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孟子蚜5人和课时检测含解析先秦诸子蚜
- 格式:doc
- 大小:81.50 KB
- 文档页数:12
5
- 1 - 人和
(45分钟,61分)
一、基础应用(32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环绕
B.则与禽兽奚择.哉 择:选择
C.舜为法.于天下 法:榜样
D。礼人不答. 答:答应
【解析】选C。A项,环:围。B项,择:区别.D项,答:回应。
2.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
B.其横逆由是也
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解析】选C.A项,亡—无;B项,由—犹;D项,畔-叛。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C。不能进于是..矣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解析】选D。A。古义:包括父母兄弟等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B。古义:“以之及”的省略,推广到。今义: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C。古义:5
- 2 - 比这。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由前一事引起。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解析】选D。A项,连词,假如/代词,他;B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因果;C项,介词,给/介词,在;D项,均为介词,拿、用。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课四段选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孟子的“人和"思想。孟子不仅从天时、地利、人和的比较中得出了人和最为重要的结论,而且还从一般社会成员和君王两方面具体阐述了达到人和的措施。
B.孟子认为,就一般的社会成员而言,心存“仁”“礼”,凡事从严要求自己,反省自己,不与别人计较是构筑人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条件。
C.就统治者来说,以仁爱人,以礼敬人,凡事从自身找原因,力5
- 3 - 求身正,并且怀有推恩之心,发政施仁,制民之产,就一定能达到人和而王天下。
D。人和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并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在人与人相处中,讲究一团和气,在社会环境方面,我们追求“和谐",在国际上,我们讲究“和平共处”.
【解析】选D。“讲究一团和气”不对。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5分)
译文:
(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5分)
译文:
参考答案:(1)国家疆界不能限制人民,使国家坚固不靠山河的险要,威行天下不靠兵器、甲胄的精良。
(2)关爱别人的人,人们常常关爱他。尊敬别人的人,人们常常尊敬他.
7。王先生想邀请自己熟识的某知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来自己家参加父亲的八十寿宴.下面是王先生写的邀请函的正文内容,其中有多处措辞不当,请找出五处并加以修改.(6分) 5
- 4 - 兹定于2019年12月25日(星期二)11时在府上为家慈举办八十岁华诞。家慈是个京剧迷,他有一些京剧问题向您垂询,热切期望能与您合作表演京剧《九锡宫》,还请您不吝赐教。请届时务必光临!
①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②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③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④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⑤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答案:①“府上” “寒舍” ②“家慈" “家严”或“家父” ③“华诞” “寿宴" ④“垂询” “请教" ⑤“请届时务必光临” “真诚期待您的光临”
8.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12月7日16时5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六星的方式,成功将和德二号A/B卫星、天仪16/17卫星、天启四号A/B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记者注意到,受火箭发射影响,昨天傍晚,北京上空出现的“奇观”“龙状云”刷爆朋友圈,其是如何形成的呢?北京市气象局在官方微博对此做出了解释,火箭升空时的尾迹被太阳余晖照亮,就形成了这样的航迹云。因为火箭尾流中含有大量的三氧化二铝粒子,这些粒径比较小的粒子被喷口喷出后在高层大气中所受的阻力比较小,因此能够持续好几公里。由于平流层5
- 5 - 和中间层之间的循环气流,造成火箭流场远端与空气混合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因而将尾迹吹成了螺旋状.我们人眼所见的火箭尾迹主要是由来自于尾流中含铝的固体推进剂燃烧生成的三氧化二铝粒子散射太阳光所致。
(2019年12月8日《北京青年报》)
(1)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3分)
答:
