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毒甘薯无公害栽培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红薯脱毒育苗技术步骤红薯脱毒育苗是红薯种植的重要环节,通过脱毒育苗可以有效提高红薯的品质和产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红薯脱毒育苗的技术步骤,供您参考。
一、选材选择良种红薯作为育苗的基础材料,要选择无病无虫的健康红薯块作为种薯,保证材料的品质。
二、消毒1.将红薯块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浸泡3-4小时,然后捞出沥干备用。
2.使用稀释的50%过氧化氢或者0.3%的次氯酸钠水溶液对红薯块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时间约为20-30分钟。
3.将消毒后的红薯块取出,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三、萌发1.将消毒后的红薯块摆放在通风良好的阴凉处,等待红薯块萌发,一般为3-5天。
2.注意控制湿度和温度,避免过高或太低的温度对红薯萌发产生不良影响。
四、育苗基质准备1.选用适宜的培育基质,一般以腐熟的泥炭、河沙、腐殖土和蛭石粉混合而成,比例为3:3:3:1。
2.将育苗基质装入育苗盘或育苗盆中,压实并进行灭菌处理,保证基质的卫生。
五、播种1.将红薯块切成适当大小的块茎,每块茎留有1-2个芽,然后把块茎均匀地摆放在育苗盘或育苗盆中。
2.盖上适量的育苗基质,保持适当的湿润度,利于红薯的发芽和生长。
六、管理1.控制湿度:保持育苗基质的适当湿度,避免过干或过湿的情况发生。
2.温度管理:控制适宜的温度,保持在20-25摄氏度,有利于红薯幼苗的健康生长。
3.光照管理:提供充足的光照,对幼苗进行适当的日照,促进幼苗的正常生长。
七、病虫害防治1.定期巡查:定期检查育苗情况,及时发现病害虫害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2.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或者低毒性农药喷雾进行防治,保证幼苗的健康生长。
八、移栽当红薯幼苗长到一定高度时,可以进行移栽,将红薯幼苗移植到田间地块中进行生长。
红薯脱毒育苗技术步骤,需要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质量,确保红薯幼苗的健康生长。
同时在育苗的过程中,要注重科学管理,合理施肥,及时防治病虫害,以保证红薯的良好生长和高产。
脱毒红薯高产栽培技术作者:罗斌游德琴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12年第07期红薯是陕西省主要粮饲作物,近年因我国生猪售价高、效益好而发展迅速,特别是淀粉工业转向了薯业,极大地提高了红薯经济效益。
同时也对红薯品种、质量、产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脱毒红薯具有淀粉含量高(20%左右)、产量高(亩产可达3500~4000公斤)、品质好、抗性强、效益好等优点,深受广大农户欢迎。
现将脱毒红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红薯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红薯,又名甘薯、番薯、山芋、地瓜,属甘薯属、甘薯种的蔓生草本植物,在热带为多年生,温带因冬季蔓叶枯死,成为一年生。
红薯块根富含淀粉、糖分、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等,是粮食、果蔬兼用的营养食品。
红薯的蔓叶是很好的饲料。
红薯具有高产稳产和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特点,在肥水条件较好的土地上种植,平均亩产可达2000~3000公斤,高的可达5000公斤以上。
