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护理查房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6
心衰护理查房护长总结
心衰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护理。
以下是心衰护理查房护长总结:
一、病情评估
1.心衰患者一般需要进行心肺听诊、末梢血管触摸或脉搏波变异性测量等病情评估。
2.在病情评估中,需要了解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困难程度等指标,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二、药物治疗
1.心衰的药物治疗是长期的过程,需要护理人员专门负责协助患者进行用药。
2.药物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病情、控制症状、防止心衰加重。
3.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
三、饮食护理
1.心衰患者的饮食需求应以低盐、低脂为主。
2.需要鼓励患者增加摄入蛋白质和维生素,但减少摄入糖类和饮料等刺激性物质。
3.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制定适宜的饮食计划,并进行定期的饮食监测和评价。
四、康复护理
1.心衰康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身体锻炼和心理支持。
2.护理人员应当与医生共同协作,制定心衰康复计划,详细记录患者的身体情况和运动量。
3.康复过程中需要尤其注意患者的心率和呼吸功能,及时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长。
以上就是本次心衰护理查房的护长总结,希望对护理人员能够有所帮助。
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查房汇报人:日期:•查房准备•查房流程•患者病情评估目录•护理措施•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护理经验和建议01查房准备明确查房的目的和重点内容,如评估患者的病情、了解护理措施及效果等。
根据查房目的制定详细的计划,包括查房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及分工等。
确定查房目的和计划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病史、检查结果、诊断、治疗及护理记录等。
准备相关设备,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等基本的测量仪器以及急救药品等。
准备相关资料和设备提前通知参与查房的相关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师等,确保他们了解查房计划并做好准备。
确保参与查房的人员具有相应的资质和经验,能够为患者提供专业的评估和治疗建议。
通知相关人员参加查房02查房流程介绍查房目的和计划明确查房的目的和计划,确保查房过程的顺利进行。
向医生和护士介绍查房的目的和计划,确保所有参与者了解查房内容和流程。
听取医生关于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的汇报。
听取护士关于患者护理情况和建议的汇报。
对医生和护士的汇报进行总结和评价,以确保对患者情况的全面了解。
听取医生和护士的汇报观察患者病情和护理情况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观察护士的护理操作和患者与护士的互动情况。
检查患者的皮肤、口腔和呼吸道等部位,评估患者的舒适度和卫生状况。
对观察到的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以便提供更好的护理建议。
进行护理操作演示和讲解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演示,如口腔护理、呼吸道清洁等。
向护士和患者演示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巧,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对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讲解,以避免错误操作带来的风险。
总结查房情况和反馈问题与医生和护士讨论解决方案,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对查房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以便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
对查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馈。
03患者病情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了解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病史、病程及既往治疗情况。
询问患者是否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询问患者的症状表现,如呼吸困难、乏力、头晕等。
