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怀念故人诗词精选_经典语句
- 格式:docx
- 大小:17.51 KB
- 文档页数:5
中元节怀念故人诗词精选中元节怀念故人诗词精选中华传统节日中元节又称亡人节、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几千年来,民族不断发展和融合中,产生了大量描写中元节的经典诗词,使得中元节文化更有文化底蕴。
七月十五这天,是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释放大量孤魂野鬼,让其暂享人间祭祀,称之为地官赦罪。
而佛教中称为“盂兰节”。
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
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
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
清代诗人庞垲的《长安杂兴效竹枝体》一诗,形象地描绘了中元夜儿童持荷叶灯结伴游乐的情景。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清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
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唐代诗人卢拱的《中元日观法事》,描写出了观中元节中道家做法事的感悟。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云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宫。
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
羽衣凌缥缈,瑶毂辗虚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虫。
青囊如何授,从此访鸿家。
此诗中诗人虽然明写观法事,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描写一副太虚遨游的景象,让人凭空多了一些人世的感悟,对世事看得更加清平。
中元节诗词精选中元观法事步虚虚(唐)殷尧藩兀都开秘录,白石礼先生。
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
星辰朝帝处,惊鹤步虚声。
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
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
中元作(唐)李商隐降节飘飘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会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中元夜(唐)李郢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关于中元节诗句
中元节,又称七月半、祭祖节等,是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节日,文人们为此写作了大量经典的诗词来描绘和寄予情感。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元节的诗句:
1.《中元日赠张尊师》:绛节飘飖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曾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唐·李商隐
2.《中元日观法事》: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元都未日闲。
寂寂焚香在仙观,知师遥礼玉京山。
--唐·令孤楚
3.《中元夜》: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唐·卢拱
4.的《中元夜》: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唐·李郢
5.《中元节有感》: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清·王凯泰。
中元节祭祀父母的七律诗以下是十条中元节祭祀父母的七律诗:1. 《中元祭双亲》中元时节泪潸然,父母恩情刻心间。
桌上供品摆齐整,可曾知儿思念绵?示例:“泪潸然”形容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就像我每次想起父母就忍不住泪潸然。
2. 《念亲恩》遥寄中元祭哀思,父母慈颜脑海思。
昔日关怀如暖阳,如今何处觅踪知?示例:“哀思”表达深深的悲哀思念之情,我的哀思在中元节这天愈发浓烈。
3. 《祭父母》中元夜里拜坟茔,父母音容梦里萦。
养育之恩怎能忘,阴阳两隔痛吾情。
示例:“音容”指声音容貌,父母的音容总在我梦里萦回。
4. 《忆父母》焚香烧纸祭中元,往事悠悠忆故园。
父母辛勤为子女,此恩不报心怎安?示例:“悠悠”体现出回忆的长久和深远,那些往事悠悠地在我心头。
5. 《中元情》七月十五月正圆,祭祀父母情何堪。
倘若天堂能相逢,定诉心中万语千。
示例:“情何堪”表达情感难以承受,对父母的思念之情真的让我情何堪。
6. 《思亲夜》中元之夜静幽幽,独对孤灯思不休。
父母当年呵护我,如今只能梦中求。
示例:“静幽幽”营造出安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这思亲夜静幽幽的让我难过。
7. 《怀亲》中元时节雨纷扬,恰似吾心泪几行。
父母离去家何在,空留思念绕心房。
示例:“雨纷扬”形象地写出了下雨纷纷扬扬的情景,就像我的泪水一样纷扬。
8. 《祭亲行》踏上中元祭亲路,脚步沉沉心亦苦。
养育之恩深似海,今生难报唯哭诉。