1. 红薯生长与温度的关系(1)块根萌芽与温度的关系:萌芽最低温度16~18℃,适宜温度28~32℃,超过35℃萌芽受抑制。
(2)蔓叶生长与温度的关系:最适温度21~26℃,低于15℃生长停止,高于38℃生长受抑制。
(3)根生长与温度的关系:不定根的发生要求地温15℃以上,在15~30℃的范围内,温度越高发根越快。
块根形成的适宜地温21~29℃,低于20℃或高于32℃均不利块根形成;块根膨大的适宜温度为22~23℃,最低温度为16~18℃。
2. 红薯生长与光照的关系红薯是喜光作物,光照充足有利光合作用。
晴朗天气多,块根产量高,阴雨天多、光照不足产量低。
3. 红薯生长与水分的关系红薯耐旱力较强,蒸腾系数较小。
大田生长期间的耗水动态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
在扎根还苗、分枝结薯阶段,生理需水较少,要求田间持水量60%~70%;分枝结薯至蔓叶生长高峰期间,生理需水较多,要求土壤最大持水量70%~80%;进入茎叶衰退期后,以保持土壤含水量60%~70%为宜。
甘薯脱毒技术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深松改土,作成“高胖”大垄;增施农家肥,配方施肥;品种选择;培育壮苗;适时早栽;增强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对甘薯脱毒技术实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改过去一垄二犁成垄为三犁成垄,即按行距先用大耳铧带草把深开沟,而后用三叉齿再深松8.5cm,施肥合垄作成67cm“高胖”大垄。
加厚活土层,从而达到保水、保肥、增产的目的、采取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控氮、稳磷、补钾的施肥原则。
一般施优质农肥45t/hm2,甘薯专用肥(N∶P2O5∶K2O∶B为9∶6∶17∶1)750kg/hm2或氮磷钾复合肥750kg/hm2、选择抗逆性强、品质优良、色泽美观、耐贮耐运、产量高、市场畅销的品种,如豫薯10、北京红、烟薯16;大力推广脱毒种苗栽植、蔓,分枝较多,蔓粗中等,薯块下膨纺锤形,红皮浅黄肉。
该品种淀粉含量高,食味好,结薯集中,薯块大而整齐,抗病性较强,且耐贮藏性好,等,其中,主要包括:改过去一垄二犁成垄为三犁成垄,即按行距先用大耳铧带草把深开沟,而后用三叉齿再深松8.5cm,施肥合垄作成67cm“高胖”大垄。
加厚活土层,从而达到保水、保肥、增产的目的、主要病虫害有甘薯茎线虫病、甘薯黑斑病、甘薯软腐病、甘薯小象甲、小地老虎、蛴螬等,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有效控制田间病虫害发生,等。
具体材料详见:论文关键词:甘薯;栽培技术;脱毒技术论文摘要:分析指出脱毒甘薯种苗的应用可显著提升瓦房店市甘薯产量,总结了脱毒甘薯无公害栽培技术,包括松土起垄、配方施肥、品种选择、育苗、栽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脱毒技术在甘薯无公害栽培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瓦房店市现有甘薯面积1万公顷左右,平均产量22.5t/hm2。
多年来,瓦房店市甘薯产量始终徘徊在22.5~24.0t/hm2,主要是由甘薯病毒病造成的。
甘薯在生长过程中感染病毒病,正常的生理功能遭到破坏,种性退化,薯蔓变细,节间变长,薯小而少,薯形细长,纤维增多,食味不佳,生长势弱,严重影响甘薯的产量和效益。
脱毒甘薯的栽培技术
脱毒甘薯与一般甘薯品种不同,栽培技术也有差异。
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起垄早栽脱毒甘薯耐旱能力强,长势较旺,麦收后要尽早起垄,争取早栽。
二、配方施肥旱薄地亩施土杂肥5000千克、碳铵30~40千克、硫酸钾15~20千克、过磷酸钙40~50千克;中上等肥力田块亩施土杂肥3000~4000千克、碳铵20~30千克、硫酸钾20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