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查房xx年xx月xx日•概述•临床表现与评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护理目•特殊人群护理•出院指导与随访录01概述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一种心脏泵血功能降低或丧失,导致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病理状态。
定义根据起病急缓和病程长短,心力衰竭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根据左、右心室的病变部位和性质,心力衰竭可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
分类定义与分类流行病学心力衰竭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以老年人发病率最高。
全球心力衰竭患病率约为1~2%,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临床特点心力衰竭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咯血、乏力、少尿、肾功能损害等表现,以及体重增加、水肿、肝大等体征。
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病因心力衰竭的病因包括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基因突变等。
病理生理机制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包括神经-体液调节机制、心室重塑机制和细胞凋亡与坏死机制等。
病因与病理生理机制02临床表现与评估症状与体征心力衰竭患者可出现活动耐力下降,如轻微活动后即感胸闷、气促等。
活动耐力下降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水肿乏力与头晕患者在夜间睡眠状态下可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表现为气促、咳嗽、咳泡沫痰等。
心力衰竭患者可出现水肿,表现为足部、小腿部等低垂部位的水肿,严重者可波及全身。
心力衰竭患者可出现乏力、头晕等神经系统症状。
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评估左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判断左心衰竭的程度。
左心功能评估通过放射性核素心脏显像等检查,评估右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判断右心衰竭的程度。
右心功能评估心功能评估病程分期与评估心力衰竭患者处于急性期时病情危急,需要紧急处理,如改善呼吸困难、控制心衰等。
急性期心力衰竭患者处于慢性期时病情相对稳定,但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如调整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等。
慢性期心力衰竭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进入康复期,需要逐渐增加活动量,提高生活质量。
心衰病人护理查房护士长: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讨论得就是心衰病人护理该注意得相关问题,借此机会大家学习一下心力衰竭得概念、临床表现等相关知识,从而对该疾病进行有效地护理。
下面先请责任护士xx汇报简要病史。
xx:病人得简要病史如下:患者,xxx,女,74岁,住院号:201202918,以“劳力性胸闷气短两年,加重1月”之主诉于4月19日入院,精神差,脉律不齐,可扪及早搏,双下肢重度水肿,会阴明显肿胀,口唇中度发绀,口腔黏膜无出血、溃疡。
双肺呼吸动度一致,语颤正常,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粗。
四肢活动自如无畸形,肌张力正常,肌力v级。
神经系统: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心电图:频发室性早搏。
心电图:ST-T异常。
心脏彩超:符合缺血性心肌病超声改变。
肝、肾功检查正常入院诊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心律失常偶发室性早搏心功能Ⅳj级客观评定D治疗:抗血小板凝集、调脂、扩冠、营养心肌、抑制心室重构、预防感染对症治疗。
病危,Ⅰ级护理。
给予留置导尿。
治疗后情况现患者神志清,精神差,双下肢水肿已明显消退,主诉活动后略感胸闷气短,食纳好,尿管已拔出,排尿正常,大便通畅xx:根据病人情况给予得护理措施:1、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保持空气新鲜及适宜得温度、湿度,以利病人休息。
2、绝对卧床休息,衣裤鞋袜松软舒适,经常变换体位,保护好水肿部位皮肤。
3、保持床单位整洁、无碎屑、皮肤清洁、干燥,防止褥疮发生。
4、输液速度不可过快(20—40滴∕分),不可过多,防止发生急性肺水肿。
5、硝普钠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监测血压。
速度开始控制在每分钟5-6滴,5分钟后无不适可增加到每分钟8滴。
药物加入后液体有效时间为8小时。
6、呼吸困难时,给半卧位、低流量吸氧(2-3L∕min)。
7、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作好记录。
