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习作例文》精品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9
秋天来了秋天好像一个可爱的小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到了人间。
今天,秋高气爽,碧空如洗,我们要去大自然中寻找秋天。
在东湖山边的路上,我们发现了掉落在地上的香樟树果实,只有小拇指的指甲盖大小。
轻轻剥开绿色的果皮,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我们仔细观察,发现果肉里面还包裹着一颗小而坚硬的黑色香樟树籽。
散落在路边的还有褚桃的红色果实,像一个个小小的红灯笼,又像极了可爱的红色绒线球。
这真是一个硕果累累、秋意盎然的成熟季节。
来到东湖山公园,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丛丛的南天竹。
它是一种灌木植物,到了秋天,叶子中的叶绿素减退,叶黄素和胡萝卜素活跃起来,南天竹脱去了绿衣裳,换上了五彩斑斓的新衣,有浅绿、深绿、绯红、金黄、红绿相间……尤其是绯红,像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似的。
这一路的南天竹,宛如一条姓紫嫣红的彩带环绕在湖边。
广场上的法国梧桐树的叶子也在悄悄变黄,它们像一只只手掌在向我们打招呼。
我想,如果到了晚秋,叶子全变黄了,它们就会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空中飞来飞去吧!这真是一个色彩缤纷、秋意浓浓的美丽季节。
小草黄了,叶子红了,我听见秋风踩在树叶上沙沙地响,寒意渐渐袭来,秋天真的来了!名师评析:小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向读者描绘了一幅千姿百态的秋景图,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全文语言优美,条理清晰,堪称佳作。
观察晚霞夕阳姑娘慢慢地、害羞地将她那红扑扑的脸向两山背后藏去,奇妙的美景悠然呈现在眼前。
此时此刻,公路、房屋、汽车、行人……没有一个不披上绚丽的霞衣。
我抬起头,只见那天上的朵朵粉红的浮云,像一群被汽笛的怒吼惊吓到的大鸟一般,在天空中快速地飞着,过了两三秒,那群大鸟不见了。
忽然,天上又出现了一只大熊猫,大熊猫捧着糖果正往家跑,可跑着跑着,糖果撒了,大熊猫也不见了。
又过了一会儿,浮云变化的速度渐渐加快了。
有的散成一座岛屿,上面隐隐约约还辨认得出一些苍松翠柏;有的分成长条,好像一条半透明的鱼,在天空中逍遥自在地游着;有的像山一般耸立在那儿……千姿百态,无奇不有,美极了!啊!晚霞,多么绮丽!一会儿像一匹骏马在奔驰,一会儿像一头雄狮在怒吼,一会儿又像朵朵鲜花在绽放……我看着看着,感觉身体轻飘飘的,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片晚霞。
习作例文(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二十六课《谁偷了我的糖果》中的习作例文环节。
在学生学习了本课文后,通过习作例文来锻炼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标题题目的意思,并理清习作例文的结构。
2.学生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清晰地描述自己的经历。
3.学生能够在思路清晰、语言通畅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标点符号和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重点1.理解习作例文的结构。
2.运用恰当的标点符号和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难点1.通过习作例文来锻炼学生的语文表达和写作能力。
2.帮助学生构思故事情节,调整语言表达。
五、教学准备黑板、教材、习作例文范文、笔六、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并为学生播放一个短片段,用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2.学生习作(30分钟)1.讲解题目教师为学生介绍本节的习作题目:《我和小偷的故事》。
并要求学生在写作时加上自己的想法或心理感受,使作文更加具有个性。
2.分析范例教师给学生展示已经交作文的同学的范文。
范文简短、明了,语言通畅,行文流畅,告诉大家怎样达到较高水平,如何将思想表达得清晰明了。
3.习作学生开始构思自己的故事,调整语言,注意切入点和结构,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连贯性和逻辑性,认真完成习作。
3.课堂讨论(15分钟)老师邀请学生读出习作,一边点评其中表达优秀的作品,一边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同时可以促使学生互相借鉴优点,丰富自己的作品。
4.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完善,并在下节课提交。
七、教学总结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从构思到最后的润色都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循序渐进,适当让学生接受挑战,需要老师精心指导和耐心帮助。
通过习作例文,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写作技巧,增强学生对语言运用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我家的小狗(习作例文)【教学目标】1.熟读例文,通过作者的描述,体会“王子”的淘气可爱。
2.阅读例文,能够简单分析作者的观察方法与写作手法。
3.分析例文,总结观察方法,学会抓住小狗特点和运用多种感官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课文,体会“王子”的淘气可爱;懂得留心、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总结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简单分析并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时注意事物的变化。
【教学课时】1课时第一课时【教具准备】 课件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1.多媒体课件出示不同形态的狗。
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小动物,在日常生活中也一定认识了很多小动物,这些小动物都很可爱,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狗是最常见的小动物,你们喜欢狗吗?狗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学生各抒己见。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通过学习了解博•希哈先生家的狗——“王子”。
(板书:我家的小狗)【设计意图:此环节,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1)注意要读准字音,读懂字词,有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标清段落序号, 圈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读不准的字、词语或句子,及时请教同桌或者老师。
(3)你觉得文中的“王子”是一只怎样的小狗?(淘气、可爱)作者又是从那几件事来写小狗淘气可爱的?(作者从两件事情描写小狗的淘气可爱:一是小狗“王子”学“狗”字的时候叫得真欢;二是“王子”竟然敢跟火车赛跑,真有趣。
