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粉画的常见弊病与纠正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水粉画的常见弊病与纠正水粉画是一种比较自由、柔和的绘画技法,但是在实践中,常会出现一些与之相关的弊病,下面将就这些弊病作出一些纠正建议,希望对广大水粉画爱好者有所帮助。
1. 颜色不够鲜艳、没有层次感水粉画的颜色比较柔和,但是难免出现颜色不够鲜艳、没有层次感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使用的棉纸吸水性太强、以及颜料不够充分混合等原因造成的。
因此,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纸张、颜料的选择上下功夫,可选择吸水性适中、效果较好的棉纸,同时在混合颜料时需要克服懒惰加以充分混合。
2. 细节不够精细、作品粗糙水粉画的手法比较自由,但这种自由也容易导致画作过于粗糙、细节不够精细。
要纠正这一问题,首先需要深入了解画作的构图以及刻画对象的细节,然后再在绘画过程中注重细节的表现,例如在画小动物的毛发、花卉的花瓣等细节处精心描绘,力求作品更加逼真。
3. 水分过多、画面模糊画水粉画的过程中,常常有人用太多的水,导致画面模糊,无法清晰表现细节,因此需要在控制水的用量方面下一些功夫,多做练习,试着利用画笔来取水,或是加上较厚的白色涂层来调整水与颜料的比例。
4. 画面失衡、产生不协调感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初学者的水粉画作品中存在着画面失衡、产生不协调感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构图不够合理而造成的。
因此,在画水粉画时,必须注重构图,力求让画面的每个部分都得到尽量平衡的、协调的表现。
5. 颜色不干、容易拓印最后一个常见弊病就是颜色不干、容易拓印。
这是因为水粉画的颜料质地柔软,不容易干燥,因此,为了纠正这一问题,可以选择较干燥的颜料,或是在画完一部分并等待画干以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同时,在储存、展示作品时需要注意不要将画面置于潮湿的环境中,更不能靠在其它画作上,以免造成拓印。
水粉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研究摘要:水粉颜料作为学生学习和掌握写生技巧以及色彩的基本原理的普遍媒介之一,是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入学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水粉画有着丰富的表现力,通常高校考试主要考查考生对色彩的认知度以及色彩的运用能力和理解力。
但在水粉教学中在学生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干”、“粉”、“生”、“灰”、“泛色”等现象,本文笔者就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水粉教学水粉画颜色方法水粉是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也是考试的重要科目。
主要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色彩的理解力、认知度和运用能力。
如何在一定时间内让水粉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将学生的绘画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呢?一、出现干后变浅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干后变浅的情况是初学者在画水粉画过程中最易遇到的问题。
很多初学者在学画水粉画时总感觉水粉画有一股琢磨不定的“脾气”。
