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洋案例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3.95 MB
- 文档页数:28
特大型远洋运输企业并购公司案例实例分析公司背景介绍中远集团中远集团,成立于1961年,是我国名列前茅的战略性特大型国有跨国企业,其资产总值约一千五百多亿元人民币,在全世界五大洲四大洋的各个主要港口和航道,都可以见到“COSCO”标志的航船。
中远集团的资产除了船只、集装箱以外,在船舶工业、仓储码头、金融贸易以及房地产等陆上产业也有大量资产,其中不乏优质资产。
而且中远集团在香港控股的两家上市公司“中远太平洋”和“中远国际”,也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股价表现和公众形象。
1993年,国家以中国远洋运输公司为核心母体组成企业集团,在国家56家特大型国有集团公司中排名第五。
其下属企业主要有中国外轮代理集团公司、中国船舶燃料供应总公司及其广州、大连、上海、青岛、天津、厦门、蛇口远洋运输全资子公司。
目前中远的集装箱运输能力居世界第四位,散货船队运输能力排名高居世界第一。
集团组建以来一直奉行“下海、登陆、上天”的经营战略以成为我国绩优的大型综合型企业集团。
中远集团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其业务发展也开始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虽然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为海运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但是随着海运市场的对外开放,中远集团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这种竞争自1995年国际主要海运公司将其干线班轮直接停靠上海、盐田等中国港口后体现得更加明显,并导致了中远集团在集装箱运输市场份额的下降和1996年经营效益的滑坡。
为了克服在竞争中遇到的困难,中远集团提出了下海·登陆·上天的新发展战略,将公司从航运企业向综合性物流企业方面过渡,并着重将房地产产业作为集团多元化拓展的重点。
中远置业是中远集团于1997年3月27日刚成立的大型控股公司,注册资本3.2亿人民币,中远置业在这资收购中是收购主体,避免了产生主体上的混淆与不清。
但应明白的是,作为全资子公司的中远置业,它的行动实际上均是在中远集团这个强大后台授意下进行的。
众城实业上海众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于1991年10月28日在浦东地区成立的第一批股份制企业之一。
中国远洋报中国远洋FFA合约巨亏案例中国远洋FFA合约巨亏案例事件经过中国远洋透过中远散货运输有限公司(中远散运)、青岛远洋运输有限公司(青岛远洋)、中远(香港)航运有限公司(香港航运)及深圳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远洋)经营干散货航运业务。
于2008年6月30日,中国远洋经营432艘干散货船,其中204艘属公司拥有,228艘属租入运力。
总运力达33,998,584载重吨,为全球最大的干散货船队。
从2007年开始,中国远洋旗下的干散货子公司就在陆续签订FFA协议,签订的时间和期限都不同。
而在今年三季度以前,中远从事的FFA操作都是盈利的,这从中国远洋2007年年报和2008年中报中就可以得到证明。
2007年,中国远洋所持FFA年度内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13.5亿元,较2006年大幅增加10.5元;当年已交割部分实现收益11.5亿元,较2006年大幅增加9.9亿元。
但是,2008年三季度以来BDI的暴跌使得中国远洋措手不及,在2008年5月份攀上万点高峰后,至今跌幅已逾九成。
仅最近两月,BDI就从9月30日的3217点跌至12月12日的764点。
反映干散货市场景气度的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前几个月的暴跌,使全球最大的干散货运输公司中国远洋遭受着双重打击,一方面是运费收入大幅下跌,另一方面,此前从事套期保值的远期运费协议(FFA)也录得巨额浮亏。
12月16日,中国远洋公告称,由于近期市场的急剧变化,运价大幅下跌,FFA产生浮动亏损。
截至12月12日,所属干散货船公司持有的FFA,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合计为53.8亿元人民币(下同),由于已交割部分实现收益为14.3亿元,因此相抵后浮亏39.5亿元。
根据中国远洋公布的三季度报,公司7~9月份净利润人民币55.6亿元,这也意味着当前FFA公允价值变动的损失规模几乎相当于该公司第三季度的收益。
实际操作中国远洋12月15日公告称,基于前期的市场趋势以及公司的实际状况,为锁定租入船运力成本,公司所属干散货船公司前期买入了一定数量的远期运费协议(FFA)。
中远集团集团管控案例研究一、中远集团的现状研究(一)集团概况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61年4月27日的中国远洋运输公司。
1993年2月16日组建以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为核心企业的中国远洋运输集团。
经过几代中远人40余年的艰苦创业,中远集团已由成立之初的4艘船舶、2.26万载重吨的单一型航运企业,发展成为今天拥有和经营着600余艘现代化商船、3500余万载重吨、年货运量超过3亿吨的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
作为以航运、物流为核心主业的全球性企业集团,中远在全球拥有近千家成员单位、8万余名员工。
