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民间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4
我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菏泽作文我家乡有好多好多好玩的东西,其中有一种特别有趣的东西叫做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学了一些大人说的话,知道这个叫做菏泽。
菏泽有好多东西,可是这个东西不是东西,是一种东西的名字。
菏泽有一种东西叫做舞龙舞狮,我看过了,好厉害!有好多人一起来,穿着彩色的衣服,还有好多好多鼓声,然后有一条大大的龙和一只可爱的狮子跳来跳去。
我在大人的肩膀上,看到了那么多的人围着龙和狮子,都笑得好开心。
我也想要一起跳,可是龙好长啊,我够不着,只能看。
菏泽还有一种东西叫做剪纸。
我看见奶奶坐在桌子前面,用小剪刀剪来剪去,刀刀剪出了花花草草,还有一只小鸟。
奶奶说这叫做剪纸,是一种很久很久以前的东西。
我也想学,可是奶奶说我手指太小了,还不会用剪刀,只能看她剪。
菏泽还有一种东西叫做传统戏曲。
爸爸带我去看,有好多演员穿得很漂亮,唱得很好听。
他们的脸上都画了好多好多颜色,有红的、黑的、白的,看起来很有趣。
我虽然听不懂他们在唱什么,但是看他们唱得那么投入,我也觉得好开心。
菏泽还有一种东西叫做传统手工艺。
妈妈带我去看,有人用木头做成了一个小人,还有人用绳子编织了一条小绳子,还有人在绣花,画画。
我觉得这些东西都好神奇,可是妈妈说要用心才能学会,我得再长大一点才行。
菏泽还有一种东西叫做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好多,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玩意儿。
有的时候会放炮,有的时候会有很多人唱歌跳舞,有的时候会有好吃的东西。
我最喜欢的是过年,因为过年有红包,还可以吃很多好吃的东西,我觉得好开心。
我家乡的菏泽真的有好多好多有趣的东西,虽然有些东西我还不会,但是我会努力学习,长大了一定要学会。
山东菏泽人饮食的特点山东省菏泽市位于山东省南部,是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和中南半岛的经济区域的中心城市。
这座城市素以其精美的文化和饮食文化而著称。
山东菏泽的饮食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浓郁的烹饪技术传统山东菏泽的饮食有着浓郁的家庭烹饪传统。
菏泽市的家庭烹饪以煮、炒、烤、蒸、炸等各种方法为主。
这些方法使用传统的调味品和佐料,例如酱油、盐、醋和芝麻等。
当地常用的调味品是姜和葱,这些香料能够增添菜肴的 aroma 和味道。
2. 变化多端的烹饪技术菏泽的烹饪也有着变化多端的传统。
这种多样化包括红烧、炖、干锅、煮汤,炸、煎、烤、炒等等,这些方法可以用于不同的菜肴和原料。
山东菏泽人特别喜欢用煲炖的方法进行菜肴的烹饪,这种烹饪方式能够使菜肴的营养和味道都更加地浓郁。
3. 丰富的小吃和面食山东菏泽的小吃和面食非常多。
其中,糖饼是当地的特色小吃。
它是用麦粉和糖制成的,外边金黄饱满,内里松脆香甜。
另外,菏泽市还有各种口感独特的面食,如扁食、馄饨、刀削面、面包等等。
4. 以海鲜和河鲜为主要食材菏泽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处于黄河、淮河和邙山的中心地带,因此当地的饮食文化有着丰硕的水产资源。
农村地区的饮食以江河海鲜为主要食材,因此当地的餐桌上经常能见到鱼、虾、螃蟹等海鲜和鲤鱼、鲫鱼、草鱼等河鲜。
这些食材非常新鲜,味道鲜美。
当地人经常用这些食材制作美食菜肴,并以清蒸、红烧、炖等方法进行烹饪。
总而言之,山东菏泽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变化多端。
当地人以自家烹饪传统为基础,加入各种食材和烹饪方法,制作出独特的美食菜肴。
无论是吃海鲜还是河鲜,还是小吃和面食,都令人久久难忘。
山东的地方渮泽的风俗
1、斗羊。
菏泽斗羊相传起源于三国时期。
曹操被袁绍打败,退兵曹州,人疲马惫,士气低沉,忽见两羊相抵,十分威武,精神为之一振,即召部下观赏,感染得群情激昂,反戈一击,大败袁绍。
2、曹州灯会。
曹州灯会是以菏泽为中心的区域性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具有浓厚的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
3、民间杂技。
菏泽民间杂技表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4、皮影戏。
菏泽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戏曲形式,具有独特的表演技巧和艺术风格。
5、斗鸡。
菏泽斗鸡活动起源于西周时期,盛行于唐朝,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我的家乡菏泽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雄厚,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主要涉及曲艺、传统戏剧、民间美术、舞蹈、音乐、文学、杂技与竞技、医药、军事等等。
我的家乡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同样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曹州面人曹州面人菏泽古称曹州。
曹州面人最早起源于(今菏泽市牡丹区)马岭岗镇穆李村。
它是在古代祭天地、敬鬼神的“花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传早在尧舜时代,地处黄河流域的菏泽就常因黄河决口,天灾人祸几乎不断。
人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用面捏成猪羊,代替活的动物供奉神灵,即所谓的“花供”。
这就是曹州面人中最早的面塑艺术了。
“天下面塑出穆李。
”数千年间,当地面塑历经沧桑变幻,几度沉浮兴衰。
