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县八渡二代油松无性系种子园子代测定苗期试验
- 格式:pdf
- 大小:173.56 KB
- 文档页数:3
油松无性系统种子园花量调查研究报告
薛崇伯;王亚峰
【期刊名称】《陕西林业科技》
【年(卷),期】1989(000)002
【摘要】油松在嫁接后2—3年即开有雌花,雄花较雌花出现晚3—4年。
雌、雄花量随年龄增长逐年增加,10年生时雄花量急剧增多。
不同无性系花量变异很大,花量最多的无性系为最少无性系的倍数:雌花可达40倍,雄花可达86.6倍。
种子园的花粉量在9—12年生时每公顷为7.05—10.8公斤,远未达到自然授粉的需要量。
9—12年生的种子园雌花在树冠外围从上到下均有分布,以树冠中部较多,而雄花约有80%集中在树冠下半部。
这些调查结果为种子园的经营管理,特别为花粉管理提供了依据。
【总页数】6页(P1-6)
【作者】薛崇伯;王亚峰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26.113
【相关文献】
1.油松种子园无性系雌球花量变异及稳定性评价 [J], 李国锋;张华新
2.马尾松二代种子园无性系花量分析 [J], 唐效蓉;伍新云;曾令文;张翼;周国瑾;唐黎;王晓锋;杨骏
3.油松无性系种子园雌雄球花量及球果量变异分析 [J], 赵鹏;樊军锋;刘永红;杨培华;韩创举;谢俊峰;庾西敏;杨文学
4.油松种子园无性系花量和生长量调查及其评价 [J], 秦月明;安守芹
5.油松种子园无性系雌雄球花量和结实量的预测 [J], 张华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油松优树半同胞子代测定初报
朱建华;强占宏
【期刊名称】《甘肃林业科技》
【年(卷),期】1990(000)002
【摘要】优树子代测定是提高良种选育效率,缩短育种周期的有效手段。
特别是在进行建设种子园的单位,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
中湾油松良种基地,在建设种子园的同时,就进行了油松优树半同胞子代测定。
为开展多世代育种,估算种子园增产效益,进行优树早期选择,提供了基础数据,做了有
【总页数】4页(P34-37)
【作者】朱建华;强占宏
【作者单位】[1]国营正宁林业总场;[2]国营正宁林业总场中湾林科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
【相关文献】
1.木麻黄优树子代测定试验初报 [J], 唐仕明;钟琼和;李天卓;黄良宙;郭欣;林国荣
2.杉木57个优树自由授粉子代测定结果初报 [J], 赵航文;范林元;曾德贤;杨华斌;杨曾顺
3.油松优树子代测定初报 [J], 于海;符建明
4.北美红栎优树子代测定试验初报 [J], 董筱昀; 黄利斌; 孙海楠; 吕运舟; 梁珍海
5.柏木优树子代测定及家系选择初报 [J], 刘小宇;张锐;安林辉;吴云涛;梁杰;徐海超;何博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油松半同胞子代测定试验报告
王亚峰;刘存林
【期刊名称】《陕西林业科技》
【年(卷),期】1990(000)001
【摘要】根据子代测定结果,参试的22个家系可分为3种类型,即“速生稳定型”,占23.8%,“慢生型”,占19.0%,“变化型”,占57.2%。
通过综合评定,从22个家系中选出5个优良家系,与对照相比,树高大13.8%,胸径大29.1%,材积大69.9%,在树高、胸径生长上分别可获得9.1%、17.5%的遗传增益。
从种子园自由授粉54个家系中选出11个优良家系,树高的增益为21%。
生长性状早晚相关分析结果,说明早期选择是有效的。
【总页数】8页(P1-8)
【作者】王亚峰;刘存林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1.254
【相关文献】
1.柳杉半同胞子代测定林树高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J], 陈秋玲
2.油松优树半同胞子代测定初报 [J], 朱建华;强占宏
3.柳杉种子园半同胞子代测定和早期选择 [J], 欧阳磊
4.檫树优树半同胞子代测定林树高性状遗传变异 [J], 李祥智
5.青海云杉半同胞家系子代测定与亲本评价 [J], 陈雅丽;吕东;赵明;赵祜;赵兴鹏;李伟;张宏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油松种苗繁育技术实践调查成绩引言油松是我国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等特点。
为了推广油松种植,提高油松的繁育技术,本文对油松种苗的繁育技术进行了实践调查,并总结了相关成绩。
一、油松种苗繁育技术调查1.1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当前油松种苗繁育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探讨种苗繁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1.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制定了调查问卷,包括种苗繁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技术措施、问题及改进建议等方面的内容。
然后,选择了多个油松种苗繁育基地进行实地考察,观察种苗繁育现场,与种植者进行深入交流。
1.3 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总结了以下关键问题和改进建议:1.3.1 种子采集和处理•问题:部分种苗繁育基地在种子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情况,导致种子质量下降。
