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和新城E1区工程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79.74 KB
- 文档页数:12
实用
文档 目 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 2
第二章 地质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 质量目标及施工总流程图 ------------------------ 2
第四章 施工部署 ------------------------------------- 5
第五章 施工准备 ------------------------------------- 5
第六章 土方施工 ------------------------------------- 8
第七章 施工技术要点 --------------------------------- 8
第八章 特殊情况的应急处理措施 ----------------------- 8
第九章 安全管理 ------------------------------------- 9
第十章 文明施工及环保管理 --------------------------- 9
实用
文档 第一章 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1、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馨怡家园
工程地点:本工程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南临龙平路,东临一环路。
工程规模:本工程共有9幢高层住宅楼,地下室一层,沿街商铺三层。总建筑面积为185544.9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55671.9 m2,地下建筑面积29873 m2,E1区±0.000=519.60m。
根据怡和新城E区方格网以及现场察看,场地自然标高落差很大。考虑现场的实际情况及现场的地容地貌,本工程挖土量大约有200000 m3。
2、编制依据
(1)本工程的有关设计施工图纸
(2)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3)《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02)
(4)总承包合同
第二章 地质情况
1、地质条件
根据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场地地质构造单一,无不良地质作用,为稳定场地。无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内基坑开挖及其影响范围内土层分布如下:
(1-1)杂填土(Q4ml):褐、黑褐、灰褐色,稍湿,松散。成分以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为主。
(1-2)素填土(Q4ml):棕红、紫红、棕褐、褐、黄褐、灰褐色,稍湿,松散。成分以粘土、粉质粘土为主,主要为平整场地时形成,为新近回填土。
(1-3)耕土(Q4pd):棕褐、褐、黑褐、灰褐色,稍湿~湿,松散。成分以粘土、粉质粘土为主,含较多植物根系。
(2)淤泥(Q4h):褐灰、灰色,湿、流塑,含有机质,稍有腥味。该层主要分布于藕塘及E3区北西侧凹地、E4区低凹地带处。 实用
文档 (3-1)粉质粘土(Q4al+pl):褐灰、灰白、黄褐、紫褐色,可塑。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及氧化铁,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为中等。
(3-2)粉质粘土(Q4al+pl):褐灰、灰白、黄褐色、紫褐色,软塑。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及氧化铁,切面稍有光泽,摇振反应为弱,干强度中等,韧性为中等。
(3-3)粉质粘土(Q4al+pl):黄褐色、灰褐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及氧化铁,切面稍有光泽,摇振反应为弱,干强度中等,韧性为中等。
(4-1)粘土(Q3 al+pl):黄褐色、褐黄、棕红色,硬塑。含氧化铁和少量铁锰质结核,偶见钙质结核,裂隙较为发育,具网纹状结构,充填有条带状灰白色粘土,切面光滑,摇振无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土质结构致密。
(4-2)粘土(Q3 al+pl):黄褐色、褐黄、棕红色,可塑。含氧化铁和少量铁锰质结核,偶见钙质结核,裂隙较为发育,具网纹状结构,充填有条带状灰白色粘土,切面光滑,摇振无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土质结构致密。
(5-1)粉质粘土(Q3 al+pl):白黄色、棕黄色、黄褐色、灰褐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切面稍有光滑,摇振无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土质结构致密。
(5-2)粉质粘土(Q3 al+pl):黄褐色、白黄色、棕黄色,可塑。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切面稍有光滑,摇振无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土质结构致密。
(5-3)粉质粘土(Q3 al+pl):白黄色、棕黄色、黄褐色、灰褐色,软塑。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切面稍光滑,摇振反应缓慢,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土质结构差。
(6)粉土(Q3 al+pl):灰褐色、灰黄色、紫褐色,稍密,稍湿,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较低,韧性较低,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
