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格式:pdf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26
专题04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判断题1. (2022·01浙江高考真题)国家推动基层医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契合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2.(2021·浙江高考真题)经济过热时,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有助于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
(_______)3.(2021·浙江高考真题)总体而言,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
4.(2020·浙江高考真题)要解决我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须优先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______)5.(2018·浙江高考真题)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二、单选题6. (2022·06浙江高考真题)近年来,我国加快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建设,大幅降低国际贸易专业化门槛,积极扩大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口,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
这些举措()①有助于稳定对外贸易②有助于构建新发展格局③旨在扩大国内消费④旨在扩大对外投资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7.(2022·06浙江高考真题)疫情发生以来,面对上亿市场主体、数亿人就业创业,我国政府向企业实施了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其目的在于()①提高企业经济效益②直接纾解企业困难③优化经济结构④“放水养鱼”,涵养税源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8. (2022·01浙江高考真题)2021年“双十一”前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下发《关于规范“双十一”网络促销经营活动的工作提示》。
其中,“把好平台准入关”“禁止先提价后打折”的规定()A. 旨在规范网购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B. 有助于完善市场准人机制,提升消费者维权能力C. 是用行政手段克服市场调节的自发性D. 是用法律手段引导市场主体有序竞争9.(2022·01浙江高考真题)2016~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相关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19.1 20.5 22.1 23.3 24.3煤炭消费链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62.2 60.6 59.0 57.7 56.8新能源汽车保有量(%)91.28 153.40 260.78 380.87 492.02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A. 生态环境逐步好转B. 煤炭消费量下降推动绿色发展C. 绿色发展理念有所体现D. 清洁能源消费推动了创新发展10. (2022·01浙江高考真题)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
2016年海曙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宁波市海曙区统计局2017年2月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行政区划调整之年。
一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环境,全区上下深入推进“四个领跑”战略,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区域调整优化,创新实干、合力攻坚,区域经济实现了平稳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十三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经济总量。
初步统计,201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39.3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9%。
GDP地均集约度为1.75亿元/平方公里,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达到16.66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5082美元),增长5.7%。
2016年,原海曙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95.1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5%。
第二产业增加值109.18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485.99亿元,增长7.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6%和90.4%;三次产业结构为0:18.3:81.7。
GDP地均集约度为20.22亿元/平方公里,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达到20.04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30165美元),增长6.8%。
表1:2016年原海曙地区生产总值分行业情况表财政收支。
原海曙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80.21亿元,同比下降11.9%。
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65亿元,下降20.7%。
税收地均集约度为2.72亿元/平方公里。
完成一般预算支出35.37亿元,下降4.1%。
图1:2011-2016年原海曙财政总收入及增长速度就业和再就业。
全年原海曙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3924人,保持公益性岗位1200个,失业人员再就业7722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585人。
培训城乡劳动者1万人次,其中高技能人才3742人次。
举行“家门口招聘会”82场。
新增区级就业实践基地3家,获评市级实践基地1家,市级示范基地8家。
评定命名12个“海曙区大学生创业园”,新增大学生创业实体1361家,发放自主创业小额担保贷款3960万元,创业带动就业527人。
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315浙江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沈佳涛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地区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已然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如何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本文以浙江省11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集聚特征和演化规律,探究影响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因素并尝试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浙江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一、研究背景当前我国农村的规划建设及发展路径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可遵循,应该因地制宜、区别研究对待。
浙江省地区经济近年一直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浙江省6.23万亿元,全国总量中排名第四,平均城镇化率高达67%。
作为全国经济发展最为迅猛的地区之一,其农村地区是全国农村最有前沿性和代表性的区域,浙江省地区已到了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阶段。
