术研究,主持,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委。 2.基于高性能功率换流器的虚拟电力系统,主持,台达科教基金委。

工商企业管理模拟实验实验报告[1]

工商企业管理模拟实验实验报告[1] 闪燃工商企业管理模拟实验实验报告[1] 工商企业工商企业管理模拟实验研究报告 题目工商企业管理模拟实验心得体会姓名孙丽学号201*秋跟班201*春注册专业工商管理层次本科指导教师任丽红教学点宁夏电大直属 电大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模拟实验报告 办学单位宁夏电大学号姓名孙丽试验时间:201*年3月19日4月10日试验报告题目:工商企业管理模拟实验心得体会地点:教学大楼六楼微机室(2)计划:1.3月19-20日进行实验概要,模拟企业资料和坚实基础数据实习以及业务发展数据实习中的201*年12月~201*年1月5日发生的管理业务实习。2.3月27日进行。业务发展数据实习中的201*年1月6日~201*年1月19日发生的管理业务实习3.4月9日-10日进行业务发展数据实习中的201*年1月20日~201*年1月30日发生的管理业务实习。以及进行企业外贸企业管理模拟测试考试。上机操作流程中学到的企业管理业务流程()营销部流程1.制定客户订单,学习了客户订单的形式内容与作用。2.订单评审,掌握了订单评审甄选的方法与内容。3.销售合同录入,掌握了销售合同的内容和销售合同在企业同外部发生经济业务中所起的及其在企业内部运作中所处的地位;并学习了常用销售合同的本形式。4.生成订制单,学习了订制单作为种以外部需求生产的方式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5.已收款录入。懂得了收款本人录在企业分析市场推广活动中对销售收入的分析及对客户的跟踪与评估所起的积极作用。6.交运单录入,学习了企业提交产品给客户的方式方法。7.客户资料录入,学习了代收款客户资料管理的内容,(二)生产部流程1.主生产计划,学习了生

模型制作实验报告

模型制作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次实验练习模型制作,熟悉建筑模型材料的种类、特性,学会使用钢尺、美工刀等模型制作工具,基本掌握模型的制作技法。为将来在箭镞设计课程中使用模型推敲方案打下基础。要求根据课程设计命题,结合自身设计概念制作模型,可以有一定的取舍,不能有大的错误,制作认真仔细,整体模型干净利落。最后完成得模型要求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体块表现清楚,有自己的风格。 2、实验方案: 结合课程设计的进度,在一草方案后制作工作模型,用于推敲建筑环境、建筑体量、材料、色彩等方面要素,学习以制作模型的形式激发创作灵感、推进方案设计。在基本明确建筑设计方案后进行模型制作设计,选用卡纸、PVC板等作为主材,适用选用色纸、瓦楞纸、型材等作为辅材,利用钢尺、美工刀、模型胶等工具制作建筑模型呈现设计方案。 3、实验过程和数据处理: 听取了专业老师的意见后,我使用了pvc板(厚度为2cm)和kt板作为这次作业的模型主要材料。Pvc板作为主模型的材料,因为其比较结实,不容易被破坏,而且表面平滑,外观看起来十分规整。而kt板则作为模型底座的材料,在kt板上容易插入模型花和粘贴模型人,但是kt板不能与502胶水接触,其会被腐蚀。所以在制作模型时,对于底座的粘合,我使用的是u胶,而pvc板的粘合我会根据需要,使用u胶和502胶水。这次制作模型需要用到的工具中,有手术刀,ut刀,直尺、90度尺、切割板u胶、502胶水等。 考虑到这次制作的模型是塑料模型,因此所需用到的工具比较少。而这次制作模型的手法,鉴于我是大一新生,在经济和知识掌握程度的限制上,我是手工制作模型的。在制作模型时,有直接粘合、镶嵌粘合和穿插的步骤。在制作模型时,我曾经遇到因为粘合位置特殊的原因,很难把两块pvc板粘合在一起或者由于柱子太长,不能轻易与pvc板粘合的问题。一开始我是使用u胶粘合的,但后来发现,原来在一些地方,可以用502胶水作粘合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502胶水前,应该确认是否这样粘合,一旦粘合错了,分离工作会很难,而且强制分离会破坏pvc板。另外,在制作模型是,我会发现自己设计的建筑,有些地方做起模型来,会有比较大的难度,会花比较多的时间,于是自己会在考虑是否应该对原来的设计方案进行修改,而如何修改,这又是需要慢慢去思考的,因此,在做模型的时候会发现不少的对设计有用或使你感到困惑的东西。在数据处理方面,我认为做模型对数据的处理十分有用,因为当你把设计从二维转化为三维时,你会发现,你所定的数据不适合人体的模度,对于整个场地的迎合十分不适合。当然,在处理数据时,一些建筑规范是不能忽略的,你的数据可能是不可能实现的东西。因此,在数据处理是,要遵守人体的模度、整个场地的迎合和建筑规范来进行。另外,在处理数据时,我一般时先定大范围的数据,在处理小地方的数据的。可能两方面一起处理会比较好,这我会更加留意这一点。而在数据的整理时,对于复杂的数据,我通常是结合场地的情况稍作调整,当你做出一个模型时,1:20或更大的比例模型用于观察这建筑是否适合人的模度,1:100或更小的比例模型用于观察这建筑是否迎合整理环境的。我制作了1:100和1:50的模型进行分析,最后定出了我的模型方案。