据碑文记载,清咸丰二年(1852年)江西弋阳的米塑艺人王清原、郭湘云来到穆李村,与当地的花供艺人郝胜、杨白四合作,把米塑与花供技艺结合起来,形成了今天的“曹州面人”。
从此,曹州面人脱离民俗功用,成为一种集观赏和把玩于一体的民间工艺品。
在面塑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穆李村面塑艺人走南闯北,影响全国,逐渐形成了三大流派,即山东菏泽的李派、北京的汤派、上海的赵派。
三派各具特色,而山东菏泽李派一直独占鳌头,其代表人物先后有李俊兴、李俊福、李芳清、何晓铮、穆绪建等。
李俊兴(1895—1979)是100多年来穆李村面塑贡献最大、名声最响,手艺最绝的面塑名家。
1935年,李俊兴改进面塑制作工艺,解决了面塑作品虫蛀、干裂问题。
1956年经省政府批准,以李俊兴为主任,成立“济南面塑合作社”,承接了中国面塑史上第一次大宗出口业务日本10万套“西游记”面塑订单。
1957年李俊兴荣获“国家工艺美术老艺人”称号,1959年11月李俊兴出席了省“文代会”,加入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并当选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李芳清(1930.3.30—2005.8.15)是李俊兴的侄子,也是其得意门生。
1958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得到刘开渠、张仃等名家指导。
菏泽文化调研报告菏泽是一个位于中国山东省中部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在这篇文化调研报告中,我们将介绍菏泽的文化特点、历史背景、传统艺术、宗教信仰和重要节日等。
菏泽的文化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菏泽是山东省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夏朝。
其次,菏泽地处山东省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这为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提供了条件。
另外,菏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最后,菏泽的文化特点还包括多样性和包容性。
这座城市融合了多种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形成了多元而富有活力的文化景观。
菏泽的历史背景丰富多彩。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菏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
据史书记载,早在夏朝时期,菏泽就是山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历史上的其他时期,菏泽也经历了齐国、朱雀国和劉齊的统治。
这些历史事件和统治者的影响,使菏泽成为山东省著名的文化名城。
菏泽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
其中,代表性的有菏泽鼓词和华山剪纸。
菏泽鼓词是一种独特的民间音乐形式,结合了歌唱、说唱和舞蹈。
它以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和悠扬的旋律吸引了广大观众。
华山剪纸是菏泽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以其精细的剪纸技艺和多样化的设计而闻名。
菏泽的宗教信仰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菏泽是中国佛教圣地之一,有着丰富的佛教文化资源。
著名的灵山寺和光仁寺都是重要的佛教寺庙,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参观。
除了宗教信仰,菏泽还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
其中,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和重阳节是菏泽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舞龙、舞狮、放鞭炮等。
总的来说,菏泽市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和传统艺术,这些都是这座城市独特魅力的体现。
通过对菏泽的文化特点、历史背景、传统艺术、宗教信仰和重要节日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体验菏泽的文化。
同时,这也为菏泽的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菏泽游艺民俗发展现状
菏泽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游艺民俗发展也日益壮大。
首先,菏泽的传统民俗文化底蕴深厚。
菏泽是鲁西北的重要城市之一,在过去的几百年中,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活动。
例如,端午节时的赛龙舟、舞龙舞狮等,春节期间的庙会活动,以及中秋节时的赏月、猜灯谜等,都是菏泽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
其次,菏泽的游艺项目日渐丰富多样化。
如今,菏泽出现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游艺项目。
比如,传统的旋转木马、摩天轮等,以及新兴的VR游戏、射箭、攀岩等,都受到了广大游客
的喜爱。
这些游艺项目既满足了市民和游客的娱乐需求,也促进了菏泽旅游产业的发展。
第三,菏泽的游艺民俗发展受到政府的积极支持。
为了促进游艺民俗的发展,菏泽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投资兴办游艺场所,并提供相关的补贴和优惠政策。
政府还加大了对游艺民俗活动的宣传力度,组织举办各类文化旅游活动,提高了市民和游客对菏泽游艺民俗的认知和参与度。
