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专有名词音译的选字原则
- 格式:pdf
- 大小:177.75 KB
- 文档页数:2
许多人认为,人名属于专有名词,翻译起来很简单,照音直译就行了。
然而,“照音直译”只是一个笼统的原则,实际做起来远非这么简单。
一、英文名字中译1.同其他类型的专有名词一样,英文名字译成汉语一般采用音译。
如: Smith 译成“史密斯”,不译成“铁匠”;Hunter 译成“亨特”, 不译成“猎人”;Mr. Green 译成“格林先生”, 而不译成“绿先生”。
但是英文的发音与汉语完全不同,找发音近似的汉字来表达,并非易事。
我们现在流行的许多译名,其实并不十分准确,或者说至少用的不是与其原英文名字发音最接近的汉字,比如:Edward 译成汉语是“爱德华”, 其实“爱德瓦”似乎更接近;著名侦探小说中的人物Holmes 译成“福尔摩斯”,其实“霍姆斯”似乎更佳。
再如英国大诗人Samuel C.T. Coleridge, 那个姓不该译为“柯勒瑞基”, 因为中间的 e 是不发音的,所以应该译为“柯尔律治”。
但是这些译名已经约定俗成,不必再改了。
由此可见,人名音译时, 用什么汉字来表述有一个约定俗成的问题。
许多英汉词典都附录有常用的人名,包括姓(family name)、名(given name) 和中间名(middle name)。
另外,《世界人名翻译大词典》、《世界人名译名手册》、《近代来华外国人名词典》等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可供查阅。
音译时除了表音的汉字是约定俗成之外,音译的方法也如此。
比如,英国剧作家George Bernard Shaw, 按习惯译成“萧伯纳”,不但把他的姓移到了前面,而且其中的Bernard 也没有按标准音译作“伯纳德”。
意大利航海家Christopher Columbus 译作“哥伦布”,也没有完全按照标准音译。
随着中国经济与文明的迅速发展,中国文化越来越受世界各国人民的推崇,有些外国人也起有中国名字。
比如,著名的来华传教士、参加翻译《几何原理》的Mattbien Ricci, 中文名字叫利玛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著名美国女作家Pearl Buck,中文名字叫赛珍珠。
专有名词的翻译原则和技巧在跨语言交流中,专有名词的翻译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由于不同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的差异,专有名词的翻译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技巧。
尊重源语言文化在翻译专有名词时,应该尊重源语言的文化习惯和背景。
例如,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可能具有特殊的文化含义,需要在翻译中尽可能地保留这些文化元素。
准确性翻译专有名词时,应该准确无误地传达源语言中的意义。
这需要深入理解源语言的语境、文化背景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
清晰易读翻译后的专有名词应该清晰易读,符合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晦涩的词汇,以确保读者能够轻松理解。
音译法对于一些在目标语言中没有对应词汇的专有名词,可以采取音译法。
即根据源语言的发音,寻找目标语言中与之相似的词汇。
例如,“沙发”音译自英语“sofa”。
意译法意译法是指根据专有名词的原始意义,在目标语言中找到与之相近的词汇。
这种方法常用于翻译人名、地名等。
例如,“Shanghai”意译为“上海”。
音意结合法音意结合法是指在翻译专有名词时,既考虑其发音,又兼顾其意义。
这种方法常用于翻译一些具有特殊文化背景的词汇。
例如,“Hui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名称可以音译为“Hui”,同时结合其文化背景,选用“回族”作为辅助表述。
音译加意译法音译加意译法是指在翻译专有名词时,先进行音译,然后在音译的基础上加上一些具有目标语言文化背景的词汇。
例如,“Tai Chi”可以音译为“太极”,加上意译“拳”,成为“太极拳”。
创造新词汇对于一些在目标语言中完全不存在的专有名词,可以尝试创造新词汇。
这需要考虑到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创造一个既能准确表达源语言意义,又符合目标语言习惯的新词汇。
例如,“email”在中文中原本没有对应的词汇,但随着其广泛应用,中文中创造了“电子邮件”这一新词汇来对应。
专有名词的翻译需要遵循尊重源语言文化、准确性和清晰易读的原则。
