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宁波市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联网实施细
- 格式:pdf
- 大小:583.71 KB
- 文档页数:3
环境保护部、公安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排放检验加强机动车环境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安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16.07.21•【文号】国环规大气[2016]2号•【施行日期】2016.07.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大气污染防治正文关于进一步规范排放检验加强机动车环境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环规大气[2016]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公安厅(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各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环境保护局、公安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为贯彻落实2015年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大气法》),进一步规范机动车排放检验,推进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加快提升机动车环境监督管理水平,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大气法》,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便民惠民的要求,以降低机动车污染排放水平、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严格实施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全面推行机动车环保信息公开;严格规范新生产机动车和在用车排放检验,加快推进机动车排放检验信息联网;严格监管执法,加强对高排放车辆的环保达标监管,促进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加快推进机动车环境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
二、有效衔接机动车排放检验和安全技术检验制度(一)严格执行机动车排放检验制度。
环境保护部门依照《大气法》建立并规范机动车排放检验制度,机动车生产企业和机动车所有人应当依法进行机动车排放检验。
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应当严格落实机动车排放检验标准要求,并将排放检验数据和电子检验报告上传环保部门,出具由环保部门统一编码的排放检验报告。
环保部门不再核发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将排放检验合格报告拍照后,通过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监管系统上传公安交管部门,对未经定期排放检验合格的机动车,不予出具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证明。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新生产机动车排放污染检测单位资质认可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0.11.10•【文号】环办[2000]116号•【施行日期】2000.11.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新生产机动车排放污染检测单位资质认可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环办[2000]1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各有关单位:根据《关于加强新生产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的通知》(环发[1998]83号)的要求,我局委托了一批检测单位承担新生产机动车排放污染申报的检测工作,现委托期已满。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加强和规范对新生产机动车排放污染的监督管理,我局对承担新生产机动车排放污染申报检测单位(以下简称检测单位)实行资质认可管理。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检测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1、法人组织或者法人组织的分支机构;2、具备检测机构的法定条件,建有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3、具备从事新生产机动车排放污染检测的仪器、设备和人员条件(有关国家环保标准目录见附件一);4、理解并能正确应用有关机动车的环保法规标准。
二、申报单位申报材料1、检测单位资质认可申请表(附件二);2、检测单位申请报告(内容见附件三);3、检测单位质量管理手册;4、检测收费标准和批准文件。
三、各申报单位自愿向所在地省级环保局领取《新生产机动车排放污染检测单位资质认可申请表》并按要求填写;经省级环保局签署推荐意见后,报送我局;原经我局环发[1998]278号文委托的检测单位可直接向我局申报。
申报截止时间:2000年12月5日。
四、我局组织对申报单位进行检查评审、审批、发布,委托承担新生产机动车排放污染申报检测工作。
五、有关申报检测单位资质认可的具体事宜,请与我局科技标准司产业指导与认可处联系。
联系人:姜宏联系电话:66153366-5720传真:66154038邮政编码:100035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内南小街115号二000年十一月十日附:机动车排放及测量方法国家环境保护标准1、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2、轻型汽车排放污染物测试方法排气污染物的测试3、轻型汽车排放污染物测试方法曲轴箱气体排放的测试4、轻型汽车排放污染物测试方法燃油蒸发排放的测试密闭室法5、轻型汽车排放污染物测试方法污染控制装置耐久性时效试验6、轻型汽车排放污染物测试方法试验用基准燃油规格7、车用汽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8、车用汽油机排气污染物试验方法9、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10、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测量方法11、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排放标准12、汽车柴油机全负荷烟度排放标准13、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的测量滤纸烟度法14、汽车柴油机全负荷烟度测量方法15、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16、摩托车排气污染物的测量工况法17、摩托车排气污染物的测量怠速法18、汽油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标准19、汽油车燃油蒸发污染物的测量收集法新生产机动车排放污染检测单位申请报告编写内容要求一、概况1、单位成立时间;2、批准单位名称,批件复印件;3、隶属关系,上级主管单位;4、人员构成情况;5、固定资产总值;6、财务状况。
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机动车环保检验管理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3.04.02•【文号】环发[2013]38号•【施行日期】2013.05.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大气污染防治正文关于印发《机动车环保检验管理规定》的通知环发[2013]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解放军环境保护局: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1〕42号)、《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40号)和《国务院关于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批复》(国函〔2012〕146号)要求,加强机动车环保检验管理,深化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我部组织制定了《机动车环保检验管理规定》,现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机动车环保检验管理规定环境保护部2013年4月2日附件机动车环保检验管理规定第一条为加强机动车环保检验管理,深入推进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和环保监督抽测。