(2)根据材料,说明“龙状云"形成的几个关键要素。(3分)
答:
答案:(1)一箭六星带来“龙状云”奇观(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字数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
(2)①火箭尾流中含有大量的三氧化二铝粒子;②循环气流;③太阳光的照射。(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二、拓展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王珣,字元琳,琅琊临沂人。弱冠..与陈郡谢玄为桓温掾,俱为温所敬重。温尝谓之曰:“谢掾年四十,必拥旄杖节..。王掾当作黑头公①。皆未易才也。”珣转主簿。时温经略中夏,竟无宁岁,军中机务并委珣焉.文武数万人,珣悉识其面.。从温讨袁真,封东亭侯,转大司马参军、中军长史。珣兄弟皆谢氏婿,以猜嫌致隙.太傅谢安既与珣绝.婚,由是二族遂成仇衅.时人希安意,5
- 6 - 乃出珣为豫章太守..,珣不之官.除散骑常侍,不拜。安卒后,珣迁侍中,孝武深杖之。转辅国将军、吴国内史,在郡为士庶所悦。征为尚书右仆射,领吏部。帝雅好典籍,珣与王恭、郗恢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帝。王国宝自媚于会稽,与珣等不协.,帝虑晏.驾.后怨隙必生,故出恭、恢为方伯,而委珣尚书令。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隆安初,国宝用事,谋黜旧臣。王恭赴谒帝陵,欲杀国宝,珣止之曰:“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国宝若遂不改,恶布天下,然后顺时望除之,亦无忧不济也。”恭乃止。四年,以疾解职。岁余,卒,时年五十二。追赠车骑将军、开府,谥曰献穆。珣神情朗悟,经史明彻,风流之美,公私所寄也.时事艰难,其崎岖九折,风霜备经,逼于嫌谤,才用不能尽。初,珣既与谢安有隙,在东闻安薨,便出京师,诣族弟王献之,曰:“吾欲哭谢公。”献之惊曰:“所望于法护.”于是直前.哭之甚恸。法护,珣小字也。
(《晋书·王珣传》,有删改)
【注】①黑头公:头发还是黑的,便已位列三公的人.指一个人年少时即有作为。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
B。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5
- 7 - /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
C.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
D.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
【解析】选B。“而发"应该属于前句,“今便先事而发"是一个整体,意为“如果事先发起进攻”;“窃发”属于后句,“窃发于京辇”是一个整体,意为“私自发兵至京城”.综合以上分析,故答案选B。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表示成年,但因为体犹未壮,故有如此称谓。
B.杖节,指执持旄节,古代帝王授予将帅兵权或遣使于四方,给予旄节以为凭信.
C.太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指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
D.晏驾,晏,迟;驾,皇帝的车驾。晏驾原来指宫车迟出,隐讳说帝王不上早朝。
【解析】选D.晏驾,旧为帝王驾崩的隐讳说法。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王珣年少得志,为桓温所赏识。王珣年青时与谢玄一起担任桓5
- 8 - 温的属吏,桓温对二人敬重有加,认为两人是难得的人才,将来会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
B。王珣富有才学,为文颇有造诣。皇帝特别委任王珣为尚书令,王珣梦见有人把如椽大笔交予他,他以为这是有大手笔之事的预兆,后王珣之梦果应验。
C。王珣不计前隙,深切表达哀情。虽然王谢二家有前怨,但在谢安去世时,王珣表达了想去为谢安哭灵的意愿,族弟王献之表示异议,但王珣坚持己见。
D.王珣德能兼备,因时不能尽才.王珣精通经史,拥有众人认可的风流之美,可惜他遭逢艰难的时势,经历坎坷,迫于嫌隙诽谤,未能充分发挥才能。
【解析】选C.“族弟王献之表示异议"错误,原文“献之惊曰:‘所望于法护。’"意为“王献之惊讶地说:‘我期望法护这样做.’”所以王献之是理解和支持的。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温经略中夏,竟无宁岁,军中机务并委珣焉。(5分)
译文:
(2)帝雅好典籍,珣与王恭、郗恢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帝。(5分)
译文: 5
- 9 -
答案:(1)当时桓温筹划治理中原,始终没有安宁的时刻,桓温把军队中机要的事务全部委托王珣办理.
(2)皇帝(向来)非常喜好典籍,王珣与王恭、郗恢等人一起凭借才学文章而被皇帝亲近.
13.你怎样看待王珣和谢安的关系?(3分)
答:
答案:太傅谢安与王珣断绝婚姻关系,因此两个家族结成冤家。王珣因此备受打压。谢安死后,王珣不计前嫌,前往哭灵.
【拓展练习】
14.下面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武数万人,珣悉识其面. 面:面容
B.太傅谢安既与珣绝.婚 绝:断绝
C.与珣等不协. 协:协作
D。于是直前.哭之甚恸 前:前进,上前
【解析】选C。协,和谐.
附【译文】
王珣,字元琳,是琅琊临沂人。二十岁时与陈郡人谢玄共为桓温的属吏,一起被桓温敬重.桓温曾对他们说:“谢掾在四十岁时,一定拥有使臣所执的旄节.王掾应当作身居高位的青年人。都是难得的人才。”王珣转任主簿。当时桓温筹划治理中原,始终没有安宁的时刻,桓温把军队中机要的事务全部委托王珣办理.文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