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产品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折扣”问题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54.22 KB
- 文档页数:4
视听研究视听我国电视剧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折扣问题研究----以《甄媚传》为例□甘婷婷摘要:在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中,由于各国受众在文化背景上的差异,在对文化产品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吸引力方面都会大打折扣。
中国虽然一直是电视剧的生产大国,但却不是强国,跨文化传播的能力十分薄弱。
尤其是《甄媳传》在美国、加拿大上映遇冷,可见一斑。
本文主要分析《甄嫖传》在美国跨文化传播中由于文化差异所引起的文化折扣现象,从而为我国电视剧降低文化折扣、更好地走出去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思考。
关键词:国产剧;《甄媳传》;跨文化传播;文化折扣一、文化折扣在我国电视剧跨文化传播中的表现曾有学者就跨文化的传播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文化的相似性达到70%以上可以说是同文化之间的传播,文化之间的相似性低于70%则可以说是跨文化之间的传播。
跨文化正是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渊源、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的不同才造成了传播效果的差异,而这些元素正是文化折扣的根源所在。
文化折扣可以说是跨文化传播所特有的一种表现,它不仅存在于电视剧中,更是广泛地存在于各种跨文化的产品中,它是跨文化传播难以跨越的壁垒。
就文化折扣的问题,201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中国影视国际影响力全球调研数据”已经表明:中国影视剧之所以在对外传播中效果并不理想,国际上的影响力也不髙,究其原因还是文化折扣的问题。
调查表明,大部分国外观众不愿意看中国影视剧的原因就是看不懂,对电视剧的内容难以理解,其中文化折扣就是最大的影响因素。
这项调査数据很有力地表明了文化折扣在我国电视剧跨文化传播中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特别是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电视剧已经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国际视野中,但相比美剧、韩剧等在国际上的传播效果,我国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效果不甚理想,其中的文化折扣问题也越来越常见。
在近几年国内盛产的电视剧中.《甄孃传》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国产良心大剧,一度霸占国产剧收视宝座。
在《甄孃传》中,不管是演技、服装,还是剧情等各方面都受到了观众的认可.一经播出,收视率稳居榜首。
跨文化传播中的价值流变_文化折扣与文化增值跨文化传播中的价值流变:文化折扣与文化增值跨文化传播作为全球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涉及的是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
在这个过程中,价值观念的流变充斥着各个层面,表现为文化折扣和文化增值两种形态。
文化折扣是指在跨文化传播中,由于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原本具有价值的事物在另一种文化环境里失去了重要性甚至被贬低了。
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文化间的差异造成的。
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的历史、社会背景、价值观念等等,这些差异会影响到我们对文化事物的评判。
比如,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家庭团聚时刻,人们会一起吃月饼、欣赏月亮并祭拜祖先。
然而,在某些西方文化中,这一节日可能就没有那么重要,因为他们没有这样的传统,也没有相关的文化背景。
所以,在跨文化传播中,有些文化节日和习俗可能会被他人所忽视或简单化。
文化增值则是指在跨文化传播中,某些文化因其特殊性而在其他文化环境中被强烈关注和赋予更高的价值。
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文化间的碰撞和互动造成的。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文化逐渐成为主导,因此,西方一些国家的电影、音乐、时尚等等对世界各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比如,好莱坞电影在中国市场非常受欢迎,在中国一些人的观念中看好莱坞电影是一种高品质的文化体验,因此中国观众会把一些好莱坞电影看作是“文化升级”的体现。
同样地,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太极拳、茶文化等也因具有独特魅力而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关注和推广。
