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型火电厂施工方格网及变形监测控制网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88.98 KB
- 文档页数:2
测试题1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1 .根据《“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中的主要任务解读,以下不属于“机器人+”应用行动的是()A.深耕行业应用B.拓展新兴应用C.做强特色应用D.研发高性能减速器2 .到2030年,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下哪项不属于高耗能行业?()A.新能源B.电力C.钢铁D.石化A.控制器B.本体制造C.伺服系统D.减速器A.二十世纪六十年代B.二十世纪七十年代C.二十世纪八十年代D.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这其中的防错原理是()。
A.隔离B.标示C.缓冲D.警示A.有线B.无线C.定时D.自动7 .对()测量,代表着工程测量的一个发展方向。
A.工序复杂工程B.规模较大工程C.精品工程D.高端工程A.强化绿色制造标杆引领B.建立绿色低碳基础数据平台C.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D.实施“互联网+”绿色制造系统。
A.定位软件B.搜索软件C.智能软件D.视频软件A.蒸汽机B.智能制造C.电力D.数字化制造11 .下列哪项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A.群体实时协作B.软件技能智能工厂建设C.创新智能工厂建设D.智能工厂制度建设()操作。
A.感应性B.自动化C.精密性D.固定化A.扩大视野B.减少人力C.减少资本投入D.群体协作A.水位位置B.沉降变形C.安全状况D.以上都对A.全产业链集成B.端到端全价值链集成C.纵向集成D.横向集成个要点及()。
A.二性B.五性C.任性D.三性A.前端设计B.中端设计C.芯片的规格定义D.后端设计格网等。
A.网点性质B.网形C.施测方法D.坐标系与基准以有偿参与()的服务政策。
A.一次调频B.二次调频C.跨省调峰D.跨省调频A.普通包装B.搬运C.上下料D.真空包装用主流的方法为()。
A.水蒸气相传输法B.物理气相传输法C.电流传输D.直流传输A.先破后立B.不破不立C.同破同立D.先立后破A.推动传统行业绿色低碳发展B.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C.开展降碳重大工程示范D.明确工业降碳实施路径“部曲”包括哪些步骤?()A.出现、确认、界定、描述B.排查、围堵、处置、过渡C.调查、分析、确定、呈现D.拟测、评估、执行、验证A.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B.提高能源利用效率C.壮大绿色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D.完善能源管理和服务机制关系把“不良结果”联系在一起。
工程测量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第二章工程建设各阶段的测量及信息管理(1)工程建设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勘测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管理。
2.1.2线路工程测量(考点▲)线路在勘测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称为线路测量。
为线路设计提供一切必要的地形资料。
我国铁路勘测设计的程序,设计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设计三个阶段。
勘测主要分为初测和定测两个阶段。
第三章(1)测边引起纵向误差,测角或测方向引起横向误差。
(考点)▲(2)工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分为四类(考点):零类设计(ZOD基准设计),一类设计(FOD图形设计),二类设计(SOD观测精度设计),三类设计(THOD 已有网改进)。
▲(3)电磁波测距包括(考点):无线电波测距,微波测距,光电测距,激光测距。
(4)电磁波测距三个改正(考点):常数改正,气象改正,倾斜改正。
▲(5)高程测量的几种方法(考点):几何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液体静力水准测量,GNSS高程测量。
▲(6)坐标测量的几种方法:自由设站法,极坐标法,GPS单点定位法,GPS RTK法,激光跟踪法,激光扫描法。
(7)基准线法测量(填空)(考点)P49页:基准线法测量是构成一条基准线(或基准面),通过测量获取沿基准线所布设的测量点到基准线(或基准面)的偏离值(称偏距或垂距),以确定测量点相对于基准线的距离的测量,是工程测量学的一种特殊测量,常用于监测直线型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和大型线性设备的安装检校。
▲(8)(考点)(填空)挠度是一种特殊的变形位移值,相对于水平或铅锤基准线的弯曲线称为挠度曲线,曲线上某点到基准线的垂距称为该点的挠度。
