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课课练《唐雎不辱使命》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4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及答案《唐雎不辱使命》生动地描绘了一场外交战场上的口舌争锋:小国使者唐雎,凭浩然正气威慑秦王,留下一段历史佳话。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有哪些呢?下面是的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资料,欢迎阅读。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篇1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唐雎( )2、韩傀( )3、免冠徒跣( )( )4、以头抢地( )5、彗星袭月( )6、天下缟素( )7、寡人谕矣( )二、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受地于先王______2、仓鹰击于殿上______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_____4、寡人欲以里之地易安陵______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______三、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唐雎不辱使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长跪而谢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岂直五百里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否,非若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________通_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仓鹰击于殿上______通_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分析。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及答案(8篇)赏析:篇一《唐雎不辱使命》记叙了唐雎在国家存亡的危险关头出访秦国,与秦王针锋相对地进展斗争,最终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的经过;歌颂了他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
揭露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虽不假修饰,却非常鲜亮生动,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
首先,最引人留意的是人物的对白。
除了很少几句串场的表达,几乎全是对白;用对白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局,重点突出,层次清楚;用对白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安陵君的委婉而坚决,唐雎的镇静干练,口锋锋利,义正辞严,秦王的骄横无理,无不跃然纸上。
开头一段是秦王嬴政在“灭韩亡魏”之后,雄视天下,根本不把小小的安陵放在眼里,他好像不屑以武力相威逼,企图以“易地”的谎话诈取安陵。
在他看来,安陵君哪敢说个“换”字,更不敢说“不”,“使人谓”三字,劈头即自称寡人(只有对下,诸侯才可自称寡人),见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慢,“安陵君其许寡人”,着一命令副词“其”,活现出秦王的盛气凌人。
安陵君识破骗局,婉言拒绝。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态度和言辞都非常婉和,但不是卑躬屈膝,而是婉辞,是面对虎狼之敌的斗争艺术。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陈理为据,无容置喙。
“弗敢易”,于委婉中透出坚决的态度,必定会使“秦王不悦”。
这时,唐雎出场,“使于秦”,系国家人民的命运于一身,深入虎穴狼窝,令读者不能不为他捏一把汗!以下唐雎出访到秦国的文章分三个段落来做,也是唐雎与秦王面对面斗争的三个回合。
唐雎如何到达秦国,怎样拜见秦王,与本文中心无关,一概略去不写,而直接写会见时的对话。
进而体会秦王与唐雎的语言,其意趣和从前也迥然不同。
“秦王谓唐雎曰”之前,已经“不悦”,这时,他是压住火气说话,不像秦使者那样“简而明”,而是亦拉亦打,于委婉中露出威逼,俨然是成功者的口吻:“……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这是质问。
1.解释下文中加粗的字词。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唐雎不辱使命》选自《__________》。
《战国策》是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人名)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__________(体例)史书。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唐雎.(jū)色挠.(náo)怫.然(fú)以头抢.地(qiāng)B.长跪.(guì)休祲.(qìn)庸.夫(yōng)彗.星袭月(huì)C.王僚.(liáo)韩傀.(guī)缟.素(gǎo)免冠徒跣.(xiǎn)D.加惠.(huì)弗.敢易(fú)易.安陵(yì)寡人谕.矣(yù)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 )A.怫然(fú)休祲(jìn)熠(yù)B.鄢陵(yān)韩傀(guī)色挠(ráo)C.唐雎(jū) 徒跣(xián) 缟素(gǎo) D.抢地(qiǎng) 抢夺(qiāng) 辱没(mò)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安陵君其许寡人(其:一定)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使:派)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以:因为) D.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知道)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B )A.发闾左逋戍渔阳B.度已失期C.仓鹰击于殿上D.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7.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B.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8.对下列文言语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即使这样(优惠),这地是继承先王的,(我)愿意一辈子守护着它,不敢交换!B.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虽然是千里也不敢交换,何况只是五百里呢?C.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普通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D.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
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祸福的征兆就从天上降下来了。
9.下面是对秦王的三句话的不同理解,从中分别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1)“不错意”( A )A.因为安陵地方太小,不值得用武力吞并。
B.不是不能用武力夺取,只是暂时不打算使用武力。
(2)“轻寡人”( A )A.希望你们看清形势,不要误认为我们不能用武力夺取。
B.希望你们尊重我的建议,不要采取顽固的态度。
(3)“先生坐!何至于此!”( A )A.请您坐下来谈判!何必用动武的方式来解决这么一个小问题呢!B.请您坐下来!你们不愿“易地”就算了吧,何必动武呢!二、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完成下列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题(附答案)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色挠.(ráo)弗.敢易(fú)大义凛.然(lǐn)B唐雎.(jū)缟.素(gǎo)以头抢.地(qiǎng)C休祲.(jìn)韩傀.(guī)免冠徒跣.(xiǎn)D怫.然(fú)夫.专诸(fū)寡人谕.矣(yù)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唐雎不辱.使命()(2)大王加惠..()(3)秦王怫然..怒()(4)休祲..降于天()(5)秦王色挠.()(6)寡人谕.矣()3、解释下列每组句子中的多义词。