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包括机动车登记时的环保检验和登记后的环保定期检验。
第三条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由省级环保部门委托的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以下简称环检机构)承担,环保监督抽测由县级以上环保部门组织开展。
第四条环检机构应按省级环保部门委托的业务范围和检验类别开展环保定期检验,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管理。
环检机构应与当地环保部门联网,实时上传环保检验数据,按照国家及地方在用机动车排放标准出具检验报告,并对检验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第五条对通过环保定期检验的机动车,环保部门应按照《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规定》(环发〔2009〕87号)核发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以下简称环保标志)。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编码登记和排气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21.07.05•【字号】浙环发〔2021〕6号•【施行日期】2021.08.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正文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编码登记和排气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浙环发〔2021〕6号各设区市生态环境局:为进一步加强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环保监管,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和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和编码登记工作的通知》(环办大气函〔2019〕655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我厅制定了《浙江省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编码登记和排气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1.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编码登记表2.环保标牌、信息采集卡样式浙江省生态环境厅2021年6月25日浙江省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编码登记和排气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防治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和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和编码登记工作的通知》(环办大气函〔2019〕655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浙江省行政区域内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编码登记(以下简称“编码登记”)和排气监督管理工作。
本办法所称非道路移动机械,是指装配有发动机的移动机械和可运输工业设备,主要包括装配有柴油机的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沥青摊铺机、叉车、非公路用卡车、空气压缩机等和在施工工地、港口、机场、物流园区、铁路货场、大型工矿企业等重点场所使用装配有柴油机的机械。
第三条省生态环境厅负责制定本省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政策并督促指导落实;设区市生态环境部门及所辖分局(以下简称“属地生态环境部门”)负责本辖区内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和排气监督管理,完善工作制度,并与属地建设、交通运输、自然资源和市场监管等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工作协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联合监管。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管理办法》的通知(甬政〔1995〕1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宁波市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宁波市人民政府一九九五年七月三十一日宁波市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的管理,巩固和完善已建成的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护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以下简称达标区),是指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CB3096-93)适用区域划分的基础上,经过强化环境噪声的管理,使区域内环境噪声水平和环境噪声管理措施分别达到国家要求的单一功能区域。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影响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本办法所称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排放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妨碍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和其他正常活动的现象。
第四条凡在达标区内,以及进入达标区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五条达标区的基本要求:(一)达标区内的各功能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必须控制在所执行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二)达标区内90%以上的固定噪声源厂界噪声不得超过该区域所执行的《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固定噪声源,其边界噪声不得超过标准5分贝;(三)达标区内的建筑施工噪声不得超过《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并应有针对该区域内建筑施工噪声管理的具体规定;(四)达标区内道路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有具体和完善的控制措施和管理规定。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9.01•【字号】甬政办发[2010]213号•【施行日期】2010.09.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甬政办发[2010]21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关于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已经市政府第8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年九月一日关于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切实保障群众环境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充分认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正确把握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形势。