▲第四章(1)(考点)测量控制网可分为四大类:全球测量控制网,国家测量控制网,城市测量控制网,城市测量控制网,工程测量控制网。
▲(2)国家控制网采用逐级加密方式布设,其特点是空置面积大,控制点间距离较长,点位的选择主要考虑点的密度,稳定性和网的图形。
(3)中央子午线,投影高程面与国家坐标系的不尽相同,其目的在于减小或控制投影改正。
高海拔地区建筑工程项目测量控制网的建立研究发布时间:2022-09-02T03:23:44.609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9期作者:喻常景[导读] 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测量控制网是施工测量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测量控制网的使用贯穿项目的建设周期喻常景贵州神马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贵州毕节 551700摘要: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测量控制网是施工测量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测量控制网的使用贯穿项目的建设周期,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
本文通过对某高海拔地区建筑工程项目测量控制网的建网测量工作进行研究,围绕控制网测量技术及控制点的稳定性、成果的精度可靠性等方面开展相关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工作,确保控制网测量成果满足项目建设的测量基准的要求。
并对测量控制网的建立进行了探讨与总结,以期为类似建筑工程项目测量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海拔地区;建筑工程项目;测量控制网。
1 引言测量控制网是建筑工程项目测量工作开展的基准,建立精度可靠、稳定性高的测量控制网是保证各施工流程顺利开展、施工误差可控的关键。
高海拔地区建筑工程项目,其施工控制网等级要求相较于大型工程而言较低,但平面控制网均应满足《工程测量标准》(GB 50026-2020)规定的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25mm/km的要求。
而高海拔地区因其高程较高,若采用常规高斯投影面,则其投影变形较大,因此为保障建设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精密的仪器、成熟稳定的测量作业方式及数据计算处理方法,建立高海拔地区建筑工程的测量控制网。
2 高海拔地区建筑工程GNSS测量控制网的误差分析建筑工程项目测量控制网是各项测量工作开展的基础,因此,测量控制网的精度及稳定性尤为重要。
采用GNSS测量方式建立的测量控制网,控制网的边长尺度与地面实际测量的边长尺度并不一致,在高海拔地区,当测区平均高程为1000米时,因高程而产生的每公里投影变形可达-150mm/km以上,远远超过《工程测量标准》规定的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25mm/km的要求;且当测区远离投影中央子午线时,测区距离中央子午线越远,其边长的投影变形也越大。
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 (5)第1节对招标文件的理解 (5)第2节编制说明 (5)第3节编制依据 (5)第4节适用范围 (6)第二章工程概况 (6)第1节工程概述 (6)第2节现场自然条件 (7)第3节现场施工条件 (8)第4节工程概况 (9)第5节招标范围 (10)第6节主要工程量 (13)第7节工程特点 (14)第三章项目组织机构 (14)第1节我公司承建的电力工程简介 (14)第2节项目组织机构的建立 (15)第3节项目组织机构 (15)第4节项目管理目标 (33)第四章劳动力计划 (34)第1节施工区划分 (34)第2节劳动力计划 (35)第五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36)第1节施工总平面布置的依据和原则 (36)第2节施工现场临建布置 (36)第3节大型施工机械布置 (38)第4节施工道路 (38)第5节排水 (38)第6节施工总平面管理 (39)第六章力能供应 (39)第1节施工用电 (39)第2节施工用水 (40)第3节施工用气 (40)第4节混凝土供应 (41)第5节施工通讯 (41)第七章机械设备、材料供应计划 (41)第1节主要施工机械配备 (41)第2节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配置计划 (42)第3节机械设备的进场计划及管理 (47)第4节拟投入本工程的施工材料 (48)第八章主要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49)第1节施工总体方案 (49)第2节测量方案 (52)第3节主厂房基础施工方案 (53)第4节设备基础二次灌浆方案 (57)第5节主厂房框排架结构施工方案 (58)第6节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案 (63)第7节汽轮发电机基础施工 (64)第8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69)第9节钢结构的制作与安装方案 (70)第10节钢煤斗的制作与安装方案 (75)第11节网架安装方案 (79)第12节屋面防水、装饰施工方案 (79)第13节安装施工方案 (84)第14节其他单位工程施工方案 (87)第15节特殊气候施工措施 (88)第16节成品保护措施 (90)第九章进度计划和保证措施 (91)第1节里程碑进度计划 (91)第2节二级进度计划 (91)第3节工程进度保证措施 (92)第十章技术管理 (95)第1节技术管理 (95)第2节本工程施工中计划采用的新技术 (96)第十一章质量管理 (97)第1节我公司的质量方针 (97)第2节本工程的质量目标 (97)第3节质量管理体系 (98)第4节质量管理制度 (98)第5节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 (100)第6节本工程的技术规范及质量检验标准 (104)第7节质保手册 (105)第十二章环境健康安全管理 (108)第1节环境健康安全目标 (108)第2节安全保证体系 (109)第3节安全管理制度 (110)第4节环境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111)第5节安全控制措施 (112)第6节文明施工管理 (115)第7节环境保护 (118)第8节精神文明建设 (118)第十三章物资管理 (121)第1节物资供应范围 (121)第2节物资管理承诺 (121)第3节物资管理组织机构 (122)第4节物资采购管理 (122)第5节招标人供货管理 (123)第6节物资仓储管理 (124)第7节化学危险品的管理 (127)第8节贮存区域管理 (128)第9节物资供应的计算机管理 (129)第十四章 P3系统应用 (129)第1节 P3施工网络进度计划的管理模式 (130)第2节 P3施工网络进度计划的使用 (130)第3节 P3施工进度计划的管理 (131)第十五章计算机MIS信息管理 (135)第1节计算机MIS信息管理系统的组建 (135)第2节管理信息系统(MIS)体系组成 (135)第3节组织和领导 (136)第4节开发和完善 (136)第5节与招标人MIS系统数据接口的实现 (136)第6节建立WEB服务器,全面发挥浏览器的作用 (137)第十六章合理化建议 (137)编制说明第一节对招标文件的理解我公司对湖南****发电厂扩建工程2×600MW火电机组主厂房建筑工程高度重视,领取招标文件后,立即组织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认真熟悉招标文件和初步设计图纸,并及时与招标人沟通,提出答疑问题。
襄樊市某化工厂烟囱变形监测方案研究摘要:文章以两栋襄樊市宁日某烟囱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变形监测方案,并提出了合理建议,为类似工程的具体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化工厂;烟囱;监测方案1工程概况该烟囱两栋,高60 m,截面呈圆形,底部直径5 m,顶部2 m,均为框架砖混结构。
为保证施工质量,确保建筑物安全,指导建筑施工,提前预防可能发生的事故,应业主和设计单位要求,需对该建筑物及周边建筑物进行垂直和水平变形监测。
2监测依据的规范及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及《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3基准点以及沉降监测点的布设3.1基准点的布设根据本工程的建筑结构特点、现场的环境条件,依据本工程设计图纸,拟布设4个变形观测基准点,基准点之间可以进行联测相互检核,能永久保存,可以完全控制整个烟囱建筑物。
基准点布设时不仅要考虑地基稳定,同时选择在施工过程中不易破坏和不易填埋的位置。
基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
基准点为中心嵌有钢筋标志的混凝土,基准点的埋深符合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
埋设稳定后首先对基准点进行两次联测,使场区内各基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校验。
沉降监测基准点和施工现场正负零标高联测,建立统一基准网。
位移基准点4点之间建立施工坐标系,联测闭合,以便以后测定位移监测点的平面坐标。
沉降基准点和位移基准点可以合二为一。
3.2监测点的制作和埋设为了能够反映出建筑物烟囱的准确变形情况,监测点要结合本工程建筑结构特点,布置在最能全面反映建筑物烟囱变形特征且便于监测的位置。
根据该工程实际情况,拟在烟囱底部1 m的四周建筑物上设置沉降监测点纵横向要对称,相邻点之间间距以3 m为宜,拟布设6个沉降监测点;在烟囱中上部40 m的四周建筑物上设置位移监测点,纵横向要对称,拟布设4个水平位移观测点,相互间呈90°分布,在建筑物顶部设置4个水平位移观测点,相互间呈90°分布,和中间部位的水平位移观测点一一对应。
某工程软土地基土方开挖基坑支护变形监测及应对措施的开题报告一、选题依据与意义分析地基软土在大型工程建设中是常见的让人头疼的问题。
而软土地基工程中的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对工程结构的安全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进行变形监测及应对措施的研究对于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某工程为例,该工程位于某城市主干道旁边,工程共有5个施工区,施工区土壤属于疏松软土,孔隙比较大,压缩性比较强,工作面面积较大,为了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需要进行系统的土方开挖、基坑支护及变形监测。
