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13沥青配合比设计(完整版)
- 格式:docx
- 大小:34.22 KB
- 文档页数:7
检测报告工程名称:/
检测项目:AC-13C目标配合比设计
委托单位:/
发送日期:/
检测报告
项目负责:
报告审批:
批准:
检测报告
审核:主检:
共 4 页,第1页附:配合比设计及检测
1.送样集料筛分和密度试验结果
2.AC-13C沥青混和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2.1 AC-13C沥青混合料初试级配设计
设计成C、M和F三种不同粗细程度的级配结构,具体见附表2,示意图见附图1。
附表2 AC-13C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设计
共 4页,第3页2.2 矿料级配的确定
结合以往工程经验,确定本配比设计中的初始沥青用量采用4.6(%)(油石比)。
用油量为4.6%时C、M、F三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和矿料间隙率结果见附表3。
附表3
为AC-13C,因此,选C级配作为目标级配。
共 4 页,第4页2.3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检测报告工程名称: /检测项目: AC-13C目标配合比设计委托单位: /发送日期: /检测报告项目负责:报告审批:批准:检测报告附:配合比设计及检测1.送样集料筛分和密度试验结果2.AC-13C沥青混和料目标配合比设计2.1 AC-13C沥青混合料初试级配设计设计成C、M和F三种不同粗细程度的级配结构,具体见附表2,示意图见附图1。
附表2 AC-13C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设计料堆比例,% 通过下列筛孔尺寸(mm)的百分通过率(%)料仓C级配M级配F级配筛孔C级配M级配F级配4#(10~15)30 22 330. 7.3 7.7 6.6 0.15 8.3 8.8 7.43#(5~10)25 28 25 0.3 10.0 10.8 8.9 0.6 13.5 14.9 11.92#(3~5)8 7.5 10 1.18 18.6 20.9 16.32.36 30.5 34.8 26.51#(0~3)35 41 30 4.75 45.3 50.3 42.3 9.5 71.2 78.8 68.4矿粉 2 1.5 2 13.2 97.9 98.5 97.7 合成毛体积γsb2.690 2.668 2.697 16 100 100 100 合成表观γsa2.705 2.702 2.707 19 100 100 100附图1 AC-13C沥青混合料级配结构示意图2.2 矿料级配的确定结合以往工程经验,确定本配比设计中的初始沥青用量采用4.6(%)(油石比)。
用油量为4.6%时C、M、F三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和矿料间隙率结果见附表3。
附表3中,三个级配的体积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沥青混合料类型为AC-13C,因此,选C级配作为目标级配。
2.3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附表5 马歇尔混合料设计试验结果与混合料特性试验项目油石比(%)要求/ 4.0 4.3 4.6 4.9 5.2 / 毛体积相对密度 2.344 2.351 2.360 2.368 2.381 /理论最大相对密度 2.477 2.474 2.471 2.467 2.461 / 空隙率(%) 5.4 5.0 4.5 4.0 3.2 4~6 矿料间隙率 (%) 16.2 16.2 16.1 16.1 15.8 / 饱和度 (%) 66.7 69.2 72.1 74.9 79.6 65~75 稳定度( kN) 11.01 11.10 11.81 10.66 10.96 ≥8.0流值(mm) 1.5 2.3 3.0 2.8 1.9 1.5~4根据马歇尔的试验结果,所选的沥青用量围,密度没有出现最大值,取目标空隙率4.0%对应的油石比4.88%为OAC1,即OAC1=4.88%,再从图上查得计算得之,即OACmin=4.02%,OACmax=4.88%,即OAC2=(OACmin+OACmax)/2=(4.02+4.88)/2=4.45%。
AC-13沥青砼配合比设计AC-13型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K691+000沥青混凝土拌合厂)工程名称:G214线清水河至结古段二级公路路面工程监理单位:内蒙古交通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单位:青海省公路工程建设总公司施工桩号:K675+000—K705+000报告日期:2005—7—6AC-13型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一.前言本工程位于G214线清(水河)至结(古)段,地处规范规定的寒区。
施工段落K675+000-K705+000段,共计30公里。
面层设计厚度5㎝,规格采用AC-13型。
二.原材料2.1.沥青沥青由业主统购,为新疆克拉玛依生产的重交A-130A石油沥青。
沥青进场后即进行了抽检,经检验沥青三大指标符合规范要求,详细数据如表1。