)找出例文中有关的自然段。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3.小组派代表进行预习汇报,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预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学生可对新知识有初步的理解,学生在独立思考和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读中感悟,理解“王子”的淘气、可爱。
习作例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习作的基本要求和特点;2.通过分析习作例文,加深对于习作的理解;3.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了解习作的基本要求;2.通过习作例文,掌握习作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掌握习作的特点;2.如何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展现自己的想象力。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习作部分的例文。
2. 教学方法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习作的基本要求;2.分析:分析习作例文的结构和特点;3.解读:解读习作例文中的生词和词语;4.创作: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创作;5.审阅:互相欣赏和修改习作。
五、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讲解习作的基本要求,简要回顾上一课内容。
2. 分析(15分钟)老师出示习作例文,并分析其结构和特点,让学生理解习作的组成和写作方式。
3. 解读(15分钟)讲解习作例文中的生词和词语,让学生掌握表达方式和句型用法。
4. 创作(20分钟)老师布置习作作业,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创作。
老师要求学生在文章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具体表现方式可以是描写场景或人物,抒发情感等。
5. 审阅(15分钟)学生相互欣赏和修改自己的作品,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修改意见和提高写作水平。
6. 总结(5分钟)老师在本节课结束前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培养习作的能力。
六、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习作作业,并在提交老师之前进行自我审阅和修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习作的例文,让学生了解习作的特点和写作方式,并通过创作和审阅进行实践。
本节课的教学方式丰富,内容有趣,学生成果顺利,但也需注意如何创设更有趣更具启发性的习作内容,让学生愉悦学习并不断提升写作能力。
三年级上册统编语文《习作例文》文本式教案(含板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学会课文的表达方法,能够进行仿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通过讨论、问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周围事物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正确认读和理解。
2. 课文的表达方法和学习课文的大意。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课文的表达方法在实际写作中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习作例文》的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黑板和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表达情感。
3. 讨论与问答(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2)学生相互问答,培养思维能力。
4. 学习课文表达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表达方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进行仿写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法。
5. 小结与布置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课文仿写。
板书设计:《习作例文》生字词:课文大意:表达方法: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课文表达的情感。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教师辅导生字词。
3. 分析讨论: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创新教案】【教学设想】学习《我家的小狗》,学习描写动物的方法:抓住特点,细致观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1.出示多媒体课件:不同形态的狗。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认识了很多小动物,它们很可爱,给我们带来了的快乐。
狗就是其中的一个。
你们喜欢狗吗?狗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2.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近博·希哈先生家的狗——“王子”。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
此环节,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懂字词。
圈划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地方。
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
2.预习汇报。
【设计意图】(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预习学生可对新知识有初步的理解,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可以学会,从而提高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你觉得文中的“王子”是一只怎样的小狗?(淘气、可爱)三、读中感悟,理解“王子”的“淘气、可爱”(一)学生自由读文。
思考“王子”的“淘气、可爱”表现在哪些地方?找出相关的句子,边读边作批注。
(二)小组合作交流学生汇报,师生讨论交流。
1.从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王子”的“可爱”呢?(1)学生读句子,教师放课件(狗学认字的样子)(找出重点词语:“连一个字母也没学会”“挺爱上课的”“教它念‘狗’字的时候,它叫得最欢”)(2)谁能把“王子”的这种可爱的样子用朗读表达出来呢?(3)“挺爱上课”本来是用来形容小孩子的词,这里却用在了狗的身上,从中你看出了什么?这句话我们该怎么读呢?试一试,读出你的喜爱来。
2.从哪又能看出狗很“淘气”儿呢?(1)学生读句子,教师放课件(狗和火车赛跑的图片)(找出重点语句:“每次都是它输,可它从不在乎”“冲着远去的火车汪汪叫上几声”)(2)想一想,“王子”还有可能和什么赛跑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体会作者蕴藏于文字间的对狗的喜爱之情。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用小时候吃杨梅酸倒牙的事例证明了杨梅甜中带酸的特点。
一下子让我们感受到了杨梅的味道,让人想亲自尝一尝。
四、总结写法
1.作者为什么能把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呢?
