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认识无理数
- 格式:ppt
- 大小:2.97 MB
- 文档页数:26
第二章 2.1 认识无理数-2022-2023学年八年级初二上册数学(北师大版)2.1.1 无理数的引入在我们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即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比值的数。
然而,有一类数是无法表示为两个整数比值的,这类数被称为无理数。
无理数最早起源于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一次发现。
他发现无法用整数的比值来表示平方根2这个数。
这直接导致了数学上一个重要的突破,即发现了无理数的存在。
2.1.2 无理数的定义无理数是指在实数集中无法表示为有理数的数。
它们的十进制表示是无限不循环的小数。
常见的无理数有根号2、圆周率π等。
我们可以将它们近似到任意位数,但无论如何都无法精确表示出来。
2.1.3 无理数的性质1. 无理数的无限性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的小数,它们的小数部分是无穷无尽的,不会出现重复的情况。
2. 无理数的无限逼近性对于任意一个无理数x,我们可以找到越来越接近它的有理数。
也就是说,无理数可以被有理数无限逼近。
3. 无理数的无理指数无理数的幂次方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无理数。
例如,根号2的平方根是2,根号2的立方根是根号2的平方。
2.1.4 无理数的表示方法无理数的表示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小数表示我们可以将无理数表示为十进制的小数。
例如,根号2约等于1.414。
2. 分数表示虽然无理数无法精确表示为有理数的比值,但我们可以将其表示为连分数的形式。
例如,根号2可以表示为1 + 1/(2 + 1/(2 + …))。
3. 根式表示无理数也可以表示为根式的形式。
例如,根号2就是一个根式表示。
2.1.5 无理数的运算无理数的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无理数之间的运算与有理数的运算类似,但要注意无理数的无限性和无理指数。
无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可以通过将它们表示为小数或分数进行计算。
无理数的乘法和除法需要注意无理数的无限逼近性,结果往往是一个无限循环的小数。
2.1.6 无理数的应用无理数在数学和物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认识无理数
【知识点清单】
1、有理数的分类
2、无理数的定义: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例如:π,2.141231……,等等】
注意:a,b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则a,b 一定不是有理数.
【经典例题:】
例1:(1)图中,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设该正方形的边长为b,b满足什么样条件?
(3)b是有理数吗?
例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2)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3)有限小数是有理数; ()(4)有理数是有限小数. ()例3:填空
0.351,
2
3
-,4.96
∙∙
,3.14159,-5.232332…,π,
3
π
,0.191919…,
有理数集合无理数集合例4:以下各正方形的边长是无理数的是()
A.面积为25的正方形;
B.面积为4
25
的正方形;
C.面积为8的正方形;
D.面积为1.44的正方形.
例5:如图,正三角形的边长为2,高为h,h可能是整数吗?可能是分数吗?
例6:如图是由16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任意连接这些小正方形的若干个顶点,可得到一些线段。
试分别找出两条长度是有理数的线段和两条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
备用图。
2.1认识无理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过程与方法】经历动手拼图过程,发展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现实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无理数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数学是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无理数产生的背景.【教学难点】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无理数.教学准备两张边长为1的正方形纸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情境引入导入一:七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知道了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考虑下面的问题:(1)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2)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设计意图]做必要的知识回顾,为第二环节埋下伏笔,便于后续问题的说理,为后续环节的进行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导入二: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1,那么它的斜边长等于多少?利用勾股定理计算一下.【总结】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七年级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的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第二环节:新知构建探究活动问题:x是整数(或分数)吗?2.把边长为1的两个小正方形,通过剪、拼,设法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你会吗?出示教材P21图2 - 1.图2 - 1是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问题1:拼成后的正方形是什么样的呢?问题2:拼成后的大正方形面积是多少?问题3:若新的大正方形边长为a,a2=2,则:①a可能是整数吗?②a可能是分数吗?【总结】没有两个相等的整数的积等于2,也没有两个相等的分数的积等于2,因此a 不可能是有理数.[设计意图]选取客观存在的“无理数”实例,让学生深刻感受“数不够用了”.巧设问题背景,顺利引入本节课题.思路一(1)如图所示,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设该正方形的边长为b,b满足什么条件?(3)b是有理数吗?【问题解答】(1)由勾股定理可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平方为5,所以正方形的面积是5.(2) b2=5.(3)没有一个整数或分数的平方为5,也就是没有一个有理数的平方为5,所以b不是有理数.