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对当前金融风暴的解读
- 格式:pdf
- 大小:197.16 KB
- 文档页数:2
马克思关于金融危机的论述及其现代启示作者:赵旭亮当代经济研究摘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做过极为深刻的论述。
资本的贪婪使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都会周期性地陷入绕过生产过程而赚钱的狂热阶段。
在生息资本的形式上,产生了脱离实体经济追求货币自行增殖的资本拜物教妄想。
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创造出拿他人的、社会的财产进行冒险赚钱的赌博欺诈制度。
虚拟化的信贷、金融证券过度膨胀,必然会造成货币危机。
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为银行资本服务,加速了危机的爆发。
重温马克思的论述可以认识到,美欧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危机在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危机。
《资本论》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经济学工作者应当在全面、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上下功夫。
作者简介赵旭亮,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一、问题的提出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冲击下,世界经济正处于衰退的边缘,一些发达经济体已经或接近陷于衰退,而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也已受到金融海啸的冲击。
尖锐的危机令世人震惊,也令世人深深地思考危机的性质和原因。
这不只是一场深刻的金融和经济危机,我们面临的是整个世界管理体系的危机,全球发展基础理论的危机。
要摆脱这场国际体制性危机,必须确立新的世界发展基础理论。
对于危机产生的原因,专家们讲,政府有责任,因为它允许人们负债累累;金融监管者有责任,因为他们不对银行过度放贷进行严格的控制;公众也有责任,因为他们过多依赖贷款负债消费。
这些说法都没有触及金融危机的真正本质和深刻原因。
其实,早在130余年前,马克思在他的巨著《资本论》中,就已揭露出资本主义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的本质,揭示了其产生的深层原因。
据报载,《资本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沉寂之后,如今一跃成为德国以及一些发达国家的畅销书。
这绝不是偶然的,因为综观人世间现有的所有经济学著作,只有马克思的《资本论》能够深刻地揭露出危机的本质和原因。
重温《资本论》,不仅可以使我们清醒地认识金融危机的实质和根源,以采取恰当的应对策略,而且可以对我们深化金融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改革和完善高等院校经济学教育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金融危机捧热《资本论》的启示提要2008年以来,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打击很大,尤其是那些发达国家,金融危机表现在许多方面,对世界、对中国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在人们反思金融危机的时候,大多数西方国家都把目光投向了马克思的《资本论》,这就引起了《资本论》的复活。
对此,我们看到了共产主义的曙光和新自由主义的失败,所以在我们国家,一定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
关键词:金融危机;资本论;启示马克思主义金融危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和恩格斯针对资本主义全球扩展过程中日益严重的经济与金融危机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在劳动价值论和商品与货币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科学的金融危机理论,这些理论精华都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巨著《资本论》中,在经历了一个半世纪之后,金融危机同样的出现,并有加剧的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一、金融危机概述马克思认为,金融危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金融危机是只伴随经济危机爆发而爆发的一般意义上的金融危机;狭义的金融危机则是指单纯的货币危机。
广义的金融危机,生产即是以商品为载体的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攫取尽可能多的剩余劳动的生产,因此在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中就包含着不顾市场的限制而生产的趋向。
这个本质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现实运动的起点和驱动力,也是商品和货币走向绝对对立的基本线索;狭义上的金融危机,它是当社会的再生产过程尚未拉紧到极限、全面的生产过剩尚未发展到临界程度时所产生的金融危机。
马克思在当年总结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就必然会造成经济危机并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
马克思曾指出,在资本主义的制度体系下,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就不可能消灭,它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
自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来几百年的历史中,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发生了很多次危机,直至21世纪最近的一次大的金融危机。
马克思《资本论》视野下国际金融危机的思考的论文关于马克思《资本论》视野下国际金融危机的思考的论文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视域对本次金融危机进行若干思考。
认为这次财政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具体原因是信用过度扩张和虚拟资本背离实体经济摆正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提高我国的国际金融竞争力、毫不动摇地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是我们防范和应对金融危机的根本保证。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们较多的是从感性和直觉的角度来危机发生的原因。
诸如:“透支消费”、“监管缺位”、“政策失误”、“低估风险”和国际金融体系存在弊端等因素,这些都是从技术操作层面和政策性弊端层面对危机做出的解释,没有揭示金融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分析金融危机还是要回到马克思。
研究中外学者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马克思主义解读,对于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时代西方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和冲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视野下金融危机的原因分析(一)根本原因: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论》中指出:“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消费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这个界限一旦被突破,就会出现普遍的“生产过剩”问题。