预设:
作者抓住了杨梅的特点。
无论是杨梅树的特点还是杨梅果的特点,都写得非常准确。
尤其是杨梅果的特点,更是抓住了杨梅的形状、颜色和味道的特点。
2.写作不但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还要按一定顺序进行描写,富有条理。
预设:
课文先写我爱杨梅,后写杨梅树的特点和杨梅果的特点,这是总分关系。
杨梅树和杨梅果又是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
在写杨梅果的特点时,例文按照形状、颜色、味道的顺序来写,也是由表及里的顺序。
总之,作者的条理性非常好,值得我们学习。
3.认真观察仅仅是仔细看看就可以吗?
预设:
观察不能只用眼睛,必要时还要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嘴巴尝、用手摸等。
这就是我们说的观察五宝。
出示图示:
五、大显身手
1.借鉴习作例文,用上面的写法,你也来写一个小片段,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水果吧!。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例文与习作》第1课时优质语文要素教案教学目标1.借助插图、观察记录单,激活回忆,分享自己的观察所得,感受观察的乐趣。
2.通过回顾课文、学习习作例文,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3.借鉴课文、习作例文某一方面的写法,把自己观察中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的重点内容写下来。
教学过程板块一交流观察所得,明确习作要求设计意图:运用教材中的三幅图,指导学生说说图中的事物与场景,并勾起学生对自身生活体验的回忆,充分发挥教材的提示作用,从而有效导入本次习作。
同时重视良好的习作习惯的培养:明晰习作要求。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教师应放慢脚步,引导学生独立阅读习作要求并思考,明晰习作要求。
1.观察图片,感受缤纷世界。
(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出示教材第72页的三幅图,引导交流:这样的画面你曾经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看到过?(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
揭示课题:我们的世界就是这样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
那你眼中的缤纷世界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展现“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板书: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4)请学生读一读图片下方的内容,看看这次习作的要求。
引导明确:这次习作要写最近的观察所得;写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
2.借助观察记录单,交流观察所得。
(1)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交流:拿出你的观察记录单,想想在这段时间的观察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它给你的印象最深?四人小组交流。
(2)班级交流。
设计意图: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呈现学生观察内容的统计结果,进一步让学生体验观察对象的丰富多彩,为后面呈现习作要求、内容选择的多样性作铺垫。
①呈现学生观察内容的统计结果。
示例:动物:鹅、仓鼠、小兔子、小狗、蜗牛、猫、泥鳅、乌龟、小蚂蚁……植物:含羞草、牵牛花、向日葵、睡莲、狗尾巴草……水果:苹果、枣子、橘子、圣女果、橙子、榴莲、草莓……场景:电影院、上学时的校门口……②教师评价:你们观察的内容真丰富,眼中的世界真是缤纷多彩!今天我们就把自己观察中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例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掌握习作例文的写作方法和要点。
2.能够在认真阅读了习作例文的情况下,准确地写出与之相关的作文。
3.能够从习作例文中学习到优秀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
1.学生在读完习作例文后能够准确地理解题意,掌握写作要点。
2.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素材,正确使用词语、句式,完成习作。
3.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用自己的语言、体会和感想去表达生活中的点滴。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学生已经掌握了“观察周围、感知生活,用心积累素材”等写作方法,为此,导入时可以通过老师引领学生观察教室、校园、家庭等生活环境,搜集好素材,为写作搭建了思路和框架。
2. 新课讲解
老师向学生介绍习作例文,按照写作要点,对习作例文进行逐段解析、分析,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观察到优秀作文的同时,掌握其写作方法和技巧。
3. 课外习作
学生在课堂上或者课后根据习作例文,根据自己所掌握到的写作方法,完成作文。
老师通过选取和点评一些学生的写作作品,让其他同学模仿和学习到好的写作方法。
4. 课内作文
老师组织对家校优秀作文进行讲评,表扬优秀作文及其作者,让学生借鉴优秀之处,并反思自身写作中可以提高的地方。
5. 课堂小结
用1-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简要总结。
四、教学评价标准
学生的习作需要有正确的结构布局,要遵守标点符号的规范,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所要表达的思想,要准确使用好词语和句式,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总之,学生的习作需要体现出语言流畅、表达准确、思维独到的特点。
三年级上册语文作文教案人教版(优秀范文5篇)三年级上册语文作文教案人教版(优秀范文5篇),大家都常常触碰到作文吧,作文是历经人的观念考虑到和语言表达机构,根据文本来表述一个主题风格实际意义的记叙方法。
那麼,如何去写作文呢?下列是我为大伙儿搜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作文教案人教版(优秀范文5篇),供大伙儿参照参考,期待能够协助到有必须的盆友。
三年级上册语文作文教案人教版一圆圆的沙粒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童话故事。
课文采用对话形式叙述了一颗圆圆的沙粒不被同伴们讨论所动摇,钻进蚌壳里,几十年后变成了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说明了朝着预定的目标,坚定不移的努力,就能实现美好的愿望。