表1 沥青质量试验结果技术指标A-130规范要求实测数据备注针入度25℃,100ɡ,5s, (0.1㎜)120-140 126 实测针入度指数PI -1.5-+1.0 -0.575 实测延度15℃,5㎝/min (㎝)≥100 >100 实测软化点T RAB (℃)≥40 42.9 实测相对密度(g/㎝3)实测0.9782 实测=RTFOT后残留物质量损失(g)±0.8 -0.54 实测针入度比25℃(﹪)≥54 69.14 实测延度10℃(㎝)≥12 57.67 实测根据中国气象站1961-2000年气温统计资料显示,56034号区站(清水河地区)7天平均高气温为18℃,极端最低气温为-43℃。
根据计算,该地区路面预计高温度T20㎜=40.33℃,路面表面预计低温度TSURF=-35.24℃.该沥青经试验计算分析,属溶凝胶型沥青,当量软化点T800=43.37℃,当量脆点T1.2=-21.3℃,当量脆点距路面表面预计低温度尚有13.94℃的差值,只能在配合比设计中尽可能地提高沥青用量,尽最大限度地避免路面低温裂缝。
2.2.粗集料采用大型反击式联合破碎机破碎,破碎机生产三种矿料,S10碎石,S12碎石和S15石屑。
AC-13C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XXXXXXXXXXX公司20 年月日AC-13C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XXXXXXXXXXX公司试验室对沥青路面面层,进行了AC-13C 型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
采用XX粗集料、石屑材料,沥青采用XX道路石油沥青70号。
矿粉采用XX石灰岩矿粉。
为配置AC-13C生产配合比,,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的要求,测定了对热料仓材料的各项技术指标。
对沥青的各相关指标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规定方法进行了检测。
各材料试验检测结果如下表:细集料岩石技术指标表2矿粉技术指标表31、矿料级配组成设计热料仓材料分为:1#仓11-15mm,2#仓6-11mm,3#仓3.5-6mm,4#仓0-3.5mm根据相应的各仓集料,进行筛分试验,按照AC-13C 级配范围,规划求解得到以下掺配结果:选取满足设计要求的合成级配,其合成级配见下表:2、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1)参考目标配合比设计进行了室内马歇尔试验。
根据大量施工实践经验及相关试验数据,,AC-13C型沥青混凝土的最佳油石比一般在 4.0%~5.5%之间,本设计选择油石比 4.0%~5.5%下进行室内马歇尔试验。
AC-13C型马歇尔试验结果见下表,沥青用量(油石比)与相应参数的曲线图见图,由曲线图可求得相应于密度最大值、稳定度最大值、目标空隙率(或中值)、沥青饱和度范围的中值的沥青用量a1、a2、a3、a4。
按以下计算式求OAC1:OAC1=(a1+a2+a3+a4)/4由图1可得:a1=5.0%;a2=5.0%;a3=5.0%;a4=5.5%则:OAC1=5.1%以各项指标均符合技术标准(不含VMA)的沥青用量范围OAC min~OAC max的中值作为OAC2。
OAC2=(OAC min+OAC max)/2由图1可得:OAC min=4.0%、OAC max=5.5%则: OAC2=4.75 %最佳沥青用量OAC的计算式:OAC=(OAC1+OAC2)/2则:OAC=4.92%理论密度采用实测法求得。
检验报告样品名称:AC-13C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委托单位: *******************^工程名^称:**********扌艮告日期:************:检^测编号:*************************** 检测有限公司第1页,共6页检测报告批准:审核:检测:1材料第2页,共6页1.1沥青材料干燥、表面粗糙的破碎卵石、碎石。
破碎卵石规格有: 10-15、碎石有5-10,细集料采用0-5机制 砂,矿粉米用细磨石灰石粉。
各种集料的颗粒组成见表2。
表2各种集料的颗粒组成1.2集料 筛分AC-13 C混 合料 的集 料采 用洁 净、AC-13C 采用70#沥青。
其主要实测性能指标如表1所示:表170#沥青的基本性能1.3集料性能实测上述集料的各种性能见表3:表3各种集料的实测性能2AC-13C沥青混合料设计第3页共6页2.1级配及配合比根据级配要求,由表2中各种集料的颗粒组成设计出矿料合成级配见表4,合成级配通过率如图1 所示。
表4AC-13C合成级配合比为:矿粉:0-5:5-10:10-15=5%:42%:29%:24%;选用的AC-13C混合料图1合成级配通过率示意图2.2混合料最佳油石比试验按0.5%的间隔取4.0%、4.5%、5.0%、5.5%、6.0%; 5个不同的油石比分别成型马歇尔试件实测不同油石比时混合料试件的各项技术指标,取满足技术指标要求的油石比为最佳设计油石比。