(1)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徒免冠徒.跣()徒.以有先生也()(3)夫此庸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4)与轻寡人与.()与.臣而将四矣()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B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D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5、翻译下列句子。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6、按要求填空。
(1)秦王形容“天子之怒”为“--------------,-------------”,形容“布衣之怒”为“-------------------------------,---------------------------”,唐雎形容“士之怒”为“--------------------------,--------------------------;----------------------------,-------------------------------;-------------------------,---------------------------。
10唐雎不辱使命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这样)B.秦王不说.(高兴)C.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使者)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道歉)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徒以有先生也B.{以大易小吾以十倍之地C.{轻寡人与吾与汝毕力平险D.{休祲降于天相与步于中庭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C.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D.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5.根据课文内容,用文中原句回答。
(1)唐雎有意激怒秦王,以“,”进一步揭穿秦王的骗局,维护本国的尊严。
(2)秦王恼羞成怒,以“,,”相威胁。
(3)唐雎慷慨陈词,历数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以“,”歌颂其壮举。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精品练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说明:习题分A卷和B卷,后附有答案。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文言现象积累】【赏析辨识选择题】【课外阅读训练】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不辱使命,。
辱,。
《战国策》是西汉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②【秦王】③【安陵君】④【易】⑤【其】⑥【加惠】⑦【错意】错,⑧【请广于君】广,⑨【岂直】⑩【怫然】⑪【公】⑫【伏尸】⑪【布衣】⑫【免冠徒跣】徒,。
跣,。
⑬【抢】⑭【士】⑮【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⑯【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⑰【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⑱【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休祲,休,。
祲,⑲【与臣而将四矣】⑳【缟素】㉑【挺】㉒【色挠】。
挠,㉓【长脆而谢之】㉔【谕】㉕【徒】二、重点句子翻译: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4、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5、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6、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7、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8、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9、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10、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三、文本阅读简答题:1.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秦王以大易小而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2.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3.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简析表达作用?4.秦王开始接受了唐雎的劝告吗?他有什么反应?5、唐雎列举三位“士”的事例的目的是什么?6、你如何评价唐雎?7、秦王长跪而谢之,写出了秦王的什么心态?B卷:能力提升四、文言知识积累:1、一词多义①、解释下列句中“使”的用法,并解释。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一)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①以头抢地耳②长跪而谢之1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A、渔人甚异之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C、公将鼓之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0、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原文: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21、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2分)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1)秦王怫然怒(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3)秦王色挠(4)长跪而谢之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18.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4分)(三)9.(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逆:谢:10.(2分)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B.天下缟素吴广素爱人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受任于败军之际D.怀怒未发野芳发而幽香11.(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12.(2分)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四)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2 分)( l )故不错意也:( 2 )长跪而谢之曰:7.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②太守谓谁B.①秦王不悦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C、①安陵君其许寡人②潭中鱼可百许头D、①愿终守之②愿借子杀之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 分)(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译文:(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9.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
22《唐雎不辱使命》一、基础知识:1、注音唐雎()怫然怒()跣()以头抢地()韩傀()休祲()缟素()色挠()谕()2、解释加粗词语。
(1)不辱使命(2)弗敢易(3)故不错意也(4)请广于君(7)以头抢地耳(8)非士之怒也(9)休祲降于天(10)天下缟素(11)秦王色挠(12)长跪而谢之(13)寡人谕矣(14)虽然,受地于先生(15)徒以有先生也。