“十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在加快生态市建设、推进节能减排、深化“811”环境污染整治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在全市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水、土壤、噪声等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局部有所改善。
但是,随着全社会煤炭消耗量持续攀升,工业重型化趋势不断加剧,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以及一些行业性、区域性经济粗放型发展模式尚未得到有效改变等诸多原因,我市大气环境质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逐年下降,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代表的大气污染物浓度持续上升,酸雨频率和灰霾天气不断增加,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现实威胁。
公众对大气环境质量的满意率不断下降,大气污染防治总体形势十分严峻。
(二)切实增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全面开展大气环境污染综合整治,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是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保障人体健康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工程。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检查整治工作的通知【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发文字号】环办[2011]33号【发布部门】环境保护部【发布日期】2011.03.21【实施日期】2011.03.2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检查整治工作的通知(环办[2011]3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环境保护部各区域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目前,一些地区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工作暴露出检测程序不规范、检测设备可靠性差、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低等问题,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玩忽职守、弄虚作假行为,严重影响了机动车污染防治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造成了极为不良的社会影响。
为进一步强化和规范机动车环保检验工作,严厉打击各类环保检验违法违规行为,我部决定于2011年3月至6月在全国开展机动车环保检验检查整治工作。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工作目标通过检查整治工作,进一步提升各级环保部门对机动车环保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全面规范和强化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工作,督促一批存在问题的检验机构进行限期整改,逐步建立健全机动车氮氧化物总量减排数据库和环保监管信息系统,切实提高机动车环保监管水平,努力遏制机动车污染日益严重的趋势。
二、检查范围和重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在用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机构技术规范》、《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管理规定》等,对所有从事机动车环保检验的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机构”)环保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检查重点为:检验机构资格委托情况;检验机构日常运行情况;检测设备使用和维护情况;检测人员业务技能情况;环保部门日常监管情况。
检查整治重点内容见附件一。
三、检查工作进度安排检查整治工作采取全面排查和重点督查的方式进行:(一)各地区开展全面排查。
2011年3月至5月,各省(区、市)环境保护厅(局)要按照上述检查范围和重点,对辖区内所有从事机动车环保检验的机构进行逐一排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治,并形成检查整治工作报告。
宁波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宁波市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运行维护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环境保护局•【公布日期】2009.04.13•【字号】甬环发[2009]39号•【施行日期】2009.04.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宁波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宁波市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运行维护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甬环发〔2009〕39号)各县(市)、区环保局(分局),大榭开发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宁波国家高新区、保税区环保局(分局),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为规范我市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的运行管理,充分发挥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我局制订了《宁波市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运行维护考核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同时,请各地环保部门将考核办法及时传达至辖区内各相关企业及运维公司。
附件:1.宁波市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运行维护考核办法(试行)2.县市区污染源在线监控巡检日志3.宁波市污染源在线监控企业巡检日志二○○九年四月十三日附件1:宁波市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运行维护考核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运行维护的监督管理,确保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正常运行,实现污染源排放情况有效监管,根据环境保护部(原国家环境保护局)《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和浙江省环境保护局《浙江省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管理办法(试行)》、《2007年全省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建设验收和运行管理实施方案》、《浙江省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运行规范(试行)》、等文件要求,结合宁波市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运行维护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是指在污染源现场安装的用于监控、监测污染排放和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态的仪器、流量(速)计、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数据采集传输仪器、仪表、分瓶采样仪和视频监视设备,是企业(排污单位)污染治理设施的组成部分。