马歇尔试验结果见表5,根据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分别绘制稳定度、流值、空隙率、饱和度与油石比的关系如图2-图7所示:图6稳定度-油石比图7流值-油石比表5不同油石比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第4页,共6页第5页,共6页从上图中可以得出:最大毛体积相对密度时油石比a i=4.5%;最大稳定度时油石比a2=5.0%;设计空隙率中值5%寸油石比a3=4.3%,沥青饱和度中值70%寸油石比a4=4.5%,从而可计算最佳油石比初始值OAC:OAO( a i+a^+a3+a4)/4=4.58%同时,根据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求出各项指标均符合技术标准的沥青用量OAG n~OAG x,计算沥青最佳油石比的初始值OACOAQ( OAG n+OAC) /2=4.5%根据OA愆口OAC综合确定最佳油石比OACOAC=( OAOOAC /2=4.5%结论:AC-13C最佳油石比为4.5%。
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一、设计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技术规范》(JTG D50—2006);(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4)《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根据目标配合比选定最佳油石比5.0%,取4.7%,5.0%和5.3% 3个油石比进行马歇尔试验和试拌,通过室内试验及从拌和机取样试验综合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
二、生产配合比设计2.1.1集料筛分及矿料组成设计按照目标配合比各材料比例,通过调节各冷料仓进料速度与适宜的筛孔尺寸和安装角度,使各热料仓的供料大体平衡。
对各热料仓取料进行的集料筛分、合成级配情况见表2.1-1。
附注:根据设计要求,在使用中掺加0.3%的抗剥落剂2.1.2确定热料仓矿料合成密度2.1.3最佳油石比的确定根据目标配合比选定最佳油石比5.0%,取4.7%、5.0%、5.3%三个油石比进行马歇尔试验。
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数据见表2.1-3、试验数据点组成曲线见图2.1-4。
3.1水稳定性检验1,2,成型方法:3,加载速率:50mm/min4,试件尺寸:直径101.6mm,高63.5mm 马歇尔击实法该沥青混合料水稳性符合设计要求三、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检验按AC-13C最佳油石比OAC 5.0%制作马歇尔试件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
试验数据见表3.1-1,3.1-2。
按最大毛体积密度对应的油石比5.1%、最大稳定度对应的油石比4.9%、空隙率中值对应的油石比4.9%、和规定沥青饱和度中值对应的油石比5.1%、确定的最佳油石比:OAC1=4.9%。
按各项技术指标全部合格范围对应的油石比下限4.8%和上限5.3%确定的最佳油石比:OAC2=5.0%。
综合确定的最佳油石比: OAC=5.0%(沥青含量=4.76%)。
严谨求实科学管理精益求精质量至上试验报告样品名称:AC-13C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检验类别:委托试验委托单位: 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试验单位: 湖南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批准日期:2010年5月21日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三段472# 邮政编码:410015 电话:3 传真:3湖南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试验报告主检: 审核:审批:湖南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试验报告主检: 审核:审批:设计说明1.沥青混合料的级配采用AC-13C型级配。
根据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并结合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施工地点为热带雨淋气候,常年平均气温为35℃左右,最高气温40℃-45℃,年降雨量大于1000mm的具体情况,确定了相应的工程级配。
2.AC-13沥青混合料所用原材料均为委托单位来样,其组成为:(1)集料:取样地点为萨哈采石场。
碎石规格和数量:0/0.3mm3.4kg, 0/2.36mm13kg,0/4.75mm22kg,0/16mm19kg,4.75/9.5mm20kg, 9.5/16mm29kg。
(2)沥青:道路石油沥青60/70,重量5kg。
(3)沥青抗剥离剂:江西省上饶市恒大建材化工有限公司。
3.按规范要求,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采用真空实测法。
4.室内试验的拌和温度为160℃,试件的击实成型温度为145℃。
5.配合比设计试验及计算参数均以“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附录B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中的程序及公式计算。
6.试验结果:经室内配合比设计试验与相关验证,确定AC-13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油石比为4.8%,在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时,其合成级配尽可能与目标配合比级配曲线接近。
