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管理数量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08.50 KB
- 文档页数:9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基础课程代码:1040、4790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基础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学科之一。
本门课程是研究有机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的一门科学。
本门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烃类、烃的衍生物以及油脂、糖类、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天然有机化合物。
考生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为学习有关生物学和专业课程打下较好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一)课程目标:1、了解有机物的分类及其主要的性质。
2、掌握有机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二)基本要求:1、掌握烷烃的化学性质。
2、掌握不饱和烃的主要化学性质。
3、了解有机物质的对映异构。
4、掌握卤代烃的鉴别。
5、领会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及其衍生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6、了解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
三、与本专业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基础课,与病理学、药理学、内、外科以及小动物疾病诊断与防治等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领会有机物的性质,掌握共价键的性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有机化合物(重点)识记: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程序。
(二)共价键与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次重点)识记:共价键的形成。
键能;键长;键角。
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
第二章饱和脂肪烃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烃的结构及异构,掌握烷烃的命名方法及原则,掌握烷烃的化学性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烷烃的命名(重点)识记:烷基。
烷烃的命名方法。
应用:烷烃命名。
(二)烷烃的结构和异构(重点)理解:烷烃的结构。
烷烃的异构。
乙烷的构象。
丁烷的构象。
(三)烷烃的物理化学性质(一般)理解:烷烃的物理性质。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公司理财课程代码:1001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主要是以公司资本在运作过程中的投资、筹资和日常营运资本的决策为轴心,全面介绍了公司在经营运作过程中,进行投资、融资和营运资本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决策过程;并对各种投资选择、融资方式、营运资本的筹集和运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特征归纳。
课程内容涉及到大量的金融、投资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且以实践性、操作性和应用性为主线,辅以一定的理论陈述,侧重于对理财方法的介绍。
因此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强调实际操作性的应用课程;其中心在于实际可操作性。
所以,本课程这一特征要求在课程考试命题和教学实践环节中应充分得以体现。
二、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1、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应试者能够认识和掌握公司理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分析过程,特别是使应试者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资本预算、融资决策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培养应试者的理财实践的基本功,以此来达到培养社会实践人才的目标。
2、基本要求(1)了解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特征;理解公司理财的原则。
(2)了解风险和收益的衡量方法;理解投资组合与风险分散的关系;掌握单项投资收益和风险各指标的计算。
(3)了解利率及其决定因素,理解证券估价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证券种类的估价方法。
(4)了解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理解各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
(5)了解财务预算的概念,理解财务预算的方法和评价准则;掌握利用资本预算方法对投资项目的评价。
(6)了解各种长期筹资方式的种类、特点和运作。
(7)了解资本成本的概念,理解经营杠杆、财务杠杆以及复合杠杆的含义和作用;掌握个别资本成本、综合成本的计算;掌握三种杠杆系数的计算;掌握资本结构决策分析。
(8)了解项目投资的概念,理解项目投资决策的程序和基本要素,掌握净现值、内含报酬率等折现现金流评价指标的应用。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工程监理课程代码:1124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工程监理》课程是高等自学考试工程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主要专业课程。
《工程监理》课程是应考生掌握工程建设项目监理的主要理论和相关实务,掌握建设工程的质量、造价和工期控制的内容及方法,培养应考生具有从事工程项目监理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应考生系统地学习工程项目监理专业知识,了解工程项目监理的含义、组织模式和任务内容;熟悉建设工程合同履行的监理及建设工程监理信息管理;掌握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和质量控制的方法。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从课程体系来看,《工程监理》属于“工程管理专业”主要核心专业课。
该课程是《工程管理从业人员职业能力证书》的必考课程,将与“工程管理专业”相关课程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桥梁。