在翻译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音译法、意译法、音意结合法、音译加意译法或创造新词汇等技巧来实现准确、清晰的翻译。
汉译原则在翻译领域中,汉译原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主要指的是对外国专有名词和书名号的翻译原则。
在翻译过程中,遵循正确的汉译原则能够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使得译文更加贴近原意,也更加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
汉译原则的正确运用对于翻译工作者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汉译原则中,对于外国专有名词的翻译有着严格的要求。
在翻译外国专有名词时,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一、音译原则1.1 外国人名和姓氏的音译在翻译外国人名和姓氏时,应该进行音译,即将外国人名和姓氏的发音尽可能地还原成汉语的音节,以保证译文的准确性。
将英文名字“John”音译成“约翰”。
1.2 外国地名的音译对于外国地名的翻译,也应该采取音译的方式,将外国地名的发音尽可能地转化成汉语的音节,以保证译文的准确性。
将英国的首都“London”音译成“伦敦”。
二、意译原则2.1 外国专有名词的意译除了音译外,还可以采用意译的方式对外国专有名词进行翻译,即根据外国专有名词的含义和特点,进行合理的、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翻译。
将“Red Cross”意译为“红十字会”。
外国专有名词的翻译需要遵循音译原则和意译原则,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在汉译原则中,对于书名号的翻译也有着严格的要求。
书名号是用来标明著作、作品等名称的符号,在翻译中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处理。
一、书名号的使用书名号是用来标注书名、刊名、报纸、期刊、杂志等名称的符号,在翻译中需要保留原文的书名号,可以采用中文或者英文的书名号进行标注。
二、书名号的翻译原则对于书名号的翻译,需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2.1 完整翻译对于书名号中的书名、刊名等名称,需要进行完整的翻译,确保翻译准确、符合原意。
2.2 保留原貌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尽可能保留原文的书名号不变,以保持原作品的特色和风格。
对于书名号的翻译需要保留原文的书名号,进行完整的翻译,同时尽可能保留原貌,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浅谈汉英翻译中如何选词英汉有不同的表达习惯。
汉语中喜欢对词语进行重复,而英语则不喜欢重复。
这就造就了汉英互译中重要的特征之一便是如何选词。
词义选择恰当,译文才能忠实地表达原文意思。
本文以陈应松《母亲》第10、11章的翻译为例,从词语搭配、上下文、褒贬几方面探讨了如何选词。
标签:选词;词义;英汉互译翻译的主要工作就是理解与表述,在吃透原文的基础上,从译入语中选择贴切的词汇表达原文的意义。
然而在平时翻译中,译者往往不自觉地过分拘泥于原文字词的表面意义,没能根据不同的上下文,选取恰当译词。
下面,我们就从上述几个角度来进行探讨。
一、可根据词语习惯搭配选词对于译者来说,最不费力的一种选词方式就是根据目的语的习惯表达方式来选用适当的词语。
但这要求译者双语功底深厚,有一定的词汇和习惯表达的积累。
例如,《母亲》中第十章的第三段,“……用多了,人喝过后,浑身的皮肉就会一块块炸裂,最后悲惨死去。
”译文:“An overdose might burst one’s flesh into pieces,then he will die tragically.”在本句中,“炸裂”的一个常用搭配就是“burst into pieces”,此时译者无需过多思考,“炸裂”该如何表达,而只需根据英语中的习惯搭配而选词。
二、可根据上下文及逻辑关系来选词语境是理解和翻译的基础,有了语境才能对一个词或一句话作出准确又全面的理解。
例如,第十章倒数第八段,“青留哭着,说着,可他扔下不了手,他端着碗手抖得像筛糠。
”在这句话中,“说着”该如何翻译?我们同样联系一下上下文得知,此时青留说的事情实际是他的回忆。
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隐含意义,去寻找英文中如果要表达讲述或说以前的故事的话,会用什么样的词语。
这样我们就会想到“rave about”这一短语在英语中就是专指“讲述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的。
这样的话我们就选用了“rave about”来表示这里的“说”,使得译文跟更准确,贴切。