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9.07.22•【文号】环发[2009]87号•【施行日期】2009.10.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其他规定正文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规定》的通知(环发〔2009〕8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为统一全国环保标志标准,实现环保标志规范化管理,规范和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监督管理,我部组织制定了《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规定》,现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规定二○○九年七月二十二日附件: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规定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促进扩大内需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44号)等有关规定,规范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管理,制定本规定。
二、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的机动车。
三、对按照国家有关在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经定期检验合格的机动车,核发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
四、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及其副本的式样和规格,由环境保护部规定(见附一),并统一监制。
五、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负责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机构的委托,并组织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核发和管理工作。
六、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按照国家新生产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分阶段实施步骤,分为绿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和黄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
七、装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达到国I及以上标准的、装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达到国Ⅲ及以上标准的,核发绿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达到国Ⅲ及以上标准的,核发绿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
未达到上述标准的机动车,核发黄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
八、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有效期:(一)5年以内的营运载客汽车,有效期为1年;超过5年的,有效期为6个月;(二)10年以内的载货汽车和大型、中型非营运载客汽车,有效期为1年;超过10年的,有效期为6个月;(三)6年以内的小型、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有效期为2年;超过6年的,有效期为1年;超过15年的,有效期为6个月;(四)摩托车、轻便摩托车、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有效期为1年。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浙江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细则的通知浙政办发〔2010〕85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省环保厅制定的《浙江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细则》已经省政府同意,现批转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六月二十八日(此件公开发布)浙江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细则省环保厅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政发〔2008〕7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政发〔2009〕56号)精神,制订本实施细则。
本细则所称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
第二条机动车污染防治从机动车生产、进口、销售、登记、使用、年检、维修、淘汰和燃油供应、油气回收等环节入手,实行车油联控。
第二章职责与分工第三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并对同级有关部门的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
各级发改、经信、公安、财政、建设、交通运输、商务、工商、质监、物价、能源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对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省环保厅负责制订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检测和维护制度(I/M制度),开展检测机构委托工作,牵头实施在用机动车环保分类标志管理;负责提出机动车排放相关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会同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建立完善省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信息系统;会同省商务厅、省发改委等部门组织开展油气回收综合治理;会同省公安厅组织开展在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状况监督抽测和“黄标车”限行工作。
省公安厅负责组织新车、转入我省机动车和在用机动车核发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标志工作;负责组织道路车辆执法管理,配合省环保厅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组织实施道路抽检。
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联网申请文件
一、申请机构的基本信息
申请机构名称:(填写申请机构的全称)
负责人姓名:(填写负责人姓名)
通信地址:(填写机构的通信地址)
联系(填写机构的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填写机构的电子邮件)
二、机构资质信息
1. 机构资质认定证书编号:(填写机构资质认定证书的编号)
2. 机动车排放检测资质等级:(填写机构的资质等级,如一级、二级、三级)
3. 机动车排放检测项目范围:(填写机构可以进行的机动车排
放检测项目范围)
三、申请联网的目的和意义
(填写申请联网的目的和意义,可以包括提高检测效率、减少人为错误、方便数据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四、申请联网的具体要求
(填写申请联网的具体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 提供联网需要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
2. 接受联网数据交换的能力和机制;
3. 确保数据安全和保密;
4. 允许监管部门对联网数据进行监督和检查;
5. 配合联网技术改进和升级等)
五、申请联网的时间计划
(填写申请联网的时间计划,包括联网的预计启动时间和完成时间)
六、其他补充说明
(填写其他需要补充说明的内容,如对相关政策法规的遵守、对申请的支持措施等)
以上是我方机构的联网申请文件,请审批。
申请机构负责人签名:日期:。
