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文字素材2 人教新课标版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中考物理知识点:运动的快慢
店铺中考网为大家提供人教版中考物理知识点:运动的快慢,更多中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人教版中考物理知识点:运动的快慢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m/s;km/h。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运动的快慢素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教学难点1、建立速度的概念2、“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 。
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二、速度1、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 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游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路程长的比较快;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运动时间短的比较快。
(2)举例让学生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1680s),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启发:可以转化为比较跑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长短;也可以转化为比较在相同的时间内所跑路程的远近。
最好的方法是计算出物体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
2、速度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这个物理量表示物体运动快慢。
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可用公式:v=s/t表示。
s----路程-----米(m)t------时间------秒(s)v------ 速度------米每秒(m/s或m·s-1)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千米每小时做单位,符号是km/h或km·h-1。
达标自测 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 120m,则它的速度为 2 m/s,其物理意义为 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米。
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 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C A、80m/s B、10 m/s C、5 m/s D、无法判断 4、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s/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v由s/t 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5、一辆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第1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2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3h内通过的路程还是80km,小华说该汽车在这3h内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则认为汽车在这3h 内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谁说得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能力提高 6、小明跟爸爸坐火车去旅游,为了测定火车行驶中的平均速度采用了如下方法:从听到车轮与钢轨连接处发生第一次碰撞起计数,结果在1min内听到了25次碰击声,爸爸告诉小明钢轨每一根长25 m ,则这段时间内火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大?答案返回5、一辆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第1h内通过的路程是 80km,在第2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3h内通过的路程还是80km,小华说该汽车在这3h内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则认为汽车在这3h内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谁说得对?谈谈你的看法。
小明说得对,虽然每个小时都是通过了80km,但是每个小时里面的每一分钟通过的距离是可以不相同的,也就是说前十几分钟可以快一点,后二三十分钟开慢一点,总之一个小时内通过80km就可以。
返回6、小明跟爸爸坐火车去旅游,为了测定火车行驶中的平均速度采用了如下方法:从听到车轮与钢轨连接处发生第一次碰撞起计数,结果在1min内听到了25次碰击声,爸爸告诉小明钢轨每一根长 25 m ,则这段时间内火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大?解:s=25m ×(25-1=600m t=1min=60s v=s/t=600m/60s =10m/s 返回小结一、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s 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 t 3、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千米/时(km/h. 1 m/s=3.6 km/h 二、在变速运动中,v=均速度。
【最新推荐】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知识点整理-优秀word范文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知识点整理【摘要】中考是关系到学生能不能顺利进入理想高中学习的重要考试,物理网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知识点整理,希望对参加201X年中考的考生朋友有所帮助。
1.知道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1)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时间的大小。
(2)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
2.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计算公式:v=s/t。
注意公式中各个物理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以及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4)速度的单位①国际单位:米/秒,读做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l。
②常用单位:千米/小时,读做千米每小时,符号为km/h。
③单位的换算关系:1m/s=3.6km/h。
(5)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①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虽然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但速度的大小却与路程和时间无关,因为物体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无论通过多远的路程,也不管运动多长时间。
②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对于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用平均速度来粗略的地描述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运动快慢。
③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式中,t为总时间,s为路程。
④正确理解平均速度:A.平均速度只是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的平均的快慢程度,它实际是把复杂的变速运动当作简单的匀速运动来处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B.由于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在不断变化,因此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路。
物理运动的快慢知识点台运动的快慢九年级上
册物理知识点
速度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1、速度的公式:v=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注意:
①应用v=s/t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s用米(m),t用秒(s)作单位时,速度v的单位为米/秒 (m/s);当s用千米(km),t用小时
(h)时,速度v的单位为千米/时(km/h)。
②v=s/t公式的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
2、应用:
(1)火车过桥(隧道)问题:
火车穿过隧道时,火车头进人隧道就开始算起,直到火车尾离开隧道才叫做火车通过了隧道,所以火车穿过隧道经过的路程应该等于隧道长与车身长度的和。
过大桥时也类似,火车通过大桥经过的路程等于桥长加车长。
故对于本身有长度的物体过桥问题小结如下:物体通过的路程等于桥长与物体本身长度的和。
(2)出租车问题:
a.出租车的速度表示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行进速度,指针指示的数值就是该时刻的速度值,采用的单位为km/h。
b.里程示数窗表示该车行驶的总路程,某段时间的路程就等于这段时间内两个示数的差。
c.出租车票据上给出的上车、下车时间间隔为车行驶时间,里程就是这段时间内出租车通过的路程。
利用这些信息,可以解决与出租车有关的多种问题。
运动的快慢 知识拓展
1.百米赛跑起跑线上的发令和终点计时
你参加过紧张激烈的百米赛跑吗?发令枪一响,运动员箭似地冲向终点,计时员在终点要准确记录每位运动员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最后排出名次.你是否想过,发令员为什么把发令枪靠近一黑色的屏?计时员是听到发令枪响开始计时?还是看到发令枪的火光(同时冒出白烟)开始计时?