在中国本土,中远集团分布在广州、上海、天津、青岛、大连、厦门、香港等地的全资船公司经营管理着集装箱、散装、特种运输和油轮等各类型远洋运输船队;在海外,以日本、韩国、新加坡、北美、欧洲、澳大利亚、南非和西亚8大区域为辐射点,以船舶航线为纽带,形成遍及世界各主要地区的跨国经营网络。
标有“COSCO” 醒目标志的船舶和集装箱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个港口往来穿梭。
中远集团目前是我国最大、全球第二大航运企业集团。
我们的全球网络覆盖了五大洲,航线遍及世界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 多个港口,在50 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公司和办事机构。
海外形成了香港、欧洲、美洲、新加坡、日本、澳洲、韩国、非洲和西亚9 个区域公司。
目前中远在海外的资产已占集团总资产的一半。
海外有四家上市公司,其中两家为蓝筹股。
在海外共有近5000 名员工,其中中方外派人员仅占十分之一左右。
中远集团总资产近1400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务院国资委所属中央企业中总资产超过千亿元的15家大集团之一。
2005年,中远集团创利润超过200亿元,排名中央企业前10位。
中远集团各项指标发展对比表:(二)法人治理结构中远集团总公司为国务院国资委所属的国有独资企业,尚未建立董事会。
日常经营决策机构为总裁办公会。
集团总公司所属各级国有独资企业均未建立董事会,控股、参股企业均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
中远“登陆”借壳众城实业--------------------------------------------------------------------------------发布时间:2006-5-13 0:00:00 来源:《并购的效应: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案例》一、案例资料中远发展(600641)是资本市场"借壳买壳"的成功典范,其前身是1991年12月3日上市的上海众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6月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以下简称中远集团)旗下的中远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远置业)通过受让股权的方式,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实现借壳上市。
中远集团成功入主后,进行了较为彻底的资产置换,先后向股份公司注入了多项优质资产,并且采取剥离不良资产、盘活存量资产、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经营管理等措施,一举扭转了主营业务亏损的不良局面,使公司经营业绩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将中远发展完全转型为一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从此公司开始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2001年中远发展总资产达到27亿元,净资产l1.4亿元,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6154.61万元,净资产收益率19.52%,每股收益0.61元,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房地产绩优蓝筹上市公司,并在2002年7月成为上证180指数样本股之一。
这次成功的重组是如何实现的呢?(一)中远集团1.企业简况中远集团全称"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COSCO),其前身为成立于1961年的中国远洋运输公司。
1993年,国家以中国远洋运输公司为核心母体组成企业集团,在国家56家特大型国有集团公司中排名第五。
其下属企业主要有中国外轮代理集团公司、中国船舶燃料供应总公司及其广州、大连、上海、青岛、天津、厦门、蛇口远洋运输全资子公司。
目前中远集团的集装箱运输能力居世界第四位,散货船队运输能力排名高居世界第一。
中远集团是我国名列前茅的战略性特大型国有跨国企业,其资产总值约1500亿元人民币。
中国远洋内部控制案例分析报告班级:120909小组成员:51张晨阳(集资料,写论文)52张路路(集资料,写论文,撰稿人)53张若男(集资料,写论文)54张文源(集资料,写论文)55张祎杰(集资料,写论文,PPT制作)56赵贝贝(集资料,写论文,图表制作)1.引言据财华社2013年3月28日报道,中国远洋公布,由于连续两年亏损,根据上证所上市规定,将对公司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即被“*ST”成为“*ST远洋”,如果2013年度继续亏损,将被暂停上市。
这一事件出现以后,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2011-2012中国远洋连续两年亏损,甚至在2013年3月份遭遇退市警告。
作为拥有和经营着600余艘现代化商船,年货运量超过2亿吨,船舶和集装箱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个港口往来穿梭,并曾经于2004年以来,连续五年实现百亿效益,并在2010年进入全球500强之列中国大陆最大的航运企业,全球最大的海洋运输公司之一,却在2011年、2012年公司两年亏损累计达200亿元,2013年第一季度亏损近20亿。
尽管近几年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供需失衡,运力过剩,导致航运市场不景气,几乎所有的航运集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甚至韩国的KoreaLines和美国第二大油轮运营商通用海事曾在2011年被迫申请破产保护。
