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传统文化漫谈
- 格式:doc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63
日本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自从选修了日本文化这门课之后,了解了很多关于日本文化、历史、语言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老师将课件内容和留学日本的亲生经验结合起来,更生动的让我们了解了有关日本的文化。
如:能乐、歌舞伎、茶道·茶汤、插花·花道、文乐等等一系列的知识。
我想日本传统文化大概有如下的特点:两重性——日本人把森林文化的优雅精神与海洋文化的狂暴精神结合起来,从而构成了日本文化的主体内容。
宗教信仰——日本人对佛教宗的信仰,形成日本人俭朴、单纯并且喜爱非完整、非规则的美学特点,精神上则推崇内敛,自我控制,自我修养。
民族特性层面——日本是学习外国先进经验最好的学生,也是最能够把作别国的经验和本土国情结合,发展自己独特文化体系的国家。
尊重自然——尊重自然,尊重现实是日本文化的一大特点。
单纯、质朴是日本文化的坚实基础。
当了解到日本对于传统文化保护的是那么好,那么完善时,再看看中国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程度,我感到有点遗憾,有点伤心。
想想中国有多少优秀的传统文化已经遗失了,或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如果今后还是这样对待传统文化,那么这将是民族的悲哀和灾难。
而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呢?中国传统文化是历经千年,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步创造发展起来的。
她几经建构-解构-再建构,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慢慢沉淀而成。
她是千百年来国人对文化的希望,是国人对文化思想的反思。
当我们今日面临着随资讯发达的电子时代而如洪水般涌来的西方文化时,还有多少人可以坚持那涓涓的细水长流?我们的81年代后、90年代的孩子们心目中的传统文化是什么?我想不会是女子十二乐坊穿着高叉旗袍在舞台上闹哄哄的演奏那所谓的传统民乐呢?还是认为鲁迅先生笔下那个满嘴“之乎者也”的孔乙己就是代表中国的古代文人?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有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许多的哲学思想和道理,但是如何让延续了五千年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推陈出新,焕发生机,如何接续传统文化传承的这根千年文脉,这将是我们面对的一个永恒的话题。
日本的文化演变与文化传承日本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的国家,其文化传承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变迁,日本文化也在不断地演变。
从古代到现代,日本文化经历了许多变化,但其传统文化的底蕴却一直存在于日本人的生活中,给人们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体验。
一、古代文化的传承日本最早的文化起源于石器时代,这个时期的文化主要以狩猎和渔业为主,以祭祀活动为核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日本进入了古代时期,此时的日本文化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中华文明特征。
在日本古代文化当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日本传统文化的核心——和歌、茶道、武士道和木工艺术。
其中和歌是一种用五、七、五和七、七的句式表达的诗歌形式,是日本古代文学的代表之一。
茶道则是日本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它融汇了禅宗思想和日本传统审美理念,是日本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武士道则是日本独特的武术传统,它强调的是个人对于道德和时代精神的责任。
日本古代木工艺术则是其中一大特色,其传统风格和技艺独具匠心,一直流传至今。
二、现代文化的印记进入现代化的日本,文化面貌更加多元化和开放化。
此时的日本文化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更新,如动画、音乐、电影、游戏等,让日本文化渐渐地被全世界所认同和关注。
动画作为日本现代文化中的一部分,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
其中小丑鱼动画、鬼灭之刃动画等更是深受全球观众喜爱。
除此之外,日本的流行音乐也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
由安室奈美惠等日本流行歌手所唱的日文-流行歌曲在公共场合经常被播放,相当普及。