从知识体系来看,《工程监理》需用到《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建设工程监理概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监理工程师工作内容和素质要求;熟悉工程监理企业资质和经营管理;了解建设工程监理的概念和其在项目管理中的地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监理工程师识记:监理工程师的概念、性质、作用理解:监理工程师的资格考试应用:监理工程师的素质要求(二)次重点:工程监理企业识记:监理企业组织理解:监理企业资质标准应用:监理企业经营管理准则及制度第二章建设工程监理组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项目监理机构人员的管理模式;熟悉建设工程监理工作实施程序;了解建设工程监理组织的原理和形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项目监理机构人员配备及职责分工理解:监理人员配备应用:各类监理人员的基本职责(二)次重点:建设工程监理模式与实施程序;建设工程监理的组织形式识记:工程监理组织机构设计基本原则;组建监理机构的步骤理解:1、项目监理机构的组织形式2、建设工程监理实施模式应用:建设工程监理实施程序第三章建设工程监理目标控制及风险分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工程风险控制和管理的实施内容;熟悉建设工程目标系统;了解目标控制和分解的概念。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综合课程设计课程代码:4735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综合课程设计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程造价管理(本)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
其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强。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设置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机会,通过这种综合性的实践,对相关知识融会贯通,为将来从事具体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以实际工程为背景的案例有一个综合性的了解。
掌握建设项目财务评价、建设工程定额与概预算、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等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各部分的课程设计。
课程基本要求如下:通过案例分析,主要考察学生在综合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解决有关工程造价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建设项目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财务评价的静态、动态方法;(二)设计、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与比较;(三)工程量的计算与审查;(四)补充定额的编制与审查;(五)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标底的编制与审查;(六)施工招标程序、内容及作法,投标报价策略与方法,评标定标方法,合同价确定方法;(七)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八)工程变更价款的处理,工程索赔案例分析和索赔计算;(九)工程款的结算方法与支付,竣工决算的编制,新增资产的划分与核定;(十)根据进度计划编制费用计划的方法,利用网络计划技术处理工程索赔的方法。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在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工程建设定额、工程计量、概预算编制、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等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实践,进而全面掌握本专业的知识。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建设项目财务评价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正确掌握建设项目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及财务评价方法,培养独立完成建设项目财务评价的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1、建设项目财务评价的基本概念;2、建设项目财务评价中基本报表的编制;3、建设项目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分类;4、建设项目财务评价主要内容(包括:估算建设项目投资总额;建设项目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和内部收益率等动态盈利能力分析指标的计算;建设项目借款偿还期、资产负债率和财务比率等清偿能力分析指标的计算;建设项目抗风险能力的不确定性分析等)。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项目时间管理课程代码:1074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项目管理(本科)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之一,它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本课程围绕项目目标的完成系统地确定项目的任务、安排任务进度、编制完成任务所需的资源预算等,从而保证项目能够在合理的工期内,尽可能低的成本和尽可能高的质量完成。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设置本课程,为了使考生能够牢固掌握项目时间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控制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项目做出合理的进度计划,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费用和质量控制决策。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掌握项目时间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项目时间管理学科的学习方法及理论联系实际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项目时间管理》是项目管理专业大学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它与项目管理专业的许多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运筹学》、《项目管理》等是本课程的基础,并与《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互相衔接配合。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项目计划与控制概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项目计划的目的和作用,正确掌握项目计划的内容,并了解其过程和项目控制的原理、类型及过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项目计划概述(重点)识记:计划及项目计划理解:项目计划的目的及作用项目计划的原则项目基准计划与项目基线(二)项目计划的形式与内容(重点)识记:项目计划的形式项目计划的种类项目计划的内容(三)项目计划过程(重点)理解:项目计划管理的基本问题项目计划前的准备工作项目计划过程的步骤(四)项目控制原理(次重点)理解:控制及项目控制原理企业资信评估的方法(五)项目控制类型(次重点)识记:项目控制类型(六)项目控制过程(次重点)理解:项目控制类型第二章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正确掌握项目进度计划的方法及工具,并了解进度控制过程,能够利用适当的工具对进度进行计划和控制。