因此,剖析浙江省快速城镇化地区城乡发展的特征和问题,探寻其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方法,对于加快本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当前及以后的城乡规划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均具有借鉴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Isserman(2005)强调在研究和公共政策方面要正确界定农村和城市,以确定政府项目是否惠及农村人口,促进农村地区繁荣。
Yang-Jae(2005)运用因子分析法,选取出25个指标定量评价了城乡融合发展对城市的影响,结论表明城乡融合发展产生了积极效果。
Olfert(2010)认为城乡融合发展需要更有效的农村发展和政策。
Pierantoni(2016)提出了在区域和地方尺度上适当实施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农业实践的战略与行动建议。
Lichter(2017)认为美国大城市和农村社区比以往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三、浙江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指标建立表1 浙江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层核心层指标层变量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产业经济城乡第一产业占GDP 比重之比X 1城乡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之比X 2城乡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之比X 3城乡GDP 增长率之比X 4城乡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比X 5城乡人均实际利用外资额之比X 6生态宜居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之比X 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X 8公路网密度X 9生活污水处理率X 10乡风文明城乡普通中学生均拥有教师之比X 11城乡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之比X 12城乡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之比X 13城乡每万人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之比X 14城乡每万人拥有医生数之比X 15国际互联网用户数X 16政策管理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X 17城乡登记失业率之比X 18城乡财政人均科技支出之比X 19城乡财政人均教育支出之比X 20生活富裕城乡人均GDP 之比X 21城乡职工人均工资之比X 22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X 23城乡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之比X 24城乡居人均民年末储蓄余额之比X 25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之比X 26本文在理解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内涵的前提下,根据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与可获得性的原则建立了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016年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深圳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2017年4月28日2016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和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圳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引领、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绿色低碳发展方向,全力推动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本地生产总值19492.60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9亿元,下降3.7%;第二产业增加值7700.43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11785.88亿元,增长10.4%。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0.1%;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9.5%和60.5%。
人均生产总值167411元,增长3.7%,按2016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5176美元。
图1 2011-2016年本地生产总值在现代产业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8278.31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先进制造业增加值5428.39亿元,增长8.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4762.87亿元,增长9.8%。
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94.81亿元,比上年增长10.0%;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103.05亿元,增长 3.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59.36亿元,增长2.8%;房地产业增加值1866.18亿元,下降0.5%。
四大支柱产业中,金融业增加值2876.89亿元,比上年增长14.6%;物流业增加值1984.50亿元,增长9.4%;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1100.91亿元,增长15.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560.02亿元,增长12.2%。
表1 2016年分区本地生产总值新兴产业增加值合计7847.72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占GDP比重40.3%。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4052.33亿元,比上年增长9.6%;互联网产业增加值767.50亿元,增长15.3%;新材料产业增加值373.40亿元,增长19.6%;生物产业增加值222.36亿元,增长13.4%;新能源产业增加值592.25亿元,增长29.3%;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401.73亿元,增长8.2%。
绍兴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绍兴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绍兴调查队2016年,面对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方针政策,强势推进转型升级,强化创新驱动和为民导向,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发展,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GDP)4710.19亿元,比上年增长5.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9.8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319.1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181.16亿元,分别增长2.1%、4.5%和6.9%。
GDP总量列全省第四位。
人均GDP为94620元(按年平均汇率6.6423折算为14245美元),列全省第四位,增长5.1%。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4.5︰50.4︰45.1调整为4.5︰49.2︰46.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9%。
调查的八大类商品价格“七涨一跌”,其中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3.7%,食品烟酒类上涨3.4%,医疗保健类上涨2.2%,衣着类上涨1.8%,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1.5%,居住类上涨1.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6%;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2%。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分别下降1.1%和3.8%。