日本的电影发展经历了由实验性电影到大众电影的演变,如今日本的电影水平和质量得到了全球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电影的僵尸类、动画类和科幻类等都在业内享有很高的声誉,成为了全球业界爱好者奉为经典。
三、日本文化的传承日本文化虽然在不断地演变,但是日本的传统文化和传统价值依然得到了保留和发扬。
茶道、武士道、剑道、華道等传统艺术和饮食文化等等都未失传。
同时,日本文学、舞踊、音乐等文化艺术也得到了传承和延续。
日本清酒文化漫谈作者:冯金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05期[摘要]酒文化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人一向都爱喝酒,日常生活离不开酒,在一天的工作结束后,上班族喜欢三三两两结伴去寻找喝酒的地方,并不需要酒精浓度很高的酒,却是缓解压力、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日本国酒清酒,因其原料单纯到只用米和水就可以产生出令人难以忘怀的好滋味,所以有人将它形容成:用米做成的不可思议液体,在长远历史的影响下,日本清酒也因此成为深具地方特色的一种代表酒。
[关键词]清酒文化工艺重要性[中图分类号]TS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5-0054-02一、日本清酒的起源和酿造工艺(一)清酒的起源日本清酒是借鉴中国黄酒的酿造法而发展起来的日本国酒,清酒被日本人誉为上帝的恩赐,也一直是日本人最常喝的饮料。
正是因为日本人对清酒的这种很独有的喜爱,在大型的宴会上,结婚典礼中,在酒吧间或寻常百姓的餐桌上,清酒无处不在。
据中国史书记载,在浊酒中加入石炭,使其沉淀,取其清澈的酒液饮用,便有了“清酒”之名。
公元7世纪中叶之后,盛唐文化传播到了日本,当时的日本对大唐有着无限的敬仰,因此,中国用“曲种”酿酒的技术就由百济人传播到日本,使日本的酿酒业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
到了公元14世纪,日本的酿酒技术已日臻成熟,人们用传统的清酒酿造法生产出质量上乘的产品,尤其在奈良地区所产的清酒最负盛名。
(二)清酒的酿造工艺日本是一个学习性很强的民族,他们善于模仿和借鉴,并且总能在其他国家的文化上改革创新,使之变为自己的文化。
日本的酿酒技术是由中国传入并在此基础上,对它进行了加强改进,用更细致、精巧的方法创造出了完全属于日本人的清酒。
清酒的酿造工艺也是相当的复杂的:(1)用水:清酒的酿制用水,一般要求使水质的无机含量成分达到要求。
(2)用米:一般要求选择大粒,软质,心白率高、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少,淀粉含量高,酿造容易的米。
中国和日本在传统文化方面有何异同?随着文化交流不断加深,中国和日本的关系日益紧密。
二者的历史和文化也各自独具特色。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以有序列表的形式阐述中日两国在文化上有何异同。
一、传统礼仪中国是世界上礼仪之邦,而日本则注重礼节性的问题。
在国际场合中,中国人往往非常注重礼仪与尊重,例如宴会或见面时握手、礼品等礼仪。
相比之下,日本人更加注重礼节上的细节。
例如,日本人在交谈时经常低头,和中国人相比显得更加客气谦虚。
二、传统茶道茶道是中国和日本一种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
在中国,茶道受到了特别高的重视,饮茶被视为一种高雅的文化艺术。
中国人重视茶姿、器具、环境等方面,茶道不仅是一种饮茶形式,更是一种修养,引导人们从中学习到宽容、敬业、积极、淡泊等人生智慧。
而在日本,茶道同样也占据了一个专门的地位,茶道的艺术内容相对较少,且更侧重于仪式感和精神文化。
三、传统戏曲中国有非常丰富的戏曲文化,包括京剧、豫剧、黄梅戏等等。
而日本的传统戏曲则包括歌舞伎、狂言等。
其中,京剧是中国戏曲的代表,表现了中国戏曲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而歌舞伎则是日本戏曲中的代表,表现了日本文化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四、传统饮食中日两国在饮食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同。
中华饮食文化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其中以中式烹饪方法和中药饮食文化著称于世。
而日本的饮食文化则更加注重精致和食物的鲜美度,在烹饪上也多为清汤、调味简单的口味。
五、传统婚俗中日两国的婚俗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中国,婚礼仪式较为热闹,有着传统嫁妆、请喜糖等习俗。
而在日本,婚礼仪式则更加庄重,注重仪式感。
日本的婚纱也更加简洁优雅,讲究“素雅过百臭,华彩不足取”的“清高素洁”美学。
总的来说,中日两国的传统文化各具特色,并有着一定的异同之处。
各自文化的独特性体现了两国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丰富了我们的文化遗产。