为此,本文拟对该工程的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变形监测及应对措施进行研究,力求为该工程的安全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前期背景调查1. 工程介绍与背景:该工程位于某市主干道旁,土壤为疏松软土,施工区域划分为5个,每个施工区域的工作面积较大,需要进行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
2. 前期调研:对于该工程,前期已经进行了地质条件、工程性质、施工条件等方面的调研,了解了该工程的土层情况、地下水位、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等。
3. 研究问题:通过前期调研,本研究确定了以下几个问题:(1)如何进行土方开挖破坏深度的预测?(2)如何进行基坑支护工程方案的优化设计?(3)如何进行基坑变形监测?(4)如何进行基坑变形应对措施的研究?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 土方开挖破坏深度预测的研究(1)研究背景和意义:对于土方开挖,在合理预测土壤破坏深度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开挖方式和方案,是保证工程安全的重要保障。
(2)研究方法:结合实验室模拟与现场勘探,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数值模型,模拟土体在各个方面的破坏机理。
基于该数值模型进行土方开挖深度预测,并提出合适的方案与措施。
2. 基坑支护方案优化设计研究(1)研究背景和意义: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基坑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而当前基坑支护方案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方案缺乏合理性、设计思路不够成熟等。
工程测量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3.1工程测量控制网的分类作用和建网步骤1.分类1.按用途分为测图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和变形监测控制网按网点性质分为一维网(水准网高程网)二维网(平面网)三维网按网形分为三角网导线网混合网方格网按施测方法分为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GPS网按坐标系和基准分为符合网(约束网)独立网经典自由网自由网按其他标准分为首级网加密网特殊网专用网(如建筑方格网隧道控制网桥梁控制网等)2 作用工程控制网的作用是为工程建设提供工程范围内统一的参考框架,为各项测量工作提供位置基准,满足工程建设不同阶段对测绘在质量(精度可靠性)进度(速度)和费用等方面的要求。
工程控制网也具有控制全局提供基准和控制测量误差积累的作用。
工程控制网与国家控制网既有密切联系,又有许多不同。
3,建网步骤工程控制网的布设也遵循大地测量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如要有坐标系和基准,要构成网,采用逐级布设方式等。
根据工程的精度要求进行网的布设,建网步骤主要是:a确定控制网的等级;b确定布网形式;c确定测量仪器和操作规范(国家或行业规范);d在图上选点构网,到实地踏勘;e埋设标石标志;f外业观测;g内业数据处理;h提交成果。
2.测图控制网这是在工程设计阶段建立的用于测绘大比列尺地形图的测量控制网。
在这一阶段,技术设计人员将要在大比列尺图上进行建筑物的设计或区域规划,以求得设计所依据的各项数据。
因此,作为图根控制依据的测图控制网,必须保证地形图的精度和各副地形图之间的准确拼接。
另外,这种测图控制网也是地籍测量的基本控制。
2.施工控制网这是在工程施工阶段建立的用于工程施工放样的测量控制网。
在这一阶段,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将图纸上设计得建筑物放样到实地上。
对于不同的工程来说,施工测量的具体任务也不同。
例如,隧道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对向开挖的隧道能按照规定的精度贯通,并使个建筑物按照设计修建;放样过程中,标尺所安置的方向距离都是依据控制网计算出来的。
高山峡谷地区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起算点的布设方法发布时间:2022-11-29T06:03:07.581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15期8月作者:施云江1 陈一鸣2[导读] 通过某个位于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的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起算点的布设情况,施云江1 陈一鸣2长江设计集团长江空间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武汉)湖北省武汉市 443000摘要:通过某个位于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的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起算点的布设情况,论述了如何在高山峡谷等狭窄区域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起算点布设等问题。
