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 第二章 信息系统开发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4.79 MB
- 文档页数:83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案二:信息系统开发和管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系统开发和管理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领域。
信息系统是指为了完成某一特定任务而设计、开发和使用的一系列硬件、软件、数据和人员等相互配合的系统。
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程序开发、数据管理、网络管理和系统维护等方面,是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一、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开发是指将信息系统开发设计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硬件设备、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数据库、用户界面和网络等方面。
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包括四个主要阶段:系统计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开发。
1、系统计划系统计划是指对信息系统开发的目标、范围、任务和资源进行确定和评估,确定系统的发展计划和时间表。
系统计划需要进行市场分析、经济分析、技术评估和风险评估等各方面的分析。
2、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是对当前系统进行分析,找出系统中的问题,并进行优化,从而为开发后的系统提供一个优化的模板。
系统分析需要进行调查研究、系统分析和需求分析等方面的工作。
3、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将业务流程、数据流和功能流程形成一个系统模型,从而确定系统的结构和框架,包括系统架构的设计、系统数据结构设计和系统安全设计等方面。
4、系统开发系统开发是指根据系统设计方案进行软件程序的编写,同时进行硬件的购买和设备的安装等环节,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二、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是指对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营、维护和管理等工作。
信息系统管理的目的是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1、系统部署和维护系统部署是指将开发好的信息系统在目标环境中进行安装、配置、测试和上线等流程,确保在生产环境中能够稳定运行。
系统维护是指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对软件、硬件和网络等方面进行维护和监测,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为后续的扩展和升级提供充足的保障。
2、系统运维和改进系统运维是指对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营进行跟踪、管理和监督,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信息系统开发技术手册一、引言信息系统的开发技术是现代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本手册旨在为开发人员提供一份简明扼要的指南,介绍信息系统开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方法。
通过本手册,开发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应用和掌握信息系统开发技术,提高开发效率和系统质量。
二、系统开发生命周期信息系统开发过程被划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目标和任务。
遵循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可以使项目管理更有效,开发过程更有组织性。
1. 可行性研究阶段在这个阶段,开发团队需要对所要开发的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评估。
包括用户需求分析、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的研究。
只有在这个阶段确定项目可行性后,才能继续推进项目。
2. 系统需求定义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开发团队需要详细了解用户的需求,包括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
通过需求收集和分析,团队能够准确地定义系统需求,为后续的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3. 系统设计阶段在系统设计阶段,开发团队需要根据系统需求,设计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各个组件的功能和接口。
这个阶段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性能、安全性、可扩展性等因素,并进行详细的设计文档编写。
4. 系统实现阶段在系统实现阶段,开发团队将设计文档转化为实际的代码。
开发团队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编码和测试,确保系统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5. 系统测试阶段在系统测试阶段,开发团队会对系统的功能、性能、安全性等进行全面的测试。
通过各种测试手段,发现和修复系统的缺陷和问题。
6. 系统部署与维护阶段在系统开发完成后,将系统部署到实际运行环境中,并进行系统的维护和升级,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与时俱进。
三、关键技术和工具信息系统开发中,有许多关键的技术和工具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提高开发效率和系统质量。
1. 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是信息系统中重要的数据管理组件。
开发人员需要掌握数据库设计和管理技术,熟练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操作和查询。
2. 编程语言在信息系统开发中,选择适合的编程语言对于开发人员来说非常重要。
第3章教案第2页第3章信息系统开发课程内容3.1 系统开发概述3.2 系统开发过程3.3 选择开发路线和策略3.4 自动化工具和技术情境Bob参与系统设计,很多疑问可以通过采用开发方法论--FAST来解决。
3.1 系统开发过程1.什么是系统开发过程:是一组活动、方法、最佳实践、交付成果和自动化工具的总称。
2.CMM能力成熟度模型:是用来评估组织的信息系统开发以及管理过程和产品的成熟度等级的框架。
之中模型由5个开发成熟度等级构成,利用一组被车国称为“关键过程领域”的指导方针进行度量。
3.CMM提供了一个成熟度等级框架:1级-初始级、 2级-可重复级、 3级-已定义级、 4级-已管理级和5级-优化级。
(1)初始(initial)级:软件过程的特点是无秩序的,甚至是混乱的。
几乎没有什么过程是经过妥善定义的,成功往往依赖于个人或小组的努力。
(2)可重复(repeatable)级:建立了基本的项目管理过程来跟踪成本、进度和功能特性。
制定了必要的过程纪律,能重复早先类似应用项目取得的成功(3)已定义(defined)级:己将管理和工程活动两方面的软件过程文档化、标准化,并综合成该机构的标准软件过程。
所有项目均使用经批准、剪裁的标准软件过程来开发和维护软件。
(4)已管理(managed)级:收集对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详细度量值,对软件过程和产品都有定量的理解和控制。
(5)优化(optimizing)级:整个组织关注软件过程改进的持续性、预见及增强自身,防止缺陷及问题的发生。
过程的量化反馈和先进的新思想、新技术促使过程不断改进。
4.系统生命周期:系统开发阶段、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
第3页5.系统开发基本原则:(1)让系统用户参与(2)使用一套问题解决得步骤(3)确立开发阶段和开发活动(4)在开发过程中记录文档(5)建立标准(6)管理过程和项目(7)将信息系统作为重要的投资看待(8)不必害怕取消和返工(9)分而治之(10)设计系统时应该考虑到增长和变化3.2 系统开发方法1. 问题的确定来源:问题、机会、指示。
全球数字竞争力指数的理论体系与测算方法2019年,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保持迅猛发展势头,新应用新业态不断涌现。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以数字化生产力为主要标志的全新历史阶段,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政治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
与此同时,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网络信息安全威胁与新型数据安全挑战愈发严峻,全球大数据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一全球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新时代(一)5G商用正式启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增强2019年是5G商用元年,全球多个国家或地区的运营商都在积极推进5G商用部署。
截至2019年6月底,全球5G用户已达到203万,已有94个国家共280家运营商开展了5G测试和试验,韩国、美国、瑞士、意大利、英国、阿联酋、西班牙和科威特均已开始提供5G商用服务。
中国于2019年6月正式发放5G牌照,运营商开始大规模建设5G网络,首批试点城市将实现5G覆盖,陆续向公众放号。
5G、物联网的建设稳步推进,推动整个数字基础设施更新升级,为全球数字化转型提供基础支撑。
5G设备连接密度将比4G提升10~100倍,达到每平方公里数百万个,传感器的大量存在为物联网提供了可能,智慧水务、智慧停车、智慧安防等相关领域将由此受益;5G低延迟和超高速率等特性可支持全部形式的车跟万物的连接(V2X),为车辆自动驾驶提供安全性和可靠性的保障。
此外,8K视频传输及AR/VR与5G增强移动宽带结合,将提供更好的画质、更短的时延,优化沉浸式体验。
(二)数字经济实力日益分化,国际规则制定权竞争凸显当前世界经济正处在动能转换的重要时期,数字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持续转型的强大驱动力。
各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均呈上升态势,拉动GDP增长作用显著。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各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加快释放数字技术带来的红利成为各国的共同选择。
与此同时,不同国家或地区在网络普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安全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发展极不平衡,国际数字鸿沟问题突出,影响和限制了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