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食性大豆分离蛋白膜的制膜工艺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97.80 KB
- 文档页数:6
大豆分离蛋白膜最佳成膜条件研究罗丽娟,熊犍(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摘要:本论文采用湿法工艺制备可食性大豆分离蛋白膜(SPI膜),通过L9(34)正交实验,考察了SPI浓度,甘油浓度,pH和温度四个因素对SPI膜性能的影响。
结果显示,在SPI浓度为5.0 %(m/m),甘油浓度为2.0 %(m/m),pH为10,温度为90 ℃时得到的膜综合性能最佳。
关键词:大豆分离蛋白;膜;成膜条件中图分类号:TQ9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篇号:1673-9078(2007)12-0033-05Optimization of the Film-forming Conditions of SPI FilmLUO Li-juan, XIONG Jian(College of Light Industry and Food Science, South China Univ. of Tech., Guangzhou 51064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soy protein isolate edible films were prepared via a wet process. By L9(34) orthogonal experiments, the effects of the concentrations of SPI and glycerol, pH and temperature on the properties of SPI films were studi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SPI concentration, glycerol concentration, pH value and temperature were 5.0%(w/w), 2.0%(w/w), 10 and 90 ℃, respectively.Key words: soy protein isolate; film; film-forming condition大豆分离蛋白(SPI)是一种经碱溶酸沉法提取的高营养物质,蛋白质含量达92 %以上。
提取高纯大豆分离蛋白的膜分离技术分析
大豆分离蛋白,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肉食制品、鱼制品、保健制品、功能食品及冷饮制品中,特别在火腿肠生产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发展较快的产业之一。
目前生产大豆分离蛋白,多采用碱溶酸沉法,本方法生产大豆分离蛋白方法简单易行,但生产出产品含脂肪多,灰分含量高,豆腥味大,蛋白质得率低,氮溶指数小却是碱溶酸沉法难以克服的不足。
连续提取膜分离制取大豆分离蛋白的工艺路线,生产过程较好的去掉灰分,分解脂肪和豆腥味,提高了蛋白质得率,经化学改性或生物改性,制备出性能优异的大豆分离蛋白。
膜分离提取生物制剂等已广泛使用,提纯大豆分离蛋白过程没有相变化,热敏影响小。
膜分离过程中对膜的材料、形式、操作的压力、温度、时间等,都作了认真的研究,既有浓缩作用,又有分离纯化的功能,有效的改善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了蛋白质的得率,氮溶指数较大。
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原理及工艺要点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大豆分离蛋白是从大豆中提取的一种具有高蛋白质含量的食品原料,其具备多种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需求的增加和膳食观念的转变,大豆分离蛋白作为一种理想的替代动物性蛋白质来源,在食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原理及工艺要点,旨在全面解析分离蛋白的来源、组成以及其在不同工艺阶段的关键参数控制等内容。
通过对该领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并对其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可以为相关行业人士提供有益参考。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引言、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原理、分离蛋白生产工艺要点、分离蛋白产品应用与市场前景展望以及结论。
其中,引言部分旨在引领读者进入本文主题,并概括介绍大豆分离蛋白的相关背景和意义。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对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原理及工艺要点进行全面解析和说明,以增加人们对该领域的了解。
通过详细介绍分离蛋白的定义、来源、提取方法以及其组成与结构特点等方面,帮助读者全面掌握大豆分离蛋白的基本知识。
同时,通过讨论原料选取与预处理、工艺参数控制、纯化与浓缩技术等关键环节,提供了分离蛋白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最后,展望了分离蛋白产品在食品工业中应用概况以及市场前景,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总之,本文旨在为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原理及工艺要点提供参考,为该领域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2. 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原理2.1 大豆分离蛋白的定义与作用大豆分离蛋白,也称为大豆分离物或大豆分离蛋白质,是一种从大豆中提取得到的蛋白质产品。
它由大豆中的蛋白质经过特殊的加工方法进行提取和纯化而得到。