但这一巨大转折依然令人一惊。
通过对中远内部控制等相关资料进行的数据分析、逻辑推理等,究其毁灭原因我们认为,,虽然其巨额亏损有其所处行业的客观原因,但显然,自身内部控制方面的不足所导致的决策失误才是造成它濒临退市的重大罪魁。
2.案例介绍2.1案例背景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远洋”)于2005年3月3日在中国注册成立, 2007年6月2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编号:601919),所处行业为水上运输业,主要经营范围为集装箱航运、干散货航运、物流、码头、集装箱租赁等,其中,集装箱和干散货营收占比接近90%。
远洋运输案例分析题汇总第一篇:远洋运输案例分析题汇总案例分析题汇总【案例一】2009年11月11日,“Hanjin Pennsylvania”轮自中国新港运往德国汉堡港,正常航行于斯里兰卡南印度洋海域时突然发生爆炸并起火。
事故发生后,NOBLE DENTON PTE LTD接受UK船东互保协会、托马司米勒(香港)有限公司(THOMAS MILLER)的指示,代表被告调查火灾事故并出具了对货舱、船载集装箱、货损的检验报告。
报告表明,“HanjinPennsylvania”轮第4舱、第5舱甲板和第6舱均发生过爆炸和火灾。
根据集装箱箱位图显示,涉案7只集装箱装在第3舱和第5舱。
IBNU3801240箱内货物100%灭火水湿,可能报废/补救;TEXU2479951箱内货物100%灭火损坏,货物可抢救,需要重新返修;CBHU3226328箱内货物100%灭火损坏影响,可抢救/报废;CBHU3241024箱内货物100%灭火损坏影响,严重氧化,可抢救/报废;GESU2336468箱内货物100%灭火损坏影响,严重氧化,可抢救/报废;TRIU2357094箱内货物100%灭火损坏影响,严重氧化,可抢救 /报废;TRIU2357638箱内货物氧化,货物可抢救/报废。
原告提交的中外运的检验报告显示,涉案的七个集装箱,被认为是非常可能有价值的货物,其中箱号为CBHU3226328和CBHU3241024的集装箱被推定全损。
【问题】这7个集装箱的货损由谁承担?对于货损的原因及承运人在本案中是否可以享受免责问题。
原被告双方对“Hanjin Pennsylvania”轮发生火灾的事实均予以认可。
爆炸和火灾发生在第4舱、第5舱甲板和第6舱,根据集装箱箱位图显示,涉案货物在紧邻爆炸点的第3舱和第5舱,在无其他证据证明货损是因其他原因造成的情况下,可以合理推定涉案货物的损害原因是因为爆炸和火灾。
根据《海商法》第五十一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在运输期间因火灾造成的货物灭失或损坏,承运人可以享受免责,除非由于承运人本人的过失造成的除外。
背景公司简介经济形势已经采取的措施——断臂求生断臂求生的必要性断臂求生的影响公司存在的问题战略问题财务问题组织问题建议资产置换战略转型营销策略总结背景:中国远洋业绩糟,全球形势惹的祸一、公司简介(一)发展历史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远洋”)于2005年3月3日在中国注册成立,2005年6月30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股票编号:1919),二零零七年六月底,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编号:601919)。
中国远洋是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与其下属公司合称“中远集团”,全球第二大综合性航运公司)的上市旗舰和资本平台。
(二)旗下子公司及控股公司介绍旗下子公司和控股公司如下图所示:中国远洋目前拥有:(1)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中远集运”)100%权益;(2)中远散货运输有限公司(“中远散运”)(3)中远(香港)航运有限公司(“香港航运”,本公司透过Golden View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该公司股权)和深圳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远洋”)100%权益(4)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中远太平洋”,一家于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公司,股票代码:1199)约51%权益(5)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中远物流”)51%直接权益,并通过中远太平洋持有中远物流49%权益。
(于最近出售部分股权)(6)青岛远洋运输有限公司(“青岛远洋”)(于最近出售部分股权)(三)公司业务介绍中国远洋目前通过下属各子公司为国际和国内客户提供涵盖整个航运价值链的集装箱航运、干散货航运、物流、码头和集装箱租赁服务。
中国远洋透过全资子公司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中远集运”)经营集装箱航运及相关业务。
中国远洋透过中远散货运输有限公司(“中远散运”)、青岛远洋运输有限公司(“青岛远洋”)、中远(香港)航运有限公司(“香港航运”)及深圳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远洋”)经营干散货航运业务。
中国远洋透过控股子公司,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中远物流”,本公司直接持有其51%权益并通过中远太平洋间接持有其49%权益)提供包括第三方物流及船舶代理、货运代理在内的综合物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