综上所述,菏泽的游艺民俗发展现状呈现出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态势。
传统的民俗文化与现代游艺项目相结合,为菏泽的旅游产业注入了新活力。
随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市民的积极参与,相信菏泽的游艺民俗将继续蓬勃发展。
菏泽的风土人情
菏泽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
这里有着独特
的风土人情,让人流连忘返。
一、美食文化
菏泽是豫菜的发源地之一,这里的豫菜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口味独特,
备受中外游客的喜爱。
最著名的菜品当属酱爆猪肉丁和麻辣豆腐,风
味独特、色香味俱佳。
此外,在菏泽还有许多传统小吃,如芝麻烧饼、皮蛋豆腐、老豆腐等,让人流连忘返。
二、文化底蕴
菏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有着许
多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如曹州府、西华山石窟、随圣陵等。
此外,
菏泽还是著名的红旗渠的发源地之一,这条长达4,000多公里的运河,
是中国现代农业灌溉事业的奇迹。
三、民俗文化
菏泽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如豫剧、蒙山大鼓、华亭鼓等。
其中,豫剧是菏泽市的地方剧种,以其优美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而著称。
蒙山大鼓则是地方戏曲中的另一种形式,表现了人民对神秘、神话、
传说等的独特感悟。
四、生态环境
菏泽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这里的景色秀美、空气清新,是人们远离城市喧嚣、享受自然的好去处。
菏泽有着许多著名的景点,如郑国渠、五岭山、仙人洞等。
此外,这里还有许多的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如武功山、九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吸引了许多爱好户外活动的人士前来探险、徒步或者露营。
总之,菏泽的风土人情是多么的丰富多彩,让人无法忘怀。
这里的美食、文化、民俗和生态环境都各具特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
山东菏泽民风民俗作文600字左右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山东菏泽民风民俗作文600字左右篇1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
元宵节有很多习俗,如: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放烟花、猜灯谜......还有啊,就是要吃汤圆。
俗话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今年的元宵节虽然天气很冷,但是没有下雪,丝毫不影响大家的心情,到了晚上,很多人都走出家门,到广场看放烟花,赏灯,猜灯谜。
烟花还是像往年一样好看,今年是在淄博体育中心集中燃放,天刚黑下来,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很多人,周边的道路都封闭了。
七点半,焰火晚会正式开始了,随着噼噼啪啪的鞭炮鸣响,夜空变成了一块美丽的画布,各色礼花腾空而起,竞相绽放,似流星,似蝴蝶,似花冠,似奔腾的骏马,似奔流而下的瀑布......展示出一幕幕流光溢彩,火树银花不夜天的人间胜景。
我们忍不住欢呼起来,真是太美了!回来的路上,妈妈给我讲他们小时候怎么过元宵节,那时候的节目可多呢,一般从正月十四持续到正月十六,每天上午听到锣鼓声一响,大人孩子都聚集到马路两旁,等着扮玩的队伍,那喧天的锣鼓声,整齐的高跷队伍,让人精神振奋的舞龙舞狮,最传统的.打铁花......是他们儿时最爱看的节目。
妈妈说她小时候最怕的是扮玩队伍里骑小毛驴的,那些人化妆的像小老太太一样,歪戴着帽子,嘴里叼着袋,嘴角还点着一颗大黑痣,晃晃悠悠晃晃悠悠,后面的人拿小鞭子一抽,他就撒欢一样往人群里乱窜,一不小心就来到你面前,吓得大人孩子们直往后退,大呼小叫的,也给人们带来了无数的欢笑声,哈哈!山东菏泽民风民俗作文600字左右篇2【山东菏泽民风民俗作文600字左右】我家就住在山东省菏泽市,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俗文化。
每当到了节假日,我们这里就热闹非凡,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
除夕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家家户户都会举家团聚,吃团年饭。
饭桌上必备的就是面食、鸡蛋、肉类等,寓意年年有余、吉祥如意。
菏泽的风土人情介绍菏泽是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鲁南平原的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菏泽的风土人情独具特色,深受游客的喜爱。
菏泽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
菏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曹州文化、孔庙文化、陶瓷文化等。
曹州文化是菏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曹州文化的代表性建筑是曹州孔庙,这里是孔子后代的祭祀场所,也是中国四大孔庙之一。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孔子文化的庄严和厚重。
菏泽的自然风光也十分优美。
菏泽市境内有着大量的自然景观,如华山、太行山、龙山等。
这些山脉环绕着菏泽市,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
此外,菏泽还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如黄河、泗水、沂河等。
