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
- 格式:ppt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6
初中诗词鉴赏大全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是中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鉴赏诗词,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文学修养,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和思维能力。
下面是一些初中阶段常见的诗词作品,让我们一起来进行鉴赏。
1.《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描述壮丽景色的七言绝句,诗人以黄河入海的壮丽景象为背景,抒发了对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追求。
2.《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五言绝句是关于怀念家乡的诗,通过写夜晚明亮的月光以及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对离乡的思念之情。
3.《山行》--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七言绝句描绘了秋天的山林景色,诗人以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秋天景色的喜爱之情,并赋予了秋天独特的浪漫色彩。
4.《将进酒》-- 杜甫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首七言绝句描绘了壮志豪情和对时光不可逆转的思考。
诗人借黄河奔流到海的景象和高堂明镜中白发苍苍的形象来告诫人们珍惜时光,勇往直前,更好地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5.《游子吟》--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游子离别的情景,通过描写慈母和游子之间最亲密的联系,表现出离别的忧伤之情。
6.《小池》-- 林则徐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是一首写景的唐诗,诗人通过描写清澈的泉水、树阴以及初露嫩芽的荷叶,展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美丽景色。
7.《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五言绝句表达了对时间流转的感慨,诗人以草的生长和凋零来比喻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这些选自初中课本的诗词作品都有着独特的韵味和深刻的意境。
通过鉴赏这些诗词,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怀,还能够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1.岱宗:2.夫如何:3.齐鲁:4.未了:5.造化:6.钟:7.阴:8.阳:9.阴阳割昏晓:10.决:11.眦:12.决眦:13.入:14.会:15.凌:内容理解:1.全诗描写了,抒发。
2.诗歌前六句写尽了,突出了,流露出诗人。
二、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朝代: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1.潋滟:2.方好:3.空蒙:4.西子:内容理解: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这两句分别写。
2.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
三、黄鹤楼作者:朝代: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1.历历:2.萋萋:内容理解:1.“白云千载空悠悠”既是写,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慨。
2.全诗描写黄鹤楼美景,抒发诗人的。
四、山居秋暝作者:朝代: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1.暝:2.浣女:3.春芳歇:4.王孙:5.留:内容理解:1.苏轼评价王维的诗“”。
2.全诗表达出诗人追求的生活。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释:1.孤蓬:2.班马:内容理解:1.这是一首,表达出诗人。
六、登高作者:朝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1.渚:2.萧萧:3.繁霜鬓:4.潦倒:内容理解:1.此诗体裁:。
2.此诗写出了,烘托了诗人。
3.中国传统文化中节有登高的习俗。
七、卖炭翁作者:朝代: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古诗文阅读鉴赏古代诗歌鉴赏是中考语文考试中每年必考的内容,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词,其中考查的内容主要表现在对古代诗词的基本常识的掌握,对作品中词语及句子的理解,对表现手法的作用的分析,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所谓的阅读浅易,也就是初步鉴赏,主要就是针对诗词本身的内容、形象、情感、语言、表达技巧做概要、粗浅的赏析。
【中考真题练手】(2023·山东潍坊·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千里思郑锡①渭水通胡苑,轮台望汉关。
帛书秋海断,锦字夜机②闲。
旅梦虫催晓,边心雁带还。
惟余两乡思,一夕度关山。
[注]①郑锡,唐朝登宝年间进士,官至礼部员外。
②机:原意是弩机,代指武器。
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通”和“望”连接四个地方,紧扣诗题“千里思”。
“望”是“思”的具体表现。
B.颔联意为:家乡来信被深秋大漠阻断;想写封家书,却战事不断、枕戈达旦。
C.“两乡思”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惟余”极言思乡之切。
D.“一夕度关山”与“关山度若飞”都写出了迅速越过关山、立即奔赴战场的状态。
2.请简要分析“虫”和“雁”两个意象在表达思乡情感方面的作用。
【答案】1.D 2.示例:羁留异乡,好梦难圆,伴随着秋虫的鸣叫,天已经破晓了。
“虫”鸣“催晓”,以动衬静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氛围,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凄苦之情。
身在他乡,真希望鸿雁尽快将书信传递给家人。
“雁”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
D.有误,“惟余两乡思,一夕度关山”的意思是:只剩下两地乡思之情,想一天晚上快速度关山。
因此,“一夕度关山”写出了诗人想快速回到家乡的思乡之情,并不是写诗人立即奔赴战场的状态。
故选D。
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意象。
“旅梦虫催晓,边心雁带还”意思是旅人的思乡之梦被虫鸣声打破了,身在边关而心在家乡,希望鸿雁尽快将书信传给家人。
语文中考古诗赏析1、《观沧海》曹操表现大海浩瀚壮阔,包容天地的宏大气概与形象,显示出诗人博大的胸怀。
2、《次北固山下》王湾描写了诗人的羁旅愁思,表达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诗人描绘了西湖的早春美景,抒发了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诗人通过描绘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5、《闻王昌龄左龙标遥有此记》李白表达了对遭贬老友无限的思念,热诚的关心,深情的忧虑。
6、《夜雨寄北》李商隐表达诗人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7、《泊秦淮》杜牧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
8、《浣溪沙》晏殊表达了词人面对暮春残景,而叹惋惆怅,抒发了春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9、《望岳》杜甫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人生的顶峰,实现自已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10、《春望》杜甫描绘诗人困居长安时的所见所感,抒发忧国伤时,思家悲已的情感。
11、《使至塞上》王安石刻画了奇美壮观的塞外风光,意境雄浑,视野开阔,流露出诗人孤寂苍凉的心绪。
12、《黄鹤楼》崔颢抒发了世事苍茫,人生短促的感慨,表达了诗人登楼时的思乡之情。
1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表达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被贬界地而不平心境,和诗人对人生豁达豪迈的胸襟。