在水粉画干后其颜色会变浅,但如果想要做第二次补充和调整,却又害怕二次上色后出现色差,进而导致整个画面遭到破坏。
这主要原因在于二次上色的色彩会比原来干了的颜色深一些。
对此很多初学者由于缺乏经验,认为二次上色后色彩变深,所以会往颜色里加一些白色,结果却导致画面变得更难以修复。
但实际上,水分干后变浅其主要是由于水粉颜色中的粉含量较多造成的。
通常情况下浅颜色的粉含量一般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八左右,而深颜色的水粉含粉量也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二十左右。
所以,当这些颜色画到纸上时,由于白色铅锌粉的重量大于色粉,所以色粉会浮在上面,白色铅锌粉则会沉淀下去。
所以,刚开始画水粉画时会觉得色彩很明亮,但当画干后,由于水分的蒸发,颜色就会逐渐变浅,从而显出水粉画本来的面貌。
对此,在水粉教学时,为提高学生的水粉画效果,教师可指导学生在以下几方面做相应的调整。
首先,在画面干后,面对颜色变浅的情况,如果需要做局部的调整,那么在调整时就应该用同色调整,也就是将要调整的部分及用色画在废纸上,等废纸上的颜色快干到与画作的颜色相同时再进行二次着色。
水粉画的期末总结水粉画是一门极具创意和表现力的绘画形式,以其柔和、透明的色彩效果和独特的质感赢得了艺术家们的喜爱。
在这个学期中,我有幸学习了水粉画,并且深受其影响。
在这篇总结中,我将回顾我在水粉画学习中的收获、困惑和成长。
在本学期的水粉画学习中,我从一开始就被水粉画的独特魅力所吸引。
与其它绘画媒介相比,水粉画有着更多的变化和控制,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效果。
我喜欢水粉画可以轻松地创造出柔和的过渡效果和渐变色彩,从而呈现出非常逼真和栩栩如生的作品。
在学习水粉画的过程中,我首先了解了水粉画的基本知识,包括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技巧。
合适的材料对于画作的成果至关重要,所以我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和选择最适合我的材料。
我学会了如何使用水粉颜料和调色板,如何控制水粉颜料的浓度和稠度,并学会了不同刷子的使用方法。
这些基本知识为我的水粉画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的第一个水粉画作品是一幅静物画,我选择了一组水果作为对象。
在绘制这幅作品时,我注意到了水粉颜料的透明性和薄膜效应。
我尝试使用不同的技法,如湿画和干画,以控制颜料的混合和各种效果的呈现。
通过这幅作品,我学会了注意光线和阴影的表现,以及如何利用不同的色彩层次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尝试了更多的主题和风格。
我画过风景、人物、动物和抽象作品等。
每个主题都带给我不同的挑战和新的学习机会。
我发现水粉画的魅力在于其自由性和变化性。
水粉画可以同时呈现出充满情感的抽象作品和逼真的写实作品。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风格和技法,例如运用干画和湿画这样的技巧组合,以达到我想要表达的效果。
尽管在学习水粉画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但我也面临了一些困惑和挑战。
其中一个挑战是在处理细节和精确性时的困难。
由于水粉颜料的特性,要在画作中表达出小而精细的细节是非常困难的。
我的手感控制和绘画技巧需要得到更多的练习和提高。
另一个困惑是水粉画的保护和保存。
因为水粉颜料容易受潮和变色,所以我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来保护我的作品,这需要我对材料的研究和实践。
水粉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一、如何控制画面的虚实程度?画面虚实完全根据需要来控制,如风景当中的雨雾天气,画时需要湿而虚的画法多一些才能出现自然效果。