示例:“脚步沉沉”生动地表现出心情沉重时走路的样子,我的脚步沉沉地走向祭祀之路。
9. 《中元念》中元之日倍思亲,墓前伫立泪满巾。
一生辛劳为儿女,但愿来世再相亲。
示例:“倍思亲”强调思念的程度很深,每到中元我就倍思亲。
10. 《亲恩难忘》年年中元祭双亲,岁月难磨思念痕。
养育深情怎能忘,永怀父母在吾心。
示例:“思念痕”比喻思念留下的印记,父母离去后留下的思念痕永远刻在我心中。
我的观点结论:中元节祭祀父母,是我们对父母深深的怀念和感恩之情的表达,这些七律诗寄托了我们的哀思和眷恋,希望父母在天堂安息。
中元节怀念已故亲人的诗句以下就是小编给打击整理的有关中元节怀念已故亲人的诗句,仅供大家参考。
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译文: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以忘怀。
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2、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辞。
——唐·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译文:闲坐无事为你悲伤为我感叹,人生短暂百年时间又多长呢!邓攸没有后代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念亡妻只是徒然悲鸣。
3、重过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宋·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译文:再次来到苏州,只觉得万事皆非。
曾与我同来的妻子为何不能与我同归。
我好像是遭到霜打的梧桐,半生半死;又似白头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
4、一烛从风到奈何?二年衾枕逐流波。
——唐·赵嘏《悼亡》译文:人的生命像风中的蜡烛,风劲便灭,无可奈何,你我的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谁曾料两年的相亲相爱竟都付东流。
5、一夜思亲泪,天明又复收。
恐伤慈母意,暗向枕边流。
——清·周淑媛《元日哭先大人》译文:元旦这天,我一夜未眠。
思念已故的父亲,泪流不已。
天亮了,又担心母亲看到自己流泪的样子,会给她带来更大的哀伤,只好偷偷转向枕边,把泪水收起。
6、惟有恨转无聊。
五更依旧落花朝。
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
——清·纳兰性德《于中好·十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译文:心中唯有幽怨,对一切都兴味索然。
天已五更,又是一个残花飘落的早晨,颓败的杨柳已经落尽了树叶。
凄风冷雨抽打着画桥,怎能不令人愁思满怀。
7、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唐·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一》译文:当年咱俩开玩笑讲着身后的事;今日都成沉痛的回忆每每飘来。
18 首诗词说中元:真情缅怀,珍惜现在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 '中元 '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 ',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放灯之习俗就是为了让鬼魂可以托生。
同时依照佛家的说法,阴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众生,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孝亲节)。
所以中元节这天,一死一生,既可以寄托对逝去之人的哀思,又让人谨记父母的恩德。
1、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 ,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
2、烧街衣这是香港自开埠以来一直保存至今的民间风俗。
一踏入农历七月,人们都会于入黑后,带备香烛、金银衣纸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饭在路边拜祭一番。
人们“烧街衣”的目的是让那些无依的孤魂有衣物御寒,有食物裹腹。
3、做茄饼民间认为,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前往盂兰盆会的干粮。
每到中元节这天,老南京人家家户户做茄饼,也就是把新鲜茄子切成丝,和上面粉,用油煎炸。
其实,茄饼如今已是一道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菜,想吃的话随时可以做一盘解解馋哦。
4、烧袱纸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
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
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
5、吃濑粉在中元节那天,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而且几乎在整个东莞都通用。
当然,不同片区,吃濑粉的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
6、祈丰收中元节施祭孤魂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