表1:2016年居民消费价格变化情况分类名称绝对数(上年=100)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1.9一、食品烟酒103.41.食品104.4其中:粮食99.5菜111.9畜肉类111.4水产品104.9干鲜瓜果类95.32.茶及饮料97.93.烟酒102.44.在外餐饮101.7二、衣着101.8三、居住101.4四、生活用品及服务100.6五、交通和通信98.8六、教育文化和娱乐103.7七、医疗保健102.2八、其他用品和服务101.5全年财政总收入630.08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0.30亿元,同比增长7.3%。
武汉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湖北日报武汉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武汉调查队2016年,面对经济持续下行压力和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双重考验,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狠抓稳增长、调结构、促创新、转动力,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1912.61亿元,比上年增长7.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0.62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5227.05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6294.94亿元,增长9.9%。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8%,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4%、33.7%和64.9%。
年末常住人口1076.62万人,比上年增加15.85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858.82万人。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9.77%,比上年提高0.36个百分点。
户籍人口833.84万人,增加4.57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9.5万人,出生率为11.48‰;死亡人口4.5万人,死亡率为5.44‰;自然增长率为6.03‰。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7.94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94%,比上年下降0.14个百分点。
年末市场主体98.79万户,其中,新登记14.61万户。
全部市场主体中,企业38.12万户,其中,新登记6.95万户。
全年财政总收入24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22.1亿元,增长10.1%。
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091.9亿元,增长7.5%。
图3:2012-2016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其增长速度二、农业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669.65亿元,比上年增长3.6%。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09.69千公顷,比上年减少5.07千公顷。
棉花种植面积8.23千公顷,减少4.29千公顷。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杭州市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日期】2016.11.15•【字号】•【施行日期】2016.11.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杭州市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各区、县(市)经信局(发改经济局),杭州经济开发区、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经发局:为进一步推进杭州市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根据《浙江省信息安全“十三五”规划》、《杭州信息经济智慧应用总体规划(2015-2020年)》精神,我委组织编制了《杭州市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6年11月15日杭州市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前言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安全产业是支撑和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基础,肩负着为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提供安全产品及服务的战略任务。
“十三五”是杭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加快城市转型、经济转型、政府转型、社会转型的攻坚阶段, 是优化创业创新生态,深入实施“一号工程”构建产业新体系的重要时期,大力发展杭州市信息安全产业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科学规划与引导杭州市信息安全产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根据党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以及《网络安全法(草案)》、《浙江省信息安全‘十三五’规划》和《杭州信息经济智慧应用总体规划(2015-2020年)》的要求,特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是“十三五”期间杭州市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基础现状(一)现实基础当前,发展壮大信息安全产业的需求日益迫切。
一方面,国际网络空间的竞争博弈日趋激烈,安全产业是否壮大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网络安全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另一方面,“互联网+”融合创新的新业态使得各关键行业和重要系统对网络安全保障的需求不断增加,安全产业已成为强国建设的基础保障。
2016年全国各城市GDP排名百强名单国家统计局公布: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744127亿元,同比增长6.7%。
2016年中国城市GDP(经济总量)100强排名如下:详细排名:1.上海26688亿元,同比增长6.7%(人口:2415万)2.北京24541亿元,同比增长6.7%(人口:2171万)3.广州(广东1)20004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1667万)4.深圳(广东2)19300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1077万)5.天津17800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1547万)6.重庆17010亿元,同比增长10.7%(人口:3372万)7.苏州(江苏1)15400亿元,同比增长7.5%(人口:1060万)8.武汉(湖北1)11756亿元,同比增长7.8%(人口:1061万)9.成都(四川1)11721亿元,同比增长7.5%(人口:万1573)10.杭州(浙江1)11700亿元,同比增长10%(人口:889万)11.南京(江苏2)1045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824万)12.青岛(山东1)1010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871万)13.长沙(湖南1)9309亿元,同比增长9.4%(人口:743万)14.无锡(江苏3)9157亿元,同比增长7.5%(人口:651万)15.佛山(广东3)8600亿元,同比增长8.5%(人口:735万)16.宁波(浙江2)8560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783万)17.大连(辽宁1)8150亿元,同比增长6.5%(人口:669万)18.郑州(河南1)7920亿元,同比增长8.5%(人口:957万)19.沈阳(辽宁2)7644亿元,同比增长3%(人口:829万)20.烟台(山东2)7003亿元,同比增长8.2%(人口:702万)21.济南(山东3)680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706万)22.