在今天全球化的时代,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紧密,也有助于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不断发展。
理解文化中学生必读的文化与民俗书籍推荐文化与民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认识文化与民俗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拓宽视野和加深文化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了解文化与民俗的差异、特点和背后的故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增进和谐共处。
本文将介绍几本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文化与民俗书籍,这些书籍既有深度,又具有趣味性,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化与民俗的认识和理解。
1.《中国民俗故事精选》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民俗习惯和故事。
这本书精选了各个省份的知名民俗故事,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读这本书可以了解各个地区的独特习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世界文化趣谈》这本书介绍了世界各国的文化特点和民俗习惯,包括节日、音乐、舞蹈、风俗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阅读这本书,学生可以了解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历史传承和风土人情,培养对世界各地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3.《孔子说》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有着重要影响。
这本书对孔子的思想和言行进行了整理和解读,通过引用孔子的经典语录,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4.《日本文化漫谈》日本作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有着独特的文化和民俗习惯。
这本书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介绍了日本的传统文化、艺术、礼仪和节日,帮助学生了解日本文化的瑰宝和奇妙之处,加深对日本文化的认知和尊重。
5.《西方文化的秘密》这本书主要介绍了西方文化的发展历程、重要思想家和文化传统。
通过对西方文化的剖析,学生可以了解西方文明的演变和思潮的起伏,培养审美能力和文化鉴赏力,并积极参与到文化交流中去。
以上这些书籍涵盖了不同文化背景和民俗特点的内容,适合中学生阅读,可以帮助他们对世界各地的文化和民俗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读这些书籍,学生可以开拓思维、增加见闻、提高人文素养,以更加宽广的视野面对多元文化的挑战和机遇。
日本历史和文化的演变研究作为一个岛国,日本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经过不断的演变和发展,成为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国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日本历史和文化的演变,并了解它们对当今世界产生的广泛影响。
1. 古代日本的历史日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左右,当时的日本是由许多氏族所统治的。
在这个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开始兴起,特别是稻米的种植和加工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产业。
在公元3世纪到5世纪期间,日本开始有了自己的文字,经济和政治的中心逐渐向大和王国转移。
这一时期的文化遗产包括八咫镜,大和书籍等。
在公元7世纪和8世纪期间,日本文化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
日本的官方语言和文字开始采用汉语和汉字,并将佛教引入到了日本。
这时期的文化和艺术呈现出了宗教色彩,如佛教雕塑、壁画、建筑等。
2. 平安时代的文化黄金时期从公元794年到1185年,日本进入了平安时代,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对日本以后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日本开始有了自己的文学、绘画、音乐、舞蹈和戏剧等领域的成就。
宫廷文化是当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审美、日本化、文雅、但也有一些局限性。
这一时期的文化遗产有《源氏物语》、《枕草子》、平家物语、扇子、八叶屏风、平安神宫等。