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 (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7、吃鸭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
为什么呢?原来“鸭”就是“压” ,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
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
中元节祭祀诗《中元节祭》中元月色冷如霜,墓冢碑前纸烬扬。
遥望九幽思故者,悲风入耳泣离殇。
香烛幽光燃暗夜,青烟缭绕诉愁肠。
先人在昔恩难忘,祭酒倾杯意未央。
衍生注释:- “中元月色”:中元节的时候月亮的光辉。
中元节是传统的祭祀节日,夜晚的月色在这里营造出一种清冷、肃穆的氛围。
- “墓冢碑前”:指埋葬逝者的坟冢前面的墓碑处,这是人们祭祀的重要地点,纸烬扬即在墓碑前烧纸表示对逝者的纪念。
- “九幽”:代表阴间。
古文中常把九幽作为地府的代称,表示对故去的人灵魂所归之处的一种想象。
- “香烛幽光”:香烛燃烧时闪烁的微弱光亮,在暗夜之中,这种光亮象征着人与逝者沟通的一种寄托。
赏析:主题上,这首诗围绕中元节祭祀展开,主旨是表达对逝去之人的思念之情。
从情感角度看,全诗弥漫着一种浓浓的哀伤和追思。
像“悲风入耳泣离殇”以及“青烟缭绕诉愁肠”等句子,直观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悲痛。
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景色描写来烘托氛围,例如“中元月色冷如霜”,用清冷的月色奠定全诗哀伤的基调。
同时通过描写祭祀的场景,如烧纸、点香烛、倾祭酒等动作,把对故人的思念具象化,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作者介绍:关于作者已然难以考证,但从诗歌的用词和风格推测,应该是一位熟知传统习俗并且情感细腻的人。
从措辞中能感受到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先人深深的思念和敬意。
运用片段:例子一:在一个中元节的家族祭祀大典上,当众人在墓地里,围在祖先的墓碑前,刚刚烧完纸钱。
一位长辈望着袅袅上升的青烟,轻声念出了“遥望九幽思故者,悲风入耳泣离殇。
”这句诗,当时的氛围原本凝重,这一句诗更让在场的人们沉浸在对逝去先人的思念情绪之中。
例子二:学校举办传统文化主题活动,老师在讲述中元节习俗的时候,讲到祭祀环节的肃穆与庄重。
老师便引用了“香烛幽光燃暗夜,青烟缭绕诉愁肠。
”来说明在这个节日里,中国人通过香烛和青烟来寄托自己对逝者的哀思,这样看似简单的物品却承载着无尽的思念。
例子三:李明一直很怀念他去世的爷爷,特别在中元节的时候。
七月十五中元节的诗词中元节,俗称七月半。
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诗人们的在这一天,或寄托哀思、或直抒思念,中元节的诗词有:1.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庞垲《长安杂兴效竹枝体》2.莫道玄风只渔钓,也随世俗夜无眠。
——赵釴夫《醉和顔美中元夕绝句》3.寂寂闻猿愁,行行见云收。
——李白《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4.绛节飘飖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李商隐《中元作》5.又是一年将过眼,如何两鬓不成丝。
——杨万里《新凉感兴》6.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
——黄庭坚《题子瞻枯木》7.手写香台金字经,惟愿结来生。
——纳兰性德《眼儿媚·中元夜有感》8.松竹含新秋,轩窗有余清。
——崔元翰《奉和圣制中元日题奉敬寺》9.高松来好月,空谷宜清秋。
——李白《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10.欲知奉倩神伤极,凭诉与秋擎。
——纳兰性德《眼儿媚·中元夜有感》11.域中信称大,天下乃为轻。
——崔元翰《奉和圣制中元日题奉敬寺》12.看著中元斋日到,自盘金线绣真容。
——王建《宫词一百首》13.肠断回廊伫久。
——吴文英《探芳新·吴中元日承天寺游人》14.暮寒深,迟回处、自攀庭柳。
——吴文英《探芳新·吴中元日承天寺游人》15.凤吹从上苑,龙宫连外城。
——崔元翰《奉和圣制中元日题奉敬寺》16.苍崖渺难涉,白日忽欲晚。
——李白《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17.寂寂焚香在仙观,知师遥礼玉京山。
——令孤楚《中元日赠张尊师》18.广云披日君应近,倒影栽花我尚疏。
——陆龟蒙《中元夜寄道侣》。
中元节对已逝亲人思念的句子1. 七月半鬼节思念亲人的句子一:月下寒光清媚,窗前暗紫玫瑰。
蛛网横斜织木椅,妆台香粉浮灰。
累案残笺忽起,画梁有鸟惊飞。
刹那恍如梦醒,一声轻笑凉悲。
故事经年重忆起,依然长痛难挥。
只是曾经太美,痴痴不忍轮回。
二:荒野月光安静,高低乱草横生。
水袖冰凉颜色老,云鬟不复青青。
远处城西巷尾,琴声仍旧动听。
还向那边飞去,小楼烛火盈盈。
窗底依依双影剪,一如往日浓情。
刹那模糊景象,纷然泪落无声。
三:已七月十五车行徐徐柳树旁,路有旋风绕池塘;此日万鬼开颜笑,家家户户上坟忙。
作者:刘小烽(刘周)2. 中元节思念亲人的句子1、一夜思亲泪,天明又复收。
恐伤慈母意,暗向枕边流。
2、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4、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5、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内进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6、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7、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廓,清明几处有新烟。