这些水资源为菏泽的农业生产和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菏泽的民俗文化也十分丰富多彩。
菏泽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如曹州花鼓戏、曹州大鼓、曹州皮影戏等。
这些民俗文化代表了菏泽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文化传承。
此外,菏泽还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如剪纸、刺绣、陶艺等。
这些民间艺术代表了菏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菏泽的美食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菏泽的美食以鲁菜为主,鲁菜是山东省的传统菜系之一,以其独特的口味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而闻名。
菏泽的美食有着丰富的品种和口味,如曹州烤鸭、曹州炖鸡、曹州烤肉等。
这些美食代表了菏泽人民的饮食文化和生活方式。
总之,菏泽的风土人情独具特色,深受游客的喜爱。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美味的鲁菜美食。
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菏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菏泽的习俗文化介绍作文Heze, located in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is a city rich in traditional customs and culture. 菏泽位于中国山东省,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习俗和文化的城市。
One of the most well-known customs in Heze is the celebration of the Lantern Festival. 菏泽最著名的习俗之一是庆祝元宵节。
During the Lantern Festival, people in Heze gather together to enjoy colorful lantern displays, traditional performances, and delicious food. 元宵节期间,菏泽人聚在一起观赏五颜六色的灯笼展览,传统表演和美味食物。
Another important aspect of Heze's cultural heritage is its unique style of folk art, such as paper cutting and wood carving. 菏泽文化遗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其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如剪纸和木雕艺术。
Paper cutting in Heze is a traditional folk art form that involves cutting intricate designs out of colored paper to create beautifulworks of art. 菏泽的剪纸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通过在彩纸上剪出复杂的设计,创作出美丽的艺术作品。
Wood carving is also a popular form of folk art in Heze, with artisans creating intricate designs and sculptures out of wood. 木雕也是菏泽流行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工匠们用木头创作精美的设计和雕塑。
菏泽戏曲:柳子戏,四平调,枣梆,山东梆子,定陶皮影,大平调,两夹弦,大弦子戏民间舞蹈:担经,撅老四舞,商羊舞。
曲艺:南路山东琴书。
鸢歌柳书,山东花鼓。
面塑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汉族民间传统艺术之一,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
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
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
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山东花鼓山东花鼓是一种以花鼓为主要伴奏乐器,对口走唱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也是山东曲艺中唯一一个走唱类曲种。
山东花鼓几乎没有表现金戈铁马的故事题材,却十分擅长表现家长里短的生活故事,即所谓“针线笸箩”。
山东花鼓衍生出多种地方戏曲,如两夹弦、四平调、五音戏、柳琴戏、茂腔、一勾勾等,是众多剧种的直接母体,对于山东地方戏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2006年被列入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Shandong flower drum is a kind of flower drum as the main accompaniment instrument, suit go sing the han folk art form, is also the only one of shandong folk art sort of quyi go sing class. Shandong flower drum where stories, almost no performance is very good at family