除施足底肥外,还要施好窝肥、催苗肥、促薯肥及后期叶面追肥等。
三、合理密植脱毒甘薯具有生长整齐、块茎膨大快等特点,在栽培中应合理密植。
夏薯每亩以3500~4000株为宜。
四、田间管理栽种3~5天后要及时查苗补缺,返苗后及时中耕,促苗早发(一般中耕2~3次为宜)。
生长中后期做好抗旱排涝与病虫害防治工作。
此外,对脱毒甘薯最好进行隔离栽培,没有隔离条件的地区要注意防治蚜虫,并杜绝脱毒薯与普通薯混合种植的现象,严防病毒的回传,以免缩短脱毒甘薯品种的使用周期。
其他大田管理措施与普通甘薯相同。
五、适时收获脱毒甘薯在收获和贮藏时要特别小心,防止品种混杂。
另外,由于其萌芽性好,在贮藏中应控制好温度,防止提前萌芽。
窖藏温度应控制在9℃~15℃,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经脱毒处理的甘薯品种,在生产中可连续种植3~4年,
时间再长,会产生病毒积累,影响产量。
因此,必须再行脱毒处理。
作物栽培现代农村科技2021年第2期甘薯脱毒苗快繁技术刘洋陶春来崔绍玉石颖靳国旺曹立娜高君慧张丹杜德玉(廊坊市农林科学院河北廊坊065000)甘薯属于无性繁殖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容易受到病毒侵染,造成产量降低、品质变差,近年来发现的甘薯复合病毒病(SPVD)更成为甘薯的毁灭性病害,对产量影响巨大,减产幅度高达50%~90%冋?。
1脱毒培养1.1茎尖剥离。
选取生长健硕、茎尖饱满的甘薯植株,取顶芽2cm,用水冲洗2~3遍备用。
于无菌环境中,将幼芽用75%的酒精浸泡30s后,再用2%的次氯酸溶液消毒5min,浸泡于无菌水中备用。
将茎尖置于解剖镜下,用手术刀将茎段上可见叶片剥离,切取0.1~0.3mm的茎尖分生组织,接种到分化培养基(MS培养基+1.0mg/L6BA+ 0.5mg/LIAA)上。
于27°C±1°C、光强3000lx、每天13h光照处理条件下培养,诱导芽的形成。
1.2成苗。
在分化培养基中培养20d,待茎尖膨大变绿后,将其转入MS培养基上培养成苗,30d后将小苗转入MS培养基中继代培养。
1.3病毒检测。
组培苗扩繁后,长至5~6片叶时进行病毒检测。
采用RT-PCR检测[3]或甘薯病毒芯片快速检测方法,针对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PCSV)、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甘薯潜隐病毒(SPLV)、甘薯曲叶病毒(SPLCV)及甘薯病毒G(SPVG)等甘薯主要病毒进行检测。
1.4组培苗扩繁。
选取脱毒成功长至5~7片叶的脱毒苗,在无菌环境中截取2cm左右茎段,每茎段须有2~3个节,转入MS培养基上,于温度27C 土1C、光强30001x、每天光照13h条件下培养,每30~40d扩繁1次。
2移栽驯化选择地势高燥、通风向阳、土壤肥沃疏松,并且3年以上没有种过甘薯且无根腐病、黑斑病、茎线虫病等土传病害的温室进行脱毒苗移栽驯化。
温室上下通风口及入口须安装60目的防虫网,入口要设2道防虫纱门。
红薯脱毒育苗技术步骤一、引言红薯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传统的红薯育苗技术是通过红薯母薯进行繁殖,但是伴随着病毒的传播,育苗过程中常常出现病毒病害导致生长不良的情况。
脱毒育苗技术的应用成为红薯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二、脱毒原理红薯病毒主要通过昆虫传播,也可以通过嫁接、接菌等途径传播。
常见的红薯病毒有叶状斑点病毒、马铃薯病毒Y、尖叶叶病毒等。
脱毒育苗即是通过一系列方法将病毒清除,达到无病毒的目的。
三、脱毒育苗技术步骤1. 选材选择健康、生长良好的母株,无病毒症状叶片,无虫害危害的红薯母株。
2. 消毒将母株进行表面消毒,消灭表面的细菌和真菌。
可使用75%的乙醇或者含氯消毒剂进行处理。
3. 剥离用消毒的刀具将母株叶片剥离,一般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避免再次感染。
