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国针刀在疼痛类疾病临床运用
- 格式:ppt
- 大小:3.29 MB
- 文档页数:80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年第18卷第63期 169·中医中药·0引言跟痛症作为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慢性劳损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足跟部疼痛,而中老年人则是跟痛症的主要发病人群[1]。
跟痛症主要是因为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反复摩擦和挤压足跟部而导致其劳损,同时年老引起局部退化而最终发病,发病后患者常常发生足跟部肿胀、疼痛。
现阶段临床中在对跟痛症患者进行治疗时,常用的方法主要为中药熏洗和内服、局部注射等,但是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疾病复发率较高[2]。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针刀配合中药治疗跟痛症的临床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所选100例跟痛症患者均为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所收治。
纳入标准:满足跟痛症的相关诊断标准[3],签署知情同意书,能坚持完成治疗。
排除标准:过敏体质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伴骨肿瘤、骨髓炎患者;伴精神病患者、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
随机将1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为50例。
对照组中,27例男性,23例女性;患者年龄为42~73岁,平均年龄为(52.6±2.3)岁;病程为1~18月,平均为(6.2±0.8)月。
实验组中,28例男性,22例女性;患者年龄为43~74岁,平均年龄为(53.3±1.8)岁;病程为1~20月,平均为(6.8±1.1)月。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选择中药熏洗治疗,实验组选择针刀配合中药熏洗治疗。
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
①针刀治疗:选择汉章针刀4号,其规格为1mm×50mm;结合X线片检查,于患者压痛最显著处选择紫药水标记。
协助患者俯卧在治疗床上,患足应伸出床头,选择碘伏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将无菌孔巾铺好,选择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痛点注射。
刀口与足长轴平行,刀体与足远端皮面呈60°,快速刺入皮肤、皮下组织,达到跟骨面,切开1~2刀,纵行疏通、横行剥离。
“痛点,骨面”,解开腰痛密码的一把钥匙“痛点,骨面”,这是针刀的提法,似乎很俗,我6年前学针刀时老师就这么讲,当时临床经验也不多,没往心里去,可经过几年的临床,经过几年对腰腿痛机制的重新认识,接触了针刀,银质针,拨针,钩针,肌肉短缩疗法,套管针,浮针等等,以及龙氏、冯氏、沈氏等各色正骨手法和康复的SET疗法,兜了一个大圈子,临床上经历了很多成功与失败的病例,似乎自己有了一些感悟,好像找到了一些规律,要解决腰痛,“痛点,骨面”,还是关键,一大半的病人,能用这把钥匙去开锁,而前几年很热门的筋膜学说,个人体会,只能作为“痛点,骨面”,的补充。
其实,很多疗法,都有其相通之处。
针刀和银质针是近几年治疗腰痛的最热门手段,共同点在哪?痛点,骨面。
不信大家回去看宣老的书,看朱汉章老师的书,看陈贵斌老师的文章,是不是这样。
加拿大颜质灿老师的肌肉短缩疗法,用的虽是普通针,也要求针到骨面,虽然宣老的银质针和针刀几乎势不两立,上述几个专家也完全不可能互相抄袭,对疼痛机制的解释也各有千秋,但在这一点上还是殊途同归的,不知对大家有没有启发。
反过来讲,前几年很热门的筋膜学说对我影响也很大,我做过拨针,也试过针刀斜切筋膜法,试过粗针斜刺法,有的病人也有效,但多半是短期效果,长期效果还是要比“痛点,骨面”的效果差。
当然,我自己也可能是功夫不到家。
为什么这样?还是一个治疗腰痛的理念问题。
脊柱的肌肉分运动肌和稳定肌,一般常见的大肌肉,如斜方肌、背阔肌、骶棘肌、臀大肌、腰大肌等均属运动肌,传统临床上对此类肌肉损伤很重视,而在事实上,引起腰痛最常见的原因却是脊柱稳定肌出了问题,多裂肌,回旋肌,半棘肌等等,这种肌肉很小,但位置很深,在脊柱里两旁,有时触诊不容易触及,压痛点也很难找,而只有深刺到骨面,才能治疗这些肌肉(针具我倒觉得无所谓,普通针效果也很好)。
以上这段话不是我个人的认识,国外康复界流行的SET疗法就是以此为理论基础(当然,SET不以针刺为治疗手段),国内冯天有的高足赵平教授也是这个观点,宣老的书上对此也有相似的论述。