life story, the so-called \"needle shallow basket\". Shandong flower drum spawned a variety of local opera, such as two clip strings, four level tone, tune, liu-chin play, play, cavity, a hook, and so on, are of many different types of direct matrix,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opera of shandong. In shandong province in 2006 was listed in the first batch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2014年11月11日,山东花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东菏泽丧事规矩丧事是一种传统的宗教仪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省菏泽市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丧事也有着其独特的规矩。
一、丧期丧礼期一般为三个月,自家人离去后到期满。
菏泽市规定,死者家属在吊唁期间,家中人员应当全部苦衣服服,不得改变服饰。
此外,家属不可参加婚嫁、请柬或者宴请等活动。
二、丧事礼仪者家属要举行丧礼,丧收在家时,家属要举行丧礼,丧收在家时,家属要派拨负责收丧的同学、亲友,每日五次由同学、亲友到家中宣读经文,为死者放烟火。
在家中做礼拜时,家属要全部穿着苦衣出席,行礼时头不可以高于家中长辈。
家中的男女及家属的客人,应端起五件小盆鱼拜祭宗祠,然后为死者行祭品仪式。
三、丧收丧收期间,家属应当登记死者的一生消息,如出生时间、去世时间、家庭故事等,并将此登记簿放在死者的家中,每日有同学、亲友来拜祭,宣读经文,由家属向死者行礼,再放烟火。
四、祭祀泽市规定,七日后中检(宗祠),家属要派拨亲友负责祭祀,并要自己出席,现场家属及亲友应当全部穿着苦衣参加,家属应将以前家族的人户记载登记本带去宗祠,由宗祠主持人读出死者的一生特点。
五、火葬属应在宗祠主持人指定时间完成,菏泽市规定,家属应安排有关事宜,如换葬布置、购买花圈等,吊唁期间,家属可以为死者家族请柬出席,祭品要按照宗祠主持人推荐安排,家属要亲自担任拜祭带头。
六、告别式别式要派拨家属、亲友负责,在参加告别式时,家属仍要全部穿苦衣,参加者们要讲解死者的家族、先人的故事,表达感恩之情,每个家属都要亲自担任护送死者的任务。
七、纪念丧期间,家属要安排纪念,如参加法事、死者家属把灵柩放在宗祠前等。
另外,家属还要参加灵牌拜祭,家中人员要穿苦衣,老年人要坐在宗祠前香桌上,参加拜祭,每人拿着一盆鱼祭送给死者,表达对死者的思念之情。
八、收丧丧期满,家属要将死者家中所有东西清理妥当,并办理死亡报告、拆棺,移出丧礼馆等事宜。
家属还要安排朋友或亲友多多祭拜,宣读经文,把灵牌和贤人像置于灵柩上,为死者安放入庙中。
菏泽的风土人情
菏泽是一个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的城市,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风土人情。
首先,菏泽的人们非常热情好客。
不管你是来自何方,只要到了这里,你就会被当地人的热情所感染。
他们会主动向你打招呼、询问你的身世,甚至邀请你到他们家里做客。
这种热情让人感觉非常舒适和温暖。
其次,菏泽的饮食文化也非常有特色。
这里的美食以烤肉、炖汤、面食为主,其中以烤肉最为有名。
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独特的烤肉配方和烤肉技巧,让你的味蕾得到充分的满足。
此外,这里还有一些特色小吃,如麻花、油糕等,也让人回味无穷。
最后,菏泽还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这里有许多历史遗迹和名胜古迹,如曹州文化广场、东关大街、魏氏大宗祠等,这些文化景观展现了菏泽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同时,菏泽的民俗风情也非常有特色,如龙舟赛、鼓楼节、五雷坑民俗节等,这些活动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民间文化。
总之,菏泽的风土人情非常独特,让人流连忘返。
如果你想体验不一样的旅游风情,不妨来一次菏泽之行。
- 1 -。
山东菏泽家乡的风俗山东菏泽家乡的风俗菏泽作为一座古老的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这个地方既有着自然的风光美景,又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山东菏泽家乡的风俗吧。
一、民俗婚礼在菏泽,传统的婚礼习俗极为丰富多彩。
婚礼前,新娘要先去龙虎山祈福,而后在婚车和婚房上“安菜”,即贴上符纸镇压邪气。
新娘出嫁时,会在门口撒红豆;最后,现代婚礼中的婚车游街、喜糖散发等仍是菏泽婚礼的传统元素。
二、民俗喜事菏泽的百事喜庆,除了婚礼外,还有其他的民俗喜事。
如庆满月、百日宴、白头偕老,或是第一个长大赚钱的啃老族子女成功创业,都在菏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
茶饮、红枣、果品、水果、糕点、香烟等是互赠的常用物品。
三、民俗节庆菏泽有着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
比如传统的踢蹴鞠、蹴鞠表演、行李龙、狮子舞、吹芦笙等,是保留在乡村的传统节目;同时,西楼梯山节、菏泽国际温泉节、中华扇舞大赛等也成为菏泽当地的知名节庆活动。
四、民间信仰在菏泽,有一些民间信仰也是深入人心。
如龙泉山庙会、德丰、临沂等篇,都是菏泽当地举办的盛大喜庆活动,主要是祭祀所在地的山神庙和关帝庙等。
五、民间工艺菏泽还有着许多独具一格的民间工艺,例如玉石文化、贵妇画、花船制作、传统小游戏等等,都是当地人们传承和发扬的优秀民俗文化。
而且,在菏泽旅游区内还有许多文化工艺类项目,例如陶土手工、剪纸等。
以上就是菏泽的各种民俗风俗,这些民俗既是菏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