4. 培养将剥离的叶片放入含有基本培养基的培养瓶中,进行无菌培养。
在光照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促进叶片的生长。
5. 病毒筛检对培养的红薯叶片进行病毒检测,通过ELISA等方法检测是否含有目标病毒。
若检测呈阴性,则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6. 繁殖将脱毒的红薯叶片进行繁殖,通过植物生长调控激素的处理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再进行质子发生,繁殖出多株脱毒的红薯苗。
四、脱毒育苗技术的优势脱毒育苗技术能够保证红薯苗的无病毒状态,降低病毒病害对红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脱毒育苗技术也有助于提高红薯的产量和质量,为红薯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在实际生产中,脱毒育苗技术的应用也有利于减少病毒传播风险,降低防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对于红薯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结论红薯脱毒育苗技术是红薯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可有效清除红薯母株中的病毒,将繁殖出的红薯苗保持无病毒状态。
脱毒育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将有助于提高红薯产量和质量,促进红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概述甘薯是我国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广泛种植于南方地区。
甘薯脱毒种薯(苗)生产技术对于甘薯的良种繁育和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介绍甘薯脱毒种薯(苗)生产技术规程,旨在提高种薯(苗)的品质和产量。
二、选种选用抗病、高产、优质、早熟的良种甘薯品种作为种源,具备以下特点:1. 抗病性强,抗病力强的品种对病毒的抗性较高,能降低病毒传播率。
2. 产量高,优质的种薯要求产量高,既能保证繁殖材料的充足,又能保证后期产薯的丰收。
3. 早熟性强,早熟的品种生长周期短,适应性强,能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
三、病毒的识别和监测1. 通过观察甘薯的叶片和茎部,识别病毒感染的甘薯植株。
通常病毒感染的甘薯叶片会呈现黄化、斑点或变形等现象。
2.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技术,对甘薯进行病毒检测。
四、病毒的消毒1. 使用50过氧化氢浸泡法对甘薯进行消毒处理,浸泡时间约为15-20分钟。
2. 选取正常外观、无病斑的甘薯进行消毒处理,确保病毒不会通过种薯传播到下一代。
五、甘薯的扦插和繁殖1. 在甘薯生长盛期,选取生长良好、无病害的茎部或叶片,进行扦插繁殖。
扦插时要确保植株的生长环境湿润、光线充足。
2. 通过扦插繁殖,能够保证种薯的生长环境和品质,有利于良种的延续和繁殖。
六、甘薯的定植和管理1. 选择肥沃土壤,进行定植,保证植株生长的养分供应。
加强对甘薯的病虫害防治,保证植株的健康生长。
2. 定期浇水、施肥,保证甘薯植株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七、甘薯的采收和储藏1. 在甘薯成熟后,进行采收。
采收时要注意不损伤植株,选择正常外观、无病斑的甘薯进行储藏或下一轮的种植。
2. 进行甘薯的储藏管理,确保甘薯的质量和产量。
八、结语甘薯脱毒种薯(苗)生产技术规程是甘薯生产的重要环节,对于良种的繁育和甘薯的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规范的操作,可以保证甘薯的生产质量和产量,为甘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希望本文能够对甘薯脱毒种薯(苗)的生产技术有所启发和帮助。