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课程代码:2062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课程是高等自学考试工程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专业课程。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课程使应考生了解我国房地产业的背景知识,培养他们进行房地产市场分析、投资决策和开发经营管理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应考生了解我国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市场的现状,熟悉我国土地管理、住房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和房地产税制及房地产法律制度,掌握与房地产及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投资有关的基本概念和房地产开发项目市场分析、可行性研究、营销策划和项目融资的基本方法。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从课程体系来看,《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属于“工程管理专业”主要专业课。
该课程是《工程管理从业人员职业能力证书》专业方向的必考课程。
从专业知识体系的角度来看,《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需用到《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监理》和《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的主要形式;熟悉房地产开发的概念与特征;了解房地产经营的概念。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的界定;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法规理解: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法规有关规定应用: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的方式和流程(二)次重点:房地产开发理解:房地产开发的概念、特征、目的、任务(三)次重点:房地产经营理解:房地产经营的概念、特征第二章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的理论和策略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的程序;熟悉受益最大原理,可行性研究内容;了解房地产价格策略。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房地产开发经营决策应用: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程序和内容(二)次重点: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理论和概述识记:市场环境分析与预测理解:可行性研究应用:受益最大原理(三)一般: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策略分析识记:房地产价格策略,营销策略第三章房地产企业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房地产一级开发企业的性质及程序;熟悉组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基本程序;了解房地产企业的概念和性质。
天津市⾼等教育⾃学考试课程考试⼤纲-天津市教育招⽣考试院天津市⾼等教育⾃学考试课程考试⼤纲课程名称:化⼯原理(⼆)课程代码:0718第⼀部分课程性质与⽬标⼀、课程性质与特点化⼯原理(⼆)是⾼等教育⾃学考试化学⼯程类专业所开设的⼀门技术基础课,它主要研究化⼯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结构及⼯艺尺⼨的计算或设备的选型。
该课程注重⼯程概念与共性问题的研究,是⼀门理论联系实际,应⽤性较强的课程。
⼆、课程⽬标与基本要求设置本课程,为了使考⽣掌握化⼯各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计算⽅法;掌握各单元操作典型设备的结构和特点;能运⽤所学理论知识进⾏各单元操作过程和设备的设计计算;能运⽤过程的基本原理正确分析影响单元操作的主要因素,从⽽指导设计与⽣产。
要求考⽣在学习本课程中,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计算⽅法,在各单元操作的学习中,多作练习,将所学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结合起来。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应具有⼀定的⼯程观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化⼯原理(⼆)是⼀门技术基础课程,它与许多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等数学》《物理学》及《物理化学》是本课程的基础,并与《化⼯传递过程》互相衔接配合。
第⼆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标第⼀章流体流动⼀、学习⽬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流体静⼒学基本⽅程及应⽤,掌握连续性⽅程式和柏努利⽅程式的物理意义及应⽤,能够进⾏流体流动时的阻⼒计算,并能够运⽤流体流动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进⾏⼀般简单管路的计算。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标(⼀)概述(⼀般)识记:流体流动在化⼯⽣产中的应⽤及流体的连续性理解:不同的单位制并掌握单位换算。
(⼆)流体静⼒学(重点)识记:流体密度的定义、单位,应特别注意⽓体密度的计算流体静压强的定义,单位及表⽰法。
理解:流体静⼒学基本⽅程式的意义应⽤:流体静⼒学基本⽅程式的应⽤,重点是流体静压强的测量(三)流体运动的衡算⽅程(重点)识记:流体流速和流量的定义及⼆者的关系定态流动与⾮定态流动理解:连续性⽅程式的意义柏努利⽅程式的物理意义及基准⾯与截⾯的选取原则应⽤:柏努利⽅程式⽤于确定管理中流体的流量、压强、设备相对位置及输送机械的有效功率等(四)管内流体的流动现象(次重点)识记:⽜顿粘性定律及流体的粘度,掌握粘度的单位换算理解:雷诺准数与流体的流动类型层次与湍流的特征(五)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重点)识记:⽔⼒半径,当量直径及速度平⽅区的概念理解:λ~Re、ε/d关系图曲线的变化规律应⽤:流体在直管中流动阻⼒的计算流体在层流时摩擦系数的计算流体在湍流时摩擦系数的计算(λ~Re、ε/d关系图的使⽤)局部阻⼒的计算(当量长度法及阻⼒系数法)(六)简单管路的计算(重点)应⽤:⼀般简单管路的计算(七)流速和流量的测量(次重点)理解:⽪托管、孔板流量计、转⼦流量计的主要结构、测量原理及应⽤场合第⼆章流体输送设备⼀、学习⽬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离⼼泵的性能参数、特性曲线、⼯作点及流量调节,并掌握离⼼泵安装⾼度的确定原则及离⼼泵的选⽤⽅法。
天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一、考试概述天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由天津市教育部门主管的专门针对社会在职人员进行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通过本次考试合格后,可获得与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同等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而本次考试大纲则是考生备考该考试所准备的教材和参照工具。
