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夹具设计(第2版)
- 格式:ppt
- 大小:3.17 MB
- 文档页数:38
【课后作业】2、填空题(1) 由刚体运动的规律可知,在空间一个自由刚体有且仅有六个自由度。
(2) 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若几个定位支承点重复限制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 称为过定位。
(3) 要确定零件上点、线、面的位置,必须以一些指定的点、线、面作为依据, 这些作为依据的点、线、面称为基准。
(4) 工艺基准是指在制造零件和装配机器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基准。
工艺基准又 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5) 在最初的每一道工序中,只能用毛坯上未经加工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这 种定位基准称为粗基准。
经过加工的表面所组成的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
根据定位误差分析计算的结果,便可看出影响定位误差的因素,从而找到 减小定位误差和提高夹具工作精度的途径。
(9)实际生产中,常用几个定位元件组合起来同时定位工件的几个定位面,以 达到定位要求,这就是组合面定位。
(10)定位基准的选择应尽可能遵循基准重合原则,并尽量选用精基准定位。
、选择题(1) 在机械制造中,工件的 6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而在夹具中占有完全确定的 唯一位置,称为【A 】定位。
A.完全B.不完全C.过定位D.欠定位(6) 工件以圆孔定位时,心轴用来定位回转体零件。
(7) 工件以外圆柱面定位有支承定位和定心定位两种。
(8)(2)加工时确定零件在机床或夹具中位置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称为【B】基准,即确定被加工表面位置的基准。
A.工序B.定位C.测量D.装配(3)在机械加工中,支承板与支承钉的结构已经标准化,其对工件定位基面的形状通常是【A】。
A.平面B.外圆柱面C.内孔D.锥面(4)常见典型定位方式很多,当采用宽V形块或两个窄V形块对工件外圆柱面定位时,限制自由度的数目为【D】个。
A.1B.2C.3D.4(5)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由于定位误差由基准不重合误差也B和基准位移纠组成。
因此,有以下【ABCD】种情况。
A.当人B =0卫丫工0时,产生定位误差的原因是基准位移,故B.当 A B H 0严丫 = 0时,产生定位误差的原因是基准不重合,C.当也B 工0,也丫=0时,如果工序基准不在定位基准面上,则D.当人B 工0严丫 = 0时,如果工序基准在定位基面上,则 A D = A 丫 -也B三、简答题1•简述六点定位原理、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欠定位及过定位的基本概念,并举例说明。
机床夹具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床夹具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2. 掌握机床夹具的组成、结构及其工作原理;3. 了解机床夹具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应用及选用原则。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机床夹具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2. 提高学生运用机床夹具进行工件加工的操作能力;3. 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讨论等方式,解决机床夹具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床夹具在制造业中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机床夹具的相关知识,提高操作技能。
学生处于本科阶段,具有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
课程目标分解:1. 知识目标:通过课堂讲授、自主学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机床夹具的基本知识;2. 技能目标:通过实验、实训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床夹具概述- 机床夹具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机床夹具的发展历程及趋势2. 机床夹具的组成与结构- 夹具的主体结构及其功能- 常用夹具元件的类型及作用- 夹具的连接与调整方式3. 机床夹具的工作原理- 夹紧力产生及传递机制- 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与导向- 夹具对加工精度的影响4. 机床夹具的应用与选用- 夹具在各类机床上的应用实例- 夹具选用的原则与方法- 夹具使用中的注意事项5. 机床夹具实训- 实训项目一:认识常见机床夹具及元件- 实训项目二:机床夹具的拆装与调整- 实训项目三:机床夹具的使用操作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机床夹具概述第二周:机床夹具的组成与结构第三周:机床夹具的工作原理第四周:机床夹具的应用与选用第五周:机床夹具实训(含三个实训项目)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与教材《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中关于机床夹具的章节内容密切相关,涵盖了机床夹具的基本概念、结构、工作原理、应用及实训等方面,确保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机床夹具设计夹具设计一般是在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制定之后,按照某一工序的具体要求进行的。