东莞(广东4)6770亿元,同比增长8.1%(人口:832万)23.泉州(福建1)661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851万)24.南通(江苏4)6607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730万)25.唐山(河北1)6474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780万)26.西安(陕西1)648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871万)27.哈尔滨(黑龙江1)627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1001万)28.合肥(安徽1)6200亿元,同比增长10%(人口:779万)29.福州(福建2)6050亿元,同比增长8.3%(人口:734万)30.长春(吉林1)5860亿元,同比增长7.5%(人口:767万)31.石家庄(河北2)5822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1049万)32.潍坊(山东4)5746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927万)33.徐州(江苏5)572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867万)34.常州(江苏6)5700亿元,同比增长8.5%(人口:470万)35.温州(浙江3)5110亿元,同比增长8%(919万)36.绍兴(浙江4)4800亿元,同比增长5%(501万)37.鄂尔多斯(内蒙古1)4678亿元,同比增长7.3%(人口:201万)38.济宁(山东5)462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808万)39.淄博(山东6)4400亿元,同比增长7.6%(人口:464万)40.大庆(黑龙江2)4350亿元,同比增长1.5%(人口:281万)41.盐城(江苏7)4380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721万)42.扬州(江苏8)4375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461万)43.昆明(云南1)4370亿元,同比增长6.4%(人口:726万)44.南昌(江西1)4360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530万)45.临沂(山东7)4305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1124万)46.东营(山东8)4013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209万)47.包头(内蒙古2)3969亿元,同比增长7.6%(人口:276万)48.台州(浙江5)3930亿元,同比增长6.8%(人口:603万)49.泰州(江苏9)3924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508万)50.嘉兴(浙江6)3836亿元,同比增长6.8%(人口:455万)51.洛阳(河南2)3795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662万)52.厦门(福建3)3737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367万)53.镇江(江苏10)3706亿元,同比增长9.1%(人口:311万)54.金华(浙江7)3662亿元,同比增长7.9%(人口:536万)55.泰安(山东9)3630亿元,同比增长9.3%(人口:556万)56.南宁(广西1)3629亿元,同比增长8.5%(人口:666万)57.沧州(河北3)3620亿元,同比增长7.6%(人口:680万)58.襄阳(湖北2)3600亿元,同比增长8.6%(人口:550万)59.宜昌(湖北3)3591亿元,同比增长8.8%(人口:405万)60.邯郸(河北4)3500亿元,同比增长6.5%(人口:917万)61.榆林(陕西2)3412亿元,同比增长5%(人口:375万)62.惠州(广东5)3390亿元,同比增长7.8%(人口:476万)63.呼和浩特(内蒙古3)3319亿元,同比增长7.1%(人口:300万)64.威海(山东10)3257亿元,同比增长8.5%(人口:280万)65.中山(广东6)3213亿元,同比增长7.1%(人口:312万)66.保定(河北5)3150亿元,同比增长6.7%(人口:1017万)67.漳州(福建4)3111亿元,同比增长9.3%(人口:496万)68.贵阳(贵州1)3077亿元,同比增长11%(人口:468万)69.吉林(吉林2)3001亿元,同比增长6%(人口:441万)70.德州(山东11)2990亿元,同比增长7.5%(人口:650万)71.鞍山(辽宁3)2988亿元,同比增长3%(人口:364万)72.太原(山西1)2985亿元,同比增长8.3%(人口:429万)73.聊城(山东12)2905亿元,同比增长7.4%(人口:591万)74.乌鲁木齐(新疆1)2824亿元,同比增长10.1%(人口:353万)75.衡阳(湖南4)2820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734万)76.常德(湖南3)2819亿元,同比增长8.9%(人口:607万)77.岳阳(湖南2)2735亿元,同比增长7.9%(人口:559万)78.南阳(河南3)2720亿元,同比增长8.3%(人口:1009万)79.淮安(江苏11)2717亿元,同比增长8.9%(人口:564万)80.茂名(广东7)2679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601万)81.滨州(山东13)2587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380万)82.芜湖(安徽2)2571亿元,同比增长9.5%(人口:365万)83.湛江(广东8)257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716万)84.菏泽(山东14)2550亿元,同比增长8.5%(人口:843万)85.江门(广东9)2406亿元,同比增长7.4%(人口:448万)86.柳州(广西2)2401亿元,同比增长7.2%(人口:375万)。
2016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558.76亿元,比上年增长10.7%。
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1303.24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7755.16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8500.36亿元,增长11.0%。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4:44.2:48.4。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0728.77亿元,增长10.9%,占全市经济的61.1%。
其中,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8760.49亿元,增长12.1%,占全市经济的49.9%。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7902元(8717美元),比上年增长9.6%。
全市常住人口3048.43万人,比上年增加31.8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08.45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2.60%,比上年提高1.66个百分点。
全年外出市外人口500.78万人,市外外来人口157.10万人。
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77‰,死亡率为7.2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3‰。
全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45,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8.8。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2.09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29.30万人,比上年增长5.7%。
累计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818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7%。
高校应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95.3%。
全年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01544元/人,比上年提高10.0%。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7%。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4%。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6%。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1.1%。