•改进建议:加强对种子采集和处理的培训,提高种子质量管理水平。
1.3.2 播种和育苗•问题:部分种苗繁育基地在播种和育苗过程中存在技术不熟练、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导致苗木生长不良。
•改进建议:加强对播种和育苗技术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对苗木生长环境的管理,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
1.3.3 病虫害防治•问题:部分种苗繁育基地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存在不足,导致苗木受到病虫害的侵害。
•改进建议:加强病虫害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治水平;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1.4 调查结论通过对油松种苗繁育技术的调查,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只有不断完善繁育技术,才能提高油松种苗的质量,促进油松的健康生长。
二、油松种苗繁育技术实践成绩2.1 成绩概述经过改进措施的实施,油松种苗繁育技术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1 种子质量提高通过加强对种子采集和处理的管理,种子的质量得到了提高。
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明显提高,为后续的繁育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油松自由授粉子代生长性状遗传分析与选择王娟娟;李安平;刘永红;杨培华;段乐;谢建华【期刊名称】《陕西林业科技》【年(卷),期】2006(000)001【摘要】通过对陕西陇县八渡97个优树自由授粉子代进行遗传测定,结果表明:油松家系间树高、胸径和材积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家系内个体间方差分量也较大,个体变异明显;生长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系数较大,为材积间接选择提供理论依据,而环境相关系数反映了油松生长家系对环境反应比较敏感;采用独立淘汰法选择出优良家系17个,树高、胸径和材积遗传增益达到5.6%、11.5%和28.2%.【总页数】4页(P1-4)【作者】王娟娟;李安平;刘永红;杨培华;段乐;谢建华【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洛南县古城林场,陕西,洛南,726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凌,712100;陇县八渡林场,陕西,陇县,721200;临潼区林业工作站,陕西,临潼,710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1.254.04【相关文献】1.油松自由授粉子代抗逆性性状遗传分析与初选 [J], 张锁;樊军锋;刘永红;杨培华;刘晓梅2.油松单亲子代苗期生长性状遗传分析 [J], 刘永红;樊军锋;杨培华;韩创举3.马尾松高产脂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生长性状选择 [J], 林华章4.21年生马尾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林生长性状分析及家系选择 [J], 陈虎;冯源恒;苏沃榜;梁远毅;梁桂峰;杨章旗5.杉木第3代种质资源自由授粉子代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及早期选择 [J], 郑仁华;施季森;肖晖;黄金华;苏顺德;许鲁平;欧阳磊;张志才;叶代全;方扬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油松球果与种子表现型的观测油松种子园开始结实后,既将着手子代鉴定阶段的工作,为了科学准确的运用这一方法,通过试验手段来达到理想的鉴定目的,在油松种子园各无性系开始结实初期,对不同无性系的有关表现型,做以初步的观测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基于这一观点,我于九五年、九六年两年对油松不同无性系球果形状及其种子情况进行了观测和调查,现将观测结果归纳如下。
一、调查内容:采摘不同无性系球果,观测其色泽,塔形,塔重(湿重克),种子的颜色,形状,单个球果种粒数及千粒重。
通过这些因子了解不同无性系球果和种子表现型之间的关系,为子代鉴定工作提供感观上的认识依据。
二、观测结果与分析1:不同无性系与球果表现型九五年采摘97个油松无性系(家系)种子,九六年采摘109个家系种子,从这些家系的球果表现型来看,不同家系球果形状,大小,重量色泽是有差异的。
各家系的球果鳞片、数量及排列状态,鳞片间的沟纹深浅程度、色泽、塔的形状及弯曲程度均有明显的不同。
但同一家系的球果表现型明显相似。
10号家系单个球果重33.5克,可列为特大型,大型为25克左右,中型15克左右小型小于10克,最小的单个球果重3克左右。
从形状上分为长塔形、塔形、园塔形,不同无性系球果的长与基径的比值有明显的差别(见表1)同一家系球果的径与基径的比值的点在同一直线附近,其变化差异缴小。
表1 不同家系球果长基径比值不同家系球果形状的不同表明,油松球果形状为母系表现形,同一家系球果的外表形状相似,其变化有一定范围,超越这个范围,我们有理由怀疑该系号在该株上为错号,否则,是该家系在该株上的变异(或者说是特殊表现型)。
