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双课堂”中的兴趣培养
- 格式:pdf
- 大小:1023.42 KB
- 文档页数:2
46【才智】
[2014.4]
【兴趣与成才】
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有了深刻的体会,真正的体育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而是从情感出发,从培养学生学习体育课的兴趣入手。
兴趣是产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源泉,是小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是奠定学生终生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前提。
当小学生对体育活动感兴趣时,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运动中,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
要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动机和意识,教学内容要更丰富,教学手段要更多样,课堂氛围要更融洽。
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加入到体育学习与锻炼中去,为学生成才奠定基础。
一、设置合理的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手段
小学生爱动、好奇心强,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设置就需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尽量选择新颖、娱乐性强、能够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掌握体育知识,增强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课程内容的设置要具有亲和性、自然性和生活性。
课堂中教师单纯的讲解会使学生感到空洞乏味,若能把生活中的事例搬到课堂中,学生会感到熟悉,对完成教学任务就不再是什么难事,课堂气氛也会呈现出生动热烈、学生积极性高的状态。
教学手段、方法也力求多样性。
除了标准的示范与讲解外,还应运用多媒体和一些辅助道具来帮助完成教学任务。
多媒体形象、逼真的演绎,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接受水平,学生会更直观地领会教师的意图与学习内容,注意力集中了,学得从容,也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教学知识和理念,完善知识结构,形成新的教学与教育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使学生爱上体育。
二、利用学生的成就感,培养体育兴趣
当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成功,得到肯定的时候,就会树立体育学习的信心,才能产生和延续学习体育的持久兴趣。
成就感是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一剂良药。
课堂中、运动场上的一次良好的表现、一次完美的示范动作,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同学们的羡慕目光时,都会给学生极大的精神鼓舞,更加增强了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特别对于一些体育成绩较差,很少能够取得优秀成绩,尝不到学习体育甜头的学生来说,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体育的兴趣。
因此,教师要努力找寻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与点滴的进步,哪怕只是一次稍像样的动作都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你做的真不错”“真棒”“怎么样,经过努力你成功了,为你的进步鼓掌”,一系列的表扬,都会使学生懂得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功,会得到
别人的认可,这也会成为他们学习体育的转折点。
正如盖兹所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取成功的努力。
”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需要利用成功感来激励,他们内心会充满激动与自信,对体育的兴趣也会大增,体育成绩一定会得到提高。
三、树立学习榜样,培养体育兴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名言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介绍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体育运动员的资料和成长经历。
如在篮球教学中,可以介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如何从默默无闻到享誉世界的,并建议学生们可以看一些篮球比赛,了解篮球的基本动作要领,如何打出又快又好的进攻等。
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又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小学生具有非常强的模仿能力,尤其看到崇拜的球星,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去学习与模仿,对篮球运动也会更加热爱。
四、组织体育竞赛,培养体育兴趣
只要是体育竞赛,就会存在成功与失败,成功的人可以体会到成功所带来的欣喜,与继续前进的动力,失败的人可从中承受挫折,得到锻炼,勇于克服困难,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得到大大加强。
体育竞赛多数是在室外进行,无论是春夏秋冬,学生都要经受大自然的考验,夏天的风吹日晒,冬天的严寒,考验了学生的机体承受能力,更考验了他们的坚强毅力。
参与竞赛的学生不仅体育才能得到展示,体育精神得到升华,更是同学之间合作精神的重塑。
有些体育运动不是某个人可以完成的,需要团队协作。
例如,在足球游戏中,需要的是集体合作、互相配合,学生在有攻有守的运动中,增强了体质,培养了情感。
体育竞赛活动,不仅仅是健体的过程,更是学生各项能力及感情的确立过程。
通过竞赛,沟通了技巧,学会了尊重与谦让,促进了学生合作精神的养成。
体育教学是一门艺术,具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乐趣。
要想上好体育课,作为体育教师,应该不断努力和挖掘这种乐趣,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为学生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引导他们由无趣到有趣、由有趣到乐趣、由乐趣到知趣。
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体育学习就有了明确的指向,学生很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育课要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使其认真参加体育课堂练习及各种锻炼,掌握运动技能及知识,在“乐中学、在学中乐”,为促进学生成才奠定基础。
(河南省三门峡市第四小学)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在音乐教学中也是如此。
小学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源动力,也是学生与音乐保持联系,用音乐充实人生的前提性因素,”这就要求广大小学音乐教师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激发出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音乐教学“双课堂”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课堂方式,课堂强调教学评价、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互相渗透,能够有效
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水平。
那么,在小学音乐“双课堂”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习兴趣
音乐技能的训练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进行有意识的节奏训练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个环节,考虑到这一因素,教师就可以将技能训练充分利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根据所学内容的特点,鼓励学生边听音乐,边伴
基于人才成长的体育兴趣培养研究
河南
三门峡
●高赛芳
小学音乐教学“双课堂”中的兴趣培养
浙江
宁波
●林
鹊
. All Rights Reserved.