8、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9、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辞。
10、重过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11、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12、惟有恨,转无聊。
五更依旧落花朝。
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
13、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3. 中元节思念亲人的句子1、一夜思亲泪,天明又复收。
恐伤慈母意,暗向枕边流。
2、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4、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5、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中元节诗句思念亲人的诗句一直是我们脍炙人口的文化,人人都会吟诗诵曲,这一切来自于先辈。
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中元节诗句思念亲人的”,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中元节诗句思念亲人的【一】《请告南归留别同馆(中元作)》唐·李群玉一点灯前独坐身,西风初动帝城砧。
不胜庾信乡关思,遂作陶潜归去吟。
书阁乍离情黯黯,彤庭回望肃沈沈。
应怜一别瀛洲侣,万里单飞云外深。
《中元》宋·徐集孙今朝逢令节,依旧客殊乡。
禅衲同分席,清斋若过堂。
江茶浮水色,野菜带山香。
忽忆三秋菊,谁锄小迳荒。
《醉和顔美中元夕绝句》宋·赵釴夫年年人月喜团圆,好在诗边又酒边。
莫道玄风只渔钓,也随世俗夜无眠。
中元节诗句思念亲人的【二】《中元夜百花洲作》【宋代】范仲淹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壶。
从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中元观法事步虚虚》【唐代】殷尧藩兀都开秘录,白石礼先生。
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
星辰朝帝处,惊鹤步虚声。
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
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
唯羡羽人襟似水,平持旄节步空虚。
《中元夜》唐·李郢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中元节诗句思念亲人的【三】《水调歌头·天地有中气》【宋代】刘辰翁天地有中气,第一是中元。
新秋七七,月出河汉斗牛间。
正是使君初度,如见中州河岳,绿鬓又朱颜。
茎露一杯酒,清彻瑞人寰。
大暑退,潢潦净,彩云斑。
三壬三甲厚重,屹不动如山。
从此五风十雨,自可三年一日,香寝镇狮蛮。
起舞愿公寿,未可愿公还。
《中元日午》【宋代】杨万里雨余赤日尚如炊,亭午青阴不肯移。
蜂出无花绝粮道,蚁行有水遏归师。
中元节吟~情思寄远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称盂兰盆会、中元节。
有些地方称:鬼节、亡人节、七月半等。
据说中元节属道教,盂兰盆节属佛教。
这天月圆,点亮烛光、河灯为故人故友照亮回家的路……祭悼缅怀先人,寄托哀思。
@ 叶沁源《中元节吟》
七律平水韵
明月秋风望慧星,苍穹梦幻故人庭。
莲灯水荡漂流处,香烛云烟袅碧冥。
别去慈亲常感念,离情日久亦铭听。
夕霞枫叶红如火,菊酒诗怀祭浩灵。
注:冥,天界;浩灵,先祖、故人,庚子年逝去的父母……缅怀祭悼。
@ 昝福祥《盂兰盆节寄思》
七律新韵
点出阴历晓中元,辗转沉思忆旧年。
秋树河风淋细雨,临窗花影透鸣蝉。
时光未泯音容在,夜梦常萦晤聚酣。
彼岸花开不见叶,红鲜滴泪到黄泉。
注:中元,中元节,盂兰盆节,是中华民族追怀先人的一种传统节日,敬祖尽孝,祭奠逝去亲人。
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有清风半夜鸣蝉。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石蒜)自梵语,意为开在天界之花。
花如血一样绚烂红鲜,且有花无叶,是冥界唯一的花,为黄泉路上的风景。
中元节的诗句思念亲人的说话1、天命难为,世事无常。
昔日的恩情还未报答,好多的话语还没有说,好多的事情还没去做,您们就匆匆地离去了,甚至没有留下最后一句话。
我只能把无尽的遗憾与思念,拜托清风带给你们,只求有来世加倍偿还于你们!2、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3、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6、在如潮涌动的哀思中,时常想起慈母在我身边最后的一段时光,真的很开心,很欣慰!仿佛上天眷顾我,一生倔强孤傲的母亲,竟然会离开熟住的老宅,搬来与我作伴!我一时兴奋莫名,简直太有成就感了!7、手捧菊花寄托思念,两行眼泪止不住,想念亲人在世时,其乐融融一家亲,但愿天国没有疾病,快快乐乐的度过每一天,保佑家人都健康平安!8、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10、中元节,常思先人恩德,青烟袅袅寄托我们的思念。
11、一捧菊花哀思寄,两行清泪腮边淋,遐想亲人在世时,其乐融融人相亲,但愿天国无疾病,快快乐乐每一春,保佑家人都健康,幸福快乐笑声闻。