目标配合比的各级材料比例见相关设计图表。
7.建议在混合料中添加2%的硅酸盐水泥,以提高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检测报告工程名称:/检测项目:AC-13C目标配合比设计委托单位:/发送日期:/页脚内容1检测报告项目负责:报告审批:批准:页脚内容2页脚内容3检测报告共1页,第1页审核:主检:共4 页,第1页附:配合比设计及检测1.送样集料筛分和密度试验结果附表1 送样集料和矿粉、沥青检测结果共4 页,第2页页脚内容72.AC-13C沥青混和料目标配合比设计2.1 AC-13C沥青混合料初试级配设计设计成C、M和F三种不同粗细程度的级配结构,具体见附表2,示意图见附图1。
附表2 AC-13C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设计页脚内容8矿粉2 1.5213.297.998.597.7合成毛体积γsb2.690 2.668 2.69716100100100合成表观γsa2.705 2.702 2.70719100100100附图1 AC-13C沥青混合料级配结构示意图共4页,第3页页脚内容92.2 矿料级配的确定结合以往工程经验,确定本配比设计中的初始沥青用量采用4.6(%)(油石比)。
用油量为4.6%时C、M、F三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和矿料间隙率结果见附表3。
附表3 初试级配结构的空隙率和矿料间隙率附表4 设计文件对VMA的要求页脚内容10附表3中,三个级配的体积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沥青混合料类型为AC-13C,因此,选C级配作为目标级配。
共4 页,第4页2.3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附表5 马歇尔混合料设计试验结果与混合料特性页脚内容11矿料间隙率(%)16.216.216.116.115.8/饱和度(%)66.769.272.174.979.665~75稳定度( kN)11.0111.1011.8110.6610.96≥8.0流值(mm) 1.5 2.3 3.0 2.8 1.9 1.5~4根据马歇尔的试验结果,所选的沥青用量范围内,密度没有出现最大值,取目标空隙率4.0%对应的油石比4.88%为OAC1,即OAC1=4.88%,再从图上查得计算得之,即OACmin=4.02%,OACmax=4.88%,即OAC2=(OACmin+OACmax)/2=(4.02+4.88)页脚内容12页脚内容13页脚内容14。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AC-13一.设计依据1.《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2.《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4.郑开建管办相关技术文件。
二.原材料1.沥青。
采用中海36-1沥青公司生产的AH-70重交沥青,其质量技术指标见表1。
沥青的技术指标表1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结果针入度(25℃,0. 1mm 60~80 70100g,5s延度(5cm/min,cm ≥10015015℃延度(5cm/min,cm ≥2050.810℃软化点(环球法℃>46 48密度(15℃g/cm3实测 1.010溶解度sb(三氯%>99.--乙烯RTFOT后残留物质量损失%≤±0.80.05针入度比P(25℃%≥6170软化点增值(环球℃—--法延度(10℃,cm ≥611.45cm/min2.集料。
采用河南禹州碎石厂生产的碎石,其中分为四档:1#料(10~16mm、2#料(4.75~13.2mm、3#料(2.36~4.75mm、4#料(<2.36mm,其质量技术指标见表2、表3。
粗集料质量指标表2试验项目单位标准试验结果视密度1#料g/cm3≥2.60 2.7552#料g/cm3≥2.60 2.7963#料g/cm3≥2.60 2.722石料压碎值%≤2617.2细长扁平颗粒1#料%<15 7.8含量2#料%<15 8.0对沥青的粘附≥5级5级性水洗法<0.075mm含1#料%≤10.2量2#料%≤10.63#料%≤10.8细集料质量指标表3试验项目单位标准试验结果视密度g/cm3≥2.60 2.710砂当量%≥6070水洗法<0.075mm含量%0~15 9.73.填料。
采河南禹州浅井生产的矿粉。
其质量技术指标见表4。
矿粉质量指标表4试验项目单位标准试验结果视密度g/cm3≥2.50 2.792含水量% ≤1--亲水系数—<1 0.7粒度范围<0.6mm %100 100 <0.15mm %90~100 90.5<0.075mm %75~100 76.9三.目标配合比设计。
AC-13型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K691+000沥青混凝土拌合厂)工程名称:G214线清水河至结古段二级公路路面工程监理单位:内蒙古交通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段,共根据中国气象站1961-2000年气温统计资料显示,56034号区站(清水河地区)7天平均高气温为18℃,极端最低气温为-43℃。