二、考试科目该考试共涉及120个科目,其中包括人文社科类、法律类、工商管理类、会计类、经济类、教育类、医学护理类、工程技术类、计算机信息类、外语类等各个领域。
选科考试要结合个人的职业规划、兴趣特长和前期学历背景等多个因素进行选择,选对科目可以在考试中节约时间和精力,提高考试效率。
三、考试大纲1. 课程天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课程设置基本覆盖了各个专业领域,是近几年国家科研和产业发展的需求作出的反映。
从考试科目设置来看,自学考试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与个人需求,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位教育渠道。
2. 考试形式天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采用的是卷面考试的形式,考试时间一般为4个小时,考试科目分为选择题和主观题两种类型,其中选择题占比较重。
考试达到及格线即可,并有相应的优秀、良好、及格等考试成绩评价等级。
3. 资料准备考试资料准备与其他考试类似,需要确定考试科目和所需学习的资料,建议考生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学习和复习。
针对一些难点和重难点,可以参考辅导书或线上学习资料。
备考过程中,考生也可以通过模拟测试等方法进一步提高备考效率。
但不建议盲目参加各种补课班或课程培训。
4. 重点提示天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一项自主学习并具有高度自由度的考试,且在备考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学习、工作经历和水平高低来制定学习计划,注重平衡和适度。
同时,需要注意学习的质量,注重知识的理解和思考。
在确定考试科目时,建议考生从实际出发,结合个人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方向,认真对待备考,并注重平时积累与复习。
管理数量方法是一种用于管理和分析数量数据的方法。
它是通过使用各种数学和统计工具来解决管理问题和做出管理决策的一种方法。
管理数量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金融、市场营销、生产和运营等。
在金融领域,管理数量方法可以用于资产组合管理、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等。
通过使用统计模型和数学工具,金融机构可以对资产组合进行优化配置,降低投资风险,并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
在市场营销领域,管理数量方法可以用于市场调研、消费者行为分析和营销策略制定等。
通过使用统计分析和市场模型,企业可以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提高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在生产和运营领域,管理数量方法可以用于生产计划、库存管理和供应链优化等。
通过使用数学模型和优化算法,企业可以优化生产和供应链的效率,减少成本和浪费,并提高客户满意度和竞争力。
管理数量方法的具体应用包括:统计分析、线性规划、决策树、时间序列分析、数据挖掘和模拟等。
统计分析是管理数量方法的基础,通过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和回归分析等,可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关系。
线性规划是管理数量方法中最常用的数学模型之一,通过建立线性关系和约束条件,可以优化决策变量的取值,实现最大化或最小化目标函数。
决策树是一种用于分类和预测的算法,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决策路径的结果,可以选择最优的决策策略。
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用于预测和控制的方法,通过对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和建模,可以预测未来的趋势和变化。
数据挖掘是一种用于发现和提取数据中隐藏信息的方法,通过使用各种统计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挖掘数据中的模式和规律。
模拟是一种用于模拟和评估不同决策方案的方法,通过建立模型和运行实验,可以评估决策的影响和风险。
管理数量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轻松处理大量和复杂的数据,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关系,提供有针对性的决策支持。
然而,管理数量方法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如数据质量和可靠性的问题、模型假设的限制、数据分析和解释的难度等。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网络营销与策划课程代码:1336、4335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以现代营销学的原理为出发点,力图建立“战略+技能+实例研究”的知识体系。
概要介绍传统营销观念、消费者、营销环境和市场、营销策略和营销学理论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系统地详细讲解网络营销的理论及其发展;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异同与整合;网络市场和网络消费者的特征;网络营销系统和站点;网络营销的策略;网络营销实施的目标、渠道、方法、工具、手段以及对网络营销实施的管理和控制。
同时,通过课程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对网络营销的实施和运作有一个感性的了解和认识,掌握制定网络营销策略的方法和实施网络营销的程序,能够进行简单的企业网络营销策划和建设工作,具备从事网络营销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已经形成了一个依托因特网的、与传统市场的游戏规则和竞争手段有明显不同特点的网络虚拟市场。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网络营销的理论体系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对在网络虚拟市场开展营销活动的原理和特点、环境与方法、工具和手段、目标与实施控制等相关内容,得到全面的领会和理性认识,并掌握开展网络营销的操作思路和相应的运作技巧。
通过学习,应该掌握网络营销的概念及实质;了解网络营销的产生与发展;了解网络营销的特点与优势。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网络营销与策划》是网络营销类专业大学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
《电子商务基础理论》、《网站建设与管理》、《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营销学》是本课程的先修课程。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网络营销概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网络营销的历程与发展趋势,熟练掌握网络营销的概念与特点。