因此,来自这样植株上的球果,不能参与该系号的子代鉴定,为减少试验中的误差,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必须剔除这样的球果。
秋季采摘时,发现这样的植株上的球果,应分别存放,以便进一步考查。
2:不同球果与种子的表现形大量的调查表明,不同的家系,球果表现型不同,种子的表现形也不同。
油松子代测定林多点试验进展顺利
本报讯“现在油松苗已进入生长后期,田间管理要注意停止灌溉,防止苗木徒长,使苗木充分木质化;土壤封冻前灌足防冻水,以利于苗木安全越冬。
” 8月28日,在位于河北省平泉县的国家重点油松良种基地,河北省林科院高级工程师张鸿景一边查看油松苗木长势,一边叮嘱工作人员。
由北京林业大学、河北省林科院与平泉县七沟林场合作的油松子代遗传测定林多点试验正在这里开展。
从2011年开始,平泉县七沟林场国家重点油松良种基地按照营建油松子代遗传测定林多点试验的要求,从山西、甘肃、河北等地收集油松优树资源,在基地内分系号装营养杯育苗6.3万杯,目前测定苗木长势良好,苗高已达30厘米。
“明年,实验范围将扩展到河北省张家口和石家庄两市、辽宁省锦州市、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和山西省吕梁市等地,试验成功后,将在亲本号内优中选优,为良种适应范围提供第一手资料。
平泉县七沟林场国家重点油松良种基地始建于1984年,总面积2600亩,其中无性系种子园845亩、母树林1400亩、子代测定林155亩、收集圃95亩、示范林105亩,是河北省保存最完整的油松基因库,也是北京林业大学油松遗传育种教学实习实验基地。
油松子代测定造林技术作者:任淑华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年第02期摘要:针对常年处于干旱少雨且荒山较多的地区,可选用适应性比较强的油松进行荒山绿化。
而本文主要就对某地区的油松子代测定造林技术进行重点探讨和分析。
期间,主要从选址研究、整地方法、子代苗培育、栽植、合理施肥以及抚育管理开展。
以此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幼苗和苗木生长质量,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关键词:油松;测定;造林技术实践证明,油松子代测定造林技术的有效应用,在提高幼苗生长质量的同时,还更好的保证苗木移植后的成活率。
因而得到越来越多地区的广泛使用。
为此,相关部门有必要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造林技术。
这样做,为促进我国林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必须要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
一、选址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将油松子代测定造林技术项目实施的地址选择在良种中心林班。
其中,需确保所选择的土壤条件符合育苗苗床土壤需求,并在春季定植。
在此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按照具体要求实施油松子代测定造林技术。
以此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其所具有的价值。
二、整地方法某地区在油松子代测定造林技术中基本以两种方式为主,即穴状整地、鱼鳞坑整地方式。
在通常情况下,穴状整地多用于地势较为平缓、坡度较小以及水土流失不严重的丘陵、平原等。
而在破土形状上基本为圆形和方形,具体整地规格则在60cm×50cm×30cm。
若是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且坡度大的地方则采用鱼鳞坑整地。
此规格为60cm×50cm×30cm。
针对这些情况,相关人员必须要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整地。
确保苗木健康成长,达到有关要求。
三、子代苗培育相关人员在进行子代苗培育中,要想确保培育质量,则需注重以下几点。
1.按照有关标准,在上年期间对油松种子园采集单株优质树种,并将其作为育苗种子。
2.因油松最佳的播种为春季和秋季。
通常情况下,都是在春季进行播种。
3.在选择种子上要以纯度为96%、发芽率92%、千粒重为40g左右的种子,如果所使用的种子质量没有达标,相关人员则要对播种量进行适当的增加。
种植技术2020.09 基于我国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油松通过作为绿化与水土保持的树种,而且逐渐成我国造林、绿化的关键树种之一,为人们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
在实际林业生产过程中,因为油松生产周期较长,如果选择弱种造林,一方面会限制油松成活、油松成材、油松成林,另一方面如果出现损失也难以挽回,出于确保良好的林木种子与种质资源,在根本上强化林木生产力,则须认真对待良种育苗工作。
1 全光育苗技术要点1.1 选地与整地油松属于喜光树种,其幼苗怕涝、耐旱但不耐盐碱,当在一年到二年生阶段获得林下庇荫良好生长,适宜生长于排水性较好的中性或者是微酸性砂壤。
不合适作为油松育苗地的有酸性土、重黏土、地下水位过高地区均,另外育苗地还需临近水源并且排水方便。
选择好育苗地块之后,应在第1年秋天进行土地深翻(25-30cm),在第二年春季土壤解冻之后整地,基肥施加量为60-75kg/hm 2,施加硫酸亚铁75kg/hm 2用于土壤消毒,需将硫酸亚铁磨成细粉然后在翻入土中。
1.2 做床通过对比高床与低床,发现高床育苗效果明显优于低床,这是由于低床很容易积水,造成苗木染上松落针病与立枯病。
