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精选word文档 (4页)
- 格式:docx
- 大小:20.74 KB
- 文档页数:4
一个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背景资料】一、作者介绍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
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
二、相关知识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理论物理学知识:(1)统一场论根据现代物理学知识,将我们的宇宙结合起来的力有四种: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和弱核力。
物理学家运用量子力学,已经把后三种力统一起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和他的学生米尔斯提出杨一米尔斯场理论,解决了这一问题,被称为“标准模型”。
但是这一理论因为计算繁复无比而让人头疼),但是引力仍然游离在外。
爱因斯坦毕终生之力想寻求四种力的统一,建立一个大一统的理论,最终也没有实现。
(2)高维空间现代理论物理学认为,统一四种力的前景,在于高维空间(如十维或更高)理论的确立。
比如对于古人来讲,风暴是怎样产生的,风暴会袭击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袭来,什么时候结束,他们是一无所知的,因为他们生活在平坦的大地上,只能靠肉眼从近似于二维平面的角度来观察,即使有简单的预报,也都是靠经验来推测的。
现在有了气象卫星,从太空这样三维角度观察地球,在地面上看来神秘莫测的风暴被看得一清二楚,可以精准地预报风暴的动向。
同样,理论物理学家认为,传统的四维(空间三维加上时间)理论太“小”,不能解释宇宙中的四种力。
当他们超越四维而在更高维(如十维或更高)中寻求统一这四种力时,就能得到一种简单、漂亮的解决模型(科学家认为宇宙应该是简单、合谐的)。
高维空间理论认为,宇宙大爆炸后10-43秒,十维宇宙分解成四维宇宙和六维宇宙,四维宇宙暴胀,经过近一百五十亿年,演变成今天我们生活的宇宙。
大爆炸后10-35秒,大统一力分开。
但是高维空间理论很难在实验室中得到证实,因为要模拟当时的环境,需要的能量太大,根本无法做到,所以现在高维空间理论只能是“理论”。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设计《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
2、引导学生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工作内涵。
3、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文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培养科学兴趣,坚持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1、教育学生科学就在身边,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
2、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小的时候,常常会谈及未来的理想,那时候我们常常无畏地说:我要做一名科学家,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很少有人再说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逐渐明白成为一名科学家是极其艰难的。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科学家呢? 今天我们就通过著名的理论物理学教授加来道雄的文章《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得到点启发吧!二、作者简介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
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
三、题解中心词为教育历程,历程暗示说明顺序为时间顺序,那么一名物理学家指谁呢?加来道雄。
那么本文就是一片自传性质的文章。
他的教育历程怎样?作者是不是从他的童年(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路写来的?(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结构)四、整体把握1、本文的基本结构文章的题目是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因此,叙述的顺序主要是历时性的。
但是,作者开头就说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
而童年的两件趣事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是共时性的叙述。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设计梧州市苍海高级中学刘顺海【文本解读】《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是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第四单元的一篇科普文章。
文章讲述了作者童年的两件趣事引导他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的故事。
作者加来道雄小时候对金鱼的世界感到好奇,由此产生对多维空间的好奇心,开始向往爱因斯坦的理论,并且付诸实验。
这些趣事展示了科学探索的乐趣,也彰显了作者不凡的人格魅力。
【学情分析】我校高一1702班学生关于科普文章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比较薄弱,“圈点勾画”的阅读习惯还没有养成,抓关键词句的方法和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都需巩固和加强。
【教学目标】1.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来梳理和概括文段内容2.能够从主要事迹中挖掘分析人物精神品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来梳理和概括文段内容难点:能够从主要事迹中挖掘分析人物精神品质【学前准备(预习)】1.预习字音字形、成语等基础知识2.思考导学案上的引导问题【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暂按本校40分钟课堂设计,简表如下,详见后面“具体流程”)【具体流程】一、基础知识1字音字形栅栏()杜撰()怪诞()潜心()湮没()畏葸()五彩bānlán()星系hàohàn()míngmíng()世界2成语释义冷嘲热讽:撒手人寰:高深莫测:刨根究底:自鸣得意:在所不辞:二、作者简介:本文作者是世界著名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是理论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
三、自读课文,填写表格(能够从具体的文段中指明关键词句作为概括的依据)教育经历主要内容成长影响一位物理学家童年趣事一童年趣事二高中阶段四、讨论:综观作者的教育历程,你欣赏他哪些品质?五、反思:任选一题,与大家分享你的思考。
