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程和胎盘脐带的解剖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407.50 KB
- 文档页数:9
脐带能量多普勒显示:胎儿腹腔内脐带血流与胎盘连接。
胎儿脐带血流。
胎儿脐带血流:彩色多普勒显示胎儿腹腔内脐带血流。
CDFI动态显示:脐带内动静脉血流脐带的横断上可见到三个回声增强光环,其中一个大的为脐静脉,两个小的为脐动脉,长轴上CDFI显示绳状结构。
频谱多普勒显示脐动脉高速低阻型血流频谱。
图示:胎儿颈部两侧可见一“U”字形的凹陷,内可见短的光带为脐血管的断面。
诊断:脐带绕颈图示:胎儿颈部两侧可见一“U”字形的凹陷,内可见短的光带为脐血管的断面。
CDFI示脐带内彩色血流。
诊断:脐带绕颈。
胎盘和脐带:彩色多普勒显示三支脐血管胎盘一、组织病理胎盘(placenta)是胎儿与母体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由羊膜(amniotic membrane)、叶状绒毛膜(chorion frondosum)和底蜕膜构成。
足月分娩的胎盘近圆形,直径16~20cm、厚1~4cm,重约500g。
叶状绒毛膜构成胎盘的主要部分,即胎儿部分。
绒毛发育形成胎儿叶、胎儿小叶。
每个胎盘约有60~80个胎儿叶,200个胎儿小叶,超声检查不能分辨出胎儿叶和胎儿小叶。
底蜕膜构成胎盘的母体部分,底蜕膜表面覆盖一层固定绒毛的滋养层细胞,与底蜕膜共同形成蜕膜板,此板向绒毛膜方向伸出一些蜕膜间隔,将胎盘母体面分成可见的20个左右母体叶,妊娠后期间隔内有纤维素、钙质沉着,胎盘有梗死灶。
二、超声表现妊娠12周后超声检查可见清晰的胎盘轮廓。
胎盘在子宫壁内呈扁圆形盘状物,内为较均匀低回声。
正常胎盘可附着于子宫前壁、后壁、侧壁或宫底部ρ28孕周后,胎盘的正常厚度为2~4cm。
胎盘的定位对临床进行手术、羊水穿刺有指示作用,并可判断有无前置胎盘。
胎盘切面可分为三个部分:胎盘切面的第一个部分:胎盘胎儿面:又称绒毛膜板,在羊水衬托下呈光亮的带。
绒毛板下可见无回声区,为脐带进人胎盘的分支,范围大时为绒毛间隔内的血池,呈云雾状低回声,动态扫查过程可见沸水状滚动,见图4-2-20。
胎膜、脐带和胎盘胎膜和胎盘: 对胚体起保护、营养、呼吸和排泄作用的附属结构,即胎膜和胎盘。
丛密绒毛膜与子宫基蜕膜相结合构成胎盘。
胎膜、胎盘与子宫蜕膜总称衣胞,在胎儿娩出后,衣胞也随即排出。
一、胎膜(fetal membrane):包括羊膜、绒毛膜、卵黄囊、尿囊和脐带。
其中卵黄囊和尿囊属退化器官。
(一)卵黄囊(yolk sac):1.位置:卵黄囊是连于原始消化管腹侧的一个囊状结构。
2.组成:胚外内胚层与胚外中胚层.3.演化: 人卵黄囊不发达,内没有卵黄。
卵黄囊被包入脐带后,与原始消化管相连部称卵黄蒂,卵黄蒂第6周闭锁,卵黄囊逐渐退化。
4.存在意义:●人体造血干细胞的发源地:造血干细胞来源于卵黄囊壁上的胚外中胚层形成的血岛。
●人类原始生殖细胞:来源于卵黄囊尾侧的胚外内胚层,原始生殖细胞迁移到生殖嵴,分化为生殖细胞,并诱导生殖腺形成。
(二)尿囊(allantois)1.形成:胚胎发育第3周,从卵黄囊尾侧向体蒂内伸出的一个指状盲囊为尿囊。
2.演化:人胚尿囊很不发达,仅存4周即退化.尿囊闭锁后形成膀胱至脐的脐正中韧带。
┌─两条尿囊动脉形成→两条脐动脉3.存在意义┤└─两条尿囊动静脉形成→一条脐静脉第三周胚体在演化中(三)羊膜(amnion):1.特点:是一层半透膜的薄膜,坚韧,无血管。