12、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13、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玉楼春》14、中元节这是个思念的日子,带上一束花去看望已故人。
15、中元节,燃一炷香,捎去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寄去想对他们说的话语,送去对子孙祈祷的心愿,带去那些纷飞的祝福和梦靥,逝去的亲人啊,愿你们无忧无虑,一切安好!16、中元时节遍山雾,泪水化作思亲雨。
祈祷亡灵九霄安,世人幸福一生康。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愿逝去的亲人安息!愿在世的亲人安康!总之,天上人间共安好!17、中元节,是伤痕再次疼痛的时候,是眼泪重新泛滥的时候。
中元节鬼节诗词中元节(鬼节)诗词每年的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中元节除了祭拜祖先外,也有人会祭拜孤魂野鬼。
这是表达对已故人的一种思念,如果你从来没有主动拜过祖先,可以试着在中元节,回馈平日守护我们的守护先祖。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元节(鬼节)诗词,欢迎参考!中元节鬼节诗词11.《中元见月》(明)边贡坐爱清光好,更深不下楼。
不因逢闰月,今夜是中秋。
2.《中元日斋中作》(明)朱曰藩陶枕单衾障素屏,空斋独卧雨冥冥。
辋川旧拟施为寺,內史新邀写得经。
窗竹弄秋偏寂历,盂兰乞食信飘零。
年来会得逃禅理,长日沉冥不愿醒。
3.《中元节有感》(清)王凯泰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4.《日赠张尊师》(唐)令孤楚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元都未日闲。
寂寂焚香在仙观,知师遥礼玉京山。
5.《长安杂兴效竹枝体》(清)庞垲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清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中元节鬼节诗词2《中元夜》【唐】李郢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中元夜看月》【唐】罗隐朦胧南溟月,汹涌出云涛。
下射长鲸眼,遥分玉兔毫。
势来牛斗动,路越宵冥高。
竟夕瞻光影,昂头把白醪。
《中元日观法事》【唐】卢拱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云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宫。
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
羽衣凌缥缈,瑶毂辗虚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虫。
青囊如何授,从此访鸿家。
中元节鬼节诗词3《中元夜寄道侣》【唐】陆龟蒙学饵霜茸骨未轻,每逢真夕梦还清。
丁宁独受金妃约,许与亲题玉篆名。
月苦撼残临水珮,风微飘断系云缨。
须臾枕上桐窗晓,露压千枝滴滴声。
《请告南归留别同馆(中元作)》【唐】李群玉一点灯前独坐身,西风初动帝城砧。
不胜庾信乡关思,遂作陶潜归去吟。
书阁乍离情黯黯,彤庭回望肃沈沈。
应怜一别瀛洲侣,万里单飞云外深。
中元节鬼节诗词4《中元观法事步虚虚》【唐】殷尧藩兀都开秘录,白石礼先生。
中元节思念亲人的诗句古诗1. “中元月照夜深沉,思念亲人泪满襟。
就像那断了线的风筝,飘向远方的你可曾知我心?”例子:我站在月下,看着那明亮的月光,不禁想起小时候和亲人一起赏月的情景,心中一阵酸楚,那时候多好呀,如今却只能望着月亮思念他们,他们能感受到我的思念吗?2. “中元烟火映夜空,亲人容颜浮心中。
这思念好似熊熊烈火,燃烧不尽永不停。
”例子:每当中元节放烟火的时候,我就会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浮现出亲人的笑容,那感觉就像心中有一团火在燃烧,让我无法释怀。
3. “中元风轻吹冷面,念亲之情绕心间。
好比那无尽的丝线,紧紧缠绕解不开。
”例子:走在中元节的街头,微风拂过我的脸庞,这时对亲人的思念一下子涌上心头,怎么都挥不走,真的好难过啊。
4. “中元夜静思亲深,回忆如潮涌进门。
这不就是那决堤的洪水,挡也挡不住的思念呀。
”例子: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中元夜,那些和亲人在一起的过往就像潮水一般涌进我的脑海,哎呀,思念怎么这么浓烈呢!5. “中元纸钱化飞灰,寄托思念盼亲归。
仿佛那迷失的小鸟,渴望归巢寻温暖。
”例子:我烧着纸钱,心里默默地说着对亲人的话,真希望他们能回来看看我,就像那迷失的小鸟找到回家的路一样,真的好想他们啊!6. “中元细雨湿衣裳,思亲之意满心装。
就似那绵绵的细雨,丝丝缕缕不停歇。
”例子:中元节下起了细雨,我的衣服被打湿了,而我对亲人的思念也像这细雨一样,充满了我的内心,怎么也停不下来。
7. “中元暮色染天际,怀亲之情难舍弃。
这不正像那深深的烙印,永远刻在我心底。
”例子:看着中元节傍晚的天空被染成各种颜色,我对亲人的怀念愈发强烈,他们在我心里留下的痕迹,真的永远都抹不掉啊。
8. “中元繁星点点亮,思念亲人痛断肠。
恰似那尖锐的刺刀,一下一下刺心房。
”例子:望着中元节的星空,星星闪烁着,可我的心却因为思念亲人而痛得厉害,这种感觉真的太难受了,就像被刺刀扎一样。
9. “中元钟声悠悠响,念亲之情悠悠长。
好比那长长的河流,源远流长永流淌。