1你是否对世界有过好奇之心是否也因此对科学产生了兴趣2你是否也曾有一个科学家梦(或其他的梦想)你已经或正在为梦想做了哪些准备3你近来关注过哪些科技类的新闻事件你有何感想六、拓展阅读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有改动)刘慈欣《三体》(选段)。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一、导语同学们,在我们小的时候,常常会谈及未来的理想,那时候我们常常无畏地说:“我要做一名科学家”,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很少有人再说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逐渐明白成为一名科学家是极其艰难的。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科学家呢?当我在互联网上搜索“如何成为一名科学家”这一词条时,还发现了这样一个留言“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物理学家,但上了大学之后我开始清醒地认识到原来自己就不知道该在哪些方面努力,应该怎样做?”如此看来,我们真的要好好研究一下成为一名科学家需要怎样的教育历程了,今天我们就通过著名的理论物理学教授加来道雄的文章《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得到点启发吧!二、作者简介: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
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
三、课文学习具体过程:1我们的任务主题——总结出成为一名科学家所具备的基本条件。
2以小组为单位研读文章,首先说说作者介绍了他由童年到青年成长过程中的几件事情?每一件事情对他成长为一名物理学家有什么意义?3挑出不理解的语句,小组内讨论解决,不能讨论解决的提出来在课堂上讨论共同解决。
4课堂归纳整理解决问题过程: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作者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作者走上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
第二部分(第2—11段):主要叙述作者对鲤鱼世界的遐想。
第三部分(第12—18段):主要介绍了作者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
(1)作者对鲤鱼世界的遐想意义:作者对鲤鱼世界是怎样遐想的?作者猜测鲤鱼是怎样观察它们周围的世界的,由此作者想象出有“鲤鱼科学家们”,它们的思想以及它们有过奇妙的经历等等。
这种遐想给予作者的意义是充分挖掘了他的好奇心和发挥了想象力,并且他保持了这样奇特的想像力,也由此奠定了他对高维空间理论探究的基础。
寻“趣”之旅——《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22 号选手)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本,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 体会科学的精神。
2、精读文本,感受科学思维及其语言表达的特殊美感。
教材分析:《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是美籍日裔理论物理学家加来道雄的作品,文章没有像本单元前面两位科普作家一样向我们介绍大量的科学知识,而是通过对童年的两件对自己启发很大的趣事的追溯,告诉了我们走上科学道路的一些必备因素(想象力、好奇心、探究精神、实践精神等)。
全文的思路很清晰,主要是围绕两件事展开,学生更容易从文章结构上去把握文章内容,通过学习此类课文,我们期盼学生从中能够体会到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维习惯,感受到科学语言的特殊美感。
文章的题目是“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因此,叙述的顺序主要是时间顺序。
作者开头就说“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 。
“童年的两件趣事”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也很容易概括出来;文章讲述的第三件事:在高中阶段自己动手建造实验室。
这样的结构安排,使文章既脉络清楚,又重点突出,充分体现了一名理论物理学者的风格。
课文布局谋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在整体上,作者并没有从童年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这样的顺序叙事,而是通过童年的两件趣事和高中时建立实验室的事例,突出“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并不旁及其他成长的经验;在局部上,重点放在制造自己的原子对撞机上,其中具体的数据陈述得很详尽,让我们体会到作者严谨、踏实的性格,以及成为物理学家所需要的基础工作能力。
这篇文章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是以学生的感知领悟为主,所以我将解读的重点放在这篇文章的趣味上,从三个版块上展开:有趣的科学精神、有趣的科学思维、有趣的科学语言。
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读懂这样一篇叙述性很强的科普文章,是比较容易的。
只是文章篇幅较长,所以采取“长文短教”的办法,把文章教短。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优秀6篇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精选篇1)【教学内容】《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是美籍日裔理论物理学家加来道雄的作品。
加来道雄是什么人?这位纽约市州立大学的理论物理学教授是超弦理论的奠基人,而超弦理论则是解开当年爱因斯坦冥思苦想却不得其解的“万物至理”(theory of everything)的一把钥匙。
虽然身为理论物理学家兼科普作家,但加来道雄在这篇文章中却没有向我们讲解科学知识或理论,而是回顾自己成长历程中对自己确定人生方向意义最为重大的两个阶段。
这两个阶段即童年时期和青年时期。
文章开头就明确指出“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因此文章自然而然地按照时间顺序将这两件趣事娓娓道来。
第一件趣事是鲤鱼世界的幻想。
鲤鱼世界的幻想围绕“想象力”展开,作者试图从鲤鱼的角度来认识它所生活的世界,并借此来观照人类对世界的认识。
通过隐晦地比较可以看出,人类和鲤鱼一样,在对自己所生活的世界的认识方面存在着保守、固执等局限,由此作者提出自己的想法:既然鲤鱼世界之外还有未知世界,那么人类世界之外是不是也有未知的世界呢?于是他童年时期的兴趣定位在了高维世界存在的可能性问题上。
第二件趣事是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
这一历程是确立他人生走向的重要阶段。
这个阶段又可以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单纯地因为事件本身的神秘而感到好奇,仅仅停留于浅层次的感性认识;第二层次是在查阅资料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理论后,加来道雄受到鼓舞和感动,决心对这件事情刨根究底,从而确立了今后的人生方向—_物理学家。
这是他迈向科学研究和探索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第三个层次是他查阅了大量资料、了解到爱因斯坦最后研究的是统一场论之后,也是他真正进入科研状态后遇到的第一个困难——高维世界和统一场论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对这关键的一点他不理解。
