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26灰雀预习(部编版新教材)全面版
- 格式:ppt
- 大小:2.66 MB
- 文档页数:19
26 灰雀文本分析:本文讲述了一个温暖的故事。
列宁发现公园里灰雀的失踪与男孩有关,但他不是直接进行批评,而是通过交谈,让男孩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放鸟归园。
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
课文语言简洁朴实,对话丰富,且能从中表现出人物细腻的心理活动。
因此,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注意以“读”贯穿始终,初读扫清字词障碍,默读梳理人物及故事情节,品读揣摩人物心理,研读探究人物品质,拓读扩展阅读视野,层层深入。
要注重“阅读教学策略”的指导,以读促讲,以读悟情,让学生在读中学到方法,并受到情感的熏陶。
同时,要借助具体的文本语境,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语言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认识“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3个生字,会写“郊外、养病”等13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3.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
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4.能找出体现列宁与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
教学重点:1.了解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哪些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的教育。
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3个生字,会写“郊外、养病”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词句。
1.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继续引导学生掌握并巩固“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阅读方法。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列宁的照片,指名学生谈谈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出示列宁简介。
列宁(1870—1924)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是他参加共产主义运动后的化名。
《灰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3个字,会写“郊外、养病”等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3.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
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4.能找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话揣摩人物心理,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和男孩知错能改的品质。
学习抓住人物心理,读出人物语气的朗读方法。
三、教学难点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
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搜集和课文相关的图片及文字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初步自学生字;搜集列宁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引发疑问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课题:灰雀)。
(课件演示三只灰雀)看,这就是灰雀,它们的体形比较小,羽毛的颜色丰富,叫声悦耳。
跟它们亲切地打个招呼吧!2.刚看到这个课题,你猜想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3.课文是不是写这些内容呢?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本,到课文中去看一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猜一猜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出示自读要求,学生根据自读要求自学。
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想一想:课文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做了什么?(二)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教师相机正音识字。
1.重点指导读第1自然段,相机学习生字新词。
(1)指四名学生按句子顺序合作朗读第1自然段。
(2)小老师领读重点词语,多种方法识字学词。
课件出示词语:列宁胸脯婉转仰望面包渣惹人喜爱①学生领读“列宁”时:说说对列宁的了解,相机出示人物图片,简要介绍人物。
②学生领读“胸脯”时:教师强调:“胸脯”在哪儿?(生拍拍自己的小胸脯。
)③学生领读“婉转”时:出示“婉转”在词典中的两个释义:A.(说话)温和而曲折(但是不失本意)。
第26课《灰雀》知识点我会写雀què(灰雀、麻雀、鸦雀无声)郊jiāo(郊外、城郊、荒郊野外)养yǎng(养病、培养、娇生惯养)粉fěn(粉红、粉色、粉身碎骨)粒lì(谷粒、饭粒、一粒米)男nán(男孩、男人、男女老少)或huò(或许、或者、不可或缺)者zhě(或者、作者、来者不善)冻dòng(冻死、防冻、天寒地冻)惜xī(可惜、惜别、怜香惜玉)肯kěn(肯定、不肯、宁肯)诚chéng(真诚、诚实、诚心诚意)宁níng(宁静、安宁、鸡犬不宁)胸xiōng(胸脯、胸口、胸有成竹)脯pú(胸脯、胃脯、拍胸脯)惹rě(惹人喜爱、惹祸、惹火烧身)仰yǎng(仰望、仰视、久仰大名)渣zhā(面包渣、渣子、药渣)多音字散sàn(散步)sǎn(散漫)的de (我的)dí(的确)近义词经常一一常常婉转一一动听喜爱一一喜欢果然一一果真仰望一一张望可惜一一惋惜或者一一或许诚实一一老实高大一一矮小喜爱一一讨厌仰望一一俯视肯定一一否定诚实一一虚假严寒一一酷热理解词语婉转:(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仰望:抬着头向上看。
严寒:(气候)极冷。
可惜:令人惋惜。
自言自语:“言”和“语”都是说的意思,“自言自语”是自己对着自己小声说话。
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生命力旺盛。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指好的思想行为)不虚假。
句子解析1.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
”这句话写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关心,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引导男孩认识错误。
2.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自言自语”看似是列宁自己和自己说话,其实是说给小男孩听的。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列宁的喜出望外进一步感染了男孩,令男孩坚定改正错误的决心。
可以看出小男孩是个知错就改的孩子。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灰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找出课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从中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2、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以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具课件一、引入新课。
(2分钟)二、学习第2段,了解列宁的着急。
(5分钟)三、学习第3-10段,体会列宁和小男孩的内心。
(18分钟)四、学习课文11-13段,了解小男孩的知错就改,列宁的巧妙教育。
(10分钟)五、总结拓展。
(1分钟)课后小结这是本单元第一篇课文,单元训练重点就是让学生了解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体会人物的内心,因此,我在教学中是领着学生通过找句子,说体会,再读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对小男孩的关爱,以及小男孩勇于改错。
在课堂上,我觉得学生对这种方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还能试着运用这种方法来理解课文了。
备注第二课时一、引入新课1、填空:(依次出现)(1)、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一只胸脯是()。
它们在树枝间(),(),非常惹人喜爱。
填完后问:这几句描写了三只怎样的灰雀呀?(2)、列宁每次()白桦树下,都要(),()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面包渣和谷粒。
填完后问:说说你发现第三题填进去的词有什么的特点?从这些动作中我们体会到列宁的什么?2、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抓住人物动作的方法,来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二、学习第2段,了解列宁的着急。
1、一天,列宁又来公园散步,当他和往常一样走到白桦树下,抬头仰望可爱的灰雀时,啊?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他会怎么做呢?2、默读课文第二段找出列宁怎么做的句子,划上横线,想一想,你体会到了他的什么?3、出示句子:列宁在周围的树林里找遍了,也没有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