3. 戰国时期的文化变革自1185年至1573年,日本进入了战国时期,该时期的文化与中世纪欧洲类似,信息流通困难、战争频繁、社会动荡。
在这个时期,许多文化领域开始出现了新的变革,如戏曲表演、传统艺术如陶器、铜器、漆器、刀剑等。
战国时期日本的文化成就包括茶道、武士道、诗歌、绘画、政治、战争等。
茶道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艺术之一,其核心精神包括了专心致志、和谐、纯美、自然等。
和茶道相伴的当时有石山舞、能剧等古典音乐剧种。
日本后期的大名宅邸,装饰对称,似有人来走动。
4. 江户时代的文化繁荣江户时代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其特点包括了和平、稳定、同时也是文化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日本迎来了一个新的艺术绘画、戏剧、文学、音乐、舞蹈等的高峰时期,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著名的文化人物。
漫谈日本人情谊与人情日本是一个以人情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们非常注重人情与人情义理。
无论是家庭、学校、工作还是社交场合,人情关系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日本人非常注重家庭的人情关系。
在日本传统文化中,家庭是最基本的单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尤其是在日本的家庭中,亲情被视为最重要的人情义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心和关爱是家庭的基石。
无论是小孩还是成年人,都会为了家庭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而且,日本人对于长辈的尊重更是体现了人情关系的重要性。
年纪大的人在日本社会中享有高度的地位,年轻一辈对年长一辈的尊重和敬意是日本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其次,人情关系在日本的教育体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日本的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们在学校中学会互相照顾和协助,这种人情义理的培养能力非常重要,旨在帮助学生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培养互相信任和合作的能力。
此外,在学校中,学生们也要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日本学生学会了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人情义理,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第三,人情关系在日本的工作环境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在日本的工作场所中,同事之间的合作和相互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日本人很注重团队精神,他们习惯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工作成果和困难。
同时,为了维护团队的和谐氛围,人们还会主动关心和体谅他人的需求。
另外,日本人也非常重视上司和下属之间的人情关系。
员工们通常会尊重上司,并将上司的意见和指导视为重要的建议。
而上司也会给予员工相应的关怀和支持,以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最后,人情关系在社交场合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日本人非常重视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在社交场合中注重与他人建立紧密的人际关系。
无论是在宴会、聚会还是商务谈判中,日本人会尽力去照顾和关心他人的需求,以表达自己的善意和关心。
此外,礼仪也是社交场合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日本人有着独特的礼貌和细节意识,他们注重细节和注重他人的感受,以展示自己对他人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浅谈日本民族文化的三个核心思想第一个核心思想是尊重。
在日本民族文化中,尊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
日本人民十分注重尊敬长辈、敬畏传统和文化,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会表现出尊重长辈、尊敬老人的态度,而且在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参加社交活动时也会表现出敬重他人的行为。
日本人民也习惯于遵从规章制度,尊重劳动和服从组织,这种尊重的精神也渗透到他们的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涯中。