这就进一步把他的研究范围确定了,加来道雄的科学探索之路由此展开。
为了解决眼前这个难题,他又开始广泛查阅资料,尽管知道科学家中已经有人建造出来产生反物质所必须的原子对撞机,作为高中生的他却没有想过放弃。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素养目标】1.了解加来道雄及其科学研究。
2.学习作者化“晦涩难懂”为“浅显生动”的表达方法,识记重要词语。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了解自然规律、探寻科学真谛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科学发现的过程,感受科学发现的乐趣。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激趣导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物欲纵横的现代化时代,你还是否记得自己童年时对于未来最美好的期盼?有多少人,在懵懂无知时,明眸皓目中闪烁着满满的对科学的期待。
这颗科学的种子,有的正在生根发芽,有的暂时滋养于心灵的土壤。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科学家的成长时代,感悟那份对科学的热情。
一、知人论世1.了解加来道雄加来道雄,和族,科学家,1947年1月24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
科学畅销书作者,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物理学博士、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的理论物理学教授,超弦理论的专家。
加来道雄的著作都广受赞誉,《构想未来》、《超越爱因斯坦和超空间》、《平行宇宙》,均被《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提名为当年的最佳科学读物之一。
他主持着一档全美国联网的科学广播节目,还在《晓闻热线》、《60分钟》、《早安美国》以及《拉里·金直播在线》之类的全美国性电视节目中亮相。
2.了解科普文科普文是解说、介绍科学技术的说明性文章。
科普文一般用轻松、活泼的笔调,解说某一方面的科学技术知识。
既有科技的技术性,又有内容的生动性,还有题材的广泛性,以及篇幅的简短性。
科普文题材十分广泛,从肉眼看不见的粒子、原子,到巨大的地球、宇宙,无论是工业、农业、交通运输方面,还是物理、化学、天文、地质、生物等方面,都可找到科普文章的题材。
3.相关背景日裔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加来道雄的《超越时空》一书记述了超空间的早期历史,从理论上探讨通过超空间穿越时空的可能性,以及何时方能实际利用超空间理论所具有的潜在威力。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家的重要成就和贡献;2.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1. 物理学家简介:牛顿、爱因斯坦、霍金等;2. 物理学基本概念:力、能量、运动等;3. 物理学原理:牛顿运动定律、相对论等。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物理学家的重要成就,激发学生兴趣;2. 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3.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疑问;4.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物理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3. 测试成绩:评估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和方法;2. 学会使用基本的物理实验仪器;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1. 物理实验概述:实验的重要性、实验方法等;2. 基本物理实验仪器:尺子、天平、计时器等;3. 实验操作技巧: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说明物理实验的重要性;2. 演示:教师演示基本物理实验操作;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掌握实验方法;4. 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5.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实验知识和技能。
教学评价:1.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性;2. 实验报告:检查学生对实验数据和分析的掌握;3.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三)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2. 掌握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方法;3.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1. 物理学发展历程:经典物理、现代物理等;2. 重要物理学事件:光电效应、量子力学等;3. 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实证主义、批判性思维等。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理解作者回忆童年趣事对未来科学研究的意义与影响。
过程与方法:3、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
4、引导学生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引导学生体会科学精神:培养强烈的求知欲与勇于探索实践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者回忆童年趣事对未来科学研究的意义与影响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难点及解决办法】高维空间对普通人来说,是很难想像的,可能造成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的难点。
相关知识教师有所了解,概括介绍一下能帮助教学课文即可,不必教授给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教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小的时候,常常会谈及未来的理想,那时候我们常常无畏地说:“我要做一名科学家”,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很少有人再说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逐渐明白成为一名科学家是极其艰难的。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科学家呢?当我在互联网上搜索“如何成为一名科学家”这一词条时,还发现了这样一个留言“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物理学家,但上了大学之后我开始清醒地认识到原来自己就不知道该在哪些方面努力,应该怎样做?”如此看来,我们真的要好好研究一下成为一名科学家需要怎样的教育历程了,今天我们就通过著名的理论物理学教授加来道雄的文章《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得到点启发吧!二、作者简介: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