关键词:高山峡谷地区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精度分析引言:西南地区的水电站基本都是位于高山峡谷地区,因受地形条件所限,给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起算点的布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布置,土建开挖施工期及水电站蓄水后,受开挖爆破和水压力的影响,位于大坝附近、大坝上游的控制网起算点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位移变形,由于起算点不稳定,必然对其它网点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造成影响,这给位于各个监测部位的水平位移监测点的观测精度也带来影响。
近年来,由于深埋倒垂的广泛应用,为高山峡谷等狭窄区域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起算点的布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以某水电站安全监测工程之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起算点的布设为例,结合大量的观测数据,论述了一种新的控制网起算点的布设方法。
1、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的最初布设及改造西南某水电站位于高山峡谷地区,受地形条件所限,整个电站施工区的各类水工建筑物和开挖爆破后形成的两岸高边坡是一个狭长形的区域,为以上部位的水平位移监测提供基准的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也必然是狭长形的网型,这样的网型结构很容易产生以下问题:一是网型的强度不够、二是其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较大,观测过程中很容易超限。
鉴于以上实际情况,根据规范要求,实际布网时,将变形监测控制网按三级来布设,即:水平位移校核网、水平位移基准网、水平位移工作基点网。
其中:水平位移校核网、基准网均为一等全边全角网。
11 施工测量及变形观测11.1 一般规定11.1.1本章合用于单机容量为1000MW级及以下的火力发电厂和变电(换流)站等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工作。
11.1.2 施工测量的坐标系统, 应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一致, 如不一致, 在施工测量前, 应拟定两个坐标系之间的换算关系。
11.1.3 施工单位进入施工现场后, 建设单位(或委托方)应移交有关厂区测量的原始资料;施工单位应对提供的原始资料认真进行校核, 确认满足施工放线精度规定后, 方可接受使用。
11.1.4 对厂区布置的施工测量控制点应定期对其稳定性进行检测, 同时, 规定施工测量控制点进行有效的防护, 防止机械或车辆碰撞。
11.1.5 对于所用的测量仪器、工具必须做到按期及时检定, 加强测量仪器的维护保养和定期检修, 使仪器保持良好状态。
11.1.6 进行测量工作前, 应根据测量类型、测量目的、测区条件及测量任务规定进行施测方案的编制。
在工程开工前, 应完毕厂区控制网和主厂房控制桩的布设。
在单位工程定位放线后, 必须进行自检、复检, 经监理确认和验收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11.1.7 测量工作过程中, 应加强内外业成果的自校和复核。
各种外业手簿的原始数据应记录真实, 笔迹清楚。
测量工作结束后, 应做好测量资料的整理、归类和测量说明书的编写工作并及时归档。
11.1.8 火力发电厂工程的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工作, 除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和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火力发电厂工程测量技术规程》DL/T5001、《电力工程施工测量技术规范》DL/T 5445等的相关规定外, 还应满足本章规定。
11.2 控制测量11.2.1 平面控制测量1 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因地制宜, 应以本期工程为主, 同时应考虑扩建工程的也许性。
2 平面控制网精度的基本规定: 四等及一级、二级导线中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100mm;总平面图的平面控制, 上述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50mm;首级控制网应不低于一级导线(或一级小三角)的测量精度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