电大作业答案

电大作业答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数学思想与方法》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答案 作业1 一、简答题 1、分别简单叙说算术与代数的解题方法基本思想,并且比较它们的区别。 答:算术解题方法的基本思想:首先要围绕所求的数量,收集和整理各种已知的数据,并依据问题的条件列出关于这些具体数据的算式,然后通过四则运算求得算式的结果。 代数解题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依据问题的条件组成内含已知数和未知数的代数式,并按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然后通过对方程进行恒等变换求出未知数的值。 它们的区别在于算术解题参与的量必须是已知的量,而代数解题允许未知的量参与运算;算术方法的关键之处是列算式,而代数方法的关键之处是列方程。 2、比较决定性现象和随机性现象的特点,简单叙说确定数学的局限。 答:人们常常遇到两类截然不同的现象,一类是决定性现象,另一类是随机现象。决定性现象的特点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其结果可以唯一确定。因此决定性现象的条件和结果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所以事先可以预知结果如何。 随机现象的特点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发生某种结果,也可能不发生某种结果。对于这类现象,由于条件和结果之间不存在必然性联系。 在数学学科中,人们常常把研究决定性现象数量规律的那些数学分支称为确定数学。用这些的分支来定量地描述某些决定性现象的运动和变化过程,从而确定结果。但是由于随机现象条件和结果之间不存在必然性联系,因此不能用确定数学来加以定量描述。同时确定数学也无法定量地揭示大量同类随机现象中所蕴涵的规律性。这些是确定数学的局限所在。 二、论述题 1、论述社会科学数学化的主要原因。 答:从整个科学发展趋势来看,社会科学的数学化也是必然的趋势,其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有下面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管理需要精确化的定量依据,这是促使社会科学数学化的最根本的因素。 第二,社会科学的各分支逐步走向成熟,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也需要精确化。 第三,随着数学的进一步发展,它出现了一些适合研究社会历史现象的新的数学分支。 第四,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使非常复杂社会现象经过量化后可以进行数值处理。 2、论述数学的三次危机对数学发展的作用。 答:第一次数学危机促使人们去认识和理解无理数,导致了公理几何与逻辑的产生。 第二次数学危机促使人们去深入探讨实数理论,导致了分析基础理论的完善和集合论的产生。 第三次数学危机促使人们研究和分析数学悖论,导致了数理逻辑和一批现代数学的产生。 由此可见,数学危机的解决,往往给数学带来新的内容,新的进展,甚至引起革命性的变革,这也反映出矛盾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历史动力这一基本原理。整个数学的发展史就是矛盾斗争的历史,斗争的结果就是数学领域的发展。三、分析题 1、分析《几何原本》思想方法的特点,为什么 答:(1)封闭的演绎体系 因为在《几何原本》中,除了推导时所需要的逻辑规则外,每个定理的证明所采用的论据均是公设、公理或前面已经证明过的定理,并且引入的概念(除原始概念)也基本上是符合逻辑上对概念下定义的要求,原则上不再依赖其它东西。因此《几何原本》是一个封闭的演绎体系。 另外,《几何原本》的理论体系回避任何与社会生产现实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因此对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来说,它也是封闭的。所以,《几何原本》是一个封闭的演绎体系。 (2)抽象化的内容:《几何原本》中研究的对象都是抽象的概念和命题,它所探讨的是这些概念和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讨论这些概念和命题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也不考察这些数学模型所由之产生的现实原型。因此《几何原本》的内容是抽象的。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原理实验实验报告2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 最佳接收机(匹配滤波器) 实验报告 班级 学生 学号 教师任通菊

