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操作流程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8
山西省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改版建设方案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是我省发布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的政府农业门户网站。
网站由山西省农业厅主办、山西省农牧业信息中心负责运行及管理。
网站在政府信息发布、领导决策、农民增收致富、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市场开拓、农业科技推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网站运行与管理工作中,发现了存在的某些问题,特别是在党的十七大、省第九次党代会对农业与农村工作提出了更高目标要求的背景下,对网站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作为面向“三农”、服务“三农”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在结构上、功能上、内容上都要做较大程度的改进与提升,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一、项目概况该项目以推进农村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手段,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主要目标。
主要分成两部分:外网(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内网(内部信息交流平台)。
第一、对现有山西农村经济信息网、山西农业厅政务网、山西农业信息网进行综合改造,新建一个山西农业网(网站名称和主网址待定)。
在此基础上,三网合一,整合形成一个网站平台--山西省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该平台包括四个区:一是政务区,二是资讯区,三是热点区,四是互动区,四个部分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可实现数据的集中(或分布)存储,管理的集中和分布维护,信息的多向发布。
第二、新增加一个内部信息交流平台,该平台是农业厅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各地市农业局之间共享共用的一个平台。
该平台是为进一步提高省、市、县三级农业系统信息化水平,理顺系统内部信息传递渠道,提高信息上传下达的效率,从容应对突发事件,充分讨论热点问题的工作交流平台。
二、目标及要求改版后的网站在功能上应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及要求:1、多部门(单位)共建。
网站在前台与后台设计上,应满足多部门、多单位共建共享的要求。
网站应实现分部门、分网站、分类、分栏目的多层管理,通过自上而下地对各部门、各人员管理权限的授权,达到集中统一管理的目的。
农村综合产权项目进场交易操作流程(试行)一、项目登记1.转让方持转让项目申请进场交易材料及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复意见原件到交易二科办理进场交易手续。
2.交易二科科室负责人即时确定项目受理员,项目受理员即时受理转让方进场申请,并对转让申请相关资料是否符合进场交易条件进行初审。
3.项目受理员及时对初审合格的转让交易材料进行登记,并交科室负责人复审,复审通过后科室负责人确定项目经办人员。
4、转让方申请产权交易的,应向交易二科提交以下资料:(1)农村产权转让申请书:(2)转让方的资格证明或者其他有效证明;(3)产权权属的有关证明(4)准予产权转让的有关证明(5)其他要求提交的材料转让方应当对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有效性负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工作要求项目受理员对流出方提交的流转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对不符合进场交易条件的,应一次性告知需补充完善的内容,并在转让方按要求补充完善后重新审核。
二、信息披露1、产权转让项目信息公告经科室负责人审核后,项目经办人通知转让方签字确认,并通过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中心网站及新乡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发布。
2、转让项目信息发布一般包括下列内容:(1)转让方和转出标的的基本情况。
(2)转出价格、付款方式和期限要求。
(3)转出行为必要的民主决策等情况。
(4)转出标的地上附着物的处置要求。
(5)转出标的用途要求。
(6)需要受让方接受的其他要求。
(7)其他需披露的事项。
3、信息公告的期限应当不少于10个工作日,以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中心网站及新乡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信息公告之日为起始日。
在公示期限内,交易项目如出现重大变化,项目经办人应及时发布变更信息,并重新计算公示期限。
4、产权交易信息公告时的挂牌价由转让方确定,依照有关规定本次交易转让方需履行决策、批准程序的,则由该决策、批准人确定。
依法依规须经资产评估的,转让方或交易决策、批准人确定的首次挂牌价不得低于该资产评估结果。
经济管理111我国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探讨与思考——以“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视点狄文帅 丁笑天 沈阳工学院摘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构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是面向农业公共服务、转变政府职能关键举措。
作为电子商务兴起的产物之一,“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我国农业生产活动提供了高效和便捷的农业信息咨询服务,本文分析了“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基本情况,找出了其发展的潜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这对推动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12316平台;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图分类号:F30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111-01一、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农村信息化是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便捷渠道。
