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海洋学复习资料 (1)
- 格式:docx
- 大小:18.81 KB
- 文档页数:2
渔业科学知识点渔业作为重要的产业之一,对于维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和掌握渔业科学知识对于提高渔业生产效率、保护水生生物资源、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渔业科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渔业资源1. 水生生物资源:水生生物资源是指生活在水中的各种生物,包括鱼类、虾蟹、藻类等。
不同种类的水生生物资源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于维持水生生物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2. 渔业资源的分类:根据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的不同,可以将渔业资源分为近海渔业资源、远洋渔业资源、淡水渔业资源等。
不同类型的渔业资源对应着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和管理措施。
3. 渔业资源保护:保护渔业资源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通过设立渔业保护区、控制捕捞强度、禁渔休渔等方式,可以有效保护水生生物资源,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导致资源枯竭。
二、渔业生产1. 渔业生产方式: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主要是依靠人力劳动进行捕捞,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渔业生产逐渐引入了各种先进技术和设备,如拖网、围网、刺网等,提高了捕捞效率和产量。
2. 水产养殖:水产养殖是指人工养殖各种水生生物的生产活动,包括鱼类、虾蟹、贝类等。
水产养殖种类繁多,技术不断创新,为满足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提供了便利。
3. 渔业生产管理:为了保障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各国对渔业生产实行管理制度,包括渔业捕捞许可证、渔业捕捞季节、渔业禁渔区等。
通过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渔业资源开发的规模和强度。
三、渔业科学研究1. 渔业气象学:渔业气象学是研究气象因素对渔业生产的影响及其规律性的学科。
渔业气象学的发展,为预测渔业资源的分布和数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2. 渔业生态学:渔业生态学是研究水生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
通过渔业生态学研究,可以有效规划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3. 渔业生物学:渔业生物学是研究水生生物的分类、生理特性、生态习性等内容的学科。
对水生生物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指导渔业生产实践,提高渔业生产效益。
海洋学中的海洋渔业引言海洋渔业是指人类利用海洋资源进行捕捞和养殖的经济活动。
作为海洋学中的重要领域之一,海洋渔业涉及到海洋生物学、生态学、气象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本文将从海洋渔业的定义、发展历程、渔业资源管理、捕捞技术和渔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海洋渔业的定义海洋渔业是指人类在海洋中进行捕捞和养殖活动,以获取食品、饲料、工业原料和其他相关产品的经济活动。
海洋渔业可以分为传统渔业和现代渔业两大类。
传统渔业主要依靠人力和简单的捕捞工具进行捕捞,而现代渔业则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如渔船、渔网、渔具等,进行捕捞和养殖。
二、海洋渔业的发展历程海洋渔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人类最早开始捕捞海洋生物的时期。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渔猎是人类获取食物的重要方式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海洋渔业逐渐成为人类重要的经济活动。
在古代,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海洋渔业密切相关,如中国的渔业经济、北欧国家的渔业文化等。
到了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海洋渔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现代渔业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捕捞和养殖,如渔船的机械化、渔网的自动化等。
同时,渔业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也成为海洋渔业发展的重要议题。
三、渔业资源管理渔业资源是指海洋中的各种渔业资源,包括鱼类、贝类、甲壳类、海藻等。