如果大家有机会到菏泽,可以体验一下这些美丽的风俗文化,一定会让你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深厚底蕴。
菏泽非遗项目菏泽非遗项目是指菏泽地区传承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菏泽位于山东省中部偏东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菏泽非遗项目丰富多样,涵盖了传统工艺、民间艺术、传统音乐、传统戏曲等多个门类,展现了菏泽地区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
一、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1. 泥塑艺术:菏泽的泥塑艺术源远流长,以其细腻逼真的表现形式而闻名。
泥塑作品形态各异,既有形象逼真的人物和动物,也有各种生活用品和装饰品。
泥塑艺术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菏泽地区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刺绣技艺:菏泽的刺绣技艺独具特色,以绣工精细、色彩鲜艳而著称。
菏泽刺绣作品精美绝伦,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纹样展示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
刺绣技艺在当地被广泛应用于服饰、家居用品等领域,深受人们喜爱。
3. 竹编工艺:菏泽的竹编工艺源远流长,技艺精湛。
竹编作品形态各异,包括篮筐、花器、家具等,不仅实用性强,而且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菏泽的竹编工艺独具一格,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二、民间艺术类非遗项目1. 菏泽民间木版年画:木版年画是菏泽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以精美的版画形式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菏泽民间木版年画的特点是色彩鲜艳、形象逼真、寓意吉祥,是中国年画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2. 菏泽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形式之一,菏泽的皮影戏以其独特的表演技法和剧本创作而闻名。
菏泽皮影戏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剧情丰富多样,被誉为中国南方的皮影戏艺术瑰宝。
三、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1. 菏泽鼓乐:菏泽地区的鼓乐音乐形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菏泽鼓乐以其独特的节奏、韵律和演奏技巧而闻名,是当地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鼓乐在菏泽地区的各种宗教仪式、庆典活动和民间节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 菏泽古筝:古筝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菏泽的古筝具有独特的音色和演奏风格。
菏泽古筝曲调优美动听,表达了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山东菏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1.成武大鼓是一种比较古老的乐种之一,相传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经过数代民间艺人的加工、提炼、修饰和创造,无论从制作工艺还是演奏技法上都在逐渐完善。
鲁西南民间大鼓因制作用牛皮蒙鼓,所以也称“牛皮大鼓”,又因它的直径大的可达两米,像个碾盘,所以也称“碾盘大鼓”。
2.牛屯鼓樂山東定陶縣孟海鎮牛屯村,是一個古老而又有着豐厚歷史文化積淀和豐富文化底蘊的村莊。
牛屯鼓樂是山東鼓樂的重要流派,是一種已鼓為主要演奏樂器的民間藝術形式。
牛屯鼓樂主要分佈于菏澤定陶及周邊地区3.单县鼓吹乐为鲁西南鼓吹乐的一个分支,朴实爽朗,优美细腻,富有浓厚的乡土气味和生活气息。
它使用的乐器分为吹管乐和打击乐两类。
吹管乐有唢呐、笛子、笙、闷子、把攥子。
打击乐器有梆子、小镲、小锣、云锣、小鼓等。
在鼓吹中,主要的乐器是唢呐。
唢呐在单县俗称"喇叭”或"响器”。
分为大唢呐、中唢呐、小唢呐和锡笛四种。
笛子,分为梆笛、小尖笛和铜笛。
笛子是唢呐的主要伴奏器。
打击乐器主要用于伴奏中,起着掌握节奏,制造气氛,增强色彩的作用。
单县鼓吹乐演奏曲目丰富多彩,有唢呐曲牌、戏曲和曲艺牌及民间小调等。
经常演奏的有《抬花轿》、《大笛搅》、《叫句子》、《山坡羊》、《锁南枝》、《双合凤》以及各种开门等。
演奏的形式有:行进演奏,用于迎亲、送葬及节日喜庆等场合;坐场演奏,即乐手们围坐在桌子四边,边吹边打,常演奏些大曲牌或卡戏。
单县素有"唢呐之乡”的称谓。
这里鼓吹艺术源远流长,是人民大众特别欢迎的民间器乐,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历代盛行不衰,鼓吹乐班遍及城乡。
初步统计,当前全县约有"响班”30多个,艺人达200余人。
鼓吹乐是民间艺术形式,常用于婚丧嫁娶和各种喜庆场合,这已成为一种风俗。
4,鲁西南鼓吹乐是一种以唢呐为主奏的民间器乐,它以嘉祥鼓吹乐为典型代表,主要分布在山东省济宁、枣庄、菏泽三市及周边地区。
它的乐队组合灵活多样,唢呐的哨片较软,易于控制。
菏泽特色景点(一)菏泽特色旅游攻略1. 历史文化之旅•尽情品味千年历史:菏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许多历史古迹保存完好,包括孔庙、曹(操)庙等。