这是因为“社会消费力既不是取决于绝对的生产力,也不是取决于绝对的消费力,而是取决于以对抗性的分配关系为基础的消费力;这种分配关系,使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消费缩小到只能在相当狭小的界限以内变动的最低限度。
” 随之而来的就是商品市场价格和利润的下降,当它们都降低到某个临界点时,商品与货币的对立便会绝对化、公开化。
这时,货币就会突然直接地从计算货币的纯粹观念形态变成坚硬的货币,“只要信用突然停止,只有现金支付才有效,危机显然就会发生”。
在一个接一个的社会支付链条断裂之后,和资本一同发展起来的信用制度便由此崩溃,并最终导致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同时爆发。
从《资本论》视角看当代经济危机摘要: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中有关的经济危机理论是资本主义社会有影响力的经济规律之一,《资本论》中经济危机理论对于经济危机的直接诱因、周期性规律、理论本质、产生根源等的深刻分析和科学论断,对于我们现时代如何认识和应对经济危机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资本论;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指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者整个世界经济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是资本主义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危机。
在西方经济学的总供求曲线图上有一个交点,这个交点被称为均衡点,在这个点上,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然而,马克思指出,资本家供给的商品价值,总是大于他对商品价值的需求。
因为资本家的目的在于赚钱,也就是追逐剩余价值,那么他们的目的就不在于使总供给和总需求相抵,而是使他们的总供给超出社会的总需求。
于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差额越来越大,它们之间的平衡只能通过爆发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使生产出来的商品和资本强制贬值,即牺牲已经生产出来的生产力来实现,从而形成危机、萧条、复苏、繁荣、再危机的周期循环。
1.《资本论》中关于经济危机理论内容1.1《资本论》中关于经济危机理论的诱因分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出了资本的本性是经济危机的内在原因。
那资本的本性是什么?正如我们所知,资本是一种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一种能够生产钱的工具。
资本家对于金钱的追求是无限的,也就意味着资本对于利润的追求是无限的,由此推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但绝大部分的资本是掌握在资本家的手里的,留在劳动者手里的资本会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减少,劳动者的购买力会随之变弱,这样一来商品卖不出去,资本就无法运转,随之而来企业就会闲置生产力,这样便导致了危机的爆发。
其次,由于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导致的社会生产的增长超过了社会购买力的增长,资本所有者卖不出去产品就不能给员工发工资,这样购买力就会更弱,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资本论对当前经济发展的意义《资本论》是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其中所阐述的理论和思想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资本论》对当前经济发展的意义。
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当前的经济发展已经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资本论》中的劳动价值论和商品交换等理论,为我们解释了全球化经济中的价值链和货币交换的本质,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全球化经济的规律和趋势。
另外,《资本论》还谈到了工业化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这对我们认识全球化经济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和差异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比如,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经济中的发展几乎都是以工业化为主要手段,而发达国家则是通过资本和技术的流动来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二、财富的分配问题财富分配是当今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资本论》中所阐述的剩余价值理论和利润率下降的理论,对于我们分析当前社会中财富分配问题的本质和根源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资本论》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导致了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的结局。
这个问题在当前社会也同样存在。
如何通过改革和制定更加公正的政策,来实现财富的公平分配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就成为了当代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
三、人类文明的进步《资本论》不仅仅是一本经济学的著作,还是一部人类文明的伟大著作。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的剖析,揭示了人类历史的一般规律和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资本论》对于当今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和经济全球化中的一些问题也提供了许多新思路和思考方向。
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挖掘和研究《资本论》中的理论和思想,以发掘其对于当代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深远意义和价值。
总结起来,《资本论》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下的经济发展规律和剥削机制,揭示了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和人类社会进步的阻力与方向,对于当前全球化经济和社会主义运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理解和应用《资本论》的理论和思想,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当下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实现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更高层次。
第37卷第3期收稿日期:2010-04-02作者简介:古文强,男,硕士研究生。