了解网络营销与产品营销的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1.1 网络营销的产生与发展(一般)理解:网络营销的产生理解:网络营销的发展1.2 网络营销的基本概念(重点)识记:网络营销的定义理解:对网络营销内涵的理解识记:网络营销的特点1.3 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关系(重点)识记: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比较理解:网络营销对传统营销的冲击理解: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整合1.4 网络营销的基本理论及方法(次重点)识记:网络营销的理论基础理解:网络营销的基本方法第二章网络营销战略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了解网络营销战略的意义,掌握设计营销战略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掌握网络营销的基本理论与网络营销的管理模型。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管理数量方法课程代码:1069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一门管理类、经济类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它涉及到概率论与统计学、运筹学、时间序列分析、国民经济中常用的指数分析、预测与决策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扩大数学知识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为培养适应四个现代化需要的高级经济管理人才服务。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打下基本的定量分析理论基础,掌握基本的定量分析方法,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定量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基本能力训练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对有关前沿问题的了解,从而培养学生利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开展该领域研究工作的兴趣。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管理数量方法是管理类、经济类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它是学习管理类、经济类各专业许多其他后续课程的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管理统计基础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数据收集的方式方法和数据整理的程序,正确掌握分配数列统计表的编制、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统计资料的数字特征描述的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数据资料的整理与描述(重点)识记:组中值、全距、组数,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
理解: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组距、组限、闭口组、开口组应用:数据资料分组、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统计表的编制、统计图的绘制。
(二)集中趋势(重点)识记:集中趋势,平均数的概念及性质,分位数。
理解:算术平均数(均值)、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均值、中位数、众数之间的关系。
应用:各种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
(三)离中趋势(重点)识记:离中趋势,变异指标的概念及性质,四分位差,异众比率,偏度与峰度。
理解:全距,平均差,标准差与方差,变异系数。
应用:各种变异指标的计算方法。
(四)数据的收集与调查误差(次重点)识记:数据资料搜集的途径,统计调查的几种方式,调查误差的产生的原因(五)统计指标(一般)识记: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
理解:统计指标按表现形式分类,统计指标体系第二章概率论简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概率是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度量,学生应清楚地理解频率稳定性以及用频率估计概率的道理,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随机事件之间的关系和运算,掌握几个重要概率模型的计算,掌握两点分布、二项分布、正态分布的定义、性质及其数学期望与方差的性质和计算。
为后续各章节奠定必要的基础,本章不单独出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随机事件概率的计算(一般)识记:随机事件、样本点、事件。
理解:概率的统计定义、古典概型的定义、条件概率的概念、事件的独立性、先验概率、后验概率。
应用:古典概型中随机事件的概率的计算、条件概率的计算、乘法法则及全概率公式、利用贝叶斯(Bayes)公式计算。
(二)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一般)识记:随机变量的概念及其分类。
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及性质,分布函数的概念及两点分布、二项分布,正态分布的定义、概率密度图形、性质。
应用:利用正态分布概率密度求有关事件的概率。
(三)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一般)理解: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与方差的概念及性质,矩与相关系数。
应用:利用数学期望与方差的性质计算。
(四)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理解:深刻理解契比雪夫大数定律,贝努利大数定律,(德莫佛——拉普拉斯 DeMoive —Laplace)中心极限定理含义第三章参数估计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总体、个体和样本及抽样分布,参数的点估计及估计量的评价准则,认识评价一个估计量好坏的标准,理解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含义,掌握矩法估计数学期望与方差,掌握参数的区间估计方法以及样本容量的确定,为统计资料的定量分析奠定基础。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参数的区间估计(重点)识记:区间估计定义理解:置信区间、置信下限和置信上限、显著性水平、置信水平,影响置信区间大小的因素、解释置信区间的实际意义应用:单个正态总体期望的区间估计,单个正态总体方差的区间估计,单个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
(二)样本容量的确定(重点)识记:几种基本的抽样方式,理解:决定样本容量的因素,应用:简单随机抽样样本容量的计算。
2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管理数量方法 (2007年1月版) 课程代码:1069第 3 页 共 9 页(三)参数的点估计(次重点)识记:点估计的评价准则、矩法估计结果。
理解:参数的点估计含义,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含义 应用:矩估计法。
(四)样本及抽样分布(一般)识记:总体、个体和样本、样本统计量的概念。
理解:重要统计量的分布:)1,0(~/N nX Z σμ-=,)1(~/--=n t nS X T μ,。
)1(~1222--n S n χσ(五)两个总体均值差、两个总体方差比、两个总体比例差的区间估计。