大豆分离蛋白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同时也可用于食品加工、饲料添加剂和其他工业应用。
2.2 大豆分离蛋白的来源和提取方法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种子含有丰富的油脂、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
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工艺探讨大豆分离蛋白是一种从大豆种子中提取的高蛋白质原料,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处理、提取、分离和精制等环节。
本文将探讨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工艺,并提出一种改进方案。
首先,在原料处理环节,选用优质的大豆种子作为原料,并进行清洗和去杂处理。
清洗的目的是去除大豆表面的污垢和杂质,以提高提取效率和产品质量。
去杂处理是为了去除大豆种子中的杂质,如石头、异物等,确保提取的大豆分离蛋白的纯度和安全性。
其次,在提取环节,采用水煮法进行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
将清洗后的大豆加水煮沸,使蛋白质从大豆中溶解出来,形成悬浮液。
通过脱水和过滤的步骤,将悬浮液中的大豆分离蛋白提取出来。
此外,可以在提取过程中添加酶或盐酸等物质,以提高提取效率和蛋白质的纯度。
然后,在分离环节,采用离心或超滤等物理方法,对提取的大豆分离蛋白进行纯化和浓缩。
离心法是利用离心机通过离心力将溶液中的蛋白质分离出来,然后通过洗涤和干燥等步骤得到纯化的大豆分离蛋白。
超滤法是利用超滤膜的分离原理,通过逆流过滤对蛋白质进行纯化和浓缩。
这些分离方法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组合应用,以得到更高纯度和更好功能性的大豆分离蛋白。
最后,在精制环节,对分离的大豆蛋白进行进一步处理和改善其性质。
可以采用离子交换等方法去除大豆蛋白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提高其稳定性和储存性。
同时,可以对大豆蛋白进行水解或酶解,以改善其可溶性和胶凝性,提高其应用价值。
针对目前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工艺的一些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方案。
首先,可以引入先进的分离技术,如超高速离心和膜分离技术,以提高分离效率和纯化度。
其次,可以采用酶法或超声波法等新型的提取方法,可提高提取效率和蛋白质的质量。
此外,可以引入生物反应器等新型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自动化水平。
最后,可以加强工艺控制和质量监测,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处理、提取、分离和精制等环节。
超滤法生产大豆分离蛋白的研究超滤法生产大豆分离蛋白的研究大豆分离蛋白是一种高品质、高营养的植物蛋白,主要由Glycinin和Beta-conglycinin两种储存蛋白组成。
它们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并且不含胆固醇。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追求,大豆分离蛋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保健品的生产领域。
为了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纯度和产量,超滤法成为了一种常用的工艺方法。
超滤法的原理是以分子量为基础,通过孔径较小的滤膜,将大分子物质和小分子物质分离开来。
分离蛋白的过程中,先将大豆磨成粉末,然后加入适量盐酸、苏打等试剂,使大豆分离蛋白有所溶解。
这样的混合物经过调节后,会在超滤装置上进行加压,将大分子物质如未被酵素水解的蛋白多肽、油脂等通过滤膜留在上部,而小分子物质如溶解的水分和蛋白质被抽离到滤膜下部。
超滤法生产大豆分离蛋白的关键在于滤膜的选择和运用。
滤膜的选择较为复杂,需考虑至少四个因素:分子量截留、生产效率、维护成本和耐化学腐蚀程度。
一般分子量在1-40kDa之间的滤膜具有好的截留效果,选择这样的滤膜可以使大分子物质过滤不过去。
但是,超龄法的滤膜数量较多,且需要经常更换,所以需要兼顾生产效率和维护成本。
此外,滤膜应该是耐化学腐蚀的,因为混合物中加入的试剂有可能对滤膜有反应。
关于超滤法生产大豆分离蛋白的技术难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选择最合适的滤膜。
我国目前缺乏大量的关于大豆分离蛋白滤膜的研究,滤膜的放大生产和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滤膜压力不稳定、堵塞、泄漏等情况。
同时,大豆分离蛋白的成分较为复杂,由多种蛋白组成,难以从中区分出各种蛋白的分子量差异。
因此,选择合适的滤膜十分重要,以充分发挥超滤法分离蛋白的优势。
其次,是克服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和瓶颈问题。
虽然超滤法生产的大豆分离蛋白质量高,但耗费的原材料成本比传统分离法要高很多,生产效率也较低。
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如何控制生产成本,实现产量和商业利润的平衡,是挑战超滤法生产大豆分离蛋白的一个关键问题。
可食性大豆分离蛋白膜的制膜工艺研究
汪学荣;阚建全;汪水平
【期刊名称】《食品科学》
【年(卷),期】2008(029)005
【摘要】以大豆分离蛋白为成膜主料,添加增塑剂甘油、还原剂Na 2SO3制备大豆分离蛋白膜,研究了其实验室和工业化制膜工艺及其参数.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膜的实验室制膜工艺参数为:大豆分离蛋白加水溶解,加热,同时采取桨式搅拌,搅拌速度为180r/min,加0.06%食用消泡剂对膜液进行消泡,在涂有0.05ml/100cm 2吐温80的不锈钢板上刮板成膜,在60℃下热风干燥2.0h,均湿,揭膜,贮存.工业化制膜工艺参数为:大豆分离蛋白在夹层锅中加水溶解,加热,同时搅拌,搅拌速度为
30r/min,在紫铜带上成膜,紫铜带转速为1.5r/min,烘缸中通入蒸汽加热,蒸汽压力为0.25MPa(表压),卷膜,包装,贮存.该工艺已中试成功,可扩大生产.