夹具设计质量的高低应以能稳定地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达到加工的生产效率要求,成本低,排屑方便,操作安全省力和制造维护容易等为衡量指标。
一、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要求一个优良的机床夹具,必须满足下列基本要求:1、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保证工件加工精度的关键在于正确地选定定位基准、定位方法、定位元件以及夹紧装置,确定合适的夹具尺寸、公差和计数要求,并进行必要的夹具精度分析。
同时还要注意夹具中其他零部件的结构对工件加工精度的影响,确保夹具能满足工件的加工精度要求。
2、工艺性能好专用夹具应尽可能地采用标准元件和标准结构,力求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便于装配、检验和维修。
当夹具最终精度由调整或修配保证时,夹具上应设置适当的调整间隙和可修磨的垫片等调整或修配结构。
3、达到加工的生产效率要求专用夹具的复杂程度应与生产批量相适应,应根据工件生产批量的大小选用不同复杂程度的快速高效装夹机构,以缩短辅助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4、使用性能好专用夹具的操作应简便、省力、安全可靠。
应尽可能采用气动、液压等快速高效夹紧装置,以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夹具的操作位置应符合操作工人的操作习惯。
专用夹具应排屑方便,必要时应设置排屑结构,防止切屑破坏工件的正确定位和损坏刀具,防止切屑热量引起工艺系统变形。
5、经济性好除考虑专用夹具本身结构简单、标准化程度高、成本低廉外,还应根据生产批量对夹具进行必要的经济分析,以提高夹具在生产中的经济效益。
以上基本要求中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是最重要的。
在此前提下,要处理好其他要求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机床夹具设计的一般步骤1、明确设计要求,收集和研究有关资料工艺人员在编制零件的工艺规程时,提出了相应的夹具设计任务书,对其中的定位基准、夹紧方案及有关要求作出说明。
夹具设计人员则应根据夹具设计任务书进行夹具的结构设计。
为了使所设计的夹具能够满足上述要求,设计前要认真收集和研究如下有关资料。
《机床夹具设计》课程标准课程代码:适用专业:课程类别:先修课程:学时:考试方式:制订人:审核人: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任务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性,本课程主要研究机床夹具的设计和制造的基本知识。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要求:1、掌握机床夹具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设计计算方法,能对机床夹具进行结构设计和精度分析。
2、会查阅有关夹具设计的标准、手册、图册等技术资料。
3、掌握机床夹具设计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一般复杂程度夹具的基本能力。
4、了解现代夹具设计的一般知识。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机床夹具的基本组成及作用,理解机床夹具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机床夹具设计的专业技能。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夹具是为满足机械加工工艺要求而进行的一种工装设计,同时它又是一项较为独立的生产实用技能。
本课程的学习需要有机床、刀具、公差与技术测量、机械制图、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机械设计基础等机械专业多门专业基础课程做支撑。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老师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全课程采用PPT多媒体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学习的目标。
(五)教材与参考书建议使用教材:《机床夹具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参考书:《机械制造工程》,郧建国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要求第一章夹具设计概论1、内容:机床夹具的分类;工件的装夹与找正;机床夹具的组成;加工误差的组成;课程教学内容、目的、安排及要求。
第二章工件的在夹具中的定位1、内容:定位基准的概念;定位的基本原理;定位单个典型表面的定位元件;组合定位中各定位元件限制自由度分析;定位误差的分析计算。
2、重点:工件的在夹具中的定位第三章工件的夹紧1、内容:夹紧装置的组成和基本要求;设计夹紧装置的基本准则;典型夹紧机构;联动夹紧机构;定心夹紧机构。
机床夹具设计第三章机床夹具设计教学时数:计划14学时教学目的:1、掌握定位误差计算2、掌握夹紧力计算3、掌握专用夹具设计要点,灵活运用定位元件和夹紧机构,根据生产实际和可能设计专用夹具。
教学重点: 1、工件的定位及定位误差计算2、工件的夹紧及夹紧力计算3、夹具的设计及装置合理选择。