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等原因,许多渔业资源已经出现了过度开发和衰竭的情况。
因此,渔业资源管理成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渔业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资源评估、渔业调控和渔业保护。
资源评估是指对渔业资源进行科学调查和评估,以确定资源的数量、分布和生物学特性等。
渔业调控是指通过合理的捕捞限额、禁渔期和渔业政策等手段,控制捕捞强度,保护渔业资源。
渔业保护是指采取措施保护渔业资源的生境和繁殖环境,如建立海洋保护区、禁止破坏性捕捞等。
四、捕捞技术捕捞技术是海洋渔业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渔业捕捞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绪论1淡水鱼类养殖按其水体的类型:按其水体的类型:池塘养鱼、水库养鱼、湖泊与河道养鱼和稻田养鱼等。
根据经营方式又可分为粗放养殖、半集约、集约及高度集约化养鱼等四种类型。
²粗放养殖:也叫粗养,是指在单位水体上投入较少的人力、物力,只放养,不施肥,不投饵,鱼类依靠水体中天然饵料生长,管理水平很低,因而单位面积鱼产量较底。
大部分的水库、湖泊、河道、稻田养鱼和一部分的池塘养鱼属此类型。
²集约养殖:也称精养,同粗养相反,在单位水体上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进行施肥投饵,经营管理周密严格,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一般静水池塘养鱼,精养小外荡、小水库属于这一类型。
²半集约化养殖:介于上述两种方式之间,放养后一般只施肥不投饵。
当前很多小型湖泊、小型水库、稻田养鱼和一部分池塘养鱼属于这一类型。
²高度集约化养殖:则是指流水养鱼、网箱养鱼和工厂化养鱼等,对养殖的环境条件除网箱养鱼外都进行人工控制,以适应鱼类最适宜的生长条件,实行高密度、强化投饵饲养,因而单位水体的鱼产量很高。
2我国淡水鱼养殖的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主要通过人工繁殖取得鱼苗,二是在当年或翌年将鱼苗培育成鱼种,三是将鱼种经数月至一年养成食用鱼(成鱼),四是选出若干成鱼培育成繁殖用的亲鱼。
第一章:鱼类的基本知识1什么是鱼?鱼是终生生活于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低等脊椎动物。
2鱼类的外部器官口:摄食器官,有上位、端位和下位三种情况。
有的有齿,称为口腔齿。
眼:视觉器官,一般两个,侧位对称,也有不对称在一边,如,牙鲆。
鱼视力近视,因晶状体为圆形。
也有盲鱼。
鼻或鼻孔:感觉器官,水中化学物质和食物味道。
两对,位于鱼类头部前端。
须:感觉器官,辅助鼻感觉。
多个,位于鱼类口周围。
鳃或鳃孔:呼吸或辅助呼吸器官,鳃孔一般一对,分列两边。
鱼类呼吸是口中进水,鳃孔出水。
鳍:运动器官,用来游泳,分为背鳍、臀鳍、尾鳍、胸鳍、腹鳍五种。
有的鱼类退化,不全。
休闲渔业复习资料1休闲渔业复习资料世界渔业的发展趋势:1、海洋渔业进入全面科学的管理时代2、渔业发展的理念发生重大变化3、水产品生产和需求量的增长趋势还会继续4、渔业产业的内涵逐渐丰富,外延得到扩展5、渔业现代化将成为世界渔业发展的主流休闲渔业定义:是把旅游业旅游观光水族观赏等休闲活动与现代渔业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配置,以提高渔民收入,发展渔区经济为最终目的的一种新型渔业。
休闲渔业在渔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1、休闲渔业的发展加快了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2、休闲渔业也是一项新兴的旅游资源3、休闲渔业提高了渔业的比较利益4、休闲渔业的发展有利于推进渔区渔村环境整治;休闲渔业基本上可分为五种模式,并组合成多种形式:(1)运动模式:如游钓(包括杆钓、海钓、潜水和水下猎鱼为主的体育竞技运动)、沙滩运动、水上运动、潜水运动等;(2)体验模式:游客直接参与渔业生产的部分活动,如出海捕鱼、采集贝壳类等;开展海岛生存探险和渔猎训练项目。
(3)美食购物模式:以饮食为主的海鲜排挡和自助烧烤,设置在海边或水上餐厅、游船等环境中;鱼类贝类制品采购;(4)观赏游览模式:海上观光旅游、水下观光,包括海洋公园、观赏建网、张网、大拉网捕鱼;海上观鲸和观海景;观赏海洋动物,如企鹅、海豹、海鸟和海龟的栖息地;饲养和观赏鱼等;(5)文化学习模式:水族馆、渔业博览会、水产品销售等,渔业与海洋摄影大赛、渔业文化与工艺品展,鱼类标本模型制作、海鲜质量识别、采购和烹调训练班、水下摄影培训班和报告会等。
休闲渔业的具体经营实施的形式往往是上述的复合,例如,渔业生产型:以养殖生产为主,兼作垂钓的生产经营方式;专业休闲型:也有专门建造的垂钓园,具备较完备的设施,同时具有游乐、健身、餐饮等功能,或专门的游钓运动俱乐部、潜水渔猎俱乐部,游艇俱乐部等;家庭型:即农家乐型,到渔民家做客,体验渔民的生活,参与渔业生产活动,往往是渔业观光中的一个项目和观光内容;宾馆休养型:依山、傍水、临海的风光,以经营宾馆和餐馆为主,实现“住水边、玩水面、食水鲜”,既有垂钓、餐饮,又能观景、休闲、度假、避暑;科普教育型:以水族馆、渔业博物馆、海洋世界等提供科普教育、报告讨论,并具有观赏娱乐、电影等设施。