中元节思念已故亲人的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唐代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杂诗三首·其二》王维·唐代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赠别二首》杜牧·唐代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闻雁》韦应物·唐代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燕诗示刘叟》白居易·唐代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贺铸·宋代原上草,露初晞。
旧栖新垅两依依。
《遣悲怀三首·其三》元稹·唐代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竹部(石首县界)》元稹·唐代归来不买食,父子分半菽。
持此欲何为,官家岁输促。
《唐乐府十首·乐边人》刘驾·唐代父兄若一处,任向边头老。
《悼亡诗》王士祯·清代江南红豆相思苦,岁岁花开一忆君。
《元日哭先大人》周淑媛·清代一夜思亲泪,天明又复收。
《人日思归》薛道衡·隋代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送贾讷倅眉》苏轼·宋代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水为君开。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李白·唐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示儿》陆游·宋代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送别诗》佚名·隋代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宋代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幽州胡马客歌》李白·唐代何时天狼灭?父子得安闲。
《百忧集行》杜甫·唐代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中元节的诗词思念故人《离思五首·其四》唐·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赏析: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
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
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
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
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
“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梦微之》唐·白居易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赏析:这首《梦微之》是白居易在元稹离世九年后所做的一首七言律诗。
其中颈联“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古往今来更不知有多少人为它而伤怀!《哭李商隐·其二》唐·崔珏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赏析: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巨星,他热衷政治,胸怀大志,对皇帝昏聩、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深为不满,志欲革除积弊,却怀才不遇,抱负难酬,最终成为朋党之争的牺牲品。
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四十五岁的李商隐郁郁而终。
他的挚友崔珏在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悲痛万分。
全诗行文酣畅,情辞并茂,作者对友人深挚的哀悼之意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吊白居易》唐·李忱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赏析: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唐宣宗李忱为一位诗人作悼亡诗,这在古代是非常罕见的。
由此可见唐宣宗李忱对白居易其人的器重、对其诗的喜爱,也从侧面表现出了白居易卓越的才能。
写中元节的诗句1. “中元节至月朦胧,思念故人情何浓。
”就像那淡淡的月光,我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也是如此轻柔却又无尽,不是吗?比如每当中元节的夜晚,我总会望着月亮,想起和爷爷一起度过的时光。
2. “中元夜里烛火摇,仿若亲魂现眼前。
”这烛火是不是就像我们与故人的联系,在中元节的夜里摇曳闪烁。
就好像去年中元节,我点起蜡烛,恍惚间似乎看到了奶奶的笑脸。
3. “十字路口纸灰飞,寄托哀思向何方。
”这不就如同我们的心情,在中元节四处飘荡寻找着寄托。
每次看到十字路口那些飞舞的纸灰,我都会想,亲人们是否收到了我们的思念。
4. “中元时节雨纷纷,恰似离泪湿满襟。
”那雨不就像我们流下的眼泪,在中元节这天肆意流淌。
记得有一年中元节下雨,我的心情也变得格外沉重。
5. “河边放灯随波流,愿君安息行远方。
”那一盏盏灯就像是我们的祝福,在中元节的河流上漂向远方。
就如同我那次在河边放灯,心里默默祈祷着亲人在另一个世界安好。
6. “中元节至心寂寥,故人身影梦中绕。
”是不是在中元节时我们的心会格外寂寥,因为故人总在梦中出现。
就像我经常会在中元节的梦里见到逝去的外公。
7. “焚香烧纸祭中元,青烟袅袅哀思深。
”这焚香烧纸的场景,不正体现着我们深深的哀思吗。
比如我看到别人在中元节这样做时,自己也会忍不住伤感起来。