红薯脱毒育苗技术步骤一、引言红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被广泛种植和消费。
而红薯脱毒育苗技术是红薯生产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它可以有效防治红薯病毒病,提高红薯苗木的健康度和产量。
下面将介绍红薯脱毒育苗技术的具体步骤。
二、材料准备1. 选择健康的母株:选择没有病毒感染的红薯母株,保证母株的健康度。
2. 种植基质:准备适宜的种植基质,例如珍珠岩、腐殖质、沙土等混合的种植基质。
3. 器皿和设备:准备清洁的容器和工具,如盆、水壶、剪刀等,保证操作过程的清洁卫生。
三、脱毒处理1. 母株消毒:将选好的母株表面用75%的酒精或80%的消毒酒精擦拭消毒,保证母株表面无菌。
2. 剪取子叶:用消毒的剪刀将母株上的健康叶片剪取下来,每片叶片最好带有叶柄。
3. 撒播在基质中:将剪取下的叶片均匀地撒播在准备好的种植基质上,要求叶片不能重叠、不能挤压。
4. 加盖保湿:撒播完毕后,在叶片上覆盖一层湿润的纱布,保持湿润环境,利于新苗的生长。
四、苗期管理1. 光照和温度:在育苗期间,保持充足的日光照射,温度控制在20-28摄氏度之间。
2. 管理湿度:保持基质湿润,但不要过湿,以避免苗木腐烂。
3.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苗木,如发现病害或虫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以保证苗木的健康生长。
4. 营养管理:可以适量喷施蔗糖、氨基酸等营养液,促进苗木的生长。
五、移栽及后续管理1. 移栽时间:当红薯苗木长到5-6片叶子时,即可进行移栽,将苗木移植到育苗盘中。
2. 移栽方法:将苗木小心地挖起,插入育苗盘中的培养土中,然后轻轻按实培土,保持苗木的稳定。
3. 后续管理:移栽后仍需注意管理苗木,保持适宜的光照、温度和湿度,防治病虫害,促进苗木的健康生长。
结语红薯脱毒育苗技术是红薯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母株的脱毒处理和对苗木的精细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红薯苗木的质量和产量,减少病毒病的发生,为红薯的生产提供了保障。
红薯脱毒育苗技术步骤红薯脱毒育苗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优选种子:选择优质脱毒黄心红薯苗或脱毒黄心红薯种子作为栽培种子。
2. 苗床准备:在1月下旬至2月下旬进行育苗,选择背风向阳、管理方便、未茬不是红薯作物的松散地块。
尺寸根据地形和需要确定,一般长6米,宽1.2米。
在苗床周围开一条40厘米深的沟,以便排水。
在育苗前,用水灌溉,用4.5%的毒死蜱或3%的辛硫磷颗粒防治地下害虫。
3. 育苗:选择形状规整、果皮光滑的脱毒红薯作为种薯。
用50%多灵500倍液或70%甲基藤黄500倍液浸泡种子10 分钟,取出晾干后,将种子排列在准备好的苗床厘米内,浇上足够的水,建立膜拱棚,以保证出苗率。
每亩大田种植需块茎10公斤,集苗2 ~ 3次,苗期20天后脱膜浇水,稀施沼气肥水。
4. 培育强壮幼苗:当红薯幼苗长到15 ~ 20 厘米时,第二次移栽入园。
剩余幼苗依次移栽至15 ~ 20 厘米。
每孔种植2 ~ 3株,行距30厘米×40 厘米。
种植后轻轻压土,浇足固根水。
中亩施用复混肥10公斤,尿素5公斤,育成壮苗。
5. 大田定植:根据脱毒黄心红薯的生长特点,同垄种植,每亩种植5000 ~ 6000株。
每亩需要200公斤红薯藤,一般在6月中旬完成田间播种。
6. 查苗补苗:移栽后,应在5 ~ 7天内及时检查和补充秧苗,晴天应连续浇水。
7. 耕地培土:肥料撒匀后,使用深松机深松2次,深松50厘米以上,然后旋耕机准备起垄。
单垄栽培时,垄距宽75-80 厘米,垄高25-30 厘米,垄顶宽20-25 厘米。
夏薯垄距为70 ~ 75 厘米,垄高为25 ~ 30 厘米,垄顶宽度为15 ~ 20 厘米。