中译英渔业海洋:fisheries oceanography沿岸渔场:coastal fishing ground近海渔场:inshore fishing ground远洋渔场:distant water fishing ground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全球温暖化:global warming南方涛动:Southern Ocsillation海洋生态系统:marine ecosystem食物网(链):food web(chain)渔业资源:fishery resourses渔业资源丰度:the abundance of fishery resourses海平面高度:sea level海洋环境:marine environment鱼类栖息地:fish habitatSST: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H:sea surface height洄游:migration集群:schooling产卵(场):spawning (ground)长鳍金枪鱼,蓝鳍金枪鱼,黄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albacore ;blue-fin tuna ;yellow-fin tuna;big-eye tuna鲣鱼:skipjack捕捞过度:overfishing overfished过度开发:overexploited简答1)渔业海洋学与渔场学研究内容区别渔业海洋学是由渔场学发展而来的。
渔业海洋学基于生态系统●渔业海洋学:主要讲述重要经济价值(商业性开发)的鱼类或甲壳类生命史中的物理和生物过程、海洋环境变化与渔业资源的关系、渔场形成的原理和渔情预报技术、气候变化引起渔业资源变动、人类活动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影响、渔业资源在海洋食物网中的地位,信息技术在渔业海洋学上的应用,以及我国与世界上主要渔业资源的分布和开发情况等内容。
●渔场学:研究捕捞对象集聚的环境条件及其机制与过程。
渔场学是研究渔业生物资源的行动状态(集群、分布和洄游运动等)及其与周围环境(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查明渔况变动规律和渔场形成原理的科学。
复习重点第一部分(绪论)渔业技术研究范围:1. 正确装配渔具,以延长渔具的使用期限,提高渔具的渔获效率;2. 运用先进的助渔、助航仪器仪表,进行安全航行和瞄准捕捞;3. 掌握主要经济海洋生物的洄游规律,确定中心渔场的方法;4. 渔具的操作技术、渔具的调整技术和渔具渔法选择性;5. 近海增养殖设施等。
6. 渔船、航海、渔具材料与工艺、助渔导航仪器等第二部分:渔具材料与工艺学一.动物纤维:蚕丝渔用纤维分为植物纤维:棉、麻、大麻、亚麻、稻草等合成纤维:聚酰胺(PA)、聚酯(PES)、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乙烯醇(PV A)、聚偏氯乙烯(PVD)二.衡量纤维和单纱粗细程度的指标,一般有下列三种表示方法(支数、袋、tex)1.支数主要用于以短纤维纺成的纱,如棉纱,维纶纱等,是以单位重量的长度来表示的方法。
因而支数愈大,纤维愈细。
“支数”又分为公制支数(Nm)和英制支数(Ne)两种。
2.单位长度的长丝或单纱的重量称为“纤度”。
定义袋为纤维或单纱9000米长度的重量克数。
例如,9000米长度的重量为1克,称为“1袋”,重m克则为m袋。
若纤维的比重相同,则袋数愈大表示纤维愈粗。
3.Tex为国际上常用的纤度单位。
定义tex为纤维长1000米重量的克数。
每1000米长的纤维重1克称为1太,,重m克称为m太。
三.网线的种类网线按材料种类分为植物纤维网线(棉线、麻线、白棕线)合成纤维网线(尼龙线、乙纶线)、混合网线(用不同纤维制成的网线)按线的结构分为单丝、捻线(又分为单捻线、复捻线、复合捻线)、编线四.网线的标识1.单丝标识,应按次序包括下列三项特征:a.构成单丝的材料,以材料代号表示;b.单丝的公称直径,以毫米表示;c.单丝的线密度,以特表示。
例:PA—0.40mm150tex 公称直径为0.40mm的锦纶单丝,其线密度为150tex。
2.捻线全面标识,包括下列七项特征:a.构成捻线的材料,以材料代号表示;b.单丝或单纱的线密度,以特表示;c.初捻后线股的单丝或单纱根数;d.复捻后复捻线的股数;e.复合捻后复合捻线的股数;f.综合线密度,以特表示;g.成品的最终捻向。
《鱼类学》课程期末复习1. 大黄鱼分类地位头尾轴(主轴) <自鱼头部到尾部贯穿体躯中央的一根轴线>背腹轴(矢轴) <自鱼体最高部通过头尾轴贯穿背腹的轴线 > 左右轴(横轴) <贯穿鱼体中心与头尾轴背腹轴垂直的一根轴线 >头部与躯干部的分界:最后一对鳃裂(圆口纲和板鳃类等);鳃盖骨后缘(硬骨鱼类) 4. 奇鳍背鳍D 臀鳍A 尾鳍C /////偶鳍 胸鳍P 腹鳍V5. 鳍的组成。
由支鳍骨和鳍条组成鳍条分为两种:角质鳍条;鳞质鳍条6. 鱼类的皮肤腺体系由 上皮细胞衍生而成,它可分为 单细胞腺及毒腺两类。
7. 鳞片类型。
盾鳞、硬鳞、骨鳞 注:骨鳞分两类(圆鳞和栉鳞)8. 脊柱作用。
支持身体和保护脊髓及主要血管的作用9. 尾鳍类型(1)原型尾(2)歪型尾(3)正型尾 10. 肌肉的基本单位。
肌肉细胞11. 鱼类的肌肉分类 平滑肌、横纹肌(骨骼肌)、心肌, 红肌 12. 鱼类消化管 包括口、咽、食道、胃、肠、肛门等 13. 鱼类的取食器官类型取食器官:齿舌鳃耙(都在口咽腔中)取食器官(1)捕捉型(2)吸盘型(3)吸吮型(4)研磨型(5)食浮游生物型14. 胃组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及浆膜层等组成 15. 鱼类的主要消化腺肝脏、胰腺、胃腺16. 鱼类的主要呼吸器官 是鳃及辅助呼吸器官 皮肤、肠 <泥鳅>、口咽腔黏膜、鳃上器官 17. 血球由红细胞、白细胞、血栓细胞(血小板) 组成。
18. 鱼类的泌尿器官是肾脏(前肾和中肾),起源于中胚层的生肾节佃.鱼类的精子 分为头部、颈部和尾部。
根据形态结构分为 螺旋形、栓塞形和圆形。
20. 鱼类的神经系统组成。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等三部分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植物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和副 交感神经 21. 鱼类脑的构造分区,组成。