摘要:始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至今已蔓延成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
对于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马克思的《资本论》有过精辟阐述。
重温《资本论》,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促内需、保民生、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及加大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等措施,是我国抵御此次金融危机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金融危机;资本论;国际合作中图分类号:A81F83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320(2010)03-0113-02Marx ’s “Capital ”of the revelation to solve the current financial crisisGU Wen-qiang(Institute of Pol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0,China )Abstract :Began in 2007,the United State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has spread into a worldwide financial crisis.The causes of financial crisis ,M arx's “Das Kapital ”has been brilliantly expounded.Review of “Capital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proposed to promote domestic demand ,livelihood security ,increase income levels and increase the government's macro economic measures such as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our country against an effective means.Key words :financial crisis ;Capital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马克思《资本论》对解决当前金融危机的启示古文强(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广东广州510640)张向利:户县拖拉机及驾驶员年度检审现状及对策湖南农机HUNAN AGRICULTURAL MACHINERY第37卷第2期·学术Vol.37No.22010年3月ar.20103No.35M ay.20101人们对当前金融危机的审视始于2007年8月的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以罕见的速度席卷全球,猛烈发展成为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大的一场世界范围的资本主义金融危机。
概念: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
当前金融危机的分析原因:此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关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风暴的根源,从表面上看,是有效需求“过度”或“透支消费”。
但是,当我们透视美国次贷危机本质时,发现次贷危机与以往危机原本同根生,都是生产过剩的危机,“透支消费”或“透支经济”暂时填补收入与消费之间的缺口,掩盖了产业经济扩张与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其本质仍然是生产相对过剩,其根源依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内生矛盾。
当前金融危机形成的直接原因:虚拟资本过剩与过度投机金融危机本身就是金融产品价格泡沫的破裂。
而金融泡沫源于那些建立在资本虚拟化基础上的过度投机和赌博,这正是马克思所分析的第二类金融危机的实质。
因此,考察资本虚拟化的当代发展,能够更科学地揭示当前金融危机的症结所在。
首先,资本虚拟化带来金融产品规模的急剧膨胀,创造了金融危机产生的基础;其次,资本虚拟化放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使得金融危机的爆发成为可能;最后,资本对利润的贪婪追逐与金融自由化环境的结合,构成虚拟资本持续膨胀的内在动力,使得资本虚拟化不断突破各种合理的限制而过度发展。
资本过度虚拟化导致实体经济部门与虚拟经济部门发展比例严重失调,虚拟资本价格泡沫破裂,金融危机的爆发成为现实。
1.本次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金融危机原因:信用扩张,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次贷危机是导火线.实际次贷债券只有6000亿美元,引发了这么大的金融危机,全是由于跟风即人们的心理预期造成的.羊群效应,它是指市场上存在那些没有形成自己的预期或没有获得一手信息的投资者,他们将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理论上羊群效应会加剧市场波动,并成为领头羊行为能否成功的关键。
《资本论》中金融危机理论问题的研究与思考《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将金融危机看作是一种社会运动,涉及到了社会发展中的多个角度,其中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等。
在研究金融危机理论问题时,要注重多学科的整合,将关键词、概念和模型进行联系分析,增强理论的可解释性和普适性,从而更好地把握金融危机机理,充分利用金融危机研究的研究成果,提出有效的对策,有效降低金融危机的影响。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将金融危机看作是一种社会运动,涉及到了社会发展中的多个角度,其中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等。
金融危机的发生,伴随着经济的不稳定性,影响到国内外经济的发展,引发大量的研究,研究金融危机理论问题,不得不在学术界寻求解答。
在研究金融危机理论问题时,要考虑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由此进行研究,结合经济学、金融学和行为心理学等学科,探讨金融危机的根源,并深入剖析其中的原因。
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金融危机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其中包括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情绪、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态势和社会问题等,都可能对金融危机发生产生影响。
此外,金融危机的发生也与宏观调控政策有关,政府可以通过宏观调控政策来稳定金融市场,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
宏观调控政策可以分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政府可以通过控制财政支出,减少宏观经济波动,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另外,也可以通过货币供应比例的调整和货币政策的精确调控,调节货币市场的稳定性,改变投资者的行为模式,减少金融危机的发生。
研究金融危机理论问题,要注重多学科的整合,将关键词、概念和模型进行联系分析,以增强理论的可解释性和普适性,从而更好地把握金融危机机理,充分利用金融危机研究的研究成果,提出有效的对策,有效降低金融危机的影响。