14、《赤壁》杜牧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而抑郁不平。
15、《过零丁洋》文天祥抒发作者愿为国捐躯的思想感情。
16、水调歌头苏轼借月抒情,既表达了对弟弟的怀念之情,又有对自已的怀才不遇的感叹之情。
最后对积累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17、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群众依然过着痛苦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18、饮酒陶渊明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叙写,表现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中考古诗词鉴赏中考古诗词鉴赏是指通过对古代诗词作品的理解和解读,进行鉴赏和评析的活动。
中考阶段,学生需要通过对古代诗词的学习和鉴赏,提高对文学艺术的认识和欣赏水平。
以下是几首适合中考阶段的古诗词,供您参考: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思念远方的故乡、亲人的情感。
2.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要不断进取的精神。
3.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解析:这首诗通过描述自然的生死和周期循环,寄托了人生的离别之情。
4. 《鹿柴》 - 王之涣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解析:这首诗通过对山水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平淡安静中的美好和宁静。
通过对这些古诗词的鉴赏,学生可以学习到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感受到古人的生活哲学和思考方式,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语言和修辞的理解能力,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鉴赏水平有所提升。
5. 《登高》 -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转、时光荏苒的感慨。
通过描述风声、天空、陆地和江水的景象,以及诗人个人的经历,抒发了对生命短暂和世事沧桑的悲哀之情。
6. 《望月怀远》 -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解析:这首诗通过对明月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表达了对远方心爱之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将自身的感觉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结,传达了思念之情的浓烈。
7.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考重点古诗词鉴赏唐诗宋词元曲一、唐诗鉴赏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被誉为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在中考中,重点古诗词的鉴赏是一个必考的内容。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首重点唐诗,并进行简要的鉴赏。
1. 《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考中常考的作品。
该诗以写景为主,通过描绘楼与自然景色的结合,表达了人们永不满足的追求。
首先,诗人运用了地理名词“鹳雀楼”来突出主题。
这座楼位于山上,高耸入云,象征着人们渴望进一步追寻的愿景。
其次,通过描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诗人展现了无限的宽广和广阔,鼓励人们不断上升,勇往直前。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简洁而高度凝练的表达,传达出了人类追求进步、永不止步的精神。
2. 《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考重点考察的诗歌之一。
这首诗以描绘山水和表达思乡之情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情感。
首先,在描写方面,杜甫运用了“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样的自然景象,以突出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
其次,通过“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样的文字描绘,经过山水之间的对比,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艺术的描写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由的向往。
二、宋词鉴赏宋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中考中常被考察的内容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首重点宋词,并进行简要的鉴赏。
1.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苏轼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这首词为苏轼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抒发诗人对于逝去时光和无奈花落的感慨,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豪放的情怀。
首先,在描写方面,苏轼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来描述旧事和往事,反映出诗人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初中古诗赏析一、赏析《次北固山下》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怎样赏析?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
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2、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自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1)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的写出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2)透露着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3)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
4、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二两句诗的意思。
山青了,水绿了,天气暖和了。
漂泊他乡的游子踏上远在青山之外的路途,乘坐的舟船正行进在绿如绵绵蓝草的江水之上。
二、赏析《钱塘湖春行》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的风光?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西湖早春(春天)的明媚风光,既表现了诗人因郊游而满怀喜悦,也表达了诗人对西湖初春景色的热爱之情。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是写诗人所见的景象,请说说这样的景象会给人们怎样的感觉?会给人们带来生机勃勃的感觉。
(生机无限,一片生机)3、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诗中哪些字暗示了季节?早春;初、早、新、才。
4、诗中“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5、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些诗句?请你从中选出一句,作一点赏析。
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莺歌燕舞的早春景象,给人以生机勃发的感觉;“几处”、谁家“用词极有分寸,紧扣早春的特征,描写细致入微。
三、赏析“天净沙?秋思》1、一切景语皆情语。
全诗通过哪些意象,作者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什么情感?作者借助“枯藤老树昏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