最佳接收机(匹配滤波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运用MATLAB软件工具,仿真随机数字信号在经过高斯白噪声污染后最佳的恢复的方法。 2、熟悉匹配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3、研究相关解调的原理与过程。 4、理解高斯白噪声对系统的影响。 5、了解如何衡量接收机的性能及匹配滤波器参数设置方法。 二、实验原理 对于二进制数字信号,根据它们的时域表达式及波形可以直接得到相应的解调方法。在加性白高斯噪声的干扰下,这些解调方法是否是最佳的,这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数字传输系统的传输对象是二进制信息。分析数字信号的接收过程可知,在接收端对波形的检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背景噪声下正确的判断所携带的信息是哪一种。因此,最有利于作出正确判断的接收一定是最佳接收。 从最佳接收的意义上来说,一个数字通信系统的接收设备可以看作一个判决装置,该装置由一个线性滤波器和一个判决电路构成,如图1所示。线性滤波器对接收信号进行相应的处理,输出某个物理量提供给判决电路,以便判决电路对接收信号中所包含的发送信息作出尽可能正确的判决,或者说作出错误尽可能小的判决。 图1 简化的接收设备 假设有这样一种滤波器,当不为零的信号通过它时,滤波器的输出能在某瞬间形成信号的峰值,而同时噪声受到抑制,也就是能在某瞬间得到最大的峰值信号功率与平均噪声功率之比。在相应的时刻去判决这种滤波器的输出,一定能得到最小的差错率。 匹配滤波器是一种在最大化信号的同时使噪声的影响最小的线性滤波器设计技术。注意:该滤波器并不保持输入信号波形,其目的在于使输入信号波形失 t输出信号值相对于均方根(输出)噪声值达到真并滤除噪声,使得在采样时刻 最大。

标准实验报告模板

标准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课程名称___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院系部: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同组人:实验台号: 指导教师:成绩: 实验日期: 华北电力大学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 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 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仪器用具:略 三、实验原理 图1.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图1.2.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 在图1.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1 B R 和2 B R 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VT 的基极电流B I 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 CC B2 B1B1 B U R R R U +≈ U CE =U CC -I C (R C +R F1 + R E ) 电压放大倍数: 1 )1( // F R β++-=be L C V r R R β A 其中r be = 200+26 (1+β)/I E 输入电阻:R i =R B1 // R B2 // [r be +(1+β)R F1] 输出电阻:R O ≈R C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调试静态工作点 接通+12V 电源、调节R W ,使U E =2.0V ,测量U B 、U E 、U C 、R B2值。记入表1.2.1。 表1.2.1 U E =2.0V 测 量 值 计 算 值 U B (V ) U E (V ) U C (V ) R B2 (KΩ) U BE (V ) U CE (V ) I C (mA ) 2.665 2.0 7.8 53 0.865 5.2 2.0 根据表格测量数据,计算得到: U BE = U B - U E =0.665V ,U CE = U C - U E =5.8V,I C ≈I E = U E /R E =2/(1.1)=1.82mA C E BE B E I R U U I ≈+-≈1 F R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学院教师简介汇总