8. “中元节时忆旧情,岁月匆匆情未逝。
”时间过得再快,我们对故人的情也不会消逝啊,在中元节更能深刻体会到。
每次过中元节,我都会回忆起和他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9. “夜空烟火映中元,仿若故人来相聚。
”那烟火好像是故人回来与我们相聚的信号。
有一次中元节看到烟火,我仿佛觉得逝去的亲人们都回来了。
10. “中元祭祀情无尽,生死相隔念永恒。
”我们对故人的情是没有尽头的呀,哪怕生死相隔。
就像我一直对离去的亲人念念不忘,每年中元节都会更加思念他们。
我觉得中元节是个特别的节日,它让我们有机会去怀念那些已经离开我们的亲人,让我们的思念有了寄托之处。
最经典的中元诗词,写尽思念!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这一天是地官的生日。
在中华传统节日中,中元节又称亡人节、称鬼节、七月半,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几千年来,文人们写作了大量描写中元节的经典诗词,使得这一天充满了文化意味。
《中元作》【唐】李商隐绛节飘飖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曾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辗转得见少年时的梦中情人,其人虽在,却已经犹如人仙殊途,梦中幽会,寄希望于“神鸟”出现了。
《中元夜百花洲作》【宋】范仲淹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壶。
从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中元夜,暑气消退,圆月清辉洒人间,一曲高歌饮酒醉,最难忘曾经人。
《请告南归留别同馆(中元作)》【唐】李群玉一点灯前独坐身,西风初动帝城砧。
不胜庾信乡关思,遂作陶潜归去吟。
书阁乍离情黯黯,彤庭回望肃沈沈。
应怜一别瀛洲侣,万里单飞云外深。
夜深灯下独坐,西风卷窗,远离故土,思乡情切,盼见心中人。
《中元观法事步虚虚》【唐】殷尧藩兀都开秘录,白石礼先生。
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
星辰朝帝处,惊鹤步虚声。
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
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
秋光明净,中元夜色清,一场法事,祭奠亡魂。
《即事中元甲子》【唐】韦庄(也有罗隐作)三秦流血已成川,塞上黄云战马闲。
只有羸兵填渭水,终无奇事出商山。
田园已没红尘内,弟侄相逢白刃间。
惆怅翠华犹未返,泪痕空滴剑文斑。
中元观世事,四野征战,田园生活已消逝,亲人拔刀相向,一腔惆怅,何时休。
《中元夜》【唐】李郢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中元节诗词书法一、原文:《中元节有感》夜色沉沉鬼气森,中元时节祭幽魂。
香烛明灭哀思寄,纸烬纷飞意绪深。
往昔音容犹入梦,今朝生死两离分。
秋风瑟瑟肝肠断,泣血椎心念故亲。
二、衍生注释:- “鬼气森”:形容中元节夜晚那种阴森的氛围,因为这个节日与祭祀鬼魂有关,有比较神秘、肃穆的感觉。
- “纸烬”:这里指祭祀时燃烧纸钱后化成的灰烬。
纸钱是人们传统上用来祭祀逝者的一种东西,认为通过焚烧可以让逝者在另一个世界使用。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主要围绕中元节祭祀这一主题展开,表达了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
情感十分深沉悲痛,从诗中的“泣血椎心念故亲”就能深刻感受到作者对亲人的怀念到了十分浓烈的程度。
在表现手法上,首联通过描写夜色和鬼气来营造氛围,奠定了整首诗较为哀伤、凝重的基调。
颔联中“香烛明灭”和“纸烬纷飞”两个画面感很强的描写,把祭祀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来,且很好地烘托出那份哀思。
颈联“往昔音容犹入梦,今朝生死两离分”则是回忆与现实的对比,更加强化了对亲人的思念。
尾联的秋风瑟瑟进一步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把作者肝肠寸断的情绪推向高潮。
四、作者介绍:从诗的内容来说,作者可能是一个有着丰富情感、重视亲情的人。
他非常熟悉中元节的习俗,并且在这个特殊的节日有着强烈的对已逝亲人的追思之情。
可能是一位经历过较多生活磨难,在亲人离去后久久难以释怀的普通人,借诗抒怀。
五、运用片段:例子一:在家庭聚会上,大家聊起了中元节的传统。
当提到祭祀祖先的意义时,小李说道:“就像那首诗里说的‘往昔音容犹入梦,今朝生死两离分’,中元节能让我们再次回忆起那些已逝的亲人,尽管他们和我们已经分开,但我们的思念却永不断线。
”例子二:到了中元节的夜晚,小张在纸钱燃烧后的灰烬前,默默落泪,脑海里浮现出一句诗“香烛明灭哀思寄,纸烬纷飞意绪深”。
他觉得这首诗精准地表达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在这特别的夜晚,对故去亲人的哀思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深深地寄托。
例子三: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传统文化中的节日时提到了中元节。
中元节古诗词中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它被视为祭祀亡灵的重要日子。
在这个日子里,人们通过祭祀祖先和逝去的亲人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怀念。
古代的诗人们也用诗词来记录中元节的意义和庆祝活动。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元节的古诗词。