3、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2)仓鹰击于殿上()(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技亦灵怪矣哉(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4)与臣而将四矣泯然众人矣二、翻译下面的句子(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3)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4)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2 分)(l)故不错意也: (2)长跪而谢之曰:2、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 分)A.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②太守谓谁B.①秦王不悦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C、①安陵君其许寡人②潭中鱼可百许头D、①愿终守之②愿借子杀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 分)(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译文:(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4、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
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2 分)答:参考答案一、1、注音:jū fú xiǎn qiāng guī jìn gǎo náo yù2、(1)辱没(2)交换(3)置意(4)扩充(5)只仅仅(6)盛怒的样子(7)撞(8)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9)吉祥(10)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11)屈服(12)道歉(13)明白懂得(14)即使这样(15)只是3、(1)错通措(2)仓通苍4、(1)“也”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这里有反问的意思;“也”表示判断语气,现代汉语中可以不翻译出来。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一、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受地于先王:2、仓鹰击于殿上:3、因使唐雎使于秦: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5、以头抢地尔:6、故不错意也:7、轻寡人与: 8、虽千里不敢易:9、请广于君: 10、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 ? )( ? )11、岂直五百里哉!(? )(? ) 12、长跪而谢之曰(? )二、翻译下列句子。
1.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弗敢易。
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3.长跪而谢之。
4.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5.岂直五百里哉6.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7.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8.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9.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三、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2.仓鹰击于殿上:四、填空。
1.唐雎面对秦王以相威胁时,他以作答,列举、、的壮举,从气势上压倒秦王,充分展示了他、的形象。
文段中的秦王则是一个、、的君王形象。
五、回答问题。
1.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秦王以大易小而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2.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3.秦王开始接受了唐雎的劝告吗他有什么反应5.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2)与臣而将四矣。
?6.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7.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害怕了吗他是如何进行反击的8.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9.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10.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
请列举出几例。
11.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桑。
每课一练——唐雎不辱使命一、写字注音:唐雎()怫()然免冠()徒xiǎn()以头抢()地韩傀()休祲()gǎo()素俸lù()lùlù()无为色nao()二、文言字词:1、一词多义:谢:长跪而谢曰:挥手谢公卿:花谢花飞飞满天:故:故不错意也:广故数言欲亡:故人西辞黄鹤楼:与:轻寡人与:与臣而将四矣:徒:免冠徒跣:徒以有先生耳: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虽:虽然,受地于先生:虽千里不敢易也: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以君为长者:以头抢地耳:徒以有先生耳:2、指出下列各组词相当于什么词?表达什么语气?也: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哉:岂直五百里哉?技亦灵怪笑哉。
乎: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矣:与臣而将四矣。
泯然众人矣。
3、古今异义:以大易小,甚善。
虽然,受命于先王。
徒以有先生也。
4、指出并解释通假字:故不错意也:仓鹰击于殿上:5、解释加点词:大王加惠..:请广.于君:岂直.五百里哉:怫然..怒:休祲..降于天:秦王色挠.:寡人谕.矣:以头抢.地: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弗.敢易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徒.以有先生也岂直.五百里哉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若.士必.怒今日是.也长跪..而谢.之曰三、难句翻译: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4、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5、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6、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7、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受之,虽千里不敢易也8、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9、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10、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1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1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四、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这篇文章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
《唐雎不辱使命》精品练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说明:照新部编版教材整理的资料,新颖实用。
已排好版,A4纸打印使用即可。
打印时删除此段话。
一、重点注释默写:①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不辱使命,。
辱,。
《战国策》是西汉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②【秦王】③【安陵君】④【易】⑤【其】⑥【加惠】⑦【错意】错,⑧【请广于君】广,⑨【岂直】⑩【怫然】⑪【公】⑫【伏尸】⑪【布衣】⑫【免冠徒跣】徒,。
跣,。
⑬【抢】⑭【士】⑮【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⑯【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⑰【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⑱【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休祲,休,。
祲,⑲【与臣而将四矣】⑳【缟素】㉑【挺】㉒【色挠】。