教学难点: 1、定位误差计算中基准不重合误差和基准位移误差的计算和分析2、工件的受力分析及夹紧力的计算。
第一节概述一、夹具的功能和分类1.机床夹具的功用:实现工件定位和夹紧;使工件加工时相对于机床刀具有正确的位置;以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
图3-1:异形杠杆简图图3-2:车床夹具异形杠杆加工需限制的自由度?工件用何定位元件限制了哪些自由度?为何V型块2固定,V形块6可调?且V型块2和V型块6开口方向不同?图3-3:盖板简图图3-4:钻床夹具盖板钻孔(通,盲孔)应限制自由度?夹具用何定位元件来限制各自由度?这里圆柱销,挡销,菱形销,各起什么作用?这里用左侧面和后侧面定位,是否用右侧面和前侧面定位?为什么?机床夹具在加工中的作用:保证加工精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工人劳动条件;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工艺范围。
2、机床夹具的分类和发展(1)分类图3-5: 机床夹具的分类按使用范围和特点分:通用夹具、专用夹具、组合夹具、可调夹具按使用的机床分:车床夹具、铣床夹具、钻床夹具、镗床夹具。
(2) 发展应适用于产品品种和更新换代快的要求,其方向为柔性化、精密化、高效、自动化。
二、夹具的组成1.定位元件定位:使工件在夹具中占据正确的位置。
2.夹紧装置压紧夹牢:使工件不应受力而脱离已占据的正确位置。
3.夹具体基础件4.其它装置分度装置、对刀装置、导向元件、连接元件。
第二节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夹具设计的任务:首先是选择和设计相应的定位元件来实现工序图上(工艺文件)所要求的定位方案。
主要定位面:主要限位面:一、工件以平面定位1.主要支承:限制工件自由度,起定位作用。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论文)题目:支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铣夹具设计所在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年月日目录1 引言 (2)2 课程设计的目的 (2)3 支架的工艺分析 (3)3.1支架的结构及其工艺性分析 (3)3.2支架的技术要求分析 (3)4 毛坯的选择 (3)5 支架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制定 (4)5.1定位基准的选择 (4)5.1.1 精基准的选择 (4)5.1.2 粗基准的选择 (4)5.2拟定工艺路线 (4)5.2.1 加工方法的选择和加工阶段的划分 (4)5.2.2 工艺路线的拟定 (5)5.3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的拟定 (6)5.3切削用量的确定 (7)6 夹具设计设计 (15)6.1确定设计方案 (16)6.2选择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 (16)6.3确定导向装置 (16)6.4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 (16)6.5设计夹紧机构 (16)7 致谢 (16)参考文献 (17)1 引言工艺综合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内容覆盖金属切削原理和刀具、机械加工方法及设备、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工艺装备等,因而也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必须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才能使我们对该课程的基础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因此,工艺综合课程设计应运而生,也成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实践课程。
2 课程设计的目的工艺综合课程设计旨在继承前期先修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让我们完成一次机械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典型夹具设计的锻炼,其目的如下。
(1)在结束了机械制造基础等前期课程的学习后,通过本次设计使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
培养我们全面综合地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中的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设计提高我们的自学能力,使我们熟悉机械制造中的有关手册、图表和技术资料,特别是熟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和夹具设计方面的资料,并学会结合生产实际正确使用这些资料。
《机床夹具设计》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床夹具设计参考学时:56适用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一、课程定位《机床夹具设计》服务于机械加工职业工作中“机床夹具设计”这一典型工作任务。
掌握机床的操作、刀具的选择与使用、机械制造工艺的编制、机床专用夹具的设计、量具的使用是从事机械加工生产所必须具备的技能,机床专用夹具设计是非规则零件成批加工生产时需要设计制造的工艺装备,工装的设计制造最终影响机械零件的加工精度、生产效率及生产成本,为此,机械加工工作人员要具有一定的设计专用夹具的能力和分析生产中与夹具有关的技术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从事机械加工操作中机床专用夹具设计制造工作及与机床夹具相关的工作,经过1—2年的努力可以胜任机床夹具设计现场技术员工作。