同时也要对金融危机的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金融危机如何传播和影响,以及应采取何种政策抵御金融危机的发生及其影响,减少金融危机带来的灾难性影响,避免金融危机的再次发生。
Restudy of Das Capital to Interpret the Deep Reason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作者: 方亮
作者机构: 齐齐哈尔电业局,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出版物刊名: 经济研究导刊
页码: 1-2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24期
主题词: 金融危机;资本论;马克思主义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得人们重新对马克思主义及《资本论》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依据马克思主义学说,以《资本论》为基石来分析此次金融危机逐渐在全球引发的深层原因,即资本主义性质、全球化运动和美元霸权及国际金融体系是这次爆发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
资本论视阈下国际金融危机论文一、当代国际金融危机的新特征当代国际金融危机的总特点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概括:第一,破坏性极大,本次次贷危机对美国的投资银行造成了近乎毁灭性的的打击,美国的前五大投行中有三家濒临破产,另外两家也面临着转型困境,其他金融机构也是惨不忍睹,欧洲的主要经济体也陷入经济衰退的漩涡中;第二,影响范围特别广,全球的金融市场都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很多边缘小国都难以幸免;第三,持续时间长,本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始于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到目前为止已有7年的时间,很多资本主义国家仍然未能完全摆脱自身的财政危机,以希腊为例,财政危机不仅没能得到有效控制,反而开始向周边国家蔓延。
从中我们也能够看出,当代国际金融危机呈现出了一些新特征,首先,财政危机与货币危机陷入恶性循环,2010年,就在全球经济出现好转的前夕,美国经济突然二次探底,欧债危机也愈演愈烈;其次,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互作用,从而引发了连锁反应,除了存在以往传统的生产过剩引发的经济危机的问题,在借贷消费或消费过度和财政、债务等虚拟经济领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就是在金融创新产品领域爆发的;再次,金融危机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并存,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对金融危机的反应变化也不同,金融衍生品系统又比较复杂,这些问题都使得金融危机变得更为复杂和不确定[2]。
二、基于《资本论》中危机理论分析当代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源(一)当代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当代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源就是资本主义制度,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外经济学者对这种危机的根源进行了探讨和争论,持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立场的经济学者认为本次危机是监管不当、低估风险、政策失误等因素造成的,甚至对危机抱有一定的乐观态度,但是随着危机的持续,影响范围的扩大,在危机现实面前,这些经济学者却显得极为尴尬;而持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立场的经济学者对危机的严重程度评估得比较现实,看到了这场危机的严重性,他们认为通过国家对经济强有力的干预,完全能够抵御这场危机,但是在2010年,美国经济出现二次探底后,反而引发了更为严重的主权债务危机,凯恩斯主义随后也受到了各国的质疑。
院系: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学号:2012202020050姓名:马良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并分析当代国际金融危机马良(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摘要: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冲击,也凸显了虚拟经济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二重效应。
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其本质并没有改变。
对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趋势进行分析的《资本论》,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从《资本论》视角出发,透视当代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源以及资本主义国家的救市措施,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并指出:国债危机的发生,表明不从制度入手就无法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
通过运用《资本论》对资本主义进行分析,以看清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并利用《资本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本文借鉴马克思提出的虚拟经济内涵,分析其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虚拟经济的角度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予以剖析和解释,并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认为虚拟经济必须合理利用,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关键字:金融危机;马克思主义;虚拟经济;虚拟资本;国情;实体经济。
一、引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资本主义的现实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指出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对立的根源在于经济上的对立,资产阶级通过榨取剩余价值来剥削工人阶级;指出工人阶级和无产阶级只能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从而获得自身的解放。
《资本论》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导致经济危机的周期发生,这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不能克服的。
因此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人类发展的规律。
但是140年后的今天,资本主义垂而不死吗?《资本论》中的理论是否已过时?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又出现了金融危机,这和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规律的思想、资本主义本质的关系是怎样的? 这些既需要我们运用《资本论》来分析现实,又要根人类发展的轨迹来验证《资本论》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