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
三、讲授课文内容:1.文章特点(1)结构文章的题目是“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田此,叙述的顺序主要是历时牲的。
但是,作者开头就说“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教案(优秀9篇)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篇一名师导航内容感知文章先概述童年两件趣事在自己成长历程中的重大意义。
接着叙述童年时对鲤鱼世界的遐想,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向读者展现了奇妙无比的鲤鱼世界。
对鲤鱼世界的遐想点燃了他对“高维世界”探索的强烈兴趣。
然后写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
作者决心学习关于爱因斯坦的一切以及他的未完成的理论,并且花了好多时间阅读能够找到的关于这位伟人和他的理论的每一本书。
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
后来,作者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原子对撞机。
对鲤鱼世界的遐想和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作者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他走上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
文章语言简明生动、周密严谨、亲切自然、通俗易懂,阅读时应细细品味。
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我想知道上帝怎样创造了这个世界,对这样或那样的具体现象我不太感兴趣。
我想知道世界的内在规律,其余则是细枝末节。
剖析:这是文章的题记,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我想知道的是什么,二是我对什么不太感兴趣。
实际上是说爱因斯坦所关注、探索的是世界的创造、发展等内在规律问题,而不关注世界上的那些“具体现象”,只把那些“具体现象”视为“细枝末节”。
这句话反映了爱因斯坦这位伟大科学家认识现实世界的态度以及对于科学研究的认识所达到的理性高度。
文章以此为题记,表达了作者对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崇敬,反映了这位伟大科学家对自己的重大影响,并以此表明自己在科学道路上的理想、追求。
2.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
剖析:两件事,一是对鲤鱼世界的遐想,二是对爱因斯坦事业的痴迷和向往。
这两件事对童年的“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丰富了“我”的理解力,激励着“我”去探究未知世界的奥秘,引导“我”一步步走上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
这一句放在文章的开头,总领下文,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者回忆童年趣事对未来科学研究的意义与影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引导学生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科学精神:培养强烈的求知欲与勇于探索实践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者回忆童年趣事对未来科学研究的意义与影响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三、教学难点:高维空间对普通人来说,是很难想像的。
所以,教学重点是文章内容,而不是相关的科学知识。
相关知识教师有所了解,能帮助教学课文即可,不必教授给学生。
四、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成为一位科学家是无数有志青年的梦想,对物理的探究更是许多年轻的学子孜孜以求的,我们来看一下加来道雄的成长道路,或许能得到一些启发。
(板书)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二)相关知识(1)统一场论:根据现代物理学知识,将我们的宇宙结合起来的力有四种: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和弱核力。
物理学家运用量子力学,已经把后三种力统一起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和他的学生米尔斯提出杨一米尔斯场理论,解决了这一问题,被称为“标准模型”。
但是这一理论因为计算繁复无比而让人头疼),但是引力仍然游离在外。
爱因斯坦毕终生之力想寻求四种力的统一,建立一个大一统的理论,最终也没有实现。
(2)高维空间:现代理论物理学认为,统一四种力的前景,在于高维空间(如十维或更高)理论的确立。
比如对于古人来讲,风暴是怎样产生的,风暴会袭击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袭来,什么时候结束,他们是一无所知的,因为他们生活在平坦的大地上,只能靠肉眼从近似于二维平面的角度来观察,即使有简单的预报,也都是靠经验来推测的。
现在有了气象卫星,从太空这样三维角度观察地球,在地面上看来神秘莫测的风暴被看得一清二楚,可以精准地预报风暴的动向。
同样,理论物理学家认为,传统的四维(空间三维加上时间)理论太“小”,不能解释宇宙中的四种力。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通过学习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能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著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3.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及重要成就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著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及重要成就。
2. 教学难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与应用,著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的解读,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及重要成就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著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阐述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及重要成就。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著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及重要成就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