英汉翻译中词义的选择英汉翻译中词义的选择袁晓(河南城建学院外语系)摘要:选择正确、恰当的词史是保证译文质量的重要前提。
词义的选择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文幸通过具体实例总结7英汉翻译中词义选择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翻译;词义;选择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信息用另~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再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是不同语言的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桥梁。
在翻译的过程中.从译文语言中寻找和挑选恰当的词语对于准确、完全的表达原文的内容非常重要,正确、恰当的词义选择是保证译文质量的重要前提。
1、词义选择的必要性我国著名翻译学家严复曾提出翻译的标准为“信、达、雅”。
所谓的“信”就是要忠实于原文。
然而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译事三难,“归根到底,‘信’字最不容易办到”。
其中原因虽多。
但首先一层便是“字义难彻底了解”。
因为“字义实有种种不同方式的意义”。
由此可见翻译实际上是一门选择性的艺术(刘重德,1995)。
这里的选择性就包括词义选择,这是由英汉两种语言一词多义、一词多类的特点决定的。
一词多义指一个词即使属于同一词类。
也具有多种意义。
世界各语言中都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英语也不例外,除了词汇出现频率较低的专门术语外.只有一个意义的单义词很少。
而且,越是常用的词就越具有多种释义和搭配,就越是灵活多变。
如:<牛津英语词典)(t he O xfor d EnI gli s h D i ct i ona劝中动词se t就有126个义项和与26个不同副词搭配构成的短语,其中set up又有67个意义。
不仅如此.英语中还有许多一词多类的现象。
一词多类指一个词属于多个词类.具有不同的语法意义。
如:ID.i xIU S,介词(减去)、形容词(负的);r ear形容词(后部的;背后的)、名词(后部,背面)、动词(抚养,饲养);a ss oc i a t e,动词(把……联系在一起;结交)、名词(伙伴,同事,合伙人)、形容词(副的)。
由此可见.词的翻译作为翻译过程中最基本的一个环节.其重要性自不用说。
小议汉译英词语选择的注意事项我们在翻译时,遇到一个具体的词或短语的翻译,首先要解决一个选词的问题,正确选词是保证译文质量的前提。
选词是否恰当,取决于译者对原文的理解能力和对英语的掌握水平。
如果译文是给一般读者看的,就应通俗易懂,句子结构简单一点,尽量少用生僻词汇。
莎士比亚曾说过:“简洁是语言的灵魂。
”因此汉英译文应力求词汇更简洁,句型更简化。
一、根据上下文语境选择词汇确切理解原文词义是正确选词的前提,首先就要求对原文的上下文进行推敲,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原文的词义。
我国英语初学者往往易犯逐词死译的毛病,常用的词汇如“抓”“水平”“情况”等,不看上下文的语境如何,一概照搬词典译为“grasp”“level”“condition”。
翻译时要根据汉英词汇中的广义、狭义、具体意义和抽象意义的不同来灵活应用。
如汉语“抓”字狭义指用手抓,例如:“他的手被猫抓了”(His hand was scratched by a cat);有时可作抽象的意义解,如“抓瞎”(find oneself at a loss);“做文章要抓住重点”(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focal point)。
将“文化水平”译成“cultural level”,外宾照样看不懂,可译为“educational background(or level)”。
再如“情况”一词,可以根据上下文分别译成“condition”“circumstances”“things”“situation”“state of affairs”等等。
例如:“我们是否出席会议,那要看情况而定。
”可译为:“Whether we attend the meeting or not,that depends.”“如今情况大不相同了,中国的农民也盖起了楼房和别墅。
”可译为:“Things are so different now that Chinese farmers have also built up their own apartments and villas.”“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别无它法,只好如此。