分为5个区,分别为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脑壁较厚。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硬骨鱼纲黄鱼属2. 鱼类的体型体轴分为三种:鲈形总目鲈形目 鲈亚目 石首鱼科端脑:脑的最前端,分为嗅脑和大脑两部分间脑:位于大脑后方的凹陷部分,由上丘脑、丘脑、下丘脑三部分组成中脑:脑腹面的基部(被盖)及脑背部的顶盖。
海洋学复习资料1、海洋平均深度:3795平均球面深度:2646。
陆半球、水半球:如果以经度0度,北纬38度的一点和经度180度,南纬47度的一点为两级,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海陆面积的对比达到最大程度,两者分别称陆半球和水半球。
2、海的分类:按照海所处位置可将其分为陆间海、内海和边缘海。
陆间海是指位于大陆之间的海,面积和深度都较大,如地中海,加勒比海。
内海是深入大陆内部的海,面积较小,其水文特征受周围大陆的强烈影响,如渤海,波罗的海。
陆间海和内海一般只有狭窄的水道与大洋相通,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与大洋样明显差别。
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以半岛、岛屿或群岛与大洋相隔,但水流交换畅通,如东海。
3、海岸带的构成:水位升高便被淹没,水位降低便露出的狭长地带即是海岸带。
现代海岸带一般包括海岸、海滩和水下岸坡三部分,三者又称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
大陆边缘的分类和构成:大路边缘是大陆与大洋之间的过渡带,按构造活动性分为稳定型和活动型两类。
稳定型大陆边缘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三部分组成。
活动型大陆边缘与现代板块的汇聚型边界相一致,是全球最强烈的构造活动带,集中分布在太平洋东西两侧,又称太平洋型大陆边缘。
4、大洋中脊在各大洋中的展布特点:在大西洋,中脊位于中央,延伸方向与两岸平行,边坡较陡,称为大西洋中脊,印度洋中脊也大致位于大洋中部,但歧分三支,呈入字型展布,在太平洋,因中脊偏居东侧且边坡平缓,故称东太平洋海隆。
1、盐度定义的三个阶段:一、基于化学方法的盐度首次定义:1kg海水中的碳酸盐全部转换成氧化物,漠和碘以氯当量置换,有机物全部氧化之后所剩固体物质的总克数。
二、盐度的重新定义。
二、1978年实用盐度标度PSS78。
2、海水的主要热性质:一、海水的热膨胀:在海水温度高于最大密度温度时,若再吸收热量,除增加其内能使温度升高外,还会发生体积膨胀,其相对变化率称为海水的热膨胀系数。
二、压缩性:单位体积的海水,压力增加1P时,其体积的负增量称为压缩系数。
中国海洋大学命题专用纸(首页)2005学年第 1学期试题名称:资源生物学(A)共 1 页第 1 页专业年级: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03 学号姓名授课教师名叶振江分数一、名词解释(30分)种群分节特征日轮单周期型鱼类沉性卵鳕型鳞性成熟系数卵胎生怀卵量更替率二、问答题(70分)1.什么是耳石成分指纹?利用成分指纹鉴别鱼类种群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如何?(8分)2.鱼类早期发育分哪几个阶段?试述其仔鱼后期与稚鱼期的主要特征。
(10分)3.鱼类耳石、鳞片上年轮特征各有什么特点?其年轮形成原理是什么?(10分)4.试以耳石为例,详述鱼类年龄与生长研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10分)5.试述鱼类食饵更替的主要表现。
(10分)6.鱼类产卵洄游有什么特点?(10分)7.试述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量度的主要指标。
(12分)授课教师命题教师或命题负责人签字院系负责人签字年月日中国海洋大学命题专用纸(附页)学年第学期试题名称:共页第页中国海洋大学命题专用纸(首页)2005学年第 1学期试题名称:资源生物学(B)共 1 页第 1 页专业年级: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03 学号姓名授课教师名叶振江分数三、名词解释(30分)量度特征性比年龄结构产卵洄游群落食饵更替群落物种多样性群落演替产卵洄游大陆架渔场四、问答题8.试述鱼类种群间形态方面的主要区别特点。
如何利用形态学方法鉴别鱼类种群?(10分)9.试述鱼类生命周期的时相划分。
(10分)10.如何用Peterson鱼体长度分布曲线法研究鱼类生长?(10分)11.试述黄渤海鱼类的繁殖期、排卵方式与产卵类型特征。
(10分)12.影响鱼类食饵保障的因素有哪些?(10分)13.试述鱼类个体繁殖力的变化规律。
(10分)14.试简述鱼类日轮研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10分)授课教师命题教师或命题负责人签字院系负责人签字年月日中国海洋大学命题专用纸(附页)学年第学期试题名称:共页第页中国海洋大学命题专用纸(首页)2006学年第 1学期试题名称:资源生物学(A)共 1 页第 1 页专业年级: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04 学号姓名授课教师名叶振江分数五、名词解释(30分)鳞焦环片二夏龄鱼越冬洄游群落鱼类个体繁殖力怀卵量物种多样性大陆架渔场卵胎生六、简答题(36分)15.什么是种群?有哪些方法可以划分鱼类种群?(6分)16.鱼类生命周期有哪些主要阶段?(6分)17.鱼类产卵类型有哪些? (6分)18.鱼类鳞片上的年轮特征有哪几种? (6分)19.草食性鱼类有哪些类型? (6分)20.鱼类产卵洄游有哪些主要特征?(6分)七、综述题(34分)1.试述Peterson鱼体长度分布曲线法研究鱼类生长的原理、应用、优点与局限性。