尊重也表现在日本文化的礼仪和礼节中。
日本的传统礼仪和礼节非常严格,礼貌用语、鞠躬礼仪等都是日本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必备技能。
尊重长辈、尊敬传统、注重礼仪礼节,这一系列的尊重观念贯穿在日本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日本文化注入了独特的品格。
第二个核心思想是和谐。
在日本民族文化中,和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
日本人民非常重视家庭和睦、社会和睦,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日本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对和谐的追求和表达。
日本的传统建筑风格、园林设计、室内装饰等方面都体现了对和谐的追求。
日本人民在生活中也追求和谐,注重人际关系、团队协作,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和睦相处。
在日本文化中,和谐也表现在日本的艺术表现形式中。
日本的传统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展现着对和谐的追求。
日本的传统绘画注重用笔情境、细腻入微,表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
日本的传统音乐和舞蹈也注重和谐的氛围和韵律美感。
这些艺术形式都反映了日本人民对和谐美感的追求和表达。
第三个核心思想是自律。
在日本民族文化中,自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
日本人民注重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追求个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在日本的传统道德观念中,自律被看作是一种美德和高尚品质。
日本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也表现出对自律的追求和表达,注重自我修养、自我约束。
自律也表现在日本的职业生涯中。
日本企业文化中非常注重员工的自律和自我管理,以及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和精益求精的态度。
日本企业在世界范围内享有极高的声誉,日本的产品质量也一直保持着世界一流的水平。
日本的文化和风俗日本,一个独特的国度,因其独特的文化和风俗而备受关注。
日本文化充满着神秘和诱惑的色彩,比如他们的浴衣文化、武士道、绿茶、花艺、花道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研究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下日本的文化和风俗的诸多方面。
一、浴衣文化作为日本文化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浴衣文化在当代的日本已经不再流行。
然而在传统方面,浴衣依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则是。
浴衣是日本人在夏季佩戴的一种特制民族服饰。
依按照传统规矩,这种服饰应该是由纯棉、麻或绢制成,并且染上淡淡的色彩。
在夏季,无论是男人、女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喜欢佩戴浴衣,去泡温泉或者参加节日活动。
二、武士道武士道是日本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这里所说的“武士”,所指的就是日本的传统武士。
据史书记载,日本的武士道起源于战国时期。
当时,日本各地王侯之间经常发生权力争夺战,因此,不断涌现出了一批勇猛无比的武士。
这些人便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自然发展出了一种新的精神文化气息,即“武士道”。
这种文化体系包括:修身、尊重传统、追求目标、忠诚、义勇和友善等等。
三、绿茶绿茶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在日本,绿茶也被称为“茶道”,是日本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
在日本,所有的人们都一直在热衷于品尝绿茶。
日本人认为,喝绿茶可以消除疲劳、给人带来清新、焕然一新的感觉。
同时,绿茶也被称为日本的国饮,是一种名贵的、珍贵的饮料。
四、花艺花艺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日本传统文化,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场合。
花艺主要分为两大类,即插花和花束艺术。
插花是指把鲜花插在花器中、进行造型的艺术。
而花束艺术是在花束中,通过设计色彩、造型、对称等多种技巧,使花束实现美感上的和谐与精致。
五、花道说到了花艺,我们也一定要提到另一个文化符号——花道。
花道可以说是日本文化与花艺之间的深度结合,这一传统文化技艺在日本的历史上也有着世俗宗教的背景。