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折扣和文化增值,互为表里,彼此影响。
文化折扣的出现既是改变、缩减了文化的传承和模式,也是从另一个角度给文化的深化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世界上的文化多样性可以促进文化的创新和繁荣。
通过与其他文化的差异和碰撞,我们有机会思考和审视自己的文化,发掘文化内在的价值。
当文化被赋予更多的价值,它会更容易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生根发芽,并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同。
在跨文化传播中,无论是文化折扣还是文化增值,都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影视产品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折扣”问题研究作者:闫伟娜来源:《西部学刊》2013年第11期摘要:由于文化背景、文化审美存在差异,固定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不同,受众在品读一部分文化作品时,在认知能力、理解程度和吸引力等方面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这就是所谓的“文化折扣”现象,这也是国际文化贸易区别与其他贸易类型的特点之一。
为使我国的文化产品能够顺利走向国际,我们必须采取措施降低影视产品的文化折扣。
策略建议:选择“文化折扣”度较低的文化产品类型;巧借他国文化精髓或文化典型;选用不同文化背景的明星;国际及联合片;降低语言障碍。
关键词:文化折扣;跨文化传播;产品策略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越来越广泛深入,跨国贸易在国际交流和国家发展中占据着愈发重要的地位。
在跨国贸易中,国际文化贸易有着区别于其他商品交易的特性。
所有文化产品的内容都来自于某种文化,文化是文化产品的母体。
由于文化背景和文化审美存在差异,受众在品读一部文化作品时,在认知能力、理解程度和吸引力等方面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这就是所谓的“文化折扣”现象,这也是国际文化贸易区别于其他贸易类型的特点之一。
近年来伴随我国影视产品的海外输出,“文化折扣”的影响日益突显,国外影视作品尤其是美国大片在我国的传播与营销几乎不费吹灰之力,而我们的影视作品在海外却遭遇较大的文化折扣。
在中美之间多年的电影贸易历史上,美国电影也占据了绝对优势,中美电影贸易的格局非常不平衡,而文化折扣正是影响这种不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探讨影视传播过程中文化折扣的表象、原因、发生规律,进而提出影视产品在跨文化传播中规避文化折扣的传播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从电影《泰囧》的“海外滑铁卢”谈起2013年国内贺岁电影最引人注目的影片非《泰囧》莫属。
这部投资不足三千万的小成本电影,上映仅5天票房就突破3亿,创造了国产电影国内首映的票房纪录,截至其下映票房总计高达12.6亿元,一举刷新了国产电影的票房新高。
浅析国产古装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作者:蒲承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8年第4期一我国古装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遇到的挑战1.1 “文化折扣”现象文化折扣,亦称“文化贴现”,它是指因文化背景差异,使得国际市场中的文化产品因不被其他地区受众认同或理解而导致其价值减少。
因我国古装电视剧跨文化传播起步较晚,缺乏经验,文化折扣现象严重。
即便是创造了较好出口业绩的产品,也多集中在东南亚国家,或者被欧美的华人社会所认可,难以进入欧美的主流社会,无法赢得普遍的国际认同。
生活常识和生活方式等不同,导致国内观众认同的电视剧的风格、价值观、信仰、历史、社会制度等,在国外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有所降低。
所以,文化结构差异是导致出现“文化折扣”现象的主要原因。
欧美国家凭借着其强大的传播优势向他国大量输出自己的文化价值观,而对外来文化的传入则持抵制态度。
《甄嬛传》在美国传播的最大挑战就在于此。
《甄嬛传》进军美国市场面临的文化折扣问题,具体体现在多个方面。
1.1.1 翻译问题字幕翻译是否到位直接影响海外观众对国产剧内容的理解程度,也影响着国产剧的海外市场拓展。
从翻译学的双向性上讲,汉译英比英译汉难度高很多。
汉语具有独特的语法体系、复杂多样的语义表达、固定深奥的诗词句法结构,汉译英难以做到信、达、雅,这就导致了美国观众难以理解中国电视剧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使得国产影视作品的文化价值折扣加大。
这是很多中国古装历史剧在欧美国家难以打开市场的重要原因,也是《甄嬛传》在美国传播遇到的关键问题。
1.1.2 播出时长、形态问题高情境文化和低情境文化是爱德华? 霍尔在1976 年提出了两种情境文化论。
高情境文化中,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以群体共享的经验为基础,相互进行信息交流。
而低情境文化以个体即“自我”为基础,没有共享共同的经验。
欧美电视剧的叙事方式和中国电视剧有极大的差距,两者都属于低情境文化。
