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10.00 KB
- 文档页数:4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教学设计大石初中舒佳南一、教材分析《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是2016年教育部审定的人教版教材中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本单元收录了许多有关杰出历史人物的文章,旨在引导学生去认识、了解和学习历史杰出人物的精神和品质,唤起学生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初一学生正处在“三观”的养成时期,学习这些名人事迹,正是恰当其时。
本文展示了闻一多先生在历史文化研究方面和革命斗争方面的两种对立统一的人生态度。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他是“出世”的,是一个避世的宅男,成天和历史文化典籍打交道,寻章摘句,甘于寂寞,潜心研究民族文化。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他又是“入世”的,和那些反日游行活动中的愤青其实没什么两样,他热衷于写传单,喊口号,发表演讲,在游行示威的时候,他总是喊着口号,挥着拳头,满怀激愤,大义凛然地行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的统一点在于爱国心和使命感。
潜心学术研究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走上街头投身革命是付诸实践,用自己的命踏出一条独立、民主、富强的血路。
结合单元目标,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走近并了解闻一多生平事迹;学习并积累本文中凝练典雅的词语;整体把握严谨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合作、交流、讨论中赏鉴精彩的词句细节描写,深入理解闻一多的精神品质。
3、情感与态度:学习闻一多专注严谨的治学精神,勇敢无畏的战斗精神,崇高的使命感和爱国心。
三、重点难点1、重点:走近并了解闻一多生平事迹;学习并积累本文中凝练典雅的词语;整体把握严谨的结构。
2、难点:合作、交流、讨论中赏鉴精彩的词句细节描写,深入理解闻一多的精神品质。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准备:1、制作ppt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疏通生字词,了解文意。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课件播放《七子之歌澳门》导入,板书课题。
题目中能反映课文内容的关键词是什么?(说和做)和副标题中的那个词互相照应?(言行)这里的言行说做讲的是哪一位历史名人?(闻一多)《七子之歌》的歌词作者是谁?(闻一多)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了解闻一多,感悟理解闻一多,悼念学习闻一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一. 教材分析《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展示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卓越的学术成就。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形象、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以及体会课文所传达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但学生在理解和领悟作者写作技巧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事迹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课前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形象,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闻一多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形象,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对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事迹的了解,以及对作者写作技巧的领悟。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闻一多先生形象和作者写作技巧的理解。
3.写作法: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稿,相关资料关于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事迹,写作练习题目。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事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闻一多先生的诗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5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朗读,感受课文的语气和情感。
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闻一多先生形象和作者写作技巧的理解。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导学案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中富有诗意和饱含激情的语言。
3.学习文章选材精当、剪裁得当的写作方法以及抒情、议论、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4.了解并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精神和敢说敢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祖国有很多鲜为人知的优秀的知识分子。
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在默默地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血。
这甘愿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时时刻刻都在我们心中回荡,时时刻刻都在激励着我们。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在反动派面前敢干“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的少有的优秀知识分子──闻一多先生。
让我们从这个“大写的人”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粗的汉字注音。
赫(hè)然淋漓(lín lí)慷慨(kāng kǎi)迭(dié)起典籍(jí)沥(lì)尽心血无暇(xiá)及此兀兀(wù)穷年目不窥(kuī)园炯炯(jiǒng)目光锲(qiè)而不舍仰之弥(mí)高迥(jiǒng)乎不同2.解释下面的词语。
诗兴不作:作:兴起;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锲而不舍:锲:刻;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
群蚁排衙:指许许多多的蚂蚁排列成行,文中指闻一多书写的密密麻麻、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
兀兀穷年:兀兀:劳苦的样子;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迥乎不同:迥:差得远;很不一样。
一反既往:既:已经;与以往完全不同。
潜心贯注:潜:隐藏的;全身心、全部精力集中做某事。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3.作者链接 臧克家,现代臧克家,现代诗人诗人,山东诸城人。
,山东诸城人。
1930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中以三句杂感诗被主考——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破格录取。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这一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和言行举止进行展开。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他为国家、民族、文化所付出的努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成语和典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通过分析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 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质,学习他的言行举止。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闻一多先生的品质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课文,找出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分析其品质。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质。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身边是否存在具有闻一多先生品质的人,如何向他们学习。
5. 例题讲解:分析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的成语、典故,讲解其意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典故进行造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2. 主要内容:a. 闻一多先生生平事迹b. 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及品质分析c. 课文中的重要词语、成语、典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 请运用课文中的一个成语、典故,写一段话描述你的一个朋友。
2. 答案:a. 闻一多先生的品质:热爱祖国、勇于担当、勤奋好学、严于律己等。
b. 示例:我的朋友小李,他勤奋好学,堪称“凿壁借光”的典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引导学生学习他的崇高品质。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关注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并接受了这些品质。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学习目标】1.识记、理解本文出现的生字词。
2.了解闻一多、臧克家的相关情况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精致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段的作用,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一、资料助读[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主搜集、整理、交流和教师补充相关资料,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本文创作的背景和人物之间的关联,为更好地了解本文的主旨奠定基础。
【学生围绕课前搜集的相关作家作品的资料,组内互相交流,然后教师适当补充,课件展示,学生快速阅读,理清人物之间、事件之间的联系。
】1.关于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五四运动时,闻一多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就参加了学生运动。
他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
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
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了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
“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于爱国民主运动中。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下午,闻一多先生不顾好心人的劝阻,参加并主持了在云南大学召开的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
会上,李夫人报告了李先生的殉难经过。
党中央为了民主人士的安全,曾经指示昆明地下党组织,不安排闻一多先生在会上公开演讲。