词汇的翻译技巧包括词义的选择和五大翻译原则中英对译五大原则英----中1.扩充法关系代词who ,whose, whom, which, that在不影响原文的意义,又能使原文流畅的原则下,可以视实际需要还原为它所代表的名词。
Eg . These off-Broadway theaters produce much of the experimental drama that would be too risky to try out on Broadway.译:这些百老汇外围的剧场演出了大部分的试验剧,这些试验剧如果直接就在百老汇演出会太冒险。
人称代词还原为名词。
Eg This book is mine.这本书是我的书加虚字使语气生动。
Eg. Go to bed, if not ,I’ll tell your father.上床去,如果不听话,我可要告诉你爸爸了。
Eg. Don’t take it seriously. I’m just making fun of you.不要认真嘛!不过开开玩笑罢了。
2.省译法冠词的省略:英文凡是指全体,天地间唯一的事物、最高级形容词、及特定的普通名词,一般都要在前面加定冠词the(指全体也可加不定冠词或用复数名词)Eg A camel is much inferior(差的)to an elephant in strength 骆驼力量大不如象。
Eg The horse is a useful animal.马是有益的动物。
某些系动词Eg He is too honest to do such a thing.他太诚实不会做这样的事。
连接词的省译Eg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
Eg He looked gloomy and troubled.她看上去有些忧愁不安。
名词的省译Eg. We live and learn.活到老,学到老Eg You can never tell. 很难说3.重复法英文名词在出现第二次时,经常会以代词来代替,甚至省略Eg You have your business and I have mine你有你的事,我有我的事名词的重复法;动词的重复;受词的重复;用以加强语气的重复;使得文字生动的重复Eg. Some of the guests could understand a little Chinese, but the others couldn’t.来宾之中有些听得懂一点国语,其他来宾完全不懂。
跨文化交际中英语专有名词翻译的原则人名地名组织名的翻译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符合已有的习惯,应有延续性,以免因前后译音不同而引起不必要的困扰。
本文从翻译实践出发,对专有名词翻译的原则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标签:专有名词普通名词翻译原则一、引言在跨文化交际中,一般认为专有名词的翻译不影响文本阅读, 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没有关键性影响,其实不然。
英语名词可以分为专有名词(Proper Noun)和普通名词(Common Noun)。
专有名词( a name used for an individual person, place or organization spelled with an initial capital letter即“人名、地名、机构团体名和其他具有特殊含义的名词或名词词组”。
例如英国的Cambridge, 前半按照广东话音译, 后半意译, 译作“剑桥”;美国的Cambridge 则按照新的规定, 使用音译“坎布里奇”。
而日本和韩国同属汉文化圈,其人名地名有另一套规则,要按照其写的汉字日韩语发音来译:Matsushita 是松下, 而不是“马茨希塔”, Kitakami 是“北上”, 而不是“凯塔卡密”,Busan是“釜山”,不是“普山”。
Nippon 漆的名字使懂日语的人立刻想到日本,商家从商业的角度不愿意让人想到“日本”,译成“立邦”漆,在中国得以广泛使用。
翻译采用音译的部分通常是专有名词, 这部分却是译者最易忽略的地方.关于音译的准则, 台湾翻译家张达聪提出6 条:1.音义兼顾, 如“乌托邦”;2.音义参半, 如“剑桥”;3.舍音取义, 如“好望角”;4.音中取义, 如“翡冷翠”(佛罗伦斯) ;5.舍义取音, 如“巴黎”;6.截长取短, 如宾州“费城”。
二、英语专有名词翻译的原则一般来说,在进行英语专有名翻译时,要遵循符合标准,名从主人,约定俗成和灵活创新等四项原则。
1.符合标准原则英语专有名词翻译要符合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文化词的分类及其词典释义中的翻译原则
1.专有名词:指特定的地名、机构、人名等,通常用大写字母开头。
2.概念词:指描述其中一种概念、理论、哲学观点等的词语。
3.行业词:指特定行业或领域中使用的专业术语。
4.时尚词:指与时尚、流行相关的词汇,例如服装、音乐、美容等领域。