伴随互联网普及、发展,我国电子商务的兴起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新的渠道和选择。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法律政策环境已逐步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得到了迅速发展,截止2014年,我国各类涉农电商3.1万家,其中涉农交易类电商有近4000家,据阿里官方数据统计,2010—2014年,阿里平台线上农产品销售额年均增速112.15%,2010年农产品销售额为37亿元左右,2014年销售额已突破800亿元。
虽然电子商务的崛起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渠道,但目前我国仍面临着农产品库存较高、供给充足、有效需求持续低迷的不利局面。
二、我国农产品供需失衡的原因分析(一)农产品供应信息流通受阻,农业技术应用范围有限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供应端信息化平台发展步伐缓慢,造成供需主体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采购、运输、生产、加工等成本被无形放大。
具体表现在:第一,信息化技术应用落后,未能有效发挥市场信息情报功能;第二,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缺乏信息中介将政府、市场、客户和生产者联系起来的网络,使农业生产者对消费者需求缺乏深入地了解,农产品质量在短期内难以提高。
金湾区新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用户操作指南一、村(居)使用操作指南(一)各村(居)请按《村(居)使用新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工作要求表》(此表附后),将系统功能模块的使用和管理分配给相关具体工作人员,并做到责任到人。
(二)村(居)使用新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工作要求详解业务一:人口管理1.常住人口管理完成指标1、2009年5月30日之前,录入本村(居)所有常住人口基础资料,并至少保证每户常住人口均录入一个有效手机号码;2、每季度最后1个月10号之前,核对与更新常住人口相关资料。
日常工作要求1、实时更新常住人口手机号码,确保与村(居)民及时联系;2、每季度最后1个月10号之前,核对与更新常住人口基础信息、联系方式;3、每季度最后1个月10号之前,更新常住人口服役、婚嫁、迁入、注销等信息;4、使用本系统给常住人口下发相关通知公告等信息(网站、手机短信、电视)上报备案信息该项工作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2.流动人口管理完成指标1、2009年5月30日之前,录入本村(居)所有流动人口基础资料,并至少保证符合计生对象的流动人口均录有入一个有效手机号码;2、每季度最后1个月10号之前,核对与更新流动人口相关资料。
日常工作要求1、实时更新计生对象流动人口手机号码,确保与其及时取得联系;2、每季度最后1个月10号之前,核对与更新常住人口基础信息、联系方式;3、每季度最后1个月10号之前,核对与更新流动人口流动信息。
4、使用本系统给流动人口下发相关通知公告等信息(网站、手机短信、电视)。
上报备案信息该项工作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3.优抚管理完成指标1、2009年5月30日之前,录入本村(居)优抚人员资料, 并保证每位优抚人员均录有一个有效手机号码;2、每月10号之前,核对与更新优抚人员相关资料。
日常工作要求1、实时更新优抚人员手机号码,确保与其及时取得联系;2、每月10号之前,核对与更新优抚人员基础信息、联系方式;3、每月10号之前,更新优抚人员优抚信息;4、使用系统给优抚人员下发相关信息(网站、手机短信、电视)。
2024年农服中心的工作总结一、工作概况____年,农服中心紧紧围绕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农服务体系建设,助力农业农村发展。
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二、农村综合服务体系建设1. 加强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扩大农村信息技术应用,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精准农业信息服务。
建设并投入使用了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各类农业信息资源,为农民提供精准、实时的农业信息。
2. 推进农村电商发展结合农村特点,积极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与电商平台合作,搭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农产品销售网络,推广农产品的品牌和标准化包装,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3. 加强农技推广服务开展农技培训和示范推广活动,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推广农业科技成果。
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农技专家进村入户,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咨询和指导服务,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新技术。
4. 加强农资服务与农资企业合作,建立起完善的农资供应网络,为农民提供农资采购、植保服务等一揽子解决方案。
开展农资知识培训,加强农民的农资使用技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三、乡村旅游发展1. 发布乡村旅游规划制定并发布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
结合乡村旅游资源特点,规划推出了一系列精品旅游线路,提供丰富多样的农村旅游产品。
2. 增设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根据规划,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旅游接待能力。
修建农家乐、民宿、露营地等住宿设施,完善交通、餐饮、卫生等基础设施,提供便捷舒适的旅游环境。
3. 加强乡村旅游宣传推广积极宣传乡村旅游资源和特色产品,扩大乡村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开展各类宣传推介活动,举办乡村旅游节、农事体验活动等,吸引更多游客到农村观光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四、农村金融服务1. 拓宽农村金融渠道与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合作,推出农村金融产品,为农民提供个人贷款、农业保险等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