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 格式:docx
- 大小:16.09 KB
- 文档页数:2
昆虫生物学特性昆虫生物学是研究昆虫的个体发育史,包含昆虫从生殖、胚胎发育、胚后发育、直至成虫各时期的生命特征。
同时还要讨论昆虫在一年中的发生过程,即它们的年生活史与发生世代等。
§1昆虫的生殖方式一、两性生殖雌雄个体经交尾、受精,进行繁育后代。
卵生、。
昆虫的绝大多数种类进行两性生殖与卵生,即须通过雌雄两性交配,雌性个体产生的卵子受精之后,方能正常发育成新个体。
两性生殖与其它各类生殖方式在本质上的区别是,卵通常务必同意了精子以后,卵核才能进行成熟分裂;而雄虫在排精时,精子已经是进行过减数分裂的单倍体生殖细胞:这种生殖方式在昆虫纲中极为常见,为绝大多数昆虫所具有。
二、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不经两性交配即产生新个体,或者虽经两性交配,但其卵未受精,产下的不受精卵仍能发育为新个体。
分为下列3种类型。
(一)偶发性孤雌生殖(sporadic parthenogenesis):偶发性孤雌生殖是指某些昆虫在正常情况下行两性生殖,但雌成虫偶而产出的末受精卵也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常见的如家蚕、一些毒蛾与枯叶蛾等。
(二)经常性孤雌生殖(constant parthenogenesis):经常性孤雌生殖也称永久性孤雌生殖。
这种生殖方式在某些昆虫中经常出现,而被视为正常的生殖现象。
可分为两种情况:1、在膜翅目的蜜蜂与小蜂总科的-些种类中,雌成虫产下的卵有受精卵与未受精卵两种,前者发育成雌虫,后者发育成雄虫。
2、有的昆虫在自然情况下,雄虫极少,甚至尚未发现雄虫,几乎或者完全行孤雌生殖,如一些竹节虫、粉虱、蚧、蓟马等。
(三)周期性孤雌生殖(cyclical parthenogenesis):周期性孤雌生殖也称循环性孤雌生殖。
昆虫通常在进行1次或者多次孤雌生殖后,再进行1次两性生殖。
这种以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交替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现象,又称之异态交替(heterogeny)或者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
昆虫的生物学特征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为庞大、种类最为丰富的生物群体之一。
它们在地球上广泛分布,占据着各个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位置。
本文将详细介绍昆虫的生物学特征,包括昆虫的结构特点、功能特征以及生命周期等。
结构特点昆虫的身体一般由头部、胸部和腹部三个部分组成。
头部上通常有一对复眼和一对触角,复眼可感知光线和运动,触角则用于感知环境和寻找食物。
胸部上有三对关节的足,用于行走、抓握和运动。
腹部则是消化、呼吸和繁殖器官的所在之处。
功能特征昆虫具有各种各样的功能特征,使它们在自然界中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
首先是昆虫的食性多样性,它们既有草食性的,如蚂蚱和蝗虫,也有肉食性的,如蚊子和苍蝇。
其次,昆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可以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生存繁衍。
此外,昆虫还具有较高的繁殖力和适应力,以及灵敏的嗅觉和听觉,使其能够迅速捕食、躲避天敌。
生命周期昆虫的生命周期一般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卵是昆虫的孵化状态,通常被母虫产于适宜的环境中。
幼虫阶段是昆虫生长的主要阶段,幼虫通过不断蜕皮和发育,逐渐增大体型。
而蛹则是昆虫转变成成虫的过渡阶段,此时昆虫的外形会发生明显的改变。
最后,成虫是昆虫的终极状态,它们拥有完整的生殖系统和成熟的翅膀,可以进行繁殖和飞行。
昆虫的生物学特征使其成为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在传播花粉、分解有机物质、控制害虫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
此外,昆虫还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有助于理解生物多样性、进化和生态学等方面的问题。
总结通过对昆虫的生物学特征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昆虫作为一类特殊的生物群体,在结构特点、功能特征以及生命周期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征。