(7)粉砂(Q3al+pl):灰色、灰白色;稍密;稍湿~饱和,系长石、云母细片、岩屑及暗色矿物等颗粒组成,混少量粘粒。
(8)泥岩(K2g):紫红~棕红色,泥质结构,致密,厚层状构造,分布连续,含少量石膏、钙芒硝和灰绿色物质。根据其风化程度可划分为全风化泥岩、强风化泥岩和中等风化泥岩3个亚层:
(8-1)全风化泥岩:紫红~棕红色,矿物成分已全部改变并已风化成土状,含较多的灰黄色物质,具可塑性。 实用
文档 (8-2)强风化泥岩:紫红~棕红色,含较多粘土质矿物,少量石膏、钙芒硝和灰绿色物质,风化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手捏即碎,浸水迅速软化。局部夹有砂岩。
(8-3)中等风化泥岩:紫红~棕红色,厚层状构造,风化裂隙较发育,节理面矿物风化成土状,岩芯呈短柱状,敲击声脆,用手难以折断。岩石为较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该层最大揭露厚度为15.10m。
2、地下水状况
根据钻探揭示,该场地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耕土、粘性土层的裂隙中,受大气降水、农田灌溉水渗透补给,水位埋深差异较大,分布不连续,无统一的自由水面。本次勘察为平水期,在场地部分钻孔中测得地下水静止水位为0.30~4.50m,标高为510.57~515.07m。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基岩风化带内,水量主要受裂隙发育程度及发育特征等因素的控制。
3、场地的回填土必须经过碾压、夯实至设计标高后,经检测其压实性指标应达到设计要求,填料应选用非膨胀土。
第三章 质量目标及施工总流程图
1、质量目标
我公司针对本工程特点,在施工技术、质量措施、安全措施、文明施工措施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做到有明确的目标,有严密的组织管理,有完善的制度,有切实可行的方案,保证在工期、质量、安全等和项目指标均达到一流水平。
2、施工总流程图
施工前准备 实用
文档
第四章 施工部署
1、土方开挖总体施工安排
本工程基础形式为筏板式基础,人工清底的预留厚度为200mm。 土方开挖,从标高变化上还是不算复杂,但从整体平面上分析还是比较复杂的。本工程结合地上施工总体部署,基坑开挖从北部向南部挖,从低标高往高标高处开挖,考虑现场的交通道路的便利性,在龙平路和一环路各设置一个出土口,合理安排基坑的施工顺序是本次基础土方开挖的重点。
2、施工流程和施工顺序 定位放线
设置排水明沟集水井 机械挖运土
设置竹桩、控制标高
护 坡 措 施 实用
文档 由于E1区是怡和新城E区中的其中一块,有两面分别与E2、E4相邻且距离很近,故本基坑开挖顺序,应先从与E2、E4相邻处开始挖起,分别向龙平路和一环路两出口出土,基坑按照1:0.5进行二级放坡,开挖平面与放坡详见附图。
3、主要机械设备计划
序号 机械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水准仪 台 3 测量使用 2 经纬仪 台 2
4 推土机 台 1
土方使用 5 挖土机 台 4
6 小型挖土机 台 1
7 运土车辆 辆 15
4、土方工程施工部署安排
由于现场场地标高比较复杂,工期比较紧,尽快为后续工程施工创造出良好的工作面是土方工程的关键之所在。要保证在计划工期内完成土方开挖施工,必须有序施工,为了保证土方开挖的顺利进行,防止塌方等不利现象的发生,我们采用土方开挖与护坡施工交替进行的办法。具体流程如下:
开挖线放样→第一步土方开挖→第一步修坡→开挖下一步土方→下一步修坡→直至基坑底。
(1)采用4台反铲挖土机、15辆土方车分2个组分别进行。采用大挖挖土,小挖进行修坡。
(2)开挖过程中应遵循先北后南的方向,并预留好汽车坡道。
(3)边坡及坑底应留200mm人工清底,以减少雨水和太阳暴晒对土层的扰动。
(4)开挖过程中应时时测量挖深,通过放坡系数计算该挖深处的下边缘位置,并由测量人员撒出白灰线进行控制。
(5)如果到达坑底后发现基底土层与地勘资料不一致应立即通知业主、监理、设计以及地勘部门,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6)坡道处土方收尾采用长臂挖土机进行挖土,装车运走。
(7)基坑至基底以上200mm(人工清土层)。
(8)因在施工时运土车辆需从基坑下面往上面运土,因此土方施工时需预留坡道,并且根据土方进度动态进行留设。 实用
文档 (9)为保证达到土方文明施工要求,避免土方运输车辆泥土污染市政道路,因此在现场出入口边设置专用沉淀池,现场道路作地面硬化处理。
5、卸土场及土方外运
根据本工程场地的实际情况,E1区土方大部分要外运,只有一小部分用于生活区、办公区及制作区域的回填。
因本工程工期较紧,为确保现场运输流畅,不影响后续工程的施工,边挖边即时的将土方运出,现场不临时堆放土方。
第五章 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测量人员做好技术准备,提前画好外围控制线,并随时跟踪挖土标高加强标高控制,严禁超挖。
(2)技术部门应对现场施工人员做出明确交底,画出集水坑等位置局部详图,确保位置准确。
(3)施工前土方组长向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交底,必须使每个操作者对施工中的技术要求心中有数。
(4)了解施工机械设备的技术参数与性能。
(5)做好施工场地的通平工作。
(6)根据提供的地下管线(燃气管线、下水道、地下电缆等)分布情况,查明现场具体分布位置及埋藏深度。
(7)按照施工图及基坑周边控制轴线准确测出基坑外包线,并将基坑周边控制轴线引测到场地周边适当部位,妥善保护。
(8)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接通场地施工、 生活用电、用水;钢材、水泥、砂石及时到位,及时进行相关检验。
(9)根据提供的下水道(场内排水出口)及时做好场地内部排水系统。
2、组织机构
(1)土方开挖领导小组:
组 长:阮申泉
副组长:邹守昌
成 员:陈百炎、阮张泉、钟茂成、钟建国、王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