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艺术中的互动媒体艺术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363.53 KB
- 文档页数:5
互动媒体艺术在公共空间的应用与研究作者:郭涛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年第03期一、公共空间艺术(public art)公共空间艺术是目前城市空间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环节,由于我国城市迅速地扩张,随着城市发展规划的需要,国家在制定计划时已经将公共空间艺术列入必然的规划范畴,这在赋予城市空间灵魂的同时,也为老百姓提供了具有趣味性及同时也有文化内涵的生活以及休闲环境,给予人们休憩放松的外部环境并且无形中拉近了人与人,市民与市民以及人与城市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城市除了生活便利以外的精神力量。
不论是艺术创作者还是公众,对公共空间艺术的认知都在不断的加深和进步中,对于优秀公共空间的需求在不断地增大,但是对于公共空间艺术所处的阶段,发展中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距,由此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发达国家的发展现状来展望我国未来公共空间的未来。
目前,国内的公共空间发展现状中,由于公共空间艺术尚处于初级阶段,创作手法相对单一,形式也比较保守陈旧。
首先对于“公共空间艺术”一词的定义还没有明确的定论。
一般人还是简单地将其理解为摆放在公共空间或各种场所的雕塑或者纪念碑,或者对公共空间或场所起艺术装点作用的艺术,例如浮雕,一般对其形式的认识都停留在雕塑,壁画等传统形式。
其次,能够考虑到周边环境以及趣味互动性的作品不多,一般都是生硬地把一件雕塑作品放在城市某个角落,或者按照规划需求较简单地创作一些具象而没有深刻内涵的雕塑作品,在规划时并没有考虑到它的作用和意义,其它设施建设完毕后才将雕塑“填空”进入,由此使作品的体量材质受到限制,效果不好。
但是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将各类创新的手法及材料运用到公共空间艺术中来。
所谓公共空间艺术,可以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但被设计及研究而最终被摆放在某一个特定的公共场所,这个场所通常会在室外。
它同时也是当代艺术范畴内的一个观念,具有“公共性”,即具有普遍意义的“公众精神”,首先它是开放的,直接面向公众,没有特殊性。
色等暖色系的植物,给人以希望和温暖的感受。
4.4冬景冬季植物一般没有十分艳丽的色彩,植物的颜色变化较小。
常绿植物的应用可改变这一现象。
很多绿色植物叶子的颜色较深,其也成为了冬季的基础色。
此外,大部分落叶植物也会外露出其枝干的颜色,进而形成了冬季特有的景观。
5结语综上所述,植物色彩会直接影响到园林景观的观赏性,因此在设计中应充分结合设计的原则与园林的特点,科学应用并搭配植物的色彩,进而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
参考文献[1]向斌.色彩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园艺,2018(03).收稿日期:2018-9-21新媒体艺术在公共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徐竟园(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上海201620)摘要:新媒体艺术的融入,给公共景观的设计注入了很对新的元素,它通过多维度的数码艺术、交互设计等更直接的表现形式,带给观众全新的视觉感受。
本文简单诠释了新媒体艺术,对其在公共景观设计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说明,探讨了新媒体艺术在公共景观设计中运用的表现形式和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公共景观设计;应用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8)20-0121-02引言在公共景观设计中,新媒体艺术的融入,实现了公共景观建筑多种元素的互动,以及人与景观的交互体验,使公共景观更具有适用性、标志性和体验性,极大的提高了公共景观的视觉效果。
1新媒体艺术的诠释新媒体艺术是科技进步的一种表现成果,在艺术层面的体现上,它以数字技术为基础,通过电子媒介和光学媒介作为语言传播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能够体现出更加生动、直观、精准的表现力,给观众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
2新媒体艺术在公共景观设计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新媒体艺术给景观设计赋予了更多的新颖性、虚拟性和互动性,达到更好的娱乐性和观赏性的目的。
打开了多年来公共景观设计的瓶颈,为日趋同质化的设计注入了崭新的设计理念和新思路。
可行性:景观设计应更加注重审美的个性化和人性化,而新媒体艺术恰好能够很好的体现这一设计观点。
基于互动的公共艺术引言:公共艺术是一种通过艺术与公共空间互动的方式来激活城市文化、提升社区活力的艺术形式。
其中,互动公共艺术因其独特的参与性、公开性和创新性而备受。
本文将探讨互动公共艺术的起源、发展历程、特征、应用和未来发展,以期让更多人了解和这一艺术形式。
背景介绍:互动公共艺术起源于20世纪末的美国,当时艺术家开始尝试将艺术从博物馆、画廊等传统场所中解放出来,让公众能够更加自由地参与和互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互动公共艺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艺术形式。
互动公共艺术的特征:1、参与性:互动公共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公众的参与。
这种艺术形式通过激发公众的创造力,让他们成为艺术的创作者和传播者,从而让艺术更加贴近生活。
2、公开性:互动公共艺术是一种公开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存在于公共空间,也需要公众的和讨论,进而实现艺术与社会的互动。
3、创新性:互动公共艺术注重创新和跨界合作,它经常结合最新的科技和创意产业,为公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艺术体验。