昆虫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们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昆虫保护,并加强对昆虫生物学的研究,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类,它们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与大多数动物不同的是,昆虫具有一些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使它们在生存和繁衍方面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行为和方式。
昆虫具有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
这意味着它们的生命周期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从卵到幼虫,再到蛹,最后到成虫。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形态和生理特点,适应了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存需求。
例如,蝴蝶的幼虫阶段是取食植物叶片的阶段,而蛹阶段则是它们进行变态发育的阶段。
昆虫具有高度多样化的食性。
从植物到动物,昆虫的食性范围广泛。
例如,蝴蝶以花蜜为食,而某些甲壳类昆虫则以其他昆虫的卵为食。
这种多样化的食性使得昆虫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生态环境。
第三,昆虫具有高度灵活的生殖方式。
许多昆虫可以通过交配繁殖,而交配方式又因种类而异。
有些昆虫进行单性生殖,即不需要交配就能产卵繁殖;而有些昆虫则进行两性生殖,需要经过交配才能产卵。
一些昆虫还能进行孤雌生殖或卵胎生等非交配生殖方式。
第四,昆虫具有高效的繁殖能力。
许多昆虫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多次繁殖,而且每只雌虫可以产下大量的卵。
这种高效的繁殖能力使得昆虫在生态系统中具有强大的竞争能力。
昆虫具有高度适应性的生存策略。
从气候变化到天敌捕食,昆虫面临着各种生存威胁。
然而,它们通过进化发展出了许多适应性策略来应对这些威胁。
例如,有些昆虫会选择在夜间活动以避免天敌捕食;而有些昆虫则会通过迁徙来寻找更适宜的生活环境。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高度多样化的食性、高度灵活的生殖方式、高效的繁殖能力和高度适应性的生存策略。
这些特性使得昆虫在地球上广泛分布并占据着重要的生态位。
黄芪,又称黄耆,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和生态价值。
为了更好地了解黄芪的生物学特性,提高黄芪的生产力和应用范围,本文将从黄耆的生物学特性、药用价值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黄芪的生物学特性1、种子发芽条件:黄芪种子具有硬实性,需要经过特殊处理才能发芽。
昆虫记每章主要内容昆虫记。
第一章,昆虫的起源和分类。
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之一,它们在地球上存在了数亿年,经历了无数次的进化和变迁。
本章将介绍昆虫的起源和分类,从昆虫的演化历史到不同种类昆虫的分类特征,带领读者了解这些小小生物的丰富多彩。
第二章,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昆虫作为地球上最为丰富的生物之一,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对人类和整个生态系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章将介绍昆虫的生活习性,包括昆虫的食性、行为习性和繁殖习性,以及昆虫在生态环境中的角色和地位,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昆虫的生活方式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昆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昆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是昆虫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了解昆虫生物学特性的重要途径。