而阳光明媚的情况下则相反。
画静物也是这个道理,但无节制地制造虚和实必然会带来以下的结果:画面死板,画中物体面面俱到,采用大量干画法,紧紧抓住物体的前后左右不放松,环境与主体处处抠得像木雕;画面物体虚无缘渺,在技法上过多使用湿画法,水色渗流,物体形象含混不清,使画面一塌糊涂。
画面中的虚实处理没有固定的规定,主要是依画者的感觉灵活掌握,画面的虚实关系需在画面整体的范围内,应该实的地方则实,应虚的地方大胆地虚。
实有刀砌斧劈之力度,虚有线断气不断、意到笔不到之妙境。
使画面有强有弱,有刚有柔,充满生机和变化。
二、画面用色不当会造成什么结果?画面脏、生、闷等问题,都是用色不当所致。
脏,月附多地使用黑、蓝、褐等颜色,到处重复且色彩的空间位置放置不对,上色用笔潦草粗糙以及在色彩没干的情况下,又用湿色过多地涂抹,都会造成脏效果。
要克服这种毛病应做到:调色要在一定的纯度上(调色时要以一种颜色为主,如冷色以冷为主,暖色以暖为主)少加对比色,使画面色彩冷暖分明;在用笔上尽量干净利索,少拖泥带水。
这样才能克服脏的问题。
生,即画面上运用太多太纯的颜料就显得生硬。
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中间色的描绘,适当地利用冷暖灰色,并在物体上找一些虚而过渡的颜色。
闷,使用红、黄等纯色,又缺少明暗冷暖的对比。
在这种情况下,应尽力在画面中画出几种补色,增加画面中冷暖和明暗的对比,从而打破画面的沉闷。
在作画过程中调色和用色是画者的经验、判断和修养的综合,要认真去总结这些经验。
三、画面局部上的失败用什么方法补救?水粉画局部画的失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大面积湿画法完成的局部,干后再画则衔接不到原来的色彩上去;另一种是画得很厚又很腻的地方,只有再加厚干压,但最终还是不理想。
出现这两种情况前者可采取用干净的湿笔轻轻刷湿需要改的部位,让颜色恢复湿后的面貌,再把要改的地方补上,这样干后就能基本一致。
水粉画技法-水粉画技法水粉画技法掌握完美的表现技巧,是使作品达到高艺术水平的一种能力。
绘画的技术和方法,直接关系到艺术表现力、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因此,没有一个美术家,不是十分重视绘画技法的研究和探索的。
各种绘画技法,实际上都没有固定不变的程式;绘画工具、材料的不断改进,艺术观念和审美意识的更新,以及各种绘画新风格的出现,都会促使技法的不断创新与演进。
可是,各画种在自身的专业实践中,都已经积累了许多能被普遍应用的技法经验,这些技法经验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一厚画法与薄画法水粉画制作过程中,绝大多数颜色都需要在调色板上调配,然后进入画面。
调配颜色,使用水分与白粉色的多少,是体现表现技法和水粉画特色的问题。
水彩画,单纯使用水分调色来控制颜料厚薄,从而产生明度变化,并利用水色的干湿,通过颜色的渗化或重置,获得水彩画的特殊表现效果。
油画则是使用调色油(松节油或亚麻仁油)与白色来调配,控制颜色的厚薄和明度变化。
水粉画,介于这两者之间,可以用水使颜料稀薄,成为半透明,使白色画纸的明度也能透出色层。
水分使颜色产生厚薄,厚薄产生明度变化,那就会发挥似水彩那样的湿画渗化效果,这就是水粉画中的薄画法。
如果用油画中的厚画法来制作水粉画,就得少用水分,使用较多的颜料和白色来提高颜色的厚度和明度。
但是,水粉的薄画法,虽使用水分较多,也不可能达到水彩画那样的活泼、明快、流畅、水色淋漓的艺术效果。
厚画法也不可能像油画那样,能将很厚的色层牢固地附着在画纸上。
我们常看到一些水粉画,由于画得过厚,而使色层龟裂剥落,发生画面受损的情况。
水粉画调色,使用水分有两个目的:一是调稀颜色,便于自如地运笔着色;二是水分可使颜色稀薄到各种程度,使明亮的纸色能透出色层,显出明度的变化。
如果水分使用较多,让颜色在纸面上流淌,也可以产生水色交融的效果。
一般水粉画的第一次着色(或称铺底色),大多采用含水较多的薄画法,它可使色层柔和含蓄有远退的效果。
画景物阴影部分及远景常采用此法。
水粉画基本知识点总结水粉画是一种使用水溶性颜料和水作为媒介进行绘画的艺术形式。