根据计算,该地区路面预计高温度T20㎜=40.33℃,路面表面预计低温度T SURF=-35.24℃.该沥青经试验计算分析,属溶凝胶型沥青,当量软化点T800=43.37℃,当量脆点T1.2=-21.3℃,当量脆点距路面表面预计低温度尚有13.94℃的差值,只能在配合比设计中尽可能地提高沥青用量,尽最大限度地避免路面低温裂缝。
2.2.粗集料采用大型反击式联合破碎机破碎,破碎机生产三种矿料,S10碎石,S12碎石和S15石屑。
10-15㎜碎石13.2㎜筛上筛余量偏多,不符合S10规格,但不影响使用。
5-10㎜碎石符合S12规格,0-5㎜石屑符合S15规格。
各种材料筛分结果如表2。
表2各种粗集料的筛分结果按规范对碎石质量的检验结果如表3,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可以使用。
表3各种粗集料的质量规格采用石灰石粉作填料,石灰石矿粉的质量及规格符合要求,可以使用。
如表6。
表6矿粉质量指标三.目标配合比设计3.1.矿料级配合成矿料级配合成采用矩形图解法进行,规范要求合成级配不得有太多的锯齿交错,且在0.3-0.6㎜范围内不得出现“驼峰”。
充分考虑级配及现有材料的有效使用,通过反复调整计算得到的各种材料的配合比如下:10-15㎜碎石∶5-10㎜碎石∶0-5㎜石屑∶粗砂∶矿粉=17∶25∶27∶28∶3。
合成级配均符合规范要求,按此合成比例掺配矿料进行水筛法筛分后级配符合规范要求,如表7。
表7面层目标配合比设计结果8考虑寒区公路,最佳沥青用量确定为5.50%,相应的最佳油石比为5.82%。
由上述结果得出目标配合比的矿料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为5.50%,规范规定此配合比仅供拌和机确定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计算各种材料用量使用。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AC-13C)一、基本情况320国道公路,拟采用改性沥青AC-13C作为面层。
原材料产地如下:二、设计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4.《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规范化施工与质量管理指导意见》5.《320国道杭州绕城高速至富阳新桥改建工程设计说明书》三、设计过程1.原材料本次室内目标配合比设计所用集料为玄武岩(4.75-9.5mm、9.5-16mm)和石灰岩(2.36-4.75mm、0-2.36mm),沥青采用SBS改性沥青。
试验所用原材料均由委托方提供。
各种矿料、矿粉及沥青的密度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集料及沥青密度试验结果吸水率(%)各种矿料及矿粉的筛分结果见表2。
表2 各档矿料和矿粉的筛分结果2. 混合料级配根据委托单位提供的设计说明书,AC-13C型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见表3。
表3 AC-13C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3. 配合比设计计算根据各档矿料的筛分结果,结合混合料级配要求,首先调试。
选出粗、中、细三个级配,根据以往工程经验初步确定三种级配的初始油石比为5.0%,用初始油石比成型试件。
表4为三种级配的设计组成结果,表5为初试级配的体积分析结果。
表4 三种级配的设计组成结果0.3 0.15 0.07511.0 7.5 6.010.0 6.9 5.510.4 7.2 5.7表5 初试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分析结果由各组体积分析结果,根据经验选取级配2为设计级配,级配曲线见图1所示。
图1 AC-13C型沥青混合料设计级配曲线图4. 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按设计的矿料比例配料,采用五种油石比,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试验结果见表6,设计级配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2.767,级配合成表观相对密度2.830。
表6 AC-13C型设计配合比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2.482 2.5972.474 2.5792.471 2.560/ /5.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据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分别绘制密度、稳定度、流值、空隙率、饱和度、VMA与油石比的关系曲线,从曲线上找出相应于最大密度、最大稳定度及空隙率范围中值、沥青饱和度范围中值对应的四个油石比,求出四者的平均值作为最佳油石比初始值OAC1,作图求出满足沥青混凝土各项指标要求的油石比范围(OAC min,OAC max),该范围的中值为OAC2,如果最佳油石比的初始值OAC1在OAC max与OAC min之间,则认为设计结果是可行的,可取OAC1与OAC2的中值作为目标配合比的最佳油石比OAC,并结合交通与气候特点论证地取用,最终得最佳油石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