资源生物学重点整理第一部分: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概念:以鱼类种群为中心, 研究渔业生物的生命周期中年龄与生长、性成熟、繁殖、早期发育、饵料食性、洄游分布等种群生活史特征,以及渔业生物渔场形成机制、中国海洋渔场概况、渔情预报等内容。
第二章:鱼类的种群及其研究方法种群:在一个种的分布区内,有一群或若干群体中的个体,其形态特征相似,生态、生理特征相同,特别是具有共同的繁殖习性,即相同的遗传属性——同一基因库的种内个体群。
基因库: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基因型集合。
群体:可认为群体是种群之下的一个研究单位,指能够满足一个渔业管理模式的那部分鱼,可定义为一个群体。
量度特征:量度特征又叫体型特征,主要是测量鱼体各有关部位的长度和高度,计算它们之间的比值, 主要项目有:全长与体长、头长与体长、体高与体长、吻长与头长、眼径与头长、尾柄高与尾柄长之比等。
第三章:鱼类的生命周期与早期发育鱼类的生命周期:指鱼类个体从受精卵发育到成语,直至衰老的整个一生的生活过程,又称之为生活史或个体发育。
早期发育:鱼类生命周期中的早期阶段,从鱼卵到幼鱼的几个时期。
是鱼类数量最大、死亡最多,数量变化率最高的敏感时期。
卵膜:位于卵的最外层,保护卵细胞免受外界因素的伤害,并使卵细胞保持一定形状,对外界环境起隔离的作用,以保证胚胎的正常发育。
卵黄: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由卵细胞质的液泡酿造而成,是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卵黄的大小和胚胎发育时间的长短有关。
油球:是许多种硬骨鱼类卵子的特殊组成部分,它是含有脂肪的,表面围有原生质薄膜的小球状体。
油球对于浮性卵不仅是营养的贮藏,还起到了“浮子”的作用,使卵子能经常保持在一定的水层;但对沉性卵只是营养的贮藏。
卵质:就是卵子的细胞质,是构成卵细胞体的主要部分,是卵细胞营养和生命活动的中心。
卵质的多少决定了细胞的大小。
卵核:又称生殖核或细胞核,卵裂、生长、新陈代谢都和核有直接关系。
极性:由于卵质中卵黄的分布不均匀形成了卵子的极性。
水产复习整理序论一、水生生物资源利用1、保鲜:保证原料的鲜度,是水生生物资源利用的首要问题。
主要保鲜方法:冷藏(冰藏、冻藏、冷海水)、辐射、化学防腐剂、气调包装、高压处理、最常用的是冷藏。
渔船上主要是冷藏和冰海水,陆上主要是冷冻保藏。
加工:水产品原料经加工后生产出符合食品营养学和营养生理学的食品、功能食品等。
主要加工品:冷冻水产品、干制品、腌熏制品、罐制品、鱼糜制品、鱼油制品、饲料及其它制品。
:综合利用:利用食用价值低的水产原料(动物性或植物性)或加工废弃物(头、皮、鳞、骨、内脏)生产各种食品/功能食品、医药用品、农业用品、化工用品及国防用品。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综合利用是水生生物资源利用的发展方向。
第一章水产生物资源利用原料学一、常见水产食品原料生物的分类等级界、门、亚门、总纲、纲、亚纲、总目、目、亚目、总科、科、亚科、属、亚属、种、亚种常见鱼类:软骨鱼纲--板腮鱼亚纲--侧孔部目:灰鲭鲨,噬人鲨、姥鲨、鲸鲨--下孔部目:许氏犁头鳐,孔瑶。
辐鳍鱼纲-新鳍鱼亚纲-鲀形目:绿鳍马面鲀、黄鲀马面鲀、虫纹东方鲀、假睛东方鲀、紫色东方鲀、暗纹东方鲀、星点东方鲀-鲽形目:褐牙鲆、木叶鲽、高眼鲽、钝吻黄盖鲽-鲈形目:鲳科、金枪鱼科、鲅科、鲭科、石首鱼科、带鱼科、鲷科、蝴蝶鱼科、鲹科、鮨科-鲉形目:黄鱼、红头鱼-合鳃目:鳝鱼-刺鱼目:尖海龙、刀海龙、海马-鲤形目:青鱼、草鱼、鳙鱼、白鲢、鲤鱼、鲫鱼、罗非鱼常见软体动物腹足纲:约8万种,是软体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纲。
鲍鱼、中华圆田螺、海螺、泥螺瓣鳃纲:大部分为海水动物,淡水水极少,双壳蛤蜊、毛蚶、扇贝、牡蛎、缢蛏、贻贝头足纲;鱿鱼、乌贼、章鱼头足类是软体动物门的重要类群,有2个亚纲11个目50个科154属718种。
头足类不仅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且在海洋生态中占有重要地位。
重要经济种类主要有乌贼类、枪乌贼类、柔鱼类和章鱼类,世界总产量约为350万吨,其中以大洋性的柔鱼类为主。
水产养殖学复习资料绪论一、水产养殖的特点和意义1、特点: 投资小,见效快,收益大,生产稳定。
池塘养鱼的阶段:鱼苗、鱼种、商品鱼的养殖、亲鱼的培育2、意义:提供大量的鲜鱼,补充海洋鱼类的不足鱼类 :1公斤需要20公斤草草食动物 : 1公斤需要40公斤草三、建国后我国鱼类养殖的发展和成就50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恢复发展阶段1949—1957年(共8年) 水产品总产量由44.8万吨上升到311.6万吨。
水产养殖产量由7.6万吨上升到68.7万吨。
产量以捕捞为主,占78%。
第二阶段:徘徊阶段 1958—1979年(共22年)水产品总产量由281.1万吨升到430.5万吨。
水产养殖产量由63.8万吨上升到122.9万吨。
产量以捕捞为主,占71.5%。
产量增幅小,海洋捕捞鱼货质量下降。
第三阶段:高速发展阶段 1980年以来(共24年)水产品总产量由449.7万吨上升到2002年的4565.18万吨。
水产养殖产量由134.6万吨上升到2002年的 2906.89万吨。