它具有独特的色彩效果和绘画风格,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的喜爱。
下面就水粉画的基本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帮助对水粉画感兴趣的朋友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这一艺术形式。
一、水粉画的历史水粉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在中世纪,水粉被广泛用于绘制宗教题材的壁画和绘画装饰。
在文艺复兴时期,水粉成为绘画大师们常用的绘画媒介,如莱昂纳多·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等。
18世纪,英国艺术家首次将水粉技法用于创作风景画,开创了水粉画作为一种独立艺术形式的先河。
19世纪,著名的印象派画家如莫奈、德加、雷诺阿等也将水粉画作为创作的重要手段。
20世纪,水粉画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成为了艺术家们表现自己创作意念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
二、水粉画的特点1. 色彩变幻多样:水粉画颜料使用水溶性颜料,可以充分发挥出颜料的色彩饱和度和透明度,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色彩效果,尤其适合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和光影。
2. 易于调和和渐变:水粉颜料可以轻松地在画纸上进行调和和渐变,创造出细腻柔和的色彩过渡和渲染效果。
3. 表现力强:水粉颜料与纸张结合的方式使得画面表现出来的纹理和质感非常独特,可以很好地表现出自然景物和人物的细腻质感。
4. 干燥后可重复叠加:水粉颜料在干燥后可重复叠加,使得画面的层次感更加丰富,艺术家可以根据需要在画面上重复添加和修饰。
5. 方便携带和操作:水粉颜料干燥后不易飘散,容易携带,并且不需要太多的工具,只需颜料、画笔和一册画纸即可进行创作。
三、水粉画的基本技法1. 渐变色法:使用清水将画笔蘸湿,然后蘸取适量的颜料,再将颜料均匀地涂抹在画纸上,利用水的浓稠度和颜料的浓稠度的变化来控制色彩的深浅和过渡。
2. 干刷法:在画纸上直接使用干的画笔或湿画笔蘸少量颜料,然后在画纸上迅速涂抹,以产生明暗的效果。
3. 水滴法:在画纸上洒水滴,然后蘸取颜料涂抹上去,利用水的流动来产生不规则的色彩散落效果,适用于绘制自然景物。
水粉画教学中几个常见问题的讲解作者:刘晶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91期在水粉画教学中,总是有几个常见的问题困扰着学生的作画思维,我把这些问题归纳为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讲解:一、如何把握画面的整体?任何事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都有一种相属相存的关系。
所谓“整体”,也就是事物的内在联系、相互间的关系。
水粉画中的光与影,物体的结构关系、形体关系、空间关系和色彩关系等等,都是要表现的整体因素。
有人这样说过:一个学生何时真正的理解了“整体”二字,才算真正入门。
一个画家在制作作品时,其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做一件事————画“整体”。
现从画面基调上看如何整体的把握画面。
比如基调(色调),即画面总体的色彩倾向。
可以从几个方面区分:从色性上,有冷、暖色调之分;从色调上,有红、绿、黄等色调之分;从明度上,有深、浅色调之分。
那么,面对物象时,如何感觉到统一的色调呢?这就要看物象何种色彩占主导地位。
如一组静物,衬布为蓝、白两块,物体为绿色酒瓶、熟褐色陶罐、青色苹果、一杯柠檬水,很显然这组静物的基调是蓝绿色调。
如果面对室内静物写生,色彩大调子一般以物象的固有色为准,但有些情况下,色彩大调子由光源色决定,如火光、烛光、阳光下等等,这些光源皆带有鲜明的色彩光,强烈的影响着物体的“固有色”。