8. 田间管理:根据土壤试验结果和目标产量(每亩800 千克),施氮、磷、钾比例为15-15-15的复合肥110千克、菌剂(金冠)100千克、钾肥30千克、尿素10千克。
由于无毒黄心红薯属于地下块茎生长,后期叶面施肥难以达到效果。
红薯脱毒育苗技术步骤植物育种中,脱毒育苗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红薯的脱毒育苗也是至关重要的。
脱毒育苗技术的关键是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将种子或组织培养出无病毒的苗,以提高红薯的生长速度和产量,降低病毒侵染风险。
下面将详细介绍红薯脱毒育苗的技术步骤。
一、种薯筛选在进行红薯脱毒育苗之前,首先要对种薯进行筛选。
选择健康、无病毒的种薯,严格避免携带病毒的种薯进入育苗环节。
通常可以通过外观、生长状态、病斑情况等来判断种薯的健康状况,同时也可以进行病毒检测,确保种薯的健康。
二、种薯消毒处理为了确保育苗过程中无病毒的污染,种薯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过氧化氢或次氯酸钠等消毒剂对种薯进行表面消毒处理,杀灭携带在种薯表面的病毒和细菌,减少传播风险。
三、组织培养红薯脱毒育苗的关键环节是组织培养。
首先要进行种薯的芽培育,将消毒处理过的种薯切割成小块或取幼芽,然后将其接种到含有适当培养基的培养皿中。
培养基要求含有葡萄糖、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维生素等,以提供细胞分裂和分化所需的营养物质。
四、病毒检测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不断对培养出的植株进行病毒检测。
常用的病毒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技术,通过检测植株中是否含有病毒的核酸或特定蛋白质来确认植株是否脱毒。
五、脱毒植株扩繁经过病毒检测合格的脱毒植株可以进行扩繁。
将脱毒植株进行定植和培育,通过人工繁殖或组织培养等方法进行规模化扩繁,以满足后续生产所需的脱毒种苗。
六、苗期管理在获得了脱毒种苗后,苗期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红薯的苗期管理主要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的控制,以及对病虫害的防治等,保证苗期植株的健康成长。
七、田间移栽当脱毒苗成长到一定阶段后,需要将其从苗床移栽至田间进行生长。
在移栽过程中需注意保护脱毒苗的根系、减少移栽过程对植株的伤害,确保植株的生长势头。
红薯脱毒育苗技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科学的方法和严格的操作来保证脱毒种苗的品质和数量。
脱毒甘薯无公害栽培技术
摘要分析指出脱毒甘薯种苗的应用可显著提高瓦房店市甘薯产量,总结了脱毒甘薯无公害栽培技术,包括松土起垄、配方施肥、品种选择、育苗、栽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脱毒技术在甘薯无公害栽培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甘薯;栽培技术;脱毒技术
中图分类号s5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
06-0179-01
瓦房店市现有甘薯面积1万公顷左右,平均产量22.5 t/hm2。
多年来,瓦房店市甘薯产量始终徘徊在22.5~24.0t/hm2,主要是由甘薯病毒病造成的。
甘薯在生长过程中感染病毒病,正常的生理功能遭到破坏,种性退化,薯蔓变细,节间变长,薯小而少,薯形细长,纤维增多,食味不佳,生长势弱,严重影响甘薯的产量和效益。
目前,脱毒甘薯种苗种性强,与常规甘薯种薯相比,地上部长势旺盛,薯块产量高,增产幅度在50%以上。
现将脱毒甘薯无公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深松改土,作成“高胖”大垄