因为油松幼苗怕涝而耐旱,采取高床可以轻松控制灌水量,不易造成积水具有一定的抗涝性,可以防止在梅雨季节带来的积水危害。
高床的床面宽度应为80cm,床面应比步道该高15cm,步道宽度为30cm;而低床的床面宽度应为1.5m,低于步道15cm左右,步道宽度是30cm。
播种前将底水灌好,依据水沟中水流停流下后呈现的水位线,进一步平整床面,尽量保证床面是水平的,从而使以后苗床灌水维持一致程度。
1.3 播种可以适当提前播种时间,通常在3月末到4月上中旬左右。
采取带状条播,模式进行播种,播中幅度在6cm左右,播种距离在20cm左右,沟深为2cm呈现一个上底宽度大约为6cm 的倒梯形[1]。
把油松种子撒在沟内,种子播种量要超过300kg/hm 2。
覆土厚度在1.5cm左右,播后轻度镇压。
油松种苗繁育技术实践调查成绩摘要:一、引言二、油松种苗繁育技术的现状三、实践调查的方法和过程四、实践调查的成绩五、讨论和建议六、结论正文:一、引言油松,学名Pinus bungeana,是我国常见的针叶树种,广泛分布于华北、西北等地。
油松不仅是优良的绿化树种,还是水土保持的重要树种。
因此,油松种苗的繁育技术在我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油松种苗繁育技术的实践调查,了解其现状,分析取得的成绩,并提出相应的讨论和建议。
二、油松种苗繁育技术的现状油松种苗繁育技术主要包括种子处理、育苗地选择、播种、苗期管理等环节。
在种子处理环节,主要包括种子的采集、精选、消毒、浸泡等步骤。
在育苗地选择环节,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地方。
在播种环节,要注意播种的时间、深度、密度等。
在苗期管理环节,要注意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修剪等。
三、实践调查的方法和过程本次实践调查采用现场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我国华北地区的油松种苗繁育技术进行了调查。
调查过程中,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包括种子处理、育苗地选择、播种、苗期管理等方面的信息。
四、实践调查的成绩通过实践调查,我们发现油松种苗繁育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成绩:1.种子处理技术得到了改进,种子的发芽率和纯度得到了提高。
2.育苗地选择更加科学,有利于油松种苗的生长。
3.播种技术得到了优化,苗木的出苗率和整齐度得到了提高。
4.苗期管理更加规范,有利于油松种苗的生长和发育。
五、讨论和建议虽然油松种苗繁育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种子处理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种子消毒和浸泡环节。
2.育苗地选择应更加注重土壤质量,以提高油松种苗的生长速度和质量。
3.播种技术应进一步优化,提高苗木的出苗率和整齐度。
4.苗期管理应注重病虫害防治,加强修剪,使油松种苗生长更加健康。
六、结论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们对油松种苗繁育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油松嫁接苗剪砧强度对接穗生长影响初探王岩;闫小峰;芦鸿彬【摘要】本文通过对油松嫁接苗不同剪砧强度对接穗生长影响试验,总结出油松嫁接苗剪砧技术,供营建种子园时参考.【期刊名称】《陕西林业科技》【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3页(P36-37,41)【关键词】油松嫁接苗;剪砧强度;生长量【作者】王岩;闫小峰;芦鸿彬【作者单位】延安市桥北林业局,陕西富县727500;陇县八渡林场,陕西陇县721203;延安市桥山林业局,陕西黄陵727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1.254.06油松是我国特有树种,不仅生长快、材质好,而且耐干旱耐瘠薄,也是黄土高原和黄河流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林的主要针叶树种。
油松天然分布在我国北方14个省(区),其中陕西分布的面积最大,是陕西省最重要用材树种之一 [1]。
培育生长健壮的嫁接苗是营建油松无性系种子园的物质基础。
而嫁接后对砧木何时进行修剪、修剪强度大小又是影响嫁接苗生长强壮与否的关键所在。
20世纪80年代北京林业大学进行了油松短枝嫁接技术的研究[2],2008年辽宁省朝阳市林业技术推广站进行了油松嫁接红松的试验。
近几年,我们结合桥北林业局国家油松良种基地二代油松无性系种子园营建项目,为了掌握砧木修剪强度对成活接穗生长的影响,对建园过程中培育的油松苗木在嫁接成活后,对砧木采取不同强度的修剪方法进行处理,现将油松嫁接苗剪砧强度对接穗生长影响结果介绍如下,仅供营建油松无性系种子园时参考。
油松嫁接分为嫩枝嫁接和硬枝嫁接。
1.1 砧木和接穗的选择1.1.1 接穗选择树干通直圆满、自然整枝良好、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已达结果年龄,丰产、稳产的壮年优树或通过子代测定选择的优良家系内的优良单株,从优树树冠外围中上部选取具有饱满顶芽,长度20 cm左右的1年生枝条作接穗。
1.1.2 砧木采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4~5 a生的油松容器苗作砧木。
1.2 嫁接时间春夏两季皆可嫁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