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9.8%。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27.9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7.1%。
其中税收收入1438.4亿元,增长6.0%。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01.9亿元,增长4.9%。
截至2016年,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14.45万户,比上年增长10.7%。
2016年,全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以服务保障G20杭州峰会为圆心,主动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全市经济实现了持续稳定增长,发展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
一、综合(一)经济总量。
201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1050.49亿元,比上年增长9.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4.8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977.3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768.26亿元,分别增长1.9%、4.7%和13.0%。
常住人口人均生产总值121394元,增长7.7%。
按国家公布的2016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8282美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9∶38.9∶58.2调整为2.8∶36.0∶61.2(见图1、图2)。
图1 2011年-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及增速图2 全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二)民营经济。
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586.09亿元,占GDP的59.6%。
年末,全市私营企业40.06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9.7%;个体工商户42.60万户,增长10.3%。
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分别为281.70万人、84.45万人,增长8.9%和6.3%。
(三)信息经济。
全市信息经济实现增加值2688.00亿元,增长22.8%,占GDP的24.3%,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其中,电子商务产业、移动互联网产业、数字内容产业分别增长45.2%、45.1%和35.0%(见表1)。
表1 全市信息经济分产业增加值注:各产业内部有重复,合计为剔除重复数据。
(四)财政收支。
全市财政总收入2558.4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02.38亿元,分别增长14.0%和13.2%。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04.31亿元,增长16.4%,其中,民生类支出1084.40亿元,增长17.4%,民生支出占比77.2%(见图3)。
2016年江干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江干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各项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社会发展和谐稳定,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和“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一)经济总量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5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4亿元,下降10.3%,第二产业增加值119.7亿元,下降1.8%,第三产业增加值435.7亿元,增长14.7%。
人均生产总值76561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6%。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1:26.0:73.9调整为0.1:21.5:78.4。
2011—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2016年江干区地区生产总值分行业占比情况(二)财政收支2016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42.7亿元,增长24.0%,地方财政收入87.5亿元,增长18.2%。
财政总支出53.5亿元,增长26.1%,剔除省市补助支出5.7亿元后净支出为47.8亿元,增长29.1%。
2011—2016年财政收入情况(三)劳动就业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1.72%,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4760个,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6900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093人,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再就业3118人。
在就业年龄段内有就业能力(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就业率98.2%。
二、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一)人口根据人口抽样调查推算,2016年末,全区常住人口74.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0万人。
公安部门登记户籍人口42.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万人,其中男性20.8万人,女性21.3万人。
按户籍人口分的男女性别比为97.54:100(男/女)。
全年出生6186人,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出生率15.03‰,死亡率3.08‰,人口自然增长率11.95‰。
户籍人口按街道分布情况街道社区、村个数(个)人口数(人)闸弄口街道1562824凯旋街道1445999采荷街道1575402四季青街道1237929笕桥街道2146570彭埠街道2052136九堡街道2353805丁兰街道2446411合计144421076户籍人口按年龄段分布情况年龄段人数(人)占总量比重(%)18岁以下7780118.518-35岁8877221.135-60岁16167838.460岁以上9282522.0合计421076100.02011—2016年全区人口变动情况(二)人民生活据杭州市统计局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6年市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2185元,增长8.0%。
2016年平度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平度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平度调查队2017年3月22日2016年,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主动把握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借力中小城市改革发展东风,埋头苦干、奋发有为,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保持了经济稳中有进,民生持续改善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2.7亿元,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107.9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417.5亿元,增长8%;第三产业287.3亿元,增长10.7%,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3.3:52.5:34.2调整为13.2:51.4:35.4。