通过花道,日本人可以在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在身心上得到极大的放松和愉快的体验。
道•日本自古以来就有很强的―道‖的观念。
•―道‖非常重视―仪式‖,通过―稽古‖的形式将规范化的事物准确而严格地流传下去。
•稽:ji 考核、考证•稽古:练习•有利于人格的养成茶道概况•在日本,茶道是一种通过品茶艺术来接待宾客、交谊、恳亲的特殊礼节。
•茶道不仅要求有幽雅自然的环境,而且规定有一整套煮茶、泡茶、品茶的程序。
•日本人把茶道视为一种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养和进行社交的手段。
茶道的历史•平安时代(奈良时代)–茶由遣唐使传到日本,日本开始饮茶和制茶–唐·陆羽《茶经》被誉为茶界的圣经•室町时代中期–村田珠光提倡重视精神交流的茶会,创造了「詫び茶」(草庵茶)–村田珠光被誉为日本茶道的―开山之祖‖。
「詫び茶」(草庵茶)•茶室:书院式→草庵•入口:贵族、平民不容入口→一个入口•露地:开辟通往茶室的小路,意在为人们创造超然物外、远离尘世的心理转变过程•茶具和饰物:豪华→朴素•规则:干净、平等、慎酒色•室町时代末期•武野绍欧进一步发展了茶道•他还把和歌带入了茶室•安土桃山时代•千利休被称为―茶圣‖,是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
•他还提出了―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称为茶道四规。
•和:不生憎爱的氛围;敬:心佛平等的禅意;清:物我合一的化境;寂:枯淡无欲的体悟。
一期一会•茶道活动中经常会出现的一句话,体现了茶道的精神。
•要珍惜每一次茶会,把每次茶会都当成是自己此生与对方唯一的一次相聚,因此要真诚地郑重地尊重对方•村田珠光的改革得到了当时足利义政将军的认可。
从此日本茶道走上了正规。
主要流派•当今主要有三大流派–表千家–裏千家–武者小路千家茶具介绍抹茶茶碗茶筅懐紙茶食•日本茶道在喝茶时一般会配上茶点。
•茶点和季节相呼应,小巧而精致。
•先喝茶、后品尝茶点,这是为了不让点心的味道遮盖茶本身的味道。
花道概况•所谓―花道‖,是指适当截取树木花草的枝、叶、花朵等,将其艺术地插入花瓶等花器中的方法和技术,以及欣赏其美丽的容姿及其生命力的艺术。
•―花道‖也称为―华道‖,或―生花‖。
历史•萌芽期(6-14世纪)–公元6世纪,中国的佛教传入日本,花卉成为佛前的供品。
–公元8世纪,即奈良时代,日本出现了将花草插在器皿中观赏的做法,这可以说是日本早期的插花活动。
–公元12-14世纪,日本出现了―花会‖的习俗,后来发展成―七夕竞花会‖,即日本聚集在一起对各家的插花进行评价和比较。
•发展期(14-—19世纪)–15世纪日本插花领域涌现了两个重要人物,池坊专庆和立阿弥,他们将插在瓶中的花卉命名为―立花‖,使其具有鲜明的艺术模式,被称为日本花道的―开山祖师‖。
–17-18世纪,出现了多种流派,插花艺术被确定为―花道‖。
•第二次插花高潮期(20世纪)–1926年创立了草月流,1953年河原氏受美国的邀请,首度将日本的插花介绍到国外。
1956年创办―国际花会‖,分会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
花道的五种常见模式•立花•生花•投入花•盛cheng花•自由花―天、地、人”的精神• 1.―生花‖中将最长的花枝作为―天枝‖,略短的为―人枝‖,最短的为―地枝‖。
按照人枝居中,天枝居左,地枝居右的基本构思进行创作。
• 2.体现了儒教道德求天、地、人三材调和的思想。
• 3.花道追求―静、雅、美、真、和‖的意境。
香道概况•所谓―香道‖,是指从艺术和信仰的角度欣赏香料,并以此求得意境上的美和精神的寄托与享受的活动。
•日本的树木中没有香料,由海外传入。
•焚香是中国古代就有的活动,何时、由何人传入日本不明。
历史•起源–香道活动源于佛教的供香。
–由于日本不产香料,所以香料均由海外传入。
中国自古以来便开始了焚香活动,但何时、由何人传入日本无从可考。
•平安时代–贵族中盛行焚香。
他们有目的地选择香料,将它们搭配起来,品嗅其气味。
这一时期的香被称为―香合‖、―炼香‖。
–平安时期创作的宫廷文学中有不少关于香的记载。
•镰仓时代末期–各色香料传入日本,这些香料被分为六类。
贵族及将军们对其十分喜爱,争相收集,并装入―名香盒‖或称―熏物盒‖内鉴赏。
•室町时代末期–三条西实隆热爱香料,据说他搜集了66种名香之多,常聚亲朋于家中闻香取乐。
•江户时期–通常认为日本在江户时期确立了香道。
流派•日本香道流派有100多家,最主要的是御家流和志野流。
•御家流–属于贵族流派,注重程式、气度。
•志野流–属于武家流派,显得简朴,注重精神修养。
香道仪式•十种香(1)首先选出底香;(2)用三种香同底香搭配试香;(3)将三种香各分为三份,共九份。
另加上一份没有参加过试香的香,共十份。
然后打乱顺序,将它们逐个点燃,参加仪式者依次传闻;(4)参加仪式者根据香味,决断该香属于试香时使用的哪一种香,以猜中多少决胜负。
•组香,竞马香书道概况•所谓―书道‖,是指用毛笔和墨书写文字的艺术,并以此表达书写者的精神和观念。
•日本的书道不但书写汉字,而且于表音文字假名组合起来,创造了独特的文字艺术。
•字体有楷书、行书和草书等。
•日本小学科目中就有书道。
历史•起源–日本开始用毛笔写字,和佛教的传入息息相关。
僧侣和佛教徒模仿中国,用毛笔抄录经书。
•平安时代–平安中期,日本废除了遣唐使,随着假名的出现,书法也开始和化(日本化)。
–书法界出现了―三笔‖:空海、嵯峨天皇、橘逸势;―三迹‖:小野道风、藤原佐理和藤原行成,成为日本后世书法的典范。