【总页数】6页(P153-158)
【作者】汪学荣;阚建全;汪水平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动物科学系,重庆,402460;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
庆,400716;西南大学动物科学系,重庆,4024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14.9
【相关文献】
1.南瓜-大豆分离蛋白复合可食性膜的制备 [J], 肖乃玉;马家杰;邱传吉
2.大豆分离蛋白-水溶性大豆多糖可食性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质 [J], 赵欣;管骁
3.大豆分离蛋白/纤维素/淀粉复合r可食性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J], 陈秀宇;林谦;林惠杰
4.可食性大豆分离蛋白保鲜膜的研制 [J], 王君;昝艳君
5.苹果多酚大豆分离蛋白可食性膜的研制 [J], 牛春艳;梁旭;李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豆分离蛋白可食膜的生产工艺及性能表征张赟彬;江娟【期刊名称】《食品科学》【年(卷),期】2012(033)006【摘要】选用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以卡拉胶添加量、甘油添加量、pH值和料液比为影响因素做正交试验,得到大豆分离蛋白膜的最佳配方。
结果表明: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基数,卡拉胶添加量8%,甘油0.4mL/g,料液比1:15(g/mL),调节pH 值到7.0时大豆分离蛋白膜的性能最佳。
最佳工艺条件下测得大豆分离蛋白膜的水溶性为32.7%,水蒸气透过系数为2.348g.mm/(m2.h.kPa),抗拉强度为7.192MPa,断裂伸长率为128.1%。
最佳膜的电镜分析结果:大豆分离蛋白分子在膜上的分布较均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膜的阻水性能,可以采用均质等方法加以改进,使大豆分离蛋白分子更好的分散在膜的表面,从而使膜具有更强的阻水性。
【总页数】5页(P100-104)【作者】张赟彬;江娟【作者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学院,上海200235;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13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1【相关文献】1.辉光放电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可食膜工艺优化 [J], 李帅;梁珊;谷雨2.葵花籽壳纳米纤维素/壳聚糖/大豆分离蛋白可食膜制备工艺优化 [J], 陈珊珊;陶宏江;王亚静;马中苏3.大豆分离蛋白基复合精油可食膜的制备及表征 [J], 孙嘉临;袁玉娇;李思琪;刘夫国4.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可食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J], 孙秀秀;马中苏5.肉桂醛-大豆分离蛋白可食膜的抑菌及其对冷鲜猪肉的保鲜 [J], 张彬;江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豆分离蛋白复合膜制备工艺雷会宁;刘锐;王苗苗;李建;张民【摘要】Carrageenan and glycerol were incorporated into edible soy protein isolate films to improve mechanical properties,water barrier properties and thermal stability.The effects of film forming factors on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protein films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single factor test and orthogonal experime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order of influence factors on properties of films was carrageenan content,glycerol content,pH,and temperature.The optimal parameters were:10% carrageenan,40% glycerol on the basis of SPI,pH9 and at 65℃.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DSC showed that thermal properties was improved after compounding.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SEM and AFM showed that composite protein films were more uniform and compact than single film.Soy protein isolate and carrageenan had the best compatibility.The comprehensive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films were improved.%以大豆分离蛋白为主要成膜材料,通过添加卡拉胶和甘油制备可食性蛋白膜,改善膜的机械性能、阻水性能和热稳定性.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了成膜因素对复合蛋白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复合蛋白膜性能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卡拉胶含量>甘油含量> pH值>温度;最佳成膜工艺参数为,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基数,卡拉胶含量10%、甘油含量40%、pH值9、温度65℃.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经复合后,复合蛋白膜热稳定性提高,实用性加强;显微镜实验结果表明,复合蛋白膜比单一膜更加均匀和致密,表明大豆分离蛋白和卡拉胶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复合蛋白膜的综合性质良好.【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15(041)003【总页数】6页(P64-69)【关键词】蛋白膜;性能指标;热稳定性;微观形态【作者】雷会宁;刘锐;王苗苗;李建;张民【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300457;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300457;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300457;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300457;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300457【正文语种】中文可食性蛋白膜作为食品包装和涂布材料,具有可降解性和可食性,可用于多种食品的包装保鲜,是一种无污染的包装涂布材料,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1]。