挠,㉓【长脆而谢之】㉔【谕】㉕【徒】二、重点句子翻译: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4、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5、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6、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7、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8、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9、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10、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三、重点知识积累:1、一词多义①、解释下列句中“使”的用法,并解释。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②、解释下列句中“说”的用法,并解释。
秦王不说.:。
请说.之:③、解释下列句中“许”的用法,并解释。
高可二黍许.:安陵君其许.寡人:④、解释下列句中“徒”的用法,并解释。
免冠徒.跣:徒.以有先生也:⑤、解释下列句中“夫”的用法,并解释。
此庸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⑥、解释下列句中“以”的用法,并解释。
以.大易小:徒以.有先生也:以.君为长者: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⑦、解释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并解释。
唐雎不辱使命我所教学的班级是七年级,共带两个班,学生的基础普遍都较好,但写作能力较弱, 课外阅读量少。
通过我的不懈努力,大力倡导,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很大提高,阅读量正在逐步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改善,写作能力也在逐步上升,相信通过我的努力和网络教研培训,我的教学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学生成绩也会有很大提高。
b5E2RGbCAP教学目标一、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二、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
三、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教学设想一、以“说”为主学习课文。
二、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评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主要教学过程通读——说读——评读。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1.介绍《战国策》。
(师先提问,生答后再小结。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2.简述时代背景。
公元前230 年和前225 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
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
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
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二、通读——说内容1.生齐读课文,教师听音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请同学们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雎(j 口)怫(f 口)跣(xi a n)抢(qi a ng)祲(j i 门)缟(g a 0)傀(gu 1 )挠(n d o)3. 请同学们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加惠(给予恩惠。
)怫然(盛怒的样子。
)免冠徒跣(摘了帽子,光着脚。
冠,帽子。
跣,赤脚。
)抢地(撞地。
抢,碰、撞。
)休祲(吉凶的征兆。
休,吉祥。
祲,不祥。
)色挠(指变了脸色。
挠,屈服。
)谢(道歉。
)谕(明白,懂得。
《唐雎不辱使命》精品练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①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不辱使命,意思是没有辜负出使任务。
辱,辱没、辜负。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②【秦王】指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
③【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
④【易】交换。
⑤【其】表示祈使语气。
⑥【加惠】给予恩惠。
⑦【错意】在意。
错,同“措”。
⑧【请广于君】意思是让安陵君扩大领土。
广,增广、扩充。
⑨【岂直】何况只是。
⑩【怫然】愤怒的样子。
⑪【公】对人的敬称。
⑫【伏尸】横尸在地。
⑪【布衣】平民。
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⑫【免冠徒跣】摘下帽子,光着脚。
徒,裸露。
跣,赤脚。
⑬【抢】碰,撞。
⑭【士】这里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⑮【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专诸刺杀吴王僚时,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⑯【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聂政刺杀韩傀时,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
⑰【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扑到宫殿上。
⑱【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
休祲,吉凶的征兆。
这里偏指凶兆。
休,吉祥。
祲,不祥。
⑲【与臣而将四矣】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
⑳【缟素】白色丧服。
这里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
㉑【挺】拔。
㉒【色挠】神色变得沮丧。
挠,屈服。
㉓【长脆而谢之】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
㉔【谕】明白,懂得。
㉕【徒】只,仅仅。
二、重点句子翻译: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翻译:我打算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翻译:大王给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翻译:安陵君于是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4、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翻译: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不是看不起我吗?5、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翻译: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6、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翻译: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7、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且不辱使命课课练语言基础知识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秦王不说.()轻寡人与.()免冠徒跣.()秦王色挠.()寡人谕.矣()白虹贯.日()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②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挠:谢:③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广: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②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③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语言表达训练5.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概括一下各写了什么?6.请你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7.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8.说说“秦王不悦”四个字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9.唐雎的这种不畏强权的精神,和敢于为国牺牲自我的精神,在我们现代社会,还有没有现实意义?10.你还知道哪些战国时期的“士”?课内同步阅读阅读下列文字,回答11-17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11.解释加点的词。