•游览孔庙:孔庙是孔子的家乡,是中国古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孔庙,游客可以了解孔子的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
•感受曹(操)庙的壮丽:曹(操)庙是为了纪念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而建立的,庙内供奉曹操的神像,同时还有展览介绍了曹操的生平事迹。
2. 秀美乡村之旅•漫步花海乡村:菏泽拥有丰富的农田资源和美丽的乡村风光,游客可以漫步在花海中,欣赏各种盛开的花朵。
•参观红色革命圣地:菏泽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游客可以参观红色革命圣地,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
•品尝农家美食:菏泽的乡村美食丰富多样,有特色的农家菜和当地特色美食,例如独具特色的菏泽炒饼等。
3. 自然风光之旅•赏花养心:菏泽的春天是赏花的好时机,游客可以去花海公园、千佛山等地欣赏花海和美丽的花卉。
•徒步探索:菏泽拥有许多自然风光,如黄河湿地、山水景区等。
游客可以选择徒步探索,欣赏自然风光的壮丽。
•水上乐园:菏泽有湖泊和河流,游客可以在湖泊中划船、游泳,享受水上乐园的乐趣。
4. 特色购物之旅•品味农产品:菏泽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有丰富的农产品,游客可以购买当地的特色农产品。
•选购土特产:菏泽有许多特色的土特产,如菏泽炒饼、菏泽花椒等,游客可以选购纪念品或送给朋友。
•逛菏泽市区:菏泽市区有许多商场和步行街,游客可以逛街购物,体验当地的市井生活。
5. 特色美食之旅•品尝菏泽炒饼:菏泽炒饼是菏泽特色美食,口感独特,是当地人的最爱。
•尝试豆腐狗肉:菏泽是中国有名的豆腐产地,豆腐狗肉是当地的传统名菜,值得一尝。
•品尝当地小吃:菏泽有许多当地特色小吃,如软糖、凉粉等,游客可以尝试各种美食。
以上是菏泽特色旅游攻略的一些主要内容,希望能为您的旅行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6. 体验民俗文化之旅•参与传统民俗活动:菏泽有丰富的传统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民间艺术表演等,游客可以亲身参与,感受当地的热情和文化。
菏泽民间文化
牡丹之乡
菏泽市牡丹栽培历史悠久,明代已负盛名。
蒲松龄在其《聊斋志异》里就有“曹州牡丹甲齐鲁”之说,并写下了葛巾玉版的神话故事,后又有“中国牡丹之乡”之称。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富有历史传统的曹州牡丹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目前,该市牡丹种植面积已达5万多亩,品
种多至600余个。
历史上形成的包括药物学、
植物学、园艺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戏剧
曲艺、民俗学等多科在内的牡丹文化,是中
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
的建立,菏泽成立了牡丹研究所、天下第一香学会、研究会,系统研究开发、利用牡丹资源,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建设。
自1992年起,我市举办了“以花为媒、广交朋友、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开发旅游、振兴经济”为宗旨的菏泽国际牡丹花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八届,是继洛阳牡丹花会后的全国第二大牡丹节会。
每至花会,各种商贸活动、文艺活动珠联璧合,游客如织,商家云集,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牡丹产业已成为一方经济的支柱产业,花随人意,四季常开,美化着人们的生活,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并远销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牡丹已成为菏泽人的骄傲,并为菏泽的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目前菏泽牡丹黑、红、黄等九大花色1156个品种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源产地标记注册认证!
菏泽牡丹园是菏泽牡丹最多的地方,来菏泽不可不去牡丹园。
2000年,菏泽被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牡丹之乡”。
2006年,菏泽被评为“中国牡丹城”。
我国书法协会名誉主席,著名书法家舒同曾为菏泽牡丹挥毫题下“曹州牡丹甲天下”。
溥杰先生也曾经为菏泽牡丹留下过“天下第一香”的墨宝。
菏泽牡丹还曾经被新闻界拍成电视、电影。
新闻记录片《泰山南北》中盛赞:“菏泽牡丹甲天下,天下牡丹出菏泽。
”每年4月中旬,牡丹花盛开时,菏泽都要举办“国际牡丹旅游文化节”。
书画之乡
菏泽市历史上书画名人众多,宋代晁补之、李昭己、何氏家庭、曹氏家庭都为书画艺术留下了宝贵历史遗产。
较知名的近代书画家有牛千古、
李眉川等,现代有晁楣、田伯平、何方华、张得蒂、包备五、鲁风等。
真正群众性的书画热活动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兴起的。
近年来发展较快,习书画者众多,书画热遍及城乡,各级各类书画展览活动不断,书画队伍逐渐壮大,老作者宝刀不老,后起之秀接连涌现。
全市成立有各类书画协会、书画研究会等20多个,全国书协、美协会员5人,省级美协、书协会员200多人,每年举办各类书画比赛、展览、笔会等活动上百次,建有各类书画、美术专业脱产(业余)校(班)近百处。
全市书画营销门市300多个,从业人员2000多人,形成了一个产、供、销一条龙的文化产业大军。
目前,菏泽的书画产业已形成城市、乡村于一体的网络,如菏泽城内的马海书画产销一条街、曹县邵庄农民书画之乡已初具规模,巨野县被中国文联授予“中国巨野农民绘画之乡”的称号,该县农民书画作者近2000人,年书画产值达2000多万元。