孙玲玲 女,1956年6月出生,1985年3月毕业于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获电路与系统硕士学位。研究员,现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电路与系统”博士生导师;“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计算机应用”硕士生导师。国家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负责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电路与系统”学科带头人。主讲的课程包括:集成电路CAD,近代网络理论, 微波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 ,数字程控交换技术,射频/微波电路设计导论,VLSI设计导论、EDA技术等;指导本科学生工程训练和毕业设计数十人。主要研究方向:深亚微米及RF/微波IC设计及CAD方向、射频集成电路及应用系统研究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防预研、国际合作等三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已有20多项成果通过国家级和部省级专家技术鉴定或验收,并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励;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近年已在电子学报等刊物和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兼任全国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委员;IFIP中国代表、中国电子学会理事;电子学报、微波学报编委,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主编等。 查丽斌 女,1964年1月出生,陕西西安人,副教授。1991年5月获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学位,曾主讲线性电子电路、电路原理、电路分析基础、电力系统分析、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电机原理及拖动技术、计算机控制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等课程。指导本专科学生毕业设计数十人,有近20年的教学经验,教学责任心强,教学效果良好。主要研究方向:地理信息系统(GIS),教育软件的开发。公开发表论文若干篇,主编出版了教材<<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柴曙华 男,浙江大学电机系毕业,实验师。1978年毕业后一直从事实验教学工作。80年先后和同事们完成了电工实验室的筹建、教材编写、实验项目改革的任务。2000年后参与完成了下沙校区电工、电路、信号与系统综合实验室筹建、扩建等工作。先后从事〈〈电工学实验〉〉、〈〈电路分析实验〉〉、〈〈电路电子学实验〉〉、〈〈模拟电子线路实验〉〉、〈〈线路实习〉〉、〈〈电子线路CAD〉〉、〈〈信号与系统实验〉〉、〈〈电机修理〉〉、〈〈中国竹笛〉〉等课程教学。教学责任心强,教学效果良好。 陈瑾 女,硕士学位,讲师,通信电子电路课程负责人。毕业于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获电路与系统专业工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模拟集成电路故障诊断。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主讲《通信电子电路》、《模拟电子电路》和《电子测量》等课程,并指导《电子线路CAD》和《通信电子电路实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环节。曾负责校级“电子类专业基础课程群建设”课题中《非线性电子线路》课程的建设,制作并完成该课程的网上辅导系统、答疑系统及题库的建设等。有十多年高校教学经验,教学责任心强,教学作风严谨、细致,教学效果优良,曾在原三分院主办的“青年教师讲课基本功比赛”中荣获二等奖中第一名,03年在国家教委本科教学评估中受到听课专家的好评。参与完成1项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及多项横向课题,编著并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撰写模板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 2018 - 2019 - 2 ) 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老师: 实验学时:1.5h 实验地点:基础实验大楼425 实验时间:2019.4.9 14:30—16:00 报告目录 一、实验课程名称:电路实验I 1.实验名称:BJT放大器设计与测试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BJT管的基本放大特性。 2. 掌握BJT共射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3. 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试方法。 4. 掌握放大电路放大倍数(增益)的测试方法。 5. 掌握放大电路输入、输出电阻的测试方法。 6. 掌握放大电路幅频特性曲线的测试方法。 三、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GDS1152A型数字示波器一台。 EE1641B1型函数发生器一台。

通用面包板一个。 1kΩ电阻;10mH电感;0.047μF电容若干。 四、实验原理:

3、测试方法 (1)静态工作点调整与测试 对直流电压的测量一般用数字万用表。测量静态工作点时测出晶体管各管脚对地的电压。 (2)放大倍数的测试 用晶体管毫伏表或者示波器直接测量输出、输入电压,由 Av=vo/vi 即可得到。(3)放大器输入电阻的测试

在放大器输入端口串入一个取样电阻R,用两次电压法测量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i。 (4)放大器输出电阻的测试 在放大器输出端口选择一个合适的负载电阻RL,用两次电压法分别测量空载与接上负载时的输出电压,计算输出电阻Ro。 (5)放大器频率特性的测试 用点频法测试法测量放大器的频率特性,并求出带宽。 五、实验内容: (1)静态工作点的测试 (2)电压增益测试 (3)输入电阻测试 (4)输出电阻测试 (5)幅频特性测试 六、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1、静态工作点调整与测试 令VCC=+12V,用万用表测量VE、VB、VC,计算VBE、IEQ、VCE,数据记入表格中。 2、放大倍数的测试 用函数发生器输出一个正弦波信号作为放大器的输入信号,设置信号频率 f =1kHz,(有效值)Ui=5mV,测量U0 ,计算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增益)Av。数据填入表中,定量描绘输出波形图。