5.社交词:指描述社交活动、交际方式等的词汇。
在进行文化词的词典释义的中文翻译时,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则:
1.准确性原则:准确传递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保留原本的词义。
2.文化传承原则:注意保留和传承原文化的特色和内涵。
3.语言常用性原则:根据本国语言的习惯和表达方式,对外来词汇进
行翻译和加工。
4.文化适应原则:根据不同文化背景和受众的需求,适当进行文化适
应和转换。
5.灵活运用原则:在保留原义的前提下,根据具体语境和需要,灵活
调整翻译方式。
总之,翻译文化词的原则是在保证准确传达含义和文化传承的前提下,根据语言习惯和文化需求进行适当翻译和加工,以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Principles of Selecting Chinese Characters in E-C
Transliteration
作者: 朱桂花[1];刘祥清[2]
作者机构: [1]邵阳学院外语系,湖南邵阳422000;[2]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出版物刊名: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页码: 96-99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1期
主题词: 英汉音译;用字规范;用字原则;音近原则;简化原则;联想原则;趋同原则
摘要:当前,英汉音译用字不规范的情形主要可分为8种:同一音素或音节用读音不同的汉字音译、同一汉字用于音译不同的音素、同一英语单词用不同数目的汉字音译、同一英语单词音译时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用多音字、用生僻字、使用方言、用有误导性联想的字。
基于现有英汉音译用字规范及英译实践,英汉音译选字用字应遵循以下原则:名从主人的音近原则、基于常用字的简化原则、基于避免误读的联想原则、基于约定俗成的趋同原则。
摘要:选词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翻译作品的好坏。
选词,即选取意义择取单词,既关系到原文理解中词义的辨识和确定,也包括翻译表达中的词语的选择。
相对而言,原文词语的理解更为重要。
翻译技巧,即翻译方法,能使具有概括性、本毕业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指导性、基础性的翻译原理具体化、条理化、实施化,利用各种翻译转换法准确、完整传达话语信息。
它着重解决的是具体翻译转换上技术、技艺、艺术上的问题。
翻译理论专着或教材中对技巧的处理一般按两条线索分别或结合进行归纳:一是按原语的词类、句型等语法范畴及惯用法系列等,梳理翻译表达的技巧、方法;另一是按对原文信息、形式进行翻译表达的方法,而在分合、增减、反正、顺逆、去留存变、直译形神等辨证关系上,对翻译手法进行分类。
翻译是科学又是艺术,对于技巧,理论着作、教材不能囊括翻译实践中的所有情况,具体问题还须具体分析,翻译者不但要灵活运用已有的技巧,而且要善于创造新的技巧,以使译文传意达旨,形神兼备。
选词,即选义择词,贯穿于整个翻译的实际操作过程之中。
这里的“词”指表达某一实体或整体性概念的单词、词组和短语。
“选义”是由人类语言的一词多义现象决定的。
任何一种发展完备的人类语言,其中的大部分词汇都是一词多义。
例如单词charge: 动词含义有两个,在科技英语的环境下是“充电”,而在日常生活中是“索取(费用)”。
名词通常是“电流”的含义。
该如何措辞则要看具体语境了。
此外,英语中有一些名词,同时有两个形容词,比如名词sun,它的形容词可以是sunny,也可以是solar,这里就有个辨义和确定词义的问题。
另外,语言使用中还普遍存在着多词一义的现象,即同一意思对应不同的词语。
在英语里,一词多义是非常常见的,这与英语的多源生有关。
现代英语中不仅有许多词汇是从古英语演变而来,还有约80%的词汇从外国输入的,经过历史变迁,这些词汇并存和融合,使英语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的现象特别普遍。
因此译者除了具有辨义这项本领外,还要具备“择词”这方面的技巧。
从音位学角度看英-汉专有名词的音译
闫丹
【期刊名称】《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21)1
【摘要】英语专有名词,通常情况下都是采用音译的方式引入汉语的,而英汉语音的差别无疑是影响音译的一个重要因素.试从音位学角度探讨英汉专有名词的音译,通过英汉音位区别性特征的对比分析,找出其在语音、音节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及对应关系,并尝试性地总结出了专有名词音译的几点规律.