(一般)第四章 参数的假设检验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掌握正态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正态总体方差的假设检验和总体比例的假设检验,为统计资料的分析奠定基础。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正态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重点)应用: 单个正态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方差已知或方差未知),非正态分布或未知总体分布时大样本(n ≥30)总体均值μ的检验 (二)总体比例的假设检验(重点)应用:单个总体比例的假设检验 (三)正态总体方差的假设检验(次重点)应用:单个正态总体方差的假设检验。
(四)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次重点)识记: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理解:两类错误、双侧检验和单侧检验,样本容量n 固定的条件下犯两类错误的概率α、β 不可能同时减小,(五)两个正态总体均值、方差的假设检验,两个总体比例差的假设检验(一般)第五章 时间序列分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时间序列的概念和种类,理解时间序列的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
掌握时间数列分析最常用的两种方法:指标分析法和构成因素分析法,揭示现象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对事物的发展做出分析和预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现象发展的趋势分析(重点)识记:时间数列的影响因素,时间数列的分解模型,季节指数。
理解: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 时距扩大法、移动平均法;测定季节变动的方法---简单平均法,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
应用:用移动平均法计算长期趋势T ;用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计算季节指数,分析季节变动。
(二)时间序列的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次重点)理解: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应用:计算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三)测定循环变动的方法(一般)第六章指数分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指数的概念、作用和分类,了解指数体系和因素分析的概念,掌握指数的编制方法、指数基期的改换和因素分析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指数体系和因素分析(重点)识记:指数体系的概念。
应用:总指标变动的两因素分析,平均指标变动的两因素分析。
(二)总指数的编制(重点)理解:简单指数,综合指数,平均指数;应用:计算加权综合指数(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计算加权平均指数(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固定加权平均指数)(三)消费价格指数(次重点)识记:消费价格指数的概念。
理解: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应用:消费价格指数的用途。
(四)指数基期的换算(一般)识记:指数基期换算的原因理解:指数基期换算的方法。
(五)指数的概念、作用和分类(一般)识记: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第七章线性规划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线性规划的用途。
掌握从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提炼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和约束条件,并将线性规划问题化为标准形式,应用求解方法求解。
为实际应用奠定理论和方法的基础。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线性规划问题与数学模型(重点)识记: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约束条件;理解:食谱问题模型,运输问题模型,分配问题模型。
应用:通过分析建立具体问题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和约束条件。
(二)线性规划问题的标准形式及解(重点)识记:线性规划问题的标准形式理解:松弛变量和剩余变量,解及最优解应用:将其它形式的线性规划问题化为标准形式(三)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方法(次重点)应用: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单纯形解法求解4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管理数量方法 (2007年1月版) 课程代码:1069第 5 页 共 9 页第八章 图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图的基本概念,掌握最短路问题的数学模型、解法及其应用。
为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最短路问题(重点)理解:最短路问题应用背景。
应用:计算具体问题的最短路。
(二)图的基本概念(一般)识记:图的概念,图的分类,链、路与回路。
第九章 预测方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预测的概念、作用和类型,掌握“德尔菲法”、回归预测法、时间序列预测法、增长曲线模型等预测方法,为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回归预测法(重点)识记:散点图,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基本假定,拟合优度。
理解:相关系数及取值范围,分析SSE SSR SST +=。
应用: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预测,一元非线性回归预测。
(二)时间序列预测法(重点)理解:平滑系数α(0≤α≤1)的确定。
应用:一次指数平滑预测法,用时间序列的线性趋势方程和指数趋势方程预测趋势值 。
(三)专家调查法(次重点)识记:“德尔菲法”,专家调查法的主要特征。
理解:“德尔菲法”的一般步骤。
应用:用“德尔菲”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增长曲线模型预测法(一般)理解:修正指数曲线模型,龚柏兹(Gompertz)曲线模型计算方法。
应用:指出现实生活中符合修正指数曲线模型,龚柏兹(Gompertz)曲线模型现象的应用实例。
(五)预测的基本概念(一般)识记:预测的概念、作用、类型、步骤。
第十章 决策方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统计决策的概念、程序和分类,掌握各种不同类型的决策方法及其应用,为进行实际决策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风险型决策方法(重点)识记:风险决策的概念。
应用:计算最大期望收益决策准则,最小机会损失决策准则,最大可能性决策准则,效用决策准则作决策(二)决策树方法(重点)理解:决策树制作及决策步骤应用:利用决策树方法计算作决策(三)贝叶斯决策方法(次重点)识记:贝叶斯决策的概念,贝叶斯决策步骤。
理解:后验预分析。
应用:利用贝叶斯决策方法计算作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