2. 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3. 介绍著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家的成长经历,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
4. 分析著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自己的成长奠定基础。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二)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通过学习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能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内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著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3.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及重要成就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著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及重要成就。
课题《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课堂中能够让学生学到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培养筛选整合文章关键信息的能力,学会用结构分析法来快速阅读文章和梳理文章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按自读课“三环”教学实验法进行教学。
主要教法:启发式﹑练习法﹑讨论法等。
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家在探求真理中所表现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体会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培养筛选整合文章关键信息的能力,用结构分析法来快速阅读文章和梳理文章的主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略)二.“三环”教学设计(一)预习检测法------夯实“双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A.遐.(xiá)想怪诞.(dàn)斑斓.(lán)畏葸.不前(sī)B.杜撰.(zhuàn)便.(biàn)利贪婪.(lán)刨.根究底(páo)C.浩瀚.(hàn)湮.(yān)没人寰.(huán)芬芳馥.郁(fù)D.模.(mó)糊可怖.(bù)炫.(xuàn)耀争妍.斗艳(yán)解析:A “葸”读“xǐ”2.下列词语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A.空暇瑕疵高深莫测煞费苦心B.波澜谰言五采斑斓弱不经风C.遐想神密微乎其微冷嘲热讽D.漫游欣慰自明得意撒手人寰解析:B.采—彩;C.密—秘;D.明—鸣。
答案:A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C)①仪器成功产生了比地磁场强两万多倍的磁场,而这正是加速一束电子所________的。
②如果我们的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那仅仅是因为他们不能用眼检验出充满于我们周围空间的不可看见的各种________。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教学这篇课文,要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体会科学精神。
2、高维空间对普通人来说,是很难想象的。
所以,教学重点是文章内容,而不是相关的科学知识。
相关知识教师有所了解,能帮助教学课文即可,不必教授给学生。
3、“研讨与练习”的二、三两题都是开放题,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
一、作者介绍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
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
二、相关知识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理论物理学知识:(1)统一场论根据现代物理学知识,将我们的宇宙结合起来的力有四种: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和弱核力。
物理学家运用量子力学,已经把后三种力统一起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和他的学生米尔斯提出杨一米尔斯场理论,解决了这一问题,被称为“标准模型”。
但是这一理论因为计算繁复无比而让人头疼),但是引力仍然游离在外。
爱因斯坦毕终生之力想寻求四种力的统一,建立一个大一统的理论,最终也没有实现。
(2)高维空间高维空间理论认为,宇宙大爆炸后10-43秒,十维宇宙分解成四维宇宙和六维宇宙,四维宇宙暴胀,经过近一百五十亿年,演变成今天我们生活的宇宙。
大爆炸后10-35秒,大统一力分开。
但是高维空间理论很难在实验室中得到证实,因为要模拟当时的环境,需要的能量太大,根本无法做到,所以现在高维空间理论只能是“理论”。
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理论物理学知识:(1)统一场论根据现代物理学知识,将我们的宇宙结合起来的力有四种: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和弱核力。
物理学家运用量子力学,已经把后三种力统一起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和他的学生米尔斯提出杨一米尔斯场理论,解决了这一问题,被称为“标准模型”。
但是这一理论因为计算繁复无比而让人头疼),但是引力仍然游离在外。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教案《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1 背景介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对于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和科学家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1.2 教学意义:通过学习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学生可以激发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
二、知识点讲解2.1 经典力学:介绍牛顿、伽利略、开普勒等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以及他们对经典力学的贡献。