思路二在下列正方形网格中,先找出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再找出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问题解答】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可得,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有AB,EF.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有CD,GH,MN.[设计意图]创设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新数”(无理数)的存在,从而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无理数产生的过程,确定存在一种数与以往学过的数不同,了解学习“新数”的必要性.[知识拓展] 正方形网格中的线段既可以表示有理数,也可以表示有理数之外的数.数轴上的点可以表示有理数,也可以表示有理数之外的数.比如正方形OCBA 的对角线长度就不是有理数,数轴上的点P 表示的就是这个非有理数.网格上长方形(包括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都不一定是有理数.第三环节:课堂小结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证实了确实存在不是有理数的数.第四环节:检测反馈1.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直角边长分别为2和3,则斜边的长 ( )A .是有理数B .不是有理数C .不确定D .4答案:B2.下列面积的正方形,边长不是有理数的是 ( )A .16B .25C .2D .4答案:C3.在右面的正方形网格中,按照要求连接格点的线段:长度是有理数的线段为 ,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为 .答案:略第五环节:布置作业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随堂练习及教材习题2.1第1题.【选做题】教材第22页习题2.1第2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网格上的ΔABC 中,边长不是有理数的线段有 ,在图中再画一条边长不是有理数的线段.【能力提升】2.在任意两个有理数之间都有无数个有理数. 假设a ,b 是两个有理数,且a <b ,在a ,b 两数之间插入一个数为 .【拓展探究】3.把下列小数化成分数.(1)0.6;(2)0.7·;(3)0.3·4·.4.你会在下面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面积为1)中画出面积为10的正方形吗?试一试.【答案与解析】1.AB ,BC ,AC 略(解析:AB 2=42+12=17,BC 2=22+32=13,AC 2=22+42=20.)2.a+b 2(解析:答案不唯一,如插入a 和b 正中间的数.)3.解析:(1)0.6=35; (2)设0.7·=x ,则10x =7.7·,∴9x =7,从而x =79;(3)设0.3·4·=x ,则100x =34.3·4·,∴99x =34,从而x =3499.解:(1)0.6=35. (2) 0.7·=79. (3) 0.3·4·=3499.4.略板书设计2.1.1认识无理数1.拼接正方形.2.做一做.3.a ,b 存在,但不是有理数.教学设计反思成功之处大量事实证明,与生活贴得越近的东西就越容易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本课时通过拼图游戏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把课程内容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呈现出来,然后进行大胆质疑.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刻意安排一些环节,帮助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加深对“新数”的理解. 再教设计设计更多的实例让理解能力差的学生较好地理解“新数”.为进一步学习“新数”,即第二课时的教学埋下伏笔.。
2.1认识无理数(一)一、教材解读《2.1认识无理数(一)》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经历了数系从非负有理数到有理数的扩充,学习了勾股定理,本节课学生将经历数系的第二次扩充,既是对前面有理数的一个扩展,也是前一章勾股定理内容的一个重要应用,同时是后续深入学习实数的基础,是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知识节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数系扩充的经验,本次数学的扩充同样是有实际的背景和必要性,前面勾股定理的学习为本次无理数产生提供了很好的知识储备。
学生具备了操作经历产生无理数的知识基础和基本经验。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感受无理数的存在,初步把握无理数的特征。
能够说明一个数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不是前面学习的有理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计算、探索,经历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必要性。
通过方格纸画图进一步感受无理数的存在事实和可操作性。
学会用勾股定理这一工具构造长度为无理数的线段,进一步研究无理数。
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概念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构造无理数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和实际,具有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的特点,改变以往学生心目中数学枯燥,乏味的观念。
四、教学设计 【回顾迎新】1. 整数和___________统称为有理数.整数又可分为正整数,_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不是分数的是( )A .3.14 B.5% C.π D. ..11.0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两个整数的乘积一定是整数B .最简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C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不是分数D .一个数既不是整数又不是分数,则这个数不是有理数4. 如图,斜边所在的正方形面积2b =___________.我们知道,如果22243<<m (m 为正数),则43<<m ,根据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判断 < b < (填两个整数),b 可能是整数吗? (填“可能”或“不可能”).【新课教学】一、感受新数如图,设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个单位.问题1:图中有几种面积不同的正方形?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问题2:如果记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a ,则2a =________. 问题3:a 整数吗?a 是分数吗?