电大作业标准答案

《数学思想与方法》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答案 作业1 一、简答题 1、分别简单叙说算术与代数的解题方法基本思想,并且比较它们的区别。 答:算术解题方法的基本思想:首先要围绕所求的数量,收集和整理各种已知的数据,并依据问题的条件列出关于这些具体数据的算式,然后通过四则运算求得算式的结果。 代数解题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依据问题的条件组成内含已知数和未知数的代数式,并按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然后通过对方程进行恒等变换求出未知数的值。 它们的区别在于算术解题参与的量必须是已知的量,而代数解题允许未知的量参与运算;算术方法的关键之处是列算式,而代数方法的关键之处是列方程。 2、比较决定性现象和随机性现象的特点,简单叙说确定数学的局限。 答:人们常常遇到两类截然不同的现象,一类是决定性现象,另一类是随机现象。决定性现象的特点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其结果可以唯一确定。因此决定性现象的条件和结果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所以事先可以预知结果如何。 随机现象的特点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发生某种结果,也可能不发生某种结果。对于这类现象,由于条件和结果之间不存在必然性联系。 在数学学科中,人们常常把研究决定性现象数量规律的那些数学分支称为确定数学。用这些的分支来定量地描述某些决定性现象的运动和变化过程,从而确定结果。但是由于随机现象条件和结果之间不存在必然性联系,因此不能用确定数学来加以定量描述。同时确定数学也无法定量地揭示大量同类随机现象中所蕴涵的规律性。这些是确定数学的局限所在。 二、论述题 1、论述社会科学数学化的主要原因。 答:从整个科学发展趋势来看,社会科学的数学化也是必然的趋势,其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有下面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管理需要精确化的定量依据,这是促使社会科学数学化的最根本的因素。 第二,社会科学的各分支逐步走向成熟,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也需要精确化。 第三,随着数学的进一步发展,它出现了一些适合研究社会历史现象的新的数学分支。 第四,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使非常复杂社会现象经过量化后可以进行数值处理。 2、论述数学的三次危机对数学发展的作用。 答:第一次数学危机促使人们去认识和理解无理数,导致了公理几何与逻辑的产生。 第二次数学危机促使人们去深入探讨实数理论,导致了分析基础理论的完善和集合论的产生。 第三次数学危机促使人们研究和分析数学悖论,导致了数理逻辑和一批现代数学的产生。 由此可见,数学危机的解决,往往给数学带来新的内容,新的进展,甚至引起革命性的变革,这也反映出矛盾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历史动力这一基本原理。整个数学的发展史就是矛盾斗争的历史,斗争的结果就是数学领域的发展。三、分析题 1、分析《几何原本》思想方法的特点,为什么? 答:(1)封闭的演绎体系 因为在《几何原本》中,除了推导时所需要的逻辑规则外,每个定理的证明所采用的论据均是公设、公理或前面已经证明过的定理,并且引入的概念(除原始概念)也基本上是符合逻辑上对概念下定义的要求,原则上不再依赖其它东西。因此《几何原本》是一个封闭的演绎体系。 另外,《几何原本》的理论体系回避任何与社会生产现实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因此对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来说,它也是封闭的。所以,《几何原本》是一个封闭的演绎体系。 (2)抽象化的内容:《几何原本》中研究的对象都是抽象的概念和命题,它所探讨的是这些概念和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讨论这些概念和命题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也不考察这些数学模型所由之产生的现实原型。因此《几何原本》的内容是抽象的。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理学院教师简介汇总

理学院教师简介 陈光亭,男,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主讲过《高等数学》、《高等代数》、《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数学建模》等本科课程,有十几年高校教学经验。曾主持或参加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研究项目,主要从事离散优化及其应用的研究,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曾获得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优秀奖等多项奖励,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 肖建斌,男,1963年5月出生,1989年复旦大学博士毕业,1995被评定为教授。主讲“数学分析”、“复变函数论”等本科课程。为研究生开设“Hardy空间理论”、“单位球上的函数论”等课程。从事复分折研究,在Hardy空间和Bergman空间的函数性质和泛函性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结果,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数学学报》、《数学年刊》、《数学进展》、《Math.Japonica》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解决国外数学家提出的6个公开问题。曾主持国家与省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目前主持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和浙江省省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是霍英东基金教师奖的获得者。肖建斌教授一直奋斗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教学基本功扎实过硬,教学态度严谨,教学方法灵活,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赞誉。 刘德朋,男,1948年5月生,吉林人,教授。1982年1月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数学系,现任理学院教师。主讲课程:《数学物理方法》、《复变函数》、《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竞赛数学》等。研究方向为:偏微分方程的基础理论及其在电磁学中的应用;竞赛数学的理论与实践。主要成果:任主持人完成省部级以上的项目五项,取得很好的成果;主持的课题“改革应用数学教学,培养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在省以上的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40多篇;任主编公开出版高校教材五部。 程吉树,男,教授。曾在数学系及工科专业主讲《数学分析》、《复变函数》、《概率与数理统计》、《线形代数》、《一般拓扑学》、《模糊拓扑》、《对立理论》、《拓扑线性空间》、《微积分学》、《高等数学》等9门课程。高校教龄21年,在J.Fuzzy Sets.andSystems, J.Fuzzy. Mathmatics.BUSEFAL《数学研究与评论》、《模糊系统与数学》等国际国内杂志及其他高校学报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CCN、《美国数学评论》及《中国数学文摘》摘评20多篇次。获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二、四等奖各一篇。1997年被评为省优秀教师,2001年被评为省优秀专家。 朱军,男,1959年12月生,湖北恩施人,1996年1月晋升为教授。1990年7月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1991年9月至1992年7月在复旦大学做访问学者,湖北大学与华中师范大学兼职硕士导师,美国数学会会员,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长期在一线从事基础数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课程:《数学分析》、《泛函分析》、《线性拓扑空