附件3《在用机动车排放检验信息系统及联网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在用机动车排放检验信息系统及联网规范》编制组二〇二〇年六月目录1. 项目背景 (1)1.1任务来源 (1)1.2工作过程 (1)2. 标准制订必要性分析 (2)2.1 相关环境管理工作的现状 (2)2.2 国家及环保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 (4)2.3 目前环境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3. 国内外相关标准情况 (6)3.1 国内相关标准 (6)3.2 国外相关标准 (8)4.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8)4.1 适用范围 (8)4.2 标准框架结构 (9)4.3 术语和定义 (9)4.4 总体要求 (9)4.5软件要求 (9)4.6联网要求 (10)4.7 数据采集和报送 (10)5. 标准实施可行性及效果分析 (11)5.1可行性分析 (11)5.2效果分析 (11)1. 项目背景1.1任务来源生态环境部《关于开展2018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18〕255号)中,下达了《机动车环保检验数据联网技术规范》制修订任务,项目统一编号:2018-41。
本标准承担单位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参加单位为江苏省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中心、常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中心。
1.2工作过程根据任务要求,标准编制组对标准制订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和方案进行了讨论,确定初步标准制订计划,随后编制组对国内典型地市机动车排放检验现状开展调研,对新排放标准实施、排放检验设备安装运行、环保监管现状进行详细摸底和技术研讨,掌握地方标准实施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汇总分析后编制标准文本和编制说明。
(1)基础调查研究资料的查阅和收集工作,收集了相关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机动车排放检验数据联网管理文件。
(2)调研相关标准实施情况调研国内相关行业、地方主管部门、检验设备供应及检验机构联网等情况。
实地调研南京、苏州、常州、上海、杭州等城市机动车排放检验系统建设、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信息系统建设和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新车下线情况。
宁波二手车车辆排放标准宁波是中国东部沿海城市,拥有繁华的经济和交通网络,二手车市场也非常活跃。
为了保护环境和改善空气质量,宁波实施了严格的车辆排放标准。
一、国家排放标准根据国家的要求,宁波的二手车排放标准参照了中国五大洲的统一排放标准。
当前,国家实行的最新排放标准是《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GB18352.5-2018)、《重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GB17691-2018)和《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GB14622-2018)等。
这些标准分别规定了轻型车、重型车和摩托车的尾气排放限值。
根据这些标准,二手车销售和注册必须符合相应的排放标准。
如果车辆排放超过规定限值,需要进行改装或维修,确保达到排放标准。
对于不符合标准的车辆,通常需要进行尾气排放检测,并在相关部门注册备案。
只有备案的车辆才能上牌照和正常行驶。
二、宁波市地方排放标准除了国家的统一排放标准,宁波市还额外制定了地方性的排放标准,以进一步提高二手车辆的排放水平,并保护环境。
据了解,宁波市地方排放标准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201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宁波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检验方法》。
根据这个标准,宁波市区内的机动车排放水平必须达到国家IV阶段。
此外,宁波市还对一些特定车辆,在标准上设定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例如,重型柴油货车、城市公交车和出租车等特定车辆的排放水平必须达到国家V阶段。
第二阶段是从2021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宁波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检验方法(试行)》。
这个标准对车辆的排放要求相较于第一阶段有明显提高。
根据新标准,区域内的机动车辆必须达到国家V 阶段,部分区域要求更高的达到国家VI阶段。
同时,对重型柴油货车等特定车辆也制定了更严格的要求。
三、排放标准的重要性车辆排放标准对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至关重要。
尾气中含有一系列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
这些物质对空气质量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尤其对儿童、老年人和呼吸系统较敏感的人群更为危险。
关于进一步规范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环境管理工作方案为落实《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关于进一步规范排放检验加强机动车环境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环规大气(2016)2号,以下简称《通知》)有关要求,进一步规范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行业管理,按照“公平、公正、准确、高效”原则,构建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监管体系,提升服务效能,现将有关事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规范检验流程各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指导规范本市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机构)的检验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区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规定,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排放检验方法、技术规范和排放标准进行排放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将检测数据实时上传各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一)规范业务开展1.指导检验机构依法使用经检定合格的排放检验设备、计量器具,按照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进行机动车排放检验。
公开检验过程,在企业网站或办事业务大厅显示屏通过高清视频实时公开排放检验全过程及检验结果。
2.严格落实机动车注册登记前的工作要求,通过国家机动车环检监管平台开展环保信息公开情况核实、排放污染物检测、环保信息随车清单核查、排放污染控制装置、车载诊断系统(OBD)和远程排放管理车载终端检查等,确保车辆配置真实性、唯一性和一致性。
3.排放检验时发现有临时更换机动车污染控制装置、用其他车辆代替检验等弄虚作假行为或者破坏机动车OBD的,应立即停止机动车排放检验,不予出具检验报告,并及时向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并配合调查处理。
4.检验机构对排放检验超标车辆,应在授权签字人签发排放检验不合格报告后,将不合格报告交由专人单独保管,并及时告知车主或经办人车辆所有不合格项目,由机动车所有人或使用人签收报告,书面告知其到汽车排放性能维护(维修)站修理。
检验机构要在办事大厅、休息区醒目位置张贴本地区可维护修理单位信息,便于车主联系和送修。