课文可以按世界顺序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9自然段)一颗圆圆的沙粒想变成珍珠,遭到了同伴们的嘲笑和议论,但它没有动摇。
这一部分通过“真诚”“下定决心”“坦然”这几个词看出圆圆的沙粒想成为珍珠,做有用之才的决心和信心。
“因为它动摇了,爬出来是很容易的,因为蚌壳开着一条缝。
”这句话说明了沙粒的坚定信念,朝着预定的目标努力。
第二部分(10-13自然段)主要写时光逝去了,沙粒被同伴们遗忘。
第13自然段仅有省略号,表示了漫长的岁月。
第三部分(14-18自然段)主要写几十年过去了,圆圆的沙粒变成了美丽的珍珠。
通过“珠光闪闪”“奇异的光彩”“惊喜”“高声赞美”等词语,可以看出圆圆的沙粒已成为有用之才,从而进一步说明只要坚定不移的朝着预定的目标努力,就能实现美好的愿望。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领悟“只要朝着预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美好的愿望”,从而激励学生朝着目标,奋发前进。
2.根据所划分的段落,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段的内容,并总结段落的意思。
3.动情地读课文。
4.通过搜索资料,了解沙子变成珍珠的过程,从而了解奇妙的海底世界,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让学生感知课文,理解课文,表演课本剧,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困难两个省略号的意思。
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交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细致观察会很有收获。
2.初试身手,讲自己对生活的观察,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其他同学交流。
3.学习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总结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课文,懂得留心、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总结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会观察,写下自己观察到的眼中的生活。
2.学会抓住事物特点和运用多种感官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平台,交流留心所观察到的周围的事物,细致观察会很有收获。
2.初试身手,讲自己对生活的观察,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学会观察留心观察
细致观察多角度全方位观察
多层次深入观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阅读例文,分析例文中的观察方法。
2.分析例文,总结观察方法,学会抓住事物特点和运用多种感官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观察和描写的方法按照一定顺序、抓住特点
眼看、手摸、嘴尝、耳听、鼻闻。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习作例文》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习作例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例文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写作的基本框架和结构,培养其写作的逻辑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其创作的欲望。
教学内容1. 写作方法与技巧:如何开头、结尾,如何构思文章结构,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
2. 文章结构:引出主题,发展主题,结尾总结。
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文章结构的理解。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如何构思文章内容。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教学视频。
2. 学具:笔记本,课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写作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讲解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通过例文展示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
3. 实践: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4. 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习作例文》2. 正文:写作方法与技巧,文章结构,修辞手法。
作业设计1.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一次写作练习。
2. 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内容进行创作。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写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了写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此文档共1997字,符合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文章结构的理解。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如何构思文章内容。
---在《习作例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尤为关键。
这两个方面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以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
写作方法与技巧的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是写作的基础,也是学生在学习写作时首先需要掌握的。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例文与习作》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习作例文,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2.借鉴课文和习作例文的观察方法,继续观察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揭示主题1.引导观察图片。