美国观众的观看习惯和审美需求要求中国电视剧必须进行大幅删减和改编,而这样的删减和改编又会使中国电视剧丧失原有的文化韵味,削弱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播力。
从文化折扣与跨文化预测寻找:中国电影“走出去”之路【摘要】中国电影在走向国际市场的道路上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外电影市场的差异,然后探讨了文化折扣和跨文化预测对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影响。
接着,论述了中国电影产业如何应对国际市场竞争和提升跨文化传播能力,以及如何在国际市场获得更多认可。
结尾部分展望了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未来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多的认可和成功。
【关键词】关键词:文化折扣、跨文化预测、中国电影、国际市场、跨文化传播、发展前景、发展方向1. 引言1.1 中外电影市场的差异中外电影市场的差异涵盖了多个方面,其中最显著的包括文化差异、审美观念和市场需求等。
在文化方面,中西方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价值观念和审美标准,这直接影响了两国电影的内容和形式。
中国电影多以展现传统文化、历史故事和社会现实为主题,注重情感表达和道德观念的传递,而西方电影则更注重个人英雄主义、多元文化和现代社会议题的探讨。
这种文化差异导致了中外电影在内容和风格上存在较大差异,使得中国电影在进军国际市场时需要面对审美观念和文化认同的挑战。
在审美观念和市场需求方面,中外电影市场也有较大差异。
西方国家的电影市场更加成熟和多元化,观众口味多样,对电影的制作质量和创意性要求较高,同时还注重商业价值和市场营销。
而中国电影市场相对年轻,观众更倾向于喜剧、爱情、武侠等类型,对电影投资回报和票房成绩的重视程度较高。
这种市场需求的差异也直接影响了两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竞争力。
了解和适应中外电影市场的差异对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1.2 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前景逐渐显现出来。
一方面,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为电影产业提供了庞大的发展空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和合作机会。
我国影视作品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折扣” 成因探析作者:吕鑫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年第11期【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各项方面的成就需要被世界所认可,这样才能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跨文化传播便是提升国际地位的有效举措,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传播载体便是我国的影视作品,然而,当下承担跨文化传播任务的部分影视作品存在着不被海外观众认可的情况,“文化折扣”现象便是其直观体现。
本文通过分析电影《长城》在其内容、中外合作和场面调度方面存在的文化折扣现象来警示我国的影视从业者进而有效解决我国的跨文化传播的文化折扣问题,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影视作品;文化折扣随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迅速的我国已经在国际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真正能够触及到不同地域的人们的内心的最佳选择,便是文化。
因此,“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群体或组织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即跨文化传播的必要性便凸显了出来。
相比于经济、科技这种受众涵盖面比较窄的“硬实力”,真正能够达到良好的国际传播效果的最佳途径应是以文化为代表的“软实力”。
因此,我国要想得到更广泛的国际认同,就必须对外进行软实力的输出,即跨文化传播。
然而,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间人们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宗教信仰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不同,没有充分考虑上述元素的跨文化传播产品便不会再国外受众中产生预期的传播效果,产生“文化折扣”现象,即“扎根于一种文化的特定的电视节目、电影或录像,在国内市场很具吸引力,因为国内观众拥有相同的常识和生活方式,但在其它地方吸引力就会减退,因为那里的观众很难认同这种风格、价值观、信仰、历史、神话、社会制度、自然环境和行为模式”。
文化折扣主要是由于文化背景差异使得国际市场中的文化产品不被其它地区的受众认同或理解,从而导致其价值的减低。