二、如何把握画面的基调?关于色彩基调形成的条件,前面已经讲过,至于如何把握画面的基调,我认为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因素;二是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是自然物象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出现的色彩效果,如表现在彩色灯光照耀下舞蹈场面的辉煌效果;阳光下金色的秋收场面;火热的炼钢场面等等,这些都是现实中本来所具有的强烈色彩效果。
主观因素应该是画家对自然的一种评价和认识,进行的艺术加工和提炼,运用艺术的夸张手法对某一色彩倾向或色彩关系进行强化,达到抒发情感、突出主题,从而增强艺术感染力之目的。
当然这种夸张、强化,其实也并非纯主观的,还是有客观依据的。
例如,我们面对一组静物,衬布是橘红色,陶罐是土黄色,苹果是青绿色,那么这组基调色相为橙黄色。
初学水粉画入门常见的错误画面的脏、粉大都是明度、纯度没有达到要求的原因,只要我们在绘画中注意把握住以上四点,画中“脏”、“粉”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着色之前,首先应对该组的静物色调有一个总体感受,它是什么色调倾向的静物,从色相上区分是蓝调子还是黄调子,从色性上辨别是暖调子还是冷调子,从色度上去比较是灰调子还是鲜艳调子。
上述几个方面都是帮助我们感受和识别色调的有效方法。
明确了基本色调后,应把这种感受与认识牢记于心并贯穿于作画过程的始终。
有了对整组静物的色调感受和确认,便可以快速地进入大体铺色阶段。
铺大体色彩关系应从主要重点物体入手,从暗部、投影等深色落笔。
这个阶段应迅速而概括地把整个画面的大体色彩关系全面铺开,比较并把握不同物体间的色彩倾向差别。
一、由于作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造成的。
有的人在作画时不能及时清洗画笔、调色盘,致使残留的颜色影响了下一笔色彩的准确性。
比如残留的色彩中有白色,而要画的下一笔调子又较深,在画面没有干的时候还看不出影响,等画面干了以后就会发现已经粉了。
看起来并不起眼的细节就会让画面的纯度、明度提不高,色相对比达不到要求。
解决它的方法就是勤于清洗画笔、调色盘,特别在画较暗、较亮、较纯处时更应注意。
二、由于作画者没有熟练地把握水粉颜料的性能。
水粉颜料在未干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比较纯、亮,等它干了以后,会有很大的变化,其纯度明度的对比都变低了,画面也随之变得灰、粉。
这种性能如何把握呢?比较可行的方法是:作画时把每一色彩的纯度、明度都有意识地提高,比你所看到的色彩纯度、明度要高一点,等干了以后正是你所要求的效果。
至于明度、纯度提到什么样为好,就需要自己在作画过程中不断地摸索总结提高。
三、作画时用笔用色应饱和一点,不要出现太多的飞白(有目的的除外)。
因为后面的一笔如果不能完全把原有的色覆盖住,上下的色彩渗到一起会显得脏。
调色应匀(也称熟)一些,如果在画面上大范围出现没调匀的色彩也会显得脏。
美术水粉注意事项美术水粉是一种常见的绘画材料,其具有颜色鲜艳、效果柔和的特点,在绘画中被广泛使用。
然而,使用水粉绘画时需要一些注意事项,以确保画作的质量和持久性。
以下是一些关于使用水粉的注意事项:1. 选择优质的水粉材料:市场上有很多不同种类和品牌的水粉,它们的质量和效果也有所不同。
以优质的材料作为基础,可以提高绘画的效果和持久性。
2. 使用合适的纸张:在绘制水粉作品时,选择适合水粉的纸张非常重要。
通常建议选择厚纸或专门用于水粉的纸张,这样可以避免纸张在湿润时起皱或变形。
3. 使用适当的调色板:水粉调色板通常是有小孔的,可以将水和颜料混合。
混合颜色时,应遵循颜色的混合规律,避免过多的混合导致颜色变浑浊。
4. 熟悉水粉的特性:水粉是一种透明的颜料,可以通过叠加颜色来实现绘画效果。
熟悉水粉的特性,可以更好地掌握深浅和层次感。
5. 充分利用水的特性:水是水粉绘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控制好水的使用可以改变颜色的浓淡程度和延展性。