①轻寡人与.()②请广.于君()12.选择译文正确的一项。
①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 )A.现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请求安陵君扩大我的国土。
B.现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给安陵君扩大领土。
C.现在我拿十倍的土地,请求安陵君扩大影响。
D.现在我认为十倍大的土地,可以请求扩大安陵君的领土。
13.下列句子里加点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也:②岂直五百里哉.?哉:14.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什么?15.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哪一句?16.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什么?17.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天津市宝坻区马家店镇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新版)新人教版一、(天津市中考题)“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对下列选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交换B.秦王怫然怒怫然:盛怒的样子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布衣:平民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谢:感谢2.下列句子中表达反问语气的一项是()A.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B.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C.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D.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二、(乌鲁木齐市中考题)“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岸势犬牙差互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C.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填空。
秦国企图用___________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由此引出唐雎___________一事。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
一、填空。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它是末年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
辱的意思是:。
二、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秦王怫然怒()亦免冠徒跣()()唐雎()
聂政之刺韩傀()天下缟素()寡人谕矣()
庸夫()色挠()抢地()休祲降于天()
三、解释下面加粗词的意思。
唐雎不辱使命辱:。
且秦灭韩亡魏且:。
寡人谕矣谕:。
岂直五百里哉直。
非士之怒也士。
秦王色挠色。
长跪而谢之谢。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尝。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因使。
徒以有先生也徒以。
大王加惠加惠。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欲以。
以头抢地尔抢。
请广于君广。
而君逆寡人者逆。
秦王怫然怒怫然。
亦免冠徒跣免冠徒跣。
四、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⑴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通。
⑵仓鹰击于殿上通。
五、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⑴亦免冠徒跣:。
⑵请广于君:。
⑶轻寡人与:。
⑷天下缟素:。
六、根据课文内容,用文中原句回答。
1、唐雎有意激怒秦王,以,,进一步揭穿秦王的骗局,维护本国国土的尊严。
2、秦王恼羞成怒,以,,,相胁。
3、唐雎慷慨陈词,历数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以,歌颂其壮举。
七、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译:。
2、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译:。
3、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
4、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译:。
5、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
八、阅读第3自然段,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义或用法。
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真不知马也:。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请广于君:。
2、翻译下面句子。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
3、仔细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⑴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答:。
⑵与臣而将四矣
答:。
4、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答:。
中考题《唐雎不辱使命》专练
一、(2007年)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
①以头抢.地耳②长跪而谢.之
1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A、渔人甚异.之
B、有亭翼然
..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公将鼓.之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0、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原文: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21、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2分)
二、2008年浙江省温州市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秦王怫.然怒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3)秦王色挠. (4)长跪而谢.之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18.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4分)
(三)(12分)
东坡食汤饼①陆游
吕周辅言: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②南迁③相遇于梧、藤间④。
道旁有鬻⑤汤饼者,共买食之。
恶⑥不可食。
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徐谓黄门曰:“九三郎⑦,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
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⑧而已。
”
【注释】①汤饼:面条。
②黄门公:即苏轼弟苏辙。
③南迁:贬谪到南方。
④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年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
⑤鬻:卖。
⑥恶(cū):通“粗”。
⑦九三郎:苏轼对弟弟的称呼。
⑧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
(1)恶.不可食 (2)徐谓.黄门曰 3)秦少游闻.之
20.找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例句: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
A.录毕,走送之. B.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辍耕之.垄上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22.从苏东坡的言行中.你可以看出他是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