国产电影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文化折扣反思——以《长津湖》为例国产电影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文化折扣反思——以《长津湖》为例近年来,中国电影产量和质量都在提升,越来越多的国产电影开始尝试跨越国界,进入国际市场。
然而,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国产电影往往会面临文化折扣的问题,即在传播过程中所遭受的文化损失。
本文将以中国电影《长津湖》为例,探讨国产电影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折扣问题,并对其进行反思。
《长津湖》是一部讲述中国志愿军与美军在长津湖战役中的英勇抗争的战争片。
该片表达了中国人民的英雄主义情怀和对和平的向往。
然而,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观众接收这些信息时往往会被文化折扣所影响。
首先,语言是文化折扣问题的重要方面之一。
《长津湖》中,中国人民抗击美军侵略的意义和英雄主义精神被通过对话和对白进行表达。
然而,中文和英文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性,而且很多观众对中文的了解有限。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往往无法完全传达原作的内容和情感,从而造成文化折扣。
同时,观众对于中文幽默和文化内涵的理解不足,也导致了笑点和情感的损失。
其次,价值观差异也是文化折扣问题的重要表现。
《长津湖》所表达的英勇牺牲精神和对和平的渴望在中国文化中被普遍认同。
然而,在一些国际观众中,英勇牺牲可能被理解为不理性的冲突,而和平的渴望则被视为弱点。
这种价值观的差异使得国产电影在国际市场上往往难以得到广泛认可和共鸣。
此外,文化习惯与社会背景的不同也增加了文化折扣的存在。
《长津湖》中展现的中国军民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忍辱负重的精神在中国文化中深入人心。
然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和自由意志被更加强调。
这种不同潜意识地影响着观众对电影的解读和接受,从而造成了文化折扣。
鉴于上述问题,我们需要反思如何在国产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中降低文化折扣,增加传播的效果。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提高外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更好地进行翻译和传播工作。
其次,我们应重视对外文化的了解和研究,深入掌握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以便更好地调整和包容。
《中美电影贸易中的文化折扣研究》篇一一、引言电影作为全球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对国际交流和贸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中美电影贸易日益繁荣,但同时也面临着文化折扣的问题。
文化折扣是电影在跨国传播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观众接受度降低的现象。
本文旨在探讨中美电影贸易中的文化折扣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应对策略。
二、文化折扣的概念及产生原因文化折扣是指电影等文化产品在跨国传播过程中,因文化差异导致的观众接受度降低的现象。
产生文化折扣的原因主要包括语言、价值观、审美习惯、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
在中美电影贸易中,文化折扣表现为中国观众对美国电影的认知度不高,以及美国观众对中国电影的陌生感。
三、中美电影贸易中的文化折扣表现1. 电影类型与题材:中美两国在电影类型和题材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双方电影在对方市场中的接受度不高。
例如,美国大片以科幻、动作、悬疑等类型为主,而中国电影则更注重家庭、情感、历史等题材。
2. 演员与导演:演员和导演的知名度对电影的接受度具有重要影响。
在中国市场,美国演员和导演的知名度相对较低,导致部分美国电影在中国市场的票房表现不佳。
3. 文化元素:电影中的文化元素如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等,对于观众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具有重要影响。
如果电影中的文化元素与观众的文化背景相差较大,就会导致文化折扣现象。
四、文化折扣对中美电影贸易的影响文化折扣对中美电影贸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拓展难度增加:由于文化差异,两国电影在对方市场的接受度较低,市场拓展难度增加。
2. 贸易壁垒:文化折扣可能导致政策性贸易壁垒的出现,如配额限制、审查制度等。
3. 双向交流不足:文化折扣阻碍了中美两国电影的双向交流,限制了双方电影产业的发展。
五、应对文化折扣的策略为应对文化折扣,促进中美电影贸易的发展,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深入了解对方市场:了解两国观众的喜好、审美习惯和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调整电影类型和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