8、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9、定时夹闭尿管,每两小时开放一次尿管、注意观察尿量。
护士长:责任护士病例汇报得很详细、很全面,也制定出了主要得护理措施。
下面请护士xxx讲解心衰得基本概念、发病因素。
xxx:1、概念:心力衰竭:就是由于心脏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损害心室充盈与射血能力而引起得一组临床综合症。
2、病因:㈠基本病因: (1)原发性心肌损害(2)心脏负荷过重。
㈡、诱因: (1)感染(2)心律失常(3)生理或心理压力过大(4)妊娠与分娩(5)血容量增加(6)其她护士长:回答得很准确,心衰得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接下来张娟讲解一下心衰得临床表现:心衰按发生得部位可分为左心衰、右心衰与全心衰竭。
临床表现:1、左心衰以肺淤血与心排血量降低表现为主。
(1)症状:①呼吸困难②咳嗽、咳痰与咯血③、疲倦、乏力、头晕、心悸④、少尿及肾损害症状(2)体征:①、肺部湿性啰音②、心脏体征2、右心衰以体静脉瘀血表现为主(1)症状:①、消化道症状②、劳力性呼吸困难(2)体征:①、水肿②颈静脉征③肝脏体征④心脏体征3、全心衰竭继发于左心衰竭而形成得右心衰竭,当右心衰竭出现后,右心排血量减少,因此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肺淤血症状反而有所减轻。
扩张型心肌病等表现为左、右心室同时衰竭者,肺淤血征往往很不严重,左心衰得表现主要为心排血量减少得相关症状与体征。
护士长:要了解心衰得临床表现必须知道人体得血液循环,下面我们来温习一下人体得血液循环:人体血液循环分为两条路径:从“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得循环路线称为体循环,在全身毛细血管处由于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动脉血变成静脉血;从“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得循环路线称为肺循环,在肺毛细血管处经过气体交换,氧气由肺泡扩散进入毛细血管血液中,静脉血又变成动脉血。
心衰病人来院后常规要进行心电监测,请主管护师xxx谈心电监护得观察要点。
xxx:心电图反映得就是心肌细胞电活动得变化,通过心电监测,可以观察心律及心率得动态变化,了解心电图得波形变化,及时发现与诊断各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指导临床用药,应用心电监护仪极大地提高了病人得抢救成功率 ,比如当心电图波形出现连续3个室性早搏时即需要抢救,室性早搏得波形一般表现为QRS宽大畸形,主波与P波方向相反。
护士长:如何观察病情也极为重要,下面xx谈一下病情观察要点。
xx:病情观察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注意观察患者得水肿消长情况2、密切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及颈静脉怒张3、观察病人尿量变化以及尿液有无浑浊4、观察病人心率、心律、心电图变化5、应用硝普钠时密切监测病人血压变化护士长:在临床工作中应该将这些知识切实运用到其中,接下来xxx谈如何给患者做健康指导。
xxx:心衰病人得健康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点:1、心理护理:必须做好患者得心理护理、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安慰、鼓励患者。
2、饮食护理:饮食宜低盐、清淡、易消化、富营养,每餐不宜过饱、多食蔬菜水果,防止便秘。
3、保持大便通畅,排便不可用力,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缓泻剂4、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得形成:嘱患者避免双下肢下垂过久护士长:今天得查房很成功,大家从疾病得发生得机理、原因、护理中得注意事项、健康教育等各方面做了阐述。
通过这次护理查房。
大家对心力衰竭得相关知识了解得很详细,在今后得工作中遇到类似得病人能更好得更全面得更细致得护理病人。
胸痹得护理查房查房时间:2017年3月9日主持人:张玉荣责任护士:xxx 参加人员: 查房内容:胸痹得护理查房地点: 内一科记录人: xxx 病例资料:科别:干部病区住院号:00303845 床号:+29 姓名:王振华性别:男年龄:82岁诊断:中医诊断: 胸痛(痰瘀阻络症) 西医诊断:胸闷查因(冠心病?) 简要病史:患者述10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闷,偶感胸痛、心肌,气短,伴汗出,多在生气时及饥饿时发作,每次持续数小时不等,服用“稳心颗粒”及休息后症状缓解,现为求中西医系统治疗,遂到我院门诊就诊,拟“胸闷查因”收住我科,入院症见:胸闷,偶感胸痛、心肌,气短,伴汗出,每次持续数小时不等,偶有头晕,嗳气,双足底麻木,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无肩背放射痛,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无头晕视朦,纳可,夜寐欠佳,夜尿频,每次量多,大便干结、难解。
护理查体:腹部外形正常,脐部正常,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动,全腹未触及包块。
入院时生命体征:T 36、2 ℃ , P 74次/分 ,R 21次/分 ,BP 124 /76 mmHg,体重74kg。