大豆分离蛋白与蔗渣木聚糖制备可食性复合膜的研
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大豆分离蛋白与蔗渣木聚糖制备可食性复合膜的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
食品包装是保护食品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塑料包装材料不仅不环保,还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研发可食性包装材料已成为当前的热点之一。
大豆分离蛋白和蔗渣木聚糖都是由天然植物提取得到的环保材料,且均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和可食性。
因此,将两种材料制备成复合膜可以有望解决目前传统塑料包装材料的问题。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大豆分离蛋白与蔗渣木聚糖制备可食性复合膜的目的是探究一种新型环保可食性材料的制备方法,以期实现对传统塑料包装材料的替代。
同时,通过对复合膜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机械性能等方面的测试,为其应用于食品包装领域提供科学支持。
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通过将大豆分离蛋白和蔗渣木聚糖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适量的交联剂制备可食性复合膜,然后通过对复合膜的性质进行测试,比如水分含量、氧透过率、抗张强度、断裂伸长率等。
四、预期结果及其应用价值
预期结果为制备出具有良好可食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的复合膜,并对其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进行测试。
其应用价值在于可替代传统塑料包装材料,并为其在食品包装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五、研究的进展及展望
目前已经完成了复合膜的制备工作,并开始进行动态测试。
未来的工作将侧重于进一步优化复合膜的制备工艺,并探究其在食品包装领域的应用前景,以及在实现环保包装材料的替代方面的潜力。
可食性大豆蛋白膜制备及特性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食品包装材料,如塑料袋、泡沫盒等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凸显,不仅容易破损、变形,而且易危害健康。
因此,研究和开发可食性包装材料成为了一个热点研究领域。
大豆蛋白质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生理功能和功能特性。
同时,由大豆蛋白质制备的膜具有良好的可食性、可生物降解性和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制备。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大豆蛋白质制备可食性膜的工艺条件和物理化学性质,并进一步探讨其应用前景。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筛选出适用于大豆蛋白质制备可食性膜的工艺条件,包括浓度、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 研究大豆蛋白质可食性膜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结构特征、力学性能、水分吸附性能等方面的特性。
3. 评估大豆蛋白质可食性膜在食品包装领域的应用前景,并为其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大豆蛋白质可食性膜的制备工艺探究。
选择适合大豆蛋白质膜制备的工艺条件,包括大豆蛋白质溶液的浓度、pH调节、加热温度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2. 大豆蛋白质可食性膜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大豆蛋白质可食性膜的结构特征进行表征;利用万能试验机等仪器对大豆蛋白质可食性膜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通过热重分析(TGA)和动态机械热分析(DMA)对大豆蛋白质可食性膜的热性能进行研究;利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气相色谱(GC)等技术对大豆蛋白质可食性膜的水分吸附性能和气体渗透性进行测试。
3. 大豆蛋白质可食性膜在食品包装领域的应用前景研究。
评估大豆蛋白质可食性膜在食品包装领域的应用潜力,对其在不同食品的保鲜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并与传统食品包装材料进行对比,探究其在包装环保、健康和安全方面的优势。
大豆蛋白可食膜的研究与应用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食品包装在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同时,也扮演着吸引消费者眼球和提升产品形象的角色。
目前,大多数食品包装使用的是传统的塑料制品。
然而,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塑料垃圾对环境的危害日益严峻,替代传统塑料包装材料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因此,可食膜就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食品包装材料,其主要特点是可降解、环保、可食用,同时还能保证食品的品质和安全。
大豆蛋白作为一种天然的植物蛋白质,其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和降解性,故成为了制备可食膜的一个潜在替代材料。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1. 研究大豆蛋白可食膜的制备工艺,包括溶液制备、膜形成、干燥等步骤,以及对工艺参数的优化。
2. 测试大豆蛋白可食膜的物理、化学性质,对其力学性能、光学透明性、水分、透氧性、抗菌性等进行分析。
3. 探究大豆蛋白可食膜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包括不同类型食品的包装效果、保存期限等方面的调查和评估。
4. 发掘大豆蛋白可食膜在环境友好包装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 大豆蛋白可食膜的制备:按照先前报道的方法制备大豆蛋白水溶液,将其加入模具中制成膜,通过干燥后得到大豆蛋白可食膜。
2. 大豆蛋白可食膜的性质测试: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光学透明度测试、水分、透氧性、抗菌性测试等对大豆蛋白可食膜进行分析。
3. 大豆蛋白可食膜的应用研究:通过常见食品的包装效果测试或保存期限测试,以及环境友好包装领域的应用探索和实验,评估大豆蛋白可食膜的应用效果。
四、预期成果及其意义1. 制备出性能良好、可加工性好、降解性能优良的大豆蛋白可食膜,并优化其制备工艺参数。
2. 对大豆蛋白可食膜的性质进行分析和评估,为其应用于食品包装和环境友好包装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3. 探索大豆蛋白可食膜在环保包装领域应用的潜在价值,为寻求塑料替代材料提供新突破口。