但由于会场上混入了国民党特务分子,在李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打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闻一多先生更是怒不可遏。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学习目标】1、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2、品析语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3、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品析语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学习难点】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第一课时一、了解闻一多,臧可家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
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
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
中年时代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
抗战期间,他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李公朴追悼大会上,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在回家途中,遭反动派暗杀,英勇牺牲!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著名诗人,山东潍坊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
国立山东大学(今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知名校友,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中国诗歌学会会长。
曾任《诗刊》主编,代表作有诗集是《烙(lào)印》,其短诗《有的人》、《老马》被广泛传颂,被誉为“农民诗人”。
2000年获首届“中国诗人奖——终生成就奖”。
2003年获由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
2004年2月5日去世,享年99岁。
闻一多与臧克家:臧克家成为青岛大学的正式学生,与闻一多先生有著直接的关系。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精选5篇)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
2、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
3、注意本文的选材角度和记叙重点。
4、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并学习本文的写法。
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切入角度:探寻闻一多先生的足迹。
程序:一、导入新课。
上个世纪30年代,闻一多先生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在教学间隙,他写了大量的诗作,出版了《红烛》、《秋菊》等诗集。
当时,不少人想拜他为师,但他有规矩,你若要拜他为师,必须先把诗作给他看,他觉得你有发展前途,才肯收你为徒……文学青年臧克家不远千里慕名而去,以一首题为《幻光》的诗向闻先生请教。
诗曰:“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若把幻光看作是幻光/那他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闻先生读完这首诗,深受感动,欣然收臧克家为徒!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一篇写他的老师的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二、解读文本。
1、整体把握:⑴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完后把下面这句话补充完整。
(可以用课文原句)闻一多先生是一位。
⑵本文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两个方面?注意两部分之间的过渡语。
2、仔细品味:探寻闻一多先生的足迹,体会其精神品质。
(1)作为学者和诗人的方面:向古籍钻探、开文化药方《唐诗杂论》毅力顽强、忧国忧民、(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楚辞校补》珍惜时间、吃苦耐劳!《古典新义》该部分哪些地方在叙述中穿插了形象描写?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作用。
(2)作为革命家的方面:争取民主、反对独裁大声疾呼言行一致!(说了就做。
)函寄传单大骂特务英勇无畏、义无返顾!带队游行身先士卒!该部分在叙述中穿插的描写比较少,但有一些评论人物言行的话,请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作用。
3、小结、回顾:⑴闻一多先生的业绩及品质;⑵大体比较在两部分中闻一多先生言行、思想的异同;⑶归纳:闻一多先生足迹深深,品德高尚,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词汇,了解XXX先生。
2.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3.理清文章思路,了解过渡语段的作用,提高阅读能力。
4.赏析文章的语言美,通过仿写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质疑、互动合作、小组讨论、信息整理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研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研究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建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正直的人。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中重要语句,了解XXX先生的精神实质。
2.理解文章叙述中描写的运用及其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言行最能反映一个人的品行。
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
请你们分享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处理言行。
二、资料读演,资源共享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全班共同交流,互动互学,教师提供相关资料。
1.关于XXXXXX(1899-1946):1922年赴XXX研究,后来研究文学。
1925年回国,历任XXX、XXX教授。
诗集有《红烛》《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激情。
1943年后,目睹XXX反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争取民主的斗争。
“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
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
XXX称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2.XXX家XXX家,现代诗人。
193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烙印》。
以后连续出版诗集。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教师抽查学生预情况,督促学生积累词汇。
2.学生自读课文,研究表情朗读。
教师可做相应的朗读指导,如语调、语速、语势、语气的把握与表现。
3.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表演朗读,其余学生评议。
4.整体感悟,理清文章思路学生细读课文,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整体把握大意。
⑴这篇课文的思路是如何安排的?请谈谈你的认识。
⑵ XXX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有什么特点?前后期有何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学生合作研讨,深入探究XXX先生的学术态度和品格特点。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中富有诗意和饱含激情的语言。
3.学习文章选材精当、剪裁得当的写作方法以及抒情、议论、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4.了解并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精神和敢说敢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学习重难点】
1、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学习本文的过渡句的用法。
2、联系时代背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知识链接】
1、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著名、、。
新诗集、
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
学术著作有、
《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
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一身正气,抗战八年。
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
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2、臧克家:(1905--2004 )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
1932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 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
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宝贝儿》、《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
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
3、两人关系:知遇相惜,亦师亦友
臧克家于1930年起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
”可见相知之深。
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
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发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
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
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
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1、为下列划线字注音
地壳()仰之弥高()兀兀穷年()
校补()锲而不舍()沥尽心血()
赫然()炯炯目光()群蚁排衙()
函寄()目不窥园()迥乎不同()
漂白()警报迭起()气冲斗牛()
2.注意下面多音字读音。
校订()弹壳()宝藏()行列()校壳藏行
校规()地壳()躲藏()行动()
3、解释下列词语
目不窥园:
诗兴不作:
一反既往:
赫然:
潜心贯注:
慷慨淋漓:
【教学过程】
一、学一学(相信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2、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3、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
二、说一说(会学习、会合作,定会成功!)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2、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哪些主要成就?
①
②
③
3、请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形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起过渡作用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承上:
启下:
2、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3、课文记叙了作为革命者的闻一多的哪三件事?
4、填写表格
5、总结: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来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