•江户时代–江户末期出现了如市河未庵等职业教授书法的专家。
–―书道‖产生于这一时期,并成了日本固有艺道的代表。
•二战后–中日两国书法界的交流不断。
书道用具•笔–唐朝时僧人将笔带入日本,为了适应写假名,日本人改造了唐笔,把笔尖加长。
•墨•纸•将造纸术传入日本的是高丽。
此后日本努力研究制纸工艺,8世纪时发现了新的造纸材料——日本特产雁皮,经过不断的改进,最后造出是有名的―和纸‖。
•砚日本的节日和祭礼日本法定假日2-1门松注連縄(しめなわ)注连绳镜饼杂煮羽根つき成人节日本法律规定,年满20岁为成年。
每年的这一天,年满20周岁的男女青年都要穿上传统的和服或西服,参加由公会堂或区民会堂举行的―成人式‖。
成人式首先由市町村长致辞,然后青年们高声宣誓,接着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民间节日二月二日节分指农历“立春”前一日。
这一天,许多传统家庭会举行如下仪式:一边喊着“妖魔滚出去,福气请进来”,一边从家里向外撒豆子。
据说,在这天吃掉与年龄数相等数目的豆子,会有利于健康。
这种习惯原来是在宫廷里面,在阴历的最后一天举行,象征着将鬼、冬天寒冷和阴郁驱逐出去,并且欢迎新的明亮的春天的到来。
情人节(2月14日礼巧克力本命巧克力三月十四日白色情人节女孩节(3月3日)这一天又叫玩偶节,也叫桃花节。
是一年一度的为年轻女孩乞求幸福和健康成长的日子。
这一天,有女孩的家庭会摆放各式各样的玩偶等物,少的摆1层,多则7-8层。
家长和亲友还会送给女孩包括小偶人在内的礼物。
女孩从1 岁开始得到这些小偶人,以后每年的3月3日都要陈列在客厅里,直到她出嫁时带走。
四月上旬----赏樱花五月黄金周旅游国内:公园、温泉、主题乐园、古迹海外旅游七夕(たなばた)七月七日花火大会五月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八月六日----广岛原子弹爆炸纪念日八月中旬----盂兰盆节是一年一度的迎接和安慰祖先亡灵的日子。
据说,祖先的亡灵在这个日子来到家里。
盂兰盆节(7月15日或8月15日前后数日)原是佛教仪式,是追祭祖先、祈祷冥福的日子,现已是家庭团圆、合村欢乐的极为重要的节日。
其时,日本各企业均放假7至15天,人们赶回故乡团聚。
传统的盂兰盆节活动包括:迎火:7月13日(或8月13日),人们要在自己的家门口点起―迎火‖,为先灵指引回家的路。
送火:16日,家家户户要点燃―送火‖,送祖先亡灵回去。
京都的―大文字祭‖就是著名的送走祖先亡灵的―火祭‖。
有的地方将灯笼放在河海中流走。
盆龛:亦称先祖龛。
13日设置,供奉蔬果和鲜花,团子、豆子、面条或逝者生前爱吃的食物。
传说灵魂是骑着马回家,用牛驮着食物离去,因此,要用黄瓜做成马,用茄子做成牛供在佛坛前。
盆舞:为了欢迎、慰劳回家的祖灵,人们欢歌跳舞。
迎火送火盆龛九月一日----防灾日纪念关东大地震,加强防灾意识。
中秋“月见”七五三千岁糖忘年会12月开始,日本人喜欢在酒吧和饭馆举行很多年末聚会,叫做―忘年会‖。
日本的祭礼活动由来:农耕祭祀活动数目种类繁多青森・ねぶた祭り東北地方七夕活动之一夏季東京・三社祭り(さんじゃまつり)浅草神社夏季京都・祇園祭り(ぎおんまつり)7月为平息瘟疫而建祇園福岡・博多(はかた)どんたく5月札幌の雪祭り2月東京の山王祭り大阪の天神祭り节日和祭礼的意义保留传统,教育下一代祭拜祖先,对先人的敬畏假期,放松心情,回家探亲调节人际关系,缓解压力日本的A.C.G.文化A:Animation アニメ动画C:Comicコミック漫画G:Gameゲーム游戏日本动画的历史分期一、战前草创期战前草创期--由1917年日本开始有动画到1945年日本战败为止。
这段时期的前期主要是以世界名著为题材,而后期则由于日本军国主义猖獗,因此动画题材不离宣传、夸耀日本军国主义的路线。
如1942年的《桃太郎——海之神兵》即为此类。
但是这也造成了战斗、爆炸画技的进步,这也是今日日本动画最引以为傲的技术。
二、战后探索期战后探索期--由日本战败到1974年为止。
日本战败后,有些人鉴于战争的教训,开始将反战题材用在动画上。
另外也有些人尝试不同的动画题材。
所以这个时期的动画题材从很有意义到很低级的题材,应有尽有。
像1968年《太阳王子大冒险》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而成为后来高水准动画的基础。
当然也有失败的例子。
像1970年《无敌铁金刚》不但暴力而且剧情很差,这带给了日本动画不良的影响。
三、题材确定期题材确定期(第一次动画热爆发)--自1974年《宇宙战舰》上演至1982年为止。
这个时期日本动画界经过探索期,确定了动画和卡通的领域。
《宇宙战舰》是日本动画史上第一部超级剧情片,由松本零士负责脚本及人物(Character Design)。
该片在电视上播出后,造成―松本零士旋风‖。
后来并有《冱屺宇宙战舰》,《永远的大和号》及《宇宙战舰完结篇》等三部电影,寿命长达十年。
在该片后,松本零士另有《银河铁道999》,《一千年女王》等受欢迎的作品。
继松本零士后,由富野由悠季原作小说改编成《高达0079》在1979年开始上演,由于剧情结构复杂而严密,受到动画迷热烈的支持。
该片后来的三部电影非常卖座。
但自些以后,动画热逐渐消退,动画界进入间歇期。
1979年改编自藤子·f·不二雄同名漫画的哆啦A梦在日本国内上映,掀起了哆啦A梦热。
四、画技突破期画技突破期(第二次动画热爆发)--自1982年《超时空要塞》上演至1987年为止,该时期由于人们追求视觉享受成为风潮,因此动画画技力求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