2.2 电磁学:介绍法拉第、麦克斯韦、特斯拉等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以及他们对电磁学的贡献。
2.3 现代物理学:介绍爱因斯坦、玻尔、海森堡等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以及他们对现代物理学的贡献。
三、教学内容3.1 牛顿的教育历程:介绍牛顿的生平背景、学术成就和教育经历,以及他对经典力学的贡献。
3.2 法拉第的教育历程:介绍法拉第的生平背景、学术成就和教育经历,以及他对电磁学的贡献。
3.3 爱因斯坦的教育历程:介绍爱因斯坦的生平背景、学术成就和教育经历,以及他对现代物理学的贡献。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和学术成就,掌握经典力学、电磁学和现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4.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4.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激发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和责任感。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和学术成就的理解和记忆。
5.2 教学重点:学生对于经典力学、电磁学和现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的掌握。
(由于篇幅限制,仅提供了前五个章节的框架和部分细节。
您可以根据这个框架和细节,继续编写后续章节的教案内容。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准备:PPT、投影仪、白板、黑板擦、粉笔等。
6.2 学具准备:笔记本、笔、教科书、参考书等。
6.3 教学资源:互联网资源、物理学家的传记、学术论文等。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分享的8篇《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参考篇一学习目标:1、掌握运用一定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2、感悟科学精神,从中获取未来自己成长的启示。
3、培养学生相关科学精神。
重点:1、运用一定的阅读技巧,梳理文章内容;2、理解“教育”的内涵,领会科学精神,获取自己成长的启示。
3、激发想象,培养学生相关科学精神。
难点:理解“教育”内涵,具体把握三件经历对作者成长的教育作用,以及三件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2、作者及相关文体知识简介加来道雄科普文章自读课文二、感知文章内容历程三件事:1.观鱼的遐想2、探索爱因斯坦未竟事业3、做实验建立原子对撞机三、阅读探究1、分组探讨三件事对作者的教育作用,初步了解文中的科学精神。
2、建设性地回答钱学森之问。
3、把握三件事的内在联系,认清科学探索的过程,理解诸多科学精神的整体作用。
四、课堂延伸拓展分享想象故事,激发想象力,培养一种最基本的科学精神。
五、小结六、布置作业完成课时作业13的阅读题。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作者成为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学习他执着奋进的精神。
德育目标培养科学精神,关注学科探索过程,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教学难点通过文本联系当下,探究作者进行科学实验的现实意义。
教材分析本单元以“探索与创新”为人文主题,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索的动机、过程与方法,在获得科学认知的同时,体会人文之美与理性思考的价值,激发学生科学探索意识、创造激情和理性精神。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介绍了解教案的主题和目标强调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的重要性1.2 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概述介绍物理学家的成长背景和教育经历强调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对个人发展的影响第二章:物理学基础2.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如物质、能量、力等强调物理学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2 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介绍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如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等强调物理学原理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第三章:物理实验与观察3.1 实验方法与技巧介绍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强调实验在物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3.2 观察与实验结果分析强调观察现象的重要性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技巧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结果分析的实践4.1 著名物理学家的创新与发现介绍著名物理学家的创新和重要发现强调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索的重要性4.2 培养创新与发现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索的实践强调培养创新与发现能力的重要性第五章:物理学家的职业生涯5.1 物理学家的职业选择与发展介绍物理学家的不同职业选择和发展路径强调物理学家的职业规划和发展的重要性5.2 物理学家的社会责任与影响强调物理学家的社会责任和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学家的职业对社会的影响第六章:科学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6.1 科学方法的基本步骤介绍科学方法的基本步骤,包括问题提出、假设建立、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等强调科学方法在物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6.2 科学方法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实践强调科学方法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应用7.1 物理学的主要分支介绍物理学的主要分支,如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强调物理学分支之间的联系和各自的特点7.2 物理学的应用领域强调物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能源、交通、医学等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学对社会的贡献第八章:物理学家的合作与交流8.1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介绍物理学研究中的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强调团队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8.2 