互动公共艺术的应用:1、文化传播:互动公共艺术经常被用于城市规划和文化传播,它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也传承了历史文化,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2、艺术教育:互动公共艺术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社会公益:互动公共艺术还被用于社会公益事业,通过艺术的方式传递公益信息,引起公众对一些社会问题的和反思。
未来发展:1、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动公共艺术将会结合更多的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为公众带来更加丰富的艺术体验。
2、社会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精神文化需求也越来越高,这为互动公共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艺术创新:互动公共艺术将会不断创新和发展,从不同领域汲取灵感,融合多种艺术形式,拓展其表现力和感染力。
结语:互动公共艺术以其独特的参与性、公开性和创新性,在文化传播、艺术教育、社会公益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互动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研究在当今社会,公共空间的角色日益重要,它不仅是人们日常活动的场所,更是城市文化和社会交流的重要载体。
而互动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正逐渐融入公共空间,为人们带来全新的体验和价值。
互动艺术是一种强调观众参与和互动的艺术形式,它打破了传统艺术中观众被动欣赏的模式,使观众成为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在公共空间中应用互动艺术,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互动艺术能够增强公共空间的吸引力和活力。
例如,在城市广场上设置一个互动式的灯光装置,当人们走过时,灯光会随着人的动作和声音发生变化,这种新奇的体验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到广场,增加公共空间的人气。
其次,互动艺术有助于促进公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比如,在公园中设置一个大型的互动触摸屏幕,人们可以通过触摸屏幕共同创作一幅画或者参与一个游戏,在这个过程中,陌生人之间会产生交流和互动,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从而加强社区的凝聚力。
再者,互动艺术能够提升公众对公共空间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当人们能够参与到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创作和体验中时,他们会更加关注和珍惜这个空间,认为这是属于自己的一部分,从而提高对公共空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互动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形式多种多样。
常见的有互动式雕塑、互动式多媒体装置、互动式景观等。
互动式雕塑是将传统的雕塑艺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通过传感器、机械装置等手段,使雕塑能够根据观众的动作和触摸做出相应的反应。
例如,有一个名为“风之舞”的互动雕塑,当观众靠近并吹动它时,雕塑上的叶片会随风转动,仿佛在与观众共舞。
互动式多媒体装置则是利用投影、声音、影像等多种元素,打造出一个沉浸式的互动体验空间。
比如,在一个地铁站内,设置了一个以城市历史为主题的互动多媒体装置,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幕选择不同的历史时期,投影会相应地展示出当时的城市景象和故事,并伴有相应的声音解说。
互动式景观则是将互动元素融入到自然景观中,创造出既美观又具有趣味性的公共空间。
数字媒体技术在公共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在公共艺术创作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数字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字媒体技术在公共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数字媒体技术具有数字化、互动、可视化等特点,为公共艺术创作带来了新的创新空间和思路。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数字媒体技术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
一、数字媒体技术与公共艺术的结合数字媒体技术将数字科技与传统艺术元素融合,形成了数字艺术。
公共艺术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数字媒体技术与公共艺术的结合也让传统的公共艺术形式得以突破。
通过数字媒体技术的呈现,公共艺术作品可以具有更加丰富的形式、更加多元的展现方式,使之更具观赏性和互动性。
比如,数字艺术的应用让电子屏幕成为了公共艺术作品的展示载体,将公共艺术带入了一个更加开放、自由的展示空间。
二、数字媒体技术为公共艺术创作带来了新的思路由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创新特点,它为公共艺术的创作带来了新的思路。
数字媒体技术有诸多的技术手段,例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互动装置等,这些新的手段可以让观众更加贴近公共艺术作品,增强观众与作品的沟通和互动,让公共艺术创作具有更为良好的观览性、互动性以及表现力。
三、数字媒体技术与公共艺术互动性的提升数字媒体技术的互动特性为公共艺术创作带来了全新的思路。
交互式的公共艺术作品可以使观众更主动地参与到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将公共艺术作品变得更加动态而又生动。
比如,可以通过互动装置让观众可以直接参与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或者通过数字媒体技术打造静态公共艺术作品的互动性等,让公共艺术作品得以更加生动地进行呈现和展示。
总之,数字媒体技术在公共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将公共艺术带入了一个更加多元化,更加高科技的展示空间中,使公共艺术创作具有更加丰富、多元、生动的表现手段。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公共艺术创作与数字媒体技术之间的结合只会更加密不可分。