《机床夹具设计》的前修课程为《机械制图及CAD》、《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机械加工设备》、《机械制造工艺学》,后续课程为《机械维修技术》、《先进制造技术》。
二、学习目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根据给定的零件工序加工要求、工厂生产条件和企业需求,并借助机床夹具设计手册等技术资料,进行零件定位方案与夹紧方案的设计,计算定位误差和夹紧力,根据机械加工设备类型设计夹具体和其它对刀导向装置、连接元件及夹具体,分析归纳影响机械零件加工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设计方案对比和评价,最终绘制出机床夹具总图。
学习完本课程后,学生应当能够从事机床夹具设计的工作。
具体包括:1.根据被加工零件的结构特点和加工工序要求,能应用六点定位原理及夹紧原则,合理提出被加工工件某道工序的定位、夹紧方案;2.能根据机械加工设备情况设计机床夹具的对刀导向装置、分度装置、连接元件及夹具体;3.会查阅有关夹具设计的标准、手册、图册等技术资料;4.具有常用机床夹具的使用能力;5.了解现代夹具设计的一般知识;6.具备分析解决与夹具有关的技术问题的能力;7.对机械零件加工的工艺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
1轴承盖的工艺性分析1.1轴承盖用途轴承盖的主要作用是轴承外圈的轴向定位;防尘和密封,除它本身可以防尘和密封外,它常和密封件配合以达到密封的作用。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滚动体保持架等易损件受外力作用而损坏。
轴承盖零件图如图1所示。
图1 轴承盖零件图1.2轴承盖的技术要求零件的材料为HT150,灰铸铁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但塑性较差、脆性高,不适合磨削,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分析如下:(1).由零件图可知,零件的底座底面、内孔、端面及轴承座的顶面有粗糙度要求,其余的表面精度要求并不高,也就是说其余的表面不需要加工,只需按照铸造时的精度即可。
底座底面的精度为Ra6.3、内孔、端面及内孔的精度要求均为Ra12.5。
轴承座在工作时,静力平衡。
(2).铸件要求不能有砂眼、疏松等缺陷,以保证零件的强度、硬度及疲劳度,在静力的作用下,不至于发生意外事故。
表1 轴承盖零件技术要求表1.3 确定轴承盖生产类型已知此轴承盖零件的生产纲领为中批或大批生产,所以初步确定工艺安排为:加工过程划分阶段;工序适当集中;加工设备以通用设备为主,大量采用专用工装。
2轴承盖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2.1确定毛坯、绘制毛坯图2.1.1 选择毛坯零件材料为HT150。
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故选择木摸手工砂型铸件毛坯。
参阅《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表2-1,选用铸件尺寸公差等级为CT-12。
选用铸件尺寸公差等级为CT-10。
这对提高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有帮助。
此外为消除残余应力还应安排人工时效。
2.1.2 确定毛坯尺寸和机械加工余量参阅《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表2-4,选用加工余量为RMA-H 级,并查表2.2-4确定各个加工面的铸件机械加工余量,铸件的分型面的选用及加工余量。
表2 轴承盖铸造毛坯尺寸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2.1.3 绘制轴承盖铸件毛坯图由表2所得结果,绘制毛坯图如图2所示。
夹具设计一般是在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制订之后按照某一工序的具体要求进行的。
制订工艺过程,应充分考虑夹具实现的可能性,而设计夹具时,如确有必要也可以对工艺过程提出修改意见。
夹具的设计质量的高低,应以能否稳定地保证工件的加工质量,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排屑方便,操作安全、省力和制造、维护容易等为其衡量指标。
第一节专用夹具设计的基本要求一个优良的机床夹具必须满足下列基本要求:(1)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保证加工精度的关键,首先在于正确地选定定位基准、定位方法和定位元件,必要时还需进行定位误差分析,还要注意夹具中其他零部件的结构对加工精度的影响,确保夹具能满足工件的加工精度要求。
(2)提高生产效率专用夹具的复杂程度应与生产纲领相适应,应尽量采用各种快速高效的装夹机构,保证操作方便,缩短辅助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3)工艺性能好专用夹具的结构应力求简单、合理,便于制造、装配、调整、检验、维修等。
专用夹具的制造属于单件生产,当最终精度由调整或修配保证时,夹具上应设置调整和修配结构。
(4)使用性能好专用夹具的操作应简便、省力、安全可靠。
在客观条件允许且又经济适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采用气动、液压等机械化夹紧装置,以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专用夹具还应排屑方便。
必要时可设置排屑结构,防止切屑破坏工件的定位和损坏刀具,防止切屑的积聚带来大量的热量而引起工艺系统变形。
(5)经济性好专用夹具应尽可能采用标准元件和标准结构,力求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以降低夹具的制造成本。