┌─羊膜上皮:单层扁平上皮2.组成┤└─胚外中胚层3.意义:(1)参与形成原始脐带:由于胚体长大、羊膜腔扩大和胚体凸入羊膜腔内,羊膜在胚体的腹侧包裹卵黄囊、体蒂及尿囊而形成.┌─外包:羊膜原始脐带组成┤┌─卵黄囊└─内:┤体蒂└─尿囊羊膜特点羊膜形成及意义(2) 由羊膜上皮产生羊水: 羊膜腔内充满羊水,胚胎在羊水中生长发育。
●羊水特点:呈弱碱性,微黄,含有脱落的上皮细胞和胎儿的代谢产物,不断更新。
●羊水量:正常足月胎儿分娩时约1000~1500ml┌─羊水过少: 羊水少于500ml┤└─羊水过多:羊水多于2000ml羊水过少或过多均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孕妇分娩产程图解孕妇自然分娩产程图解孕妇自然分娩产程图解(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孕妇分娩全过程是从规律宫缩开始至胎儿胎盘娩出为止,临床上一般分为三个产程:第一产程(宫颈扩张期)指宫缩30秒左右,间歇5~6分钟开始,到子宫颈口开全。
初产妇宫颈较紧,扩张较慢,约12小时。
产程开始时宫缩弱,间歇时间长,随产程进展,持续时间渐长,约60秒,间歇时间缩短,2~3分钟,强度不断增加。
当宫口开全时,间歇期仅一分钟,持续一分钟以上。
宫口开到3 cm以前,宫颈扩张速度较慢,平均2~3小时开大1cm,称作潜伏期;约需8小时,宫缩强度较弱,疼痛相对以后要轻,但也有一些产妇在此期间也反映有较强的疼痛。
3cm以后宫缩逐渐加强,进入活跃期,宫口扩张速度显着加强,约需4小时至开全,3~4cm约需1.5~2小时,4~9cm需2小时,最后是减缓阶段9~10cm 需30分钟,进入第二产程。
孕妇自然分娩产程图解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指从子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
初产妇约需1~2小时,经产妇较快,但也有长达1小时者。
为达到经阴道自然分娩,胎头在下降过程中必须不断适应产道径线的变化,为达到这一目的,儿头位置按以下顺序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俯曲、内旋转(胎头旋转90°,枕骨朝前)、仰伸、复位及外旋转。
这些过程主要发生在第一产程末和第二产程。
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指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
约需5~15分钟。
总结:我们把分娩的全过程,全为三个时期,也就是三个产程。
第一产程(第一期):是从子宫出现规律性的收缩开始,直到子宫口完全开大为止,子宫收缩时产妇感到子宫发硬,小腹或腰部疼痛,伴有下坠感。
产程开始每隔10分钟左右宫缩1次,持续时间很短,逐渐宫缩越来越频繁,大约每间隔2--3分钟1次,每次持续1分钟左右,宫缩力量也加强,子宫口随之逐渐开大,直到扩展到10厘米宽,就叫子宫口开全,这时第一产程结束。
第二产程(第二期):胎儿随着强而频的宫缩逐渐下降,当胎先露部下降到骨盆底部压迫直肠时,产妇便不由自主地随着宫缩向下用力,约经1--2小时,胎儿也就顺着产道,从完全开大的子宫口娩出了,从而结束了第二产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