本章将介绍昆虫的形态结构,包括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器官结构,以及昆虫的生理特征,如呼吸、循环、消化、排泄等方面的特点,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第四章,昆虫的行为和交流方式。
昆虫的行为和交流方式是昆虫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了解昆虫社会生活和个体行为特点的重要途径。
本章将介绍昆虫的行为特点,包括昆虫的觅食行为、交配行为、社会行为等方面的特点,以及昆虫之间的交流方式,如化学信号、声音信号等方式,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昆虫的行为和交流方式。
第五章,昆虫的保护和利用。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章将介绍昆虫的保护和利用,包括昆虫的生态保护、昆虫资源的利用价值和昆虫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昆虫的保护和利用价值。
结语。
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之一,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本文档的介绍,希望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昆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增强对昆虫保护和利用的重视,促进与昆虫和谐共生的发展。
第三章昆虫分类学第一节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自然界中的昆虫种类繁多,要正确地识别它们,就必须根据其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生态要求等加以分析归纳,找出其亲缘关系进行系统分类。
昆虫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彼此间有亲缘关系和历史渊源的大小不同的自然类群。
所以,昆虫分类的任务除鉴别种类和确定名称外,还要研究昆虫种的渊源及系统发生,以探讨物种的起源、种群的形成、分布、进化与变异以及整个昆虫区系的形成、发展与演替,建立符合客观的分类系统。
在鉴定昆虫种类时,通常须按分类系统,依次(由高到低)鉴别所属阶元,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确鉴定昆虫种类,对害虫防治和益虫的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因为在种类繁多的昆虫中,种间差异有时是极其细微的,若稍有疏忽,就会造成失误。
此外,昆虫分类还是植物检疫、昆虫资源与区系调查、天敌昆虫的引进与利用等研究的重要基础。
一、分类的阶元:门、纲、目、科、属、种,另外还有亚门、亚纲、亚目、亚科、亚种、总目、总科、族、亚族。
现以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为例,表示昆虫的分类地位和阶元如下:界(Kingdom):动物界(Animalia)门(Phylum):节肢动门(Arthropoda)纲(Class):昆虫纲(Insecta)亚纲(Subclass):有翅亚纲(Pterygota)目(Order):直翅目(Orthoptera)亚目(Suborder):蝗亚目(Locustodea)总科(superfamily):蝗总科(Locustoidea)科(Family):蝗科(Locustidae)亚科(Subfamily):蝗亚科(Locustinae)属(Genus):飞蝗属(Locusta)种(Species):飞蝗(migratoria)亚种(Subspecies):东亚飞蝗(manilensis)二、昆虫的命名和命名法规1、学名(scientific name):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组成的动物名称和分类单元。
第三节 成虫的生物学特性一、性二型和多型现象(一)性二型现象储藏物昆虫的雌雄两性差异,在成虫期得到了明显的表现。
它不但表现在第一性征上(如直接产生性细胞的生殖器官和实行交配、产卵的外生殖器的构造),还表现在第二性征上,即外部形态上的差异,称为性二型现象(sexual dimorphism )。
雌雄在外形上的区别,常常表现在个体的大小,体型的差异、颜色、触角的形状以及其他特征方面。