学术交流与分享强调学术交流的重要性,包括论文发表、会议演讲等引导学生了解学术交流的途径和技巧第九章:物理学家的挑战与机遇9.1 物理学面临的挑战介绍物理学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如暗物质、暗能量等强调面对挑战的重要性9.2 物理学中的机遇强调物理学中的机遇,如新技术、新理论的发展等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学中的机遇并积极应对10.1 课程回顾回顾整个教案的内容,强调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的重要性强调学生在本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10.2 未来展望展望物理学的发展前景,强调学生在未来物理学发展中的角色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物理学研究和实践中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科学方法的基本步骤科学方法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
2、引导学生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工作内涵。
3、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文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培养科学兴趣,坚持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教育学生科学就在身边,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
2、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小的时候,常常会谈及未来的理想,那时候我们常常无畏地说:“我要做一名科学家”,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很少有人再说了,这是为
什么呢?因为我们逐渐明白成为一名科学家是极其艰难的。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科学家呢? 今天我们就通过著名的理论物理学教授加来道雄的文章《一名物
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得到点启发吧!
二、作者简介
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
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
主要著作
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
三、题解
中心词为“教育历程”,“历程”暗示说明顺序为时间顺序,那么“一名物理
学家”指谁呢?加来道雄。
那么本文就是一片自传性质的文章。
他的“教育历程”怎样?作者是不是从他的童年(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路写来的?(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结构)
四、整体把握
1、本文的基本结构
文章的题目是“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因此,叙述的顺序主要是历时性的。
但是,作者开头就说“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
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
”而“童年的两件趣事”作为
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是共时性的叙述。
这样的结构安排,使文章既脉络清楚,
又重点突出。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童年的两件趣事,( 两件趣事,一是对鲤鱼世界的遐想,一是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
) 极大地丰富了作者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作者走上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
第二部分(第2—11段):主要叙述作者对鲤鱼世界的遐想。
第三部分(第12—
18段):主要介绍了作者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
2、本文的基本内容
①人人都对自然感到好奇,都以自己喜爱的形式寻求自然的“谜底”,但是大
多数人一般直接探寻自然本身,而作者却由人的观察角度,反思人类对宇宙的
认知。
看似作者少年时的思维超出同龄人,其实只是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像力,并且保持了这样奇特的想像力,由此奠定了他对高维空间理论探究的基础。
②作者少年时接触到爱因斯坦的“未竟事业”,激发了他的探究兴趣。
他之所
以感到“激动人心”,是因为他把爱因斯坦的理论当成一个“侦探故事”来阅读、探究,这非常符合少年的心理。
另外,“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问底”,也表现了他有毅力有恒心的性格,这是成为科学家的基本素质。
③高中时代,本应“在棒球场或篮球场玩耍”,享受青春年华,但作者却“找
遍周边地区大量的电子仓库,装配必需的硬件设备”,在“学校的足球场中缠
绕22英里长的铜线”,自己动手建设实验室,验证爱因斯坦理论,探究反物质。
作者进行这样艰苦枯燥的工作,体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以及踏实的性格,显
露出一个科学工作者的潜能。
由①②到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的“教育
历程”和“教育内容”。
3、语言特点
作者借助于想象,采用了拟人化的笔法,让“鲤鱼科学家”们会看会想,会提
出问题会说话,这样就使深奥的科学道理变的浅显易懂。
作者讲究选词,讲究用恰如其分的词句来表达周蜜严谨的意思。
五、合作探究
1.本文在材料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布局谋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在整体上,作者并没有从童年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按时间顺序叙事,而是通过童年
的两件趣事和高中时建立实验室的事例,突出他成长为一名“物理学家”的
“教育历程”,并不旁及其他成长的经验;在局部上,如高中阶段,作者看了许多统一场理论方面的书,并常常去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图书馆,相关的理论书籍
是怎样启发、引导他研究的,这里肯定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但是作者只是一笔
带过,重点放在制造“自己的原子对撞机”上,其中具体的数据叙述得很详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