针刀治疗跟痛症35例疗效观察朱镜;陈华;彭雷;王国华【摘要】目的:探讨针刀治疗跟痛症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将67例跟痛症患者(左足29例,右足36例,双侧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采用针刀治疗,7 d 1次,3次为1个疗程,1~2个疗程.对照组34例,采用电针联合特定电磁波谱治疗,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疗效结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及4个月后的VAS值分别为(1.06±1.27)分和(1.03±1.26)分,低于治疗前的(6.39±0.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则分别为(3.94±1.37)分和(3.94±1.28)分,低于治疗前的(6.71±0.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VAS值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针刀治疗跟痛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电针联合特定电磁波谱治疗.【期刊名称】《上海医药》【年(卷),期】2016(037)006【总页数】2页(P30-31)【关键词】跟痛症;针刀疗法;电针疗法;特定电磁波谱【作者】朱镜;陈华;彭雷;王国华【作者单位】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1718;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1718;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1718;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17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2;R274.9跟痛症是由多种慢性疾患所致的跟骨疼痛,临床表现主要为足跟蹠面疼痛、肿胀和压痛,走路时加重。
本病多发生于中年以后的肥胖者,一侧或两则同时发病,大多数为慢性起病。
本研究采用针刀治疗跟痛症,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1.1 对象选择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 年3月至2015年10月门诊跟痛症患者67例,左足29例,右足36例,双侧5例。
李瑞国:针刀医学阴阳观是指导针刀医学临床的金钥匙李瑞国李瑞国,副主任医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河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针刀医学教研室主任,针灸临床教研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针刀医师协会华中分会副会长。
针刀医学阴阳观针刀医学是将东方医学的基本理论和西方医学的基本理论融为一体,并再创造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医学理论体系。
针刀医学来源于中医学,通过吸收和应用了现代科学的优秀成果并加以再创造,而形成了中医现代化理论体系。
这些年来,广大医学界都深刻的认识到中医学要走向世界主流医学就必须走向中医现代化,但是中医现代化之路十分艰难和坎坷,老一代专家在这方面曾做过大量工作,针刀医学先驱们沿着老一辈专家的路努力探索中医现代化的瓶颈问题,试图对中医现代化作出一些贡献。
以朱汉章为首的针刀医学工作者,从中医平衡理论入手,对中医的现代化进行了探索。
中医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也就是说阴阳平衡是治疗各种疾病的目标,但是,这是一个宏观的抽象的,对治疗疾病目标的最高概括。
如何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西医知识破译中医学这一个治疗宗旨,使之具有现代科学内涵,是摆在医学界面前的一道有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针刀医学为此做出了努力。
阴阳学说是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更贯串于针刀医学理论体系的始终。
不仅可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更指导着临床诊断和治疗。
其实针刀医学无处不渗透着这种观点,首先器械设计上就体现这一点,若针为阳,则刀为阴,针刀互根,针中求刀,刀中求针,刺入中求切割,切割中求刺入,实现了阴阳的完美的结合,在矛盾中求得统一。
临床操作要仔细深入体会才能领悟其中之奥妙。
综上所述,不管是从阴阳学说来看针刀医学,还是从针刀医学来理解阴阳学说,针刀医学与阴阳学说都密不可分。
我们可暂且称其为针刀医学阴阳观。
阴阳理论在针刀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中的意义
李瑞国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13(011)001
【摘要】“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日阴阳而已。
故证有阴阳,脉有阴阳,药有阴阳…设能明彻阴阳,则医理虽玄,思过半焉”《景岳全书.传忠录》,可见在临床中,首先要分清阴阳,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质,做到执简驭繁。
【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李瑞国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疼痛科,郑州,45005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小针刀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观察
2.小针刀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初步体会