六、加快渔业发展的主要措施(一)加快养殖的产业化、集约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二) 推进养殖结构调整,增加渔民收入(三)完善配套法规,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和渔政管理工作(四)实施渔业“走出去”战略(五)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第一章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第一节、养殖鱼类的选择一、市场 :价格高(如鳜、大菱鲆、石斑鱼) 需求量大(如家鱼) 二、品质 : 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三、生长 :快,个体大,养殖周期短(如鳜鱼、罗非鱼)四、食物链: 短,能量利用率高(如鲢鱼、草鱼)五、食性:广,饲料容易解决(如草鱼、团头鲂)六、苗种: 容易获得,人工繁殖已解七、习性: 对环境适应性(水质、抗病)强(如家鱼;而虹鳟、牙鲆要求高)八、群体性:可高密度混养,实行工业化养殖 (如家鱼等混养,有互补作用,生态效益高) 第二节我国的主要养殖鱼类淡水方面:青鱼、草鱼、鲢、鳙、鲤鱼、鲫鱼、团头鲂、三角鲂、长春鳊、鲮鱼、罗非鱼等海水方面:目前养殖面积还较少,其中牙鲆、大菱鲆、真鲷、黑鲷、黄鳍鲷、大黄鱼、石斑鱼等均属特种水产养殖范畴第三节生物学特性一、草鱼1、生活习性:生活于水体中下层,性情活泼,游泳快。
一、填空题1、自然种群的基本特征包括空间分布特征、数量分布特征、遗传特征。
2、群落的稳定性包含弹性(resilience )或恢复力和抗性(resistance)或抵抗力两层含义。
3、海洋生态系统两类最典型的食物链是牧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
4、游泳动物的洄游类型主要包括产卵洄游(生殖洄游)、索饵洄游(摄食洄游)、和越冬洄游。
5、微型浮游生物的个体大小范围是2-20um ,中型浮游生物的个体大小范围为200-2000um 。
6、生物学过度捕捞的三种类型包括生长型过度捕捞、补充型过度捕捞和生态系统型过度捕捞。
7、种群的空间分布模式包括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成群分布三种类型。
8、根据观察一群同期出生的生物的存活情况所得数据而编制的生命表称为动态生命表。
9、鱼类洄游通常包括产卵(生殖)洄游、索饵(育肥)洄游和越冬洄游三种类型。
10、微型浮游生物的个体大小范围是2-20um ,中型浮游生物的个体大小范围为200-2000um ,大型浮游生物的个体大小范围2-20mm 。
11、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12、种群调节的内源性因素主要包括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和遗传因子调节三种学说。
二、名词解释1、动态生命表:又称股群生命表和特定年龄生命表,是根据观察一群同期出生的生物的存活情况所得数据而编制的。
2、补偿深度:太阳辐射进入海水后,随深度的增大而减弱,当至一深度处,光合作用所产氧的量恰好等于其呼吸作用时消耗的量,这一光照强度即称为补偿点或称补偿光强度。
补偿点所在的深度即称为补偿深度。
3、饱和光强:在低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强成正比关系。
随着光强的继续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达到最大值,这种光强称饱和光强。
4、最大持续产量:在不损害种群本身再生产能力的情况下,从种群资源中持续获得的最大产量,是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的目标。
5、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包括绝对容量和年容量。
2015渔业资源与渔场学重点第一部分:名词解释第二章鱼类的种群及其研究方法1.种群(必须掌握):在一个种的分布区内,有一群或若干群体中的个体,其形态特征相似,生态、生理特征相同,特别是具有共同的繁殖习性,即相同的遗传属性——同一基因库的种内个体群。
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基因型集合。
3.群体(渔业管理的基本单元):可认为群体是种群之下的一个研究单位,指能够满足一个渔业管理模式的那部分鱼,可定义为一个群体。
(由随机交配的个体组成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生殖隔离,在遗传离散性上保持群体的形态、生理和生态性状的相对稳定。
)4.量度特征:量度特征又叫体型特征,主要是测量鱼体各有关部位的长度和高度,计算它们之间的比值, 主要项目有:全长与体长、头长与体长、体高与体长、吻长与头长、眼径与头长、尾柄高与尾柄长之比等。
第三章鱼类的生命周期与早期发育1.鱼类的生命周期(掌握):指鱼类个体从受精卵发育到成语,直至衰老的整个一生的生活过程,又称之为生活史或个体发育。
(了解)早期发育:鱼类生命周期中的早期阶段,从鱼卵到幼鱼的几个时期。
是鱼类数量最大、死亡最多,数量变化率最高的敏感时期。
2.鱼卵基本结构(必须掌握):(1)卵膜:位于卵的最外层,保护卵细胞免受外界因素的伤害,并使卵细胞保持一定形状,对外界环境起隔离的作用,以保证胚胎的正常发育。
(2)卵黄: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由卵细胞质的液泡酿造而成,是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卵黄的大小和胚胎发育时间的长短有关。
(3)油球:是许多种硬骨鱼类卵子的特殊组成部分,它是含有脂肪的,表面围有原生质薄膜的小球状体。
油球对于浮性卵不仅是营养的贮藏,还起到了“浮子”的作用,使卵子能经常保持在一定的水层;但对沉性卵只是营养的贮藏。
(4)卵质:就是卵子的细胞质,是构成卵细胞体的主要部分,是卵细胞营养和生命活动的中心。
卵质的多少决定了细胞的大小。
(5)卵核:又称生殖核或细胞核,卵裂、生长、新陈代谢都和核有直接关系。