附件新生产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检验机构联网规范(试行)一、适用范围本规范对新生产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检验机构与环境保护部实施联网、试验数据采集传输和相关信息交换等进行规范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从事新生产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环保型式检验及承担环保达标监管检验任务的检验机构。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本规范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 18352.5-2013《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GB 1495-2002《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GB 3847-2005《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 18285-2005《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HJ 509-2009《车用陶瓷催化转化器中铂、钯、铑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GB 17691-2005《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Ⅴ阶段)》GB 11340-2005《装用点燃式发动机重型汽车曲轴箱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 20890-2007《重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系统耐久性要求及试验方法》GB 14762-2008《重型车用汽油发动机与汽油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GB 14763-2005《装用点燃式发动机重型汽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收集法)》HJ 689-2014《城市车辆用柴油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WHTC工况法)》HJ 437-2008《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车载诊断(OBD)系统技术要求》HJ 438-2008《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放控制系统耐久性技术要求》HJ 439-2008《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在用符合性技术要求》GB 14622-2007《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中国Ⅲ阶段)》GB 18176-2007《轻便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中国Ⅲ阶段)》GB 14621-2011《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GB 20998-2007《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 16169-2005《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加速行驶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GB 19756-2005《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Ⅱ阶段)》GB 19757-2005《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Ⅱ阶段)》GB 18322-2002《农用运输车自由加速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 20891-2014《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GB 26133-2010《非道路移动机械用小型点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Ⅱ阶段)》GB 19755-2016《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及测量方法》GB/T 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三、术语和定义3.1检验机构新生产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检验机构的简称,指依法通过计量认证,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检验设备,按相关标准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相关检验数据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联网上传,具有法人资格,具备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能力的从事新生产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检验的单位。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政发〔2009〕56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现将《浙江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九年八月十三日浙江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为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发布在用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机构技术规范的通知》(环发〔2005〕15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政发〔2008〕7号)要求,坚持“统筹规划、有序推进,车油联控、标本兼治,强化法治、创新机制,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完善法规、政策、制度和标准,强化检测和监管能力建设,健全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体系,加强机动车生产、进口、销售、登记、使用、年检、维修、淘汰以及机动车燃油供应等环节的污染防治与监管,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率,有效降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切实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主要目标。
1.按国家要求,全省新车注册登记与全国同步执行国家规定的阶段排放标准。
鼓励各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快淘汰未达到国家第Ⅰ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简称国Ⅰ标准)的机动车,逐步淘汰未达到国家第Ⅲ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简称国Ⅲ标准)的柴油机动车。
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取消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数量限制和布局限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5.10.26•【字号】•【施行日期】2015.11.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环境保护正文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取消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数量限制和布局限定的通知各设区市环保局:近期,部分设区市环保局向我厅提出关于取消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数量限制和布局限定的请示,我厅于2015年5月18日向温州市环保局复函《关于同意温州市机动车环保检验社会化的复函》(浙环函〔2015〕161号),并抄送各设区市环保局。
为进一步指导各设区市环保局做好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委托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根据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同意吉林省放开在用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委托事项的复函》(环办函〔2014〕121号)和《关于同意辽宁省开放在用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资质委托的复函》(环办函〔2015〕1383号)精神,取消现行实施计划中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数量限制和布局限定。