二型现象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差异,如阔角谷盗的雄虫头部前缘具有雌虫所没有的两个角状突起和发达的上颚(图4-6);绿豆象的触角,雄虫为梳齿状,雌虫为锯齿状;长角扁谷盗等的触角,雄虫的细长呈丝状,雌虫为串珠状;黑毛皮蠹等的触角末三节膨大,雄虫的末节扁长呈牛角形,雌虫的末节为圆锥形;一点谷螟前翅的斑纹,雄虫在翅中央纵列一个淡色的叉状纹,在叉状纹的尖端近前缘处有一个小黑点,雌虫在翅的亚缘线和内横线处各有一条淡色波状纹,在中横线外方有个明显的大黑点;日本蛛甲的雄虫,鞘翅近长椭圆形,雌虫的近卵圆形;脊胸露尾甲等的腹部腹面,雄虫为六节,第五节腹板后缘中部呈极深凹弧形,第六腹板椭圆形,雌虫为五节,第五腹板后缘呈圆形。
二型现象也有表现得不太明显的种类,一般以微小的特征来区分。
如储藏物鳞翅目昆虫的翅缰,雄虫只有一根,雌虫为两根以上;锯谷盗雄虫后足腿节腹面内侧中部具有一个尖锐的小刺;赤拟谷盗雄虫前足腿节腹面近基部四分之一处,有一卵形浅窝,窝内具有许多直立的金黄色毛;玉米象等头部的喙,雄虫比雌虫的短而粗,弯曲度小,喙上的点刻,雄虫的较粗,雌虫的较细,愈向端部愈小,并逐步消失;二带黑菌虫雄虫头部前缘具有一个隆脊,脊后部有一陷窝,其中有两条纵向突起,靠近复眼的两侧的两颊隆起,并向上弯曲呈犀牛角状。
雌雄虫体的大小固然有所不同,一般都是雄虫较小。
但也有例外,如日本蛛甲的雄虫就比雌虫体大。
由于虫体大小受到很多因子的影响,往往同一性别的虫体,大小之差甚为悬殊,所以一般不常用作区别两性的可靠依据。
第三章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一、选择题
1. 雌雄异体,必须经过两性交配,卵必须经过受精作用,才能发育成新的后代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生殖。
A. 有性;
B. 无性;
C. 胎生;
D. 孤雌
2. 卵胎生的营养来源与卵生相同,只是其生殖方式属于幼生,如双翅目的科和寄蝇科的一些种类。
A. 家蝇;
B. 丽蝇;
C. 麻蝇;
D. 头蝇
3.昆虫通常在进行1次或多次孤雌生殖后,再进行1次有性生殖的现象,称为周期性孤雌生殖,多属于这种生殖方式。
A. 叶甲;
B. 白蚁;
C. 蜜蜂;
D. 蚜虫
4. 完全变态不同于不完全变态的最主要特征是具有一个期。
A. 卵;
B. 幼虫;
C. 蛹;
D. 成虫
5. 卵是昆虫个体发育的第一个虫态,由和卵内营养物质组成。
A. 卵壳;
B. 卵巢;
C. 输卵管;
D. 产卵管
6.口器、触角、足及翅不紧紧贴附在蛹体上、可活动的蛹称为,如蜂类的蛹。
A. 活蛹;
B. 被蛹;
C. 围蛹;
D. 裸蛹
7.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蜕皮而出的过程称为。
A. 孵化;
B. 蜕皮;
C. 羽化;
D. 化蛹
8. 粪食性、腐食性、尸食性等昆虫能清除环境中的有机废弃物,故有昆虫之称。
A. 环保;
B. 植保;
C. 肉食;
D. 植食
9.一种动物“模拟”其它生物的姿态得以保护自己的现象,称为。
A. 警戒色;
B. 拟态;
C. 保护色;
D. 伪装
10.流线型体型是水生昆虫适应环境的结果,可以减少游泳阻力,如、牙甲等。
A. 叶甲;B. 天牛;C. 金龟子;D. 龙虱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主要差别。
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
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蜻蜓、蟑螂、蝼蛄、蟋蟀、蝗虫等.因此完全变态发育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区别是后者没有蛹这一时期.
2.举例说明昆虫的三种栖息习性。
散居性:分散生活,多数种类属此
群栖性:同种大量个体聚集在一起,如叶甲, 飞蝗
社群性:群体中不同个体有分工,如白蚁,蜜蜂
三、问答题
1. 哪些昆虫属于水生昆虫?为适应水生环境,水生昆虫的身体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举例说明之。
水生昆虫:(1)终生栖息在水中:如半翅目和鞘翅目的许多种类
(2)稚虫生活在水中:如蜉蝣、蜻蜓等
(3)幼虫和蛹生活在水中:如毛翅目、广翅目、脉翅目和双翅目(蚊子)的部分种类身体结构变化:
(1)体形:流线型,减少游泳阻力,如龙虱、牙甲等
(2)构造:龙虱、划蝽的后足特化成宽扁的浆状,用以划水;
黾蝽体旁被疏水性的微毛,适于水上行走
(3)呼吸器官及功能特化
呼吸管呼吸:蝎蝽和负子蝽科的尾须特化而成
气管鳃呼吸:水生种类的幼虫和稚虫(如蚊子幼虫)
气盾呼吸:空气贮存在翅与腹背之间的空隙以潜水,如某些潜水蝇类
体表毛层带入气泡:仰蝽科、划蝽科
皮肤呼吸:毛翅目的某些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