---------------------------------------------------------------最新资料推荐------------------------------------------------------ 渔业资源生物学重点整理完整版(考研复试必备) 资源生物学重点整理第一部分:名词解释第二章:种群:在一个种癿分布区内,有一群戒若干群体中癿个体,其形态特征相似,生态、生理特征相同,特别是具有共同癿繁殖习性,即相同癿遗传属性同一基因库癿种内个体群。
基因库: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癿基因型集合。
群体:可认为群体是种群乊下癿一个研究单位,挃能夙满足一个渔业管理模式癿那部分鱼,可定义为一个群体。
量度特征:量度特征又叨体型特征,主要是测量鱼体各有关部位癿长度呾高度,计算它们乊间癿比值, 主要项目有:全长不体长、头长不体长、体高不体长、吻长不头长、眼徂不头长、尾柄高不尾柄长乊比等。
第三章:鱼类癿生命周期:挃鱼类个体从叐精卵収育到成诧,直至衰老癿整个一生癿生活过程,又称乊为生活史戒个体収育。
卵膜:1 / 4位亍卵癿最外局,保护卵细胞克叐外界因素癿伤害,幵使卵细胞保持一定形状,对外界环境起隑离癿作用,以保证胚胎癿正常収育。
卵黄:是一种特殊癿蛋白质,由卵细胞质癿液泡酿造而成,是胚胎収育所需要癿营养物质。
卵黄癿多小呾胚胎収育时间癿长短有关。
油球:是许夗种硬骨鱼类卵子癿特殊组成部分,它是含有脂肪癿,表面围有原生质薄膜癿小球状体。
油球对亍浮性卵丌仁是营养癿贮藏,迓起到了浮子癿作用,使卵子能绊常保持在一定癿水局;但对沉性卵叧是营养癿贮藏。
卵质:就是卵子癿细胞质,是构成卵细胞体癿主要部分,是卵细胞营养呾生命活动癿中心。
卵质癿夗少决定了细胞癿多小。
卵核:又称生殖核戒细胞核,卵裂、生长、新陇代谢都呾核有直接关系。
极性:由亍卵质中卵黄癿分布丌均匀形成了卵子癿极性。
卵黄夗癿一端称为植物极,卵黄少戒没有癿一端,即主要是细胞质集中癿一端称为动物极。
海洋水产研究生知识点总结一、海洋水产资源1. 海洋资源的定义和分类2. 全球海洋资源分布及特点3. 海洋渔业资源的分类和特征4. 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与管理二、渔业生物学和渔场学1. 渔业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渔场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3. 渔业资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4. 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进展三、渔业经济与管理1. 渔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渔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3. 渔业资源管理和保护政策4. 渔业产业化与区域发展四、水产养殖技术1. 水产养殖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水产养殖系统和设备3. 水产养殖技术的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4. 水产养殖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效益分析五、渔业生物工程学1. 渔业生物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渔业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3. 渔业生物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4. 生物技术在渔业生产中的应用六、渔业食品科学与技术1. 渔业食品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渔业食品加工的技术和理论基础3. 渔业食品的安全与质量控制4. 渔业食品的营养与健康功能七、渔业环境科学与工程1. 渔业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渔业环境工程技术和方法3. 渔业环境管理与保护4. 渔业环境污染防治与修复八、渔业信息工程1. 渔业信息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渔业信息系统与技术3. 渔业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4. 渔业信息技术在渔业管理与经营中的应用九、其他专业知识1. 海洋气候与环境2. 海洋地球物理学3. 海洋灾害与风险评估4. 海洋法律和政策以上是海洋水产研究生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点。
在深入研究海洋水产资源的过程中,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这些知识点能够为海洋水产研究生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
1.简单描述温跃层与鱼类分布的关系。
答:有的鱼类生活在温跃层之上,有的常出现在温跃层,有的则主要生活在温跃层之下的水域。
许多鱼类具有昼夜垂直移动的习性。
在温跃层上下由于水温差异显著,跃层本身相当于一道天然破环境屏障,它限制了鱼类的上向移动,特别是中上层鱼类。
因此,水温的垂直结构分布在渔场形成中是极为重要和关键的,特别是金枪鱼围网作业中。
2.为什么说短生命周期鱼类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
答:答案找不出来。
自己找答案,自求多福!!!
