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可以(kěyǐ)清晰地反映地面起伏和区域地貌的特征。
等高距: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2.等深线:
在地图上把水域(shuǐyù)深度相等各点的连线称作等深线。 它可以表示水面以下的地形。
等深距:相邻两条等深线之间的高度差。 同一幅 图上等深距并不完全相等。
共五十七页
3.等高线地形图:
用等高线表示地表高低(gāodī)起伏的地图。
①、图幅大小相同时:
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 细;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 越简略。
②、实地范围相同时:
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比 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
规律 ①.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 : (guīlǜ) 世界(shìjiè)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
不超过:300-50(米)即交汇等高线数(n) 加1 乘等高距(d)——(n+1)×d
陡崖相对高度计算方法: (n-1)d≤ΔH<(n+1)d
共五十七页
读某地(mǒu dì)等高线示意图, 判断:
(1)陡崖(dǒu yá)顶部的海拔范
围可能是( C)
A.(40m,50m ) B.( 45m,55m )
③若某地形区最下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gāochéng)为H低, 最上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高,等高距为d,则 该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为
H高 - H低<ΔH< H高 - H低 + 2d
共五十七页
陡崖
(dǒu yá)
判读
陡崖相对高度:至少:250-100(米)即交汇(jiāo huì)等高线数(n)
减1 乘等高距(d)——(n-1)×d
1:2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