数字媒体技术在公共艺术项目中的应用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字媒体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影响着各个领域,公共艺术项目也不例外。
公共艺术作为一种能够为公众带来审美体验和文化价值的艺术形式,与数字媒体技术的融合为其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
数字媒体技术为公共艺术项目带来了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
以往,公共艺术可能更多地局限于雕塑、壁画等传统形式。
而如今,借助数字媒体技术,我们可以看到诸如多媒体投影、互动装置、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新颖的表现方式。
多媒体投影可以将动态的图像和视频投射到建筑物、广场等公共空间的表面,创造出震撼的视觉效果。
例如,在一些城市的地标建筑上,通过精心设计的投影秀,讲述城市的历史故事或展现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互动装置则能够让观众直接参与到艺术作品中,通过触摸、声音、动作等方式与作品进行互动,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
比如,在公园中设置的感应式音乐喷泉,人们的脚步触发不同的喷水模式和音乐旋律,使人们在游玩的过程中成为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更是为公共艺术项目打开了全新的维度。
通过 VR 设备,观众可以完全沉浸在一个虚拟的艺术世界中,与虚拟的艺术元素进行互动和探索。
AR 技术则可以将虚拟的艺术元素叠加在现实场景中,为人们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和体验。
比如,在博物馆中,通过 AR 技术,观众可以在观看实物展品的同时,看到相关的虚拟信息、动画或者历史场景的重现,使展览更加生动有趣。
数字媒体技术也极大地拓展了公共艺术项目的传播和推广渠道。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公共艺术项目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视频平台、艺术网站等数字渠道进行广泛传播。
艺术家和艺术机构可以利用这些平台展示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与观众进行互动交流,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公共艺术。
此外,数字媒体技术还使得公共艺术项目能够突破地域限制,让全球范围内的观众都能够欣赏和体验到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
同时,数字媒体技术还为公共艺术项目的创作和策划过程带来了便利。
数字媒体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社会参与与活动促进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结合了科技和艺术的创作形式,它通过数字技术和媒体传播手段,将艺术作品呈现在公共空间中。
数字媒体艺术的特点是互动性强、参与度高,能够吸引观众积极参与和互动,促进社会活动和社会参与。
首先,数字媒体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社会参与与活动促进体现在其互动性上。
传统的艺术作品通常是观众被动地欣赏,而数字媒体艺术则可以通过观众的参与来创造更加丰富的艺术体验。
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声音传感器等交互设备与艺术作品进行互动,改变作品的形态和表现方式。
例如,在一个公共广场上展示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幕来改变作品中的图案和颜色,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
这种互动性的艺术创作方式,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参与,使公共空间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场所。
其次,数字媒体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社会参与与活动促进还体现在其信息传播的能力上。
数字媒体艺术作品通常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可以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广泛传播。
观众可以通过拍照、录像等方式将艺术作品分享给更多的人,进而引发更多的讨论和参与。
例如,一个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在公共空间中展示后,观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将其拍照上传,并加上自己的评论和感受,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这个艺术作品中来。
这种信息传播的能力,使得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力和社会参与度。
再次,数字媒体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社会参与与活动促进还体现在其能够激发创造力和创新的能力上。
数字媒体艺术作品通常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创新性,它们不仅仅是艺术作品,更是科技和艺术的结合。
观众在互动和参与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体验到艺术的美感,还可以学习到科技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激发创造力和创新的能力,使得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成为了一个可以培养和发展创新精神的平台。
例如,在一个数字媒体艺术展览中,观众可以通过参与艺术创作的过程,学习到数字技术和媒体传播的知识,进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