二、农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96.48万亩,较上年减少1.5%;粮食总产量141.45万吨,下降2.9%,其中:小麦总产67.35万吨,下降2.5%。
花生种植面积37.4万亩,增加8.5%,总产量11.2万吨,增加8.7%。
水果产量31.1万吨,下降13.1%。
表1:2016年主要农产品产量产品名称产量(万吨)粮食总产量141.45其中:小麦67.35玉米73.7花生11.2蔬菜(不含果用瓜)257.5水果31.1表2 :2016年主要畜产品产量产品名称产量(万吨)肉类总产量17.2其中:猪肉7.4禽肉9.2奶类产量 3.0禽蛋 3.9 全市完成造林面积971公顷,水产品总产量6865吨,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61.6万千瓦,耕地灌溉面积127.42千公顷。
三、工业与建筑业工业。
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34.5亿元,增长9.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61.3亿元,下降1%;实现利润109.7亿元,增长2.2%;实现利税179.8亿元,下降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可比增长8.9%。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2016年比上年±%船用柴油机180台-52空调190.9万套19.7冰箱218.6万台22.4冷柜108.2万台12.4洗衣机47.3万台64.9啤酒47万千升10.8黄金1730千克-5.3饲料33.3万吨-13.1轮胎941.1万条 5.9水泥65.3万吨7.4轻工业完成产值812亿元,增长11.4%,重工业完成产值1022.5亿元,增长7.6%,轻重工业比例为44.3:55.7。
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决策,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强化精准服务和精准决策,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做好补短板各项工作,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效益效率稳步提升,新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地区生产总值。
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41.1亿元,比上年增长7.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4.6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4239.6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3996.9亿元,增长8.1%。
三次产业之比为3.6︰49.6︰46.8。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0880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6380美元)。
2016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宁波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2017年2月21日一、综合财政收支。
2016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145.8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14.5亿元,增长10.5%。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89.3亿元,增长2.8%。
城乡社区、文化体育与传媒、科学技术、公共安全、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分别增长46.2%、20.2%、19.7%、11.0%和9.8%。
就业和再就业。
2016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9.0万,7.1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困难人员1.9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1%。
全年完成技能人才培训25.8万人;完成各类农民培训8.0万人次,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9万人次,实际新增农村实用人才9078人。
市场价格。
2016年宁波市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涨幅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持平、高于全省城市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
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列第15位。
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同比涨跌呈“七升一降”格局:食品烟酒类上涨4.4%,衣着类上涨2.0%,居住类上涨1.3%,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7%,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5%,医疗保健类上涨3.0%,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8%;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7%。
北京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日期:2017-02-252016年,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大力推动功能疏解、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人口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7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万人。
其中,常住外来人口807.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7.2%。
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1879.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86.5%。
常住人口出生率9.32‰,死亡率5.20‰,自然增长率4.12‰。
常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24人,比上年末增加1人。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36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7万人。
图1 2012-2016年常住人口增量及增长速度二、综合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899.3亿元,比上年增长6.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9.6亿元,下降8.8%;第二产业增加值4774.4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19995.3亿元,增长7.1%。
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的0.6︰19.7︰79.7,调整为0.5︰19.2︰80.3。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5万元。
图2 2012-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全年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357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3%,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5646.7亿元,增长9.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7%,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3797.6亿元,增长10.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3%,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财政: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81.3亿元,比上年增长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