3.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及白细胞介素-6在
针刀治疗前后表达水平的变化4.小针刀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应用5.针刀治
疗慢性软组织损伤大鼠模型的作用机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刀法治疗跟痛症22例临床分析
李子金;李国泰;赵雄;张继源;杨利勇
【期刊名称】《实用骨科杂志》
【年(卷),期】2002(008)002
【摘要】目的:探讨跟痛症发病机理及针刀法治疗疗效.方法:用针刀在跟骨刺基底部,将跖长韧带自附着处切断,并于足弓处切断跖腱膜.结果:22例经针刀法治疗一次后跟痛症状消失,随访半至一年,总有效率95.46%.结论:跟骨刺不是引起跟痛症的主要原因,而是由于附着于跟骨结节上的跖长韧带及跖腱膜的反复受伤,造成粘连、水肿、筋膜挛缩及无菌性炎症所致.经针刀彻底切断、松解跖长韧带及跖腱膜,可消除跟痛症.
【总页数】2页(P96-97)
【作者】李子金;李国泰;赵雄;张继源;杨利勇
【作者单位】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大理,671000;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大理,671000;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大理,671000;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大理,671000;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大理,6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8
【相关文献】
1.九宫针刀法治疗腰痛40例 [J], 张俊;柴琳;郭英;王花蕾
2.朱氏正骨手法结合朱氏五点针刀法治疗膝骨关节炎110例 [J], 朱少可
3.兴化针刀法配合金天格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疼痛45例 [J], 谢建荣;林彬;赖华祯;王玉祥;王晓迪;温弘成;谢晓焜;刘云滨
4.针刺法联合远景针刀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研究 [J], 靳康;陆丹丹;朱秀玲;陈梁
5.整体分层针刀法结合推拿治疗KOA轻度内翻畸形的临床研究 [J], 马铭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三十三)杨氏3A+疗法“冈五针”为主埋线针刀治疗肩周炎于灵芝;杨才德;宋建成;田瑞瑞;常建全;马重兵;侯玉玲;李登科;包金莲【摘要】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多采用推拿、针灸、理疗、封闭等方法治疗,效果不一.笔者运用“冈五针+喙一针+峰一针”埋线针刀治疗肩周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介绍了具体定点、操作方法及操作技巧.【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6(014)016【总页数】3页(P109-111)【关键词】杨氏3A+疗法;“冈五针”;埋线针刀;肩周炎;痹证【作者】于灵芝;杨才德;宋建成;田瑞瑞;常建全;马重兵;侯玉玲;李登科;包金莲【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中西医结合科,兰州 73002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中西医结合科,兰州 73002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中西医结合科,兰州 73002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中西医结合科,兰州 73002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中西医结合科,兰州 73002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中西医结合科,兰州 73002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中西医结合科,兰州 73002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中西医结合科,兰州 73002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中西医结合科,兰州 730020【正文语种】中文(上接第15期)“冈五针”是杨才德副主任医师运用埋线针刀[1-2]治疗肩周炎的经验之作,“冈五针”充分结合肩背部骨骼、肌肉、韧带等生理和病理特点,从中医针灸学、西医解剖学、针刀医学、埋线疗法等各方面综合提炼,专门针对肩周炎而设计的套餐,“冈五针”也是“杨氏3A+颈肩腰腿痛特色疗法”的核心内容之一。
肩周炎是肩周肌、肌腱、滑囊及关节囊的慢性损伤性炎症,因关节内、外粘连以活动时疼痛、功能受限为其临床特点,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软组织退行性变,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是基本因素,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致力伤是主要的激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