因此,设计时应根据生产纲领对夹具方案进行必要的技术经济分析,以提高夹具在生产中的经济效益。
第二节专用夹具设计的规范化程序一、夹具设计规范化概述1.夹具设计规范化的意义研究夹具设计规范化程序的主要目的在于:(1)保证设计质量,提高设计效率夹具设计质量主要表现在:1)设计方案与生产纲领的适应性;2)高位设计与定位副设置的相容性;3)夹紧设计技术经济指标的先进性;4)精度控制项目的完备性以及各控制项目公差数值规定的合理性;5)夹具结构设计的工艺性;6)夹具制造成本的经济性。
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班级:机制076姓名:xxxx 学号:8指导老师:xxxx成绩:日期: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设计题目:ZJKJXY-8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机制076学号:8学生姓名:张赫指导老师:叶岳松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2010 年7 月16日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与机床夹具设计一、设计任务1.设计课题:轴承座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2.丝攻M4螺纹孔专用夹具设计3.生产纲领:大批量生产4.设计要求:1)零件毛坯图1张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套3)机械加工主要工序的工序卡片1套4)夹具装配图1张5)夹具零件图若干张6)设计说明书1份二、设计说明书目录序言 (5)一、零件加工工艺设计 (6)1、零件的工艺性审查 (6)2、基准选择原则 (7)3、定位基准选择 (7)4、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8)5、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以及公差 (8)6、选择机床设备及工艺设备 (9)7、确定切削用量 (9)二、夹具设计 (12)1、问题提出 (12)2、家具设计 (13)三、小节 (15)四、参考文献 (17)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毕业设计是我们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使我们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本课程,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去解决专业范围内的工程技术问题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
我们在完成课程设计的同时,也培养了我们正确使用技术资料,国家标准,有关手册,图册等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这次综合能力运用的机会!其主要目的是: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本专业的一般工程问题的独立能力,拓宽和深化所学的知识。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设计思维,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规范和方法。
3.培养学生正确的使用技术知识,国家标准,有关手册,图册等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和技巧。
1、切削运动:在切削过程中,刀具和工件之间必须有相对运动,这种相对运动就称为切削运动。
2、主运动:主运动是由机床提供的主要运动,它使刀具和工件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从而使刀具前刀面接近工件并切除切削层。
3、进给运动:进给运动又称走刀运动,是由机床提供的使刀具与工件之间产生附加的相对运动,即进给运动是切削过程中使金属层不断地投入切削,加上主运动从而加工出完整表面所需的运动。
4、切削速度:切削刃选定点相对于工件主运动的瞬时速度称为切削速度。
切削速度vc单位为m/min。
5、进给量:刀具在进给方向上相对于工件的位移量称为进给量。
6、背吃刀量:背吃刀量是已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其单位为mm。
7、积屑瘤:在中速或较低切削速度范围内,切削一般钢料或其它塑性金属材料而,又能形成带状切屑时,常在切削刃口附近粘结一硬度很高的楔形金属块,它包围着切削刃覆盖部分前刀面,这种楔形金属块称为积屑瘤。
8、磨钝标准:刀具磨损到一定限度就不能继续使用,这个磨损限度称为刀具的磨钝标准。
9、刀具耐:刀具耐用度(又称刀具寿命)是指刃磨后的刀具自开始切削直到磨损量达到磨钝标准为止的切削时间,以T表示,单位为分钟。
10、刀具总寿命:一把新刀从开始投入切削到报废为止总的实际切削时间,称为刀具总寿命。
因此刀具总寿命等于这把刀的刃磨次数(包括新刀开刃)乘以刀具耐用度。
11、材料的切削加工性:金属材料切削加工的难易程度称为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12、负倒棱:在粗加工钢和铸铁的硬质合金刀具上,常在主切削刃上磨出一个前角为负值的倒棱面,称为负倒棱。
13、过渡刃:连接刀具主、副切削刃的刀尖通常磨成一段圆弧或直线刃,他们统称为过渡刃。
1.装夹:机床上加工零件,为保证加工精度,必须现使工件在机床上占据一个正确的位置,即定位,然后将其夹紧。
这种定位与夹紧的过程称为工件的装夹。
2、夹具:用于装夹工件的工艺装备就是机床夹具。
3、六点定位原理:要完全正确定位工件的位置,就需要按一定的要求布置六个支撑点(既定位元件)来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