(1)出示教材的第1幅图,引导:图片表现的是哪个季节的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预设:从平房和远山可推断出是乡村,从光秃秃的大树枝丫以及地上的落叶可推断是秋天,从鸟儿归巢可以看出是傍晚时分。
(2)同桌互相说一说画面中的场景。
(3)我们通过细致观察,发现这是一幅乡村秋日归鸟图。
2.出示第2幅图和第3幅图,讨论:你曾经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场景?让学生在细致观察中发现第2幅图展现的是春日街道一处晨景。
有去上学的学生,去上班的成年人,打扫街道的环卫工人,也有报刊亭中的售货员。
这些都是很常见的。
第3幅图的画面更熟悉了——学校课间休息图。
一位教师正辅导一位学生,其他学生有的在看书,有的在讨论问题,有的在擦黑板。
3.揭示主题:是呀,从刚才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就是这样丰富有趣,五彩缤纷。
你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展现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设计意图】课文中的3幅图,从不同的角度提示学生可以观察的对象,恰当的选用,指导学生说出图中的事物和场景,勾连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能充分发挥教材的提示作用,能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积极性,进一步拓宽学生选材的思路。
二、明确要求,拓宽思路1.自读问题,提取要点。
要点:把最近观察中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
引导:写什么内容?什么情况下的观察会“印象最深”?小结:观察时让你产生了喜爱之情,或事物某一方面引起了你的好奇,引发了你的思考,激起你长时间观察的兴趣的,往往就是“印象最深”的。
2.引导回忆,交流“印象最深”的事物或场景。
相机完成板书:动物:猫狗乌龟小蚂蚁仓鼠鹦鹉小鸡小鸭大白鹅蜗牛……植物:爬山虎牵牛花菊花兰花狗尾巴草……场景:运动会上公交车上公园里郊外……3.小结:你们眼中的世界真是丰富有趣,五彩缤纷!今天我们就来把自己印象最深的事物或场景写下来,好不好?【设计意图】让学生自读要求,提取要点,教学生学会审题;交流印象最深的事物和场景,能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观察对象的丰富多彩,打开习作思路。
《习作例文》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认真读教材中的两篇例文,感受作者留心周围事物、仔细观察的习惯。
2.仔细回想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所得,并把它们记录下来。
要注意观察事物的细微变化。
3.把自己的观察所得与同学们交流,交流时声音要洪亮,表达清楚。
听他人的讲述要礼貌虚心,好的地方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重点:1.仔细回想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所得,并把它们记录下来。
要注意观察事物的细微变化。
2.把自己的观察所得与同学们交流,交流时声音要洪亮,表达清楚。
听他人的讲述要礼貌虚心,好的地方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老师带来了一个词语,谁能说一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并说一说你的感受。
出示成语“耳聪目明”。
学生自由表达。
预设:耳聪:学会倾听。
目明:学会观察。
老师希望这节课同学们都能认真倾听,学会认真观察的方法,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大家都能做一个耳聪目明的人。
二、交流平台让我们在交流平台的活动中,认真倾听同学们的想法,了解一下怎样去观察生活。
1.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因为留心观察,作者认识了一个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的翠鸟。
窗前的草地对作者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但作者稍加留意,就发现了奇妙的变化。
说一说你从这两件事中得到的体会吧!学生自由表达。
预设:留心观察生活,总有新的发现。
2.观察是不是看见就可以了?学生自由讨论。
预设:作者不但看见了翠鸟的漂亮的羽毛,还观察到了翠鸟捕鱼的动作,观察是多么细致啊!作者不但看见了美丽的草地,还观察到了蒲公英张开时金黄,合拢时碧绿的特点。
这些都能看出作者的观察是非常细致的。
3.教师总结:(1)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
(2)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三、初试身手你在生活中各有什么新的发现,有什么细致的观察,写几句话跟同学交流吧!1.出示范例一:雨停了,我和妈妈去买菜,在路上看到好几只小蜗牛正慢悠悠地过马路……讨论:作者观察蜗牛重点观察了什么?预设:蜗牛的动作。
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交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细致观察会很有收获。
2.初试身手,讲自己对生活的观察,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其他同学交流。
3.学习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总结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课文,懂得留心、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总结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会观察,写下自己观察到的眼中的生活。
2.学会抓住事物特点和运用多种感官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平台,交流留心所观察到的周围的事物,细致观察会很有收获。
2.初试身手,讲自己对生活的观察,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学会观察留心观察
细致观察多角度全方位观察
多层次深入观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阅读例文,分析例文中的观察方法。
2.分析例文,总结观察方法,学会抓住事物特点和运用多种感官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观察和描写的方法按照一定顺序、抓住特点
眼看、手摸、嘴尝、耳听、鼻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