中医辨证:四诊合参,本病当属“胸痹”得范畴,缘由患者年老体弱,脏腑功能减退,脾胃虚弱,水湿运化失施,聚湿生痰,痰为阴邪,重浊枯滞,阻于心脉,胸阻失展,气机不畅,故发生胸闷痛,久痛入络,久病必淤,痰瘀互结阻于心脉,脉络不通,不通则痛,发为本病。
本病位于心胸,病性属虚实夹杂,证属“痰瘀阻络证”。
辅助检查:心脏彩超: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增厚。
颈部血管彩超:双侧颈总动脉、颅外段颈内动脉及左侧椎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
心电图:窦性心律,房性早搏,偶发室性早搏。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8、8%。
尿常规:尿糖4+。
治疗原则:1、遵医嘱予二级护理,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
2、西医治疗:口服予阿托伐她调节血脂、稳定斑块,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扩冠,曲美她嗪胶囊改善心肌缺血,阿卡波糖片及赖脯胰岛素注射液控制血糖,雷贝拉挫肠溶片抑酸护胃。
静脉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稳定心肌细胞能量代谢。
3、中医治疗予稳心颗粒养心复脉,丹红注射液静滴活血化瘀。
二、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⒈胸闷、胸痛: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⒉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感染得危险,低血糖反应,猝死。
⒊焦虑、恐惧:与担心疾病得愈后有关。
⒋ 睡眠形态紊乱:与疾病引起得不适有关。
5、舒适得改变:双足底麻木疼痛有关 6、便秘:与患者年老体弱有关。
7、眩晕:与低血糖反应有关。
8、营养失调:与体内胰岛素不足,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或控制饮食不当有关。
9、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相关知识。
三、护理措施:⒈ 疼痛:(1)疼痛难以缓解时可遵医嘱可给予止痛药物。
(2)密切观察患者胸痛得部位、性质及患者心率、血压等。
(3)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如发现异常波型时,要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采取有效措施分散病人得注意力,使其放松,如与她人交谈、听音乐、瞧电视等。
(5)为病人创造良好得休息环境,保证病人得充足得休息与睡眠。
⒉预防并发症:(1)酮症酸中毒得护理:护士应准确执行医嘱,以确保液体与胰岛素得输入。
应密切观察病人得意识状况,每l~2h留取标本送检尿糖、尿酮体及血糖、血酮体等。
(2)预防感染: 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进行皮下注射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伤口感染。
预方糖尿病足得关键就是防止皮肤损伤与感染。
(3)消除引起猝死得危险因素:评估引起心律失常得原因,如有无冠心病,心衰,有无电解质紊乱与低氧血症等。
严密监测心率、心电图、生命体征血氧饱与度变化,如有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⒊ 心理护理:(1)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得知识及治疗护,使其心里有数,解除焦虑,积极配合。
(2)多巡视、勤观察,细心准确了解病情。
给予安慰、体贴与关怀,给予耐心得疏导解释工作等,使其感到有依靠,有治疗得信心。
(3)做好家属、探视人员得工作,注意谈话内容,避免对患者不良得心理刺激。
4、睡眠护理;(1)安排有助于睡眠与休息得环境,如:保持睡眠环境安静,避免大声喧哗。
在病人睡眠时间关闭门窗、拉上窗帘,夜间睡眠时使用壁灯。
保持病室内温度舒适,盖被适宜。
尽量满足病人以前得入睡习惯与入睡方式。
建立与以前相类似得比较规律得活动与休息时间表。
有计划地安排好护理活动,尽量减少对病人睡眠得干扰。
(2)提供促进睡眠得措施,如:睡前减少活动量,避免喝咖啡或浓茶水。
睡前热水泡脚或洗热水澡,可以做背部按摩。
给以止痛措施与舒适得体位。
听轻柔得音乐,或提供娱乐性得读物。
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缓慢得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疗法等。
限制晚饭得饮水量,睡前排尿,必要时,入睡前把便器放在床旁。
5、足部护理:(1)注意保护足部,鞋袜不宜过紧,保持趾间干燥、清洁。
经常检查有无外伤、鸡眼、水泡、趾甲异常等,并及时处理。
剪趾甲时注意剪平,不要修剪过短。
应禁烟限酒,进行适当得体育锻炼。
(2)定期检查足部皮肤,以早期发现病变。
促进足部血液循环,以温水浸泡双脚,时间不可过长(5分钟左右),冬季应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冷空气中。
以润滑剂按摩足部。
避免穿拖鞋、凉鞋、赤脚走路,禁用暖水袋,以免因感觉迟钝而造成踢伤、烫伤。
6、缓解便秘:(1)评估病人排便情况,如:次数、性状、排便难易程度、心理顾虑等。
(2)心理疏导,解除思想负担。
向病人解释排便对控制病情得重要意义,养成每天按时排便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