【总页数】3页(P52-54)
【作者】闫丹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石家庄,05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1
【相关文献】
1.从汉语语音角度看音译 [J], 彭清;吴芳
2.从音位学角度看所谓“清音浊化”提法的错误 [J], 林怀岳
3.从音位学和语言经济原则看英源字母词的自控性及人为可控性 [J], 周利娟;郭涛
4.从国际法角度看美英对伊战争--浅议美英对伊发动战争的非法性 [J], 何红乔;屈文生
5.从认知角度看专有名词动用——以"尔欲吴王我乎"为例 [J], 李梦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专有名词的翻译•专名,即专有名词(proper names),是指单个人、地方或事物的名称,主要包括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名、作品名、商标品牌名等。
专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交际和文学作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专名翻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
一、人名的音译英语人名汉译情况较复杂,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这是因为汉语的同音词很多,选择不同的汉字译同一英文名字,就会把读者弄糊涂,弄不清究竟说的是一个人还是多个人。
例如Phillip 这个名字早期至少有九种译名:菲利普,菲利蒲,菲力普,菲力蒲,腓力普,腓利普,腓力;而William的译法至少也有5种:威廉,巍联,卫连,维涟,雯莲。
中文不是拼音文字,个个字都有意思。
译一个外国人的姓名,可以恭敬他上天,也可以贬得他一文不值。
用些什么字来译,大成问题”。
如以饰演占士邦闻名的英国影星,港译“罗渣摩亚”,台译“罗杰摩尔”.有鉴于此,翻译人名时就应该尽可能地统一译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1.“洋名”应有“洋味”Gogol(果戈里)译成“郭哥儿”,Tolstoy(托尔斯泰)译成“陶师道”Percy Bysshe Shelly (雪莱) 译成“谢利”2. 尽量避免选用会产生错误联想的汉字音译采用译音表中所规定的汉字,而不要不恰当地使用那些容易引起联想的字词,以免造成误解或闹笑话,如Kulessa译为“孔雷飒“,却不能译成”裤里塞“。
其次,译名一般不用带有明显贬褒意味的字词。
如Bumble译为“本伯”,而非“笨伯”。
此外,用字要不生僻,读起来要顺口。
早期翻译界把Shakespeare(莎士比亚)译成“侠客使匕”,这样的译名会让人联想到莎翁不是位文豪而是一名武士。
3. 文学作品中的人名,更需谨慎地选择名字。
《名利场》:Sharp(夏泼)Amelia(艾米丽娅)《Gone With the Wind》:Scarlett译成“郝思佳”过于汉化,但若仅按读音译为“斯卡利特”则显生硬,不如译为“斯佳丽”更为妥帖.Melanie,音译“梅拉尼”不如“玫兰妮”更合适。
词汇的翻译技巧包括词义的选择和五大翻译原则中英对译五大原则英----中1.扩充法关系代词who ,whose, whom, which, that在不影响原文的意义,又能使原文流畅的原则下,可以视实际需要还原为它所代表的名词。
Eg . These off-Broadway theaters produce much of the experimental drama that would be too risky to try out on Broadway.译:这些百老汇外围的剧场演出了大部分的试验剧,这些试验剧如果直接就在百老汇演出会太冒险。
人称代词还原为名词。
Eg This book is mine.这本书是我的书加虚字使语气生动。
Eg. Go to bed, if not ,I’ll tell your father.上床去,如果不听话,我可要告诉你爸爸了。
Eg. Don’t take it seriously. I’m just making fun of you.不要认真嘛!不过开开玩笑罢了。
2.省译法冠词的省略:英文凡是指全体,天地间唯一的事物、最高级形容词、及特定的普通名词,一般都要在前面加定冠词the(指全体也可加不定冠词或用复数名词)Eg A camel is much inferior(差的)to an elephant in strength 骆驼力量大不如象。
Eg The horse is a useful animal.马是有益的动物。
某些系动词Eg He is too honest to do such a thing.他太诚实不会做这样的事。
连接词的省译Eg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
Eg He looked gloomy and troubled.她看上去有些忧愁不安。
名词的省译Eg. We live and learn.活到老,学到老Eg You can never tell. 很难说3.重复法英文名词在出现第二次时,经常会以代词来代替,甚至省略Eg You have your business and I have mine你有你的事,我有我的事名词的重复法;动词的重复;受词的重复;用以加强语气的重复;使得文字生动的重复Eg. Some of the guests could understand a little Chinese, but the others couldn’t.来宾之中有些听得懂一点国语,其他来宾完全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