掌握好水的使用量和湿度,可以更好地控制绘画效果。
6. 注意颜料干燥时间:水粉绘画需要注意颜料的干燥时间。
在绘画过程中,避免附加太多水分,以免颜色模糊。
同时在绘画完成后,要给作品足够的时间晾干,避免颜料晕染。
7. 使用不同的毛刷:选择不同种类和形状的毛刷可以实现不同的绘画效果。
细毛刷可以绘制细节,大毛刷可以进行大面积的上色。
8. 牢固固定画纸:使用水粉绘画时,建议将纸张固定到画板或使用夹子将其固定在桌子上。
这可以避免纸张因湿润而起皱或移动。
9. 防止颜料出渗:水粉较为湿润,因此在绘画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颜料出渗。
可以使用橡皮或蜡纸将要保护的区域掩盖,以防止颜料渗入。
10. 保护作品:绘画完成后,建议使用适当的防水涂料进行保护,这样可以延长画作的寿命和保持其鲜艳的颜色。
总结起来,水粉绘画需要细心和耐心,同时也需要多次尝试和实践。
通过熟悉水粉的特性,合理使用水和颜料,掌握好画面的层次感和效果,可以创作出富有艺术感的水粉作品。
弊病之一:粉。
粉气是水粉画最容易出现的毛病。
其一原因是白粉使用不当,即画面上每一种颜色都含有白色,而缺少纯度较高的色彩。
其二原因是色彩冷暖倾向不明确。
因此,要明确和加强色彩的冷暖关系,避免将或冷或暖的色调画成中间灰色。
在画面色彩较深、较重的地方,也更应明确、肯定其色彩的明度关系,这些都是避免画面“粉气”的有效方法。
弊病之二:花。
主次不分。
色彩杂乱,各自为政,缺乏整体性是“花”产生的主要原因。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在绘画过程中缺少统一的组织安排。
因此当面对自然景物时,作者要依据画面主题的需要,大胆进行取舍、概括和提炼,删掉一些与主题无关的细节。
使画面宾主分明,主体突出,这是纠正画面“花”的方法之一。
要在画面上形成色彩的主色调,不宜在色相、明度、纯度上局部对比太多、太强,这是纠正“花”的方法之二。
弊病之三:脏。
水粉的特性决定了其“干净”的本质,而污浊的色彩产生黯然不洁的画面,便会失去水粉画中最动人之处。
“脏”是水粉画常见的毛病,其产生原因是:①色彩的冷暖、纯度关系不明确,缺乏对比;②乱用黑色,造成色彩污浊;③用笔过度扫、刷、擦,着色遍数过多。
要纠正“脏”的弊病,首先要避免对比色、补色颜料的等量相调。
其次,要谨慎使用黑色或将低纯度、低明度的色彩渗透到高纯度、高明度的色块里。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通过色彩调配产生的黑色,不仅有明确的色彩倾向,而且与其他色彩相调时,可有效避免“脏”的感觉。
另外,作画用笔用色要准确肯定。
尽量避免过多的重叠、洗、刷、修改。
否则,容易失去水粉画滋润透明的特色而色彩混浊。
画笔、水和调色板不干净,也是造成画面脏的原因。
弊病之四:灰。
一幅“灰”的水粉画会使人索然无味。
色彩明度对比太弱,缺少浓重、有重量感的色彩;或是色彩纯度对比不够,缺少明快、纯度亮的色彩。
都是画面“灰”的主要原因。
因此。
解决“灰”的问题就应从素描和色彩两方面人手。
自然界中的物体,会因其所处空间位置的不同,固有色深浅的差异,及受到光线、空气等因素影响而产生色彩明度、冷暖和纯度等关系的变化。
一般来说,画面中
近处的物体实而具体、明暗对比强烈、色彩鲜艳偏暖,远处的物体相对虚而模糊、明暗对比较弱、色彩偏灰偏冷。
培养正确的观察、认识方法,增强敏锐的色彩感受能力,掌握色彩变化规律,处理好表达对象的明暗、主次、虚实、冷暖、纯度这几个关系,是克服画面“灰”的根本所在。
弊病之五:火。
画面中大面积运用原色和纯度高的色彩作画,不经过任何的调配,会使整个色调显得生硬,不符合色彩变化规律。
一般来说,在水粉画的绘制过程中不宜使用未曾调配过的颜色,此种颜色的使用要慎重。
水粉画作业中常见的5种弊病,既有色彩问题,也有技法问题,还有素描问题。
但有一个共同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多观察,重感受,找规律,勤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