曹州书画院作为全国地市级最大的书画院,建院以来已举办书画展览200多次。
戏曲之乡
菏泽市戏剧活动历史悠久,剧种繁多,异彩纷呈,享有“戏曲之乡”的美名。
是山东梆子、柳子戏、两夹弦、枣梆、大平调、大弦子戏、四平调的发祥地,现有传统地方戏剧种山东梆子、柳子戏、两夹弦、枣梆、大平调、大弦子戏、曲剧、四平调和豫剧;曲艺有山东花鼓、山东落子、莺歌传书、山东琴书和河南坠子等。
其中枣梆系全国仅有的,有“天下第一团”之称。
菏泽戏剧历史辉煌,五彩缤纷。
1954年郓城县工农剧社参加了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其出演剧目《黄桑店》等获演出奖,主要演员也分获演员奖。
同年,郓城县工农剧社调菏泽为地区柳子剧团。
1959年又上调省,成为山东省柳子剧团。
菏泽是山东梆子前身曹州梆子的故乡,巨野大姚班和定陶大兴班等古老山东梆子科班都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其中大兴班解放后来到菏泽,定名为“菏泽专署人民剧社”,1958年调省,成立了山东省梆子剧团。
牡丹区(原菏泽市)大平调剧团先后被山东省人事厅、山东省文化厅授予“全省先进剧团”和“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剧团创作演出《张三李四》、《法魂》等大型现代戏在全省全国荣获多项大奖,特别是《张三李四》进京汇报演出后,受到国家领导人和戏剧界专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并荣获“全国人口文化奖”;《法魂》在1995年荣获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填补了菏泽地区没有“五个一精品工程”奖的空白。
1959年10月毛泽东主席观看了定陶两夹弦《三拉房》剧目,1964年春,朱德委员长观看了柳子戏《向阳人家》等剧目,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刘少奇、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看过菏泽的地方戏,并给予很高的评价。
有些剧目如山东梆子《老羊山》、《墙头记》、柳子戏《孙安动本》等,
还被拍摄成电视、电影。
地方戏曲在历届全国、全省戏剧汇演评比中,多次捧回大奖。
九十年代,郓城县山东梆子剧团于1995年参加了省第五届艺术节戏曲汇演获9项奖;1996年排演的现代戏《龙门渡口》(马家振编剧)获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并在全省地方戏邀请赛上获12项奖,同时摄制成电视艺术片;巨野县山东梆子剧团改编、排演的传统剧目《老羊山》,被山东省电视台摄制成电视艺术片,并在全国发行。
菏泽市戏剧院创作演出的山东梆子现代戏《山东汉子》,取材于菏泽单县农民孟昭良脚蹬三轮车行程三千里,义送土家族残疾女返回湖南老家的真实事迹。
2003年8月进京汇报演出,荣获第十一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戏曲金奖及最佳编剧、导演、音乐、舞美、男、女最佳演员6个单项奖;2004年9月参加第七届中国艺术节,获文华新剧目奖及文华剧作、导演、音乐设计、表演奖;10月,赴京参加庆祝建国55周年献礼演出;2006年,参加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展演。
《山东汉子》还曾荣获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第八届山东文化艺术节大奖及导演、编剧、音乐设计等8个单项一等奖;2005年该剧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30台初选剧目。
菏泽市枣梆剧团演出的《包公卖官》参加全省第七届文化艺术节演出,并获得九项大奖。
戏剧事业的发展,培养造就了一大批社会认可、颇有影响的著名演员,如任心才、刘君秋、刘桂荣、刘桂松、李京华、张文英、朱桂芹、王凤云、何西良、马金凤、崔兰田等。
山东梆子著名表演艺术家任心才先生1956年参加山东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他在《闯幽州》中饰杨继业,荣获演员一等奖。
此外他还多次在省市会演中获奖。
中年演员朱桂芹还夺得了第十六届全国戏剧“梅花奖”。
青年演员刘翠芳夺得河南“香玉杯”戏剧大赛金奖。
孙鸿雁、李俊山等9名青年戏剧工作者勇闯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戏剧擂台赛,并多次捧回大奖。
目前,全市现有县区剧团11个,各类民间演出团体200多个。
武术之乡
历史上曹州为中原重镇,菏泽市人民历来崇文尚武,人才辈出,清朝科举中武状元2人,武进士30多人。
流传的武术拳种如梅花拳、洪拳、猴拳、少林拳、太极拳等达39个之多。
解放前菏泽各县大都建有国术馆。
建国后,优秀传统武术艺术得到了弘扬,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的武术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武术组织、社团越来越多。
据不完全统计,以国家、集体办、民办公助、集体与个人联办、个人自办等形式,组建有各类武术及社团1828个,其中学员在百人以上的武术馆校36处,较有影响的宋江武术院、曹州武术馆、东明县东方武术学校等招生都在千人以上。
单县、郓城、巨野、牡丹区、鄄城等五县区被国家体委命名为“武术之乡”;郓城宋江武术院、单县民族武术馆、东明东方武术学校被评为全国百处优秀
武术馆(校);群众武术活动遍布城乡,全市有80%的乡镇,40%的行政村开展有武术健身活动,全市有30多万人参与武术运动,男女老幼习武者到处可见。
近年来,武术馆(校)办学水平逐渐提高,优秀人才成批涌现。
从菏泽走出较有影响的武术、体育明星有全国武术全能冠军张玉萍、现代中国武状元陈超、举重运动员马文广和篮球健将穆铁柱等。
特别是郓城宋江武术院的武术舞蹈“狗娃闹春”闹响了全国,跳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还有曾获得过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第一名的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