哈尔滨工业大学模电大作业

模电作业题仿真 一、设计要求 用集成运算放大器实现以下下列运算关系 ?-+=dt u u u u i i i o 321532 要求所用的运放不多于三个,画电路图,元件要取标称值,取值范围 为uF C uF M R k 101.011≤≤≤≤Ω, Ω。画出电路图,并用Multisim 进行仿真验证。 二、设计思路 1、2132i i u u +部分 考虑同相求和或者反相求和电路来实现2132i i u u +部分,由于同相求和的公式推导比反相求和要复杂一些,因此,这里选择反相求和电路得到)32(21i i u u +-后,再经过反相比例运算来得到2132i i u u +。 实现该部分的电路图如图1所示: 图1 图中,输入信号1i u 为2V ,2i u 为1V 。

2、? -dt u i 35部分 这是一个积分电路,时间常数为2.0=RC ,在积分电容两端并联一个较大的电阻是为输入直流量或输入失调电压、失调电流和偏置电流提供流通路径,使其不经过积分电容,从而消除积分运算电路的输出饱和现象。该电阻的选择应保证尽可能不影响积分效果,同时又保证对输入直流量或输入失调电压等的放大倍数不能太大。 积分运算电路如图2所示: 图2 图中,输入信号3i u 为频率50HZ ,振幅为100V 的矩形波信号。 3、? -+=dt u u u u i i i o 321532叠加部分 将1和2的电路图进行叠加以后,所得波形为两者求和所得结果。此电路图如图3所示:

图3 三、仿真验证 1、2132i i u u +部分 输入信号1i u 为2V ,2i u 为1V ,理论上应得到V u u i i 73221=+,进行仿真后,得到图4的波形: 图4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哈尔滨理工大学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学院:应用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电科12 - 1班 学号:32 姓名:周龙 指导教师:刘倩 2015年5月20日

实验一、反相器版图设计 1.实验目的 1)、熟悉mos晶体管版图结构及绘制步骤; 2)、熟悉反相器版图结构及版图仿真; 2. 实验内容 1)绘制PMOS布局图; 2)绘制NMOS布局图; 3)绘制反相器布局图并仿真; 3. 实验步骤 1、绘制PMOS布局图: (1) 绘制N Well图层;(2) 绘制Active图层; (3) 绘制P Select图层; (4) 绘制Poly图层; (5) 绘制Active Contact图层;(6) 绘制Metal1图层; (7) 设计规则检查;(8) 检查错误; (9) 修改错误; (10)截面观察; 2、绘制NMOS布局图: (1) 新增NMOS组件;(2) 编辑NMOS组件;(3) 设计导览; 3、绘制反相器布局图: (1) 取代设定;(2) 编辑组件;(3) 坐标设定;(4) 复制组件;(5) 引用nmos组件;(6) 引用pmos组件;(7) 设计规则检查;(8) 新增PMOS基板节点组件;(9) 编辑PMOS基板节点组件;(10) 新增NMOS基板接触点; (11) 编辑NMOS基板节点组件;(12) 引用Basecontactp组件;(13) 引用Basecontactn 组件;(14) 连接闸极Poly;(15) 连接汲极;(16) 绘制电源线;(17) 标出Vdd 与GND节点;(18) 连接电源与接触点;(19) 加入输入端口;(20) 加入输出端口;(21) 更改组件名称;(22) 将布局图转化成T-Spice文件;(23) T-Spice 模拟; 4. 实验结果 nmos版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