3.举例描述ENSO现象如何影响海洋渔业资源。
答:厄尔尼诺对金枪鱼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中西部混合层深度较浅,黄鳍金枪鱼延绳钓、围网(包括鲣鱼)的渔获率较高,而在太平洋东部热带,混合层深度较深,因此渔获效率变差。
目前已经证实,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在中西太平洋海域的鲣鱼群体往东迁移约4000公里,反之,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则反向迁移4000公里。
4.锋面对于海洋鱼类活动的影响。
答:锋带附近是高生产力去,其特定的水团中常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从而为浮游生物和动物提供丰富的饵料,导致鱼群聚集。
了解海洋锋面并制定捕捞计划,有助于增大渔获量。
5.简单描述盐度与鱼类分布洄游的关系。
答:在盐度水平分布梯度较大的海区,盐度对于鱼类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有时会成为制约因素。
但是对于适盐范围较广的鱼类在外海形成中心渔场时,盐度便没有明显的制约意义,只有在经流很大的河口地区或在不同水系的交汇区,盐度对于渔场的形成才上升为主导因素。
盐度与鱼类行动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间接方面,其间接影响是通过水团、海流等表现的。
如暖水性鱼类随着暖流(高温高盐)进行洄游;冷水性鱼类随着寒流(低温低盐)进行洄游。
6.论述典型流隔渔场形成的原理。
答:1.冷暖流交汇的海域,海水产生了局部对流,使下层海水抬升,呈弓穹形或峰峦形流动,把沉积在底层的营养盐类和有机质碎屑带到上层,以此为食的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成为鱼类的饵料,诱使鱼群到此觅食。
2.鱼类都有自身适宜的水温和盐度,冷暖洋流间的水温差和盐度差,在交汇时形成了无形的“水障”,禁锢了鱼群的活动范围,使鱼群集中形成渔场。
7.北原渔况法则的主要内容?
答:北原渔况法则即(1)鱼类都聚集在两海流冲突线附近,(2)由于外海洋流逼近沿岸,能驱赶鱼群浓密集结,(3)在两海流相同的海道区,由于双向的来流逼近而使鱼群聚集。
8.简单描述水温对鱼类活动的影响?
答:①鱼类对温度的反应:鱼类是变温动物,俗称“冷血动物”,它们缺乏调节体温的能力,体内产生的热量都释放于环境之中,所以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并经常保持与外界环境温度大致相等;②鱼类对水温变化的适应: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鱼类的体温也随之发生变化,同时会对温度产生适应性,但是这种适应性是非常有限的;③鱼类的最适温度范围:水温对于鱼类的生命活动而言,有最高(上限)、最低(下限)、最适范围之分;鱼类在最适温度范围内活动正常,若超出此范围,鱼类的活动便会受到抑制;若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鱼类就会死亡;鱼类总是会主动地选择最适的温度环境,以避开不良的温度环境。
9.为什么上升流的的地方易形成渔场。
答:在上升流区,下层冷水上升,水温下降,盐度增加,营养盐不断补充丰富,促进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海水透明度降低;下层水含氧量较少,上升到表层时,由于大气中的氧气在低温水面能大量融入而得到补充。
因此,含有丰富营养盐的下层水上升量多的地方,就是生产力高的场所,于是饵料生物丰富,从而形成渔场。
10.为什么气候变化对河口地区渔业资源影响较小而对专属经济区渔业资源影响较大。
答:因为河口地区的水域环境复杂,水温、风、流、盐等物理因子的变化更为显著,这里生活的鱼类本就适应了这样不断变化的栖息环境,所以气候变化对这里的渔业资源影响不大。
而专属经济区的水域环境较为稳定,一旦气温发生变化,鱼类这种变温动物为了适应就会改变栖息环境,从而影响渔业资源。
11.人类那些活动会对海洋渔业资源产生影响?
答:1)过度捕捞2)海洋工程建设3)海洋运输4)海洋战争5)外来物种入侵6)管理决策。
对海洋造成污染:来自船舶的污染、向海里倾倒废物、海底活动造成污染、来自陆地的污染、来自大气的污染。
12.描述ENSO现象对中上层鱼类的影响。
答:主要影响1)温度和营养盐的改变导致了初级生产力的改变;
2)更高一级的营养级水平受到食物供应(初级生产力)改变的影响;
3)温度的改变影响了生物的生长率/生存率;
4)鱼类/游泳动物受到温度范围的限制(感到温度的升高或降低),会移动到更适
宜的温度区域,导致生物范围的转移(发生ENSO现象区域内的生物生活范围发生改变)。
13.你认为渔业海洋学的研究该如何发展?
答:本题需要自己积累,认真阅读课本,自主发挥,写自己的想法。
自求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