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训练:下列各数中,不是有理数的是( ) A .722 B. 2b =4中的b 值 C.0π D. 72=m 中的m 值 二、走进新数探究一:如图1,设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个单位.线段AB ,CD ,EF 的长度是有理数吗?说明你的理由.请在图2的方格纸上仿照图1的方式,画出两条线段,使线段的长度不是有理数.探究二:创建新数(1)骰子创建:(2)人造创建:三、应用新数1. 如图是由个边长为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任意连结 这些小正方形的若干个顶点,可得到一些线段,在线段 AB 、AC 、AD 、AE 、BE 五条线段中,长度是有理数的线 段有__________________,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所示,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圆上的一点由原点O 到达点O ′,点O ′对应的数是多少?它是有理数吗?161ABCDAB CE DF 图1 图2 DCBEAO3.正△ABC 的边长为2,高为h ,h 可能是整数吗?可能是分数吗?4.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AD=, 则AE ,BE 的长是有理数吗?△ABE 的面积是有理数吗?五、教学反思1.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数(无理数)不是人为构造,庸人自扰,它是来源于活生生的生活实践的。
2.1 认识无理数1、在实数3.14,25,3.3333,0.412⋅⋅,0.10110111011110…,π,中,有( )个无理数?A .2个B .3个C .4个D .5个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带根号的数是无理数B .无理数都是开不尽方的数C .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D .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3.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两个有理数的和是有理数; ②两个无理数的和是无理数; ③两个无理数的积是无理数;④无理数乘以有理数是无理数; ⑤无理数除以有理数是无理数; ⑥有理数除以无理数是无理数。
A .0个B .2个C .4个D .6个4.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①带根号的数是无理数;( ) 一定没有意义;( ) ③绝对值最小的实数是0;( )④平方等于3;( ) ⑤有理数、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 ⑥1的平方根与1的立方根相等;( )⑦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和为无理数;( ) ⑧无理数中没有最小的数,也没有最大的数。
( )5.a )A .有理数B .正无理数C .正实数D .正有理数6.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A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只有1B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只有0C .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只有0D .算术平方根等于本身的数只有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能化成分数B .整数可以看成是分母为1的分数C .有理数都可以化为分数D .无理数是开方开不尽的数8.代数式21a +y ,()21a -中一定是正数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9 )A .m 是完全平方数B .m 是负有理数C .m 是一个完全平方数的相反数D .m 是一个负整数10.已知a 为有理数,b 为无理数,则a+b 为( )A .整数B .分数C .有理数D .无理数11215的大小关系是( )A .215< B .215<< C .215<<D 215<<12的相反数之和的倒数的平方为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1《认识无理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无理数》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2.1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实数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生对实数系统的一次重要扩展。
无理数是实数的一个子集,它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例,其小数部分是无限不循环的。
这个概念的引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数的概念,也为后续的三角函数、微积分等数学分支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实数和有理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无理数的概念和性质,他们可能是初次接触,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意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具体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无理数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无理数的概念,掌握无理数的性质,能够识别和估算无理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发现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无理数的概念和性质。
2.教学难点:无理数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数学软件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测量物体长度时遇到无法精确测量的情况,引出无理数的概念。
2.新课讲解:讲解无理数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数学性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无理数。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无理数的概念和性质解决问题。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无理数的性质,分享自己的发现。
5.总结提升:对无理数的概念和性质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无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无理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无理数的概念、无理数的性质和无理数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