古诗词一:《中元观佛诞》中元山头一殿开,翡翠宫殿金装黄。
云佳仙骑来凌空,吉庆灯花璀璨光。
这首古诗词描述了中元节庆祝活动中的场景。
诗人以中元山头上的一座宫殿为背景,描绘了宫殿金装黄色、翡翠宝石闪烁的场景。
诗人还描绘了仙骑凌空而来,以及璀璨光芒中吉祥喜庆的氛围。
古诗词二:《中元夜》烛光闪烁白如霜,人影交错亦如霞。
祭祖寄情思无瑕,共度中元忆往昔。
这首古诗词描绘了中元夜祭祖的场景。
诗人通过描绘烛光闪烁如霜,以及人影交错如霞的景象,展现了庄严而又神秘的氛围。
诗人借此表达了祭祖时的无瑕思念和对往昔的回忆。
古诗词三:《中元夜寄邮》中元斋沐清宵月,万绪千条心系缚。
空中邮差尽忙碌,寄去寄来福如神。
这首古诗词以中元夜寄邮为主题,描绘了中元节期间人们互赠福祉的情景。
诗人用清宵月照耀下斋房的景象来营造祥和而庄重的氛围,表达了人们心神专注于福祉的心境。
诗人还形象地描绘了空中邮差忙碌的场景,寄托了人们对福祉的期盼。
古诗词四:《中元赋得中元夜》中元夜,月皎皎。
东风吹拂重阳梧。
孤灯寒客好禽过,独鹤一声归佛家。
这首古诗词以描绘中元夜的景象为主题。
诗人通过描绘月明如水、东风吹拂的景象,营造了一个宁静而优美的夜晚氛围。
诗人还写到一个孤灯寒客欣赏鸟儿飞过,以及孤独的鹤鸣回归佛家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与宗教的憧憬和追求。
古诗词五:《中元寄怀》中元夜里思亲恋,故国情怀付夜月。
花灯山影照清江,借问长空几多愁?这首古诗词表达了中元夜思念亲人和故国的情感。
诗人以夜晚的清寂和月光下的倩影为背景,表达了对亲人和故国的深情思念。
诗人用花灯山影照射清江的描写,强调了中元节庆祝活动的热闹和喜庆,以及人们对未来的期盼和疑虑。
通过以上古诗词的介绍,我们更加了解了中元节的庆祝活动和人们的思考和情感。
中元节怀念故人诗词精选
中华传统节日中元节又称亡人节、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几千年来,民族不断发展和融合中,产生了大量描写中元节的经典诗词,使得中元节文化更有文化底蕴。
七月十五这天,是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释放大量孤魂野鬼,让其暂享人间祭祀,称之为地官赦罪。
而佛教中称为“盂兰节”。
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
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
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
清代诗人庞垲的《长安杂兴效竹枝体》一诗,形象地描绘了中元夜儿童持荷叶灯结伴游乐的情景。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清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
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唐代诗人卢拱的《中元日观法事》,描写出了观中元节中道家做1 / 5
法事的感悟。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云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宫。
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
羽衣凌缥缈,瑶毂辗虚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虫。
青囊如何授,从此访鸿家。
此诗中诗人虽然明写观法事,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描写一副太虚遨游的景象,让人凭空多了一些人世的感悟,对世事看得更加清平。
中元节诗词精选
中元观法事步虚虚
(唐)殷尧藩
兀都开秘录,白石礼先生。
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
星辰朝帝处,惊鹤步虚声。
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
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
中元作(唐)
李商隐
降节飘飘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2 / 5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会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中元夜(唐)
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中元夜寄道侣(选一)
(唐)陆龟蒙
橘斋风露已清余,东郭先生病未除。
孤枕易为蛩破梦,短檐难得燕传书。
广云披日君应近,倒影栽花我尚疏。
唯羡羽人襟似水,平持旄节步空虚。
中元夜百花洲作
(北宋)范仲淹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壶。
3 / 5
从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中元雨中呈子晋
(南宋)朱熹
徂署尚繁郁,大火空西流。
兹辰喜佳节,凉雨忽惊秋。
晼晚兰径滋,萧萷庭树幽。
炎气一以去,恢台逝不留。
刀笔随事屏,尘嚣与心休。
端居讽道言,焚香味真诹。
子亦玩文史,及此同优游。
中元见月
(明)边贡
坐爱清光好,更深不下楼。
不因逢闰月,今夜是中秋。
中元日斋中作
(明)朱曰藩
陶枕单衾障素屏,空斋独卧雨冥冥。
辋川旧拟施为寺,内史新邀写得经。
窗竹弄秋偏寂历,盂兰乞食信飘零。
4 / 5
年来会得逃禅理,长日沉冥不愿醒。
中元节有感(清)王凯泰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