改过去一垄二犁成垄为三犁成垄,即按行距先用大耳铧带草把深开沟,而后用三叉齿再深松8.5cm,施肥合垄作成67cm“高胖”大垄。
加厚活土层,从而达到保水、保肥、增产的目的。
2增施农家肥,配方施肥
采取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控氮、稳磷、补钾的施肥原则。
一般
施优质农肥45t/hm2,甘薯专用肥(n∶p2o5∶k2o∶b为9∶6∶17∶1)750kg/hm2或氮磷钾复合肥750kg/hm2。
3品种选择
选择抗逆性强、品质优良、色泽美观、耐贮耐运、产量高、市场畅销的品种,如豫薯10、北京红、烟薯16;大力推广脱毒种苗栽植。
①豫薯10号:由河南省商丘市农科所选育。
1998年引入瓦房店市,红皮浅红肉,薯形纺锤或下膨。
叶、叶脉绿色,三角形,深缺刻,特短蔓,一般长50~80cm,最长120cm,终生不用翻秧。
结薯特早,多而匀,产量:春薯一般75t/hm2,最高105t/hm2;夏薯52.5t/hm2,最高75t/hm2。
在同一地块1年可种2季,春薯地膜覆盖80~90d,产量45t/hm2左右,可供市场淡季,效益很高。
种植密度:春薯6.0万株/hm2,夏薯7.5万株/hm2。
②北京红: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选育。
2000年引入瓦房店市。
叶、叶脉绿色,皮紫白瓤,薯形纺锤形,结薯集中整齐,蔓长1.7m左右,一般产量52.5t/hm2左右。
该品种适应性广,抗病性强,耐贮藏,适宜在山区丘陵平原地种植。
③烟薯16:由山东省烟台市农科院选育。
2001年引入瓦房店市。
叶、叶脉均为绿色,叶尖心脏形,蔓绿色,短
蔓,分枝较多,蔓粗中等,薯块下膨纺锤形,红皮浅黄肉。
该品种淀粉含量高,食味好,结薯集中,薯块大而整齐,抗病性较强,且耐贮藏性好。
4培育壮苗
4.1育苗时间
种薯上床需≥10℃的有效积温110℃,即苗龄30~35d。
因此,种薯一般在3月末开始育苗。
4.2催芽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浸种消毒后,再用32℃高温催芽,以利多出苗。
4.3苗床温度管理
坚持“前高、中平、后低”的原则,即上床前3~5d,苗床浇足水,床上温度控制在32~33℃左右,6~20d土温控制在20~25℃,20d后温度控制在15~20℃,并适当控制浇水。
4.4壮苗标准
节短,茎粗,苗长25cm,保证有5节,百株苗重不少于500g。
5适时早栽
5月初开始栽植,5月30日栽完,适时移栽期为5月10~20日。
先栽背风向阳地块,薄地宜密,肥地宜稀。
一般株行距以85~90cm ×20cm为宜,栽植4.95~6.00万株/hm2。
栽植前,种苗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蘸根部消毒以防病害。
栽植时,甘薯苗一定斜卧栽,有2~3节在土中,土中每一节都能发根形成根系及分化块根,以促进根系发达,增加地下块根分化数量,控制食用品种特大块根形成,提高商品性,增加产值。
6加强田间管理
栽后1周及时查田补苗,做到苗齐苗壮。
早铲早趟做到二铲二趟,达到松土保墒。
秧苗伸蔓达33.3cm,结束趟地改翻蔓为提蔓,甘薯
茎蔓不易翻动,尤其生长中后期更需注意,对平肥地生长中期可提蔓1~2次。
生长中后期出现杂草要及时人工拔除。
化控防徒长,甘薯丰产长相为苗期健壮,中期生长旺盛,但茎蔓封行不易过早,以防后期早衰。
对旺长的田块可在7月20日左右,喷施多效唑150倍液,控制旺长。
中、上等肥力地块一般用多效唑化控4~5次,肥力较差的地块化控2~3次。
8月20日至9月10日可连续喷施磷酸二氢钾300倍液。
7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有甘薯茎线虫病、甘薯黑斑病、甘薯软腐病、甘薯小象甲、小地老虎、蛴螬等,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有效控制田间病虫害发生。
8适时收获
准备贮藏的甘薯应在10月1~5日收完,待干后进行窖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