在常温无风天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 m/s .假若计时员听到枪响开始计时,由于声音从起跑线传到百米终点需要的时间为t =v s =340
100=0.3 (s),所记录的时间就少0.3 s ,这0.3 s 与几分钟相比较可以忽略不计,如果和十几秒相比,误差就显得太大了.计
时员从看到发令枪的火光或白烟开始计时,情况就不一样了.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
m/s ,光从起跑线传到终点计时员处所需时间约为3.3×10-7 s ,这和十几秒相比是微不足
道的,可以忽略不计.把发令枪靠在黑色屏旁就是为了让计时员清楚地看到发令枪冒出的白烟.
大型体育比赛和国际体育比赛,田径项目的计时多用电子计时装置,操作简单,又提高了准确性.
2.提高赛跑成绩所要作的努力
小明1500 m 赛跑的成绩是6 min 38 s ,已达到及格成绩.他想使1500 m 赛跑所用时间缩短10%,达到优秀等级,那么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应提高百分之几?你能不能帮小明计算一下?
假设小明原来跑s =1500 m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1,所用时间为t 1,达到优秀等级所用时间为t 2,平均速度为v 2,则t 2与t 1应有如下关系:t 2=
10
9t 1 根据求平均速度的公式,可以列方程: t 1=1v s ① 10
9t 1=2v s ② 两式相除得:9
1012=v v 根据比例式性质:
9910112-=-v v v ≈11% 从这个结果可以知道,跑1500 m 所用时间要缩短10%,那么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要提高11%,所以,小明需要加强锻炼,从耐力到速度都需要提高.
3.赛艇的比赛成绩
我们知道,赛艇在流动的河水中,当顺水行驶时,其速度应是在静水中的速度v 1和水流速度v 2之和(v 1+v 2),赛艇在逆水行驶时,其速度应是在静水中速度v 1与水流速度v 2之差(v 1-v 2).如果这一点你不理解的话,我可以举个例子做解释:你乘坐扶梯向上运动,如果你在扶梯上向上走,这时你相对于地面的速度应为扶梯向上运动速度与你行走速度之和,如果你在扶梯上向下走,而扶梯向上升,这时你相对于地面的速度应为你运动的速度和扶梯速度之差.
当赛艇在河水中往返一次,顺水行驶时增加的速度和逆水行驶时减少的速度恰好相
等.那么,由此能否得到结论:赛艇在河水中往返行驶路程为2 s (单程为s )所用的时间t 2,和在静止湖面上往返行驶路程2 s (单程为s )所用的时间t 1相同,即t 1=t 2呢?对科学问题不能相当然,要以科学规律为依据得出结论.
设赛艇在静止湖面上行驶速度为v 1,往返路程为2 s 时所用时间
t 1=1v s +1v s =12v s ①
当赛艇在河中顺水行驶时其速度为v 1+v 2,行驶路程为s ,逆水行驶时其速度为v 1-v 2,行驶路程为s ,往返所用时间
t 2=21v v s ++21v v s -=22
2112v v sv -=12212v v v s - ② 比较①②两式,因为v 1>(v 1-1
22v v ),所以t 2>t 1,可见t 2≠t 1.赛艇比赛要在水静止的开阔湖面上进行,而不在流动的河水中进行,就是为了避免水流影响运动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