47
【才智】
[2014.4]【兴趣与成才】
奏,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用身体进行伴奏,如拍肩、拍手、跺脚等。
条件允许,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响板、碰铃、三角铁等打击乐器,也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工具充分地利用起来,如文具盒、尺子、钢笔等,进行敲打,让学生自己发现这些文具与乐器的音色。
在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后,即可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来表演。
而学生一旦掌握到演奏的技巧之后,就会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积极地去探究,这样可有效巩固学生的技能。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鼓励学生自己创编歌曲,或者使用打击乐器为其他同学伴奏,也可以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节拍,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也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应用游戏教学法培养学习兴趣
音乐游戏就是将音乐学习与游戏进行有机结合的活动,音乐游戏能够将音乐与游戏融于一体,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音乐创造力与音乐记忆力,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游戏也是小学阶段学生体验生活与表现生活的重要形式,游戏能够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认知材料,可以缩短学生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距离。
游戏也能够为音乐教学提供相应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采取如下的方式创设音乐游戏。
教师可以利用简单的学具、教具来帮助学生辨别音乐,如利用玻璃杯、纸、易拉罐、矿泉水瓶、铅笔等帮助学生辨别音的强弱、长短与高低,也可以鼓励学生用手头的工具为音乐伴奏,这不仅能够引发小学生探究的好奇心,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自觉地投入到音乐学习活动中来。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联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关注生活,充分感知生活与音乐之间的关系,主动在生活中寻找音乐,将音乐应用在生活中。
例如,在上课前,可以引导学生学做模仿操,将豆子装在易拉罐中制作成“沙
锤”,教师则指导学生做出律动,这样就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明确音乐并不是在教室里简单的唱歌,而是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可以参与。
三、利用生活中的内容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积极、愉快地参加到音乐活动中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走入音乐世界之中。
为此,教师就需要尊重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与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设计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这样,小学生就不会觉得音乐是枯燥的,而会将音乐学习看作一种快乐的事情。
例如,在三年级的音乐教学中,考虑到教材中的音乐篇幅长、内容枯燥,教师就可以摒弃教材中的内容,选择一些学生喜爱的歌曲,鼓励学生组成小组分工演奏来完成乐曲,活跃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参与到乐曲的演奏中。
四、利用班级音乐小组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为了优化音乐教学活动,教师培养可以将音乐活动课堂与音乐教学课堂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活动小组,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组织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
如歌词创编、舞蹈创编、唱跳组合等,这样不仅能够优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同时,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也可以体会到合作的力量。
此外,在开展活动时要注意到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低年级学生年纪小,注意力不集中。
因此,教学内容应该尽量选择趣味性强且短小鲜明的歌曲,引导学生对音乐知识产生共鸣,从而产生对音乐的兴趣。
高年级学生的认知领域与生活范围都有了扩大,感受音乐与音乐创造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他们不再拘泥于单一的教学形式,可以适当增加音乐创造活动与音乐演奏活动,鼓励学生手脑并用,在实践活动中养成浓厚的学习兴趣。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石碶街道冯家小学)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部分,是对学生身体的锻炼与心理的锻炼,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与心理品质。
在体育学习中,学生的运动技巧和技能得到提高从而提高身体素质,对于学生的智力、情操、意志等各个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让体育教学发挥作用,中学体育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程标准的理论为指导,大胆对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创新,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重视体育学科
中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的高峰期,我们对学生进行科学而合理的体育,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我们体育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
其次,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等各个方面,都要从思想上重视。
在体育的理念上本着“健康第一”的原则进行教学,不要把体育看作是一个小学科,也不要把体育课放在一个角落里,无论是课时分配还是教学时间,都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做,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选择好的教学方式,器材、场地更要充分,满足教学的需要。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发现学生的特长要认真培养,对体育不感兴趣的学生教师不要忽略,不能让一个学生落伍。
二、选择多样教学方法培养兴趣
新课程的实施给体育教师提出了挑战,也为体育改革指明了方向,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中学课程的基本项目,配合以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师教学生练的传统方法,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方法可以选择。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也要灵活,给学生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地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去选择学习方法,对学生的思考给以充分的时间,对学生的质疑给以鼓励和耐心的指导。
在教学时,把美的方面传授给学生,例如,篮球运动的潇洒准确、体操动作的优美舒展、武术动作的刚柔相济等。
让活跃的气氛始终充满整个课堂,让学生始终处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
有些体育项目在学习时非常枯燥。
例如,铅球运动。
不能因此而放弃教学,而是寻找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利用铅球做游戏,让枯燥的项目变得生动有趣。
三、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体育是身体参与形成技术的一门学科,对技术要求很高。
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模仿能力,但是,并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有些体育项目通过自身的努力无法完成的,或者效率不高,培养学生兴趣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
浙江
绍兴
●赵海祥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