各地可根据实际需要,参考《关于印发<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指南>的通知》(环办〔2010〕65号)要求,对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的数量进行调整。
二、各地应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关于印发<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管理规定>通知》(环发〔2009〕145号)开展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委托工作,并要求被委托机构与环保部门联网,确保环保检验数据按规定传输。
三、各地应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能力建设,强化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监督管理,确保机动车环保检验数据质量。
本通知自2015年11月26日起实施。
附件:1.《关于同意吉林省放开在用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委托事项的复函》(环办函〔2014〕121号)(略)2.《关于同意辽宁省开放在用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资质委托的复函》(环办函〔2015〕1383号)(略)浙江省环境保护厅2015年10月26日。
附件1在用机动车排放检验信息系统及联网规范(试行)1适用范围本规范描述的在用机动车排放检验信息系统,包括检验设备控制软件、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端软件、管理部门端监管系统,本规范对系统采集的数据、系统间数据交换方式和交换内容进行规范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机动车排放检验信息系统的设计、建设、联网和数据共享。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规范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 3847-2005 《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 18285-2005《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HJ/T289-2006《汽油车双怠速法排气污染物测量设备技术要求》HJ/T290-2006《汽油车简易瞬态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测量设备技术要求》HJ/T291-2006《汽油车稳态加载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测量设备技术要求》HJ/T292-2006《柴油车加载减速工况法排气烟度测量设备技术要求》HJ/T395-2007《压燃式发动机汽车自由加速法排气烟度测量设备技术要求》HJ/T396-2007《点燃式发动机汽车瞬态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测量设备技术要求》HJ/ 460-2009《环境信息网络建设规范》HJ/ 461-2009《环境信息网络管理维护规范》HJ/ 511-2009《环境信息化标准指南》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A 329.2 全国道路交通管理信息数据库规范GA 24 机动车登记信息代码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检验机构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的简称,指依法通过资质认定(计量认证),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机动车排放检验设备,按相关标准对机动车进行排放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相关检验数据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联网实时共享的单位。
3.2检验设备指能够按照标准要求完成在用车排放测试的一个或一组设备,如五气分析仪、流量计、转速表、烟度计、气象站、司机助和底盘测功机等。
宁波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宁波市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环境保护局•【公布日期】2014.05.28•【字号】甬环发〔2014〕50号•【施行日期】2014.05.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宁波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宁波市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甬环发〔2014〕50号各县(市)、区环保局(分局),大榭开发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宁波国家高新区、保税区、杭州湾新区环保局,局属各单位:为加快推进环境检测市场化,培育社会环境检测力量,促进社会检测机构持续发展,规范社会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宁波市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已经第12次市环保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宁波市环境保护局2014年5月28日宁波市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宁波市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的管理,促进社会环境检测健康快速发展,提高环境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根据浙江省环保厅《关于推进环境检测市场化工作的意见》(浙环发〔2013〕44号)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宁波市范围内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向宁波市环境保护局备案登记和申请评估具备相应环境检测业务能力的活动。
社会环境检测机构,是指非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从事环境检测业务企事业单位。
第三条社会环境检测机构,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向宁波市环境保护局提出环境检测业务能力评估申请,评估合格并予以备案后可参与需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环境监测社会化服务活动,在备案的监测项目范围和有效期内,开展环境检测业务。
第四条各县(市、区)环境保护部门自行分包监测任务给社会环境检测机构时,参照本管理办法,并对承担监测任务的社会环境检测机构进行跟踪管理。
第二章备案登记第五条申请备案登记的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或者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法人资格;(二)具有国家或浙江省《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CMA)有效证书;(三)宁波市范围内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实验室,实验室仪器设备应满足所认证监测项目的需要,具备与开展检测业务项目相适应的专业实验室,实验室面积不得低于,仪器设备登记资产不少于300万元;单独承接允许分包监测项目的社会环境检测机构不要求宁波市范围内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实验室;(四)具有结构合理的环境监测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应与开展的环境检测业务工作相适应,一般不得少于20名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其中中级职称以上人员不少于5人;(五)按照浙江省环保厅规定要求通过浙江省环保厅委托机构的检测能力认定;(六)所有实际从事检测工作的技术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并取得与所承担的监测项目相匹配的上岗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